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心得

合集下载

脐静脉置管及维护

脐静脉置管及维护

脐静脉置管及维护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操作技术。

它能够为这些脆弱的小生命提供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为他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脐静脉置管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新生儿的脐静脉插入一根特制的导管,使其到达特定的位置,从而建立起一条直接的通道,用于输液、输血和给药等。

为什么要进行脐静脉置管呢?这是因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他们的血管往往非常细小,常规的静脉穿刺难度较大,而且反复穿刺还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

而脐静脉相对较粗,位置固定,操作起来相对容易,能够减少穿刺的次数,降低新生儿的痛苦和感染风险。

脐静脉置管的操作需要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下进行。

医生首先会对新生儿的脐部进行彻底的消毒,然后小心地分离脐静脉,将导管沿着脐静脉插入。

在插入的过程中,医生会借助超声等设备来实时监测导管的位置,确保其准确无误地到达预定的部位。

那么,脐静脉置管后,如何进行维护呢?这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

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其次,要注意观察脐部周围的情况。

看看有没有出血、渗液、红肿等。

如果有出血,要及时按压止血,并查找出血的原因。

渗液较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保持脐部的干燥和清洁。

对于导管的固定也不能马虎。

要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其移位或脱出。

同时,要注意观察导管的通畅情况,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导管堵塞。

在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是重中之重。

每次接触新生儿的脐部和导管时,都要进行手消毒,更换无菌手套和敷料。

另外,要做好记录工作。

包括置管的时间、导管的型号、插入的深度、护理的情况以及新生儿的反应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维护脐静脉置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新生儿出现了感染的迹象,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要及时拔出导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如果导管发生了堵塞,要尝试用溶栓药物进行疏通,如果无法疏通,也需要更换导管。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②可作为取样的途径 • 血液检测
③可用于多种治疗 • 静脉营养 • 输血 • 换血 • 静脉用药
④技术操作简单 ⑤成功率高 ⑥对患儿的活动、治疗无影响置术应用范围广泛, 临床实用价值高 • 脐静脉插管留置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动静脉置管术 • 严格操作护理规程,密切观察病情是插管留置术成功的保证
脐静脉 置管术
术中
预充导管,排气 辨别脐动脉、脐静脉 将导管插入脐静脉 推进至预定深度 回血通畅后封管 固定,敷料包扎
脐静脉 脐动脉
• 留置深度:患儿肩(锁骨外侧端上 缘)至脐的距离的2/3~3/4长度
• X线片观察导管的位置,一般是第 8胸椎~第9胸椎之间的水平
插管位置异常
过深
过浅
打折
3.护理
4.拔管要点
①去除敷料,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 ②缓慢拔出导管,离出口2cm处稍停顿,以减少出血 ③无菌棉球或纱布压迫止血 ④双人检查导管完整性 ⑤必要时行导管尖端培养 ⑥每日消毒脐部,至脐残端脱落、干燥为止 ⑦记录拔管时间、导管是否完整(双人核对签字)
13
5.脐静脉导管留置术的优点
①临床适用范围广 • 不受性别、疾病种类所限
处理
22:45复测血糖3.6
mmol/L
4
22:30脐静脉置管成功, 给与临时液泵入。
患儿于22:00转入监护室,
1
测血糖 2.0mmol/L。
2
22:10开放静脉通路失败。
口服10%GS20ml后,准
备脐静脉置管。
3
小儿静脉的 极低体重新生儿
隐慝性
血管情况差
静脉开放困难
脐静脉导管留置术
脐静脉置管术: 是将导管通过脐静脉置入下腔静脉的方法,是治疗、抢救危重新生儿的手段。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与技巧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与技巧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与技巧小儿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此浅谈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封管、常见问题处理等的经验。

标签: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护理体会引言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使用专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项技术可以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静脉损伤、感染和不必要的痛苦,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1穿刺成功后的护理1.1 穿刺成功后如何固定是至关重要的固定时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又要达到稳妥、安全、方便的要求。

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小,近心端透明贴固定于套管“Y”型处,远心端透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为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应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不宜直接固定在透明贴上,以免影响观察视野,而且我们常用的透明贴质地较薄,操作时拉扯易破裂;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于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针等工作。

1.2 防止脱管固定成功后,为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及有效治疗,应向患儿及家长说明防止脱管的方法,如:穿刺固定后应尽量避免头部、肢体过度活动;安慰患儿避免剧烈哭闹;防止患儿用手抓掉液体;在四肢进行穿刺后采用自制固定板固定,头皮静脉穿刺后为防止脱管,常规使用透明贴固定外,可以另外加用一次性弹力头套辅助固定,使用前均应向家长说明用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家长,请他们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以保障治疗安全。

(1)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穿刺失败,如:患兒不合作、哭闹、挣扎后出汗多,穿刺部位有毛发等原因,致使固定不牢;患儿自制力差将针头拔出,导致输液中断。

这些情况不仅增加了反复穿刺的机会,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还容易使家长不满,因此引发护患纠纷[2]。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7-01-22T10:17:09.3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3期作者:孙晓荣古雷[导读] 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发挥导管应有的重要功能,为成功抢救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奠定了基础。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宁夏银川 750001)【摘要】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

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1年9月—2016年9月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选择106例置管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02例导管置入顺利,置管成功率96.23%;导管留置平均时间(7.1±1.2)天;临床并发症较少,仅以腹胀6例(5.66%)和导管细菌定植5例(4.72%)为常见,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发生率仅为2例(1.89%),偶见导管脱出、堵管及液体外渗。

结论:脐静脉置管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留置时间长,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值得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中推广应用。

同时,也存在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喂养不耐受和感染,所以要严格无菌操作及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尽早拔管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脐静脉置管术;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205-02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出生率明显增加[1]。

同时,伴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和治疗技术的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也显著提高。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输 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 同时也是抢救 危重患儿 的一个重要 手段 ,是儿科护理工作 中 一项不可缺少
的基本操作。 过硬 的穿刺技术 , 关系到护理措 施的有效实施 , 关
阴天 、 晚或光线不太好 的房 间 , 夜 要借助 日光灯 , 并置 于操作者
的左前方 。无论选用何种光线 , 操作者 的身体与手以及 助手或
护士应多与患儿交流沟通 , 建立 良好 的关系 , 得其 信赖合作 , 取 并指导其掌握输液 注意事项 , 做好 自我护理。
1 选择血管 . 5 选择 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 、 有弹性 、 无静
肝素盐水用量 2 5mL 抗凝作用持续 1 - , 2h以上 ; 生理盐 水用量
5 1 L, 6 - ~ 0m 每 8 h h重复封管 1 新生儿需用生理盐水封管 。 次。
1 做好患儿 的心理护理 . 4
首先 , 持病室清洁 明亮 , 保 护
11 穿刺前 的准备 .
明亮 的 自然 光 ,其亮度强弱适 宜是
士着装整 洁, 为患者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 ; 其次 , 利用d.L ' 注意 J
最理想 的光线 , 患儿静脉显得清晰 , 且操作者眼睛不易疲 劳。 在
作者简介 : 向平 , ,8岁 , 李 女 3 本科 学历 , 毕业于长 治 医学 院, 主管
脉瓣 的血管。 小儿静脉穿刺较成人难度大 , 因为小儿不易合作 , 所 以选择血管很重要 。 整体 的解剖角度说 , 从 小儿 的头皮静脉 、
手足浅静脉均适合 静脉穿刺 。, J从 出生到 3岁这一 时期 , ' L b 头 部皮下脂肪少 , 静脉清晰表浅 , 网状 分布 , 呈 血液可通过侧支循 环, , 因此 这个 时期 的小 儿宜选用 头皮静脉穿刺 。穿刺前 , 认真 刮去血管周围的头 发及 汗毛 , 充分暴露静脉 , 以利进针 和固定 。 3 岁 l 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 , 2岁 头发厚密 , 血管不清晰 , 不利于头皮静 脉穿刺 , 宜选择 四肢静脉 , 一般选择手背静脉 、 足 背静脉 、 肘窝静脉、 踝静脉。 对于慢性疾病的患儿宜从远心端选 用 。抢救患儿 和静 脉注射 时宜选肘静脉 和大 隐静脉 , 一般治疗 宜选用头皮静 脉和肢体静脉 , 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应注意静脉与 动脉的区分。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析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

方法在2012年11月~2016年09月出生于本院的极低体重出生儿中随机抽选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组57例,均施以一般护理,其中观察组加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成功率(100.00%)、并发症率(3.509%)高于对照组(92.98%、14.03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做好脐静脉插管和拔管的综合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置管的成功率的安全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护理体会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的临床抢救及换血治疗上有较高的使用率,并且在近年来被逐渐推广应用与低出生体重及早产类高危新生儿的初始静脉通路的构建上[1]。

由于出生后一定时间内无法经由胃肠吸收足够营养,因此静脉置管是早产儿,特别是早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其中脐静脉置管是最适用的给养途径[2],但随着该方式的推广和研究的深入,发现该置管方式下患儿易有脐炎或脐血管出血等情况出现,因此改变护理方略,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安全率成为主要课题。

本研究对2012年11月~2016年09月出生于本院的114例极低体重出生儿采取了不同护理,护理结果差异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2年11月~2016年09月出生于本院的极低体重出生儿中随机抽选114例,根据随即原则分组,其中观察组57例,男女比例为33:24,胎龄最大值为34周,最小胎龄值为28周,平均胎龄(29.4±3.8)周,出生体重最大值为1498g,最小体重值为933g,平均体重(1108.2±48.7)g,顺产、剖宫产比率39:18,早产儿、足月儿比例46:11;对照组57例,男女比例为37:20,胎龄最大值为35周,最小胎龄值为27周,平均胎龄(29.7±3.1)周,出生体重最大值为1490g,最小体重值为936g,平均体重(1107.5±48.9)g,顺产、剖宫产比率40:17,早产儿、足月儿比例48:9;胎龄、体重等组间资料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实施对比研究。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留置应用中脐带根部脱落后的护理体会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留置应用中脐带根部脱落后的护理体会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留置应用中脐带根部脱落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1例胎龄28+1周,出生体重955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在脐静脉置管应用中脐带根部脱落后的护理体会。

方法患儿脐带根部在脐静脉置管第7天时全部脱落,即给脐静脉导管用透明敷贴开孔式固定法固定,0.2%安尔碘消毒,无菌纱布覆盖脐部,加强巡视,定时评估,透明敷贴有潮湿、卷边时及时更换。

结果运用透明敷贴开孔式固定法,有效固定脐静脉导管,延长其留置时间至14天拔除,留置期间未发生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1感染、脐出血、腹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结论经过实施精细的管道维护,在患儿生后早期病情危重时,保证有效静脉通道进行积极救治,应用透明敷贴开孔式固定法效果良好,患儿最终顺利出院。

【关键词】超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脐带根部脱落护理体会Nursing experience of umbilical vein catheter indwellingapplication after umbilical cord root shedding in one case of ultra-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Meng Zilan, Neonatal Department, Kunmi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Abstract】:Purpos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an ultra-low birth weight child with 28 + 1 week;The birth weighing 955g after cord root shedd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umbilical vein catheter.Methods The umbilical cord root of the umbilical vein tube fell off on the 7th day, that is, the umbilical vein catheter was fixed with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0.2% An iodine skin disinfectant disinfection, sterile gauze covered the umbilical cord, strengthen inspection, regular evaluation,and timely replace it in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with wet androlled edges.Results The umbilical vein catheter was effectively fixed by the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and open hole fixation method and extended to 14 days. No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umbilical hemorrhage, air embolism, catheter displacement,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ccurred during the indwellingperiod.Conclusion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ful guide care, when the child is in critical early life,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venous channel for active treatment, the transparent wound dressing and paste hole fixation method effect is good, the child was finally discharged smoothly.【Key words】: Ultra-low birth weight childre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 The root of the umbilical cord falls off; Nursing experience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推广应用,围产医学发展及危重新生儿救治水平提高,全球每年具有极限生存活力的早产儿存活率提高,但在早产中极早产和超早产的死亡率和疾病发生率最高,在全部新生儿死亡中占50%[1]。

脐静脉置管术36例护理体会

脐静脉置管术36例护理体会
8 8 0~ 1 4 2 0 ( 1 1 0 0±1 5 o ) g ; 出生 仅 1 0~1 5 m i n , 均为我 院妇 产科 接诊患儿 。
1 . 2 方 法
料污染 , 伤 口感染等。留置脐静脉期间勿洗澡 , 以防感染。 3 . 2 预 防出血等其他并发 症 为防止堵管现象 出现 , 每 6小 时使用肝素盐水进 行脉 冲式 封管 , 在输 注 药物 时一 定要 先 回
后导管末端培养 均无细菌 生长。无呼 吸暂停 、 穿破肝 实质 、 心 室纤颤 、 肺部红肿和心跳停搏等并发症。
3 并 发 症 预 防 及 护 理 体 会
建立静脉通道 , 对于新生儿复苏给药 、 急症患儿 的抢救 、 输入各 种静脉用 药 、 营养液 、 脂肪乳剂等各种 液体提供 了很好 的通道 。 脐静脉置管术减少了穿刺次数 、 节 省了护理 时间 , 也避免 了因
期间加强巡视 , 一旦发 现微 量泵 出现报警 , 及时正确 的解除报 警及故障 , 避免空气进入 , 发生 空气栓塞 _ 2 J 。
3 . 3 护理体会 脐静脉插管术对 临床操作要求极高 , 操作不当 可引起感染 、 出血、 血栓形成及栓塞 、 空气栓塞 、 感染 、 败血症 、 穿 破肝实质 、 呼吸暂停 、 心室纤颤 、 心跳停搏等严重并发症 , 所 以在 使用脐静脉置管过程 中要不停 的巡视 , 观察 , 密切注意导管外露 的刻度 , 及 时发现导 管移 位 , 脐部有无 红肿 , 渗液。保 持纱布 干
过程 中, 患儿哭 闹时 , 腹压增 高造成血液返 流至输液 器引起血 液滞缓 , 易致血栓形成 导致堵管 , 因此 可使 用静脉微 量泵连接 输液泵管。液体 泵入 的速度 >  ̄3 m l / h , 计算好 2 4 h液体量 , 匀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的护理心得
[关键词]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护理
众所周知新生儿的头皮静脉又小又细,脆嫰易破,为了能够在治疗时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和避免反复穿刺,近年来,在各地新生儿科室广泛地开展脐静脉置管术,而我们科室在脐静脉置管输液给药的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1资料
2008-07-01至2009-07-29我科室共对44例新生儿进行脐静脉置管术,失败2例,成功率95.4%,其中早产儿39例,足月儿5例,保留时间最长16.5天,最短1天,平均7-14天,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

1.2适应症
中心静脉压监测、紧急情况下静脉输液的快速通道、换血或部分换血、极低出生体重儿长期中心静脉通路
1.3禁忌症
脐炎、坏死性小肠炎、腹膜炎、出血、脐彭出、下肢或臀部有血运障碍
2 方法
2.1 医护准备:医生下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洗手戴口罩帽子、协助医生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2.2 患儿准备:辐射台保暖、患儿去仰卧位、固定四肢、镇静(口服水合氯醛)、心电监测
2.3 物品准备:脐静脉置管包、脐静脉导管(
3.5F或5F)、消毒用品、3M 贴膜、绢丝胶布、1ml或10ml注射器各一个、三通管、肝素帽、肝素液
2.4插管方法:消毒脐部及其周围部位(上界平剑突、下界平耻骨联合、左右平腋中线),剪断脐残端,评估导管插入深度(计算公式cm:体重×3+9÷2+1),10ml注射器充满肝素液(2.5U/ml肝素)预冲导管(连接三通、脐静脉导管、肝
素液冲管、注意不能有气泡),暴露脐静脉(脐静脉位于脐带切面的11点——1点处,是脐血管中最大者,蓝色,扁形,壁薄,腔大),插管,适当固定,X线确定导管位置,导管末端应在下腔静脉(隔上0.5-1cm处)荷包缝合脐带残端,胶布H形即搭桥固定导管,并记录置入的长度、导管的名称型号、穿刺日期、穿刺者姓名、固定状况、床边X线结果。

3 护理体会
3.1 保持导管通畅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脐静脉插管时损伤了脐静脉血管内膜,使血小板粘附或因置管时间较长患儿哭闹时腹压增高,造成血流返流至导管内,血流缓慢,致静脉血栓形成堵塞导管。

因此,应提高脐静脉插管技术,避免反复穿刺,插管时动作要轻,治疗抽回血时,勿抽至三通处,以免血液凝固。

每24小时要用肝素盐水正压脉冲导管一次。

患儿外出检查停止输液时,用浓度为2.5U/ml的肝素液2ml正压封管。

输脂肪乳剂时,每6小时用生理盐水2ml冲管一次,同时转动导管外露部分,防脂肪乳剂沉积在导管。

3.2预防感染
脐静脉置管可引起继发感染。

脐静脉置管术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接触患儿前后均要洗手,观察脐部及其周围组织有无渗血、渗液、红肿,脐部伤口保持纱布干燥,患儿采取擦浴的方式,不可淋浴,防止大小便浸湿或污染敷料,每日换药一次。

与脐静脉导管连接的输液管、三通每24h更换一次。

配置营养液时:紫外线消毒治疗室30分钟,操作台用0.05%含氯消毒擦拭,操作者认真洗手,衣帽口罩整齐,配置时严禁人员进入,避免空气污染。

置管期间还要观察患儿的反应、体温、血常规、CRP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拔管,拔管前常规做导管培养,如阳性,必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3.3预防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空气栓塞和肺水肿。

根据医嘱用微量泵匀速用药,速度不可过快。

严格遵守输液操作规程,输液时及更换注器、延长管前,要排尽气体。

更换三通、输液管时要拧紧各接头,防止松动。

一旦出现空气栓塞,立即将患儿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争取抢救的时机。

3.4插管失败及脱管
选择插管的时间很重要,必须在患儿出生后脐带未干时进行,最佳时间为出生后3-5天,静脉导管尚未闭合之前。

若送管方向不对,用力插管穿破较薄的脐静脉,也可导致插管失败。

可用探针诱导下行导管插入,若脐带已常规处理,应先浸软残端,仔细辨认脐静脉后再插管。

脱管常因导管插入深度不够、固定不牢固或置管时间长所致。

护理、治疗操作时认真细致、动作轻柔。

治疗班每日治疗时要抽回血,确保导管位置。

勿用力牵拉输液管。

每项操作前后均要检查脐静脉插管的长度标记。

每班记录导管外露长度,发现移位,立即通知医生。

外露导管不能打折、扭曲。

及时发现导管有无松动及脱出。

3.5拔管后护理
为了减少导管感染的机会,留置管通常10-14天即可拔出,拔管前用生理盐水浸湿缝线,拔管时用0.5%碘伏严格消毒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将导管徐徐拔出,在离出口2cm处停留2分钟,以减少出血,结扎止血。

覆盖无菌敷料,并加压包扎24h。

导管管端细菌培养。

在护理单上记录拔管时间并做好交接班。

观察脐部有无出血,按常规消毒,直到脐带残端脱落,伤口干燥为止。

参考文献:
[1] 陆宁洁,黄小夏,蔡丽娅. 护士进修杂志2008年4月第23卷第7期
[2]马淑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