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亚与北非的国际性问题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

机,已由单一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正演变为 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 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 风暴"。目前,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 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履蹒 跚。欧债危机到底会走向何方,已成为举 世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欧债危机
菲律宾12日派遣一艘海岸警卫队搜救船,配合菲最大军舰在中菲冲突区的活动。 但菲律宾海军中将亚历山大-帕马说,该菲律宾军舰为补充燃料和补给已撤离该海 域,目前停靠在拉乌尼翁港。 菲律宾称不相信中菲船只对峙会擦枪走火。
13日菲律宾无视中 方警告再向黄岩岛 派海岸警卫队船只, 中国最先进的渔政 310船抵达黄岩岛 将常态化巡航护渔。
(一)欧债危机
2 、 欧 债 危 机 的 根 源 国家经济结构失衡是"危机的元凶"
欧元区制度固有缺陷是"潜伏的恶因"
老龄化、高消费、高福利是"长期的难题"
(一)欧债危机
3、未来走向
第一,向危机国家提供救助, 延缓危机的爆发 第二,希腊等危机国家退出, 成立核心欧元区
第三,欧元区协同作出强有力的承 诺,通过发行"欧元共同债券"共同 担负起相关债务,并着手建立有共 同货币、统一财政机制的联邦制。
世界经济L型发 展已成定局,二 次探底可能性已 然存在。欧洲债 务危机已经令全 球市场陷入混乱。
(一)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不乐观
西方经济困境将对包括中国 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
西方经济增长乏力将制约中 国出口增长,贸易摩擦也可 能随之加剧。 全球经济放缓将拖累中国经 济,中国在过去30年享有的 外部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变。
27日电: 外交部:望菲方遵守南海宣言不要 一再做小动作 我国暗示外交官在菲律宾 遭遇不便 国防部:军方将配合海监维护国家 海洋权益
区域地理:西亚和北非

该地区也有一些基督教徒,主要分布 在埃及、黎巴嫩等国家。
03
经济发展与资源
经济发展
石油经济
西亚和北非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产业是该地区经济发 展的重要支柱。
旅游业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 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农业
尽管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但农业仍然是部分国家的经济支柱,主 要种植小麦、棉花、水果等农作物。
与欧洲的关系
西亚和北非地区与欧洲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经济、政治和历史等方面。许多欧洲国家与 该地区有着长期的外交关系,同时也有大量的欧洲国家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有投资和贸易往 来。
与亚洲的关系
西亚和北非地区与亚洲其他地区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地区与亚洲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特别是在能源、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此外,该地区与亚洲国家在文化和人员交流方面也有 着广泛的联系。
国际冲突
然而,西亚和北非地区也存在一些国际冲突和争端。例如,该地区的国家之间存 在领土争端、水资源分配问题等。此外,该地区的国家与外部势力也存在一些矛 盾和分歧。这些冲突和争端对该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资源分布
石油和天然气
01
西亚和北非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
在沙特阿拉伯、伊朗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黄金等,主要
分布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
水资源
03
部分国家水资源匮乏,如以色列、叙利亚等,而埃及等国家水
资源相对丰富。
主要产业
干燥气候
西亚和北非地区的气候普 遍干燥,降水较少,沙漠 和草原地区尤为明显。
温差大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的影响,西亚和北非地区 的气温温差较大,冬季寒 冷干燥,夏季炎热干燥。
形势与政策国际篇

形势与政策(国际)课题:深刻认识西亚北非乱局,把握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一要准确认识西亚北非乱局发展走向。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发生动乱或内战,伊朗问题升温,地区国家进入多年未有的社会动荡期。
地区内力量对比此消彼长,国家关系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地区形势要实现从破到立、由乱到治将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二要深刻认识西方“新干涉主义”的危害。
西方对利比亚空袭开创了“干涉主义”的新模式。
相较于伊拉克战争,西方更多地谋求“合法化”,不仅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还积极拉拢阿盟等地区国家参与行动。
美国退居“二线”,但实际上仍是幕后主导。
与以往大规模轰炸直至出动地面部队的做法不同,西方对利比亚采取的是有限度、有选择的空中打击。
这些“干涉主义”的新表现,是西方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干涉主义”本质上是对国家主权原则的背离。
作为制止侵略、屠杀等暴行的手段,“人道主义干预”具有一定的目标合理性。
但西方的大多数干涉行为,是打着人道主义等幌子,为实现自身利益而采取的选择性行动,会对国际关系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侵蚀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危害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加剧国际社会和地区国家的离心倾向,增加有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难度。
西方将西亚北非乱局称为“阿拉伯之春”,同“布拉格之春”相提并论,认为其是推行西方民主化的又一胜利。
国际上反华敌对势力企图“祸水东引”,图谋搞乱中国。
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帮助青年学生提高政治敏锐性,积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
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

第一讲:西亚北非动荡的前因后果今天开始与09、10、11级的同学学习此专题,这个讲四个内容。
下面开始讲第一个内容:一、西亚北非动荡的来龙去脉这次西亚、北非大动荡发端于突尼斯。
最早是去年的1 2月1 7日,突尼斯中西部一个小城镇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名失业的大学生自己摆摊卖水果蔬菜,摊子被当地政府的执法人员没收,他愤而点火自焚,这件事通过新兴网络媒体,特别是脸谱等网站的广泛传播,在突尼斯引起了很大的骚动.这是第一个导火索。
事件发生以后,突尼斯接连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201 1年1月4日,那位点火自焚的失业大学生在医院不治身亡,消息迅速在突尼斯国内传播,1月5日发生全国性骚动,为死亡的大学生送葬。
短短几天之内,突尼斯国内的局势完全失控。
1月1 4日,突尼斯本·阿里政权倒台,本·阿里本人仓皇出逃到沙特阿拉伯。
从一个失业大学生自焚事件为导火索,到本·阿里政权倒台,前后仅用了29天,国际媒体将其称之为“茉莉花革命“。
为什么叫”茉莉花革命”呢?茉莉花是突尼斯的国花,而本‘阿里在20多年前发动政变,推翻前总统布尔吉巴的时候,他把自己搞的那次政变称为”茉莉花革命”。
这次突尼斯人民起来把他推翻,国际社会带着讽刺意味称这也是一次”茉莉花革命”。
所谓的”茉莉花革命”的冲击波迅速在阿拉伯世界蔓延,主要沿着两个方向:一个是冲击到类似突尼斯的本·阿里这样的政治强人掌权的阿拉伯国家,这些人长期把持政权,比如埃及总统穆巴拉克1981年上台,迄今当了30年总统:也门总统萨利赫在位有33年了,都是威权统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1969年通过政变上台,统治了42年;叙利亚总统小阿萨德2000年子承父业,在父亲去世后接掌了政权,他的父亲也是当政30年。
另外一个是朝着家族统治、君主世袭的国家政权冲击,包括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约旦,以及北非的摩洛哥这8个君主制国家。
本·阿里出逃的第二天,也门、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就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
西亚北非动荡局势分析与原因

1、局势说明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
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
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主和争吵,很多国家明显不想卷入利比亚内乱,大多时候是法国在唱独角戏。
而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法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
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
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
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
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
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
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
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
2011年世界安全形势:“乱”字当头热点频发

击” ,并借用利 比亚过渡委的武装力 量 ,先后攻陷米苏拉塔和的黎波里等
利 比亚 关键 城市 ,最 终推 翻 了卡扎 菲
联合阿拉伯 国家开展对叙经济制裁 ,
再 到讨 论设 立安 全 区等 活动 ,压 力一 步 步加 大 。但叙 利亚 毕竟 不 同于利 比 亚 ,较 强 的军事 实 力 、巴沙尔 政权 的
地 区热点此伏彼 起 , 军事冲突有所升 温
2 1 年 以来 ,“ 01 阿拉 伯 之 春 ” 、 南海冲突 、伊核危机等世界新 旧热点 不断涌现 ,矛盾冲突严重程度更胜往
政权。按美 国副总统拜登的话说 ,此 次 战争是 以 “0亿美元 的资金和不 2
总体控制力、拥有外部大国支持 、阿
、
利 比亚经历战火磨难 ,大国
外部的制裁封锁甚至直接武力打击的 手段来颠覆一个国家政权。这种模式 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充分利用 了一 国的
动荡 局势 ,在 国家 政权 的合 法性 上大
的地区干涉新模式成型
2 1 年 底 延 续 至 今 的 西 亚 北 00年
非动荡 ,在利比亚达到 了一个高潮。
化 和武装 反对 派 的 力量 ,同时实 施 制 裁 、禁运 甚 至采取 有 限军 事行 动来 削 弱该 国的军 事力 量 ,最终 击垮该 国的
现出的咄咄逼人态势 ,使中国周边的 海洋权益问题更加突出。 在军事领域 ,
地 区热点 此伏 彼起 ,局 部 紧张 局面 升 温 。大 国 的军 事 调整 继续 深化 ,各 国
间的合作与斗争互现 ,军事斗争的新
领域 不 断扩展 。老牌 大 国军费 开支 减 少 而新 兴 国家加 大投 入 ,军事 尖端 领 域竞 争 不仅 激烈 而且 日 实 战化 ,引 益 起 国际社 会普 遍关 注 。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和启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一古训在西亚北非地区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失业大学生的小摊水果被城管没收愤而自焚,继而引发动乱,突尼斯政府垮台,紧随其后,埃及政府垮台,利比亚政府垮台,叙利亚,也门,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动荡,西亚北非地区陷入了30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时期,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自焚事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发生过,为什么在西亚北非地区竟会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呢?它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这一严重的后果是西亚北非地区多种问题长期累积,进而激化的恶果,它的发生是必然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内经济,政治,民生,宗教以及国际形势上。
一单一薄弱的经济西亚北非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西亚北非地区国界,埋下了日后各国之间纷争的伏笔。
西亚北非国家大多属于外向型经济,主要靠石油出口、旅游业、外资支撑其发展,经济结构单一,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很大。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下,物价飞涨,原本就业不足的状况更为严重,民众生存处境更为困难,致使不满情绪高涨。
二政治缺乏民主西亚北非国家大多实行世袭制、终身制,统治者独裁专制。
人民长期处于受压迫的状态,而在世界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人民在争取民主,享受民主。
人民对民主的渴望在世界民主思潮的影响下日益强烈。
三人民面临生存困境这是引发西亚北非动荡的最主要原因。
薄弱的经济在经融危机的冲击下引发大量民生问题。
物价飞涨,使很多原本就很贫困的人食不果腹,迫于生存,他们逐渐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实施犯罪,引发社会问题;大量的失业人员引发社会恐慌,人民缺乏安全感;专制的政府执政不力,腐败现象严重,人民无法寄希望于政府,更没办法倚靠政府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走投无路的人民最终奋起反抗,为生存而战。
四宗教文化冲突严重西亚北非地区教派林立。
主要存在的三大教派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又分化出诸多教派,教派之间的信仰难以妥协,没有较统一的理想信念,更为严重的是存在严重的宗教歧视乃至欺压,不同的宗教之间思想冲突严重。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

论当前国际形势变化对于当前大国关系和国际形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的和平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调“任何事物的发展和运动都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国际形势的发展是绝对的,是出于不断变动之中的。
(一)全球经济企稳回升但仍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2008 年以来,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全球经济大受其累。
联合国在《2010 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初步报告中估计,世界生产总值在2009 年下降了 2.2%左右。
报告称,如果目前的刺激性经济政策得以持续,世界经济将在2010 年缓慢复苏,实现2.4%的低速增长。
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全球经济在2009 年下半年出现探底企稳迹象,但同时,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正在显现。
如美日等国财政赤字创下历史新高,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流入市场带来了通胀隐忧,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趋暖但失业率居高不下。
在虚拟经济领域,新的监管机制和交易规则尚未建立,美国的金融衍生品仍在继续泛滥,有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动荡;在实体经济领域,不确定因素仍很多;在国际贸易领域,受流动性增多、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国际上大宗商品以及黄金等贵金属的价格快速上涨,发达国家消费疲软,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对国际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将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问题都警示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不排除出现新动荡的可能。
(二)新兴大国崛起势头强劲,各大国调整对外政策,互动频繁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明显受挫。
美国自“9·11” 事件以来,用于反恐战争的帐目费用累计超过 1 万亿美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亚与北非的国际性问题
内容摘要:西亚北非的剧变强烈地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这是由西亚北非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特殊的位置所决定的。
这是全世界石油供应的心脏地区,政治变局可能剧
烈影响石油供应,进而剧烈影响世界经济。
同时,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这个地区更成
为全球反对恐怖主义斗争的核心地带,本地区各的斗争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
不仅如此,在2001年“9榈11”事件后,国的剧变将深远影响阿以关系和全球反恐斗争。
关键词:西亚与北非伊朗伊拉克影响
一、西亚与北非问题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巴以双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经过多轮秘密谈判之后,在华盛顿签定了原则
宣言。
它标志着西亚与北非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迈出了重要的,实质性的一步。
但是在2000年9月沙龙强闯圣殿山激起巴勒斯坦人民再次起义。
巴以局势再次恶化。
2001年2月沙龙在以色列总理选举中高票当选总理后,开始镇压巴勒斯坦人民起义,大大发展铁拳政策。
2003年西亚与北非和平路线图计划公布,路线图计划分为三个部分。
在西亚与北非和
平“路线图”计划公布后,包括哈马斯在内的巴激进组织曾单方面宣布停火3个月。
但是8月
21号,哈马斯三号人物阿布.沙纳布遭以军“定点清除”,巴激进组织中止了停火。
随着针对
以色列目标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不断,以军加强了哈马斯激进组织的打击力度。
西亚与北非和平“路线图”也流产了。
其后西亚与北非局面几经风云,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先后更换政府,而巴解组织领导人
阿拉法特的病逝更是为西亚与北非问题平添愁云。
近来,国际风云重心因为世界经济危机和伊
朗核问题等得影响,而偏离了西亚与北非地区;稍显平静的表象下面其实依然暗潮涌动,重启
的“西亚与北非和平路线图”计划生命力依然面临考验,西亚与北非和平何时能够真正实现依
然是个大大的问号。
二、造成现在局面的原因
造成西亚与北非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
在西亚与北非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下面从美国,以
色列、巴勒斯坦及其相关的国际因素分析其成因。
巴勒斯坦因素
西亚与北非和平进程中的弱势一方------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和民族
利益积极为实现西亚与北非和平进程而努力。
但是由于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原因,依然在西亚与
北非和平之路上举步唯艰。
下面分析一下其原因:
巴勒斯坦方面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得到国际社会和以色列承认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另一部分是激进的“哈马斯”和“杰哈德”等组织。
面对以色列军队频频的出击,巴民族权力机构也无能为力.阿拉法特去世后,整个西亚与北非的局势更加的复杂.另一方面,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是在犹太复国主义和以色列的打压政策下,被迫做出的强烈反应。
但这些做法给以色列单
方面行动和强硬政策提供了借口,随着巴民族权力机构威信的下降,这些激进组织的力量就更
难控制。
频繁制造的自杀性爆炸事件,威胁到以色列的安全形势。
本来其反抗压迫无可厚非,
但其斗争方式恶化了巴以局势,“把大多数以色列人推入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右翼阵营,使巴
方在很大程度上丧失道义优势,这为以色列宗教、民族沙文主义力量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换
来的是以色列更加强硬的政策,恶化了巴以局势。
以色列因素
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
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
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使得西亚与北非和平进程崩溃。
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
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
这更成为了目前西亚与北
非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西亚与北非问题上不应过于追究以色列的责任(个人观点,不同意的也无须抗辩),
所以以色列因素就略写了。
美国因素
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
但从本质
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
美国在西亚与北非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
一定程度
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
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
但是美国在西亚与北非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
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
的种子。
三、西亚与北非动荡的国际影响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自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
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核问题造成伊朗与其他各国的局势紧张,同时也影响着世界格局的稳定。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2003年美国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疑似)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4
国参与作战。
美国从2003年3月20日入侵伊拉克到2010年8月撤出全部战斗部队,历经
7年零5个月。
这次战争影响远大,造成伊拉克局势的动荡。
现在的伊拉克老是发生自杀
式炸弹袭击,引得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同时也影响伊拉克的发展。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阿以冲突由来已久,如
果从1897年犹太复国主义者集会算起,也已超过百年了。
阿以冲突包括巴勒
斯坦领土之争、耶路撒冷城归属问题、约旦河水资源分配问题、叙利亚戈兰高
地问题等等,其中,巴勒斯坦领土之争是阿以冲突的焦点和核心。
阿拉伯人和
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主人,到底谁是主人?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西亚与北非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
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
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
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
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
之路上的严重障碍。
这些问题若不解决。
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
西亚与北非也难以实现真
正的和平。
四、总结
现在西亚与北非的相对和平是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及对西亚与北非和平的维持、欧洲的中立、亚洲的旁观及以色列人勤劳勇敢智能的综合结果。
一个相对
强大的以色列处于阿拉伯世界的包围之中才有势力平衡和相对的西亚与北非和平。
但随着欧洲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及根置于欧洲的反犹太主义的复兴,以色
列将面对阿拉伯世界和整个欧洲的反犹太冲击。
德国、奥地利、波兰、意大利、俄罗斯等等都是反犹太主义的国家。
于此同时美国由于自身的利益、人口结构
的改变及相应的美国综合国力的衰退,整个世界的格局和力量对比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亚与北非的战火将再起而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和欧
洲的对局中很明显将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