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学设计2-精品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菩萨兵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菩萨兵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针对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的第二十五课《菩萨兵》进行教学。
本课通过讲述“菩萨兵”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佛家文化中对于“菩萨”的认知。
本课程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问答等,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佛教文化中的“菩萨”概念;2.体验阅读故事的乐趣,提高对故事情节理解的能力;3.学习用语言描述人物形象;4.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用语言描述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1.了解佛教文化中讲解的“菩萨”概念;2.对于语言形象的描述理解及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呈现故事情境,生动展示“菩萨兵”形象;2.加深佛教文化中的“菩萨”概念认识;3.分析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4.深入人物形象的描写和表现。
教学过程本课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具体如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导入 1. 向学生简单介绍“菩萨”概念;2. 提问学生对菩萨的了解情况。
呈现故事情境展示故事图书,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菩萨兵”形象。
分析故事情节1. 引导学生回忆故事内容;2. 分析讲解“菩萨兵”形象在故事情节中扮演的角色。
深入人物描写1. 学生理解人物形象描写,进行个人思考;2. 学生讨论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菩萨兵”。
总结 1.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2. 归纳化整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概念和情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程;2.问答法: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达到探究和发现课程知识的效果;3.讨论法:让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开展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评价本次课程评价从以下方面进行:1.课程评价:学生能否掌握本节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2.学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反应及评价;3.教师评价:教师对本次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的评价。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建议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建议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菩萨形象以及菩萨兵的传说;2.学会阅读古代文言文;3.学会理解奇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4.学会进行创意写作,运用想象力描绘菩萨兵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重难点1.阅读古代文言文的能力;2.理解奇幻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能力;3.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程以《菩萨兵》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故事背景介绍;2.故事情节的讲解;3.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
2. 教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第一课时故事背景介绍讲解第二课时故事情节的讲解讲解第三课时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个人创作第一课时:故事背景介绍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故事背景,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理解文本的含义。
具体内容如下:1.让学生观察全文题目,思考“菩萨兵”是什么意思?2.讲解传统文化中的菩萨形象,让学生了解菩萨是什么;3.讲解菩萨兵的传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故事情节的讲解本节课程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整个故事情节的理解,并对其中的重点部分进行解释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
具体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故事背景;2.讲解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对其中重点部分进行思考和讲解;3.总结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的含义和启示。
第三课时:描绘菩萨兵形象的创意写作本节课程主要是进行创意写作,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想象力,描绘出菩萨兵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具体内容如下: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意写作;3.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四、教学方法1.阅读课教学法;2.讲解法;3.创意写作法。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2.作品评价。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菩萨兵》第二课时 苏教版

《菩萨兵》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民同胞的优秀品德,体会藏民与红军的鱼水深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民同胞的优秀品德。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板书设计:7、菩萨兵躲寻找藏胞跑帮助春耕感激教学过程:一、解题。
(先写好课题,齐读课题)经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菩萨”给你什么样的影象?(指名答)文中把谁称作菩萨兵?那我们通过读课题,现在你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菩萨”和“兵”怎么会扯到一块的呢?或者为什么藏胞称朱总带领的红军是菩萨兵呢?)在课题后打上个大的“?”。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第一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第二遍,读读想想划划,藏胞主要是因为哪几件事,所以称红军是菩萨兵的呢?引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躲)讨论交流:1、“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急什么?是怕影响部队休整吗?既然不影响休整,那就随他去好了,还急什么呀?2、(结合回答,出示朱总说的第一句话)这时朱总说了一句什么话呢?“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肯定受不了。
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再出示指名读,这段前句是个反问句,谁能改成用句号的语气。
(肯定受不了)为什么会受不了呢?谁能想象一下藏胞躲在山中的情景?(板书:躲)(设计成几个藏胞之间的对话也成)(给几分钟商量,然后回答)一藏胞(愁眉苦脸):我们回去吧,你看……另一藏胞(也是愁眉不展):不行啊,你忘啦……指导朗读:上下两句比较读,哪句好?为什么?(用反问,语气强烈,体现出朱总着急的感觉。
)所以朱总决定什么?(板书:寻找藏胞)那从句末的感叹号中,你又能读出什么呢?(“!”说明朱总为藏胞着想的决心坚定。
)朱总又苦恼又着急,谁能读好这段话?总:从这段朱总的话中,你体会到朱总是个怎样的人?(善良,有菩萨一样的善心。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词认读生词:千锤百炼、菩萨兵、改过自新。
2.理解课文通过朗读、图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形象的情感渗透。
3.学习思考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学会感受小说中的道义,思考个人积累、自立、改过自新等问题,并以此为启示,做出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读生词:千锤百炼、菩萨兵、改过自新。
•理解课文,理解小说中所蕴含的道理。
•运用图画、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的情感理解难度较大,在课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他人行为的感同身受,体会人品的重要性。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提高体验的同时,要求学生各就各位,主动互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启发引入•以各种可爱的方式展示网上的菩萨兵《改过自新》动画,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介绍菩萨兵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热身活动• 1.边看边写《改过自新》。
学生看动画,感受菩萨兵的精神,然后把感受记录下来。
• 2.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角色扮演,深刻理解大家的改变、敬畏、尊重和乐观确信的重要性。
3.演练实践• 1.读、记、学《菩萨兵》。
老师带领学生们读课文《菩萨兵》。
学生第一遍听,第二遍跟读。
读完整本课文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解释下自己为什么喜欢。
• 2.写精彩段落。
老师提供几位孩子的段落,学生写下自己所喜欢的一句话,然后再试着练习填写在页末。
• 3.探讨《菩萨兵》的主题。
老师提供的问题包括《菩萨兵》找到了方法解决困难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菩萨兵的故事?等等。
4.活动总结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学到的主要知识、技能,检验学生的理解力和应变能力。
四、师生互动老师在引导学生在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和让学生在读完整本课文之后记下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看法并按照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菩萨兵》教学设计二一、教材分析《菩萨兵》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全文讲述了一个叫“学徒”的男孩拯救村庄的故事。
本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什么是正义,怎样才能行善,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菩萨兵》课文,捕捉文中表达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文化价值。
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关键词语的理解、课文段落的把握、阅读策略的运用等。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清晰、语言得体、文笔流畅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1.预习与复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菩萨兵》课文的大意,所以要对该文章进行一些预习和复习。
1.让学生自主复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出文章的主旨大意。
2.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一起讨论已掌握的知识。
2.阅读与理解在阅读《菩萨兵》课文时,引导学生注重文中关键字的理解,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1.角色形象。
包括“学徒”、“老师”、“村民”等人物形象,学生可以从人物的性格、行为、语言和外貌等方面尽可能地描绘出这些角色。
2.故事情节。
包括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关键事件和故事结局。
学生需要能够通过描述这些情节,有效地概括出文章的整体脉络,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3.文化背景。
包括文章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生活和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发现其中的价值。
3.交流与思考让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并在实践中运用课文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
具体的方法包括:1.学生之间的问答交流,可以对某些有困惑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和人物形象。
3.利用图表和答题卡等形式搜集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辅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该课的掌握情况。
4.写作与表达通过自主写作、作文互评、齐读齐评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公开课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菩萨兵》公开课教案执教时间:2016年3月20日上午第一节执教地点:301班执教人:执教课题: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7菩萨兵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练复述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体会XXX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精读感悟,理解XXX司令的三段话,体会XXX司令对藏胞的一片深情。
XXX、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设计一、复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第七课,这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产生的军爱民的感人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2.释义:藏民XXX能给他们带来幸福,以是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前后对比,提出质疑1.(多媒体课件)点读课文。
2.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3.文中谁将谁称为“菩萨兵”?藏胞们原来的态度是如何的呢?4.藏胞由一开始的躲,到现在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三、精读重点,探究缘故原由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XXX司令和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相机出示XXX司令的三段话)。
3.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经由过程朗诵,将XXX司令对藏胞的惓惓之心、浓浓之情表达出来。
XXX司令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引读第七自然段。
4、反复品读,体味蜜意1.红军这群菩萨兵用真诚的爱打动了藏胞,到处替藏胞着想,他们在这里为藏胞春耕,打扫院子,以实际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任和欢迎。
几天当前,引读第八自然段——藏胞们返回故里,瞥见干干净净的院子、平平展展的土地后,会说出如何的话语呢?2.藏胞们终于回家了,看到红军战士所做的一切,流下了眼泪。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菩萨兵》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菩萨兵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菩萨兵的战斗故事,教育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奉献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教学重点:学习菩萨兵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菩萨兵图片、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菩萨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菩萨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4.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菩萨兵,体验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5.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学习卡片上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菩萨兵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兵》2. 主要内容:a. 菩萨兵的定义与意义b. 菩萨兵的选拔与训练c. 菩萨兵的战斗故事d. 菩萨兵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
b. 请举例说明菩萨兵的战斗精神。
c. 谈谈你对菩萨兵的感想。
2. 答案:a. 菩萨兵是指在我国历史上,为了保卫国家、民族,勇敢战斗、舍生忘死的士兵。
b. 例:菩萨兵在战斗中,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冲锋,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菩萨兵的定义和意义有了深入了解,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战斗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完整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知识与技能:了解菩萨兵的定义、意义、选拔与训练,以及战斗故事。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 菩萨兵

课题:7、菩萨兵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方法过程:通过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通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出示:菩萨糟蹋藏族一段修改:注意本课的几个轻声字:菩萨糟蹋糊涂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不饶人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修改: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翻译:做翻译工作的人。
菩萨:救苦救难、普度众生,地位仅次于佛的人。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读讲第1自然段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课题: 7、菩萨兵总课时:2课时本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颜欢授课人: 赵花授课时间:2010年 3月19 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方法过程: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
修改:同胞反动朱德翻译糊涂不饶人怨不得春耕挨饿播种干干净净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建议、情况、思路、环节、行动、地方、认识、问题、难点、战略、尽力、全力、自主、继续、整体、合作、召开、建立、提出、发现、掌握、了解、关键、安全、要素、重点、能力、方式、结构、反映、宽容、动员、借鉴、把握、拓展、保护、引导、鼓励、指导、强化、帮助、发挥、解决、提高、转变、规范、落实、关键点、内心、关心、积极性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7 菩萨兵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菩萨、藏民、春耕、动员、平平展展、同胞、糊涂、感激、尽心尽力”等词语;重点指导多音字“藏、挨”,尝试用“尽心尽力、热火朝天”等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采用“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思路,抓住表示时间的几个词语分段复述,然后连起来复述全文。
3.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军民的鱼水深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悟朱总司令的“三句话”,体会红军与反动军队的区别,感悟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难点:学生对长征这段历史缺乏了解。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生落实生字词;对于本课“藏”“挨”多音字的读音和意义,要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解决文章中比较难读的句子,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关于长征、菩萨等方面的资料,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
3.通过讲故事、给红军写信,评价学生复述课文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的能力。
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把课文多读几遍教师:教学课件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1.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在这一年多的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翻山越岭,1936年6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师课件出示,简介长征。
2.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了藏民居住的地区,当地藏民同胞却称他们为“菩萨兵”,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第7课。
板书课题:7 菩萨兵“菩”“萨”都是草字头,上下结构,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生共同书写)齐读课题3.齐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预设: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二)借助预习单、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同位根据预习单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
(2)展示预习单上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3.根据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1)同位交流你自学到的生词。
(2)出示生字词语藏(zànɡ)族菩(pú)萨(s a)同胞(bāo) 翻译(yì) 糊(hú)涂(t u)怨(yuàn)不得耕(ɡěnɡ)地播(bō)种糟(zāo)蹋(t a)感激挨(ái)饿尽心尽力平平展展①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准确。
重点强调:“藏、萨、糟”是平舌音,“菩萨、糊涂、糟蹋”等词语的第二个字读作轻声。
“藏、挨”是多音字。
藏 zànɡ( ) 挨ái( )cánɡ( ) āi(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灵活的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拼读、去拼音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方式读,将字音读准确,重点关注多音字。
)②展示预习单,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学生对难写生字的书写,并由该学生指出书写的难点、关键点,大家共享学习收获,并针对书写难点进行书写点评。
(重点指导“藏、怨、播”等笔画比较多的字。
)3.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针对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及时订正,个别读的不够正确、流利的语句、段落教师可以范读指导。
)(2)教师范读语句,重点指导长句子的阅读。
请仔细听老师读一读这几句话,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语气有哪些变化,哪些地方有停顿?或者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课件出示:(3)学生练读,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故事。
你能找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吗?(红军长征途中、藏民居住地区、朱德带领的红军、藏族同胞)2.“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①起因:红军长征途中来到了藏民居住区,藏族同胞却。
②经过:朱总司令着急,着急。
派人到,还帮藏民。
③结果:藏族同胞亲切的称他们为。
明确了一篇叙事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就可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
请同学们把老师提供的这些信息连起来,尝试着概括一下吧。
(小组练习、指名回答)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四)重点感悟——“菩萨兵”和“反动军队”1.文中的藏族同胞亲切的称红军为“菩萨兵”,你是哪儿知道藏民们将红军称为“菩萨兵”的呢?找找看。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是什么样的?(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处处为他人着想,只做好事,不干坏事。
)你能把藏族同胞内心对朱总司令和红军发自内心的赞美吗?学生练读,指名读。
2.藏胞认为红军像菩萨一样,心地善良,大慈大悲,有一颗仁爱之心。
一开始他们是这样认为的吗?再找找看,藏胞得知又有军队来,有什么反映?课件出示:想象说话: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同学们结合你看过的电视电影,想想藏胞可能吃过反动军队的哪些苦头?藏胞们吃尽了哪些苦头?指导朗读。
指名读,强调“吃尽了”。
3.引读:是的,反动军队一进入村庄就大肆掠夺,滥杀无辜,到处一片血腥。
藏族同胞真是——“吃尽了苦头”,所以当军队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脚步声越来越清晰时,难怪他们——“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3.藏胞由一开始的又躲又跑(板书:躲、跑)到如今称红军为“菩萨兵”,究竟是为什么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阅读。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重点感悟——“菩萨一样的军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反动军队迫害百姓,藏族同胞深受其苦;可是他们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请你仔细读读课文2--7自然段,看看红军战士们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学生默读圈画。
(相机出示朱总司令的三段话。
)2.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一句话:(1)自由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朱总司令牵挂着藏族老百姓。
)(2)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3)是啊,朱总司令首先想到的是——藏胞,深山的生活也许一天两天还能熬得过去,可这么多天了,让人怎么受得了呢?谁还想来读读这句话?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了朱总司令的焦急和担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里过着饥寒交迫,提心吊胆的日子,就焦急万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
师生齐读。
3.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二句话:(1)朱总司令真是想藏胞所想,急藏胞所急啊!你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还能够体会到什么?(朱总司令担心藏胞耽误春耕,急藏胞所急。
)(2)是啊,如果不把地抢种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朱总司令该多急啊!谁想读好这句话?朱总司令一想到藏胞来年可能忍饥挨饿,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学生练读(重点指导体会“节气不饶人、赶紧”等词语。
)(3)朱总司令的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四小节)“乌云”遮住了谁的“眼睛”?(藏族同胞)这里的“乌云”指的是什么?(结合反动军队对藏胞的迫害指导学生理解:乌云遮住了眼睛”)是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迫害让他们再也不敢相信任何军队,面对着藏胞的不理解朱总司令却表现的那么宽容和理解。
那你能通过朗读把朱总司令的这份宽容和理解读出来吗?(指名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位对藏胞满怀体谅的朱总司令,让我们一起读好这段话,再次感受朱总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内心的焦急担心。
4.交流朱总司令的第三句话:过渡:学到这儿,老师发现你们可真会读书,还能通过朗读将你的理解表现出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能感受到朱总司令一心替藏胞着想,有着菩萨心肠。
那请你们再读读朱总司令在春耕动员会上的发言,看又能感受到什么?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
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1)什么是“尽心尽力”呢?(就是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全心全意)那朱总司令如此尽心尽力,是为了谁?(朱总司令想民所想,把藏胞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这就是“尽心尽力” !)(2)你能用“尽心尽力”说一句话吗?(学生练习,指名说。
)(3)假如你就是朱总司令,春耕动员会马上就要召开了,你打算在会上怎么说? (指导学生以朱总司令的身份读好这句话。
)5.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让我们再次朗读将朱总司令的这三句话,感悟朱总司令和红军对藏胞的拳拳之心、浓浓之情。
.(六)感情升华1.想象说话:藏族同胞一个个悄悄地返回了家园。
当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园时,看到的是什么?(引出“院子干干净净、土地平平展展”)他们看到这一切,会怎么感激朱德和红军战士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2.是啊,千言万语,在此时都汇聚成了一句话,再次出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引导学生读出对朱德和红军的感激,赞美,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词句训练红军的劳动场面让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劳动场面,你想到了哪个词呢?(热火朝天)是的,当许多人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如大扫除,植树时就可以用上“热火朝天”。
课件出示:在藏胞们躲进深山,久未露面时,朱总司令焦急地说 在翻译抱怨藏胞糊涂时,朱总司令说在春耕动员会上,朱总司令发出号召①同学们在操场上,正玩得热火朝天。
②今天下午学校要检查教室卫生,同学们都。
你能用“热火朝天”说一句话吗?(八)拓展延伸1.复述课文同学们都喜欢听故事,可是你喜欢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回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吧。
可是究竟怎样把这个故事讲好呢?我们就来练一练。
课件出示:(1)理清课文思路:①红军长征途中来到了藏民居住区,藏族同胞却躲到山里。
②朱总司令着急藏民生活,着急藏民春耕。
派人到山中寻找,还帮藏民耕种土地。
③藏族同胞亲切的称他们为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军队。
(2)抓住几个时间段:“一天”、“第二天”、“几天以后”。
(3)发挥想象,灵活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