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1.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常见的一种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
多由于输液器和药品质量不合格、环境不洁、无菌操作不严格使致热物质进入体内而引起。
护理:1减慢滴注速度或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求采纳谢谢楼主2立即测生命体征,并且每半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至病情平稳3对症处理,寒战时适当增加盖被或用热水袋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4按医嘱给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5保留余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6预防: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等,防止致热物质进入体内2.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肺水肿常与输液速度过快,输入量过多有关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医生联系,配合抢救,安慰病人2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流,减轻心脏负担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给予20%--30%乙醇湿化吸氧,因乙醇能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是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迅速缓解缺氧症状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药物和强心剂、利尿剂等5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6必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论扎7预防: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对有心肺疾病的病人及老年人、儿童尤应慎重3.静脉炎:常与长期输入高浓度和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输液导管长期留置,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关护理:1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进行湿热敷2超短波理疗3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全身或局部抗生素治疗4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壁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
同时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4.空气栓塞:常与大量空气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有关护理:1立即停止输液,及时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安慰病人2立即为病人置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头低足高位时可增加胸内压力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气泡则向上飘逸到右心室,避开肺动脉口,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3氧气吸入,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4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检查生命体征直至平稳5预防:输液前输液管内的空气绝对排净,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液或输血时应专人守护,及时更换输液瓶;拔出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
输液时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皮疹、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
处理措施如下:
1. 停止输液:一旦发现出现输液反应的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护人员。
2. 观察症状: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观察,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处理。
3. 给予相应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医护人员会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过敏药物、解热药物等。
4. 病因分析:对于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进行病因分析,了解可能的原因,如输液药物过敏、输液速度过快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 报告医生:将发生输液反应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报告给主治医生,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输液反应的处理措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而定,因此在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和指导是非常
重要的。
输液不良反应及处理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1.原因: (1)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 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2.临床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 严重时痰液可从口、鼻腔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啰音,心率快且节律不 齐。
④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适当加压四肢以阻断静脉血流, 可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但加压时要确保动脉血仍可通过,且须每s~10分钟轮流放 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待症状缓解后,逐渐解除止血带。
⑤此外,静脉放血200~300ml也是一种有效减少回心血量的最直接的方法,但应慎 用,贫血者应禁忌采用。
输液反应 诊断标准
1、冷感、寒战、面色苍白、脉搏细数、 四肢厥冷
2、心慌气急、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呕 吐
3、血压下降、抽搐发热
4、昏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烦躁不 安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发热反应
1.原因: 因输入致热物质引起。多由于用物清洁灭菌不彻底,输入的溶液或 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致。 2.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小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体温在38℃左右,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内可自行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 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全身 症状。 3.护理 (1)预防:①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日期、有 效期;②严格无菌操作。 (2)处理:①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点滴速度或停止输液,并及时通知 医生;②发热反应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液,并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 要时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以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③对高热病人,应给予 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 治疗。
输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置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置一、常见反应:1. 发热反应:就是最常见一种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发冷、寒战,轻者在38℃左右,重者达40℃以上,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可自行恢复正常,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增快等全身症状,常因输入致热原物质引起、2、血清样反应:通常于用药7—10小时(速发型1—0.5小时)发生,其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皮肤荨麻疹与其她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短暂性蛋白尿等,严重者可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脑水肿、肺水肿、喉头水肿。
3、静脉炎症状:局部沿静脉径路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但一般无全身症状或仅有不适感、4。
过敏性休克:通常在用药后数秒钟即可发生,亦有在数分钟至半小时发生,此为速发型变态反应,多发生于重复用药者,亦有发生于连续用药过程中,表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
此型过敏多发生在高敏患者身上,抢救不及时易导致死亡,从而发生严重得医疗纠纷、5。
循环负荷过重(心衰、肺水肿)反应:由于输液过快或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急、胸闷、心悸、咳嗽、咳泡沫样痰,双肺听诊出现湿啰音等。
6。
血管迷走性晕厥:俗称晕针,主要发生在体虚、精神紧张、焦虑等患者身上,因周围血管扩张,阻力突然降低,脑血流量减少所致。
表现有突然出现头昏、眼前发黑、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继而晕厥,意识模糊或丧失,血压下降,脉搏缓慢。
此型反应易与过敏性休克相混淆,但此反应愈后良好,短时间内可自行恢复。
与过敏性休克不同,后者如不及时处理呈进行行加重、7.空气栓塞:病员胸部感到异常不适,发生呼吸困难与严重紫绀,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得,持续得“水泡声"8。
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饮酒或酒后用药导致、相关药物有头孢类、咪唑类、喹喏酮类、酮康唑、呋喃唑酮、氯霉素及甲苯磺丁脉、格列本 ,笨乙双胍等降糖药。
临床表现有: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意识恍惚、甚至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甚至意识丧失,导致死亡、此反应易误诊为普通得药物过敏性休克、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衰等,其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得剂量、饮酒量呈正比。
输液反应有哪四种及处置措施-2024鲜版

2024/3/28
23
06
空气栓塞处置措施
2024/3/28
24
立即停止输液并更换液体和器具
发现空气栓塞后,应立即停止输液,关闭输液器开关,避免 更多空气进入体内。
更换新的液体和输液器具,确保无空气残留,重新进行输液。
2024/3/28
25
采取左侧卧位使空气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口
将患者置于左侧卧位,使空气在心脏内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口。 此卧位有助于减少空气对心脏的压迫,降低空气栓塞的严重程度。
2024/3/28
对于轻度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可给予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 者病情变化。
18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在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 意识状态、皮肤表现等。
2024/3/28
如发现患者病情恶化或出现并发症,如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心律失常 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2024/3/28
03
处置措施
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及体温变化;对症
处理,如物理降温、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等;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
进行检测,查找原因。
8
过敏反应
原因
病人对输入的溶液或药物过敏。
症状
轻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荨 麻疹等;重者出现支气管痉挛、 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保障患者安全
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可 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6
02
四种常见输液反应
2024/3/28
7
发热反应
01
静疗小组输液反应应急处理方案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发热反应的应急处理
总结词
及时发现、迅速处理
详细描述
在输液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监测患者生命体 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必要时遵医
嘱使用退热药物。
案例二:过敏反应的应急处理
总结词
立即抢救、保障生命安全
加强对静疗小组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 输液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与相关学科专家和团队合作,共同研究和 探讨输液反应的预防和救治措施,形成多 学科联合的救治体系,提高救治成功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义与概念
定义
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患者出现的与输液相关的异常反应,如 寒战、高热、皮疹、呼吸急促等症状。
概念
静疗小组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负责静脉输液治疗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静疗小 组需要具备专业的输液技能和应对输液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以确保患者在接 受输液治疗时的安全。
02
输液反应的类型和症状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和 休息,增强身体免疫 力,降低输液反应的 发生风险。
提醒患者在输液过程 中注意观察自身反应 ,如有异常及时告知 医护人员。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加强手卫生管理,确保医护人员 在进行输液操作前彻底清洁双手
。
严格检查药品和输液器具的包装 完整性和有效期,确保无菌状态
。
定期对治疗室进行空气消毒,减 少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
VS
详细描述
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如呼 吸困难、皮疹、喉头水肿等,应立即停止 输液,并通知医生。给予患者平卧、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症状轻重程度, 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肾上腺素等药物 抢救治疗。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课件

预防:
•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输液用具包装及灭 菌日期、有效期
• 严格无菌操作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12
循环负荷过 重
原因:
• 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 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 心脏负荷过重。
• 患者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尤多见 于急性左心功能不全者。
• 微粒累加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6
输液器材及速度
• 使用不合格的注射器和输液器 • 静滴含K + 、Ca 2+ 、Mg 2+ 等离子的药物时,
滴速过快,敏感患者可引起输液反应。对体质较 弱或敏感患者一定要控制滴速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7
环境
• 一般在夏季气温炎热,空气湿度 偏高时,药液易被微生物污染而 引发输液反应。气候寒冷季节, 对高龄患者或者体质较弱者,也 可引发输液反应。输液时一定要 注意环境温度、湿度。
• 8、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并告知今后避免使用同类及相似药物,病历上注明对本药过敏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26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 严把药物及输液器具关 • 改善治疗室环境 • 严格操作规程 •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禁忌
常见输液反应及处理
27
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 1、把好药品质量关: 选购质量保障体系完好的厂家产品,质量好的药物在使用时反
应相应的就会少很多。 2、把好液体配制关:
配药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在操作前都养成先把液体瓶 倒过来晃一晃、对着窗口看一看(看有无杂质及混浊)、把住瓶盖 转 一转(看瓶盖是否松动)、配好液体再晃一晃看一看的好习惯; 3、坚持“一人一管”、“一常见液输液一反应及针处理”,一定不要在这里“节省 28
输液反应处理流程

输液反应处理流程
输液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有时候患者在接受输液
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下
面将介绍输液反应处理的流程。
首先,当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时,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确
保患者的安全。
然后,护士需要及时记录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包括时间、症状表现等,以便医生做进一步的判断和处理。
接着,护士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进行相应的处理。
比如,如果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护士可以给患者停止输液的部
位敷冰敷,以减轻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护士应立即通知
医生,并做好呼吸道的通畅工作,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同时,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让患
者保持平静。
这样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最后,护士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情况,并根据医生的指示
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医生可能会调整输液方案,或者给予患者相应
的药物治疗。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之,输液反应处理流程包括停止输液、记录症状、及时处理、心理护理和向医生汇报等环节。
护士在处理输液不良反应时,要保
持冷静,迅速、准确地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也要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处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措施
轻者慢滴速度,注意保暖、喂温开水。重者停止 输液,对症处理,如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抗过
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输液用具做好去除热源的处理
保留剩余的溶液和输液胶管送检验科做细菌培养。
循环负荷过重
原因:由于输液滴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大量 的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 所致。 症状 :病人突然感觉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 严重时稀释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 心率快。
输液反应处理
内容
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掌握常见反应症状、护理措施
掌握输液反应的预防措施
4
2
输液反应的定义
输液反应是指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出现的各种 非治疗效应。出现输液反应的因素很复杂,不但 是药品质量问题,而是多种因素引起。
输液反应类型
热源 反应 反应 类型 细菌污 染引起 过敏 反应 热源样 反应
立即使病人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氧气吸入
输液反应发生后的心理护理
精神安慰。告诉患者药物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只是暂时,不必紧张, 还要耐心解释药物的性能、作用、用药目的及不良反应表现,使之正确地对 待 自 身 的 症 状 、 消 除 无 谓 的 惊 慌 。
耐心说服。应着重使患者认识到治病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物疗法的 两重性。同时对病人自以为是的解释模式作说服纠正,使之解除顾虑、树立 信 心 、 自 觉 的 进 行 药 物 治 疗 。
护理措施
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 人和儿童尤须注意。 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让 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 担。 按医嘱给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 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 20-30%酒精湿化 后吸入,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 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状。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须每隔5到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 可有效地减轻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 解除。
滴注速度过快引起的输液反应。
环境
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偏高,药物易被微生物污 染引起输液反应,气候寒冷的季节,对高龄患者 及体质较弱的患者,也可引起输液反应。输液时 一定要注意环境及温、湿度。
个人因素
疾病 患者年龄
个体差异
常见输液反应症状
发热 反应
空气 栓塞
循环负 荷过重
静脉炎
发热反应
原因: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源, 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消毒不 完善或再次被污染、保管不善变质;注射用水不合格、工 序安排不合理、消毒不彻底、配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发生 药效反应,放置时间过长,引起活菌污染等。 症状:主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在38度左右,严重 高达 40 到 41 ,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 适等症状。
自我保护。出现不良反应时,病人常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有时甚至吵 闹、谩骂、欧打医务人员。在此情况下,医护人员要能自制,始终坚持以礼 待之,以理晓之,以情感之。
静脉炎
原因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 物,或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局部静脉
感染。
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头索状红线,局部组织红肿、
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护理措施
防治方法以避免感染,减少对血管刺激为原则。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如红霉素、氯化钾 等,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物溢出血管外,同时经常更换注射 部位,以保护静脉。 调慢输注速度和热敷,检查固定是否不当如头皮针翘起或与穿刺静脉 不成一直线。如果经上述处理症状不能缓解触痛明显者,考虑予更换 注射部位。选择合适头皮针和弹性好的静脉,穿刺技术娴熟,避免同 部位反复穿刺。头皮针固定妥当减少刺激。 出现静脉炎后可用中药外敷或如意黄金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 钟。 超短波理疗,用TDP治疗器注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空气栓塞
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 有漏缝;加压输液或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
生气栓的危险。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
心房,再进入右心室。
症状:病人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濒死感,随即出现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心电图可表现心肌缺血和
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护理措施
输液时必须排尽空气,如需加压输液时,护士应 严密观察,,以防液体走空。
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 因素
输液器 材及速 度 反应原因 输液 环境
患者 因素
药物
大输液:使用前严格检查 添加药物:对添加药物的质量、剂量、溶媒 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不熟悉 微粒累加 及
热源累加:进入体内热源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的量
输液器材及速度
使用不符合规格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输液器 静滴含钾、钙、镁等离子的药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