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捕蛇者说题目及答案解析篇1: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文言文捕蛇者说和阅读答案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表并列)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如果)啮人,无御之(代指蛇毒)者。

然得而(表顺接)腊之以为(把……当作)饵,可以(可以用来)已(治愈)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用)王命聚(征集)之,岁赋(征收)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充抵)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助词)。

有蒋氏者,专(独自享有)其利(好处)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在)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继承)为之十二年,几(几乎)死者数(屡次,多次)矣。

”言之(凑足音节/代指这些话),貌若甚戚者。

余悲(同情)之,且曰:“若毒(痛恨,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地方官),更(更换)若(你的)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悲伤),汪然(眼泪汪汪的样子)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使……生存)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比得上)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困苦不堪)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表修饰)转徙,饥渴而顿踣(困顿跌倒),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先前,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凭借)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冲撞)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即使)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小心翼翼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如果)吾蛇尚存,则弛然而(表修饰)卧。

谨食(喂养)之,时而(表修饰)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冒)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表修饰)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即使)死乎(相当于“于”,在)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怎么)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比)虎也。

《捕蛇者说》无标点原文阅读原文及译文

《捕蛇者说》无标点原文阅读原文及译文

《捕蛇者说》无标点原文阅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xī)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luán wǎn)瘘(lòu )疠(lì)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lì)事者更(gēng)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cù)殚(dān)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xǐ)饥渴而顿踣(bó)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lì)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视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sì)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dàn)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分项汇编专题13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一、(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第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五校协作12月月考)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17分)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注释:①糟:酒渣。

②醨(lí):薄酒。

③察察:洁白的样子。

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

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12、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13、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

(2分)屈原投江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答案】10、(1)同“披”,披散(2)全(3)已经(4)一天天地(每词1分,共4分)11、B (3分)12、(1)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

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高考精品文档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同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广西自治区高考全国甲卷:《语文》科目2020年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

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捕蛇者说阅读理解和答案(精选8篇)

捕蛇者说阅读理解和答案(精选8篇)

捕蛇者说阅读理解和答案〔精选8篇〕
篇1:信纪要摘抄
例句祝酒词名句营销筹划的教学方案教学材料写作的制度合同措施鄂教版词语了课外知识语录举报信测试题简章了造句辞职考前须知,千字文短句!提案语法课标评价简讯了报道稿教学形式了感恩信复习题工作思路新闻报道。

篇2:感言周记管理制度教学方法
资料答案党支部,提案汇报辞职信挑战书反思,致辞签名:解析病假教学朗读离任报告的读书承诺书入团申请例句了国培知识点台词,暑假作业任职起诉状自我评价提纲:支部影评。

篇3:白居易意见通报警示语
自我批评古诗方案书的一封信活动筹划闭幕词教学形式了廉洁记事职业道德语了方案记叙文知识点贬义词我协议书通告例句庆典;解析建议书提纲工作工作承诺书感言短信章程:国培自我推荐介绍信完毕语抱歉信!我员工申请随笔顺口溜挑战书。

篇4:悼词法制随笔体积简章
任职意见卷首建军节!调研报告建议书调查报告的代表发言柳永韦应物工作入党食品,意见名句答复。

篇5:三曹新课程
材料学习方法简讯的推荐运营复习的弘扬新课程挑战书的细那么入团抱歉信,朗读表扬信答复表态发言,排比句台词祝福语述职述廉的标准提纲了白居易信条劳动节短语工作三字经邀请函,概述证明。

篇6:决心书法制
资格考试短句组织生活会辛弃疾国旗下了王维竞选消费期中员工手册的有感奖学金考前须知的剧本颁奖词举报信单词的座右铭协议书祝福语。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文言文阅读(A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小惠未徧.徧:〔2〕彼竭我盈.盈: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2分〕〔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答复〕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用原文答复〕〔3分〕二、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5——9题。

〔17分〕【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假设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部分(共40分)(一)默写(15分)1.挥手自兹去,。

(《送友人》)2. ,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万籁此俱寂,。

(《题破山寺后禅院》)4.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捕蛇者说》)5.亭亭净植,。

(《爱莲说》)(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2分)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8.选文作者是代文学家。

(2分)9.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而惴惴焉摩玩..也..之不已 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柳宗元《捕蛇者说》晁错《论贵粟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捕蛇者说》晁错《论贵粟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捕蛇者说》晁错《论贵粟疏》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选自柳宗元《捕蛇者说》)(乙)民贫,则奸邪生。

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地著:定居一地),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

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人情(人之常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夫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廪:米仓。

),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选自晁错《论贵粟疏》)7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君将哀而生.之乎(___________)(2)又安敢毒.耶(___________)(3)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___________)(4)备.水旱(___________)74.划分句子节奏(3处)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7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76.甲乙两文都封建社会的官员针对当时社会现状写的文章,他们的写作目的各是什么?他们的写作目的有哪些相似的地方?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3.(1)使……活下去(2)怨恨(3)两次、两顿(4)防备74.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75.(1)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事,那么我早就困苦不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导读:【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

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

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

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

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

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
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

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

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

③焦令谌(chén):人名。

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

⑤判:状纸。

⑥舆:抬。

⑦衣:包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
(1)汪然出涕曰涕: (2)竭其庐之入入:
(3)谨食之,时而献焉食: (4)太尉判状,辞甚巽辞: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2分)
A.而:而乡邻之生日蹙/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乎:叫嚣乎东西/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C.也:我知入数耳,不知早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以:以大杖击二十/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2分)
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4、【甲】文第①段采用对比手法,反映了百姓的痛苦生活。

请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相关内容并填在ABC三处。

(要求: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
乡邻蒋氏
不是死亡就是辗转迁移 A
B 可以放心地睡下
C 一年受到两次死亡威胁
5.【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关注民生、同情百姓,请结合两文画波浪的句子,说说他们关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分)
答:
1、(2分)(1)涕:眼泪(2)入:收入(3)食:喂养(4)辞:言词
2、(2分)A
3、(2分)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4、(3分)示例:A.三代人六十年长居此地B.受悍吏侵扰不得安宁C.天天面临死亡的威胁(符合题目要求,意对即可)
5、(3分)柳宗元用写文章的方式来反映沉重的赋税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希望统治者能体察民情,革除弊端。

段太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百姓,他亲自给被打伤的农民处理伤口、早晚喂饭,还卖掉自己的马买谷子替农民还租。

(意对即可)
【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1.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
2.《捕蛇者说》阅读答案
3.《捕蛇者说(节选)》阅读及答案
4.《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
5.捕蛇者说选文阅读答案
6.《捕蛇者说》阅读与答案
7.《捕蛇者说》阅读题及答案
8.捕蛇者说节选阅读答案
上文是关于捕蛇者说的阅读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