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文化(5篇)

日本茶道文化(5篇)

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5篇)日本茶道文化1一、茶禅一味的思想日本茶道是在中日禅僧的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寺院,日本茶本身也源于中国寺院。

在茶道大师千利休之前创立草庵茶汤的大茶人村田珠光,曾参禅而受禅旨印可。

村田珠光从日本高僧一休宗纯那里得到中国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的一张墨迹,这一墨迹是与茶禅一味有密切关系的茶道界的宝物,后来成为茶与禅结合的最初标志,村田珠光也由此悟出佛法存于茶汤之中的道理。

村田珠光把墨迹挂在茶室的壁龛里,人们走进茶室,都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

一是表示对圆悟克勤的敬意,二是表明草庵茶的宗旨是与禅宗的思想相通的。

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茶禅一味的道路。

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之开山。

珠光在四张半榻榻米的小茶室里,面对圆悟克勤的禅语,以本来无一物的心境点茶饮茶,形成了珠光自己独特的草庵茶风。

珠光把佛教空的精神融合于茶道中,要求茶人破除我执、切忌自高自大、固执己见。

同时他也揉合进了当时流行的连歌中的冷枯之美,在当时一直以唐物为中心的完美豪华的茶道具中加入粗糙的日本本土之物,追求一种残缺的美。

珠光曾说明月也嫌无云时,比起一览无余的满月,于云中时隐时现的似乎模糊的月亮更给人一种朦胧美。

珠光茶室中还表现出了融合唐和(中日)的思想,他主张将唐物与和物合为一体,备前烧、信乐烧等日本的瓷器也都进入茶道。

珠光追随一休参禅,将茶禅一味的精神贯彻于饮茶中,把当时流行的禅院的茶礼仪、奈良庶民茶、贵族书院茶揉成一体,给其中注入禅的精神,并根据此精神,对茶室和茶具进行改良,使茶进人道的境界,使茶道文化大放异彩。

禅与茶道的结合,固然有僧人是茶文化传播者这种客观的历史背景,但禅与茶在精神上的内在联系应当说更为重要。

这种现象并不是日本所特有的。

中国禅宗也有相应十分生动的例证。

据传,有一天,唐代赵州从谂禅师问一位外来的僧人是否到过他这里,对方说曾经到过,他便吩咐:吃茶去!某日又一位僧人到来,赵州同样问他是否来过,对方回答没来过,他也吩咐:吃茶去!站在一旁的院主深感不解,问赵州为什么让来过的和没来过的都去吃茶,于是赵州便喊了一声:院主,吃茶去!僧人待客以茶,似乎并不仅仅是以茶解渴,其中当另有深义。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2篇千利休作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提出了四规七则,其中四规作为日本茶道的宗旨,高度概括了日本茶道的精神,简洁但是内容丰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论文欣赏1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探析摘要:日本茶道就是日本茶人所推崇的茶汤道礼仪,日本茶道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具有很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饮茶艺术。

日本茶道自身讲究摒弃悦乐,甘于苦寂,日本茶人潜心探究精神修炼之道。

禅、美、气以及型是其具有独特性的四大文化元素,是日本茶人经过百般冥思苦想才能够抵达无形的茶道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所谓的禅是指从茶自身的饮茶氛围、饮茶心境以及钢管特质来看,茶和禅的枯淡特性、幽玄特性以及寂静特性相结合,美是指实用茶具中散发出来不修饰、不刻意以及不拘泥自然之美,气是指客人和主人在茶室里面对于彼此的用心进行体会,隐现人和人之间相互尊重的精神,而型是指饮茶人通过反复思考才能够抵达无形茶道的境界以及茶道的规则。

本文中,笔者就探析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茶道文化内涵文化元素文化礼仪茶原产自于中国,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时期,茶经由丝绸之路,经过汪洋大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饮茶的文化。

比如英国的午后红茶、土耳其的浴室饮茶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独具一格,然而,在各种演变饮茶的文化领域中,日本茶道因为其具有繁复形式手法,具有神秘深奥精神文化内涵,而被世人所尊崇和瞩目。

我国的茶文化十分悠久,我国具有礼仪之邦之称,对于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研究,明确其人生哲学的文化体系,对于发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构建独特品位文化以及独特境界的文化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就对日本茶道及其茶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相关文献已经明确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时,朝廷召集了百僧到禁廷讲传《般若经》的时候,曾经经历了赐茶之事,纵观日本茶历史,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的初期,弘仁年间已经成为了日本古代茶文化黄金的时代,学术界将其称为弘仁茶风,弘仁年间这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了日本茶道发展起源的阶段。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文化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摘要:日本茶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形成、发展历程及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渐趋平民化,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态度。

正如桑田中亲所说:“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有丰富的专用器具及庄重繁复的流程,如: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份、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等。

日本茶道中提倡的“和敬清寂”简洁而内涵丰富,更是体现了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与内涵,说明日本茶道是融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活动。

关键词:茶道起源流派精神一、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的茶道起源于中国,具有东方文化之韵味。

被后世尊为意境“茶圣”的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是公认的最早的具有最高水平的茶文化经典着作。

而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是日本最早的一部茶书。

该书中记载,日本的茶叶种子,种茶、制茶、煮茶、饮茶的方法,以及茶器、道具等皆源于中国。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的禅僧,由日本的禅僧将中国的茶种带回日本进行播种,还将中国的茶种、饮茶之道进行传播,并逐渐发展而形成的。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天目山的径山寺求学取经。

他在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后,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

日本的《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日本的《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由此可见,中国茶文化是日本茶道的源头,而且中国文人、僧侣于饮茶时所形成的“他界观念”以及文人、僧侣们的那种对幽寂、高远情趣的体味和追求,都是日本茶道形成的基础。

茶文化书籍_日本茶文化的书籍介绍

茶文化书籍_日本茶文化的书籍介绍

茶文化书籍_日本茶文化的书籍介绍日本茶道文化概论滕军/1992-11-01/东方出版社/28.00/平装。

日本茶道论(日)千玄室/2004-10-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0.00/精装。

数寄-日本茶道的世界多田侑史著罗成纯译/稻乡/NT$180。

《茶经》与日本茶道的历史意义(日)千宗室/南开大学出版社/44.50/精装/萧艳华/210页:32开。

日本茶道逸事汤正良/2001-11-1/世界知识出版社/28.00。

日本茶文化的影响如今,茶道已成为日本人最喜爱的文化形式,也是最常举行的文化活动。

喜爱茶道的人比比皆是。

现在,茶道被认为日本文化的结晶,日本文化的代表。

日本茶道强调通过品茶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强调宾主间有一种高尚精神、典雅仪式和双方间的融洽关系。

学习日本茶道,就要先学习行礼、寒暄的方法,如来宾入室后,宾主均要行鞠躬礼。

接下来是学习每一个茶道具的操作方法及其相关知识,然后是由浅入深地学习各种点炭、点茶的方法及其相关知识,为了能够点出一碗美味可口的茶,不仅需要主人的刻苦修为,而且作为客人也必须得具备同样的修为,主客间必须做到心心相印。

点一碗茶的过程,其实也恰是人们尝试着去建立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角色转换的一个训练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与人交往的心理平衡过程,而这一点恰是中国茶道所不具备的。

“和敬清寂”这四个字就是茶道的根本。

和代表平和的和,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当我们进入茶室之中品尝一碗茶时,无论是客是主,“请先”,“请慢用”等种种的言词,都代表了茶道中所蕴含的“和”之意。

内心与内心的相互沟通,这就是“和”的感觉。

茶道现已完全融入到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已成为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的最有效的礼仪教育。

日本一般姑娘出嫁前也要经过特别的茶道程序训练,为主妇有条不紊地操持家务的提供训练。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茶道也成为心理辅导的重要一课,是人们缓解压力、寻找心理平衡、消除身心疲劳的好方式。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内容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内容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内容介绍
如今,有五百年历史的茶道迎来了空前的繁荣期。

茶室、茶亭遍及日本各地。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内容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内容介绍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第七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日本茶道的礼法。

茶道的礼法是茶道作为文化形式时最重要的外在表现。

茶道礼法是怎样形成的呢?茶道的礼法来源於禅宗的“清规”——这是一个不可否定的历史事实。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的目录
引言茶道解
第一章茶道的历史(上)
第一节平安时代的贵族茶第二节镰仓时代的寺院茶第三节室町时代的斗茶第四节室町时代的书院茶
第二章茶道的历史(下)
第一节茶道之开山者――村田珠光第二节茶道之先导者――武野绍鸥第三节茶道之集大成者――千利休第四节近现代的日本茶道
第三章茶道的内容
第一节茶事第二节点茶第三节茶点心?茶食?茶花
第四章茶道的建筑
第一节茶室第二节茶庭第三节三千家探访
第五章茶道的道具(上)
第一节壁龛用茶道具第二节烧水用茶道具第三节添炭用茶道具
第六章茶道的道具(下)
第一节点茶用茶道具第二节茶碗第三节茶事用茶道具
第七章茶道的礼法
第一节主与客?客与客?人与物第二节无声礼?有声礼?约定礼第三节位置?顺序?动作
第八章茶道的思想――茶与禅
第一节茶道与禅宗的法嗣关系第二节茶道与禅的内在关系第三节茶室中的禅语与禅画第四节茶礼的形成与禅宗
第九章茶道的美学
第一节茶道美的出发点――wabi第二节茶道美的特色
注释
参考书目
後记。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武野绍鸥(融合连歌道于茶道)
• 作为村田珠光的继承者,将连歌道融入于 茶道之中。
• 将珠光提倡的“侘茶”进一步简化。
• 日本茶人村田珠光之后,武野绍鸥将侘茶发展得更加深入。绍鸥的志 趣在于和歌(日本的一种诗歌体,需吟唱出来),师从公家的和歌大 家——三条西实隆,他在以唐物(中国舶来品)为主体的茶道中,融 入和歌之心(和风的事物),由此产生的新形式,让“侘茶”更进一 步。除此之外,绍鸥也有“茶与禅相通,乃是一体”的体悟。
千利休
日本茶道确立者。
于堺町出生,幼名“与四郎”,自幼习 茶,于17岁师从于茶人北向道陈, 改名“宗易”。
之后成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茶 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利休将“侘茶”发挥到极致,茶室由原 有的四叠减小到两叠。器具崇尚粗 糙质朴的“和物”。 后来因大德寺三门(金毛阁)木像 问题被秀吉下令切腹。理由据传有 多种假说。
• 2、点茶法的兴起
《大观茶论》为宋徽宗赵佶所著 茶书,全书共20篇,详细介绍了 宋朝蒸青团茶的制法,及点茶的 方法。
泡茶法
北宋时期贡茶为“龙凤团茶”与当今 普洱茶制法不同,是一种做工极为复 杂、制作成本极高的蒸青绿茶,然而 随着宋朝衰败,游牧民族出身的元代 统治者并不习惯这样精细的茶文化, 导致“重散略饼”的倾向已相当明显 。直至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止团茶, 改贡叶茶(散茶)为止,宣告冲泡 散茶时代正式开始。
• • •
(武 里 表
官者 休小
千 家
千 家

庵路 ( (
)千 家
今 日
不 审

庵庵
))
返回
茶道具
煮 水、 茶 棗、 茶 碗
煮水 :风炉釜
茶碗,建水 ,茶杓,茶筅 茶棗,袱纱,水指 ,茶巾

日本茶道中的文化简析

日本茶道中的文化简析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1 日本茶道的创立及形成日本茶道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内容之一。

日本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的茶叶及茶文化传入日本后,经过汲取、融合,形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茶道。

平安时代初期,遣唐使中的日本高僧最澄将中国的茶树带回日本,并开始在近畿的坂本一带种植。

茶在刚刚传到日本的时候完全属于奢侈品,只有皇族、贵族和少数高级僧侣才可以享受。

茶道被当作一种高雅的先进文化仅局限在皇室周围。

自镰仓时代开始,受《吃茶养生记》的影响,饮茶活动以寺院为中心开始逐渐普及到民间。

到了室町时代,畿内的茶农为对茶叶进行评级而举行品茶会,由这种茶集会发展成为许多人品尝茶叶的娱乐活动,并发展了最初的茶道礼仪。

“茶道”这个概念,最早则是由15世纪的和尚村田珠光所创立。

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从佛偈中领悟出“佛法存于茶汤”的道理,由此开创了独特的尊崇自然、尊崇朴素的草庵茶风。

日本历史上真正把茶道提高到艺术水平上的则是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利休。

千利休将室内的装饰简化到最小限度,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得茶道更易于为一般大众所接受。

同时,千利休强调体味“本心”,并主张简化茶道的规定动作,抛开外界的形式操纵,以专心体会茶道的趣味。

2 日本茶道中的审美意识日本现代禅学研究者伊藤古鉴所著的《茶与禅》中,将茶道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茶道技巧、茶事礼法、茶“道”。

日本人传统的审美意识即体现在这三者之中。

茶道技巧即茶人如何挑选组合茶具、如何摆放插花与饰物、如何调制、如何点茶、如何敬茶饮茶等;茶事礼法即主客之间互敬之礼。

主要体现在茶人如何打扫布置、根据季节及茶会目的所做准备中;茶“道”即是茶人与饮茶人一步步领悟人生经验,最终达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2.1茶具与饰物日本茶道技艺中的茶具、字画、插花等饰物,体现了日本人的“自然美”意识。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

浅谈日本茶道文化日语一年级一班崔蕊学号13100722日本的茶道缘起于中国,却不同于中国茶文化的以“饮”为主。

中国人将饮茶融入生活,没有任何仪式,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当疲惫于劳乏的都市生活后,静下心来,沏一壶茶,或携二三友,在个安静淡雅的地方小聚闲谈。

中国茶讲意境,却也是人们生活中简简单单的一部分。

而日本的茶道虽承袭中国茶文化的种种,一切典章,文化制度受中国茶艺影响颇深。

但日本茶道追求的是更加极端的境界。

赋予给茶道更繁杂的过程,及更庄重的意义。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日本茶道的历史与发展是从唐代开始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主要是由日本遣唐使,留学僧及去日华僧带去的。

唐顺宗永贞元年日本天台宗开山大师,最澄和尚赴天台山国清寺留学返回时,不仅带回了天台宗经典,也带回了中国的茶籽,载于近江的台麓山地区。

最澄成为了日本植茶技术的开拓者。

与最澄同一时期来华的弘法大师在长安青龙寺学习密宗教义,回国后在高野山金刚寺创真宗言,成为开创“东密”的大师,并从中国带回了制茶的石臼和制茶技术。

中本平安朝的时候,弘法大师上了一份《空海给奉献表》于嵯峨天皇,其中道:“……茶汤坐来,乍阅振旦之书。

”这是日本最早的饮茶记录。

嵯峨天皇巡幸韩崎之地经过崇福寺来到梵释寺时,留唐归来并兼任两寺大僧都的永忠和尚亲自烹茶献给天皇,天皇很喜欢,当场赐衣,这是日本正史中有关天皇饮茶的最早记载。

首先创立茶道概念的是15世纪奈良称名寺的和尚村田珠光。

村田珠光在参禅中将禅法的领悟融入饮茶之中,他在小小的茶室中品茶,领悟出“佛法存于汤茶”的道理。

村田珠光以此开创了独特的崇尚自然朴素的茶风——草庵茶。

将军义政的推崇使草庵茶在京都附近普及开来。

继村田珠光后武野绍鸥对茶道进行了很大的补充和完善,将和歌理论注入茶道中。

千利修则将茶道推向平民。

之后又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茶道的形式样态。

二.日本茶道的规程日本的茶道仪式繁杂而且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书名: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图书编号:1140879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定价:28.0
ISBN:750600289
作者:滕军
出版日期:2005-04-01
版次:1
开本:
简介:
引言茶道解
第一章茶道的历史(上)
第1节平安时代的贵族茶
第2节镰仓时代的寺院茶
第3节室町时代的门茶
第4节室町时代的书院茶
第二章茶道的历史(下)
第1节茶道山开山者村田珠光
第2节茶道之先导者武野绍鸥
第3节茶道之集大成者千利休
第4节近现代的日本茶道
第三章茶道的内容
第1节茶事
第2节点茶
第3节茶点心·茶食·茶花
第四章茶道的建筑
第1节茶室
第2节茶庭
第3节三千家探防
第五章茶道的道具(上)
第1节壁龛用茶道具
第2节烧水用茶道具
第3节添炭用茶道具
第六章茶道的道具(下)
第1节点茶用茶道具
第2节茶碗
第3节茶事用茶道具
第七章茶道的礼法
第1节主与客·客与客·人与物第2节无声礼·有声礼·约定礼第3节位置·顺序·动作
第八章茶道的思想茶与禅
第1节茶道与禅宗的法嗣关系第2节茶道与禅的内在关系
第3节茶室中的禅语与禅画
第4节茶礼的形成与禅宗
第九章茶道的美学
第1节茶道美的出发点wabi
第2节茶道美的特色
注释
参考书目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