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课程pspice设计报告..

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子线路分析课程设计报告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目录设计一..................................................................0 设计三..................................................................3 设计四..................................................................3 设计五..................................................................5 设计六..................................................................6 设计七..................................................................7 设计八..................................................................7 设计九 (9)设计心得体会 (28)班 级: 信131 姓 名: 罗开元学 号:指导老师: 邵海宝设计时间:设计一1、 设计要求:电路如图所示,图中R=10 K Ω,二极管选用D1N4148,且Is=10 nA ,n=2。
对于V DD =10V 和V DD =1V 两种情况下,求I D 和V D 的值,并与使用理想模型﹑恒压降模型和折线模型的手算结果进行比较。
2、 设计目的:用PSPICE 8直流扫描分析(DC sweep )来验证二极管的V-I 特性曲线。
学习如何改变二极管的模型参数。
3、 解题操作: 手算:V DD =0V 时,理想模型: V D =0V , I D = Vdd/R=10/10k=1mA恒压降模型:V D =0.7V ,I D = (Vdd-0.7)/R=(10-0.7)/10k=0.93mA 折线模型: V D =0.69V , I D = Vdd/R=(10-0.5)/(10k+200)=0.931mA V DD =1V 时,理想模型: V D =0V , I D = Vdd/R=1/10k=0.1mA恒压降模型:V D =0.7V , I D = (Vdd-0.7)/R=(1-0.7)/10k=0. 3mA 折线模型: V D =0.5098V , I D = Vdd/R=(1-0.5)/(10k+200)=0.049mA (1)启动pspice 软件,绘制下面所示的电路图,并更改各元件的参数如下图所示:(2)DC SWEEP 设置:● Voltage Source Name :V 1 ● Sweep Type :Linear ● Start Value :-10V ● End Value :10V● Increment :0.1V 二极管的V-I 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V-I 特性曲线设计二1、设计要求:限幅电路如图所示,R=1kΩ,VREF=3V,二极管及参数仍与题目一相同。
03-PSPICE仿真 (1)

23
模型参数
24
加元器件库(Place/Part命令)
在画电路图之前,首先要为将要画的电路选择元器件库。执行 Place/Part命令,,在Place/Part对话框中点击“Add”按钮,出现 Browse File对话框,将所需库点中,点击“打开”按钮,则选中的 库文件增至“Labrarise”框 中。反之,从“Labrarise”框,选中一 个库文件,点击Remove按钮,即将该库文件框剔除。
1/TSTOP
VAMPL
FREP TD DF PHASE
振幅
频率 延迟时间 阻尼系数 相位延迟
V
Hz s 1/s 度
FREQ=1kHz,TD=0,DF=0,
PHASE=0。可得如图所示的 正弦波形。
33
PSpice A/D中的有关规定
比例因子
PSpice A/D中不区分大小写 要特别注意M与MEG的差别 M——10-3 MEG —— 106
6
(2)OrCAD/PSpice9软件覆盖了 电子设计的4项核心任务
OrCAD/Capture CIS (电路原理图设计软件)
电路仿真
OrCAD/PSpice A/D (数/模混合模拟软件) Optimizer (电路优化设计)
OrCAD/Express Plus (CPLD/FGPA设计软件)
OrCAD/Layout Plus (PCB设计软件)
例如要表示100兆赫兹的频率时,必须写成100MEG,而不能 是100M。否则PSpice A/D将其理解为100毫赫兹。
34
PSpice A/D中的有关规定
单位
PSpice A/D仿真运行的结果都是以A、V、、Hz、W(瓦) 等标准单位的形式确定,且省略了单位。
PSpice仿真(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张冶沁 成绩: 实验名称: PSpice 的使用练习2 实验类型: EDA 同组学生姓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ORCAD-PSPICE 软件的使用方法。
2.加深对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
3.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
4.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仿真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图:图1 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三、实验须知:1. 静态工作点分析是指:答:求解静态工作点Q,在输入信号为零时,晶体管和场效应管各电极间的电流和电压就是Q 点。
可用估算法和图解法求解 2. 直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直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直流特性 3. 交流扫描分析是指:答:按照预定范围设置交流电压源变化值,观察电路的交流特性 4. 时域(瞬态)分析是指:答:控制系统在一定的输入下,根据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瞬态和稳态性能5.参数扫描分析是指:答:在基本电路特性分析中,每个元器件的参数都取确定值,而在参数扫描分析中,将考虑由于参数变化引起的电路特性变化情况 6.温度扫描分析是指: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地点:答:在电路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测试温度是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大小7.写出PSpice仿真中调用元器件的模型库位置:答:在安装目录下的\tools\capture\library\pspice中,软件内使用place part可以调用8.PSpice仿真电路图中节点号为0(即接地)的参考节点的作用:为计算其他节点的电位值提供了计算标准。
参考节点通常取何种元器件:电源负极。
解决电路负载开路引起的悬浮节点的方法是:在开路节点和参考节点之间连接一个大阻值电阻。
9.电路图中设置节点别名的好处是:答:通过节点别名描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生成电连接网表文件;电路中不同位置的节点,只要节点名相同就表示在电学上是相连的;PSpice在模拟结束后,采用节点名表示电路特性分析的结果。
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七:使用PSpice软件对混频电路仿真一.实验目的1. 掌握PSpice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设计绘制电路、仿真调测、时域频域分析)。
2.掌握如何使用PSpice仿真软件研究分析三极管混频器和乘法器混频器工作原理。
3.通过实验中波形和频谱,研究三极管混频与乘法器混频的区别。
二.实验仪器1.计算机2.PSpice8.0软件三.实验内容1.在PSpice原理图编辑环境下分别完成三极管混频和乘法器混频的电路绘制;2.对以上两种电路分别进行仿真,显示时域波形图(参与混频的两个频率为1kHz和10kHz);3.对以上两种电路的输出波形分别进行FFT(频域分析),指出二者的频谱差别。
四.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在计算机上安装PSpice8.0软件包(安装过程中如有提示,选默认即可)。
2.原理图的绘制方法安装成功后,选择Windows程序->DesignLab Eval 8->Schematics即可打开原理图编辑界面。
然后按如下操作:(1)选择与布放元器件:菜单 -> Draw -> Get New Part…选择所需电路元器件 -> Place&Close(2)连接元器件:把所需元器件布放完毕后,可点击菜单栏下方的快捷图标按钮“”将各元器件按照下图提示连接起来。
图1 三极管混频原理图图1提示:图中Vcc与VBB选择元件库中的“VDC”元件,分别双击它们,按照图中标记设定好直流电压(DC)参数。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双击这些元件可以改变这些电压的参数,将V1和V2的振幅(VAMPL)参数都设置为0.01V,频率(FREQ)参数按上图标记设定好。
“地”选择库中的“AGND”元件。
图2 乘法器混频原理图图2提示:图中的乘法器直接使用库中的“MULT”元件。
V1与V2选择元件库中的“VSIN”元件。
振幅都设为0.01V,频率分别为1kHz和10kHz。
3.时域仿真及频域分析⑴实验步骤①在电脑D:\盘上创建pspice目录。
PSPICE电路仿真分析实

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计算差模输入电阻; 观察两个输出端电压的相位关系。
4. 分析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输入电阻
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共模输入 (取vI1= vI2= 1 V ); 设置交流分析和瞬态分析; 计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计算共模输入电阻;
6. 分析双端输入时的vO1、vO2、vO、vE波形
电路图
设β=145,+VCC=+15V,-VEE = -15 V,估算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 点IC1Q、VC1Q、VC2Q、VEQ。 估算差分电路单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差模输入电阻。 设Q3管组成的电流源等效内阻为Ro3=2 M,D1、D2的动态电阻rd忽略 不计,估算单端输出时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输入电阻和共模抑 制比KCMR。
实验内容
2. 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和电压传输特 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单端输入; 性
设置直流扫描分析,以Vi为扫描
对象;
分析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 点IC1Q、VC1Q、VC2Q、VEQ;
绘制电压传输特性曲线。
3.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差模输入(取v =5mV, v = -5mV); 仿真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差模输入 I1 I2 电阻
(5) 保持图所示的电路形式不变,低频增益值提高到60倍以上,电路元件参数应如何修改?
.MODEL MOD1 NMOS LEVEL=1 VTO=1.0 GAMMA=0.2 PHI=0.6 LAMBDA=0.03 JS=0.16 PB=0.82 CGSO=2.9E-10 CGDO=2.9E-10 +CGBO=2.2E-9 RSH=6 TOX=9.5E-8 NSUB=2.5E14 XJ=1.2U LD=0.8U UO=700
仿真实验报告模板

仿真实验报告模板篇一: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模板电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直流电路工作点分析和直流扫描分析一、实验目的(1)学习利用Pspice软件,熟悉它的工作流程,即绘制电路图、元件类别的选择及其参数的赋值、分析类型的成立及其参数的设置、Probe窗口的设置和分析的运行进程等。
(2)学习利用Pspice进行直流工作点的分析和直流扫描的操作步骤。
二、原理与说明关于电阻电路,能够用直观法列些电路方程,求解电路中各个电压和电流。
Pspice软件是采纳节点电压法对电路进行分析的。
利用Pspice软件进行电路的运算机辅助分析时,第一编辑电路,用Pspice的元件符号库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编辑。
存盘。
然后挪用分析模块、选择分析类型,就能够够“自动”进行电路分析了。
三、实验例如一、利用Pspice绘制电路图如下二、仿真(1)点击Psipce/New Simulation Profile,输入名称;(2)在弹出的窗口中Basic Point是默许选中,必需进行分析的。
点击确信。
(3)点击Pspice/Run或工具栏相应按钮。
(4)如原理图无错误,那么显示Pspice A/D窗口。
(5)在原理图窗口中点击V,I工具栏按钮,图形显示各节点电压和各元件电流值如下。
四、试探与讨论一、依照仿真结果验证基尔霍夫定律依照图1-1,R1节点:2A+2A=4A,R1,R2,R3组成的闭合回路:1*2+1*4-3*2=0,知足基尔霍夫定律。
二、由图1-3可知,负载电流与US1呈线性关系,IR3=+(/12) US1=+,式中表示将US1置零时其它鼓励在负载支路产生的响应,表示仅保留US1,将其它电源置零(电压源短路,电流源开路)时,负载支路的电流响应。
3、假假想确信节点电压Un1随Us1转变的函数关系,应如何操作?应进行直流扫描,扫描电源Vs1,观看Un1的电压波形随Us1的转变,即可确认其函数关系!4、假假想确信电流Irl随负载电阻RL的转变的波形,如何进行仿真?将RL的阻值设为全局变量var,进行直流扫描,观看电流波形即可。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PSPICE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4、学习放大电路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确定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条件一: 条件二: I 1>>I BQV>>V BE I I =(5~10)I BV B =3~5VR E由V B V BE V B再选定 I EQI CQ计算出ReR b2I I ,由 V B V BI I (5~10)I B Q 计算出 m - Vcc V B R b1再由V CC V B(5~10)I BQ 计算出 RiTime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失真,故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合适。
改变电路参数:V112VdcRc此时得到波形为:400mV200mV0V-200mV450us 500us75k3k4.372V R2 50kQ1Q2N2222Re 2.2kC2T 一6.984V 10uF彳Ce100uF2.0 V-4.0V 0s 50us 100us口V(C2:2) V(C1:1) 150us 200us 250us 300us 350us 400us 450us 500usTime此时出现饱和失真。
当RL开路时(设RL=1MEG Q)时:V1输出波形为:4.0V-4.0V出现饱和失真二、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我做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耗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上面。
按照估计算出的Rb1、Rb2、Re的值带入电路进行分析时,电路出现失真,根据其失真的情况需要不停的调节Rb1、Rb2和Re的值是电路输出不失真。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学习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2、学习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的测试和调整方法3、学习差分放大电路差模和共模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 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模电仿真实验报告
本次模电实验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仿真程序建立一个模型,以提高使用电路实验室中
常见电路的理解。
在实验中,利用PSpice16.6仿真软件实现了一个项目:根据设计要求
构建一个多通道放大器电路。
首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设计一个放大器电路,其中包括给定的元件参数和功能,包括:特定的输入信号源、增益、增噪比、输出板载噪声等。
为此,设计了一个带有输入
增益的电路,并利用乘法器连接增益放大器,使其连接在输出和差分路径之间,以实现增
益放大作用;此外,设计中还包括一个椭圆滤波器,以保证电路的最佳数字误差和最小噪
声比。
然后,使用PSpice16.6对全部电路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波形、波形幅值、指标
值等评价结果,以及与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了所设计电路的功能系
数以及误差,并将结果作为最后的结论报告。
经过实验和分析,发现该电路的最大增益达到了2.73,输出失真度为0.1741%,增噪
比达到了100dB,输出板载噪声较低,说明电路的性能非常出色。
通过本次实验,在熟悉PSpice、仿真软件以及多通道放大器元件和线路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掌握了射频放大器设计以及射频电路仿真分析技术,加深了对多通道放大器的理解,促进了同学们在模型、仿真环境上的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广泛技能。
最后,本次实验是一次有益的实践,使我们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电路设
计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晶体三极管共射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 学习共射放大电路的参数选取方法。
2、 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量与调整,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分析方法4、 学习放大电路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以及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确定并调整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为了稳定静态工作点,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条件一: 条件二: I 1>>I BQV>>V BE I I =(5~10)I BV B =3~5VR E由V B V BE V B再选定 I EQI CQ计算出ReR b2I I ,由 V B V BI I (5~10)I B Q 计算出 m - Vcc V B R b1再由V CC V B(5~10)I BQ 计算出 RiTime从输出波形可以看出没有出现失真,故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合适。
改变电路参数:V112VdcRc此时得到波形为:400mV200mV0V-200mV450us 500us75k3k4.372V R2 50kQ1Q2N2222Re 2.2kC2T 一6.984V 10uF彳Ce100uF2.0 V-4.0V 0s 50us 100us口V(C2:2) V(C1:1) 150us 200us 250us 300us 350us 400us 450us 500usTime此时出现饱和失真。
当RL开路时(设RL=1MEG Q)时:V1输出波形为:4.0V-4.0V出现饱和失真二、实验心得这个实验我做了很长时间,主要是耗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上面。
按照估计算出的Rb1、Rb2、Re的值带入电路进行分析时,电路出现失真,根据其失真的情况需要不停的调节Rb1、Rb2和Re的值是电路输出不失真。
实验二差分放大电路-、实验目的1、学习差分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2、学习差分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的测试和调整方法3、学习差分放大电路差模和共模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内容1. 测量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调整到合适的数值。
14.01VQ2540-15Vdc由图,静态工作电流 Ic1q=Ic2q=744.6uA ,Ic3q=1.506mA, Vc1=14V,Id=2.7mA分析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47k1N4376V2y —--15VdcV1R2 1.33kQ1 M4.6uA12222 C28.227uA8.227uA护47u-386.7mVR147k 8.227uA16.40uA -13.53VR5 -1.522mA 47k 14.18V V D 41N43768.227uA.522mA R3 14.26V2.689mAR4 1N43762.705mAV2I』i -15.00V4.211mAQ147uR1V1100Vdc-=~D4 1N4376R4540D5 5kR5 47k5k 2.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单端输入,并设置直流扫描分析,以VI 为扫描对象,仿真•J ,015.0V 14.5V14.0V 13.5V_LI—hlLIIL_二二—Hid—Ji—!■」一Hk-l-M ■ Dll n3 II* I I E_1__ _l _ Jr r I i I I I1.JL.LJ.i II i i■h i H+・卜・卜-4■ii I n-*—i—i—■*! ! I ;!13.0V -5.0V -4.0V -3.0V口V(Q1:c) -2.0V -1.0V 0VV_V11.0V 15.0V14.5V14.0V H a k—J 」,I I I IIA—.I H I IIF-H+-F-■ Mil b-一- -4-—ii--------------------------1114,.LJ.IIII 十・*・1■■■ iii"TL「寸i i iT ——• ——T ——— Il I H I I十卜十-十ETl> I I I 9—--F ------ 4---------- - ---------IIII-5.0V -4.0V V(Q2:c)114 1U_1——L—J I I III I I II H-H-H■ H III『耳一卜1+++T+++Tiliaa II i III H I II■+十.卜十■■Ii I [|■—T一+T—Ii | I *Ji AaLa& Ja^laiIIII I |i I H T"T-1""T 1119J!_=l__J=_JL. 厂2.0 V3.0V4.0V5.0V4 fl hill IiA.. Jt.I i!■ I I il ■L- d I I■ —一― T —一卜―T—— *一一 -jB IIII+■卜■+■*■.a i i IITT-TP-i・・iI H I II II I H C1—I■4-3.0V -2.0V -1.0VIIII,」._ J —_L —.Xa i i ii・4H■ iii「■卡・t-中冒ir-i0VV_V11.0V3. 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差模输入(取VI1=5sin 山L in\ 、VI2=-5 i 口,设置交流分析和瞬态分析。
hill■I I J■LI1*■ T —+ —I I I II十.1・十I I I [ITTTThill _ I1 ____ I ____ L___X a i i ii -4_.|_4-4IIII 十中+,(■■ I [| IF I i ■!-a■■J.iT4".十-» I iJ—_u_ I I I IIU-k-l-t- I H I II i—■nilM P ul_Bii i i H-L・■i i I IT*■i i i t-r-i-r-I I I 卜.卜T i I I2.0 V3.0V4.0V5.0V14.2V13.8V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0s 0.2ms口V(Q1:c) 、V(Q2:c)Time由图可得:两端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差为180°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波形图:-388mV由图可知 Vid=398.791mV 时 Vod=14.198V,则电压放大倍数 Avd=-103.3求差模输入电阻由图可知 Vid=4.9653mV 时Iid=1.6069uA ,则输入电阻为 Rid=3.1K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共模输入(取 V II =V I 2=»S ' ' ),设置交流分析和瞬态分析,计算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输入电阻,观察两个输出端电压的相位关系。
-V(Q1:c)Time14.0104V14.0100V14.0096V14.0092V0s 0.2ms口V(Q1:c) V(Q2:c)Time由图可得:两端的输出电压的相位差为0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波形图由图可知输入电压为-993.064mV时输出电压为14.014V 则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Avc=Voc/Vic=14.1双端输入双端输出的波形电压放大倍数为0求共模输入电阻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的波形如下由图可知输入电压为Vt=1V时输入电流为Ii=21.369uA则共模输入电阻为Ric=Vt/Ii=47k5.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单端输入,取VI1=10 == ,查看差分放大电路中Vo1、Vo2、No 4的波形。
由图可得:两输出端输出电压相位相差180°,幅值相等。
V oi波形输入波形相位相反,是反相输出端,V>2波形输入波形相位相同,是同相输出端,V0与V>i完全重合。
V o1与V E反相V o2与V E同相V o与V E反相,幅值依次为14.198V、14.198V、368.766mV、10mV6.将输入方式改接为双端输入,取\/"=10"Li M , V i2=95^Lyj也业=V ol、V>2、V o^ =的波形。
得到的波形V O1、V。
2、V。
、V依次列于下:由图可得:两输出端输出电压相位相差180°,幅值相等。
V01与V E反相V。
2与V E 同相V。
与V E反相。
V。
1幅值为14.198V , V。
2幅值为14.198V , V。
幅值为368.760mV, V E1幅值为105mVVE2幅值为95mV与上面单端输入差模信号得到的数据近似相等,说明差模放大电路有很好的共模抑制能力。
二、思考题1、T1、R& R4 D1、D2等元件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共模电压增益、差模电压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等指标分别有什么影响?答:T1、R& R4 D1、D2构成恒流源,可带有高阻值的动态输入电阻,因而使得电路具有稳定的支流偏置和很强的一直共模信号的能力。
它决定了静态工作点过大 会引起饱和失真过小则会引起截止失真。
2、 用一端接地的毫伏表和示波器等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差分放大电路双端输出电压的幅度和波形?答:将测量仪器的接地端与电路中地端相连,测量仪器的输入端接在电路的输出 端,分别测出输出端对地的电压然后求出双端输出电压。
3、 怎样提高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减小零点漂移?答:提高共模抑制比的方法:1提高恒流源的内阻;2使用对称性好的元件;3使用较小的射极偏置电阻。
减小零点漂移的方法: 1使用对称性好的元件;2调节调零电阻实验三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实验目的1. 观察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输出波形,学习克服输出中交约失真的方法。
2. 学习求最大输出电压范围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1、启动pspice 软件,绘制下面所示的电路图,并更改各元件的参数如下图所示:V12、设置瞬态仿真,在probe 窗口中可以观察到输入输出波形如下图所示。
在下图中绿■>12VVOFF = 0 VAMPL = 5 . ViFREQ = 1000=0色的曲线表示输入波形,红色的曲线表示输出波形。
观察可知当输入波形过零点时,输出波形发生交越失真。
5.0V0V-5.0V 0s 0.2ms 0.4ms 0.6ms 0.8ms 1.0ms 1.2ms 1.4ms 1.6ms 1.8ms 2.0ms 口V(Q1:b) V(R1:2)Time3、设置直流扫描分析,并仿真,可在probe窗口中观察到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显然从一1V到1V这之间的一段发生了交越失真。
2.0V1.0V0V-1.0V-2.0V -2.0V -1.5V -1.0V -0.5V 0V 0.5V 1.0V 1.5V 2.0V 口V(Vi:+) V(R1:2)V_Vi(二)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为了可服(一)中的交越失真,将电路图作如下图所示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