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
Fe+ CuSO4=Cu+FeSO4 质量差
56
64
64-56
x
y
1.16-1.12
56 64 64 56 x y 1.16 1.12
得:x=0.28(g) 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二、液体差量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 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 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O+CuO = Cu+CO2
28
44
12x克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8 -12 =6克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210x来自56∶54=10x∶5.4
56-2=54 55.4-50=5.4克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例2. 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24.6g、t℃的 水中,得到t℃时NaOH饱和溶液31.2g ,求 t℃时NaOH的溶解度.
解: 设生成NaOH质量为x,反应了水的质量为y
2Na + 2H2O = 2NaOH + H2↑
46 36
80
2
y
x
溶液质量增加 46-2=44
31.2-24.6=6.6g
解得:x=12g,y=5.4g
S=100×12/(31.2-12) = 62.5g
三、气体差量
例1.将12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 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解: 2CO + O2 = 2CO2 2 1 2 △V 33-2=1
2mL 1mL 2mL 1mL V(CO2) = 5mL -2mL =3mL 若CO过量时,则V(CO)=2mL +(9-1-5)mL=5mL,V(O2)=1mL CO过量时 过量时, +(9若O2过量时,则V(O2)=1mL +(9-1-5)mL=4mL,V(CO)=2mL 过量时, +(9-
一,固体差量
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 [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 加入一个质量为 ]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 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 取出洗净,烘干,称重 经过一段时间, 称重,质量 的铁片 经过一段时间 取出洗净,烘干 称重 质量 变为1.16g.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 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 变为 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 析出铜多少克? 析出铜多少克? 析出的Cu为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 为yg 设溶解的 为 析出的 Fe+ CuSO4=Cu+FeSO4 质量差 56 64 64-56 x y 1.16-1.12
的质量分数为87.5%.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原混合气体中 的质量分数为 .
例2,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 CO, 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 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 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 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 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 气体中CO, 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 为 5:1:3或2:4:3 . 或
例3.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16.14g,溶解于水中配 成溶液.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33.14g 沉淀.则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8.5% B.50% C.52.8% D.82.5%

差量法

差量法

因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因为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8x = 28y
原混合溶液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X:Y=7:2。 。 原混合溶液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9 8
牛刀小试
• 4、用 H2 还原 x g CuO,当大部分固体变 、 , 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yg, 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得残留固体 ,共 用掉z 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 用掉 g H2,此时生成水的质量为 8 9 • A. 9 (x-y) g B. (x - y) g - 8 • C.9 z g D. z g
• m=40。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 于镁元素。
• 2. 往 H2、CO、CO2、N2组成的10L混合气 体中通入6LO2,一定条件下使其充分燃烧。 燃烧后混合气体体积减为7.5L。将其通过足 量的 NaOH 溶液后,逸出2L,测得该气体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1。求原10L混合气体 中四种气体的体积。(上述气体体积均在 标准状况下测得)
差量法
•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 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 (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 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 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 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 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 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 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 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 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 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 一致。 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 论差量。 论差量。
• 5. 将一些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克14℅的硫 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该 蓝色溶液中加入铁粉20克,充分反应后过滤 仍得到干燥固体物质20克, • 求(1)原加入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是多少? • (2)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参考物质的浓度和纯度。

纯度越高,测量结果越准确。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反应方程式,该方程式反映了目标物质和参考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首先制备两个样品,其中一个样品中含有目标物质,而另一个样品中不含目标物质。

然后,我们将两个样品与参考物质进行反应,并记录反应后的吸光度、溶解度、体积等参数的差异。

最后,我们将被分析物质参考物质反应后的差异与纯参比样品参考物质反应后的差异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这两个差异值,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酸碱滴定分析中。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我们可以将目标物质与酸碱指示剂一起滴入反应容器中,当酸碱指示剂变色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等价点。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差来计算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计算差量法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因此,在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需要精确地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化学计算差量法差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分析物质的成分或浓度。

该方法通过测定在样品中找到感兴趣的成分与参考物质之间的差量比较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在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需要制备样品、选择适当的反应方程式和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差量法差分析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是一种常用的应用。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差量法计算题解题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理解差量法的概念:差量法是化学中用于计算两个量之间差值的方法。

在差量法计算中,首先需要确定两个量,然后计算出它们之间的差值,最后将差值除以两个量的平均值即可得到分子数。

2.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差量法求解:在一些化学方程式中,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量差,以确定反应是否完全或有剩余物质。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生成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反应物A和B之间完全反应,如果有差值,则说明有剩余物质。

3. 混合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混合物,我们需要考虑其中各个组分之间之间的量差。

例如,假设混合物中有2摩尔A和1摩尔B,我们想确定其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A 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即2+1=3,如果这两个差值相等,则说明混合物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为3。

4. 反应物的差量法求解:对于一些反应方程式,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之间之间的差值,以确定是否有反应或是否生成新事物。

例如,假设有2摩尔A和1摩尔B反应,生成1摩尔C和1摩尔D,那么根据差量法,我们需要计算反应物A和B之间的差值,即2-1=1,同时还需要计算产物C和反应物A之间的差值,即1-2=-1,如果这两个差值不相等,则说明有反应发生,产物D是由反应物A生成的。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差量法

化学差量法

CO+CuO = Cu+CO2 28 44 12xg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8g -12g =6g
28 12xg 16 6g
28 6g x 87.5% 87.5%。
4.解: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 根据题意,A可能是CO2,也可能是H2O,也可能是 两者的混合气体 2Na2O2+2CO2=2Na2CO3+O2 解得x=38.8 2Na2O2+2H2O=4NaOH+O2 2A —— O2
84(10 6.9) 解 x 得 g 31
NaHCO3的质量为8.4g
二、液体差量
例2. 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50.0g的水中, 得到NaOH溶液52.2g ,求加入的钠的质量.
解: 设加入的钠的质量为x 2Na + 2H2O = 2NaOH + H2↑ 溶液质量增加 46 36 80 2 46-2=44 x 52.2g-50.0g=2.2g
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例4、 O2、CO2混合气体10mL与足量的过氧化钠 粉末完全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2mL,则混合气 体中CO2的体积为多少mL。
解: 设二氧化碳的体积为x 2CO2 + 2Na2O2 = 2Na2CO3+O2 2 1 △V 2-1=1
x
2mL
2 1 x 2mL
X=4mL
5.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 燃,冷却至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 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 积比? 8:7 7:23 6.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 一个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 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待天平平衡 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铁和镁, 若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求所加铁 和镁的质量比。 77:81

九年级化学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差量法

九年级化学差量法一、差量法的概念。

1.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方法。

2.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化学计算过程,尤其是在处理涉及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或体积有变化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二、差量法的解题步骤。

1. 分析反应。

-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明确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H_2+CuO{}Cu + H_2O,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1:1。

2. 确定差量。

- 找出反应前后可以用来计算的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等。

比如在上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如果知道反应前固体(CuO)的质量和反应后固体(Cu)的质量,那么固体质量差就是m(CuO)-m(Cu)。

3. 建立比例关系。

- 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差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列比例式。

例如,对于反应A + B = C+D,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A,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B,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C,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_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Δ m。

如果a克A与b克B反应,生成c克C和d克D,且Δ m = m_前-m_后,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有frac{M_A}{a}=frac{M_B}{b}=frac{M_C}{c}=frac{M_D}{d}=(Δ m)/(实际差量)。

4. 求解。

- 通过比例式求解未知量。

三、差量法的应用实例。

1. 固体质量差量法。

- 例:将10克碳酸钙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7克,求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 解:- 写出化学方程式:CaCO_3{高温}CaO + CO_2↑。

- 反应前固体为CaCO_3,反应后固体为CaO,固体质量差Δ m =m(CaCO_3)-m(CaO)。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克。

-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100份质量的CaCO_3反应会生成56份质量的CaO,质量差为100 - 56=44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差量法中的差量怎么确定?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差量法的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附练习)差量法原理 .例题祥解差量法计算,就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来求解,其优点是:思路明确、步骤简单、过程简捷。

一、差量法解题的原理设反应:A+B=C 质量差a c a-c(或c-a)x y x-y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二、差量法解题的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三、事例1.质量减少的计算〔例1〕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设混合物中有质量为xKClO3答:略。

2.质量增加的计算〔例2〕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

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

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

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设有质量为x铜析出,有质量为yCuSO4参加反应差量法之二差量法是利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反应物的混合物或溶液)和生成(包括生成物的混合物或溶液)从始态到终态的差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这个差值(量)和反应过程中其他量一样,受反应体系的控制,与其他量一样有正比例的关系。

但是,在一个反应中可能找到多个化学量的差值,用这个方法时应仔细分析题意,选择有关的化学量的差值,运算会十分简捷。

例1 将盛有12gCuO的试管通入氢气后加热,当冷却后试管内的固体残渣为10g时,求氧化铜被还原的质量分数?分析:此题经分析,12gCuO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的残渣10g中也有没有反应的CuO。

用常规解法较烦琐,如果用差量法则较为简便。

但一定要分析清楚,减重的质量是哪种元素,在这题里减重的是CuO中的氧元素,它与H2结合成为H2O。

根据方程式分析:设参加反应的CuO质量为y。

例2 某一盛满硫酸溶液的试管,其质量是47g(硫酸密度为1.4g/cm3),如果用这一试管盛满硝酸溶液(密度为1.2g/cm3),质量为42g,则该试管最多能盛水多少毫升?分析:用相同试管盛两种溶液,则试管的质量、体积保持不变,如果这两个不变量已知,问题已经解决。

但恰好它们均未知,一般解法应设两个未知数,借助密度设联立方程求解。

但若用质量差,则可快速求解。

解:如果试管体积为1mL,上述溶液质量差为(1.4—1.2)g,即0.2g。

现在试管体积为VmL,质量差为(47—42)g,则练习:1、将一定量NaHCO3和Cu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发现加热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则原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为。

2、2.1g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7.2的CO和H2混合气体与足量的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则固体质量增加( A)A 2.1gB 2.6gC 7.2gD 无法求解练习:1、在标准状况下,将448LN2、H2、和CO2混合气体气体先通入灼热氧化铜,体积减少22.4L,再通入装有过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体积减少11.2L。

问反应完全后:混合气体由哪些气体组成且各组分的体积分别为多少?2、在标准状况下,将8LH2和CO2混合气体气体通入装有过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

反应完全后点燃该混合气体,体积变为2L。

问最后剩下什么气体?原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别为多少?3、 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花引爆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气体体积减少1mL,通过NaOH溶液后,体积又减少5mL,则混合气体中CO、O2、CO2体积比可能为。

4、加热分解7.9g某固体,产生560mL(标准状况)气体A,剩余7.1g固体B。

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多少?练习: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2、将CO和CO2 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设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 的质量比?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1、 8克 2、7∶ 5 3 、 11.2克 4 、8∶7 7∶23 5 、28.89%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仍然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 3∶2C 7∶D 2∶7答案:1、 96% 5、 A 6、 C练习用差量法计算下列各题1、将55克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处洗涤干燥后,称重为56.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和生成铜的质量各是多少?(11.2克,12.8克)2、将12.2克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阻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红色物质的质量为12.7克,求原来混合物中铜和铁各是多少?铜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5克,8.7克,67.2%)3、把10克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取处,洗涤干燥称量,铁钉的质量为10.4克,问有多少克铜析出?(3.2克)4、把一根重50克的铁棒(过量)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铁棒的质量为50.24克,求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1.68克,1.92克)5、将铁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称重,铁片质量增加了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生成铜的质量。

(112克,128克)6、将铁片放入Hg(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溶液的质量减少24克,求参加反应和铁的质量和生成Fe(NO3)2的质量。

提示:Fe+ Hg(NO3)2=Hg+ Fe(NO3)2(9.3克,29.8克)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18克,通入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气体的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各是多少?(7克,11克)8、将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通过100克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完全反应后,共得到76克铁,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80%)1、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2、例1、用氢气还原10克CuO,加热片刻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物质量为8.4克,则参加反应CuO的质量是多少克?例2、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2.4克,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后,得到CO2的质量为3.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例3、将30克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片刻后,取出称量铁片质量为31.6克,求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例4、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把30m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冷却致常温,测得气体的体积为16mL,则原30mL中甲烷和氧气的体积比?例5、给45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通入一会氢气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固体质量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3、练习1、将盛有12克氧化铜的试管,通一会氢气后加热,当试管内残渣为10克时,这10克残渣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2、已知同一状态下,气体分子间的分子个数比等于气体间的体积比。

现有CO、O2、CO2混合气体9ml,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时,体积减少1ml,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体积又减少3.5Ml,则原混和气体中CO、O2、CO2的体积比?练习3、把CO、CO2的混合气体3.4克,通过含有足量氧化铜的试管,反应完全后,将导出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石灰水的容器,溶液质量增加了4.4克。

求⑴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⑵反应后生成的CO2与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比?练习4、CO和CO2混合气体18克,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2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练习5、在等质量的下列固体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硫酸(足量)至反应完毕时,溶液质量最大的是()A FeB AlC Ba(OH)2D Na2CO3练习6、在CuCl2和Fe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屑m克,反应完全后,过滤称量剩余固体为m克,则原混合溶液中CuCl2与FeCl3物质的量之比为()(高一试题)A 1∶1B3∶2 C 7∶ D 2∶7练习7 P克结晶水合物A•nH20,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为q克,由此可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A18Pn/(P—q) B 18Pn/q C18qn/P D18qn/(P—q)4、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