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示例

文献综述示例
文献综述示例

四、文献综述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是客观现实,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宏观路径是未来趋向,这两方面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的国内外终身教育研究看,尚无专门论述者。

(一)现实基础研究文献综述

终身教育发展现实基础研究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均颇为浩繁,因此从中梳理出研究脉络实非易事。下面仅就与文章内容直接相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地方经济差异和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1.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关研究

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受制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关于后者,研究文献非常丰富,不仅在政治学著作中有所涉及,在行政体制改革一类的文献中也是主要研究内容,更有很多著作直接研究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为本研究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综合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问题:①中国政府职能。“对中国来说,这一课题显得更为重大而深刻”1,它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因素和着力点,“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之提供了评价标准”2。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发展历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式,但基本都以1978年改革开放作为主要分界点,认为1978年之前是中央集权阶段,之后为逐步分权的时期;不同学者对1978年之前和之后做了更为详细的划分。3③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类型。当前

1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32.

2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8.

3颜廷瑞.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46-251.

辛传海.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概论[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146-148.

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51-283.

夏丽华.60年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特点与当前的改革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理论界有关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基本判断主要有“中央主导型”、“地方主导型”和“中央地方混合型”三种观点。持“中央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垂直控制和地方问责制是中国政治体制的突出特点,这种体制被称作“压力型体制”,即政治组织为了实现经济赶超和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采取数量化任务分解的管理方式和物质化的评价体系;压力型体制下的政绩考核机制直接影响着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形态,因此,中央对地方仍然具有很强的控制力。4持“地方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央权力不断弱化、地方权力逐渐扩大并发展到直接挑战和危及中央权威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依赖于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但非制度化的分权使得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模糊,在制度上形成“灰色地带”。5持“中央地方混合型”观点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改革是一种可控的放权式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过程是核心与边层的混合型互动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未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边层则不断发生各种侵蚀性变化;中央与地方混合互动的结果是:很多时候中央与地方会互相适应及让步,而每当中央偶尔实施强制性管理,中央政府又展示出至高无上的权力。6④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困境与问题。这是目前研究比较集中的一点。金太军从权力、职能、制度和体制角度分析

(5):14-17.

4 Tsui Kai-yuen, Wang Youqiang. Decentralization with Political Trump: Vertical Control, Local Accountability and Regional Polarization. China Economic Rrview,2008,19(1):18-31.

徐邦友.在两个转变中革新政府行政观念[J].甘肃理论学刊,1997,(2):45-48.

王国生.转型时期地方政府面临的制度环境及其市场地位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1999,(11):9-14.

Qian Yingyi,Gerard Roland. 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8(5):1143-1162.

5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5):3-11+79.

Avery Goldstein. From Bandwagon to Balance of Power Politics: Structure Constrains and Politics in China,1949-1978.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1991:29-46.

Dorothy J.Solinger.Despite Decentralization: Disadvantages,Dependence,and Ongoing Central Power in the Inland.The Case of Wuhan.China Quarterly,1996,(145):1-34.

Hongbin Cai,Daniel Treisman.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 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World Politics,2006,58(4):505-535.

郑永年.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1,(2):1-12.

韩丽.中国立法过程中的非正式规则[J].战略与管理,2001,(5):16-27.

6徐勇.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J].开放时代,2003,(1):98-112.

杨光斌.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央—地方关系新论——理论、现实与政策[J].学海,2007,(1):67-78.

Steven M.Goldestein.Reforming Socialist Systems:Some Lessons of the Chinese Experience.Studies in Comparative Communism,1998,(21):227-258.

James Q.Wilson.Bureaucracy:What Government Agencies Do and Why They Do It.New York:Basic Books,1989:149-156.

Christine P.W.Wong.Central-Local Relations in an Era of Fiscal Decline:The Paradox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Post-Mao China.China Quarterly,1991,(128):691-715.

李芝兰.跨越零和:思考当代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117-124.

了改革的困境;7周天勇则从事权划分、机构设置、条块分割、税收分配、转移支付、法制化等方面更为全面地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8⑤改革思路。周天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逐个提出解决办法;9还有学者着重强调法制化对改革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作用。10

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文献中,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方面:①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历程,其基本划分方式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研究文献相同。11②改革存在问题。研究者提出的问题没有超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研究者提出的问题范围,只不过限定在了教育领域,主要包括事权划分、条块问题、教育财政、机构改革等方面。12③改革路径。研究者从立法、明晰事权、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13在终身教育研究文献中,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包括:①终身教育视角下传统教育体制的弊端。14②加强终身学习体系治理。世界银行报告强调了治理对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分权和跨政府部门协调两个核心问题。15③对策研究。包括完善公共管理机构、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纵向和横向的政府统筹与协调机制等。16

2.中国地方经济差异相关研究

中国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相关研究不胜枚举。这些文献主要涉及我国地方经济差异的历史、现状、成因等方面;在差异的现状方面,更多文

7金太军,赵晖.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208-249.

8周天勇.“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7,(15):17-41.

9周天勇.“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7,(15):17-41.

10朱丘祥.中央与地方行政分权的转型特征及其法制走向[J].政治与法律,2009,(11):10-18.

张艳.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困境与出路[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22-26. 11蒲蕊.教育行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96-108.

朱国仁.教育体制改革:科教兴国战略下的选择[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4.28-60.

12吴志宏.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4-68.

孙绵涛.教育行政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6-160.

13顾明远,石中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5-359.

杨东平.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5-102.

14王洪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全面小康社会的呼唤与回应[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71-81.

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9. 15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8-72.

16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62-64,430-457.

献偏重于实证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反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及其原因,并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

有关区域发展理论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也很多。前者如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rancois Perroux)于1950年提出的增长极理论17;布代维尔(Boudeville)在增长极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地理空间理论”18;缪尔达尔(Myrdal)提出的“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9等。关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研究,代表性理论包括:夏禹龙和冯之浚1982年把梯度理论应用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认为我国按地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东、中、西部,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时序选择应该是由东向西按技术梯度发展;通过加速技术转移,可以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20;陆大道1985年在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和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基础上提出的“点轴开发论” 21;魏后凯1995年在点轴开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网络开发理论”,认为落后地区应采取增长极点开发,发展中地区应采取点轴开发,而发达地区应采取网络开发22;1996年国家纪委提出的“九大都市圈”模式,认为我国可以采用日本经验,建设各自独立的九大都市圈,以解决经济不平衡问题23。

在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研究方面,近年来我国出版了很多区域研究的实证报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发布的《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4,该报告兼顾了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显在因素和潜在因素、当前因素和长远因素,建立了一个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逻辑合理、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可以视为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主要参考依据。

3.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与教育传统相关研究

17 [法]弗朗索瓦·佩鲁.增长极概念[J].李仁贵译.经济学译丛,1988,(9):67-72.

18聂华林.区域发展战略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5.

19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经济理论与不发达地区[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65-72.

20夏禹龙,刘吉.梯度理论和区域经济[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3,(2)5-6.

21陆大道.工业的点轴开发模式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J].学习与实践,1985,(2):37-39.

22魏后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79-243.

23国家计委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1996,(6):175-189.

24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李建平,李闽榕.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功利主义倾向是一直不被过多关注的方面,甚至很多人主张中国文化传统是以重义轻利的非功利主义为特征的。然而考察从先秦到近代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功利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实际表现并非非主流,而非功利主义也并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25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研究主要从三个角度展开:一是就中国历史和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即研究从先秦到近代各个思想流派(主要是儒家学派)的功利主义特征。其主要观点是:孔子一生的经历和观点足以说明其功利主义思想;中国社会心理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表现在追求个人的世俗享乐和“营利重于尚义”两个方面。26在中国古代,功利论和道义论是两种对立的伦理学说,二者的对立是通过“义利之辩”的形式展现的;从先秦到两宋,再到明末清初,中国文化展现出功利主义的一般特征。27二是从中西方功利主义对比的角度进行论述。中国和西方功利主义的共性包括:强调利己是人的本性、强调效果、德性服务于功利;二者的分歧在于:中国功利主义强调公私利益合一、利义并重,西方功利主义强调个人利益至上、重利轻义。28中国功利主义一开始就深深打上了“政治”烙印,而西方则一直保持着个体与整体价值并立的特色,二者的差异源于中西文明的不同生成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路径依赖和潜移默化。29三是从功利主义传统与现代社会功利主义取向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市场经济功利取向引发的文化危机,其原因归根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经世致用”的实用功利价值取向;30中国文化传统的儒家义利观蕴含着与市场经济价值取向合拍的因素;中国主流传统文化从表象看是轻利甚至是反功利的,但细究起来,原始儒学对“利”都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31。总之,中国文化传统具有明确的功利主义取向和实用主义的基本精神,这种传统对我国现代社会文化心态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在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受其影响,教育的功利主义传统也在产生和发展,影响到今天的教育观念。

与西方教育传统相比,中国教育传统具有更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主要表现在为政治服务的功利性教育目的、教学内容的实用至上主义、德育的功利性、

25张荣华.功利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90-96+108.

26张荣华.功利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6):90-96+108.

27朱贻庭.中国传统功利主义述评[J].时代与思潮,1990,(2):33-45.

王云玺,王彦秋.中国传统功利主义刍议[J].铁道师院学报,1996,(3):13-17+45.

28陈文君.两种中西功利主义的对比[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164.

29高璐佳.功利主义研究综述[J].甘肃师专学报,2008,(3):110-112.

30陈立旭.论文化的价值取向与市场功利主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1995,(2):17-18.

31陈立旭,市场功利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功利主义[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51-53.

教学方法的急功近利等方面。32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源自文化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功利儿童观和整体思维方式。33教育功利主义具有目的与手段倒置、唯技术化、外倾功利化等特征,它使现代教育向训练演变,为文凭威力推波助澜,使考试的负面影响过度膨胀,导致应试教育难以扭转,弱化人性关怀。34功利主义教育传统影响到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功利主义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障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35应试教育源自中国功利主义文化惯性,科举制形成的“考试传统”导致了“读书做官”的教育传统,造成了当今社会的考试发达和教育畸形,使“应试”融入了中国人的心智结构36。在高等教育阶段,从专业设置、基础学科政策、教育经费结构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都体现出功利化的价值取向,问题的本质在于中国教育与功利主义文化传统的依依不舍。37在专业与功利的影响下,大学事实上存在着逐步变成职业养成所的倾向,大学陷入了适应论、生存论和工具论的论调之中。38在成人教育方面,教育的公益性直接或间接转变为以营利为目标的商业化行为,而这种功利化指向反过来又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功利化。39在高等教育尤其成人教育中,充斥着赤裸裸的人格商化现象,成人教育正一步步陷入功利主义危机之中,这种危机表现在国家功利主义、社会功利主义和个人功利主义三个方面,造成了人格扭曲和学历商品化。40

(二)宏观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本研究从中央与地方关系、地区间非均衡协调发展和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时序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宏观路径,这三条路径分别与中央与地方关系、区域经济差异和中国功利主义文化传统三方面现实基础相对应,因此在部分文献上是相同的。

32何旭明,胡弼成.中国教育传统中的功利取向及其当代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6):30-33.

33张兴峰.从文化视角解读教育偏重功利价值取向的渊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12-14.

34张宏喜,徐士强.教育:跨越功利主义,复归人性关怀[J].当代教育论坛,2003,(3):40-44.

35施加平.功利主义与素质教育[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84-86.

36李涛,陈玉玲.应试教育制度的文化反思[J].教育文化论坛,2010,(1):43-46.

徐永.中国应试教育的文化批判[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9-83.

37徐大纹,吴瑞镛.关于教育转型期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的讨论[J].高等建筑教育,1999,(1):15-16.

38纪宝成.功利主义让大学校园陷于喧嚣和浮躁[J].成才之路,2010,(36):7.

39顾建辉.高校成人教育功利性探析[J].教育探索,2008,(12):15-16.

40邵忠银.论人格商化中成人教育功利主义的危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5):123-127.

1.中央与地方终身教育互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在中央与地方终身教育互动发展问题研究中,郝克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过程性特征:分步骤、分阶段推进,采取社会主导、个体自助和国家支持的三结合模式”,并认为中国特色终身学习体系的结构特征应该是“重心适中、实质性、开放型、以学习型社区建设为核心”。41陈乃林根据我国现代化事业“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实施步骤:第一步(2000-2010年),宣传终身教育,形成社会共识;开展终身教育立法工作,建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验区;到2010年,少数发达地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构架基本建成,全国终身教育体系初具雏形。第二步(2010-2020年),发达地区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全国大部分地区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第三步(2030-2050年),全国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形成并基本完善,进入世界先进行列。42总的来看,目前的终身教育文献对此问题涉及不多。

2.区域终身教育发展的相关研究

对于终身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保罗·朗格让强调了经济发展,尤其是新独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对教育扩展的巨大推动力。43《学会生存》同样指出了经济发展对教育扩展的推动作用,并强调了教育发展面临的国家和地区不平等,以及教育对防止这种不平等进一步发展的作用。44《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则指出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教育活动和各类培训活动已成为发展的一种主要动力。另外,这些活动还有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知识的普遍进步,而知识则是经济增长的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45世界银行报告则站在知识经济的高度阐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全

41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4-99.

42陈乃林.面向21世纪中国终身教育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7.

43 [法]保罗·朗格让.终身教育导论[M].腾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38.

4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

育研究所译.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55,82.

4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

球知识经济正在改变世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教育与培训有深远的影响”;“使员工完成在知识经济中的准备,需要一套新的教育培训模式——终身学习模式”,“终身学习是使员工有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关键”。46可见,现在以及长远的未来,终身教育将被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与终身教育特征相适应的经济形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D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指出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涵:“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47。世界银行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它是当今世界上一种全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知识经济促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因为“在激烈变革的时代,是不断学习者在继承着未来。那些饱学之士发现他们所熟悉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48知识经济揭示了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知识经济时代任何教育机构或教育形式都不可能一次性解决终身的教育问题,终身教育必然是知识经济的伴生物。49

关于终身教育发展的渐进性问题,我国作为国土辽阔、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差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终身教育发展中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更为艰难的处境。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面临着双重挑战。他们既需要解决教育机会、质量、平等等长期未能得到处理的问题,同时还要建设一个终身学习体系”50,对于中国来说,恐怕还要面临另一种挑战,那就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地方差异问题。中国要走出这三重困境,并最终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将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终身教育区域发展战略上究竟应该选择何种宏观路径,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求是巨大的,大多数国家不可能立刻实现该体系的所有要素”,更何况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因此,我们“应采取系统的和连续的发展战略逐步推进,一个重要步骤是确认本国所处的

版社,1996.55-75.

46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2.

4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EB/OL]. 杨宏进,薛澜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7269857.html,/gcss/course/gongxiangkejian/2010/zrbzf1.htm,2011-04-02.

48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1.

49陈乃林,孙孔懿.知识经济与终身教育[J].教育研究,1999,(4):26-30.

50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发展阶段”。51这就需要进行终身教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3.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

在终身教育体系与各级各类教育关系方面,研究者的共识是终身教育体系包含各级各类教育,并从多种角度强调和分析了各级各类教育对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中,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人一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52;中小学教育是作为基础素质养成的阶段,具有奠基性作用。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53;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高等学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关键性作用。54成人教育看上去是整个终身教育的“火车头”;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占有中心位置,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55培训和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56社区教育是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一大支柱。57

以上研究只是强调了各级各类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对于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中现实与理论的差距问题和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时序问题,吴遵民提出,在现阶段,终身教育推进和终身学习体系创建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以社区教育为切入点,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推进。58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人民生活水平差异,我国在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类别形式、教育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格局,这是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特色;我国终身学习体系构建需在研究国情和人才需求结构的基础上,从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实际出发,采取逐步推进、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的

51世界银行.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终身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挑战[M].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2刘雅丽.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现代思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91.

53王洪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全面小康社会的呼唤与回应[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81.

54王洪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全面小康社会的呼唤与回应[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143-144.

55 [法]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滕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42.

56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7. 57吴遵民,黄欣.实践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49.

58吴遵民,黄欣.实践终身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15.

原则。59总的来看,对于各级各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的时序问题研究很少,没有就每种教育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

总之,近年来,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界内外的广泛关注,各种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研究者就此主题发表了大量的政治宣言和研究成果,研究和宣传终身教育逐渐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教育思潮。但坦率的说,从严格的学术标准和现实意义角度而言,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相关重要学术文献并不多。这是因为,太多的文献关心的是为什么说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或有必要的。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实践中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为什么要推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而是怎样解决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种种实践问题,有效地推行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原则与制度。在理论上达成基本的一致并不难,难的是克服实践中存在的种种观念上、制度上和机制上的障碍,但这种研究却不多。即使有,也更多集中在具体的改革策略方面,缺少对宏观背景和发展道路的关注。因此,我们的研究将直接指向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现实,在现实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终身教育发展的宏观路径。

59郝克明.跨进学习社会——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3-35.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 姓名 .. 学号 .. 班级 .. 论文题目: 前言 菜名既不同菜肴能反应其特色并且为大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名称。菜名翻译从奥运会举办以来才备受关注。菜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本文旨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探讨并系统地归纳出川菜菜名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希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名的翻译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国的特色,并让人们具体认识目的论在文体翻译中的作用,进而为菜名翻译或类似的应用型文本翻译提供启示。 正文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关于菜名翻译的文章屡见不鲜,其研究总的来说是从文化内涵和翻译理论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展开。 从文化内涵角度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讨论中式菜名的英译接受度。阐述中式菜名音译的文章有:冯炜成的《浅析语义和交际翻译在川菜菜名翻译中的作用》依据川菜的特点,讲川菜菜名可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 ,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秦艳容的《中国菜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中餐菜单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餐菜单英译的方法。从中式菜名特点角度进行分析菜名英译的文章及观点的有刘琪的《论中式菜名英译》,分别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翻译的技巧将中式菜名进行分类分析。 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菜名研究的主要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主导。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

政法与历史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作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刑法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一、有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仲裁法中的“其它财产权益纠纷”的规定应当更加明确化。谭兵在《中国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书中认为:调整中国现行仲裁范围的主要思路是明确、统一、扩大和规范。对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的“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应有更加明确的解释。其认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首先,“财产权益争议”一词,是指交付仲裁的事项应是与财产有关的事项,与财产无关的争议则不可以仲裁。其次,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中的“财产权益”的范围,存在着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有利于仲裁实践,建议在修改仲裁法前,司法机关及时对“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作出统一的司法解释。 二、现行的仲裁实践中所通用的有关“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界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仲裁制度本身的发展。许多的学者建议将更多的民事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 乔欣、李莉在《争议可仲裁性研究》一文中提到破产程序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纠纷具有可仲裁性。认为争议的可仲裁性不因破产而改变,仲裁协议仍可执行,裁决所确定的权益可作为破产财产或破产债权向法院申报。同时还认为应将因侵权行为产生的争

议纳入到仲裁。其认为:民事权利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侵权行为也是一个开放型的概念。由侵权行为而产生的争议,当事人双方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争议不涉及财产权益,但涉及的权利内容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或可以和解的,这样的争议应具有可仲裁性。 同时,很多学者建议将知识产权中的更多纠纷纳入到仲裁中来。郑书前、宋新宇在《论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之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只规定了“著作权合同纠纷”可以申请仲裁。但对于其他的知识产权纠纷如专利权、商标权有关的纠纷并未规定其可以提请仲裁。仲裁方式在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方面和其他方式相比有其独到的优势。如果不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会造成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其认为:长远的考虑是在对《仲裁法》进行修改时扩充仲裁的受案范围,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一部分事项可以仲裁;鉴于《仲裁法》的修改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立法者对修改时机会合理把握,目前可先由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任命法院在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时,不得将裁决事项时知识产权纠纷作为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情形而裁定撤销或不予执行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仲裁裁决,应当执行该裁决结果,这是可采取的权宜之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家对于民商事案件可仲裁性的态度将变的更为开放,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被仲裁机制所扩充容纳,承认其具有可仲裁性将在我们的意料之中。马明虎在《论我国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一文中谈到,承认更多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可仲裁性符合世界仲裁立法的发展趋势。其认为:按照我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文献综述范文-仅供参考

中小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不再单纯是规模与价格的竞争。如今的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在现代市场的营销和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的价值更高。本文对品牌、品牌战略的定义分类进行一些研究。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 一、引言 1、品牌的起源、定义 品牌(BRAND),来源于英文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自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给自己的牲口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人的财物。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商品贸易的增长,需要一种能普遍用来辨认商品的标记,即需要在商品的自然名称之外起个名字,品牌由此广泛流行。现代品牌与早期品牌标记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己不是一种单纯的品牌标记,而成为一种可以转让买卖的工业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无形财产。品牌作为无形资产与其他财产一样受法律保护。 “整合营销传播”之父唐舒尔兹在其《唐舒尔兹论品牌》一书中表述道“品牌是为买卖双方所识别并能够为双方带来价值的东西。”在唐舒尔兹的营销世界里“品牌”不过是所有者赖以赚钱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一种产品、一种服务、一件东西、一个观念、一个过程、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或者几乎任何东西。 美国著名品牌专家大卫阿诺德认为:“品牌就是一种类似成见的偏见。”“成功的品牌是长期、持续地建立产品定位及个性的成果, 消费者对它有较高的认同。一旦成为成功的品牌, 市场领导地位及高利润自然就会随之而来。”吉尼斯

公司前董事长安东尼特纳法认为:“从本质上讲,品牌是识别标志, 是区分你的产品和你的竞争对手产品的标牌。品牌也是一种简约的标识、用容易识别和记忆的方式描述产品的重要特征,如形象、用途和价格。 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如下: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2、品牌的性质 从本质上来看,品牌是一种资本。它符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的界定,即是一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具有流动性和赢利性等特征。同时,品牌又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有着与其他类型的资本相区别的独特性: (1)非实物性。品牌不具有独立实体,只是表示企业拥有的特殊权利和获取超额利润的非实体资本。 (2)高价值性。品牌凝结了大量的劳动,具有很强的收益效用,因而价值都比较高。 (3)增值性。品牌产品由于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垄断性,所以可以使自己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4)重复使用性。品牌作为一种资本,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本身不会发生有形磨损,相反使用次数越多,其价值也越大。基于品牌的上述本质和特征,可以从资本的角度将品牌定义为“企业使用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以知识形态存在的重要经济资源,能为其产权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提供权益或优势,并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非货币性资产,其价值是依据已经耗费的资金和未来创造的收益估算的”。 二、国内外品牌战略学派理论 (一)品牌整合战略学派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二、学写综述,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 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三、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论《飘》中的现实主义 文献综述 引言 在20世纪的英美文学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莫过于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1949)的长篇小说《飘》。该书自1936年问世以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依然盛销不衰。小说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以战争的发展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斯嘉丽与维希礼和巴特勒之间的纠葛和恩怨。小说整体上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情史为中心,虚写战争,实写战争对人类心灵的影响。此外,小说里还表现了对十九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和矛盾,既是对当时南北战争中美国人的生活的生动刻画,也表现了当时战争中美国人勇敢和执着的精神。它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但它虽然未能进入文学经典的殿堂,却走进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一、国内对《飘》的相关评论 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在《飘》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长期存在着接受与研究的严重脱节。即使是近年来这部小说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评价,并正式进入文学史(以毛信德的《美国小说史纲》和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为代表),但对《飘》的研究也还是流于表面和简单。仅以中译本的序言水平就可见一斑:1990 年中国刮起了重译《飘》的旋风,一时出现沪本、京本、浙本三个版本的热闹场面,却没有一个本子的序言水平超过几十年前傅东华的译序。 《飘》作为一部富有争议的小说,吸引了许多文学工作者的目光。目前已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对《飘》进行了分析和欣赏。 张玉霞在《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研究综论》一文中认为,要对《飘》的持久魅力作出合理阐释,在整体的历史、文化的广阔视野关照下,必须回到细致的文本研究中去。张玉霞介绍了两个路径:1、把《飘》置于通俗文学发展进程中考察。从文类所属来看,它是历史小说与浪漫言情故事两个类型的交叉。偏重于形式要素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在于——优秀通俗小说的特征是“模式与模式突破”,即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具有承继、超越的双重性。而通俗小说的创作及接受两方面都受之影响。可以运用小说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并结合通俗小说类型研究来深入剖析《飘》的叙事结构特点。2、从创作流派及本土背景考察作为南方文学的《飘》,在解构与重建南方文化方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 张淑英在《〈飘〉的流行与寂寞》一文中提到美国小说《飘》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的原因:一是艺术上的极高造诣,二是电影的推波助澜。然而,与小说的畅销和电影的火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文学史或文学手册中有关它的评论极少。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上反动的作品,这主要表现在小说对奴隶主和奴隶的阶级地位的描写,以及对南北战争有仇视情绪。 在王长荣的《现代美国小说史》中提到,《飘》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优秀作品。他认为在人物塑造上,《飘》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女主人公斯嘉丽实际上成了表现南方神话的理想人物。从客观上讲,米切尔美化了正在崩溃的南方庄园经济,表现出对农奴主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处理时代背景和人物对话时,米切尔却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使人读起《飘》来感到真切动人。

文献综述报告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报告油田联合站设计与研究 学生: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学院: 时间:

1.概述 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设计时应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油田产品。本设计充分考虑联合站设计工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大量的计算以及校验,最终制定了联合站的设计方案。 联合站将来自井口的采出物集中起来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然后将合格的原油外输。一般情况下,联合站的功能包括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天然气脱水、轻油回收、原油储存及向矿场原油库输送、污水处理,净化水回注地层,计量,加热等。本设计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油气水混合物的收集 一个区域中若干油井的井口产物经过计量后,输送到联合站进行集中处理。在收集的过程中对于高粘度、高凝点原油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它能够在 允许的压力下安全的输送到联合站而不至于凝固在管线内。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加热保温法;化学降粘、降凝法;物理降粘、降凝法。 (2)油气水的初步分离 在实际生产工程中,从油井出来的不单是原油,常常含有气、水、砂、盐、泥浆等。为了便于输送、储存、计量和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初步分离。油井产物中常含有水特别在油井生产的中后期,含水量逐渐增多,利用离心重力等机械方法分离成气液两相。有些井出砂量很高,同时还应该除去固体 混合物。油气水的初步分离主要在三相分离器中进行,在开式流程中,也在沉降罐中进行。油和机械杂质、盐的分离一般与油水分离同时进行。当含盐、含砂量高时,有的要用热水冲洗和降粘后再沉降分离,连同水、机械杂质和盐一起脱除。 (3)原油脱水 对轻质、中质含水原油,宜采用热沉降、化学沉降法脱水;对中质、重 质的高含水原油,先采用热化学沉降法脱水,再用电脱水,对乳化度高的高粘度、高含水原油,应先破乳再沉降脱水。 (4)原油稳定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促使学生熟悉更多的专业文献资料,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及独立开展科研活动的能力,现对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出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一、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其撰写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内容:即题目、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照以上几部分内容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忌用前言、主题、总结字样作为综述开篇语)。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与毕业论文要求相同。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直接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搜集文献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分析、提炼、整理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对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 基本解释: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绝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

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文献综述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需要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参考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

文献综述样文及模板

XXXX 大学XXXX 学院 文献综述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 性的提高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批阅教师 成绩 2011年11月 ● 中文标题“黑体、加粗、二号”字,不超过 两行,最长为35个全角汉字 ● 居中,段后1行 ● 填写时用“宋体、加粗、三号”字, 居中, 单倍行距 ● 填写后下划横线保持左右端对齐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05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 页面设置: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3厘米,页眉和页脚边距为 ● 一级标题为“黑体、加粗、四号”字 ● 段前、段后均13磅,行距为“多倍行距=1.73” ● 正文一律采用“宋体、小四号”字,西文文字或字符 采用“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字,1.5倍行距 ● 段首缩进2字符

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存在的问题及指导研究 摘要: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当前,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撰写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应有的文献综述,简单罗列堆砌文献,没有紧扣研究主题,缺乏权威性,与背景描述相混淆,只述不评。指导文献综述撰写的具体建议是:充分认识文献综述的地位作用,紧扣研究主题来组织文献,遵循“文献树”原则,突出权威性文献,评述结合。同时,应正确处理好泛读与精读、文献综述与资料汇编、客观评价与抬高自己、学术期刊与书本杂志等四种关系。 关键词:研究生;学位论文;文献综述;指导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大量阅读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主题的相关成果以及理论贡献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文献综述是一篇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的成功与否。文献综述对于读者,是一种特定专题研究线路的标识;对于其作者,则是一种思想形成过程的记录。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生弄清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找准有价值的主题,厘清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想取得优异的创造性成果,为学科知识宝库做出贡献,增添新的知识,必须先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献综述工作。 一、文献综述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研究生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分析判断、整理思考后,独立地写出具有针对性和有参考价值的专题性评述。这一方法,既能帮助、促使研究生掌握最新研究动态和学科前沿,也有助于找准学位论文创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一)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1.文献综述是导出研究主题的基础和前提。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不可能“前无古人”,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以前人到达的高度为起点,再去探索新高峰。西蒙在检讨当时广泛流行的最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有限理性论;科斯发现古典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的界定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出了科斯定理。文献综述就是要回答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它通过认真梳理所研究问题中前人的研究成果,厘清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并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演进规律,从而将研究问题逐步聚焦和细化,凝练出本研究的主题。一份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地分析评价和有理有据的趋势预测,为研究主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因此,文献综述是任何一项学术研究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一篇学位论文必须有必要的文献综述。 2.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重要指标。在当代研究生教育中,文献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实例

文献综述的写法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别的学者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你提出的问题,那就没有重复研究的必要了。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好处 要求同学们学写文献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有利于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4.毕业设计(论文)的文献综述,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撰写。 三、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要求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