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大全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大全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欧姆定律知识归纳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④分压作用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
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由于欧姆定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详细介绍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点。
1. 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公式欧姆定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电流通过一个物体的大小与通过该物体的电压成正比例,与该物体的电阻成反比例。
其公式为:U = IR其中,U为电压,I为电流,R为电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上述公式表示。
这意味着,如果将U的值加倍,那么I的值也会加倍;而如果将R的值加倍,I的值就会减半。
因此,欧姆定律可以描述电线、电路和电子器件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2. 电流的定义和电子流电流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的数量。
通常用I来表示,单位为安培(A)。
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电流通常由电子流组成。
电子流是指由负电荷(即电子)组成的流体在导体中流动。
这些流体在导体中的运动速度由其电荷和电场强度决定。
3. 电压的定义和电势差电压是指在两个电子器件(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电势差是指在两个点之间或沿一条电路中的电势能的差。
通常用U来表示,单位为伏特(V)。
电压可以通过各种电子设备来测量,例如,万用表、电压表等。
4. 电阻的定义和材料的电阻率电阻指的是导体内部的电流流动阻力。
它通常用R来表示,单位为欧姆(Ω)。
在现实生活中,电阻器是对电阻进行测量的一种常用工具。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具有的电阻的特性。
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各不相同。
例如,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通常较低,而绝缘材料的电阻率较高。
5. 应用欧姆定律的实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最常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例如,在电子设备中,了解欧姆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设计电路、了解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把设备维修好。
此外,欧姆定律还被应用在通信、电力和照明等领域中。
在总结上述知识点后,显然欧姆定律作为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电学领域的意义非常重大。
了解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点,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我们理解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电学领域,欧姆定律无疑是一个核心的知识点。
欧姆定律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理解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大门。
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电器到复杂的电子设备,欧姆定律都在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那么,究竟什么是欧姆定律?它又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欧姆定律的奥秘。
二、欧姆定律的定义欧姆定律是指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 I = U/R,其中 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三、欧姆定律的推导欧姆定律可以通过实验得出。
在电路中,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测量电流的变化;然后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测量电流的变化。
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设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U₁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I₁;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 U₂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I₂。
如果电阻 R 不变,则有:U₁/R = I₁,U₂/R = I₂。
两式相除可得:U₂/U₁ = I₂/I₁,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再设电压 U 不变,当电阻为 R₁时,电流为 I₁;当电阻变为 R₂时,电流为 I₂。
则有:U/R₁ = I₁,U/R₂ = I₂。
两式相除可得:R₂/R₁ = I₁/I₂,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1.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已知电压和电阻,求电流:根据 I = U/R,可直接计算出电流。
例如,一个电路中,电阻为10Ω,两端电压为 20V,则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I = 20V/10Ω = 2A。
- 已知电流和电阻,求电压:由 U = IR,可计算出电压。
比如,一个电阻为5Ω 的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 3A,则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 = 3A×5Ω = 15V。
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提要

一、电流与电阻1.电流:指单位时间内流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2.电流的方向:由正至负的电荷流动方向(电子实际流动方向相反)。
3.电阻: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为欧姆(Ω)。
4.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具有较低的电阻,而绝缘体具有较高的电阻。
二、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在一定温度下,导体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成正比,电阻(R)为比例常数,即U=R*I。
2.欧姆定律的图像表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通过导体的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3.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受物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物质电阻率的影响。
4.电流的影响因素:电流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
5.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
三、欧姆定律的应用1.串联电阻的情况下,总电阻的计算:总电阻(Rt)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即Rt=R1+R2+R3+...+Rn。
2.并联电阻的情况下,总电阻的计算:倒数总电阻(1/Rt)等于各个并联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即1/Rt=1/R1+1/R2+1/R3+...+1/Rn。
3.短路保护:将一个较低电阻的导线连接在电路中,以防止电流过大导致损坏。
4.安全用电知识:合理选择电器的额定电流,正确使用电路保护装置,避免电流过大造成危险。
四、实验室中的欧姆定律实验1.实验器材:电源、导线、电流计和电阻。
2.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
3.实验步骤:连接电路、调节电阻、改变电压,测量电压和电流值。
4.实验结果:电压和电流成线性关系,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五、电功与功率1.电功的定义:电功表示电能的转化或消耗程度,单位为焦耳(J)。
2.电功的计算:电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即W=U*I。
3.功率的定义: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电能转化或消耗的速率,单位为瓦特(W)。
4.功率的计算:功率等于电功与时间的比值,即P=W/t。
六、练习题和应用题通过练习题和应用题,巩固和应用欧姆定律的知识。
初三 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_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电路定律之一,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它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非常重要。
下面是对初三物理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1. 电流和电荷: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流动量,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荷是电子的基本单位,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库仑(C)。
电流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I = Q / t,其中t是流动的时间。
2. 电压和电势差:电压是电荷单位所具有的能量,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是指电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电压和电势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W / Q,其中W是电荷在电场中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3. 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电流受到阻碍的程度,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用字母ρ表示,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与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R = ρL / A,其中L是导体的长度,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4. 欧姆定律的描述: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U = I × R。
换句话说,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I = U / R。
5. 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当电阻不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线性电阻。
当电阻随电压或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时,称为非线性电阻,也被称为电子元件。
6.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每个元件。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别通过每个元件,然后重新汇集在一起。
通过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可以实现电路的不同功能,如电阻调节和电压分配。
7. 复杂电路和电路计算:复杂电路是由多个电阻、电源和其他电子元件组成的电路。
通过使用欧姆定律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规则,可以计算复杂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总结: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关于欧姆定律的一些知识点:
1. 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公式:I=U/R,其中I 表示电流,单位是安培(A);U 表示电压,单位是伏特(V);R 表示电阻,单位是欧姆(Ω)。
3. 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例如,如果知道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流;如果知道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
4.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
5. 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只包含电阻元件,不包含电动机、电容器等非电阻元件。
6. 欧姆定律的图像表示:可以用图像来表示欧姆定律,即I-U 图像和U-I 图像。
在I-U 图像中,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在U-I 图像中,斜率表示电阻。
7.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相等;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总电流等于各个电流之和。
总之,欧姆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对于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_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 不适用。
初中物理 _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常考知识点大全,初中生必看!

(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电流与电阻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作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R两端的电压大小;保护电路,使电路中的电流不至于过高。
注意事项: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应该选择合适的量程。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利用图像来表示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直观、形象地表示出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控制变量法该实验中,第一步是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规律;第二步是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定值电阻的大小,观察阻值和电流之间的变化规律。
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4、注意该试验中,可能的电路故障常见的故障有:电表无示数、示数偏低、实验数据或结论错误等。
(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 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 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一、欧姆定律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灯L不亮,电流表有明显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若故障只出现在灯L和变阻器R中的一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灯L断路B. 灯L短路C. 变阻器R断路D. 变阻器R 短路【答案】B【解析】【解答】A. 灯L断路时,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会有示数,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电流表无示数,A不符合题意;B. 灯L短路时,电压表同时被短路,不会有示数,此时电路是通路,所以电流表会有示数,B符合题意;C. 变阻器R断路时,整个电路是断路状态,两电表都不会有示数,C不符合题意;D. 变阻器R短路时,只有灯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都应该有示数,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利用了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电路故障,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灯泡短路或电路中电流过小或电路某处断路.2.如图所示,若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A. 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B. 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C. 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D. 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答案】 A【解析】【解答】解:由图知,定值电阻R1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V1测量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端向a端滑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由串联分压的规律可知,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变大,即电压表V1示数变大;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变小,所以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就变大,即电流表的示数就变大。
BCD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结合电路图,理清元件的连接方式及电表的测量对象,串联电路的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就越大.3.小华设计了一种输液提示器,能在护士站观察到药液量的变化。
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为使电压表示数随之减小,符合要求的电路图是()A. B.C. D.【答案】 C【解析】【解答】解: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整个药液袋的重力减小,对弹簧的拉力减小,弹簧的伸长量减小,所以滑片会向上移动;A、由图可知,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的上移不会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则电路中的电流不变,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的示数也不变,A不符合要求;B、由图可知,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不符合要求;C、由图可知,变阻器与灯泡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滑片向上移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C符合要求;D、由图可知,变阻器与灯泡并联,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当袋中药液量减少时,电压表的示数不变,D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欧姆定律的应用,①明确药液量减少时滑片会向上移动;②正确分析电路的连接情况;③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4.灯L1标有“6V 6W”字样,灯L2标有“12V 12W”字样,将L1、L2连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两灯都能发光,则()A. 灯L2比L1亮B. 灯L1、L2实际电压之比为1:2C. 若一电表示数突然减小,另两电表示数不变,则可能是灯L2灯丝断了D. 若将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两灯都能发光,则实际功率之比为1:2【答案】 D【解析】【解答】解:由P=可知,灯泡电阻:R1===6Ω,R2===12Ω;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A、两灯泡并联,灯泡两端电压U相等,R1<R2,由P=可知:P1>P2,灯L1比L2亮,故A错误;B、两灯泡并联,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灯泡实际电压之比为1:1,故B错误;C、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电流,如果灯L2灯丝断了,通过L2的电流为零,两电流表示数都变小,电压表示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若将灯L1、L2串联后接入电路,通过两灯泡的电流I相等,两灯都能发光,则实际功率之比:===,故D正确;故选D.【分析】已知灯泡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应用电功率公式求出灯泡的电阻,然后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电功率公式比较灯泡实际功率大小,再分析答题.5.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S2均闭合,电路正常工作。
当开关S2由闭合到断开时,电路中()A. 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B. 电流表A1的示数变大C.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比值变大D. 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的乘积变大【答案】 A【解析】【解答】根据电路图电路并联,S1在干路上,当断开开关,电路断开,电压表示数为0,电流表为0,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当电路中的开关断开时,电流断开,电表示数为0.6.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影响该导体电流大小的物理量是()A. 通电时间B. 电荷量C. 电压D. 质量【答案】 C【解析】【解答】解:(1)由欧姆定律可知,对于某一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所以对于某一确定的导体,通过导体电流大小决定于导体两端的电压,故C正确;(2)导体电阻和电压决定了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即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的多少,电流的大小与质量无关,故ABD错误.故选C.【分析】对于某一导体,电阻一定,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据此分析选择.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滑片P移动到b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P1;滑片P移到小中点时,R1消耗的功率为 =2:9,滑片P在b点和在中点时,R2消耗的功率之比为()A. 1:2B. 2:5C. 2:9D. 4:9【答案】D【解析】【解答】设滑片P移到变阻器b点和中点时电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已知P1:P′1=2:9,由P=I2R可得:,设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R,滑片P在中点和在b端时,R2消耗的功率之比: × ,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电阻R1与变阻器R2串联,电压表测量R1两端电压,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结合电功率的计算方法P=I2R即可求得比值.8.如图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10Ω,沿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20Ω,电源电压保持U=6V不变,将滑片P滑至最右端,闭合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B. 电流表A1的示数是电流表A2示数的两倍C. 当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V的示数与电流表A2的示数的比值保持不变D. 将滑片P滑至最左端,电路仍能正常工作【答案】 C【解析】【解答】A.根据电路图判断,电流分别经过电阻,是并联电路,A不符合题意;B.动力臂A1测量干路电流,A2测量R1的电流,由于R1和R2不相等,则并联时电流不相等,干路电流不是支路的2倍,B不符合题意;C.当滑片移动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示数不变,电流表A2测量定值电阻的电流,示数不变,所以两表的比值不变,C符合题意;D.当滑片移至最左时,电流不经过R2,此时电源短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电路的连接方式,结合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的位置,分别判断在电阻变化时,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情况。
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I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电源的电压为6VB.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3.6WC. R2的电功率一直变大D. 图乙中D点是滑片位于中点时的状态【答案】 C【解析】【解答】 A、由于U-I图线可知,当滑片从a端移动到b端,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了4V,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了4V,电流也减小了0.4A,. 电源电压,不合题意;B、当电流为0.6A时,电路的最大功率为,不合题意 ;C、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分得4V电压,是电阻的2倍,根据串联分压,最大阻值是定值电阻的2倍. 当滑片处在中点,接入电路的阻值和定值电阻相等,分得电压应该是3V,符合题意;D、电阻 , 在D点时,它的阻值,所以,图中D点滑片位于中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从图乙读出定值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出定值电阻R1的阻值,再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U=IR计算电源电压;B、根据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公式P=UI计算电路的最大功率;C、根据串联分压的原理分析R2阻值的变化情况;D、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出R2的最大阻值,再计算滑片在D点时的阻值,比较得出结论 .10.根据欧姆定律公式I=U/R,可变形得到R=U/I、U=I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由U=IR可得: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B. 由R=U/I可得: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电阻为0C. 由R=U/I可得: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等于这段导体的电阻D. 由R=U/I可得: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答案】 C【解析】【解答】解:A、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不会产生电流,因此根据欧姆定律的内容正确的说法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A不符合题意;B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某段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不为0,BD不符合题意;C、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可知,导体电阻大小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欧姆定律的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20V,定值电阻为20Ω,滑动变阻器标有“30Ω 1A”字样,电压表选用的量程是0~15V,在该电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则:()A. 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B.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8WC. 电压表的最小示数为5V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答案】 B【解析】【解答】由于电压表量程为“0~15V”,则当U R=15V时,.此时电流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1A,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I max=I R =0.75A,故A错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U滑min=U-U R=20V-15V=5V,根据欧姆定律得:;故D错误;当滑动变阻器全部连入电路时,则根据电阻的串联特点得:R总max=R+R滑=20Ω+30Ω=50Ω,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 Rmin=I min R=0.4A×20Ω=8V,故C错误.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 min=UI min=20V×0.4A=8W,故B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当电压表示数为15V时,根据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再与滑动变阻器上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相比较即可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2)电路中电流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最值最小,根据算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小阻值;(3)当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再根据U=IR求出电压表的示数;(4)根据P=UI算出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1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标有“10Ω0.5A”字样: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Ω1A”字样,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下列做法能够保证电路安全的是()A. 电路中电流不超过B. 两端电压不超过3VC.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在范围内变化D. 电路的总功率在范围内变化【答案】 D【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