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 第一课时
“二上识字7导学案”

他人评价:☆☆☆☆☆
课题
《识字7》
课型
课时
第2课时
林丹
审核
授课班级
学生
学习
目标
1巩固生字、词,能在田子格里认真书写“丛”等8个字。(重点)
2能分辨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重点)
3学习编拍手歌。解拍手歌一般都有两大特点:一是朗朗上口,二是节奏感强。
4说一说老虎的样子或者一些生活习惯、性格特点。
5看黄鹂鸟、百灵鸟的图片,听听他们的叫声,感受他们的美和可爱。
6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全世界只剩下了几十只,他还是世界现存的“活化石”中的一种。
(1)请看书上的两只小熊猫,他们正在做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原来他们这样就是在()。
三、你知道各种动物都有他们自己的家。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动物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让大家喜欢。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他们呢?
3看图找出动物名字进行“找朋友”游戏。
3,归类识字。
(1)认一认,并为生字标上拼音:孔雀锦鸡雄鹰雁群老虎百灵鸟
4再读儿歌(学习提示:和小组内小伙伴互相学习,一人读一句。)
5请全体同学一起打着节拍读。
二、再读文,质疑解惑。
1孔雀、锦鸡是人类的好伙伴,你觉得他们美在哪里?
2你见过雄鹰吗?我们来说说他。
3大雁飞行一般会排成()字和( )字行?
4我要把易错的字写一写。(物鸡猫)
5我要在书上把这些字临写工整、漂亮。
6组内交换,为你认为写的好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三、我是小作家
1读读课后“学习伙伴”的话,编一首有关卫生的拍手歌。
2了解拍手歌的特点后和组内成员一起编写拍手歌。
交流
展示
(展)
一、小组要求
在比较中寻找识字乐趣——《识字7》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师: 这个偏旁 是怎么来的呢? 这其中还有有 : 师: 课件演示 , 链接到学生喜爱的神 话故事
处 于形象思维 占j 要地位的阶段 ,对于识字这 : 的故事呢。 三 趣
学 习活动中会慢慢疲倦 , 此 , 教学设计要能调 : 人物—— 孙悟 空, 引出上地神的故事 , 揭示 “ 义的理解 , 得词语和偏旁的教学 、 辛” 使 说话训练紧
二年级的学生因为 自身 的认知能力 局限 , 于理解的文字演变过程 ,生动直观地呈现给二 : : 写错这些字 。_课 出现的偏旁的本义离儿童的 媒体设计 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 奉
( 师点击课件 出示“ 原始人 图片” 播放 Fah l s 师结合课 件告诉 学生 : 一个 民族或家族较
关键词: 形近偏旁
( 文本解读 ]
比较
识字兴趣
t .
案铡点评 : 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是重点 。 生
师: 小朋友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师: 随学生 回答课件 出示 : 哪吒 闹海 , 孙悟 生 :祝福” “ 这个词我知道 , 就是祝别人幸福 师 :况福” ‘ 原指祈求上天 赐福 , 后来指祝愿
臣立
兰 : .塑奠 ;
在 比 较 中 寻 拔 识 字 乐 趣
识字 7 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李翠琴
摘
要: 汉字 ,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语 : 《
师: 课件单独出示“ 衫” 谁会读呀? ( 衬 , 指
:
3 . 形象解词练说话
师: 课件出示“ 神话 、 祝福 、 祖先” 这些词语 ,
2多种手段溯宁 源 .
:
生: 答略 。
师 :祖 先 “ 个词 理 解 吗 ? “ 这 生 : 先 就 是 我们 的祖 宗 。 祖
《识字7》教学教案

《识字7》教学教案《识字7》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观察图画体会字义,初步了解象形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投影小黑板。
主要板书安排:识字7。
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听写词语。
课外:朗读韵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识字7(板书)。
口述目标:这节课我们的任务是看图学习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1.投影出示第一幅图。
(把字盖上)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图右边在字像什么?出示“亭”,这字谁会读?它跟我们以前学的哪个字有点相似?你是怎样记住它的?2.出示“鸟”字。
“鸟”字的样子像不像图上小小鸟?写“鸟”要注意什么?小结:“亭”就像亭子,“鸟”就像小鸟,我们把这类字叫做象形字。
以前我们学过这样的字吗?3.投影出示第三幅图。
师问:谁能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师边讲述边板书:停。
告诉学生:“停”是由“人”和“亭”组成的,表示人到亭子里休息。
“停”这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4.投影出示第四幅图。
师问: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这个字谁会读?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闻”表示什么意思?5.投影出示第五幅图。
师问:这只鸟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知道“鸣”表示什么意思?小结:“鸣”这个字是把“口”和“鸟”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前面我门学过这样的字吗?这些字叫做会意字。
四.指导书写1.学生看笔顺图,描红。
2.反馈检查:说说“鸣、闻、停”的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认读生字。
二.指导诵读,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
2.检查生字读音。
(1)带拼音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指名朗读,检查是否正确、流利。
4.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什么意思?5.反馈讨论:(1)这个人来到小亭边做什么?(2)为什么他只听到鸟叫声,而看不见鸟儿?6.再次朗读,读出树木茂密,环境清幽的意境来。
识字7(1)

• ◎ 像裙子的东西:墙~。
• 裤 拼音:kù 繁体字:褲 • 部首:衤,部外笔画:7,总笔 画:12
• 裤(褲)kùㄎㄨˋ
• ◎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有“裤腰”、 “裤裆”和两条“裤腿”: • ~子。棉~。短~。灯笼~。
• 衬 拼音:chèn
日目氵冫
这些偏旁都和什么有关呢?
shén huà 神 话 qún zi 裙 子 jiào shì
zhù fú 祝 福
zǔ xiān 祖先
kù zi 裤子
chèn shān 衬 衫 jiā tínɡ
zhù zhái
识字7
神话 裙子 教室 鸟窝
祝福 裤子 住宅 窗户
祖先 衬衫 家庭 窟窿
识字7
• 宅zháiㄓㄞˊ
• ◎ 住所,房子(多指较大的):住~。 内~(指住宅内女眷的住处)。~门。~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第(规模较大 的住宅)。
• ◎ 居住:~心仁厚(居心仁义厚道)。
庭 拼音:tí ng
tì ng
部首:广,部外笔画:6,总笔画:9
• 庭tí ngㄊㄧㄥˊ
• ◎ 堂阶前的院子:~院。~园。 家~。
• ◎ 审判案件的处所或机构:法~。
• 窝 拼音:wō
繁体字:窩
• 部首:穴,部外笔画:7,总笔画:12
• 窝wōㄨㄛˉ
• ◎ 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喻坏人聚 居的地方:~巢。鸟~。贼~。 • ◎ 临时搭成的简陋的小屋:~棚。~ 铺。
• 户hùㄏㄨˋ
• ◎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 闭~。 • ◎ 人家:~口。~主。 • ◎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 人:~头。开~。 • ◎ 门第:门当~对。 • ◎ 姓。
【新课标核心素养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7《大小多少》一课教案

教师讲解:书写时,一定要关注“牛”“果”字中都有起着支撑作用的关键笔画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教师带领学生口头组词,最后在田字格中描一写二。
8.指导书写“鸟”
教师引导:接下来要学写的字古时候是这样的,你知道它是谁吗?对,是小鸟的“鸟”。
出示课件20:
教师引导: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多”和“少”字,你能用它们说句话吗?
出示课件5:
4.教师引导:生活中,物品的数量比较多时,我们会怎么形容呢?请看图。
多媒体分步显示一群鸭子、一堆枣,一群人、等图片及文字。
出示课件6:
5.回文巩固认读
教师引导:同学们,让我们把“多”“少”两个生字送回课文,再读一读吧。
多媒体显示儿歌第二、四小节。
8.多媒体课件显示汉字“鸟、鸡、鸭”。
出示课件9:
多媒体显示用“黄”“牛”组成的词语。
出示课件10:
9.学习“苹果、杏、桃”。
出示课件11:
教师引导: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请你看看它们的偏旁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把木字旁的字放在一起记忆。
学生活动:
1.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发现。
生1: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读量词短语
2.全班开火车认读。
3.联系生活,学生尝试自由回答。
活动意图:
对量词的初步了解紧紧围绕儿歌内容展开,巩固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量词有了一定的了解,鼓励学生联系生活,调动已有的经验,大量积累了相关短语,累积的同时更向学生渗透了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环节四:总结。
5.学生巩固认读“多”“少”,再次读课文。学生读课文的第二、四小节。
《识字》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7》第一课时教案设计高淳县实验小学倪春英教案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其中4个会写。
两条绿线内的一个字只识不写。
2、能看图体会字形、字义,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识字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小诗。
教案重点:识写生字。
教案准备:课件、词卡。
教案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1、读读这句话: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中国),它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2、导入学习内容看几幅图,学几个字,读一首小诗。
【设计意图:在孩子的心里播种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种子,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诱发学生学习新字的热情。
】二、创设情境,看图识字1、情境导入,指导看图说话屏显公园图,进入本课识字的情境。
看图说话训练:公园里真美,有,有,有……2、看图学习“亭”、“停”(1)看亭子图,呈现古文字“亭”,引导观察,体悟象形字的演变由来。
(2)屏显规范汉字“亭”,引导观察部件组成,让学生自主记忆字形(“亭”字的那一点很像小亭子的顶尖;小亭子的窗口很像“亭”的“口”;小亭子第一层的房顶很像“亭”字的秃宝盖。
底下的柱子就像“丁”字。
)(3)识写同步,指导书写(口诀:亭字口扁秃宝盖儿宽,底下丁字立中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编了小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效地练字。
】(4)呈现“人来小亭边”图,学习“停”看图会意学习“停” (诗人来到小亭子前就干嘛了?)。
记忆字形(根据图意记忆,人就是“停”字的“亻”)学习书写(抓要点:左右要匀称,左窄右宽)联系生活,用“停”字说话。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一环节这样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做发现者的机会。
在具体的识字情境中感悟汉字的演变,快乐识字,从而也提高了识字的有效性。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7《清晴请》教案(共两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7《清晴请》教案(共两课时)识字7《清晴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竖心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儿歌,培养语感,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9个生字,正确书写以及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是本课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是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用卡通图加以修饰的转盘;课文插图;音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一开始,可用《识字4》的谜语导入,教师可先叙述谜语:“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水能养鱼虾。
”对于这个谜语学生耳熟能详,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入新课。
2.导入。
复习了《识字4》的字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和《识字4》同类的形声字。
”(板书课题:识字8)二、创设情境,转盘演示,识字、识词运用转盘识字、识词,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教师课前可先在转盘上稍加修饰。
在“青”字和“三点水、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下衬上小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乐中学。
1.教师扶,教学“清”字。
教师演示转盘,指着“青”字,配上轻柔的音乐讲述故事:有个小朋友叫小“青”。
有一天,他呆在家里很寂寞,想出去找朋友。
他找呀找呀,(师转动转盘)路上碰到了“三点水”,小“青”说:“三点水,咱们做个好朋友吧?”“三点水”说:“好呀。
”于是,他们手拉着手,变成了“清”,(师板书:清)“清”说:“你们知道吗?我是最干净的,因为有了‘三点水’可把东西洗得干干净净,非常清洁。
”(板书:清洁)通过这种故事情境法,学生学习兴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新词。
2.教师放,学生学习“晴、睛、请、情、蜻”。
这几个生字在结构上和“清”有相似之处,所以在学习这五个形声字时,教师在原来扶的基础上,充分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按上面学习“清”的方法自编“青”和“日、目、言字旁、竖心旁、虫”交朋友的故事,故事编得好坏不要紧,只要让学生在故事中相机学习到“晴天、眼睛、请坐、事情、蜻蜓”等词和“事、洁、眼、蜓”这4个字,并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说话练习。
苏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7亭停闻鸟鸣》教案1

《识字7》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前方 4个生字,能正确、流畅地朗诵小诗。
2、识字教课要以小孩熟悉的语言要素作为主要资料,同时充足利用小孩的生活经验,着重教给识字方法,力争识用联合。
使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课手段,创建丰富多彩的教课情境。
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指引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术,养成优秀的书写习惯。
3、能看图领会字义,初步认识象形字、会心字的构字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培育识字水平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能把本课前4个生字正确、雅观地书写出来。
教课难点:经过察看图画领会字义,初步认识象形字、会心字的构字特色,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课过程一、导入:由结绳记事谈起,引入传说中的造字贤人—仓颉。
请学生察看发现仓颉的相貌特色,感觉仓颉的奇特之处—双瞳四目。
传说就是这样的一位怪杰创建了奇特的文字—汉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识字七》,简单认识一下先人造字的规律。
二、指引学生试试自学,提出自学要求:1、比较拼音读准字音。
2、特别要比较图,看看哪些图能辅助你们记着字形,哪些图能辅助你理解字的意思呢?好,就请你们把书翻到80页,自己来学。
三、学习字:(一)教课“亭”、“停”。
小朋友,你们方才自己学了,学会了吗?亭:1、出示“亭”字。
2、谁学会了这个字?谁来读准它的音?3、你是怎么记准字形的呢?4、点和横就是亭子的顶部,亭子中间就像口,秃宝盖就是亭子檐,下边几根柱子用什么来表示啊——丁。
(合时用幻灯片表现亭字的小篆写法,进一步感觉字形与图的联系。
)5、你们看,这个字多么像这座小亭子啊!这个小朋友真会学习。
我们一看到“亭”这个字形,就能想到小亭子的样子。
6、一同读准它的音。
停:1、演示课件。
2、你们看啊,有个人走过来啦,到了亭子边,怎么样啦?3、出示“停”字。
读准字音。
4、谁来讲讲它的意思?5、我们一看到“亭”字旁边有个单人旁就知道:停就是一个人走到亭子边,停下来不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
认识2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3、朗读儿歌,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理解两首儿歌的意思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看图理解,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教学进程:
一、导入:
《小蚂蚁搬走大青虫的故事》:一只小蚂蚁发现了一条死去的大青虫,去搬,搬不动。
又来了一只,也搬不动。
后来,又来了三只、四只……最后,一大群蚂蚁终于把比它们体积大上千倍的大青虫搬回洞里。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新授:
1、初次看图,自读生字词。
(1)看书上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些什么?
(2)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轻声读,读准字音,想一想课中哪些生字与图有关?你怎样看出来的?
2、看图学习生字词。
编号:57
编号:53
(1)出示图(一),图上画了谁?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走路)他走路的姿势像一个什么字?(出示)人,“二人”是干什么?
(2)图(二)(三)教法同上。
(3)小结:刚才我们边看图边学习了哪几个生字,新词?想一想,这些生字与图有什么关系?
3、看图学习短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3)读懂儿歌:“二人从”是什么意思?“三人众”是什么意思?“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是什么意思?
(4)背儿歌。
三、教学生字。
1、认读生字词。
2、按笔顺描红。
3、学新偏旁:“群”羊字旁。
4、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老师范写。
6、学生描红、仿写,老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