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示例

合集下载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8页)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8页)

文献综述格式范文(8页)一、引言(第1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企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结构(第12页)1. 研究背景与意义2. 文献综述框架3. 文献综述方法4. 文献综述主要内容1. 研究背景与意义(1)背景:简要介绍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意义:阐述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框架(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2)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价体系(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4)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3. 文献综述方法采用文献归纳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4. 文献综述主要内容(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外延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功能(2)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评价体系企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其演变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路径(4)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各维度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三、文献综述(第37页)四、结论(第8页)1.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2. 人力资源管理各维度对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 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采取有效策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文为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第8页)1. 文献选取范围有限:本文主要关注了国内外的经典文献和近期研究成果,可能未能涵盖所有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

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虽然本文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积极作用,但具体操作层面的实践指导尚显不足。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模板文献综述。

引言。

文献综述是对已有文献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述,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探讨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越来越高。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如何保持身体健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康领域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健康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方面。

其中,健康管理是一个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疾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管理等内容。

健康教育则是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健康促进则是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研究趋势。

在健康领域的研究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研究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健康管理中的健康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健康档案管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其次,健康教育中的新媒体教育也逐渐兴起。

新媒体教育可以更好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最后,健康促进中的运动健康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运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尽管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健康管理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健康档案管理的发展,患者的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次,健康教育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些错误的健康知识可能会误导人们,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健康促进中的运动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同的人群适合的运动方式不同,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综上所述,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

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精彩3篇】文献综述是对某个专题领域进行理解和阅读,搜索大量研究资料后经过归纳整理、综合研究分析形成的学术论文,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本店铺分享的3篇《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范文例文2000字》,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文献综述范文(通用5篇)

文献综述范文(通用5篇)

文献综述篇1一、引言叛逆心理是不健康的一种心理,如果家长、教师方面不能及时给予矫正,将会对他们的发展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教育专家、学者们针对青少年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一般都是从家长、老师们转变思想,耐心与青少年沟通以及加强社会文化现象方面着手的。

而社会文化现象方面到底怎么去引导,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法,而社会引导这一方面在我看来,恰恰与家长和教师对青少年所做的引导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矫正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这条道路,依然很漫长。

二、正文(一)叛逆心理的概念至今为止,关于叛逆心理这个定义还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

不过学者们普遍认同朱智贤在《心理学大辞典》中对叛逆心理的界定:客观环境与主题需要不相符合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二)叛逆心理的表现通常学者们认为青春期的孩子有2个主要方面在变化。

一个是从生理方面;另一个是在心理方面。

对于生理方面学者们一致都认为孩子在身体结构上在发育;心理上,青少年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常常采用怀疑的眼光和敌视的态度来对待周围事物。

更严重者常常无视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甚至用传播负能量来扰乱周围人的思维和态度,给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叛逆心理的危害几乎所有青少年都会经历叛逆心理,它有什么危害呢?绝大部分学者对这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却没有给予确切的说明。

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某些不恰当的行为和心理如果不加以纠正和引导,会导致其产生对抗社会、不合群等病态性格,甚至会进一步走向犯罪的道路。

也有无数案例也证明了严重逆反心理的危害。

如社会上多发的离家出走现象、自杀事件等都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如果不在叛逆初期给予正确的引导,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四)青少年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对于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都提到了以下几种。

1、自身原因。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发育时期脑功能越来越发达,思维发展也也越来越迅速。

青少年由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在生理上性意识以及性别意识都开始觉醒,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意识。

文献综述范文3篇

文献综述范文3篇

文献综述范文
尊敬的读者:
非常抱歉,由于我是AI机器人,我无法主动为您提供文献综述范文,但是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文献综述的写作指导,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献综述是研究型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回顾、分析并概括过去相关研究,以便于为您的研究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文献综述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编写:按主题或按时间顺序。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如下:
1.收集文献资料:在撰写文献综述之前,需要对当前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广泛的文献调查。

可以利用各种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如CNKI、Wanfang、PubMed和Google Scholar等。

2.筛选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关键词,筛选出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权威的学术文献。

3.阅读并摘录文献:阅读选定的文献,将其中的重要内容和结论进行摘录,并标注出文献的作者、期刊名称、出版时间等信息。

4.整理文献综述内容:按主题或时间顺序,将摘录的文献内容进行整合和概括,对相关研究的成果、问题和不足进行评价和分析。

5.书写文献综述:将整理好的文献综述内容进行书写,并按照学术论文的格式进行排版。

6.修改和修改:最后,对已经完成的文献综述进行审查
和修改,保证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希望以上步骤对您的文献综述有所帮助,祝您写作愉快!。

文献综述示例

文献综述示例

关于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文献反映的某一个时期内的课题或有关技术产品等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所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叙述。

即对检出文献的观点数据作客观的分析与综合,并加以系统的叙述。

综述可以简单明了,但应该与我们查到的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有关。

综述这一步的结论可能是肯定的,也可能是否定的,它决定课题的研究方向或者课题的取舍。

本次作业的课题综述部分要求根据自己检索出和浏览过的文献(文摘和全文)的主要观点,概括归纳课题某一(几)个方面的情况,如课题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建议等。

文献综述例1国内环氧树脂废水的处理技术我国大多环氧树脂企业是单一的或是以环氧树脂为主的生产单位,因此需要单独处理环氧树脂生产废水或以环氧树脂生产废水为主的废水。

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环氧树脂企业的生产废水始终处于超标排放状态。

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焚烧方法:石家庄的周利锋、时志华[1]等人采用定期焚烧树脂废水的方法。

处理流程为废水先浓缩后焚烧。

该方案的优点是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经验,对污水的处理也比较彻底。

但是此方案运行成本比较高,一般厂家无法接受。

闭路循环工艺:江南大学的张建华,陈建新等[2]提出了一种治理环氧树脂高浓度废水的闭路循环工艺,该工艺使废物得到最大程度的综合利用,实现了环氧树脂废水的零排放,且投资少,操作简单,但运行成本过高。

物化——生化相结合的方法: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院的梅荣武[3]采用蒸发结晶处理一二次废水、其它批次废水进入综合废水进行物化一厌氧一二级表曝一塔滤处理的分批处理方案,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广州左红影,甘文杰,程汉林[4]等人,采用氧化混凝一生物铁法一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高浓度高盐分环氧树脂混合废水,取得较好的效果。

安徽化工研究院的司景[5]对两步法高品质环氧树脂生产工艺废水,静置分层,分离出甲苯,蒸发后盐从树脂中结晶处理,通过旋液分离和超滤分离出盐渣,用甲苯多次洗涤盐渣,经自动真空离心机分离,再经真空耙式干燥机脱甲苯,得到符合氯碱工业要求的NaCl。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范文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范文当前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可以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要求和研究主题的特点来展开,以下是一个常见的范文示例: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介绍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是研究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系统地概述当前领域内已有研究的进展和发现。

本文将对XX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供梳理研究进展和发现的全景图,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1. 研究主题背景在此介绍研究主题所属的学科领域,以及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解释为何对该主题感兴趣,并说明研究主题的背景和来龙去脉。

2. 问题阐述说明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或关键问题,并对该问题的研究展开讨论。

3. 综述现有研究3.1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概述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研究设计,并对其优劣进行评价。

分析不同方法和设计的适用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3.2 研究结果和发现总结已有研究的结果和发现,包括定量结果和定性结果。

指出该领域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分析已有研究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3.3 研究局限和不足讨论已有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并对当前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说明目前存在的研究空白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4. 研究趋势和展望分析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

提出改进和拓展现有研究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态势。

结论通过对当前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的全面梳理,我们可以了解到该领域已有研究的进展和发现,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该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将为后续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证基础,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优选4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优选4篇)

文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第1篇新时期北齐文学研究综述摘要:隋唐以来,由于文学作品的散佚,北齐文学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收到重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北齐根本就没有文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齐文学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学术界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方面对北齐文学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后来的研究者开辟了道路。

同时,北齐文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许多空白,需要后来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北齐;文学;综述北齐是一个战乱中的短命王朝,但是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诗歌、散文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著名作家。

但是就北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术界有着一定的分歧。

有些人认为北朝是没有文学的,南北朝的文学也就是南朝文学。

有些人给予了北朝文学积极的评价,认为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新时期以后,随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北齐文学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从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学术界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主要从北齐文学兴盛的原因、北齐文学作品、北齐作家、北齐文学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对北齐文学的研究,下面我就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简单综述,以期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之用。

北齐文学兴盛原因综述吉定在《北齐文学兴盛及其原因初探》中指出,北齐文学的主要成就在诗歌、骈文、辞赋、民歌等方面,而北齐文学兴盛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文林馆的创办;北齐文风的“南化”;南北文士的交流。

他认为北齐文学在模仿南朝文学的同时,保持北方文学的贞刚之气、开阔境界是北齐文学的一大特点,在哀婉之情的抒发中,包蕴了一份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 ,折射出南北分裂、融合时期**现实给士人心态造成的精神失落和特殊人生的深悲沉恨 ,这一点部分地继承了汉魏风骨 ,是北齐文学的又一特点。

陈娟、徐中原在《东魏北齐散文发展的动因及其表现》中也指出,东魏、北齐的散文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一方面是受到北魏的影响,另一方面,北齐统治者的重视和文士自身审美意识的增强也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献综述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客观现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路径是未来趋向,这两方面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看,尚无专门论述者。

(一)现实基础研究文献综述终身教育发展现实基础研究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均颇为浩繁,因此从中梳理出研究脉络实非易事。

下面仅就与文章内容直接相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经济差异和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1.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关研究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受制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关于后者,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不仅在政治学著作中有所涉及,在行政体制改革一类的文献中也是主要研究内容,更有很多著作直接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综合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中国政府职能。

“对中国来说,这一课题显得更为重大而深刻”1,它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因素和着力点,“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评价标准”2。

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历史。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基本都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主要分界点,认为1978年之前是中央集权阶段,之后为逐步分权的时期;不同学者对1978年之前和之后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

3③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类型。

当前1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32.2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8.3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46-251.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46-148.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51-283.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理论界有关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基本判断主要有“中央主导型”、“地方主导型”和“中央地方混合型”三种观点。

持“中央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垂直控制和地方问责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这种体制被称作“压力型体制”,即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和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考核机制直接影响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因此,中央对地方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

4持“地方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央权力不断弱化、地方权力逐渐扩大并发展到直接挑战和危及中央权威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于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但非制度化的分权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模糊,在制度上形成“灰色地带”。

5持“中央地方混合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改革是一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是核心与边层的混合型互动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未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边层则不断发生各种侵蚀性变化;中央与地方混合互动的结果是: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会互相适应及让步,而每当中央偶尔实施强制性管理,中央政府又展示出至高无上的权力。

6④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困境与问题。

这是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一点。

金太军从权力、职能、制度和体制角度分析(5):14-17.4 Tsui Kai-yuen, Wang Youqiang. Decentralization with Political Trump: Vertical Control, Local Accountability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China Economic Rrview,2008,19(1):18-31.徐邦友.在两个转变中革新政府行政观念[J].甘肃理论学刊,1997,(2):45-48.王国生.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其市场地位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9,(11):9-14.Qian Yingyi,Gerard Roland.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8(5):1143-1162.5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5):3-11+79.Avery Goldstein. From Bandwagon to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Structure Constrains and Politics in China,1949-1978.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1991:29-46.Dorothy J.Solinger.Despite Decentralization: Disadvantages,Dependence,and Ongoing Central Power in the Inland.The Case of Wuhan.China Quarterly,1996,(145):1-34.Hongbin Cai,Daniel Treisman.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World Politics,2006,58(4):505-535.郑永年.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1,(2):1-12.韩丽.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战略与管理,2001,(5):16-27.6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J].开放时代,2003,(1):98-112.杨光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J].学海,2007,(1):67-78.Steven M.Goldestein.Reforming Socialist Systems:Some Lessons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1998,(21):227-258.James Q.Wilson.Bureaucracy: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New York:Basic Books,1989:149-156.Christine P.W.Wong.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an Era of Fiscal Decline:The Paradox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ost-Mao China.China Quarterly,1991,(128):691-715.李芝兰.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7-124.了改革的困境;7周天勇则从事权划分、机构设置、条块分割、税收分配、转移支付、法制化等方面更为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

8⑤改革思路。

周天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逐个提出解决办法;9还有学者着重强调法制化对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作用。

10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文献中,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①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历程,其基本划分方式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研究文献相同。

11②改革存在问题。

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没有超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研究者提出的问题范围,只不过限定在了教育领域,主要包括事权划分、条块问题、教育财政、机构改革等方面。

12③改革路径。

研究者从立法、明晰事权、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13在终身教育研究文献中,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包括:①终身教育视角下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

14②加强终身学习体系治理。

世界银行报告强调了治理对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分权和跨政府部门协调两个核心问题。

15③对策研究。

包括完善公共管理机构、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纵向和横向的政府统筹与协调机制等。

162.中国地方经济差异相关研究中国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相关研究不胜枚举。

这些文献主要涉及我国地方经济差异的历史、现状、成因等方面;在差异的现状方面,更多文7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08-249.8周天勇.“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7,(15):17-41.9周天勇.“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7,(15):17-41.10朱丘祥.中央与地方行政分权的转型特征及其法制走向[J].政治与法律,2009,(11):10-18.张艳.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22-26. 11蒲蕊.教育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6-108.朱国仁.教育体制改革:科教兴国战略下的选择[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28-60.12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4-68.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6-160.1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5-359.杨东平.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5-102.14王洪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全面小康社会的呼唤与回应[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71-81.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9. 15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8-72.16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64,430-457.献偏重于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反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其原因,并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

有关区域发展理论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也很多。

前者如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于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理论17;布代维尔(Boudeville)在增长极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地理空间理论”18;缪尔达尔(Myrdal)提出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