形态学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PPT

➢ 培养特性:在沙氏培养基或营养琼脂上培养5-7日 可见菌落,菌落表面有皱折、呈颗粒状、黄色或深 橙色;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较小、凸起、呈白色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 基本特征:在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在麦康凯、伊红 亚甲蓝、中国蓝琼脂平板上形成发酵和不发酵乳糖 的菌落;在三糖铁或克氏双糖底层、上层产酸、产 气、氧化酶试验阴性
伤寒沙门氏菌 S.typhi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菌体细长,有周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SS平 板上呈无色、透明菌落、但大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肺炎克雷伯氏菌K.pneumoniae
➢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单个、成双或短链排 列,荚膜染色可见外周有透明、环状荚膜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
➢ 细菌分离培养:使细菌在平板上分散生长,便 于观察菌落特征,也易于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生 化鉴定或血清学试验
➢ 细菌鉴定:形态与培养特性:形态、染色、培 养特性和菌落特征是鉴定细菌的初步依据
细菌形态与染色特点
➢ 染色性:革兰阳性、阴性,抗酸染色阳性、阴性等 ➢ 形状、大小和排列:球菌、杆菌、螺形菌,菌体大小、
荧光假单胞菌 P.fluorescens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无色半透明菌落,在营养
琼脂上形成荧光色的菌落
恶臭假单胞菌 P.putida
➢ 形态与染色:阴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极端鞭毛 ➢ 培养特性:在麦康凯上呈较大无色、湿润菌落,在营
养琼脂上形成黄绿色菌落,紫外线下可见荧光
炭疽芽孢杆菌 B.anthracis
➢ 形态与染色:为致病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两端截平,体外培养后形成长链,排列呈竹节形。 在体内常单个存在或短链,有荚膜,在人工培养基 上可见芽孢,卵圆形并位于菌体中央,菌体不膨大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固定方法 浸泡固定 注射、灌注固定 微波固定 蒸汽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
单纯性固定剂:甲醛(福尔马林 formalin) 乙醇;乙酸。 混合固定剂:中性甲醛pH 7.0(甲醛、磷酸
缓冲液);A-F液 (甲醛、酒精)
三、脱水(dehydration)
将组织内的水分用某些化学试剂置换出来 的过程
脱水的目的
凡是能作抗原、半抗原的物质,如蛋 白质、多肽、核酸、酶、激素磷脂、 多糖、受体及病原体等都可用相应的 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内将其用免 疫细胞化学手段检出和研究。
乳腺导管癌 ER
细支气管肺泡癌 TTF-1
2 取材部位及切面:纵切或横切往往是显示 组织结构明晰的关键。掌握正确的取材部 位就必须熟悉机体的组织结构和解剖特点, 原则上应在病变与正常组织的交界处取材, 避开坏死出血区。
,甚至卷曲变形,特别是神经肌肉组织,可 将其两端扎在木片或小木棍上进行固定。 3.勿使组织受挤压:取材刀剪应锋利,切 开时取材刀严禁来回挫动,以避免组织结 构变形、细胞破碎。
7. 0.5-1%盐酸酒精分化数秒钟。 8. 充分水洗蓝化30分钟。 9. 0.5-1%伊红1-2分钟。 10. 80%、95%、纯酒精1、2(脱水)各5分钟。 11. 二甲苯1、2中(透明)各5-10分钟。 12. 中性树胶封固。
HE染色中二甲苯、酒精和水洗作用:
1.二甲苯的作用:二甲苯可以洗去石蜡,使染料更
3.水洗: 水洗是为了使苏木精进入细胞核内,使细
胞核着色;染色后的水洗是为洗去未与切片结合 的染液;分化后的水洗是为了除去分化液和脱下 的染料。
HE染色中分化和蓝化的作用:
1.分化作用:苏木素染色后,水洗去未结合在切 片中的染液,但细胞核内结合过多的染液和 细胞浆中吸附过多的染料必须用分化液(1% 盐酸酒精)脱去,以保证核与浆的染色分 明。将此过程称为染色的分化作用。但不 能过度。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ppt课件
5
第一章 组织切片制作技术
第一节概述
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属于组织病理学范 畴它是指采用包埋剂使组织内渗入某种支 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利 用切片机切成薄片,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 察。根据支持物的不同,有石蜡切片、明 胶切片、塑料切片、冷冻切片等类别。制 成的切片捞置于载物网上,经烘干后可进 行染色或备用。
ppt课件
19
常用的透明方法
二甲苯透明法(常用):彻底脱水的组织 块 二甲苯1 二甲苯2,此二步总的时 间不超过40分钟。
氯仿透明法:彻底脱水的组织块按 3:1 氯仿、纯酒精混合液1小时 氯仿1 - 2小 时 1:1氯仿石蜡混合液1小时。
ppt课件
20
五、浸蜡与包埋
浸蜡(paraffin infiltrating)和包埋(embedding)
剂相混溶,又能与包埋剂(石蜡)相混溶,起 到桥梁作用。
ppt课件
18
大多数脱水剂不能和包埋剂(石蜡)混溶, 故必须通过透明剂置换出脱水剂后才能进 行后续程序。 常用的透明剂 二甲苯:为最常用的透明剂,有毒、易燃、 易挥发;沸点1380C-1400C,长期接触对 粘膜有刺激作用。 氯仿:易挥发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苯 等。它比二甲苯透明力差,但不宜使组织 变脆,使大块组织的良好透明剂
ppt课件
11
固定的目的:
1.迅速防止组织细胞的死后变化,防止自 溶与腐败使之尽量保持生前的形态结 构。
2.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糖、脂肪、酶等 成分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其原有 形态及特定位置。
ppt课件
12
3.能将细胞的半液体状变成半固体状, 使组织变硬以利切片。
4.可使组织内的各种成分产生不同的折 光率。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形态学实验技术》课件

荧光显微镜技术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细胞或 组织,通过特定波长的激 发光激发荧光,观察细胞 或组织的荧光标记。
组织制片技术
石蜡切片技术
将组织块包埋在石蜡中, 经过切片、染色等步骤, 制成永久性的切片。
冰冻切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后切 片,常用于免疫组织化学 染色等实验。
组织印片技术
将新鲜组织印在载玻片上 ,经过染色等步骤,观察 细胞或组织的形态结构。
分类
形态学实验技术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动物形态学、植物 形态学、组织形态学、胚胎形态学等。
实验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探究生物或组织的形态特征、结构特 点、功能机制和演化规律,为生物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意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 生物或组织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生长发育、生理病 理和演化等方面的机制,为疾病诊断、治疗和新药研发等提 供理论依据。
《形态学实验技术》ppt课件
•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 实验前的准备 • 形态学实验技术方法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技术应用与展望
01
形态学实验技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形态学实验技术是一种基于形态学原理和方法的实验技术,通过对生物或组织 形态的观察、描述、测量和分析,探究其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形态学实验技术对植物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如病原菌分离 、显微镜检查等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
利用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业生物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如基因编 辑、细胞培养等技术。
农产品质量检测
借助形态学实验技术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如显微镜观 察、化学分析等技术。

微生物学形态学示教ppt课件

微生物学形态学示教ppt课件

霍乱弧菌 革兰阴性 无荚膜,无芽胞,有单鞭毛和菌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破伤风梭菌 革兰阳性 似鼓槌状 有芽胞,周身鞭毛
产气荚膜梭菌 荚膜染色阳性 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 列,偶见链状 有荚膜,无鞭毛
白喉棒状杆菌 美兰染色异染颗粒 菌体细长,末端膨大 呈棒状,常分散排列成“V”或 “L”形 无菌毛、鞭毛和 荚膜,无芽胞
白喉棒状杆菌 革兰阳性 菌体细长,末端膨大呈棒状,常分散排 列成“V”或 “L”形 无菌毛、鞭毛和荚膜,无芽胞
白喉棒状杆菌 奈瑟染色 菌体褐色,颗粒兰黑
结核分枝杆菌 齐尼抗酸染色阳性 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
恙虫热立克次体 姬姆萨染色 成双排列
钩端螺旋体 镀银染色 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 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
葡萄球菌 革兰阳性 葡萄串状 无鞭毛,无芽胞,一般无荚膜
链球菌 革兰阳性 链状排列 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
肺炎链球菌 荚膜染色阳性 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
脑膜炎奈瑟菌 革兰阴性 凹面相对,成双排列
淋病奈瑟菌 革兰阴性 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淋病奈瑟菌(纯培养) 革兰阴性 形态染色类似于脑膜炎球菌
白假丝酵母菌 革兰阳性 圆形或卵圆形 有假菌丝
新生隐球菌 革兰阳性 圆形、酵母型菌 有厚荚膜、反光颗粒
新生隐球菌 墨汁染色

【课件-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_病例分析_

【课件-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_病例分析_

病例3
男,24岁, 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运动。数 日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几乎恢复了运动。但左下 肢完全瘫痪。检查发现:左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 Babinski征阳性,右侧躯干胸骨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下肢丧失痛 和温度觉。但左侧痛、温度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 肢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位置和被动觉丧失, 但右下肢正常。
病例9
男,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失2天。意识恢 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周后检查发现右上、下肢痉挛性瘫 痪,腱反射亢进,吐舌时偏向右侧,无萎缩,右侧眼裂以下面 瘫。整个右半身的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但位置觉、振动觉 和两点辨别性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有些丧失,痛觉未受影响。 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患者两眼视野右侧半缺损。
橄榄中部平面
脑桥中下部平面
中央管→第四脑室 中央灰质→室底灰质 前庭神经核 蜗神经核 斜方体(内侧丘系) 外侧丘系 三叉丘系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根丝、膝 锥体束 皮质桥束 脑桥核 脑桥小脑纤维
病例5
女,50岁,几个月前额部严重头痛,以后觉得右上肢力弱, 右手变得笨拙,右下肢也变得力弱了。随着身体右侧力弱,说 话也有困难,视物时出现重影。检查时发现:左侧瞳孔比右侧 的大,向前平视时左眼转向外下方。左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射和 调节反应消失,左上睑下垂。右上、下肢无随意运动,跟腱和 髌腱反射亢进和 Babinski 征皆见于右侧。右侧眼裂以下面瘫, 吐舌时舌尖偏向右侧, 但舌肌不萎缩。
第四脑室→大脑水管 室底灰质→管周灰质 大脑脚 脚底 锥体束 皮质桥束 黑质 被盖 四大丘系 (内三脊外) 滑车神经核 红核 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上丘
上丘平面

血涂片形态学解读PPT课件

血涂片形态学解读PPT课件
检验科20150330期学习资料
五、外周血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形态学诊断技巧: 血小板数、形态及聚集性:血涂片也是估计血小 板 计 数 主 要 依 据 。 一 个 油 镜 视 野 RBC 数 约 RBC200 个: PLT4 ~ 8 个,计数 10 ~ 20 个油镜视 野Plt数(分别计数正常和巨大异常Plt数)平均每 个油镜视野 Plt数如若 4个相当于 10万 /ul。血小板 油镜视野密度(RBC200±): 正常: 4-8个/HP, 增高:>8个至成堆/HP; 减低: <4个/HP。 形态:正常、巨/ 微小/异型血小板。 聚集性:不抗凝血应表现血小板大多有聚集性。
检验科20150330期学习资料
油镜观察: 进行 WBC 分类计数,观察细胞形态比例有无巨大或异 常 细 胞 。 血涂片对 WBC 总数值正确性估计:从低倍及油镜中估 计 WBC数值及其分布。一般区分 WBC数几个等级;( 油 镜 视 野 中 RBC 密 度 分 散 无 重 叠 ) 正常范围: WBC 约为 3 - 5 个 / 视野( WBC 数 4-10*109 /L ) 低 倍 。 正常以下(< 4*109/L)(白细胞数可减少) WBC3 个 / 视 野 , 此 级 再 分 为 轻 度 与 明 显 减 少 ; 正常以上(> 10*109/L )(白细胞数增多)。 WBC10 个/视野,也分为轻度、明显、极度增多。此外与所测知 WBC总数值做粗略对比
检验科20150330期学习资料
2.低倍镜观察—观察涂片全貌: (1)涂片染色是否合格,了解全片有核细胞及 各系细胞分布状况; (2)观察外周血WBC数(校对直接计数)及 各类WBC分布及其比例。 3.油镜观察: 要求观察具有代表性区域的细胞形态比例,分类 计数-镜头移动走向,按图进行。外周血细胞分 类计数100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学实验
淋巴系统的组成及观测
• 淋巴系统的概况
– 淋巴管道
• 毛细淋巴管Lymphatic capillary
• 淋巴管Lymphatic
• 淋巴干Lymphatic trunk
• 淋巴导管Lymphatic duct
– 淋巴结
• 局部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 (哨位淋巴结):引流 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 淋巴结。
结显色,使通常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的淋巴系统清晰的展 现在眼前。
掌握淋巴系统的内部结构,分析淋巴管在行程中与淋 巴结相通连,当机体受到病毒、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侵袭时, 淋巴结不仅有滤过淋巴的机能,还能与机体其它系统协同, 抵抗微生物的感染,构成人体重要的防御装置;
在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扩散与转移以及杀灭作用中淋巴 系统也有重要的意义;淋巴系统在寄生虫(如丝虫filaria) 感染时常受攻击,形成“象皮肿”等严重病变。
• 胃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 贲门淋巴结
• 贲门前淋巴结 • 贲门左淋巴结 • 贲门后淋巴结
– 胃上淋巴结 – 胃胰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胃网膜左淋巴结 • 胃网膜右淋巴结
– 幽门淋巴结
• 幽门上淋巴结 • 幽门下淋巴结 • 幽门后淋巴结
– 脾淋巴结 – 腹腔淋巴结
• 肠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 肠系膜上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腰淋巴结。
思考题: 淋巴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其临床意义如何?
实验报告: 下肢的淋巴引流的发现。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实验操作,使同学掌握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
一个辅助部分的概念以及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当血液流 经动脉至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部分成分经毛细血管壁 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当组织液回流时,一部 分进入毛细血管静脉端,另一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了 淋巴液。
三、课程意义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操作使淋巴管和淋巴
5.淋巴水肿模型的制作:在腹股沟部结扎显色的淋巴管, 阻断其下肢淋巴引流,观察淋巴水肿的形成(2-3天后 观察结果)
五、主要步骤 1.动物称重及麻醉:3%的戊巴比妥,30mg/kg静脉注射。 2.下肢的淋巴引流 (1)第1、2趾蹼间隙皮下注射100ul Patent blue ,5分钟
后沿足背、小腿内侧至腹股沟纵行切开皮肤,寻找 蓝染的淋巴管及淋巴结。下肢浅淋巴结管位于浅筋 膜内,主要与小隐静脉和大隐静脉伴行。 (2)追踪与小隐静脉伴行的淋巴管,其注入腘淋巴结。 在腘窝内解剖出腘淋巴结。 (3)追踪与大隐静脉伴行的淋巴管,其注入腹股沟淋巴结。 (4)在腹股沟韧带下方,解剖腹股沟淋巴结。
3.胃的淋巴引流 (1)打开腹前壁,暴露腹腔脏器, (2)在胃壁靠近大弯侧浆膜下多点注射(10ul)Patent
blue ,观察胃壁的淋巴管,最后注入腹腔淋巴结。 4.小肠的淋巴引流
牵拉出一段小肠管,浆膜下注射(10ul)Patent blue ,观 察小肠系膜内淋巴管,最后注入肠系膜上淋巴结。
5. 追踪腹膜后隙染色的淋巴结 在腹膜后间隙内,追踪蓝染的腹腔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
2.5% Patent blue 1%methylene blue,
– 过氧化氢 – 淋巴管造影 ultrofluid Lipபைடு நூலகம்odol – 放射示踪 189Au, 99mTc,125I
淋巴管碘油造影
淋巴管核素示踪
• 下肢淋巴管和淋巴结 – 腘淋巴结 – 腹股沟淋巴结 • 腹股沟浅淋巴结 • 腹股沟深淋巴结
• 肠系膜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回盲肠淋巴结 • 右结肠淋巴结 • 中结肠淋巴结
– 肠系膜下淋巴结
• 左结肠淋巴结 • 乙状结肠淋巴结 • 直肠上淋巴结
– 腹腔淋巴结
• 腹后壁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 左腰淋巴结 • 主动脉外侧(左侧)淋巴结 • 主动脉前淋巴结 • 主动脉后淋巴结 – 右腰淋巴结 • 腔静脉前淋巴结 • 腔静脉后淋巴结 • 腔静脉外侧(右侧)淋巴结 – 中间腰淋巴结 主动脉右侧淋巴结 主动脉腔静脉间淋巴结
• 注意事项
– 皮肤注射在皮内,以形成皮丘最好。缓慢,剂量50ul – 肠管注射在浆膜下,缓慢,剂量不超过10ul/点
• 要寻找的结构
– 腘淋巴结 – 腹股沟淋巴结 – 髂总淋巴结 – 腰淋巴结 – 肠系膜淋巴结 – 腹腔淋巴结
• 实验报告
– 下肢淋巴引流
一、实验材料
1.动物:大白鼠(3人一组) 2器材:大鼠解剖台、手术刀、剪刀、镊子、注射器、棉签 3.药品试剂:水合氯醛(0.36ml/kg)、台盼蓝染液
淋巴水肿Lymph edema
Breast cancer
(after LN clearance)
lymphatitis
(filariid )
filariid
filariid
象皮肿 elephantiasis
• 活体淋巴系统的显示方法 – 淋巴管注射--直接法和间接法
• 油性染料:30% Prussian blue • 水性染料:2.5% EVan Blue,
癌细胞正通过淋巴管扩散
扩散的癌细胞通过淋巴管 到达淋巴结
淋巴道转移性肝癌
淋巴道转移性肺癌
四、实验内容
1.观察淋巴引流模型。(每3位同学一组) 2.观察淋巴引流注射标本,理解淋巴循环构成元件的特征。 3.制作大白鼠肠系膜铺片,观察大白鼠肠系膜淋巴管。注
意观察其瓣膜和运动。
4.在大白鼠趾蹼之间颜料注射,在腹股沟部解剖观察显示 的淋巴结,进行淋巴管的形态学示踪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