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秦观《虞美人》翻译及阅读答案

秦观《虞美人》翻译及阅读答案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碧桃天上栽
和露,不是凡花数”,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又
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
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
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乱山深
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
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可惜一枝如画为谁
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
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
难耐的凄苦心境。“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
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 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 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 词人的惜春的情绪。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 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 不住。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 法解决的矛盾。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 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 末尾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 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更同情花 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 法。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 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 人肠断。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 来。
• 答案: • “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
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 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 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描写花的诗句】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_全诗赏析

【描写花的诗句】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_全诗赏析

【描写花的诗句】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_全诗赏析出自北宋诗人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陶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赏析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颜色的本领:“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本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少游即席赠《虞丽人》词曰(略)。

合座悉恨。

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

”(《绿窗新话》卷上)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

但它对懂得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示。

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径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跟露,不是凡花数。

”首句化用唐人《下第后上永高尚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

先声夺人,文雅华丽。

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娇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斯光艳照人,天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表扬至极。

“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

诗歌实践家们经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必系词的情形下所获得的成绩,并以为这种造诣恰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

实在,这并不完整准确。

系词的呈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现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转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牾的话中有话,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到达一种反讽的陈说。

“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觉得隐含有不愿接收的现切实。

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

”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

只管仍然在萦回回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惋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观赏没人问,美又何然?兴许能够坚持那份高洁与自持,然而老是遗恨!从而表示出碧桃不自得的遭受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情。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全诗翻译赏析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全诗翻译赏析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全诗翻译赏析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天上:指皇帝、朝廷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和:带着,沾染着日:太阳倚:傍着芙蓉:荷花译文:天上仙家的碧桃树沾染着雨露种下,太阳边的红杏倚靠着云彩而栽。

我这朵芙蓉长在萧瑟的秋天的江边,但不抱怨春风为何不吹来让我这朵花开一开。

赏析:这是写给主考官高骈的诗,题又作《上高侍郎》。

前两句比喻别人考中进士并表达羡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借皇家权贵雨露之恩者不满,后两句比喻自己的自信和进取态度,也有希望得到高侍郎援引赏识的意思。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

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

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

上马侍郎云(诗从略)。

”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映,此诗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

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的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

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

“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程似锦。

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的得第者平步青云的非凡气象悉称。

《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的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

谜底是“凌霄花”。

非常切贴。

“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诗人高蟾地势“凌霄”吗?这里可以体会到诗句暗含的另一重意味。

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否则没有被录取的希望。

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的办法后来弊端大启,晚唐尤甚。

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时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人在。

虞美人秦观译文

虞美人秦观译文

虞美人秦观译文虞美人秦观译文引导语:有关秦观的《虞美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虞美人朝代:宋代作者:秦观原文:陌头柳色春将半。

枝上莺声唤。

客游晓日绮罗稠。

紫陌东风弦管、咽朱楼。

少年抚景渐虚过。

终日看花坐。

独愁不见玉人留。

洞府空教燕子、占风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虞美人翻译: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虞美人字词解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虞美人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虞美人赏析: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秦观的《虞美人》赏析

秦观的《虞美人》赏析

秦观的《虞美人》赏析同其他文人一样,秦观也常常将借景抒情的方式运用到写作中。

“词”一般都有“词眼”,秦观在选取事物时也是依据作品的主题选择寄托物,这样能让作品在文化表现上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作者都是有某种偏好的,在自然景物的选择上,秦观大部分选择一些柔和、轻渺的意象,这比较符合秦观词中“婉约”的主题意象。

不只在古诗词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多以花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而词人也多通过“赏”“惜”“喻”等方式,通过对花的描写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表达,以此展现内心深处的感受。

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的简单赏析每一部作品的创作其实都有现实意义上的浓缩。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一些古詩词也不是凭空创造的,词人创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这首词是秦观在一次宴会中有感而发创作的。

秦观是一个十分有才能的人,在当时受邀的官员中,是“才貌兼得”的。

是金子就会发光,如此优秀的人就吸引了当时主办人的一个宠姬,而宠姬对秦观的仰慕之情又由于身份不得以展现。

当这一切被主办人看出了眉目,这名宠姬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美人与秦观是如此相似,都有不如意的遭遇和落寞,秦观读懂了她,于是便作了这首《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来表达才能无处发挥的苦闷心境。

1/ 4这首词运用最明显的就是比兴手法,这种手法是文人墨客在创作时是经常使用的,以“花、草”来表现“美人”,总是能给人一种更加“入境”的体会。

此外,在诗词中为了不显得单调,使诗词变得更加饱满,其他创作手法也都有所体现。

通过创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内心深处有一种怀才不遇、不得志的情怀。

数年来的学习让秦观变得优秀,但是这种才华在当时却无处施展,内心的愁闷不断堆积,但是又不直接说出来,那么此时遇到这个宠姬,情感上的碰撞就让词人有种切身的体会,从而再联想到自身,而宠姬的内心情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词人是一样的。

词人怜惜宠姬,将自己的情感放在她身上,创作了一首词来表现宠姬的这种遭遇,美人象征着词人,而花儿则象征着美人。

古诗虞美人 秦观

古诗虞美人 秦观

古诗虞美人 秦观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 ,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①,不是凡花数②。

乱山深处水萦回③,可惜一枝如画为谁 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④。

为君沉醉又何妨⑤,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 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 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创作背景】 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 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 (1087 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 宋哲宗亲政后(1094 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 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 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 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 秦观都一饮而尽, 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 可 是 没 想 到 , 碧 桃 竟接 过 酒 杯 说 : “ 今 天 我 就 为 秦 学 士拼 了 这 一 醉 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 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 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赏析】 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翻译古词鉴赏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翻译古词鉴赏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翻译|古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

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译文及古词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原文宋代: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

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译文字词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1]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2]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白话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古词鉴赏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

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秦观词鉴赏《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引导语:秦观的《虞美人》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

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

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

’意不欲少游强之。

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

下面是小编收集这首词的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信息。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迴,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yíng)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1]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2]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创作背景秦观于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后(1094年)“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

在京城几年间,曾经有一位大官大摆宴席,将秦观也请去了。

秦观在这些达官显贵中,卓然不群,别有一种绝世风姿。

大官的一个宠姬碧桃频频向秦观劝酒,秦观都一饮而尽,毫不推辞。

碧桃的倾慕之情已有所流露。

当秦观也为她斟酒时,那位大官慌忙阻止道:“碧桃是不饮酒的。

”可是没想到,碧桃竟接过酒杯说:“今天我就为秦学士拼了这一醉了!”举杯一饮而尽。

秦观领会这一片深情,但却不能有别的表示,只能当场写下这首《虞美人》。

这使得那位高官恼怒万分,并且说:“以后永远不让她出来见客了,满座的人听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简析】此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翻译赏析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秦观。

其古诗全文如下: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前言】《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词作者北宋秦观,虽满腹才华,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

此词是一首托物咏怀,自伤身世的小词。

起调二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

接下二句感叹碧桃居处荒僻,寂寞地开放,无人欣赏的可悲处境。

过片写春光易逝,花期短暂,融入了词人伤春怨别的情感。

结语“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为全词的精华与重点,作者将花与人合写,表现了花恼人,人惜花的幽独情怀。

这首咏物伤春词在所咏的仙桃身上,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坎坷的身世遭际,表现了怀才而为世弃、高洁而遭人谤的尤怨以及对年华流逝青春难驻的无可奈何情绪。

全篇写物不正面刻画,而从整体运笔,于虚处传神,极富风致情韵。

【注释】①碧桃:一种观赏桃花。

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

②数:辈。

③萦回:盘转回旋。

④不道:不奈,不堪。

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

⑤君:指花,也指双方。

【翻译】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

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

为君酣醉又何妨,
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赏析】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这首词运用新巧别致的比喻手法,表现了怀才不遇、伤春惜别的主题。

词的上片以花象征美人,所以着笔在花。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

又况且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

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

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

接下来“乱山深处水萦遛,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却突作转折,极力一抑,显示这仙品奇葩托身非所。

乱山深处,见处地之荒僻,因此,它尽管具有仙品高格,在萦回盘绕的溪边显得盈盈如画,却没有人来欣赏。

“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也没有用。

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

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

“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委婉出之,音情低徊摇荡。

下片始转写美人,以仙桃比喻美人,而美人又是作者寄托身世、用以自况的对象。

过片“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两句,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和词人的惜春的情绪。

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天很快就要消逝,想留也留不住。

花的含情无限之美和青春难驻的命运在这里构成无法解决的矛盾。

所谓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

末尾两句写惜别。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说的是因为怜惜花的寂寞无人赏,
更同情花的青春难驻,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

君,这里指花。

“只怕”二字一转,又折出新意,说是想到酒醒以后,面对的将是春残花落的情景,这更令人肠断。

这一转折,将惜花伤春之意更深一层地表达了出来。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

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可以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

亦花亦美人亦词人。

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

然而这不平无法向人诉说。

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

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也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

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

全词托物寄怀,含蓄蕴藉,转折多姿,意味深厚,抒惜花伤春之情,思之不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