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明确学习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以及这些运算定律的比较简单的运用。
与原义务教材的不同处:原义务教材(第八册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中,结合四则运算的意义概括出对应的运算定律。
而新教材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在第一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安排了本单元的运算定律。
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
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乘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这些运算定律在今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中,还会继续不断地发挥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厘清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并运用运算定律;2.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探索、交流、尝试、质疑相结合的多种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本单元约10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明确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加法交换律,课本17页例1。
●厘清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交换律进行简单的简便计算。
2.通过对加法交换律的探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归类(知识点、重点、典型例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归类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差【典型例题】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减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典型例题】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重点内容】★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计算0÷27+5×0+4【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重点内容】★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

一、四则运算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4、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 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5、混合运算中有中括号的,一定要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全部算完,才能去掉中括号。
6、列综合算式时,代换前后,算式的运算顺序要相同,如果运算顺序不同,要用加括号的方法来调整。
7、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最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这种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考虑租另一种船。
8、探究最省钱的租船策略,一是要租单价低的,二是要保证空位最少。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第七单元:统计①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人教新课标)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
就是除以10
5.7÷10
就是把5.7的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
0.57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0
就是除以100
5.7÷100
就是把5.7的小数点向左
移动两位
0.05
7
分析
缩小到原来的 1
5.7
1000
就是除以1000
5.7÷1000
2 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 数。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
÷商。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该数位5.6
该 数 最 小为
5.55
百分位上是5、6、7、8、9,
“五入”后才能得到5.6
分析 用“五入”法求近似数
准确数<5.6,是两位数
该数位5.5
该 数 最 大为
5.64
百分位上是1、2、3、4,“四舍”
后才能得到5.6
6.一个两位小数,它的近似数是5.6, 这个两位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
1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2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3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4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 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考 虑租另一种船。调整时要做到多租租金便宜 的,少租租金贵的,且尽量坐满,没有空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
难点人教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
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
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
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
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
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
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
第七单元:统计
①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
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