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初级护师考试儿科护理学重点第二章第二节

一、生长发育规律
1.最快的时期:婴儿期(3月内)、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规律。
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淋巴系统先快后慢;
心血管系统发育一般;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系统发育
3抬颈椎,6坐胸,1岁行走见腰椎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是
A.由下到上
B.由近到远
C.由粗到细
D.由低级到高级
E.由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顺序的规律,下列哪项正确
A.先下后上
B.由远到近
C.由细至粗
D.先高级后低级
E.由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
与青春期开始的早晚无关。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第二章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从胎儿期到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生长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重要的特点。
“生长”(growth)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的演进,为质的改变。
生长和发育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生长发育是不断进行的。
2、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不同。
如体重和身高:1岁内增长最快,为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出生时约3kg,1岁时是出生的3倍,之后减慢);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到青春期后又迅速加快增长,为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各系统发育速度并不相同。
1.神经系统(脑、硬脑膜、脊髓等)发育较早: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在出生后第一年。
2.有些先快后慢,如淋巴系统(胸腺、淋巴结等):咽部淋巴组织及扁桃体也是在幼儿期增长比较明显,到了10岁以后逐渐减小,发病也减少;故小儿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手术在10岁以后可酌情决定。
3.生殖(睾丸、卵巢、输卵管、前列腺等)系统发育较晚,于青春期开始发育。
4.其它系统的发育先慢后快,如心肝肾肌肉等,与体格生长平行。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1.由上到下: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
2.由近到远:先抬肩、伸臂,再双手握物;先会控制腿,再控制脚的活动。
3.由粗到细:先会用全手掌握持物品,再发展到能以手指捏取。
4.由简单到复杂:先会画直线,进而能画图、画人。
5.由低级到高级:先会看、听感觉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事物。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但是仍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受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两个最基本的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特性和环境影响是确定小儿生长发育进程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遗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环境则决定发育的速度及最终达到的程度。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不同 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 性。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体格增长 越快,生后6个月内生长发育最快, 尤其是头3个月出现生后第1个生长 高峰期,1岁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至青春期又迅速加快,出现第2个生 长发育高峰期。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三)坐高
2.坐高的测量方法
(2)立位测量法:小儿用坐高计测坐高。小 儿坐于坐高计凳上,身躯先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 再挺身坐直,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膝 关节屈曲成直角,两脚平放于地面;测量者移下头 板与头顶接触,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1位数
坐高测量
第二节 体格发育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四)头围
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 1~1.5 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600~800 g,是生长发育的第1个高峰 期;后半年每月平均增加300~400 g。3~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 (6 kg),1周岁时增至3倍(9 kg)。
第二节 体格发育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一)体重
第二节 体格发育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一)体重
2 体重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测量体重的方法有卧式(适用婴 儿)、坐式(适用1~3岁幼儿)、立式(适用 3岁以上儿童)3种。 测量体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 称前必须校零。 ② 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 ③ 被测量的小儿应尽量减少着装。 ④ 小儿上、下体重计时,动作要轻缓。 ⑤ 被测量的小儿应排空大小便,不要大 量喝水。
第二节 体格发育
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四)头围
2 头围的测量方法
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若头围过小, 要考虑脑发育不良;若头围过大,则要考虑有 无脑积水。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3长骨的发育:随年龄增长,长骨干骺端的骨化中 心按一定的顺序和部位有规律的出现。通过x线测 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 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13
牙齿的发育与生殖系统的发育 生殖系统的发育
至青春期前才开始发育, 大约持续7—10年,女孩 为12--18岁,男孩为13-20岁。此期划分为3个阶 段:1青春前期 2青春中期 3青春后期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学习目标
•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2.掌握生长发育常用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 方法。 • 3了解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2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生长: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机体在质方面
9
四.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 胸一周的长度,其大小反映肺和胸廓的发 育。 出生:约32cm、 1岁:46cm、与头围相等。 1岁以后:胸围=头围+年龄-1(cm) 测量方法
10
五 上臂围 上臂围反映上臂骨骼,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的发育,是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 评估参考值:>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二.身长(高):头顶至足底的长度,反映骨 骼发育。 出生;50cm 1岁:75cm 2岁:85cm 2岁~12岁(cm)=年龄×7+75 .
7
上部量为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下部量为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距离. 上部量/下部量有临床意义 出生时:60%∶40% 中点在脐上; 2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测量方法
护士资格证考试儿科护理学理论第二章重点

护士资格证考试儿科护理学理论第二章重点护士资格证考试儿科护理学理论第二章重点导语: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结核病患儿的护理和小儿急症的.护理等考试内容你清楚了吗?1. 小儿生长发育规律:⑴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出生后头三个月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又出现第二个高峰;⑵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神经系统发育的较早,生殖系统最晚,淋巴系统则先快后回缩;⑶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高级到低级,由简单到复杂;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 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②性别③孕母情况④营养⑤生活环境⑥疾病和药物。
3.体重公式:1-6月:体重kg= 出生时体重 + 月龄* 0.7kg。
7-12月:体重kg= 6kg + 月龄 * 0.25kg。
2-12岁:体重kg= 年龄 * 2 + 7(或8)kg4. 身长: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到2岁时约85cm2-12岁身长公式:身高cm = 年龄 * 7 + 70cm5. 头围:出生时相对较大约33-34cm,2岁时约为48cm,较小头围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快则提示脑积水。
6.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发育密切相关。
7. 头颅骨的发育:颅骨缝出生时尚分离,约3-4个月时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积水、脑炎等,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至迟约生后6-8周闭合。
8. 长骨的发育: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其岁数加1。
骨龄落后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肾小管酸中毒等;骨龄超前见于中枢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9. 牙齿的发育:乳牙共20个,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最晚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未出牙视为异常,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一磨牙。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小儿保健第一节小儿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一、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二)新生儿期1.时间:出生到生后满28天2.特点(三)婴儿期(乳儿期)1.时间:出生到1周岁2.特点(1)生长发育最迅速时期(2)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问题(3)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易患感染性疾病(4)完成基础免疫(四)幼儿期(五)学龄前期(六)学龄期(七)青春期第二节生长发育的规律一、(一)连续性和阶段性1.生后6个月内最快,尤其是头3个月,出现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2.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1.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2.生殖系统发育先慢后快3.淋巴系统先快而后回缩(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由上到下、由近至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四)个体差异性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遗传(二)环境三、小儿体格生长及评价(一)体重1.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也是临床用药、输液量的重要依据2.出生体重平均3公斤;3个月时是出生时的2倍;1岁时是3倍;2岁时是4倍;2岁以后每年增长约2公斤3.体重估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12岁:体重(kg)=年龄×2+8(kg)(二)身长(高)1.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2.出生时平均为50cm;1周岁75cm;2周岁85cm;2岁以后每年增长5~7cm3.2~12岁身长推算公式身高(cm)=年龄(岁)×7+70(cm)4.身长分为上部量与下部量新生儿:中点在脐上2岁小儿:中点在脐下12岁小儿:上、下部量相等(三)坐高1.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2.出生时为身高的67%,14岁时为53%(四)头围2岁前测量最有价值1.出生时平均为33~34cm;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2.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全;过大提示脑积水(五)胸围1.出生时平均为32cm2.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为46cm;1岁以后胸围与头围的差数约为年龄-1(六)腹围1.2岁时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腹部疾病怀疑腹水时需测量腹围(七)上臂围1.普查5岁以下小儿营养状况:营养良好超过13.5cm;营养中等12.5~13.5cm;营养不良小于12.5cm(八)牙齿(九)囟门四二、感知的发育(一)视觉月龄视力范围出生1个月2个月3~4个月5~6个月1岁5岁6岁可以看见15~20cm远,45°范围内的物体可以看见90°范围内的东西开始协调注视物体认识奶瓶,认识母亲注视远距离物体,认识颜色注视非常小的物体,区别形状区分颜色视力达到1.0(二)听觉月龄听觉反应出生 2~3个月 3~4个月 4~6个月 6~8个月 4岁对大声音有惊吓反射动作出现头转向耳旁的声音 头转向声源 模仿声音分辨声音的位置(两眼迅速看向声音) 发育完善(三)嗅觉和味觉(四)皮肤感觉新生儿眼、口周等部位触觉最敏感;新生儿对冷的反应较热灵敏 (五)知觉2岁有空间和时间知觉 3岁分辨上下 4岁分辨前后 5岁分辨自身左右 4-5岁开始有时间概念 五、运动功能的发展第三节小儿心理发展语言的发展1.发展阶段语言准备阶段(出生~1岁)理解语言阶段(1~1.5岁)表达语言阶段(1.5~3岁)7~8个月发复音;10个月有意识叫“爸爸”、“妈妈”;1岁会说单词2.出现的问题乱语:1~2岁的小儿口吃:3~4岁的小儿自言自语: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7岁后应消失例题及解析1.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的年龄是A.6岁B.8岁C.10岁D.12岁E.14岁答案:D2.乳牙出齐的最晚年龄A.1岁B.1.5岁C.2岁D.2.5岁E.3岁答案:D3.能较好控制自己注意力的年龄是A.1~2岁B.2~3岁C.3~4岁D.4~5岁E.5~6岁答案:E4.生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A.胎儿期B.幼儿期C.围生期D.新生儿期E.婴儿期答案:E5.按运动功能发育的规律,小儿会爬的年龄是A.3~4个月B.5~6个月C.6~7个月D.8~9个月E.10个月答案:D第四节小儿营养与喂养能量与营养素的需求一、能量需求基础代谢所需:婴幼儿占50-60%生长发育需要:小儿特有1.能量需要包括5个方面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婴儿占7-8%活动所需排泄损失:不超过总能量的10%2.每日总能量的需要:婴儿110kcal/kg,每增3岁减去10kcal/kg二、营养素需求(一)产能营养素1.蛋白质:所供能量约占每日总能量的10-15%2.脂肪:所供能量约占每日总能量的35-50%3.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 儿童生长发育

42
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神经系统发育
▲ 出生即存在,终生不消失: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结膜反 射、吞咽反射等 ▲ 出生存在,以后消失:觅食、吸吮、拥抱、握持等反射于
生后3~4月消失
▲ 出生不存在,逐渐出现并终生存在:腹壁反射、提睾反射 等
43
四、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
神经系统发育
▲ 病理反射: 3~4月前Kernig征、2岁内 Barbinski征阳性 ▲ 第1个条件反射:出生后2周左右即可形
• enuresis • 遗尿症注意缺陷多 动障碍 • 学习障碍 • 孤独症(自闭症) 谱系障碍
•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
• specific learning disorder,SLD
•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
年龄: 身长: 出生 50 3个月 61~ 63 1岁 75 2岁 86~87
2 岁后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增长 5 ~ 7 cm
2~12岁: 身高(cm)= 年龄(岁)×7 + 75
19
二、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头与身长(高)的比例
20
二、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坐高( sitting height )
• 定义:头顶 ~ 坐骨结节的高度 <3岁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crown-rump length) • 意义: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坐高
顶臀长
21
二、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头围( head circumference ,HC)
• 定义:经眉弓上方至枕后结节 绕头一周的长度
• 意义: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汇总

9
四.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 胸一周的长度,其大小反映肺和胸廓的发 育。 出生:约32cm、 1岁:46cm、与头围相等。 1岁以后:胸围=头围+年龄-1(cm) 测量方法
10
五 上臂围 上臂围反映上臂骨骼,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的发育,是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 评估参考值:>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3
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 阶段性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 平衡性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性.
4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1营养 2疾病 3孕母情况 4生活环境
二.身长(高):头顶至足底的长度,反映骨 骼发育。 出生;50cm 1岁:75cm 2岁:85cm 2岁~12岁(cm)=年龄×7+75 .
7
上部量为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下部量为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距离. 上部量/下部量有临床意义 出生时:60%∶40% 中点在脐上; 2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测量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齿的发育
1.乳牙:共20个 6个月萌出(4~10个月) 2~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个数 =月龄-4~6) 7~8岁换牙 2.恒牙:共32个
14
三
体格生长的评价
常用方法 1均值离差法 2中位数百分位法 3指数法 4生长发育图法 评估内容 1发育水平 2生长速度 3匀称程度
15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16
二 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一)能力测验
包括筛 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
(二)适应性行为测试
17
课后思考
教材20页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18
19
一神经心理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脑的发育2脊髓的发育 (二)感知觉的发育 1视感知发育 2听感知的发育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4皮肤感觉的发育 5知觉的发育 (三)运动的发育 大运动发育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四)语言的发育:新生儿会哭叫,3-4个月咿呀发音,7-8个月能发出爸爸妈妈等语音但无 意识。10个月左右能有意识的喊爸爸妈妈。1岁能叫物品名称。 (五)心理活动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思维的发展 4想象的发展 5情绪情感的发展 6意志的发展7个性和性格的发展
9
四.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经肩胛角下缘绕 胸一周的长度,其大小反映肺和胸廓的发 育。 出生:约32cm、 1岁:46cm、与头围相等。 1岁以后:胸围=头围+年龄-1(cm) 测量方法
10
五 上臂围 上臂围反映上臂骨骼,肌肉,皮下组织和皮肤 的发育,是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估指标。 评估参考值:>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
5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
一.体重:器官、组织、体液的总重量,反映营养状况。 出生:3kg 前半年增长最快 1~6个月(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kg)=6+月龄×0.25 2岁:12kg 2 ~12岁(kg )=年龄×2+8 测量方法:空腹,排便后,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称量.
6
3
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与 阶段性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 平衡性 (三)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规律.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性.
4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1营养 2疾病 3孕母情况 4生活环境
3长骨的发育:随年龄增长,长骨干骺端的骨化中 心按一定的顺序和部位有规律的出现。通过x线测 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 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13
牙齿的发育与生殖系统的发育 生殖系统的发育
至青春期前才开始发育, 大约持续7—10年,女孩 为12--18岁,男孩为13-20岁。此期划分为3个阶 段:1青春前期 2青春中期 3青春后期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 第三节 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学习目标
•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 2.掌握生长发育常用指标:正常值、测量方法、计算 方法。 • 3了解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2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生长:是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化,是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机体在质方面
8
三.头围:指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 映脑和颅骨生长的重要指标. 出生:32--34cm、 1岁:46cm 、 2岁:48cm、 5岁约为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 cm 头围过大:见于脑积水 头围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测量方法;将软尺0点固定于头部一侧眉弓上缘,再将软 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 读数精确至0.1cm.
二.身长(高):头顶至足底的长度,反映骨 骼发育。 出生;50cm 1岁:75cm 2岁:85cm 2岁~12岁(cm)=年龄×7+75 .
7
上部量为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 下部量为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距离. 上部量/下部量有临床意义 出生时:60%∶40% 中点在脐上; 2岁时中点在脐下; 6岁时中点移至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测量方法
11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一.骨骼 1.颅骨:头围: 骨缝: 囟门:前囟(对边中点连线)1.5 ~ 2cm,1~1.5岁闭合 后囟最迟6~8周闭合 囟门闭合过早:小头畸形;闭合过晚:佝偻 病、呆小病、 脑积水; 前囟饱满:颅内高压;凹陷:脱水
12
•
2脊柱的发育:生后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以后四肢 增长快于脊柱。在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三个自然弯曲:颈 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