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Pspice仿真实验报告引言: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是电子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如Pspice,能够在计算机上对电路进行模拟,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次使用Pspice进行的仿真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通过Pspice进行仿真,并验证其性能指标。
实验步骤:1. 设计电路图:根据低通滤波器的设计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个二阶巴特沃斯滤波器。
根据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和阻带衰减要求,我们确定了电路的参数,包括电容和电感的数值。
2. 选择元件:根据电路图,我们选择了适当的电容和电感元件,并将其添加到Pspice软件中。
3. 设置仿真参数:在Pspice中,我们需要设置仿真的时间范围和步长,以及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等参数。
4. 运行仿真:通过点击运行按钮,Pspice将开始对电路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将以图表的形式显示出来。
实验结果:通过Pspice的仿真,我们得到了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截止频率以下,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衰减非常明显,而在截止频率以上,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衰减较小。
这符合我们设计的要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Pspice的仿真结果,得到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通过分析这些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滤波器的性能,并对其进行优化。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Pspice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并成功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
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滤波器的性能符合预期,并且可以通过调整电路参数来进一步优化滤波器的性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仿真结果可能与实际电路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电路进行实际测试和调整。
结论:通过Pspice的仿真实验,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低通滤波器,并验证了其性能指标。
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滤波器的特性,并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03-PSPICE仿真 (1)

23
模型参数
24
加元器件库(Place/Part命令)
在画电路图之前,首先要为将要画的电路选择元器件库。执行 Place/Part命令,,在Place/Part对话框中点击“Add”按钮,出现 Browse File对话框,将所需库点中,点击“打开”按钮,则选中的 库文件增至“Labrarise”框 中。反之,从“Labrarise”框,选中一 个库文件,点击Remove按钮,即将该库文件框剔除。
1/TSTOP
VAMPL
FREP TD DF PHASE
振幅
频率 延迟时间 阻尼系数 相位延迟
V
Hz s 1/s 度
FREQ=1kHz,TD=0,DF=0,
PHASE=0。可得如图所示的 正弦波形。
33
PSpice A/D中的有关规定
比例因子
PSpice A/D中不区分大小写 要特别注意M与MEG的差别 M——10-3 MEG —— 106
6
(2)OrCAD/PSpice9软件覆盖了 电子设计的4项核心任务
OrCAD/Capture CIS (电路原理图设计软件)
电路仿真
OrCAD/PSpice A/D (数/模混合模拟软件) Optimizer (电路优化设计)
OrCAD/Express Plus (CPLD/FGPA设计软件)
OrCAD/Layout Plus (PCB设计软件)
例如要表示100兆赫兹的频率时,必须写成100MEG,而不能 是100M。否则PSpice A/D将其理解为100毫赫兹。
34
PSpice A/D中的有关规定
单位
PSpice A/D仿真运行的结果都是以A、V、、Hz、W(瓦) 等标准单位的形式确定,且省略了单位。
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仿真实验报告模板篇一:电路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建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过程等。
(2)学习使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对于电阻电路,可以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Pspice软件是采用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使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时,首先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
存盘。
然后调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可以“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示例1、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2、仿真(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认选中,必须进行分析的。
点击确定。
(3)点击Pspice/Run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则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思考与讨论1、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根据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满足基尔霍夫定律。
2、由图1-3可知,负载电流与US1呈线性关系,IR3=+ US1=+,式中表示将US1置零时其它激励在负载支路产生的响应,表示仅保留US1,将其它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负载支路的电流响应。
3、若想确定节点电压Un1随Us1变化的函数关系,应如何操作?应进行直流扫描,扫描电源Vs1,观察Un1的电压波形随Us1的变化,即可确认其函数关系!4、若想确定电流Irl随负载电阻RL的变化的波形,如何进行仿真?将RL的阻值设为全局变量var,进行直流扫描,观察电流波形即可。
PSpice仿真(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张冶沁 成绩: 实验名称: PSpice 的使用练习2 实验类型: EDA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ORCAD-PSPICE 软件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3.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图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三、实验须知:1. 静态工作点分析是指:答:求解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各电极间的电流和电压就是Q 点。
可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解 2. 直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直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直流特性 3. 交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交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交流特性 4. 时域(瞬态)分析是指:答: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5.参数扫描分析是指:答:在基本电路特性分析中,每个元器件的参数都取确定值,而在参数扫描分析中,将考虑由于参数变化引起的电路特性变化情况 6.温度扫描分析是指: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地点:答:在电路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测试温度是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大小7.写出PSpice仿真中调用元器件的模型库位置:答:在安装目录下的\tools\capture\library\pspice中,软件内使用place part可以调用8.PSpice仿真电路图中节点号为0(即接地)的参考节点的作用:为计算其他节点的电位值提供了计算标准。
参考节点通常取何种元器件:电源负极。
解决电路负载开路引起的悬浮节点的方法是:在开路节点和参考节点之间连接一个大阻值电阻。
9.电路图中设置节点别名的好处是:答:通过节点别名描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电连接网表文件;电路中不同位置的节点,只要节点名相同就表示在电学上是相连的;PSpice在模拟结束后,采用节点名表示电路特性分析的结果。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七:使用PSpice软件对混频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p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绘制电路、仿真调测、时域频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和乘法器混频器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中波形和频谱,研究三极管混频与乘法器混频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2.PSpice8.0软件三.实验内容1.在PSpice原理图编辑环境下分别完成三极管混频和乘法器混频的电路绘制;2.对以上两种电路分别进行仿真,显示时域波形图(参与混频的两个频率为1kHz和10kHz);3.对以上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分别进行FFT(频域分析),指出二者的频谱差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计算机上安装PSpice8.0软件包(安装过程中如有提示,选默认即可)。
2.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安装成功后,选择Windows程序->DesignLab Eval 8->Schematics即可打开原理图编辑界面。
然后按如下操作:(1)选择与布放元器件:菜单 -> Draw -> Get New Part…选择所需电路元器件 -> Place&Close(2)连接元器件:把所需元器件布放完毕后,可点击菜单栏下方的快捷图标按钮“”将各元器件按照下图提示连接起来。
图1 三极管混频原理图图1提示:图中Vcc与VBB选择元件库中的“VDC”元件,分别双击它们,按照图中标记设定好直流电压(DC)参数。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双击这些元件可以改变这些电压的参数,将V1和V2的振幅(VAMPL)参数都设置为0.01V,频率(FREQ)参数按上图标记设定好。
“地”选择库中的“AGND”元件。
图2 乘法器混频原理图图2提示:图中的乘法器直接使用库中的“MULT”元件。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振幅都设为0.01V,频率分别为1kHz和10kHz。
3.时域仿真及频域分析⑴实验步骤①在电脑D:\盘上创建pspice目录。
PSpice 9.2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实验

姓名:丁观亮专业:通信工程班级:2班学号:100102021124PSpice实践练习一:设计与仿真一个单级共射放大电路要求:放大电路有合适静态工作点,输入正弦信号幅值为30mV,电压放大倍数为30左右,输入阻抗大于1KΩ,输出阻抗小于5.1KΩ及通频带大于1Mhz。
步骤一:绘制原理图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步骤二:对电路进行仿真1、仿真并查阅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由表中参数可得,其V BE = 649mV、I B = 25.2nA、I C = 1.17mA、V CE = 4.8V。
仿真静态点输出文件输入_输出电压波形分析:因为系统为单级放大电路,故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s的相位相差90°。
同时,由其相位可得A=Vo÷Vs=1÷0.03≈33.33。
3、仿真电路幅频特性曲线幅频特性曲线分析:根据波形可计算得其通频带为△f = fh – fl = 14 – 0.027 ≈ 14Mhz。
4、仿真电路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分析:根据相频特性。
我们可知,该系统的相位在-231db-130db间变化。
输入阻抗特性曲线分析:从图中可得其输入电阻Rs ≈ 2.5KΩ,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系统的输入阻抗在频率为500hz-100Khz区间时比较稳定。
6、仿真电路输出阻抗特性曲线输出阻抗测量电路原理图输出阻抗特性曲线分析:从图中可得其输出电阻Ro ≈ 5KΩ。
同时,我们同样可以观察得到,该系统的输出阻抗在频率为50hz-1.0Mhz区间时比较稳定。
总结:分析至此,可知该系统的参数完全符合题意要求。
但是为了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即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能基本保持不变。
我们选择的工作频率尽量应该在500hz-100Khz间。
心得: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不懂的问题。
比如,软件里许多函数的功能及用法。
还有软件本身提供给用户的大量子程序的使用等。
这都是需要我们慢慢去了解的。
相信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能有所提高。
pspice仿真实验(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老师:成绩:实验名称:PSpice 的使用练习1实验类型:EDA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CAA 的一般过程,了解ORCAD-PSpice 软件常用菜单和命令的使用。
2、掌握ORCAD 中电路图的输入和编辑方法。
3、学习ORCAD 分析设置、仿真、波形查看方法。
4、学习半导体器件特性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D D1N40011kVs0Vdc in out 0Q1Q2N2222Rc1k Vcc 0Vdc Ib0Adc 0图1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电路图2三极管输出特性测试电路三、实验须知:1.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指:答: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在PN 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之间的关系。
2.二极管伏安特性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对二极管施加正向偏置电压时,随电压增大,正向电流先缓慢增加,当正偏电压接近导通电压时,电流急剧增加。
导通后,电压变化小,电流变化大。
施加反向电压时,截止电流很小,在击穿时,电流急剧增大。
3.温度升高时,流过二极管的电流是(A 、增大B 、减小)?答:A 。
电压一定,温度升高,电流增大。
4.仿真分析二极管两端的输出波形时该如何改进图1?答:5.三极管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指:答:发射结接地,输入电流为,输出电流为,输出特性曲线是指一定时,与之间的关系。
整个输出特性可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截止区、饱和区、放大区。
6.如何根据三极管的输出特性估算其电流放大系数?答:在一定的下,当处于饱和区不再增大时,此时的就是电流放大系数。
四、实验步骤:1.二极管伏安特性的DC 参数设置:2.如何改变坐标变量来得到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答:设置好仿真参数后,点击运行按钮进入仿真。
在Axis setting 菜单下选择X Axis,在Axis variable…下选择横坐标为,如果在电路图中有in 、out 标识,也可以选择;然后点击确定,在Trace 菜单下选择Add Trace ,选择,此时就可以显示出以二极管电压为横坐标、通过二极管电流为纵坐标的伏安特性曲线。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4、学习放大电路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确定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条件一: 条件二: I 1>>I BQV>>V BE I I =(5~10)I BV B =3~5VR E由V B V BE V B再选定 I EQI CQ计算出ReR b2I I ,由 V B V BI I (5~10)I B Q 计算出 m - Vcc V B R b1再由V CC V B(5~10)I BQ 计算出 RiTime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失真,故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合适。
改变电路参数:V112VdcRc此时得到波形为:400mV200mV0V-200mV450us 500us75k3k4.372V R2 50kQ1Q2N2222Re 2.2kC2T 一6.984V 10uF彳Ce100uF2.0 V-4.0V 0s 50us 100us口V(C2:2) V(C1:1) 150us 200us 250us 300us 350us 400us 450us 500usTime此时出现饱和失真。
当RL开路时(设RL=1MEG Q)时:V1输出波形为:4.0V-4.0V出现饱和失真二、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我做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耗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上面。
按照估计算出的Rb1、Rb2、Re的值带入电路进行分析时,电路出现失真,根据其失真的情况需要不停的调节Rb1、Rb2和Re的值是电路输出不失真。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学习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2、学习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的测试和调整方法3、学习差分放大电路差模和共模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 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使用PSpice软件对混频电路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PSp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绘制电路、仿真调测、时域频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和乘法器混频器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中波形和频谱,研究三极管混频与乘法器混频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
1.计算机2.PSpice8.0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在PSpice原理图编辑环境下分别完成三极管混频和乘法器混频的电路绘制;
2.对以上两种电路分别进行仿真,显示时域波形图(参与混频的两个频率为1kHz和10kHz);
3.对以上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分别进行FFT(频域分析),指出二者的频谱差别。
四.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在计算机上安装PSpice8.0软件包(安装过程中如有提示,选默认即可)。
2.原理图的绘制方法
安装成功后,选择Windows程序->DesignLab Eval 8->Schematics即可打开原理图编辑界面。
然后按如下操作:
(1)选择与布放元器件:菜单 -> Draw -> Get New Part…选择所需电路元器件 -> Place&Close
(2)连接元器件:把所需元器件布放完毕后,可点击菜单栏下方的快捷图标按钮“”将各元器件按照下图提示连接起来。
图1 三极管混频原理图
图1提示:图中Vcc与VBB选择元件库中的“VDC”元件,分别双击它们,按照图中标记设定好直流电压(DC)参数。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双击这些元件可以改变这些电压的参数,将V1和V2的振幅(VAMPL)参数都设置为0.01V,频率(FREQ)参数按上图标记设定好。
“地”选择库中的“AGND”元件。
图2 乘法器混频原理图
图2提示:图中的乘法器直接使用库中的“MULT”元件。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振幅都设为0.01V,频率分别为1kHz和10kHz。
3.时域仿真及频域分析
⑴实验步骤
①在电脑D:\盘上创建pspice目录。
将电路图按上面提示画好,并将各参数按上述提示要求设好,点击File -> Save把文件保存在D:\pspice目录下。
②选择菜单–> analysis -> Setup 将Transient选项左侧选上对钩(其他项均不选),如下图所示
③点击Transient按钮,将其中的“Print Step”参数设成1ms,将“Final Time”参数设置成10ms,如下图所示,最后点击OK
④按“F11”键进行仿真,如果电路绘制正确,则应弹出“Microsim Probe”窗口(黑色,如下图)。
如果报错,按照错误提示修改电路。
⑤上面所示的“Microsim Probe”窗口中的菜单里选择Trace -> Add ,然后点击I(R),并点击OK,此时可观察到混频的时域波形。
⑥点击菜单下方的快捷图标即可对时域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即频谱)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
1.根据仿真结果,分别把三级管混频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进行屏幕截图,课后打印或手绘在实验报告中。
2.根据仿真结果,分别把乘法器混频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图进行屏幕截图,课后打印或手绘在实验报告中。
3.总结分析二者哪一种电路无用的频率分量更多?为什么?
4. (扩展内容1)若将三极管混频中V1,V2的振幅调大,输出频率更多还是更少?为什么?如有时间,请仿真验证并分析。
5.(扩展内容2)若只希望要混频输出中的差频,应设计一个多大值的LC回路来进行滤波?通频带不能大于多少?
6.(扩展内容3)若有时间可将MC1496的PSpice原理图(实验老师提供)进行仿真分析。
并思考:如何将乘法器用作调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