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合集下载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裁剪衣服的比例算法是指在进行尺寸调整时,保持衣物各个部分的比例不变。

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1.确定身体部位的比例:首先,需要确定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比如上身、腰部、臀部和下身的比例。

这可以根据人体解剖学知识,以及从实际测量数据中得出的统计结果来确定。

2.测量身体尺寸:在进行裁剪之前,需要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

这些尺寸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袖长等。

根据这些尺寸,可以计算出每个部位所占的比例。

3.计算衣物尺寸:接下来,需要根据身体的比例计算出衣物各个部位的尺寸。

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上身长度=身高×上身比例-下身长度=身高×下身比例-上臂长度=上身长度×上臂比例-下臂长度=上身长度×下臂比例-胸围=身高×胸部比例-腰围=身高×腰部比例-臀围=身高×臀部比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身高指的是去除鞋高的身高。

4.调整衣物尺寸:根据计算得到的尺寸,可以对衣物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改变衣物各个部位的宽度和长度来实现调整。

可以使用剪刀将衣物裁剪成相应的尺寸,然后再进行缝合。

例如,如果上身长度计算得到为60厘米,而衣物的原始长度为70厘米,那么就需要将衣物的长度裁剪到60厘米。

5.注意事项:在进行裁剪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保持衣物各个部位的比例不变,这样才能使裁剪后的衣物与身体更好地贴合。

其次,要注意衣物的设计和款式,以及材质的可伸缩性。

最后,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饰,以确保整体效果。

总结:裁剪衣服的比例算法主要是通过计算出身体各个部位的比例,然后根据这些比例来调整衣物的尺寸。

这样可以使得裁剪后的衣物更好地贴合身体,增加穿着的舒适度。

在进行裁剪时,要注意保持各个部位的比例不变,同时注意衣物的设计和材质可伸缩性。

裁剪放码:浅谈各种服装制板比例法

裁剪放码:浅谈各种服装制板比例法

裁剪放码:浅谈各种服装制板比例法用于服装制板的比例法有多种多样,如此而l/3、1/4、1/5、l/6、l/8、1/10、(2/10)、l/12、l/16、l/20等等,甚至百分法,可谓百花齐放。

然而认真思量、仔细分析似乎应归纳为三种:中日东方服装文化中的l/6(1/2)比例法;我国习惯使用的1/10、1.5/lO、2/10简易比例法;英美等西方国家使用的l/8(1/16)比例法。

l/6(1/12)比例法是基础比例法。

它的适应性强而应用范围广:它既可用于2cm一档放码(日本),又可用于3cm一档放码(中国),甚至4cm一档放码。

它是由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直径×π)推导出来的。

工人师傅们在用于计算要求不太精密的情况下,将其简化为:周长=l/3周长×3。

服装制板中的三围都是圆的周长将其代入公式:胸围=l/3胸围×3。

服装制板时都是以半胸围作为基数其公式可演变成:半胸围=l/6胸围×3。

这就是三片式上衣的制板公式。

四片式上衣及裤、裙的制板公式,也可由上公式推出:半胸围(半臀围、半腰围)=l/6胸围(臀围、腰围)+l/12胸围(臀围、腰围)。

(注:腰围可灵活些)数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其中的定律、定理、公式等对科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服装制板技术也不例外。

l/6(l/12)比例法源于周长公式,因此魏立达先生对其板型的评价是“比较客观、比较科学不带有人为的色彩。

”当然也绝不排除为了适应不同尺度、不同板型及其因地域差异、国度差异而灵活变通、合理调节、特殊应用的可行性。

1/10、1.5/10、2/lO比例法是我国前期为了使用市寸设计“洋服”而创建简易比例法。

因其计算的简便、快捷、易于为大多数人接收而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服装设计。

久而久之成了习惯。

历史形成的习惯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

因此,时至今日,简易比例法设计服装,在国内服装界仍然占据着正统地位。

简易比例法为发展、繁荣我国的服装事业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功不可没。

服装裁剪公式计算方法

服装裁剪公式计算方法

服装裁剪公式计算方法公式只是参考。

1,上衣裁剪共六部分:(一)半肩:肩宽1/2。

(二)横领:半肩1/3。

(三)立领:领大1/5。

(四)袖笼深:胸围1/5减去5分。

(五)胸肥:胸围1/3。

(六)袖口:袖口肥1/2。

通常外衣袖笼深和袖笼一周的尺寸:男:袖笼深: 5.5寸-----6.5寸。

袖笼一周:1.5尺-----1.7尺。

女:袖笼深: 5.5寸-----6寸。

袖笼一周: 1.4尺-----1.6尺。

2,裤子裁剪尺寸计算共四部分:(一)腰大:腰围1/4。

(二)立裆=横档:臀围1/3。

(三)裤口尺寸:减一寸除2。

通常:男女横立裆尺寸8.5寸、9寸、9.5寸。

固定尺寸:落肩:1.5寸,前小裆弯度左边1.2寸,右边:1.5寸,落档:5--7分,特体裤后落裆7---8分。

这个公式非常适合初学者记忆。

裁剪时要保持裁刀垂直,以免各层衣片产生误差。

保证裁刀始终锋利,裁片边缘光洁顺直。

打刀口时定位要准,剪口不得超过3mm且清晰持久。

裁剪时要注意裁刀温度不可过高,特别是合成纤维,高温易产生衣片边缘焦黄、粘连等现象,同时会引起刀片粘污。

裁剪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在裁剪之前要进行诸如铺料、画样等准备工作。

铺料是按照所规定的层数及长度,将服装材料按铺料要求,铺放在裁床上,以便画样及开裁。

对伸缩性大的材料,铺料后还需要放置数小时,使之应力回缩后再裁剪。

扩展资料:服装裁剪的注意事项:裁剪是缝制的基础,裁剪时应保证裁剪的精度,即裁出的衣片与样板间的误差。

对批量加工的服装往往需要根据服装的规格尺寸和数量分床裁剪,按照样板方向部位合理排料,裁剪时各层衣片间的误差应符合规定。

裁片方法不正确不仅会使成衣造型结构完全偏离设计,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费。

在批量加。

各层工时,会给生产者带来很大的损失衣片间的误差应符合规定。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在服装制作过程中,裁剪用料比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正确的用料比例可以帮助设计师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服装裁剪用料比例的计算公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服装裁剪用料比例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裁剪用料比例:用料比例 = (裁剪面积 + 缝边面积)/ 布料面积。

其中,裁剪面积是指服装各个部件的裁剪面积之和,缝边面积是指服装各个部件的缝边面积之和,布料面积是指所使用的布料的总面积。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比例值,用来确定每个尺码所需要的布料数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具体的裁剪用料比例。

一般来说,不同款式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用料比例。

同时,不同尺码的服装也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在确定裁剪用料比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 服装款式,不同款式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款式来确定用料比例。

2. 服装尺码,不同尺码的服装会有不同的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尺码来确定用料比例。

3. 布料的宽度和长度,布料的宽度和长度也会影响裁剪用料比例,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布料规格来确定用料比例。

4. 缝边方式,不同的缝边方式会影响缝边面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缝边方式来确定用料比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快速准确地计算裁剪用料比例。

通过CAD软件,我们可以根据服装款式和尺码来确定裁剪面积和缝边面积,然后通过上述公式来计算用料比例。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证服装的质量和美观。

除了计算裁剪用料比例,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布料的利用率。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尽量减少布料的浪费,提高布料的利用率。

服装裁剪公式

服装裁剪公式

服装裁剪公式2010-07-27 20:44⑷、规格计算法顾名思义,根据制品规格表中的中心号或大小号均码的规格尺寸,加之制品需用缝份量,计算出单件服装的面积,再除以门幅患上出单耗量,同样追加一定命量的额外损耗服装用料计算一、服装面料单耗的计算方法:在实际加工出产中,分为针织以及梭织服装用料计算一、梭织物常用到服装面料单耗量的计算方法:⑴、经验性判定主要用于个别谋划业户,根据经验给出服装单件的大体需用量⑵、公式计算服装单件加工,用长度公式加之一个调节量获患上,例如:90cm门幅的面料,衬衣的单耗量为:身长袖长调节系数⑶、根据裁缝尺寸计算又称"面积计算法",在外贸服装加工企业或公司,客户提供制品样衣给出产商,让您计算出服装的面料单耗量,咱们可以估算出中心规格服装黄色影片的面积,把每一片相加后患上出一件服装总的平方厘米数,除以面料门幅宽度,患上出服装的单耗量,注重追加一定命量的额外损耗服装单耗的规格计算法可以归总出一个常用公式:(上装的身缝份或握边)乘以(胸围缝份)(袖长缝份或袖口儿握边)乘以袖肥乘以4服装部件面积⑸、样板计算法选出中心号样板或大小号样板各一套,在案板上规定面料幅宽,把毛份样板按照排版的法则合理套排,终极,把尾端取齐,丈量出版长两端标线总的长度间距,除以参与排版服装的件数患上出服装的单耗量,注重追加一定命量的额外损耗⑹、计算机排料获患上可以按出产需要,把裁剪规划中所有样板让计算机进行不佣人的劳力排料,在工作窗户的右下角预示服装的面料哄骗率、版皮总长、单耗量,注重追加一定命量的额外损耗服装用料增补申明:计算有阴阳格子的面料单耗时,服装单耗量需在原计算获患上数值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一倍半的格长量;有倒顺格子的面料需增加二倍半格长的需用量二、针织服装用料计算针织服装用料计算主要接纳重量以及面积两种方法作为换算的标准⑴、主料计算裁缝单位用料面积=∑(门幅×段长)÷〔每一段长内制品件数×(1-段耗率)〕=平方米/件⑵、服装面料单位面积的重量(克/平方米)乘以服装需用面积数等于每一件服装的用量重量(3)、辅料计算由于螺纹坯布拉伸性好,很难于平方米干重来计算查核单件用量,企业一般用螺纹加工机针数及所用纱线品种作为计算依据,确定每一平方米的干燥重量,计算每一件制品耗用各种螺纹坯布的长度及重量领口的螺纹长度=(领口螺纹规格0.75cm缝耗0.75cm扩张回缩)×2(层数)袖口儿的螺纹长度=(袖口儿螺纹规格0.75cm缝耗0.75cm扩张回缩)×2(层数)裤口的螺纹长度=(裤口螺纹规格0.75cm缝耗0.75cm扩张回缩)×2(层数)(4)、整件服装裁缝辅料用料=制品各零部件耗用坯布面积全体(包孕裁耗)(5)、用料计算中有关参考数值资料名称棉羊的毛真丝苎麻亚麻粘胶尼龙晴纶氯纶维纶氯纶回潮率8.5 15 11 10 12 13 4.5 20.4 5⑹、用料计算排料完成后(注重分段计算的原则,在不同门副上分开排料的,必须分开计算用料面积,相加患上出总用料面积或重量)以及完成前两种方法服装裁剪公式,只是服装裁剪的一个框架;对布局装的理解在正常体型下,按年龄分为青年体、中年体、老年体。

服装裁剪的公式范文

服装裁剪的公式范文

服装裁剪的公式范文服装裁剪是指根据人体尺寸和身材特点,通过衣物样板,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公式进行设计、裁剪和缝制的过程。

而服装裁剪公式则是在设计和裁剪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它们在保证服装质量和合身度的同时,也能提高裁剪效率。

在服装裁剪过程中,各部件所用的平整尺寸是根据成衣贴身尺寸、人体尺寸以及所选材料的伸缩性和成衣的版型风格等综合因素来确定的。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服装裁剪公式和计算方法。

1. 身长(Height):身长是衡量人体垂直方向的尺寸,通常被用于裁剪上衣、裙子以及连衣裙等服装。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身长=上颈点到衣裙腰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衣裙腰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2. 背宽(Back width):背宽是指肩胛骨两侧的水平宽度,主要用于裁剪上衣的后背部位。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背宽 = 肩胛骨间距 + 1cm3. 前胸宽(Front chest width):前胸宽是指两个副乳之间的水平宽度,用于裁剪上衣的前胸部位。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前胸宽 = (胸围 - 后背宽)/ 4 + 1cm4. 臀宽(Hip width):臀宽是指臀部两侧的水平宽度,通常用于裁剪裤子和裙子。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臀宽 = (臀围 - 2cm) / 25. 腰部高度(Waist height):腰部高度是指腰线到身高之间的垂直距离,通常用于裁剪上衣和裙子。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腰部高度=身高-上颈点到衣裙腰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衣裙腰线至地面的垂直距离除了以上基本尺寸的计算公式1. 领围(Neck size):领围是指颈部的周长,用于裁剪上衣和领带等。

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领围=头围/π2. 袖长(Sleeve length):袖长是指从肩膀至袖口的垂直距离,用于裁剪上衣和外套等。

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袖长 = (手臂长度 - 手腕围) / 2 + 1cm以上列举的服装裁剪公式仅为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实际裁剪过程中可能会因不同的版型、风格和个体差异等因素而有所调整和变动。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卫衣、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

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

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

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

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

二、尺寸加放: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

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

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

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0;紧身衬衣为;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20cm。

制图方法:1、衣片:(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卫衣和旗袍领,更为科学。

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

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

(4)、肩宽: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裁剪衣服比例算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卫衣、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

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

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

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

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

二、尺寸加放: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

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

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

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0;紧身衬衣为;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20cm。

制图方法:1、衣片:(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卫衣和旗袍领,更为科学。

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

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

(4)、肩宽: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际上,大部分先进国家的服装裁剪都是用原型法,但由于,原型在使用上不能直接裁剪,而且胸围放松量与袖笼深分两步确定,与我国传统习惯不符,因此,原型法不能全盘照搬,而且比例裁剪法在我国运用多年,也有不可抛弃的精华,对于一些传统款式,如西裙、西裤、卫衣、西装,套用公式,简单正确,并可以在布料上直接裁剪,方便快捷。

因些,只有在传统的比例裁剪基础上,运用原型法的结构方法,才能将两者的优点结合,开拓一种裁剪的新路。

下面以女装基本衣片为例。

一、测量部位:
原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是:常见的日本文化式只需测量胸围、背长、袖长三个尺寸,领围与肩宽的确定不够准确,登丽美式测量的部位则过多,程序复杂,不利于使用。

比例裁剪法的测量部位中没有背长,腰节线的确定不够科学。

通过比较得出:选择领围、胸围、肩宽、背长、袖长这五个部位测量较为合适。

二、尺寸加放:
原型法裁剪的尺寸加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考虑人体基本合体松量加放10cm,第二步再根据款式继续加放。

比例裁剪法习惯胸围净尺寸,直接裁剪,更为方便。

通过比较得出:将胸围净尺寸,加放后得到成品尺寸,再进行制图。

具体可参考如下:无吊带上装,胸围加放为0;紧身衬衣为4.8cm;普通衬衣为8-10cm;宽松衬衣12-20cm;西装8-10cm;大衣为15- 20cm。

制图方法:
1、衣片:
(1)、胸围是成品尺寸。

(2)、领口:
领围的框架有两种方法确定,一种用胸围计算,一种用颈围计算,后者适合做立领卫衣和旗袍领,更为科学。

因此,选用1/5领围计算。

(3)、肩斜:
肩斜量可以用定量法、公式法或角度法确定,三者的结果相差甚微,而采用定量法可省去计算的麻烦。

故采用定量法确定肩斜:普通衬衣前肩斜5cm,后肩斜4.5cm;有垫肩的外衣前肩斜4cm,后肩斜3.5cm。

(4)、肩宽:
根据从人体测量得出的总肩宽,按比例裁剪法的1/2肩宽,计算出前后衣片的肩宽。

(5)、袖笼深:
袖笼深的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计算上平线到胸围线的距离,包括肩斜量;另一种计算肩斜点到胸围线的距离,不包括肩斜量。

前一种方便,后一种精确,本文采用后一种。

袖笼深随款式不同而变化,夏天单衣为B/6+1;春秋上衣为B/6+3;冬季大衣为B/6+5 。

(6)、胸高点:
在比例裁剪法中,确定胸高点的方法是:以胸围线和胸宽线为依据,确立相对的位置,但是,由于胸围线和胸宽线随款式而变化,所以这样并不准确。

在原型裁剪法中,胸高点由乳高和乳距确定,以人体为本,既科学又准确。

乳高是指从侧颈点到胸高点的距离,乳距是指左右胸高点的距离,根据体型的不同,可从下列数据中找出对应的胸高、乳距,然后确定胸高点。

身高为155、160、165、170、175的分别对应乳高为23、24、25、26、27;净胸围为80、84 、88、92的分别对应乳距为17、18、19、20(cm)。

(7)、胸省:
胸省的大小通常根据人体确定:一般人的胸省量为2.5cm-3.5cm,取3cm较为合适。

胸省量还可以按款式变化作出调整。

胸省量与服装胸部造型的关系为:当胸省量为3cm时,胸部
造型立体感较强;当其为2cm时,立体感一般;当其为1cm时,立体感较差;当其为0时,则无立体感。

胸省的位置设计在侧缝腋下处,运用省道转移,增加腰省时更加方便。

2、一片袖:
(1) 袖山高的确定有三种方法:AH/4+(2.5-3cm)、前后袖笼深的平均值-(4.5-5cm)和前袖笼深-(3.5-4.5cm),本文采用后者:前袖笼深-(3.5-4.5cm),因为它在使用时较方便。

(2) 袖肥由袖山斜线确定:前袖山斜线=前AH,后袖山斜线=后AH,按图示画出袖山弧线。

由于弧线长于直线的原理,此袖山已经包含了1cm的吃势,若要增加吃势,则可以在前后袖山斜线上直接平均加放。

北京工作服
3、两片袖:
(1) 以胸围线为袖山底线,袖山高=衣片袖笼弧/3+1。

(2) A点到袖山底线的距离=袖山高的1/4。

(3) 从A点作水平线,与前袖笼弧线相交于F点;在袖山高的1/3处,作水平线与后袖笼弧线相交于J点。

(4) 线段AB=弧线FG+1,线段BC=弧线HJ,直线段ED=弧线EJ。

(5)从胸围线向上0.8-2cm作水平线,与袖笼弧线相交,可以调节前袖偏量"○"。

(6) 衣片腰线即为袖肘线。

这样画出的袖山弧线比衣片袖笼刚好有2.5-3cm的吃势。

上述基本外形确定以后,既可以直接裁剪,成为一件式样简单的外衣,也可以运用省道转移、分割变化,随心所欲地进行款式设计。

在教学中相应作以下处理:
(1)、将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分成四大类型:裤装、裙装、男上装、女上装。

(2)、在裤装与裙装的教学中,先用比例裁剪法,分别讲述普通西裤、西裙的结构制图,再用西裤和西裙作为原型,讲述裤装和裙装的款式结构变化,包括长度变化、腰线变化与外形变化等。

(3)、在女上装的教学中,先用上面介绍的方法讲述基本衣片的结构,再以此基本衣片为原型,分类讲述省道转移和分割线、外形、领子、袖子等变化。

(4)、在男上装的教学中,先用比例裁剪法讲述男卫衣与男西装,再以男卫衣为原型讲述男上装四开身的款式结构变化,以男西装为原型讲述男上装三开身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传统西裤、西裙、男卫衣、男西装、女上装基本衣片的比例裁剪法,在款式不变时能直接裁剪,款式变化时又能以此为原型进行相应结构改变。

实践证明,比例法与原型法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上能够使课堂内容紧凑丰富,用基本款式为原型讲述结构变化时,相同部位的不同变化清晰明了,学生易学易用,有较强的实用性,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