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设计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设计“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设计班会目的:通过此次班会树立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落实小组考评制度,让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班会准备:各小组长提前准备发言稿,内容有小组的组名、奋斗目标及要求等。
主持人:任宇轩石永乐内容:1、见习班主任苏勇作自我介绍2、班主任对家的介绍:家,人生的起点。
家,岁月的开始。
家,幸福的。
家,温馨美丽的地方。
家,快乐和悲伤的聚点。
家,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我们犯错可以改正的地方。
家,我们取得信心和勇气的地方。
家,我们为之付出精力的地方。
为此,我们请各小组组长来阐述一下他们想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
3、各小组的自我展示一组(六人行)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组的名字“六人行”。
六人寓意为我们组的六个组员。
“行”寓意为六个人将共同走过未来的两年,无论艰辛,无论路上有多少坎坷,我们必将团结在一起。
另一个寓意为“能”在未来的两年中有多少困难,我们六个人一定能踏过去,将困难踩在脚下。
两年后,我们的路将是一条辉煌大道。
再介绍一下我们组的口号“才子敢搏,澎涛急璇;佳人无畏,峰尖寒雪。
”这句口号中包含我们组每个人的名字,这也体现了我组的核心,“学习、团结、纪律”。
纪律是保障一个组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是使一个组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
还有团结,团结就是增强组的凝聚力,使六个人的心凝聚到一起,众志成城,勇克时艰。
但是,团结与纪律都是在为学习保驾护航,因为我们现在是学生,学生就要以学习为主,毕竟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在两年后的高考中取得佳绩,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我们来到一中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
然后说一下我们组的优缺点。
我们在学习方面优势很明显,那就是语文,我组的薛佳、李涵璇的语文水平是顶尖的,还有我们组苑博很聪明,他的“活”能带动我们组,激发我们组……我们的缺点也有,比如苑博有时太“活”了,会影响课堂纪律及在学习方面仍有同学较落后。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设计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设计
1. 班级成员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让每个班级成员来介绍一下自己,分享自己的爱好、特长以及对班级的期望等。
可以安排每个人上台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比如制作PPT来展示。
2. 家庭文化展示
班级成员们可以从自己家庭的角度来分享一些文化传承方面的东西,比如家乡文化、家族文化等等。
可以准备一些道具或图片来辅助展示。
3. 团队活动
可以安排班级成员一起参加一些团队活动,比如搬砖挑战、盲人接力等等,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感情。
4. 小组合作
可以把班级成员分成几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某种任务或者活动。
这样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 班级心愿
让每个班级成员都写下自己的班级心愿,比如“希望班级更加团结”,“希望班级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
然后把这些心愿挂在一起,形成一个心愿墙,给每个人带来心灵的平静和向往。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一)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一)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主题:我的班级我的家目标1.了解班级成员的个人特点和家庭背景。
2.培养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安排1.引入活动(5分钟)–欢迎全体同学参加本次主题班会。
–介绍主题:“我的班级我的家”,意在强调班级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提出问题:大家认为班级就像我们的家吗?为什么?2.自我介绍环节(15分钟)–让每位同学轮流自我介绍,包括姓名、爱好、家庭成员等方面。
–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特别的经历和与班级成员之间的联系。
3.互动游戏:找到你的归属(20分钟)–准备一份纸条,每个纸条上写有一个特定的特点,例如“喜欢唱歌的人”、“会画画的人”等。
–每位同学随机抽取一张纸条,然后找出与自己纸条上特点相同的同学,形成一个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分享彼此的特点和共同之处。
4.小组分享:我和我的家(20分钟)–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为代表提供几个问题,如“你觉得班级成员和家人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你在班级中感受到了什么?”等。
–代表进行分享并得到其他同学的回应。
5.班级荣誉计划(10分钟)–介绍班级荣誉计划的设想,包括班级目标、奖励机制等。
–鼓励同学们提出自己对班级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商讨并确定一个班级荣誉计划,以激励班级成员更加积极参与班级事务。
6.总结和展望(5分钟)–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强调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
–提醒同学们将班级荣誉计划落实到行动中,并期待未来班级的进一步发展。
教学反思此次主题班会以“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通过自我介绍、互动游戏、小组分享和班级荣誉计划等环节,旨在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整个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同学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班级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活动的进行,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彼此,建立起更亲密的班级关系。
教学准备1.班级名单和学生家庭背景信息。
七年级八班“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

七年级八班“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教案活动目的: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班级强大的凝聚力。
加深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意识,从而激发同学们的主人翁热情。
学会与同学们和睦相处,使班级形成和谐.温馨.团结向上的氛围,从而团结同学,认真学习,共创辉煌,引导学生努力争创优秀班集体。
活动过程及内容:师:同学们,爱是和谐的乐章,爱是力量的源泉。
父母的爱,为我们营造温暖的家;祖国妈妈的爱让我们相聚在第十五中学,党的深情关爱我们老师的爱,为我们构建欢乐的集体。
我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今天的主题班会即将开始,下面,大家以热烈的掌声请我们的两位小主持闪亮登场。
主持人开场白:女: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男:我们走进同一间教室,女:在这里,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男: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们相信,合: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
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你付出友爱,你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关怀。
合:七(8)班‚我的班级我的家‛在开始。
一.朗诵《我爱我班》女:我们是闪烁的星星,在天空中熠熠生辉。
男:我们是奋飞的雏鹰,在风雨中搏击长空。
女: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走进教室,进入这个班集体,我们感到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男:在这个温暖的班级中,你的生命之树将会常青,在这个欢乐的集体中,你的忧伤,能为你抚平。
女: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你会像一滴水溶进大海,像一棵树生长在深山,你会感到拥有一种强大的集体的力量。
男:下面请听艾丽菲热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朗诵:《我爱我班》《我爱我班》我爱我班,因为我是其中的一员,这里有优秀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永远温暖的家——七(8)班!我爱我的‚家‛,老师,同学和我。
家是温暖的代名词,家是风雨中可以栖身的港湾,七(8)班就是这样一个家。
在这个家里,我们有那么多好爸爸,好妈妈,有三个民族53个可爱的兄弟姐妹,如此和谐。
父母与孩子之间偶尔会出现矛盾,尤其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总让父母不开心,很操心,但爸爸妈妈们总会有那么一股神奇的力量去化解一切。
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主题班会设计

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主题班会设计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主题班会设计一、活动目的:1、增强学生凝聚力,树立集体观念,激发学生团结一致为班集体做贡献的热情。
2、让学生学会感恩,增强同学间的友情,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3、帮助部分学生克服坏习惯,融入到大集体中来。
二、活动准备:1、提前安排主持人,设计活动步骤。
2、提前准备小品,及安排做游戏时所需要的道具、奖品。
3、课件制作。
三、班会形式:参与游戏、讨论交流、小品表演。
四、活动过程:(一)主持人登场,引出“家”的主题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年四班,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随着《我爱我的家》这首优美动听的班歌,将我们的主题班会拉开了帷幕。
家,人生的起点。
家,岁月的开始。
家,幸福的来源。
家,温馨美丽的地方。
家,快乐和悲伤的聚点。
家,我们人生的第一课堂。
家,我们犯错可以改正的地方。
家,我们取得信心和勇气的地方。
家,我们为之付出精力的地方。
我们55名同学和老师汇集在三年四班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这个家的爱。
(二)展示班级文化、塑造班级风采主持人:这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这是一个奋发向上的集体,这是一个有着凝聚力与活力的大家庭!我们共同参与了班徽的设计,共同制订了班级目标,确定了班级口号。
我们把我们的班级文化搞的有声有色。
下面请我们的班长梁译之同学给大家介绍我们的'班级文化。
梁译之: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代表三年四班全体同学为大家介绍我们的班级文化。
首先,请各位把目光集中在大屏幕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4班全体同学,和我们最最敬爱的班主任王老师。
我们的班级口号是:(齐喊)我们努力!我们快乐!班级目标是:文明成长乐学进步.我们每天都在一起学习、活动,在一起成长。
优美动听的班歌<<我爱我的家>>经过老师和全体同学共同修改,将我们55名同学和老师的爱串联在一起。
“我的集体我的家”主题班会

“我的集体我的家”主题班会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策划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培养学生
主人翁意识,树立集体荣誉感,愿意为集体做出自己的贡献。
2.尊敬师长,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与同学之间和睦相处,团结
友爱,诚实守信。
3.带领学生迈好大学生活的每一步,树立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过程
1.由学习委员讲述她对于班级的看法,之后由班级各位同学自由
发挥演
2.为了促进班级同学的团结合作能力,组织以下几个小游戏。
①智力游戏,促进同学们的积极性!
②互相认识的游戏规则很简单,一如传统游戏——“击鼓传
花”:参与者伴着音乐传一本书,当音乐停下时,书在谁手中,
谁就出来游戏,游戏以座位为单位,每个座位两名成员。
两位学生背靠背,双方将答案写在纸上答案个数不限,答题
过程中,两位学生不能交换答案,以答案的符合数量给予奖
励。
1、最喜欢的食物2、最喜欢的运动项目3、兴趣爱好。
4,最想对同座说的一句话。
③测试同学们的反应能力
把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由主持人报数字,例如:一个组四
个人,主持人报了数字四,地上只能站着四条腿.面对面:主
持人在台上说某个器官,下面的同学要把手放在那个器官上
3.由班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三、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同学们会相处的更加融洽!。
我的班级我的家活动设计

我的班级我的家活动设计我的班级我的家——三年级主题班会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长在集体里的幸福,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可爱。
2.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和细微之处做起,进一步唤醒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意识。
3.激发学生对班集体的热爱,点燃学生的班级主人翁热情。
活动班级:南大附小三()班,学生人。
活动准备:拍摄班级照片多张;制作花形责任卡;绿叶卡每人一张;接触学生时了解到的班级故事1个,并录音;制作多媒体课件;“责任之星”奖状及奖品若干。
活动过程:开场语师:同学们,还记得读过的那首儿歌吗?蔚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茂密的树林是——(生接:小鸟的家)清清的小河是——(生接:鱼儿的家)湿润的泥土是——(生接:种子的家)(课件出示班级照片)师:咦?你们看——(课件出示班级照片)这是谁的家?师:从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中,看得出来你们对家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你们很爱这个家。
今天我们的这节班会课,主题就是《我的班级我的家》一、我的班级我的家,我们大家都爱她。
(一)家的介绍师:陶老师想问问大家,咱们家有多少个成员呀?(指名生介绍班级成员)生:我们的家有成员个。
师:也就是说个兄弟姐妹,组成了我们这个家。
让我来认识认识家中的小成员们吧!(师生互相认识)师:认识了可爱的小成员们,现在陶老师更想了解我们这个家了,谁能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说说咱们的家是个怎样的家?(指名生说) (二)家的故事师: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快乐、温馨的班级大家庭里,孩子们你们真幸福呀!昨天,陶老师来到咱们班,听到了一个故事,同学们想不想听?(播放故事录音)师:一本书、一个轻轻推过去的动作,就让这位新来的同学感受到了班级的温暖,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想不想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师采访故事主人公)孩子们,在咱们家里,像这样的令人难忘、感动的小故事无处不在,谁愿意把自己在班级中发生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指名生讲班级故事,师相机点评)(三)家的赞美师:听了你们的家的故事,我越来越能感受到这家的可爱了。
班级是我家主题班会策划书

班级是我家主题班会策划书主题:我的家庭与班级的关系一、活动目标:1. 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家庭意识,提升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2. 促进班级和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互动与理解;3. 培养班级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 提高班级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班级座谈会:邀请班级成员与家长们一起参与,就班级发展、学习情况、成长问题等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加强班级和家庭之间的互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a. 活动方式:线下座谈会b. 时间安排:晚上举行,约1-2小时c. 活动流程:- 活动开场:班主任介绍活动目的、重要性和流程。
- 分组讨论:将家长和学生分成小组,就不同主题展开讨论。
-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分享给全体与会者。
- 总结发言:班主任进行总结性发言,引导大家谈及班级和家庭的重要性。
2. 家访交流活动:班级成员和家长们互相邀请,进行家庭参观和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加强家庭与班级之间的联系。
a. 活动方式:家庭互访b. 时间安排:每周末安排一次,每次约2-3小时c. 活动流程:- 双方安排:班级成员和家长相互安排家庭参观的时间和地点。
- 家庭互访:班级成员和家长们互相前往对方家庭进行参观和交流。
- 交流互动:班级成员和家长们共同参与家庭活动,进行讨论和分享。
-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性讨论和反思。
3. 家庭联欢会:班级成员和家长们一起参与,举行家庭联欢会,展示家庭特色和才艺,增进互动与理解,促进班级凝聚力。
a. 活动方式:线下家庭联欢会b. 时间安排:每学期末或重大节日举办一次,持续约2小时c. 活动流程:- 开场节目:由班级成员和家长们共同表演开场节目。
- 家庭展示:家庭成员展示自己的特长、才艺和家庭文化等。
- 互动游戏:班级成员和家长们共同参与互动游戏,增进交流和合作。
- 总结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家庭进行表彰和赞扬。
三、活动预期效果:1. 提升班级成员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2. 加深班级和家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互动与理解;3. 培养班级成员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4. 提高班级成员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提要:通过教学明确基本概念:“我”和“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两者的关系认知,从而确立个体的“我”如何做?达到认真遵守校纪校规,争做“合格中专生”
自
我的班级我的家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明确基本概念:“我”和“家”,在此基础上完成两者的关系认知,从而确立个体的“我”如何做?达到认真遵守校纪校规,争做“合格中专生”,争取文明科管人称号。
教学过程:
第一,提问问题1:“我”上个学期的收获和遗憾是……,对我们班级的感觉“三言两语的评判。
”
提问方式:自觉和利用设计的提问程序结合,提问三到五名要求
肯定“收获”,引导学生谈经验,确立班级倡议甚至上升到班规;
一起找“遗憾”原因,共筑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
第二,问题2:对“家”的理解,个体的“我”和整个“家”的关系认识。
提问方式:自觉和利用设计的提问程序结合,提问三
到五名要求
以现有家庭的概念,引导学生确立个体的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定位和日常行为规范。
1.”个体”概念的确立
中文名称:个体英文名称:individual
2.“个体”到学校来的目的
3.“个体”价值概念
个体的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认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就是个人的利益,群体的价值就是个人的价值,个人的意志必须服从于群体的公共意志,个人的人格只能依附于群体的共同人格。
即便像穿衣吃饭这样极具个体色彩的小事,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事。
举个例子,同样是聚餐,西方人点菜是个人点个人喜欢的菜,然后各吃各的,注重的是个人的口味;中国人则喜欢“同吃一锅饭”,点菜时会尽量选择大家都爱吃的菜,不能只顾自己的口味。
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既然是一起吃饭,岂能只顾自己不念及他人呢?这个事例虽小,却折射出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
在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中,“我”是始终没有建立起来的,因此也没有致力于“我”的塑造和对“我”的潜力的开发。
“我”其实就是个体,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我意识
之后,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质。
没有自我意识,看不到自我价值和自身潜能,眼睛不注视自己,不正视自身的力量,一切听凭群体和环境的摆布,环境叫他向东,他就向东,环境叫他向西,他就向西,像风中芦苇,不能左右自我的命运。
个体的最终丧失,只能使一个人更加依赖于群体,依赖于环境。
如果群体或环境没有发出指令,他就会无所适从。
有的人上小学和中学时,在学校和家庭严格的监督和指导下,尚能刻苦学习,一旦迈入大学校门,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氛围里,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整日松松垮垮,荒废时日,对提高自身的质没有目标,也没有主动意识,对如何实现自我的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
刘再复在《传统与中国人》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时说,“任何一个人,在他降生到大地之后,就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存在。
而我国宗法文化观念中,也讲‘人’,但它并不把人视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的存在,反之,它把人看成是整个封建宗法文化观念系统中的一个固定点,人只是依附、固定的存在。
”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稳定社会,巩固已有的权力地位,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文化观念系统,将老百姓紧紧地钳固在这个系统当中。
最能体现这种文化观念系统的就是“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所有的人都可以在这个系统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安分守己地固守自己的位置,没有非分之想,统治
阶级就千方百计地遏制个性的自由发展,抹杀人的个体价值,不让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的潜能。
这种文化价值观是符合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的。
在农业社会,农民是社会角色的主导,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生产条件很有限,生产操作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合力。
而农业劳动是凭经验操作的,春耕,夏收,浇灌等等,不需要创造潜能,而且要改变一种操作,也不是个人的力量能胜任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很有限的。
家的概念
家,有房屋,家庭,家族,家姓等意思。
它有多个义项。
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
周国平散文《家》,家是一只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有一个家让我们登上岸的。
当我们离去时,我们也不愿意举目无亲,没有一个可以向之告别的亲人。
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我相信,如果灵魂不死,我们在天堂仍将怀念留在尘世的这个家。
4.“个体”来校目的与“个体价值”实现目标一致吗?(提问问题3)
第三,综合问题3的答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
“我的班级我的家,我会用心建设她”,把行为规范的遵守从“硬性规定”到“自觉资源”。
第四,如何统一“我”和“家”的关系,制定个体的计划,完善班级的规章制度。
1.布置作业,每个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期工作学习计划,本周五放学前完成,周五回家给家长批阅整改,周一完成上交
2.班级干部、团支部制定详细工作计划,本周三完成
3.个体联系方式的选择和确定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