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装与隐形

合集下载

隐身与伪装技术PPT课件

隐身与伪装技术PPT课件
• 技术:仿生学
.
8
隐身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他设计多个学科领 域,将设计、材料和物理化学性能结合起来,以使军用装备(主要是战机 和战舰)实现对雷达波隐身的功效。著名的隐身战机有美国的f-117“夜鹰”、
B-2“幽灵”战略隐身轰炸机
.
9
• 20世纪80年代美国研制了B-2“幽灵”
架次,出其不意地摧毁了伊拉 机会。在发动机的尾气中,还喷入
克的许多重要军事目标,自身
却无一损伤,从而使F-117大 .
显神威,并引起国际间的瞩目。
氟氯硫酸液,以消除目视尾迹。另 外,机身上还涂有深灰色的隐身涂 料,对于雷达、红外和可见光都有 10 隐身能力。机翼面积大,可以使机
伪装技术
• 伪装就是进行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是
.
2
隐身技术分类
(1)雷达隐身技术 (2)红外隐身技术 (3)电子隐身技术 (4)可见光隐身技术 (5)声波隐身技术
.
3
(1)雷达隐身技术
• *外形隐身技术 • *材料隐身技术 • *抑制物体本身的电磁辐射技

.
“海影”号隐身潜艇
--采用具有吸波、透波能力的材料是物体隐身的一个 重要技术措施 --隐身材料主要分为雷达吸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料两 种 --在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积方面,通常雷达透波材料所 起的作用不大,主要使用雷达吸波材料
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伪装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可 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波段的散射或辐射特性上的差别,以隐蔽真 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 以构成假目标欺骗敌方。
• 伪装技术的特点:综合化、机动化、规模化、智能化、快速化。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

军事理论考试论文《论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院系:体育系班级:101101学号:101101130姓名:任鹏飞摘要:在现代高技术的战胜中伪装和隐身技术仍然发挥着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

文中为我们就该技术的一般性问题做了阐述,总结了战争中常用的伪装和隐身技术。

关键词:侦查监视战术如何才能使军队在现代战争用立于不败之地?战斗中怎么持续立于主动地位?无数的战争经验告诉我们:隐身和伪装技术是一种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战争发展及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伪装和隐身技术的众多内容中,监视和侦查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其反隐身技术。

有效的隐身和反隐身是获取战争主动权的有效手段。

一.什么是现代伪装和隐身技术伪装技术是为了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敌人所采取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或低可探测技术,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

隐身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一种应用和延伸,是现代内装式伪装的典型代表。

军事伪装和隐身技术有很强的综合性,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光学、电学、声学、热学、化学、植物学、仿生学、流体力学、材料学等。

针对高技术侦察的特点,现代伪装技术主要是为减少目标和背景在光学、热红外、无线电波等方面的反射或辐射能量差异而采取的各种工程技术措施。

二.现代伪装技术分类1.伪装技术按运用范围分类(1)战略伪装:为隐蔽战略企图而采取的迷惑、欺骗敌人的措施。

包括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科技等手段,隐真示假,虚实错杂,使敌人判断失误,以便于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

中国古代已有战略伪装性质的论述和实践。

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战略伪装得到广泛的运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成功地进行了战略伪装。

如在平津战役发起之前,东北野战军佯作无进关企图。

与此同时,在华北战场上,停攻归绥(今呼和浩特市),缓攻太原;对淮海战场的杜聿明集团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的部署,都起到隐蔽战略企图的作用,为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伪装、隐身、夜视技术

伪装、隐身、夜视技术

参战方
宣称对方损失
宣称己方损失
美国、 北约
炮辆打各伤9炸3类南辆毁火军、南炮事装军3人甲坦8员9输克门5送和0、车0自打01余行5死3人火。一无架战F-、斗11无伤7A人亡、机。F-1156架战,斗人机员各
南联盟
击落北约各型飞机61架、车、387辆5门坦火克炮、和142辆%的的装防甲空输兵送器,
无人机30架、直升机7架, 有524名官兵阵亡。(防空兵器
声波隐身技术
• 改进发动机结构、采用超低噪
声发动机或辅助机器、设置减 振和隔声装置等措施,使目标 本身发出的噪声尽量减小,减 小目标本身被发现的概率。
(二)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
各种隐身技术的综合运用, 产生了一系列新型的隐身武 器装备。
各种隐身装备
1、已经制造出的 隐身武器装备
• 隐身飞机 • 隐身导弹 • 隐身舰艇 • 隐身坦克
• 超级植物毯 • 高技术迷彩 • 高技术涂料 • 新型多功能伪装网 • 新型气溶胶发生剂等
隐身技术
二、隐身技术
•(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 •(二)隐身技术的军事应用 •(三)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内容
•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准
确的用语应该是“低可探测技 术”。它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 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 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 技术。
• 改变外形,获得既保证气动升力的要求,
又能获得最小雷达反射面的效果;
• 阻抗加载,产生辐射场,以改变目标本
身的辐射特性,降低雷达信号电磁波散 射截面积,减小武器装备本身的电磁辐 射程度。
红外隐身技术
•采用弱红外辐射发动机、降
温隔热材料、燃料特种添加 剂、改变红外辐射波频带等 措施,对武器装备进行处理, 使敌方难以探测到己方武器 装备的红外辐射信息。

第六节伪装和隐身技术6-24

第六节伪装和隐身技术6-24
1、造成敌方获取错误的情报; 2、提高己方部队的生存能力; 3、有利于掌握作战主动权。
二、隐身技术与隐身武器
1、隐身武器定义和类型
⑴反雷达探测隐身技术 该技术是以减少目标在探测雷达接收 天线方向上的雷达散射截面积(雷达回波 信号强度),以降低敌方雷达对目标的探 测概率的技术。
二、隐身技术与隐身武器
隐形杀手F-117介绍
杀手身世
F-117在美军各种空中打击行动中,扮演 攻坚的杀手角色,出没在对方防空力量最强的 危险地带,凭借其出色的隐身性能,如入无人 之境。
隐形杀手F-117介绍
F-117A无论喜欢它的人还是痛恨它的人都会记住它
隐形杀手F-117介绍
F-117A“夜鹰”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隐身战机
隐形杀手F-117介绍
科索沃战争,骄横的隐形杀手折戟沉沙气焰消。
神秘射手介绍
老式的苏制萨姆3导弹 老技术装备击败嚣张的高技术对手
南联盟苏制萨姆3改型BUK-M1
导弹的基本性能:
导弹射高8000米,速度2.5马赫,57公斤破片 战斗部杀伤半径15米,配用无线电近炸引信,半主 动雷达寻的制导。
南联盟苏制萨姆3改型BUK-M1
1、隐身武器定义和类型
⑵反红外探测隐身技术 该技术是抑制目标在敌方红外探测系 统上的红外辐射,以降低敌方红外探测系 统对目标的探测概率的技术。
二、隐身技术与隐身武器
1、隐身武器定义和类型
⑴反电子探测隐身技术 该技术是抑制目标自身电磁辐射,以 降低敌方电子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探测概率 的技术。
二、隐身技术与隐身武器Biblioteka 一、伪装技术 (一)军事伪装
军事伪装按其在战争这运用范围可 分为战略伪装、战役伪装和战术伪装。 战役伪装是为荫蔽战役企图,战役行 动,战役时间等而对兵力、兵器部署、配 置、调动采取的伪装。由战役军团司令部 组织实施。

伪装与隐身技术(课堂PPT)

伪装与隐身技术(课堂PPT)
(1) 按运用范围分类 – 战略伪装 – 战役伪装 – 战术伪装
.
6
◆战略伪装:指对军事战略全局采取的一系 列伪装措施,通常由最高统帅部组织实施。
◆战役伪对兵力兵器部署、配置、调动采 取的伪装,通常由战役军团司令部组织实施。
◆战术伪装:指对战术兵团、部队、分队的
伪装迷彩可分为保护色迷彩、变形迷彩、 仿造色迷彩、光变色迷彩、多功能迷彩等。
.
12
◆保护色迷彩
火炮
.
13
◆变形迷彩
.
14
◆仿造色迷彩
.
15
◆植物伪装技术
植物伪装技术是利用种植植物、采集植 物和改变植物颜色等方法对目标实施伪装的 技术。
.
16
◆人工遮障伪装技术
利用各种制式伪装器材设置对目标进行 遮蔽的屏障,伪装遮障由遮障面和支撑构件 组成,有叶簇式薄膜伪装网、雪地伪装网、 伪装伞、反雷达伪装网、反中红外侦察伪装 遮障和多频谱伪装遮障等。
.
24
(2)红外隐身技术
●红外隐身技术为了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 辐射特征,降低红外探测系统的探测能力。
●其主要技术措施:
◆改变红外辐射波段 ◆降低红外辐射强度 ◆调节红外辐射传输过程
.
25
●改变红外辐射波段
◆使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处于红外探测 器的响应波段范围之外,或者使目标的红外 辐射避开大气窗口而在大气层中被吸收和散 射掉,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
◆减少无线电设备; ◆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改进电子设备; ◆减小电缆的电磁辐射; ◆避免电子设备天线的被动反射; ◆对电子设备进行屏蔽等。
.
29
(4)可见光隐身技术
可见光隐身技术上指对可见光波段的光学 探测、跟踪、瞄准系统(如可见光像机、电视 摄像机等)进行隐身所采取的技术。

伪装与隐身技术

伪装与隐身技术
• 一是改变飞机的外形和结构,二是采用吸收雷达 波的涂敷材料和结构材料。
2.红外隐身技术
电子隐身技术
视频特征信号控制技术; 等离子隐身技术等。
声波隐身技术
三、隐身兵器
1.隐身飞机
F-22“猛禽”
B-2隐形战略轰炸机
科曼奇
2.隐形舰船
• 美国海军的“海影”号隐形试验舰
英国最大的新一代“机敏”级(HMS Astute)超级隐形核潜艇“机敏”号
首先伪装技术武器装备一体化
其次,高技术迷彩在战争中将被广泛应用
• 解放军数码迷彩装甲车
第三,高技术涂料的研制和使用。
第四、遮障伪装器材向多元化发展 第五、模拟伪装器材向智能化发展 第六、烟幕伪装器材向机动化发展 第七、干扰伪装器材向轻型化发展 其他有新型多功能伪装遮蔽;新型气溶胶发生器;超级植物毯;智能蒙皮。
军事伪装技术——为了隐蔽自己和欺骗、迷惑
敌人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保障的
一项重要内容。
•侦察监视
• “无暇”号装备有 美军最先进的低频 主动拖曳阵声纳, 对潜艇探测距离可 达300公里。
google地图搜索到的印度航母
中国艺术家刘勃麟将自己伪装成隐形人,隐藏 于任何环境背景下。他的每一张照片都需要很 长时间的准备,最长的竟达十个小时。他将自 己当作一块空白画布,加上助手的一点帮忙, 他可以把自己画成和身后的环境几乎一模一样。
一、军事伪装的基本原理 二、军事伪装的技术措施 三、军事伪装对作战的影响 四、军事伪装的发展趋势
植物伪装
迷彩 伪装
• 他们在看谁?
雪地迷彩
• 人工遮障伪装,就是用伪装网,达到在视 觉上、雷达上、红外上的伪装隐蔽
俄罗斯МКТ-2Л植被型伪装网

伪装与隐身技术

伪装与隐身技术

1983年开始装备; 1988年正式公开; 1989年首战巴拿马,打响战争第一枪; 1991年再战海湾,出动48架担负进攻 巴格达,夺取制空权的首轮攻击; 1999年三战科索沃,开战第4天被 南防空军用SA-3导弹击落1架; 2001年四战阿富汗; 2003年五战伊拉克。
(二)隐形军舰
“ 拉菲特”隐身护卫舰
以非金属复合材料为基体,以吸波物质为填料制成的波纹状、蜂 窝状和多层状的结构材料,有选择地用于制造隐身目标的某些结构 部件或组件。
●透波材料 用于制造目标内部没有金属构件的部件。 ●智能蒙皮材料 用作蒙皮,可模拟背景的电磁波辐射。
F-22 隐身战斗机
3.其他雷达隐身技术
●有源对消技术 ●微波传播指示技术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 5、烟雾伪装技术
• 6、假目标伪装技术
• 7、灯火与音响伪装技术
1、天然伪装技术
• 利用地形、地物、夜暗、不良气候条件等,降 低目标的可探测性(主要对付目视和可见光探 测器材)
2、迷彩伪装技术
• 利用涂料、染料等材料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 的颜色及斑点图案,以消除目标的光泽,降低 目标的显著性和改变目标外形(可有效地防可 见光探测,也能防紫外、近红外探测)
伪装与隐身技术
王睿博
一、伪装技术概论
(一)概念
(二)分类 (三)伪装技术简要原理
(四)伪装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一、伪装技术概论
(一)概念
1、定义
伪装就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隐真示 假提高目标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 兵力、兵器的作战效能。
2、原理
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的特性差别, 降低目标被敌方探测的概率。
迷彩伪装可分为五类: (1)保护色迷彩 (2)变形迷彩 (3)仿造色迷彩

国外伪装隐身系列标准

国外伪装隐身系列标准

国外伪装隐身系列标准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人们对于国际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许多人选择到国外旅游、学习或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环境,伪装隐身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技能。

此文将介绍国外伪装隐身的标准和要点。

1.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在伪装隐身过程中,了解当地文化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从穿着、言行举止到饮食习惯,都需要与当地人保持一致。

在国外生活中,尽量避免过分张扬和突出自己,更多地去观察和学习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2.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语言是国际间交流的桥梁,掌握当地语言能帮助你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融入。

学习基本的问候语、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对于伪装成当地人非常重要。

此外,掌握当地人的语言口音和语调也能提升伪装效果。

3.避免显眼的外貌特征:具有突出的外貌特征可能会让你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在国外伪装隐身中,避免显眼的外貌特征,例如特殊的发型、明显的肤色差异等。

尽量选择一般常见的穿着和打扮,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群。

4.了解当地的礼仪和社交规则: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礼仪和社交规则,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对于成功伪装隐身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某些国家,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而在其他国家可能会有其他方式,如鞠躬等。

在社交场合中,要避免大声喧哗和过分亲密的举动,保持与当地人的一致。

5.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在伪装隐身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避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如真实姓名、地址、职业等。

同时,不要使用显眼的外国标志物品或通过语言和口音暴露自己的国籍。

保持低调和谨慎是成功伪装隐身的关键。

6.观察和学习:在国外伪装隐身中,观察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仔细观察当地人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交流方式等,学习他们的方式并逐渐融入其中。

与当地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和关系,也能对伪装隐身效果产生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国外伪装隐身并不是一项容易完成的任务,它需要对当地文化、语言和社交规则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只有在真正融入当地环境并与当地人群产生共鸣时,才能达到隐藏自己身份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伪装与隐形的一点小知识隐形技术是一门年轻的技术,同时又是古老的技术。

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和外国的科幻小说里,不止一次描述了‘隐身大侠”或隐身骑士的来无影去无踪。

这种神话幻想,在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隐形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的应用和延伸。

是现代综合伪装的典型代表。

它的出现使伪装由防御走向进攻性,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它不仅可以使自已通过隐真获得自主权。

而且可以通过示假迷惑对方,从而增强武器系统的威力和作战效能。

采用隐形技术的武器系统不易被对方发现,或等到对方发现时,对方的防御系统已经根本来不及作出有效的反应了。

所以,美国前总统里根说,隐形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军事方面具有革命性的发展。

隐形技术又称为低可探测技术或目标特征控制技术。

它是改变武器装备等目标的可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不易发现或发现距离缩短的综合性技术。

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

它综合了诸如动力学,材料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众多领域,主要包括有源隐形技术和无源隐形技术两大类。

有源隐形技术主要是利用光或电子于扰手段隐蔽已方目标,例如施放光或电子于扰探测系统迷盲,施放诱饵使敌方探测系统跟踪假目标等。

这类技术主要是靠增加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雷达,红外探测仪器等探测系统出现大面积虚假信号,来达到隐形目的的。

目前人们所说的隐形技术。

主要是指无源隐形技术。

它是靠减少武器等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使敌方各种探测系统不能发现或发现概率极低,等到发现时防御系统已经来不及反击了的技术。

目前,上述各种隐形技术的研究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探测隐形技术是当前发展的重点,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已应用于研制隐形侦察机,隐形轰炸机,隐形战斗机,隐形巡航导弹,且已获得了成功。

隐形武器为什么能够隐形呢?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可见光,雷达、红外隐形等基础知识谈起。

由于物质内部原子和分子的热运动,所有物质都发射电磁辐射。

辐射的波长分布和辐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发射率。

目标与背景反射光的差别,是目视、光学侦察发现和识别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目标与背景的反射光有差别,表现为颜色有差别。

而颜色是人眼对可见光的直接感觉。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人们的感觉为红、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所以可见光又叫有色光。

肉眼观察时,在一定光源条件下,目标与背景的颜色决于它们的表面材料对光的反射特性、表面的粗糙程度和表面的受光方向。

任何材料对从光源而来的入射光都要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吸收,完全不反射或吸收的材料是不存在的。

各种材料对光的反射不同,表面颜色的色彩和亮度也不一样。

自然界的物体之所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颜色,就是因为物体的表面材料对入射光具有不同反射特性的缘故。

光学伪装的隐形,实质上就是以各种措施来消除、降低和模仿目标与背景的反射光的差别。

光学伪装的基本方法有天然伪装、人伪装、烟幕伪装和设置假目标。

天然伪装是利用地形,地物和能见度不良等天然条件,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显著性的伪装方法。

这种方法效果好,实施方便、迅速、能节省人力物力。

人工遮障按其用途和外形不同,分为水平、垂直、掩盖、变形遮障等。

“迷彩伪装是利用涂料或染料来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颜色的伪装方法。

它能使目标与背景的颜色尽量一致。

以降低目标的显著性或目标外形,使对方难于探测和识别目标。

根据目标的性质(固定或活动)和背景的特点(单调或班驳)迷彩伪装又分为保护迷彩、变形迷彩和伪装迷彩。

烟幕伪装是使用人工烟雾遮蔽和迷惑敌人的伪装方法。

当时间短促或目标特殊而难以采取其他伪装方法时,烟幕可以获得良好的伪装效果,它可以大大降低对方侦察的交通,并使对方制导武器的光电系统失效。

其缺点是持续时间较短和易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上述这些伪装措施都是针对人眼和光学观察器材的。

除此之外,还有对人眼看不到的电磁波的伪装措施。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介于红光与无线电波之间。

超出了人眼的可视光范围,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吸收,只有一小部分适用于地面应用。

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辐射能量。

在实际的温度下,这种辐射大都处于红外波段。

红外波段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和超远红外。

在前3个波段内,大气仅对某些波段是透明的,形成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对可光是透明的,因此使人成生了一个错觉,以为大气对所有的辐射都是透明的。

其实不然的,对红外线来说,相当一部分的红外辐射是很难透过大气层的。

这是因为构成大气的一些分子和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等,对红外线存在一些分子振动和转动的吸收带。

由于这些吸收带的存在,使大气对不同波段的红外辐射,其透明程度是不同的。

所以大气对整个红外波段来说,有些波长透明,有些波长不透明,形成了一个大气的分子吸收谱。

从吸收频谱上看,大气比较透明的波段,集中在4个窗口。

而那些必须透过大气进行探测的红外探测器都要利用这些窗口。

在超远红外波段内,大气实质上是不透明的,一般只用于实验室中仪表能抽真空的情况和地球大气层外的太空中。

目标与背景的红外辐射差别,主要取决于它们的表面的温度,表面的温度,表面材料的种类和表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的温度不同红外辐射的能量及其在各个波段上的分布也不一样。

红外辐射的能量随物体温度增高而急剧增大,物体表面的温度越高,最大辐射能量所对应的波长越短。

如处于低温的物体发出远红外辐射,当温度逐渐升高时,发出中红外和近红外辐射以及红黄等长波甚至紫外线等。

人体的表面温度,汽车发动机的温度,坦克发动机排气口的温度,飞行器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产生的气动加热温度以及飞行器排气温度等。

这些热目标与所在背景都有较大的温差。

此外,本身不是热源的各种常温物体,如水面、土壤、路面、植物、建筑物等,在太阳照射下由于吸收能力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温差的。

这两类温差所引起的红外辐射差别,都可能被红外侦察设备发现。

当温度相同时,表面材料种类不同,其红外辐射能力也不同。

一般说来,材料的吸收能力越强,辐射红外的能力也就越强。

当物体的表面温度和表面材料的种类相同时,表面的不同粗糙程度,也影响物体的辐射能力。

在温度相同时,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的红外辐射能力大,因此,研究红外隐形技术,必须根据上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隐形效果。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人们之所以能用雷达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正是利用了无线电波在传播方面的规律。

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的规律,是雷达能发现目标的依据,无线电波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律,则是测定目标距离和方向的依据。

隐形技术包括哪些种类?现代战场上侦察探测系统主要有雷达,电子,红外,可见光,声波等探测系统,与此相应的,隐形技术也包括反雷达探测,反电子探测,反红外探测,反声波探测等隐形技术。

如何才能反红外探测呢?红外辐射是位于0.76-1000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辐射。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有其自身的红外辐射特征。

这是红外侦察,探测和识别目标的客观基础,红外侦察,探测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工作方式可分为三类,主动式,即以系统配备的红外光源照射目标,利用目标反射的红外辐射识别目标,半主动式,即利用目标反射太阳其它外界光源的红外辐射识别目标,被动式,即用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实施对目标的探测,识别,成像或跟踪。

被动式是红外军事装备采取的主要工作方式。

如今,侦察制导设备的红外探测能力大大提高,即使是微弱的红外目标信息也会被探测到,随着红外侦察,探测,制导和热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反红外探测隐形技术也越来越重要,就重要性而言,它仅次于反雷达探测隐形技术。

反红外探测隐形技术除采取红外于扰措施外,主要是抑制武器装备在敌方红外探测系统方向上的红外辐射。

这些目标的红外辐射,主要是发动机本身的热辐射及其排出的热气流,其次是其荷载的武器,设备散发的热辐射和在动行中与周围介质摩擦产生的热辐射。

所以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一是改变辐射特征,即使目标辐射波段处于对方红外探测器响应波段的范围之外,就可使对方红外探测器失灵,以达到隐形的目的,另外,大气对红外辐射的传输是有选择的。

要使红外辐射透过大气不被阻挡,就要选择能透过大气的波段,如1-2.7微米,3-5微米。

8-14微米等。

这也称为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常用的红外系统大多分别选用这3个波段工作。

假如把目标的红外辐射避开大气的红外窗口。

也能达到隐形的目的。

二是降低辐射强度,主要是通过降低辐射体温度和采用有效的涂料来达到隐形的目的,也可以通过改善目标的气动力特性而减少气动力磨擦和在整体布局中采取屏蔽等手段来降低目标的辐射强度。

三是调节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

在隐形技术的实际应用中,目前主要采取喷口遮挡技术。

改进燃料成分,利用伪装涂料,采用机载源于扰措施等手段。

据研究,如果同时采用了这些隐形技术,可抑制90%以上的红外辐射,目前,各国研制的隐形武器基本上都综合了上述的反红外探测隐形措施。

如何反雷达探测隐形的技术和手段有哪些?雷达是目前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探测设备,其基本上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机产生的射频电磁波,经天线集束定向辐射到预定探测空域,波束遇到目标后产生反射波被天线收集,并送入接收机放大,检波,然后在显示器上显示,从而获得目标信息。

对于雷达来说,其探测目标的能力,是由目标在雷达波的照射下,在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产生的电磁散射信号强度即雷达散射截面决定的。

要缩短雷达探测距离,就要减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降低雷达回波的信号强度。

目前研制的反雷达探测隐形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外形的设计。

电磁波的散射与散射体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

因此,合理设计的外形,是减小雷达散射截面的重要措施。

首先要消除角反射器和矩形槽结构,以及镜面反射,其次变后向散射为非后向散射,再次是改进或遮挡强散射中心。

当要求高度隐形时,还要进一步减少散射源的数量。

采用吸波材料,隐形材料是反雷达探测隐形技术的关键技术。

目前研制聘出的隐形材料主要有雷达吸波材料和雷达透波材。

将军事目标或其蒙皮用隐形材料制造,照射其上的雷达波,就会被吸收或被透过,从而减少雷达回波强度,达到目标隐形目的。

雷达吸波材料是对雷达波吸收很强的新型材料,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三类,一是雷达波作用于材料时,材料会产生电导损耗,高频介质损耗和磁滞损耗等,使电磁能转换成热能而散发。

二是使雷达波能量分散到目标表面的各个部分减少雷达接收天线方向上散射的电磁能。

三是使雷达波在材料表面的反射波与进入材料后在材料底层的反射波叠加发生于涉,相互抵消。

目前研制的吸波材料主要采用碳、铁氧体,石墨和新型塑料化合物,按所用材料可分为橡胶型,塑料型,陶瓷型,铁氧体型,和复合型等,雷达透波材料是能透过雷达波的一类材料。

目前正在研制的碳纤维玻璃钢就是一个很好的透波材料。

用于研制隐形武器装备的隐形材料,按其使用方法可分为涂料型和结构型,涂料型用以涂在目标的表面,结构型用以制造目标壳体和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