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现代仪器总体设计(6学时)

合集下载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报告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ICP-MS技术概况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从1980年发表首篇里程碑文章至今已有22年。

此间,ICP-MS 技术发展相当迅速,不仅从最初在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到广泛应用于环境、冶金、石油、生物、医学、半导体、核材料分析等领域,成为公认的最强有力的元素分析技术,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对ICP-MS技术内在缺陷的研究革新,等离子体质谱的分析性能,尤其是同位素分析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使分析家们认为有必要对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和传统的热电离质谱的地位作重新评价。

当然,目前“ICP-MS”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最早起步的普通四级杆质谱仪(ICP-QMS)了,它还包括后来相继推出的其它类型的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比如多接收器的高分辨磁扇形等离子体质谱(ICP-MCMS)、等离子体飞行时间质谱仪(ICP-TOFMS)以及等离子体离子阱质谱仪等。

四级杆ICP-MS仪器也在不断升级换代,由于诸如动态碰撞反应池(DRC)等技术的引入,各种联用技术如液相和气相色谱以及毛细管电泳等分离技术与ICP-MS的联用,激光剥蚀ICP-MS等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分析性能大大提高。

我国的ICP-MS研究工作进展也很快,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质谱法普遍地应用到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

化学家们认识到由于质谱法的独特的电离过程及分离方式,从中获得的信息是具有化学本性,直接与其结构相关的,可以用它来阐明各种物质的分子结构。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质谱仪成为多数研究及分析实验室的标准仪器之一。

从80年代地质和冶金部门也开始应用,那时仅有两三台四级杆ICP-MS仪器,目前发展为多部门行业的120多台各种型号的等离子体质谱仪。

这些仪器在地质、环境、冶金、半导体工业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近年来ICP-MS的最大研究进展是围绕着解决四极杆ICP-MS的多原子离子干扰新途径的研究(如动态碰撞/反应池技术)以及提高同位素比值分析精密度的新途径(如多接收器磁扇形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飞行时间等离子体质谱仪),随着基础研究和仪器的进步,该技术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值分析等方面都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

现代仪器分析第三版课程设计一、前言现代仪器分析是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专业中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实验设计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实验,具体安排如下。

二、实验目的1.利用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2.采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3.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三、实验内容实验一: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氢化物发生反应分析氯化物的方法,并了解反应的机理。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待测氯化物颗粒加入氢化钠的溶液中,反应后,将产生的氯气吸收到硫酸中。

2.然后,采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反应后残留的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

3.根据测得的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计算出其中氯化物的含量。

实验二: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仪测试不同样品中的元素成分。

在实验中可以选择使用固体、液体或气体样品,应对不同的实际应用需求。

2.通过样品的辐射发出荧光信号,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学生应掌握荧光信号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实验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分析钢样品中的元素含量的方法,并了解其原理和操作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首先,将钢样品研磨成粉末状态,然后将其放入石英瓶中,并喷洒其表面上一定量的高纯度惰性气体。

2.接着,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将气体激发成等离子体,并使用相关仪器记录钢样品中各元素的发射光谱。

3.根据发射光谱与相应的标准谱对比,计算得出钢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

四、实验要求1.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基础知识,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实验室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学生应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实验室操作流程,保证安全。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该课程主要面向药学拔尖人才培养群体,让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在实际科学研究中正在被研究人员使用的大型分析测试或成像仪器包括红外光谱仪、流式细胞仪、稳态瞬态荧光寿命光谱仪、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液质联用仪、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和核磁共振波谱仪等。

我们将向学生展示仪器的基本构造,讲解检测的原理、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学生最终能利用仪器测试评价分析对象,也增强了对“结构决定性质”等概念的认识,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s ar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strumental analysis and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mainly for “A-level” pharmacy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get early access to the large-scale analysis/testing/imaging instruments that are being used by researchers in their research, including infrared spectrometer, flow cytometer, fluorescence steady state and lifetime spectrometer, and ultra-high resolution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liquid-mass spectrometer, instrument for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alysi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meter, etc. We will show the structure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for each instrument- 1 -and explain the detection principles, application fields and the trends in instrumental development. Students will eventually be able to use a certain instrument to test and evaluate an analysis object. It will also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s such as "structure determines nature" and improve their capacity of solving problems.2.设计思路:不同于先修课程中的分析化学实验和并行课程中的药物分析实验,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现代分析测试仪器,每一台仪器为一个课程单元,课程围绕仪器的构造、测定基本原理、样品制备的方法、仪器软硬件的使用、具体应用案例和应用领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方面展开。

(完整版)《现代仪器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现代仪器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220英文名称: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非学位选修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无机化学专业、环境工程(理)专业,必修环境工程专业,选修3. 课程目的《现代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化学和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分析技术。

它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的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要有基本的了解.此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分与学时学分1。

5,学时30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仪器分析(第二版). 刘志广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本书是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考书目:(1)现代仪器分析(第二版). 刘约权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仪器分析(第三版). 朱明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3)分析化学(第五版)(下册)。

武汉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分析化学教程. 李克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5)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 2002年(6)仪器分析学习指导。

方惠群等编。

科学出版社. 2004年(7) Skoog D A。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4ed. B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27.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重点讲授、指导自学与阅读的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启发式、分析式、讨论式和演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系统而透彻地阐述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又要较好地反映该方法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研究的新成就。

专业选修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专业选修课-《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普通班)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专业(学分:2 学时:3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现代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

本课程重点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应用领域及方法特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初步了解,掌握常见光学仪器、色谱仪器的基本原理、设备、结构和应用,初步具有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分析方法及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光谱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了解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方法、特点和局限性、了解仪器分析发展趋势以及在各领域尤其是药学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现代仪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2.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和局限性3.现代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4.定量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和基本原理;波长、波数、频率和光子能量间的换算;光谱分析仪器的基本构造。

熟悉电磁波普的分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相关术语;各类光学仪器的主要部件。

了解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一、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二节光学分析法的分类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二、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三、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第三节光谱分析仪器一、辐射源二、分光系统三、辐射的检测第四节光谱分析法的发展概况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特征,电子跃迁类型、吸收类型、特点及影响罂粟;朗伯比尔定律及其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偏离因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单组份定量的方法;多组分定量的线性方程组法和双波长法。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几种光路类型;比色法的原理及显色反应条件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及纯度检查方法。

现代仪器课程设计

现代仪器课程设计
附录 1:单片机程序 附录 2:软件流程图 附录 3:硬件电路图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仪器课程设计》
第 1 章绪论 1.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控制技术逐渐在国民生产 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自动化技术由于其高精度,高可靠性著称,顾其发展离不开 测量仪器,而智能仪器以其高精度,高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自动 化技术的计量测试中,因而对于电子,电气工程人员和测试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虚拟仪器这门课显得极为重要。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仪器课程设计》
学 号: ******************
课程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虚拟电压表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测控**** *武汉理工大学现代仪器课程设计》
目录
第 1 章绪论.......................................................................................................................................2 1.1 概述 ....................................................................................................................................2 1.2 课程设计任务.....................................................................................................................2

精密仪器设计教学课件(王智宏)第三章3

精密仪器设计教学课件(王智宏)第三章3

标定
(2)温度变形(实际温度与标定要求之差)
补偿
摄像机引起的系统误差
1、CCD分辨率: e1=CCD像素尺寸/β=0.007/(3.5×10-3)=2(mm)
2、物镜畸变: e2 =Δy= 0.0005y= 0.0005×10×103=5(mm)
∴系统误差:Δe= e1+ e2=7→20/3(接近)
数(注意正反方向)、计算并显示长度测 量结果。
1m激光测长机
尾座
h
工作台
测量头架
干涉仪厢体
电机与变速箱 闭合钢带
电磁离合器
底座
固定角隅棱镜 尾杆
激光器 测量主轴 可动角隅棱镜
分光器
思考题
1、总体设计前应做那些工作? 2、总体设计的内容有那些? 3、仪器总体设计时应遵守哪些原则?为什么?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遵守阿贝原则可以避免一次误差? 5、仪器总体设计时工作原理如何设计?请举例说明常见的仪 器设计原理 6、仪器的组成按功能分为哪八个部分?并举例分析仪器的组 成及各部分作用 7、如何确定仪器结构的主要参数?举例说明。
作业:进行总体设计 1、对矿石密度仪 2、运动木棒长度计量装置 3、激光测长机数据处理显示系统
再见!
二、主要结构设计
(1)感受、转换部件的选择 (2)数据处理部件选择 (3)标准量选择
1、感受、转换部件的选择
采用:CCD摄像机—— 物镜:输入钢锭长度信息的(物)亮度,L 作
为物高(光学系统); CCD:输出象的电信号; 图像采集卡:电信号→数字信号(数字图象)。
2、数据处理部件选择
(1)计算机图像处理: 数字信号→提出长度L 值,
第三章 精密仪器总体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精密仪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掌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设计

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包括生产和科学研究在内的各个领域提供了新的必要性。

精密仪器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高质量科技人才的需求,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课程成为了大学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课程设计目的现代精密仪器设计课程是一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通过精密仪器设计来领略工程设计的实质,具备精密仪器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科技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内容1.现代精密仪器设计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对于仪器的种类、结构、并对其功能预测和使用原理进行阐述。

2.精密仪器设计实践课程的讲解,包括对于精密仪器的制造和组装的规划、测试和修理等内容的教授。

3.实际应用案例的分享和讨论,学习精密仪器在科研、医疗、环境监测、能源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四、教学方法1.以课堂理论授课为主,并结合典型案例实践,让学生在收获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实际应用经验。

2.基于工程类科目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其他专业课程进行综合实验;例如结合机械课程,进行复合材料加工实验或3D打印实验。

3.基于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学术能力的目标,进行研究课题设计、资料查阅、论文撰写、实验进行等环节的全面培养。

五、教学成果与评价1.学生能够熟悉基础理论知识和精密仪器设计方案制定、组装的基本技能。

2.学生能够合理规划、组织小型精密仪器制造和测试活动的能力。

3.学生能够在实际案例中模拟真实生产环境,并能够在问题中积极协作,迅速获得解决能力。

4.依据教师要求,在课后提交课程报告,阐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体会和习得技能的个人收获。

六、实施计划1.教材:现代精密仪器设计,作者胡激明等。

2.授课时间:本课程为选修课,3学分,30学时。

时间为每周2学时,共15周。

3.授课模式:理论授课+实践展示+课程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机、电、光、磁、液、 气、计算机、信号处理等多种学科,仪器总体设计 是复杂而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仪器总体设计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设计任务书 2.信号转换及传输方式 3.精度设计 4.技术指标确定 5.结构参数 6.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外观造型等 7.总体方案确定
第三章 现代仪器总体设计
(Overall Design of Modern Instrument)
主要内容
•了解仪器设计整体流程 •设计任务分析 •仪器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确定 •仪器设计若干原则
3.1 概述
一台仪器往往是解决某项工程中的一个环节,因此 仪器的总体设计者首先应了解仪器在该工程项目中 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仪器作为一个产品,其市场定位要准确,特点要突 出。 仪器总体设计就是根据仪器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或 客户要求)、市场定位和现有的技术水平,为用户 提供性能先进、功能合理、经济可靠、美观实用、 操作方便和高效率的测试手段和平台。
3.3 仪器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确定
仪器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反映仪器的概貌特
点、性能和功用的具体参数。它是设计仪器 的基本依据,也是检验仪器产品质量的依据。 仪器的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是根据仪器的功 能、精度要求、测量范围、使用要求和使用 条件以及有关标准规定等诸多因素来确定的。
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结构参数及技术指标。
图(b)采用串联方式,被测尺在标准尺的延长线上。 图(c)是横向移动方式。 (2).产生测量误差原因 由于导轨不可能作到完全理想,所以总有一些 非测量运动产生。可产生 6个运动分量,分别在6个 自由度上 x, y, z 和 x, y, z 。 图(a)的并联方式中,三个移动对显微镜作用 相同,因此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绕X轴和Y轴的转 动不会产生测量误差,绕Z轴转动会产生测量误差。 误差的大小为:
其中
c
1 2 c 2 2
1 2 c 2 2
现显微镜间的距离
总的误差为:
2 c
2
y M2''
x
φ M1' c 串联时支架绕z轴转动 δ 2’ M2'
2

2 4 1 2 c1 cos c 1 1 2 4 2 c
L2
S
O’ O
O
设测球0点有S的位移,机械杠杆及反射镜随之摆过 角,反射镜由I-I摆到II-II,双刻线在I-I位置成 像在001上,当摆到II-II位置时,成像在a’点上, a’c光线对光轴的夹角是2 ,a’点到光轴的距离为 y,则
y L1 2 S L2
所以,
2 L1 S y L2
对于用户提出的仪器设计指标,要根据此转
换成设计者的参数和指标。 对于创新型的新仪器研制,其指标要根据使 用场合、使用环境及市场调研来确定。
(2).根据测量(加工)对象的主要尺寸确
定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 例1.微细加工中,分步相机或光刻机x、y轴行 程确定。
17型台式紫外深层光刻机
Quintel 4000 光刻机系列
1 a
a
是S与W间的距离

是转动的角度
M1'
a
φ
M2'
δ1
M2''
并联时支架绕z轴转动
1 3 1 5 1 a tan a 3 5
图(b)是串联方式,三个移动产生的效 果是相同的,不会造成测量误差。绕X轴的转 动不会产生误差。绕Z轴和Y轴转动产生的误 差分别为:
使 用 说 明 书
图 纸 及 明 细 表
试 制 报 告
成 本 核 算
鉴 定
修 改
3.2 设计任务分析
仪器的应用场合不同,比如,有专用仪器、通 用化和系列化仪器产品,还有新设计开发的仪器产 品。因此,对设计任务分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通 常设计任务分析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仪器在系统中的地位 测量、控制 工作原理 精度 测量范围 接口方式 工作环境 其它
比如,体积、重量、尺寸、精度、测量范围、 频率响应、灵敏度、信噪比、可靠性、故障 率等等。 参数及指标不能随意增减,技术等级不能随 意更改。要有科学依据。
1. 确定方法
(1).根据设备用途确定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 一般来讲,一台仪器设备,只要能够满足其 使用要求就可以了。 从仪器科学技术的角度讲,高、精、尖是不 断追求的目标。 从市场的角度讲,应适应市场的需求。 技术指标的提高一般伴随着经济成本的提高 和研制周期的增加。
L A φ φ A1 δ2 δ1 测量线
H
S
S’’ φ
以线纹尺测量为例讲解阿贝原则
B M1 M1' S y
x M2 M2' W T (a) z
B
B
B
M1
S
M1'
M2
W
M2'
T (b)
M1
M2
S M1' W M2'
T (c)
图中共有三种测量方式,一是并联方式(图 (a));二是串联方式(图(b));三是横向移 动式(图(c))。 问题:三种测量方式哪种产生的测量误差最小?(也 即精度最高意义下的最佳设计方案)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清楚三种方案的测量原理。 (1).测量原理 图(a)采用并联方式,标准尺S与被测尺W安装 在 x-y平面内,瞄准用显微镜M1与计数显微镜M2都 刚性地固定在悬壁支架B上,并与x-y平面垂直。工 作时,先用M1,M2瞄准,后移动工作台(或支架), 再对准测量,两次读数之差即被 测尺寸。
2. 使用要求 由使用环境或用户提出 3. 了解被测参数的特点 被测参数定义,如长度、角度等 精度要求(关键),比如,中等精度、高精度及超 高精度,会导致原理、结构、成本等的巨大差异。 通常,仪器的精度应为被测参数精度的1/3,对于高 精度仪器,其设计精度也可为被测参数精度的1/2 -1/10. 被测参数的数值范围。一般仪器的测量范围应大于 被测参数的范围,但不要超过太多。

被测参数的性质。比如,单参数、复合参数、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 被测参数的状态。比如,瞬态、稳定、静态、 动态等。 4. 了解被测参数载体特点 指实测对象,比如,各种机械零件、电气 元件、设备、各种信号 5. 了解仪器其它要求 操作方式、承载能力、外形、尺寸、重量、 工作环境应力水平等。 6. 专利文献、国内外相关技术及产品。
瞄准的工作原理:移动工作台,使被测孔壁的 一侧与杠杆触球相接触,一直到双线分划板上 的双刻线像对中主显微镜中分划板上的米字线 为止。这时,由主刻尺上读下第一个读数x1, 之后,移动工作台,使孔壁另一侧与触球接触, 同样,在主刻尺上读到第二个读数x2,于是, 可得到孔径D=x1-x2+d,其中,d是触球的直径。
例:L1+L3=80,取L1=40,L2=70,则瞄准误差为
L 2 * ymin 70 0.2 S 0.35 m L1 40
取ymin=0.2um
(4)根据设备与仪器中的薄弱环节确定主要参数与技
术指标
如:变形、振动、测量速度、承载、动态特性等来设 计指标。 (5)根据系列化指标来确定主要参数和技术指标 (6)根据产品可靠性与成本的要求来确定主要参数及 技术指标
为了分辨双线对米字线的偏离,对y值有一定的数值 要求。根据分辨的最小y值,就可求得瞄准误差S。 设双线对米字线的瞄准精度对应的能分辨的最小y 值为ymin,则,瞄准误差为:
L 2 ymin S 2 L1
可见,瞄准精度与L2,L1的比值有关。这个比值称为 灵敏杠杆的杠杆比。 然后,结合测量范围、显微镜的工作距离及结构 布局的大小来确定L1,L2,L3.
在设计灵敏杠杆时,首先要求确定光学杠杆长度L1, 机械杠杆长度L2以及尺寸L3的数值,然后才能进行 具体的设计。 对灵敏杠杆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的瞄准精度,现以瞄准 精度为出发点来设计L1,L2,L3的尺寸。 结构原理图如下。
O1 5 L1 L3 2 I C 4 1 II a
I

a ’ 2 y
II
等离子刻蚀光刻机 3 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
确定精密工作台的行程,如加工直径200mm的
硅片,工作台和行程应大于此值,一般选为 205-210mm
例2. 工具显微镜主显微镜工作距离的确定,由测量范 围决定。工作距离应大于测量工件的直径。
万能工具显微镜(简称万工显,见右 图),是长度计量部门最常见的光学 仪器之一。可用于测量工件长度、 角度、分度及形状和位置误差。测 量可按直角坐标,也可按极坐标进 行。可测量柱形、块形零件、螺纹、 齿轮、锥体及曲线样板,也可测量 切削刀具,如:滚刀、铣刀及丝锥 等。万能工具显微镜是各种制造工 业上不可缺少的计量仪器。 万能工具显微镜有多种附件,利 用这些附件可以扩大其使用范围。 最常用的附件有:螺纹目镜、双象 目镜、灵敏杠杆、测量刀、光学分 度台、光学分度头及调焦棒等。 万能工具显微镜与大型工具显微 镜、小型工具显微镜组成系列仪器。 它们的测量范围各有不同
z
M2'' M1'’ M1' φ O c 串联时支架绕y轴转动 G F H δ 2’ x M2'
2

1 1 2 OH GO csec 1 c cos 1 2 c
串联方式产生的误差是二阶小量,小于并联方 式产生的误差(一阶小量),所以图(b)所示的方 法产生的测量误差小。 图(c)横向移动方式也是产生二阶误差。 综上所述,遵守阿贝原则可减小误差,提高测 量精度。 但是,阿贝原则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尺寸增大 等。所以,如果不能严格遵守阿贝原则,可采用一 些措施平提高测量的精度。 (1)结构上采取措施 从设计及工艺上提高导轨的精度,减小在导轨 上运动的不直线性带来的转动。尽量使读数线与被 测参量的测量线离的近一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