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课件(共6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自信检测(15分钟)
必背内容:1.人物性格 3.作品主题
2.艺术特色 4.阅读启示
练习册P1501.(专题一)观察下面四幅插图,做下面选择题。
有关上面四幅图的故事内容,下列故事名称概括正确
的一项是( A )
A.①车迟国斗法 ②真假美猴王 ③三调芭蕉扇 ④三打白骨精
B.①大闹天宫 ②降服黑熊怪 ③大闹金兜洞 ④三探无底洞
孙悟空:法号行者,唐僧大 徒弟,号称“美猴王”“齐天大 圣”。本领高强,会七十二变; 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 鬼怪。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 能大能小,随心变化。他生性桀 骜不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 英勇无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中, 出生入死,忠诚不二,制服无数 妖魔鬼怪,取经后被封为“斗战 胜佛”。
七十二至至七十九回 比丘国救小儿
(白鹿和白面狐狸)
八十至八十六回
八十七回 八十八至九十回 九十一至九十二回 九十三至九十四回 九十六至九十七回 九十八回 九十九回 第一百回
四探无底洞,灭法国灭豹精 (金鼻白毛老鼠精) 凤仙郡悟空请雨 传艺玉华州(黄狮精) 观灯遇犀牛 天竺收玉兔 寇善人还魂 二尊收“人事” 九九八十一难 五圣成真
5、猪八戒又叫 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
因调戏嫦娥,获罪下凡,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 为_净_ 坛使者 。
6、沙僧也叫 悟净 ,原为天宫中的_卷帘大将,因在蟠桃 会上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界,在_流_沙河 为妖,后保 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金__身_ 罗汉 。
7、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
三次分别变成 村姑美女、老妇、老翁 被悟空打死,唐僧不辨真伪,赶悟空离开
(第二次离开师门)
二十八至三十一回 大战黄袍怪
《西游记》和明代其他长篇小说

梁启超称《西》是一部“哲理小说”(《告小说 家》)
[2]、“幻中有趣”:
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至多不过是一 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 么微妙的意思”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 游戏”
[3]、“幻中有实”:
张天翼《西游记札记》: “借妖怪们的造反来 描写农民起义。”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 “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 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
(二)《西游记》与心学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 “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 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
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西游记》的版本:
现存最早: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 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本。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 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 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2]、“幻中有趣”:
胡适《西游记考证》 :《西》“至多不过是一 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它并没有什 么微妙的意思”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此书则出于 游戏”
[3]、“幻中有实”:
张天翼《西游记札记》: “借妖怪们的造反来 描写农民起义。”
李希凡《漫谈〈西游记〉主题和孙悟空形象》: “大闹天宫”是写农民起义,“西天取经”是写 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前后主题不同。
(二)《西游记》与心学
[1]明代心学:
融儒教“存心养性”、道教“修心 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 “求放心”,“致良知”,以此维护封 建秩序 。
[2]书中“心猿”:
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禹正
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三、《西游记》的版本:
现存最早:是明万历20年(1592)金陵世德堂刻 本《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20卷100回本。
清代刻本:汪象旭《西游证道书》,陈士斌《西 游真诠》,张书绅《西游记》,刘一明《西游原 旨》。均补唐僧出身为第九回。
名著导读《西游记》 课件(共40张ppt)

性格特点 ①勤劳稳重 ②任劳任怨 ③忠心耿耿 ④意志坚定
典型情节 大战流沙河
主要人物
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毁玉帝赏赐的明
珠,被父亲告忤逆,面临斩首之刑。幸得 白 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求情,才免于一死, 龙 被贬至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他误 马
食唐僧的白马,菩萨点化,化身白龙马,
从此皈依佛门,陪伴唐僧西行取经,最终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
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
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
文
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
学
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
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
特
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
色
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
云等神通,并拥有如意金箍棒、八万四干变化毛羽、
三根救命毫毛、火眼金睛以及金刚不坏之身等超凡本
领。他曾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
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更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
在与如来佛祖斗法时,孙悟空最终被压在五行山下五
百多年。修成正果后,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
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①热爱自由 ②机智勇敢 ③嫉恶如仇 ④任性冲动 ⑤自恋自大 ⑥不分清白
唐僧功德圆满,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唐僧为人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可亲。
人物形象
性格特点 ①仁慈善良 ②胆小怕事 ③取经意志坚定 ④时而不明是非
典型情节 ①三打白骨精 ②四圣试禅心 ③女儿国遇难
猜猜他是谁?
主要人物
孙悟空,又称孙行者、悟空,绰号美猴王,拥有"齐
孙 天大圣"的威名。他诞生于东胜神洲的傲来国花果山, 悟 由一块灵石孕育而成。孙悟空在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 空 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六单元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课件(共20张PPT)

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读性强;
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
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阅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 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将法向师兄求救(义激孙悟空)。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长篇 长篇章回体神话 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 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取经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玄奘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西游记》的作者是 吴承恩 字 汝中,号 射阳山人,明 代人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为了说明必须经历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成功。
分别简述沙僧、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八戒:性情憨直,奸懒谗滑,常怀退缩之心,善奉承诌媚。
下节课见!
沙 僧名号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取经功德圆满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武器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本领 腾云驾雾3.人物解读沙僧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自放弃妖怪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本分
第七编明代文学第七章《西游记》 ppt课件

▪ 《西游记》亦幻亦真的特点在塑造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时 体现得尤为鲜明。作品善于将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 和动植物的自然特性融为一体,合情合理地展现出神话人物 的独特风采。
▪ 比如孙悟空,他的原型是猴,因而会攀援,喜欢吃果子,生 就一副“雷公嘴”,“孤拐脸”。
二、幽默诙谐的游戏风格
▪ 《西游记》不乏对现实政治的讽刺,但在一种戏谑性的氛围 中,我们领略到的是一部轻喜剧,以过于沉重的心态来读会 造成理解的隔阂和失误。
▪ 其人物语言,虽然因大多数神魔被漫画化而难以做到个性分 明,但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的口吻却颇 见性情。
第四节 《西游记》的影响
▪ 《西游记》刊行之后,在其带动和影响之下,神魔小说的创 作迅速形成高潮 第一种以对立双方的斗法为主,写法宝,写神通,侧重于想 象的神奇。其代表作为《封神演义》。另有罗懋登《三宝太 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无名氏《混元盒五毒全传》等
三、《西游记》的政治意涵
▪ 人间国度,所用多为明代官职,国王又多为宠信道士的昏君 ,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嘉靖皇帝。但并非有意影射。
▪ 《西游记》的作者不是一位整天板着脸讥弹时政的作家,如 果《西游记》中确有讥弹时政的意味,那也是妙手偶得,并 非刻意为之。
▪ 《西游记》对人和妖怪采用不同的伦理准则,一方面是对传 统的志怪惯例的继承,另一方面也确能引发读者关于现实生 活的丰富联想。
▪ 比如第三十六回,唐僧向宝林寺僧官借宿,僧官不允,还训 斥了唐僧一顿;悟空去借,僧官满口答应,唯唯诺诺:
▪ “行者闻言暗笑,押着众僧,出山门下跪下。那僧官磕头高 叫道:‘唐老爷,请方丈里坐。’八戒看见道:‘师父老大 不济事,你进去时,泪汪汪,嘴上挂得油瓶。师兄怎么就有 此獐智,教他们磕头来接?’三藏道:‘你这个呆子,好不 晓礼!常言道,鬼也怕恶人哩。’”
名著阅读《西游记》专题ppt课件(68页)

偷吃人参果
大战流沙河
感悟人生
唐 僧—认准目标,坚持到底
孙悟空—战胜自我,改变世界
猪八戒—快乐生活,幽默人生 沙和尚—谦逊为人,踏实做事
感悟人生
用一句话来表 达我们从这些人物 身上所领悟的道理!
感悟人生
团 队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西游记》的主题
•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敢于 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 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 艰难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2.这两段文字突出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 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文中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 他疾妖如仇、武艺高强,机智勇敢,洞察力强 的特点.
3.选文突出了唐僧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 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 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 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3.选文突出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 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文中通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表现了他疾 妖如仇、武艺高强,机智勇敢,洞察力强的特点。
4.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作品语言的一个 特点。
一是运用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显得新鲜而有生命 力、活泼而又准确。如“咦!逐年家打雁,今却被小 雁儿鹐了眼睛。”语言显得生动活泼。 二是人物语言个性化,使性格更加鲜明。如“已在尊 嫂尊腹之内耍子”、“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体 现了孙悟空聪明、顽皮的个性。
曲折巧妙的结构
《西游记》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三大部分组 成: 序幕:前7回,大闹天宫 过度:中5回,取经缘起 主体:后88回,西天取经 各部分都有其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 取经故事所包括的41个小故事,几乎都可独立成 篇。 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 合,属“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
名著阅读-《西游记》 ppt课件

玄奘;陈光蕊;天竺(古印度) 6、小说中的唐僧法号是什么? 三藏 7、玄奘回国后,口授写成什么书,记载了他的游历 见闻?
《大唐西域记》
8、孙悟空有哪些本领?
七十二变、筋斗云
PPT课件
3
9、唐僧师徒四人最后获得了怎样的称号?
唐僧: 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斗战胜佛; 猪八戒:净坛使者; 沙和尚:金身罗汉; 小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颗定风丹。
PPT课件
10
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 回目的题目: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7、 《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 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 什么?
牛魔王家族。 火云洞主红孩儿三昧真火的考验, 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难。
7.“美猴王”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行者”之名又是如何来的呢?
《西游记》第一回后半回,当他见到菩提祖师,
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为“孙”,法 名“悟空”。 他后来听从观音菩萨的劝告,拜唐僧为 师参加取经,就正式启用“悟空”这一法号;唐僧又 给他“起个诨名,称为行者”。
PPT课件
8
读选文片段解决下列问题:
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
情节。
大闹流沙河
高老庄娶亲
PPT课件
12
11.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白骨精、 黄风怪、 蝎子精 、 红孩儿
12、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乌鸡国 车迟国 女儿国 玉华州 天竺国
13、补足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大唐西域记》
8、孙悟空有哪些本领?
七十二变、筋斗云
PPT课件
3
9、唐僧师徒四人最后获得了怎样的称号?
唐僧: 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斗战胜佛; 猪八戒:净坛使者; 沙和尚:金身罗汉; 小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颗定风丹。
PPT课件
10
6、请写出《西游记》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 回目的题目: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7、 《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 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 什么?
牛魔王家族。 火云洞主红孩儿三昧真火的考验, 牛魔王之妻芭蕉扇刁难。
7.“美猴王”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行者”之名又是如何来的呢?
《西游记》第一回后半回,当他见到菩提祖师,
祖师根据他是猴子(猢狲),为他取姓为“孙”,法 名“悟空”。 他后来听从观音菩萨的劝告,拜唐僧为 师参加取经,就正式启用“悟空”这一法号;唐僧又 给他“起个诨名,称为行者”。
PPT课件
8
读选文片段解决下列问题:
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故事
情节。
大闹流沙河
高老庄娶亲
PPT课件
12
11.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 白骨精、 黄风怪、 蝎子精 、 红孩儿
12、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乌鸡国 车迟国 女儿国 玉华州 天竺国
13、补足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课件(共41张ppt).ppt

典型情节 ①大闹天宫 ②三打白骨精 ③大战红孩儿 ④三借芭蕉扇 ⑤车迟国斗法
猜猜他是谁?
主要人物
名猪刚鬣、猪悟能、呆子。原为天宫
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 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
猪 八 戒
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唐僧
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
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
孙悟空被天界招安,封为弼马温。得知职 位低卑后生气返回花果山,并战胜托塔天 王和三太子的讨伐,迫使玉皇大帝封其为 齐天大圣,并在天庭建齐天大圣府,奉旨 管理蟠桃园。因醉酒搅乱王母的蟠桃盛会, 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炼成了金刚不坏之 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 就火眼金睛。 之后大闹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四大天王、 二十八星宿对其围剿亦不能将其打败,后 来在与如来的打赌斗法中失利,被压在如 来舍去一手化作的五行山。
汉族,淮安府山阳县 人。祖籍安徽 ,以祖先聚居枞阳
高甸,故称高甸吴氏。
承
恩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 《西游记》的作者。自幼
-
敏慧,博览群书,尤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遭挫 中
折,嘉靖中补贡生。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任浙江长
国 明
兴县丞。殊途由于宦途困顿,晚年绝意仕进,闭门著 代
杰
述。
出
2004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政府决定在山上茶庵处
创作背景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 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 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 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汉 族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 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叁 书籍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与明代神魔小说
李江杰 副教授
明代中后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阶级对小说戏曲的控制有了 较大松动
二、印刷业的发达 三、小说理论的推动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一)唐代真人真事的 传说阶段:
玄奘 ,世称唐三藏, 俗姓陈,河南陈留人, 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于唐高宗 麟德元年(664)。唐太 宗贞观三年(629),自 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 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从《大唐三藏取经 诗话》开始,猴行者 成为西游故事的主角; 出现了深沙神的形象, 即之后沙僧形象。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标志着玄奘取经 故事由历史真实向佛 教神话传说过渡的完 成。
(三)金元戏曲的搬 演阶段
1.《二郎神索齐天大圣》 的戏剧,塑造了一位 与天地同生,日月同 长,极具反抗性的孙 悟空形象,比《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当中 的猴行者形象更为丰 满。
◆鲁迅引清学者之言,辨定为吴承恩,胡适考证论 定,而俞平伯等有异议。
◆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相继论 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仍以吴为作者。
(二)吴承恩生平、著述
1、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 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 败落为小商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庭 。
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则, 约13万字(有唐僧出世故事)
杨致和《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则,七万余字, 收入余象斗编集《四游记》中(无唐僧出世故 事)
清代又有多个版本,比如《西游证道书》《西 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等。
《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题“钟山黄 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清 康熙二年(1663)或十四年(1675)刊行。
(一)作者之谜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清初汪象旭评刻之《西游证道书》托虞集序言 为“长春真人丘处机”作,后之刊本亦依此说。
◆清吴玉搢据方志所载吴承恩著有《西》一书,而 提出此为吴著之小说。
三、《西游记》的版本
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年(1592)南京唐 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 十卷,一百回,华阳洞天主人校,有秣陵 陈元之的序,题为长春真人作。约80万字 (现存最早,无唐僧出世故事)
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书林杨闽斋刊本, 再后有明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 记》100回 。
2、吴承恩再创作
(1)深化了主题:吴承恩利用传统题材表现了 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觉,表达了普通群众的 斗争精神和对生活的美好理想,使《西游记》 成为一部具有现实生活内容和鲜明的民族倾 向和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
(2)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变成了理 想中的英雄形象,成了故事的主角,唐僧反 而退居其次,在某些方面还成了被批判的对 象。
早期的百回本都没有叙述玄奘出身的专门章节, 清初的《西游证道书》才有玄奘出身的故事。
我们把世德堂刻本称为“吴本”,明朝的刻本很 多,比如朱鼎臣刻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称为 “朱本”,杨志和《西游记传》称为“杨本”。
现在通行的本子
百回本《西游记》,人民文学1955年版,收入“中 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世德堂本为底本,更动回目, 插入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9回内容;1980年重排本 恢复世本原貌,将第9回附录于后)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人民文学1984年 版,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四、《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游记》的多元化主题:
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 明嘉靖间章回小说《西游记》
西游故事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唐初 一个舍身求法的真实故事,经过八百多年 的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小 说巨著,融合了八百年间无数僧俗群众的 共同创造,寄托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共同 愿望,直到最后发展成了吴承恩笔下的 《西游记》。
二、关于作者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 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由玄 奘口述,门徒笔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 二卷 ;玄奘死后,他的两位门徒著《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宋元话本的讲述 阶段
1. 在取经故事向 《西游记》的演变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猴 行者形象的出现。
2.关于猴行者最早 的文献资料见于南宋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共十七章,现 存十六章 。
2.《西游记》出现 以前,完整演出西游 故事的是元末明初杨 讷(杨景贤)的《西 游记》杂剧。
从唐僧的父亲陈 光瑞上任写起,是最 早确立西游故事的情 节体系的杂剧。一师 三徒一马的形式也被 确立了下来。
(四)元明小说的描 述阶段:
与杨讷杂剧同时,应 该存在一部《西游记 平话》,对《西游记》 的成书有重大影响 。
朝鲜的《朴通事谚 解》和《永乐大典》 当中都有记载,他们 证实了在小说《西游 记》之前确实有《西 游记》平话的存在。
《西游记》大致衍变脉络
史实(玄奘取经);纪实性地理风俗书(《大唐 西域记》);高僧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富传奇性)
取经故事之流传;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神话故事雏形);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末 明初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记》、《西游记》
(3)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并将此情节放在开 头,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和斗争精神。
(4)儒释道三教合一,《西游记》中既有佛教故 事也有儒道传说,不仅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也把普通群众的创造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淡化 了原来取经故事的宗教色彩。
(5)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取经故事,赋予作 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小说中无论是 作者的叙述,还是人物语言都具有幽默讽刺的 特点。
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 而屡试不就,中年补岁 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 年,因“耻折腰”,辞 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 贫老以终。
他一生写作诗词文的数量较大,去世后大多散失, 后经人搜索编辑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曾作有志怪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 歌》,故人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西游记》应是他在中、晚年写成的作品。
李江杰 副教授
明代中后期小说繁荣的原因
一、统治阶级对小说戏曲的控制有了 较大松动
二、印刷业的发达 三、小说理论的推动
一、《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一)唐代真人真事的 传说阶段:
玄奘 ,世称唐三藏, 俗姓陈,河南陈留人, 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于唐高宗 麟德元年(664)。唐太 宗贞观三年(629),自 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 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从《大唐三藏取经 诗话》开始,猴行者 成为西游故事的主角; 出现了深沙神的形象, 即之后沙僧形象。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标志着玄奘取经 故事由历史真实向佛 教神话传说过渡的完 成。
(三)金元戏曲的搬 演阶段
1.《二郎神索齐天大圣》 的戏剧,塑造了一位 与天地同生,日月同 长,极具反抗性的孙 悟空形象,比《大唐 三藏取经诗话》当中 的猴行者形象更为丰 满。
◆鲁迅引清学者之言,辨定为吴承恩,胡适考证论 定,而俞平伯等有异议。
◆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相继论 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仍以吴为作者。
(二)吴承恩生平、著述
1、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 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 败落为小商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庭 。
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则, 约13万字(有唐僧出世故事)
杨致和《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则,七万余字, 收入余象斗编集《四游记》中(无唐僧出世故 事)
清代又有多个版本,比如《西游证道书》《西 游真诠》《新说西游记》等等。
《新镌出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目录题“钟山黄 太鸿笑苍子、西陵汪象旭憺漪子同笺评”,清 康熙二年(1663)或十四年(1675)刊行。
(一)作者之谜
◆明刊本、世德堂本只署“华阳洞天主人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清初汪象旭评刻之《西游证道书》托虞集序言 为“长春真人丘处机”作,后之刊本亦依此说。
◆清吴玉搢据方志所载吴承恩著有《西》一书,而 提出此为吴著之小说。
三、《西游记》的版本
最早的刻本是万历二十年(1592)南京唐 氏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二 十卷,一百回,华阳洞天主人校,有秣陵 陈元之的序,题为长春真人作。约80万字 (现存最早,无唐僧出世故事)
万历三十一年(1603)的书林杨闽斋刊本, 再后有明崇祯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 记》100回 。
2、吴承恩再创作
(1)深化了主题:吴承恩利用传统题材表现了 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觉,表达了普通群众的 斗争精神和对生活的美好理想,使《西游记》 成为一部具有现实生活内容和鲜明的民族倾 向和时代特征的神话小说。
(2)突出了孙悟空的形象:孙悟空变成了理 想中的英雄形象,成了故事的主角,唐僧反 而退居其次,在某些方面还成了被批判的对 象。
早期的百回本都没有叙述玄奘出身的专门章节, 清初的《西游证道书》才有玄奘出身的故事。
我们把世德堂刻本称为“吴本”,明朝的刻本很 多,比如朱鼎臣刻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称为 “朱本”,杨志和《西游记传》称为“杨本”。
现在通行的本子
百回本《西游记》,人民文学1955年版,收入“中 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世德堂本为底本,更动回目, 插入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9回内容;1980年重排本 恢复世本原貌,将第9回附录于后)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人民文学1984年 版,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
四、《西游记》的思想内容
(一)《西游记》的多元化主题:
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 明嘉靖间章回小说《西游记》
西游故事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唐初 一个舍身求法的真实故事,经过八百多年 的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小 说巨著,融合了八百年间无数僧俗群众的 共同创造,寄托了古代人民对生活的共同 愿望,直到最后发展成了吴承恩笔下的 《西游记》。
二、关于作者
玄奘归国后,将沿途各国的风土习俗以 及政治、历史、宗教上的遗迹轶闻,由玄 奘口述,门徒笔记写成《大唐西域记》十 二卷 ;玄奘死后,他的两位门徒著《大慈 恩寺三藏法师传》。
(二)宋元话本的讲述 阶段
1. 在取经故事向 《西游记》的演变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猴 行者形象的出现。
2.关于猴行者最早 的文献资料见于南宋 《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共十七章,现 存十六章 。
2.《西游记》出现 以前,完整演出西游 故事的是元末明初杨 讷(杨景贤)的《西 游记》杂剧。
从唐僧的父亲陈 光瑞上任写起,是最 早确立西游故事的情 节体系的杂剧。一师 三徒一马的形式也被 确立了下来。
(四)元明小说的描 述阶段:
与杨讷杂剧同时,应 该存在一部《西游记 平话》,对《西游记》 的成书有重大影响 。
朝鲜的《朴通事谚 解》和《永乐大典》 当中都有记载,他们 证实了在小说《西游 记》之前确实有《西 游记》平话的存在。
《西游记》大致衍变脉络
史实(玄奘取经);纪实性地理风俗书(《大唐 西域记》);高僧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富传奇性)
取经故事之流传;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 话》神话故事雏形);宋元南戏、金院本;元末 明初杂剧《唐三藏西天取经记》、《西游记》
(3)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并将此情节放在开 头,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和斗争精神。
(4)儒释道三教合一,《西游记》中既有佛教故 事也有儒道传说,不仅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也把普通群众的创造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淡化 了原来取经故事的宗教色彩。
(5)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取经故事,赋予作 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小说中无论是 作者的叙述,还是人物语言都具有幽默讽刺的 特点。
早有才名,曾致力科举 而屡试不就,中年补岁 贡生,后任长兴县丞两 年,因“耻折腰”,辞 官归居乡里,放浪诗酒, 贫老以终。
他一生写作诗词文的数量较大,去世后大多散失, 后经人搜索编辑成《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曾作有志怪小说《禹鼎志》和诗《二郎神搜山图 歌》,故人们以为他具备作《西游记》之条件。
《西游记》应是他在中、晚年写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