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分类及含义
福建省后备资源调查-

字段代码
字段类 字段长 小数位
型
度
数
值域
约束
条
备注
件
1
标识码
BSM
Int
10
>0
M 见本表注1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见本表注1
M
3
耕地后备资源片号
4 耕地后备资源片面积
HBZYPH
Char
12
见本表注2
M
单位:平方米
HBZYPMJ
Float
15
2
>0
M 见本表注3
5 耕地后备资源片分级
HBZYPFJ
备注
8
9
10
草图
填表说明
· 1栏填写顺序号; · 2栏填写图斑所在图幅编号; · 3栏填写权属单位名称; · 4栏填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图斑编号; · 5栏填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图斑地类代码; · 6栏填写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图斑地类面积; · 7栏填写外业核实情况,如土层厚度、水源条件、植被情况
注3:耕地后备资源片面积为耕地后备资源片多边形边界内耕地后备资源图斑的净面积之和。 注4:耕地后备资源片分为小于10亩、10-50亩、50-100亩、100-200亩、200-300亩、大于300亩6个级别(上含下不含),分别
对应“1”至“6”。
注5:其他需说明的内容。 注6: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
状况等统计资料;与调查有关的行政区划、地貌、水利、交 通、气象和农林牧等方面的图件和文献资料。
土地调查数据库
提取调查图斑 叠加
坡度分级数据库
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坡度是否小于25度 Y
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

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关于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进行研究的论文1. 耕地后备资源的概念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两类型都属于耕地后备资源。
尚未开垦的通过自然条件形成没有使用的土地,以及虽然经过生产建设但是后期被废弃或者遭遇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损毁等而被废弃没有使用的土地叫做可开垦土地。
与可开垦土地不同,可复垦采矿用地主要是指那些废弃的采矿场、采石场、采沙场,废弃的砖窑等土地。
2. 涉及技术方面的问题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如: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以及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为中心,分析二次调查、2018年度土地变更以后的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之后的调查同时,根据我们之前在土壤、农业方面的普查成果和我们国家政策上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结合现实中土地利用的情况,我们参考了2017年度土地改变之后调查数据库中的数据,通过“限制性因素”的评价手段,判断耕地后备资源是否适合耕种,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评价。
3. 涉及技术手段方面的问题根据我们过去二次调查、2018年度土地变更以后的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之后的调查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有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以及本地交通等信息,结合在农业、土壤方面的普查,对可开垦贫瘠的土地、可重复开垦采矿用地在耕种一年都不能有收获的、土壤被轻度污染的不能耕种的耕地作为条件进行调查评价,并把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汇总,组建一个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库,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作为数据支撑,从经济、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做出一些合理和有效的发展建议。
4.操作的程序概述4. 1 调查研究地域的确定。
根据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为确定评估区域分区进行调查。
4. 2 调查评价依据指标的确定。
可开垦耕地自然条件根据“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技术要求”在环境保护、立地条件、当地气候、所处位置四个方面做出评价。
评价指标具体包括:生态条件、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是否严重污染、是否排水畅通、是否满足土层厚度要求以及母质条件、地形坡度是否适宜、盐碱化、土壤质量如何、土壤酸碱度如何、耕作是否方便等。
耕地后备资源总结范文

耕地后备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对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结。
一、耕地后备资源现状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包括盐碱地、滩涂、荒山、荒坡、荒滩等。
据统计,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量约为4亿亩,其中盐碱地面积最大,约占70%。
这些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二、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成效1. 改良盐碱地:近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大盐碱地改良力度,推广耐盐碱作物种植技术,提高盐碱地利用率。
如吉林西部地区通过河湖连通、以水改土、科技赋能等绿色治理措施,使一度生态恶化的西部重现水草丰美、候鸟翔集的生态底色,实现新增耕地46.62万亩,粮食产能增加上亿斤。
2. 滩涂开发利用:我国沿海地区滩涂资源丰富,通过围垦、吹填等手段,将滩涂转化为耕地。
如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通过围垦、吹填等方式,新增耕地面积近30万亩。
3. 荒山、荒坡、荒滩治理:我国西部地区荒山、荒坡、荒滩资源丰富,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
如甘肃省张掖市通过实施“绿色丝绸之路”工程,将荒山、荒坡、荒滩治理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4. 耕地后备资源保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耕地后备资源保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耕地保护红线,确保耕地后备资源不被侵占。
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着土壤改良、盐碱地治理、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2. 资金投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
3. 生态环境影响: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四、展望未来面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向高质量发展。
土地后备资源分析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分析——以睢宁县故黄河沿线五镇为例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耕地,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保护,就必须开发一部分耕地后备资源,以弥补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所引起的耕地面积的减少。
而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能够通过开发、复垦措施改变成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
因此开展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研究,是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顺利实施生态退耕,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证。
1 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概况1.1 自然条件睢宁县地处江苏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17°31′~118°10′,北纬33°40′~34°10′之间,土地总面积约为1769平方公里。
故黄河沿途经过睢宁县北部五镇(双沟镇、王集镇、姚集镇、古邳镇、魏集镇),其在睢宁境内总长度约为69.5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60平方公里。
解放后,故黄河虽经多次治理,但仍是一条悬河。
故黄河两岸有3-7km宽度不等的高亢地带,其中约有11万亩的低滩洼地和飞泡沙土荒地,另有10余万亩滩下中低产田,低于黄河底标高,形成滩上旱不能灌,滩下涝不能排的局面。
而其产量则徘徊在300-500斤,甚至有的地块有种无收。
沿岸两侧由于乱耕种、乱取土、乱挖鱼塘,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沿线村落较多,但区域路网较少,交通不便,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1.2 经济条件故黄河途经睢宁县五个镇区,沿线行政村135个,总人口37.89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28.5%。
沿线五镇面积约为638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36%。
2012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61亿元,在全省上升6个位次,居第38位,同比增长34.3%,增幅居全省第8位,分别高于全省、苏北21.4、12.2个百分点。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84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400元。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防止土地资源进一步退化,在开发和复垦土地过程中,要注重适度的开发,切忌一刀切,重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标签: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生态环境;保护引言我国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目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数量逐渐减少,开发难度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防止土地资源进一步退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保证日益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要严格防止土地资源出现退化,要重点保护农村耕地,特别是现有的基本农田,把占用耕地与复垦、开发相挂钩,进一步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因此,开发和复垦耕地后备的资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后备耕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后备耕地资源主要指在特定时间内,且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改良能够转化为耕地的那一部分土地。
也就是那些经过人为开发和整理后可以耕种但是暂时没有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
它具有不可再生性,且在我国它数量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严重不足,所以,应当抱有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后备的耕地资源理念,认真做到“把保护融入开发中,把开发实施在保护里”。
从来源上说,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可以分为3类:(1)整理类后备耕地资源。
指中、低产田土地的整理,整理农村居民点,归并及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和田土坎。
(2)开发类后备耕地资源。
主要是荒草地、可开垦滩涂、苇地、沼泽地及其它未利用土地等。
(3)复垦类后备耕地资源。
主要是指采矿、冶炼、烧砖瓦等社会经济活动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土地,且通过利用生物或工程措施,能恢复成耕地并且有较好收益、效益的土地。
目前主要包含了塌陷地、废弃压占地和自然灾害的损毁地。
二、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复垦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复垦工作认识不彻底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复垦工作是一项具有综合、长期性的复杂工作。
耕地后备资源专题研究报告

耕地后备资源专题研究报告《耕地后备资源专题研究报告》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确保耕地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耕地后备资源,需要进行专题研究和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耕地后备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 耕地后备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不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具有潜力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
2. 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包括:土壤肥力较好、水资源较丰富、地理位置适宜、可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等。
三、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和评价1. 通过对国家耕地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获得全国和各地区的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情况和利用潜力评价。
2. 利用土壤肥力、水资源、地理位置等指标对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开发利用的优先级和可行性。
四、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 制定和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限制非农业项目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2. 推进耕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利用,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3. 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农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确保耕地后备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五、耕地后备资源的管理和监测1. 建立健全耕地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
2. 建立数字化的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库,实时监测和评估耕地后备资源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六、结论与展望耕地后备资源是宝贵的农业生产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耕地后备资源的研究和管理,推动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NO2559陕北的位置和后备耕地资源的内涵

NO.2559:陕北的位置和后备耕地资源的内涵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教了二十年了,是不是就没有知识性的问题呢?非也。
这不,新学期刚开始不久,几个问题就把我撂倒了。
那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
这就是叙事者的精神和骨气,动手把这些败走麦城的故事写下来,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呢!陕北在哪里“赵老师,有个问题我不会。
陕北的范围是哪里?”陈老师让我看一个选择题后,我坦言不会。
在学习探究中,我感触很深:教了近二十年的地理了,竟然没有认真学习探究过这个问题。
喜欢人文地理的我,也探究了关中地区名称的由来,是因为那里有我们熟悉名称的历史上的重要关口。
关中地区西部,宝鸡那里,就是古代的凤翔镇,也是古代的陈仓,著名的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源于此。
东部有著名的关隘,就是函谷关。
孟尝君要逃出秦国,可是秦朝有规定士兵等到鸡叫才会打开关隘的城门。
孟尝君的手下,有会学鸡叫的,就模仿鸡的叫声,导致附近的鸡提前叫了起来,守关的将士以为到了开门的时间,就打开城门,孟尝君和门客们乘机逃了出去,成功摆脱了追赶他们的秦人。
陕北地区,由此一番考察也就更加明确。
因此不难得出结论,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的就是陕北。
陕北,不仅有黄帝陵,也有革命圣地延安。
古老的华夏首领的寝陵和中华民族红色革命的圣地,都在这里留下了令人高山仰止的所在。
地理所学习探究的所在,不仅与生产生活有关,还与影响我们生生不息的精神文化有关。
后备耕地资源的内涵北大荒,面积五六万平方千米(即五六十个淄川区那么大),曾是一块面积大且集中后备土地资源。
随着北大荒变成北大仓,随着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这里的后备耕地资源急剧减少。
后备耕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哪里呢?通过上网搜索,在西北地区。
产量低的土地,在科技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改造为耕地,就属于后备耕地资源。
袁隆平教授,在新疆培植“海水水稻”,即在干旱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
所以说耕地后备资源最多的是西北地区,耕地后备资源较多的是东北地区。
3-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说明

3-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说明附件3: 评价指标说明1. 选择限制性评价指标的原则1.1 耕地资源稀缺,保障粮食安全原则我国人均耕地少,粮食安全压力大。
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保证有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
因此,不能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那些耕地资源丰富且人均耕地多的国家一样,只开垦优质土地资源。
本规定定义为只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土地经过开垦后,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不引起土地退化,并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粮食收成即可视为耕地后备资源。
1.2 生产性原则评价指标应选取那些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性质。
自然条件中的气候、地形和土壤,人工条件中的灌溉、排水体系、耕作条件以及投入,都影响作物的生产。
但是作为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不考虑是否有灌溉和排水体系,只考虑有无建设灌溉和排水体系的条件。
1.3 限制性原则尽管我们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放低了耕地后备资源的质量要求;但是,对于那些目前开垦技术条件下限制大田作物正常生长、难以改造的因素,选为限制性因素,只要这些因素的某一个或多个存在限制性,就不能视为耕地后备资源。
农用地分等中的有些评价指标是评价农用地质量高低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但它们不构成耕地后备资源的评价指标,因为不是限制性因素,如土壤剖面构型、土壤有机质含量。
1.4 针对性原则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土地类型复杂,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区域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评价指标。
各个区域选择的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不尽相同,需有针对性区别对待。
可整理建设用地地表基本上都有硬化,地基土壤受到压实,还可能受到污染;但基本都有道路等基础设施。
因此,可整理建设用地的评价指标必须考虑这一特点。
1.5 主导性原则所选评价指标应是对区域土地质量起主要影响的因素,而且因素之间相关程度小。
在众多的土地特性中,有些属性起主导作用,即这些属性的变化影响其他属性的变化,换句话说,其它土地属性随这些属性的变化而变化,相当于数学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级类型
三级
类型
含义
待
开
发
土
地
Ⅰ
可能开发为耕地的未利用地
待开
发未
利用
土地
待开发荒草地
可能开发为耕地的树木郁闭度<10%的荒草地
待开发盐碱地
目前未利用但经过改良可能开发为耕地的盐碱地
待开发沼泽地
通过排水措施可能开发为耕地的沼泽地
待开发沙地
经过治理可能开发为耕地的沙地
待开发裸土地
经过治理、可能开发为耕地的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
被的裸土地
待开发裸岩石砾地
经过生物或工程处理可能开发为耕地的裸岩石砾地
待开发其他土地
允许并能开发为耕地的苇地、滩涂
待开发苇地
允许并可能开发为耕地的苇地
待开发苇地
允许并可能开发为耕地的海滩涂及河流、湖泊、水库
行洪蓄洪区以外的滩地
待
复
垦
土
地
Ⅱ
通过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可恢复耕种的毁损废弃地
挖损
地
主要指露天开采矿藏、勘探打井、挖沙取土、采石淘金、烧制瓦砖、修建公路、
铁路、兴修水利、工矿建设、城镇和农业建筑等工程完毕后留下的毁损废弃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塌陷地
地下开采矿产资源和地下工程建设挖空后,由于地表塌陷而废弃的土地中可复垦
为耕地的部分
稳定塌陷地
塌陷区处于稳定阶段,有常年积水或季节性积水或出
现盐渍的土地
不稳定塌陷地
地面继续下沉,处于不稳定阶段的土地
压
占
地
指采矿、冶炼、燃煤发电、水泥厂等排放的废渣、石、土、煤矸、粉煤灰等
土地
泥石流灾毁地
因泥石流携带沙石掩埋而暂不能利用的土地中可复垦
为耕地的土地
风沙损毁地
因大风、风暴吹蚀或风沙掩埋而暂不能利用的土地中
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地震灾毁地
由地震而破坏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由地震
所造成的滑坡、崩塌破坏地除外)
其他自然灾害损毁地
因其他自然灾害破坏暂不能利用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
地的土地
农业生产化学污染低
因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等的过量残留造成污染
而废弃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自然灾害损毁地
指因地震、暴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而被损毁的可
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洪灾损毁地
因洪水冲刷或泥沙掩埋而暂不能继续利用的土地,包
括冲积损毁地、洪积损毁地等
滑坡、崩塌损毁地
由滑坡和崩塌破坏而废弃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
待整理土地Ⅲ
通过整理措施能够增加耕地的土地
待整理农用地
指对待整理农用地区的农用地及其他土地采取综合整理措施可能增加耕地净面积
的土地
待整理建设用地
指对采取综合和专项整理措施可整理为耕地的建设用地
垃圾占地
生活、工业、建筑业垃圾占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表4—1耕地后备资源分类及含义
一级
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
类型
含义
待
复
垦
土
地
Ⅱ
污染损毁地
指因污染废弃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部分
三废污染地
因城市、工业、交通、乡企“三废”排放废气的土地
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固体污染物所压占的土地除外)
污水灌溉污染地
因污水灌溉造成的废弃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
工业固体废弃物,露天矿排土场及生活垃圾等所压占的土地中可复垦为耕地的
部分
矸石及粉煤灰堆积
地
煤矸石及工业企业生产中排放粉煤灰所压占的土地,
包括表层已覆土尚未利用和未覆土的压占地中可复垦为
耕地的土地
矿石、矿渣、程中矿石、矿渣堆积所占的土地,
包括土石堆表面已经覆土但未利用的土地和没有覆土的排土石场中可复垦为耕地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