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

中医知识及操作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中医操作技巧,包括中药煎煮、针灸、按摩等。

3.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够根据病情做出合理的中医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知识(1)中医概述:中医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体系、特点与优势。

(2)中医病因病机: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

(3)中医疾病分类:根据中医理论对常见疾病进行分类。

(4)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包括舌诊、脉诊、面部诊断等。

2.中医操作技巧(1)中药知识:中药的基本分类、药材的质量要求、煎煮方法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2)中药煎煮:水泡、开煎、煮沸等不同煎药方法的应用。

(3)针灸: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的选择与操作技巧。

(4)按摩:推拿、拔罐等常用按摩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操作。

3.应用能力提升(1)病案分析:根据真实病案对病情分析、中医辨证施治进行讨论。

(2)案例讲解: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培养学员综合应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

(3)模拟实操:通过模拟病人,让学员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实际操作。

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以课堂讲解的方式,传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在培训现场配备相关设备和药材,让学员亲身实践中医操作技巧。

3.病案分析与案例讲解:通过分析和讲解真实病例,帮助学员理解中医辨证施治的过程。

4.模拟实操:在模拟病人的情境下,让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应用能力。

四、培训安排1.第一天: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讲解(8小时)-中医概述-中医病因病机-中医疾病分类-中医诊断2.第二天:中医操作技巧讲解(8小时)-中药知识-中药煎煮-针灸-按摩3.第三天:应用能力提升(8小时)-病案分析-案例讲解-模拟实操五、培训评估1.理论考核:通过闭卷考试评估学员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操作考核:学员进行中医操作技巧的实际操作,评估其操作技能。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欢迎阅读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基础部分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五)经络【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六)病因【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七)病机【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采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2.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肉桂8.理气药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9.消食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的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
1. 培训目标
本培训旨在提供中医适宜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员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操作技巧。

2. 培训内容
2.1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 中医适宜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 中医适宜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 中医适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2 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基础
- 中医适宜技术的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理论基础
- 中医适宜技术与经络学、腧穴学的关系
- 中医适宜技术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2.3 中医适宜技术的常见技术
- 推拿
- 刮痧
- 灸法
- 拔罐
- 针灸
- 中药熏蒸
- 水疗
- 其他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3. 培训方法
- 理论授课:通过讲座、演示等形式,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

- 实践操作: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学员通过亲身操作掌握技术要点和操作技巧。

- 经验分享:邀请相关从业人员分享实际操作经验和案例,促进学员间的经验交流和研究。

4. 培训评估
- 学员作业:要求学员完成相关的实操作业,评估学员对中医
适宜技术的掌握程度。

- 培训反馈:通过学员的培训反馈调查,了解培训效果和改进
意见。

5. 培训资料
- 课件:提供详细的培训课件,包括理论知识、技术要点和操
作步骤。

- 参考书目:推荐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供学员深入研究和研究。

以上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大纲的基本框架,具体的培训安排和
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培训目标和学员需
求的最佳匹配。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2015年**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为进一步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推进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我院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顺利开展,2015年我院计划将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项目,全面提高我院医师运用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基本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设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乐于奉献、临床实践技能较强、适才适用的(中医)医生队伍。

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现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一、培训组织管理由我院科教科负责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一实施,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查考核;并组织省级中医药专家及桐乡市中医学会专家强化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业务指导。

按计划具体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结合开展的头针、铍针的应用,中草药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科学统筹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高我院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二、培训项目对象培训对象为全院的在职医师。

2015年新招聘的医生将参加下半年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求培训内容分三块:一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二是国家中医药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的内容;三是海宁市中医院推广的适宜中医药技术项目;2015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强化培训中医诊疗技能和适宜技术项目,达到学以致用要求,确保每个在编医师均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

四、培训工作实施培训形式以讲座和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辅导。

根据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要求,制订培训措施,4月底前将培训活动计划上报桐乡市卫生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

药品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一)一、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

1.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

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包括动物病理产物、动物排泄物、菌类)、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等;经营许可证有相应范围即可经营。

1.1中药材: 指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不经过合法饮片生产企业泡制加工生产或粗略清洗切片等简单加工,现不允许直接应用临床,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药材时,必须经过药剂科进行加工泡制)。

1.2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的区别在于:中药材没有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加工泡制,中药饮片是经过合法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程序加工泡制的饮片制品。

1.3中成药:指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依据中医药理论,按配方经合法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工艺加工而成的制剂。

1.4中药配方颗粒:指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的、供中医临床配方用的颗粒。

现不允许市场流通,只能由合法的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给医疗机构。

新型中药饮片,部分省市试点生产。

1.5中药破壁饮片:厂宣,一种以先进的细胞破壁粉碎技术为基础,运用国家发明专利,不添加其它成分制成颗粒,直接冲泡服用的新型中药饮片。

由国家特定厂家试点生产,代表品牌,草晶华系列产品。

2.生物制品: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成,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2.1分类:生物制品实施批发签管理,包括疫苗类制品、血液制品、用于血源筛查的体外生物诊断试剂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生物制品。

2.2疫苗制品:2.2.1药品批发企业不得经营,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批发企业配送。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

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附件2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理论测试及技能操作复习大纲针灸专业组第一部分理论知识一、基本概念1.掌握经络、经络系统、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

2.掌握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特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背俞穴、募穴、郄穴、八脉交会穴、八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的概念。

3.掌握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的概念。

4.掌握行针、得气、候气、催气、守气的概念。

5.掌握灸法、直接灸、间接灸的概念。

二、基本理论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及功能、十二经别的分布规律。

2.掌握腧穴的分类、作用、主治规律及定位方法;掌握特定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3.掌握十二经脉循行(《灵枢·经脉》),掌握十四经主治概要。

4.掌握十四经穴中常用腧穴(具体内容见参考教材)的定位及类别、主治。

5.掌握标准头针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6.掌握耳穴的分布规律、选穴原则。

7.掌握艾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注意事项。

8.掌握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范围。

9.掌握针灸治疗原则,针灸配穴处方的规律和具体方法。

针灸治疗原则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三、掌握以下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针灸治疗原则及处方:头痛、面痛、落枕(颈椎病)、漏肩风、腰痛(坐骨神经痛)、痹证、中风、眩晕、面瘫、痿证、不寐、心悸、咳嗽、哮喘、胃痛、呕吐、呃逆、腹痛、泄泻、便秘、胁痛、癃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绝经前后诸证、胎位不正、不孕症、遗尿、扭伤、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痤疮、带状疱疹、斑秃、目赤肿痛、麦粒肿、眼睑下垂、近视、耳鸣耳聋、鼻炎、牙痛、咽喉肿痛、高热、抽搐、晕厥、虚脱、内脏绞痛。

第二部分实践技能一、基本操作方法1.掌握毫针的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浅;提插法、捻转法;导气法、平补平泻法;辅助针刺手法;单式针刺补泻手法;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针灸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护理培训计划

针灸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护理培训计划

针灸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护理培训计划培训时间:2014年2月—10月培训形式:科室培训+自学+讲课+考试考核培训内容:中西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常规、急、危、重病基本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

护理部新下发的表格及科内各种记录单的使用。

二月 1、2、中医针灸科一般护理常规。

三月 1、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

2、中医护理的原则。

3、科内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考核。

操作:拔火罐、心肺复苏。

四月 1、膝痹病的护理常规。

2、膝痹病辩证施护。

3、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操作:熏洗法、静脉输液。

五月 1、项痹病的护理常规。

2、项痹病辩证施护。

3、熏蒸时患者出现意外的处理。

操作:刮痧法、吸氧。

六月 1、腰痛病的护理常规。

2、腰痛病辩证施护。

3、科内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考核。

操作:湿敷法、皮试。

七月 1、抢救药1-8种的作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抢救药8-16种的作用、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3、科内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考核。

操作:药物离子导入、留置导尿。

八月 1、蛇串疮的护理要点2、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3、中药用药禁忌。

操作:中药熏蒸、口腔护理。

九月 1、面瘫的中医护理。

2、压疮的预防。

3、本科室常用的穴位。

操作: 五疗灯、协助病人翻身叩背排痰。

十月 1、眩晕的护理常规。

2、眩晕辩证施护。

3、科内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考核。

操作:中药蜡疗、鼻饲法。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

中医药培训知识计划第一部分:中医药基础知识1.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精神情志学说等。

学员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基本理论,掌握中医药的基本知识。

2. 中医药诊断方法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大诊断方法,需要学员熟练掌握中医药的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地诊断疾病。

3. 中医药辨证施治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辨证论治,了解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掌握中医药的实际应用技能。

第二部分:中医药临床诊疗技能1. 中医药诊疗操作规范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诊疗的操作规范,包括中医诊疗仪器的使用、中医药相关操作的规范等。

2. 中医药临床案例分析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临床案例,了解实际应用中医药的情况,分析中医药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3. 中医药诊疗技能培训学员需要进行中医药诊疗技能培训,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调配等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中医药的临床技能。

第三部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1. 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学员需要了解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以及中药的提取、纯化等现代化技术。

2. 中药质量控制学员需要学习中药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中药的理化分析、药效成分分析、质量标准制定等技术。

3. 中医药临床研究学员需要了解中医药的临床研究方法,包括中医药临床试验设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等技术,掌握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基本知识。

第四部分:中医药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1. 中医药法律法规学员需要了解中医药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医药管理法律、药品管理法律等相关法律法规。

2. 中医药伦理道德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的伦理道德,包括中医医德、医患关系伦理、临床试验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医药的伦理道德要求。

第五部分:中医药管理与实践1. 中医药管理法规学员需要学习中医药管理的相关法规,包括中医药机构管理、中医药医师资格管理、中医药药材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基础部分、中医理论基本知识(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知识目标】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二)阴阳五行学说【知识目标】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知识目标】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四)气血津液【知识目标】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知识目标】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能力目标】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知识目标】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八)防治原则【知识目标】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一)诊法【知识目标】 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能力目标】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4.能够运用问诊米集病史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二)辨证【知识目标】 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2. 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 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三、中药基本知识(一)中药的性能【知识目标】 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 2. 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二)中药的使用【知识目标】 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 2. 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能力目标】 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 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三)常用中药【知识目标】 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 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 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 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 1.解表药白芷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耳子2.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梔子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 3.泻下药攻下药:大黄番泻叶润下药:火麻仁4.祛风湿药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5.化湿药藿香厚朴苍术砂仁6.利水渗湿药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7.温里药附子干姜(炮姜)肉桂8.理气药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莱菔子9.消食药10.止血药白茅根三七白及艾叶蒲黄大蓟(小蓟)地榆11.活血化瘀药川芎延胡索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12.化痰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胆南星)旋覆花清化热痰药:贝母瓜蒌竹茹止咳平喘药:杏仁枇杷叶紫菀桑白皮葶苈子桔梗13.安神药酸枣仁龙骨远志14.平肝息风药石决明钩藤天麻牡蛎代赭石地龙15.补虚药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补阳药:杜仲续断菟丝子益智仁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补阴药:沙参麦冬枸杞子鳖甲天冬玉竹石斛16.收涩药五味子乌梅山茱萸肉豆蔻浮小麦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并适当增加本地地产药材。

四、方剂基本知识(一)方剂与治法【知识目标】1.了解方剂与治法的关系2.了解“八法”的作用及适应证3.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八法”的作用和方剂的组成原则(二)剂型【知识目标】了解方剂的常用剂型及其主要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区别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酒剂、片剂、冲剂、胶囊剂、口服液、注射剂)的主要特点(三)常用方剂【知识目标】1.掌握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了解其方解2.了解各类方剂的含义、作用、适应症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1.能够背诵50首代表性方剂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2.能够根据常见病症变化,初步学会加减用药附:50首代表性方剂的分类及名称辛温解表剂:麻黄汤1.解表剂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2.泻下剂大承气汤3.和解剂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调和肝脾剂:4.清热剂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清营凉血剂: 清营汤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清脏腑热剂: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清热祛暑剂:清暑益气汤、六一散清虚热剂:青蒿鳖甲汤 5.温里剂理中汤6.补益剂补气剂: 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血剂: 四物汤、当归补血汤补阴剂: 六味地黄丸补阳剂: 肾气丸固表止汗剂:玉屏风散7.固涩剂涩肠固脱剂: 真人养脏汤涩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8.安神剂重镇安神剂: 朱砂安神丸养心安神剂: 天王补心丹9.理气剂降气剂:苏子降气汤10.理血剂活血祛瘀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止血剂:十灰散11.消导剂保和丸、木香槟榔丸12.治风剂疏散外风剂:川芎茶调散平熄内风剂:镇肝熄风汤13.治燥剂沙参麦冬汤14.祛湿剂平胃散、茵陈蒿汤、八正散、羌活胜湿汤燥湿化痰剂:二陈汤15.祛痰剂温化寒痰剂: 养亲汤清热化痰剂: 清气化痰丸润燥化痰剂: 贝母瓜蒌散治风化痰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注: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

(五)常用中成药【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用药目录中5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禁忌症【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正确使用中成药附:50种常用中成药的分类1.解表类:2.泻下类:3.清热类:4.补益类:5.安神类:6.熄风开窍类:3种7.固涩类:2种9.理血类:6种10.除湿及祛暑类:3种8.理气类:2种11.祛风湿类:2种12.祛痰类:3种13.消导化积类:3种14.安蛔驱虫类:1种15.外用类:4种注:以上所列每类药物种数,只是原则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技能部分(一)针灸疗法【技能目标】1.掌握毫针刺法(进针、提插、捻转、留针、出针)及操作规范2.掌握针刺法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异常情况(晕针、滞针、弯针、断针、出血、血肿)的预防和处理3.掌握灸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作用及操作规范4.了解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5.掌握60个常用腧穴的定位、其中30个主要穴位(标有下划线者)的主治附:60个常用腧穴的穴位名称1.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列缺、少商3.足阳明胃经穴:丰隆、地仓、足三里4.足太阴脾经穴: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公孙2.手阳明大肠经穴:合谷、曲池、肩髃、迎香4. 了解不同部位推拿时的体位5. 手少阴心经穴:通里、神门6. 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肩贞、听宫7. 足太阳膀胱经穴:胃俞、肾俞、膈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8. 足少阴肾经穴:涌泉、太溪、照海9. 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劳宫10. 手少阳三焦经穴:中渚、外关、支沟、肩醪、翳风15. 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夹脊、安眠、印堂、四缝、十宣、膝眼、胆 囊、阑尾 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运用针灸治疗常见病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作20% 的调整。

(二)推拿、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疗法【技能目标】1. 掌握8种常用推拿手法2. 掌握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3. 掌握拔罐、耳穴压埋、刮痧的作用及操作规范附:8种常用推拿手法 揉法、推法、摩法、按法、拿法、掐法、拍法、摇法11.足少阳胆经穴: 阳白、风池、环跳、阳陵泉12.足厥阴肝经穴: 太冲、曲泉13. 督脉穴:命门、 大椎、百会、人中14. 任脉穴:关元、 神阙、中脘、廉泉(三)其他疗法【技能目标】了解薰洗、敷贴的作用及操作规范(四)中药的采集与加工【技能目标】 1.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识别2.掌握中药的常用贮存保管方法3.掌握中药的煎服法4.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识别与采集5.了解常用中药材的简易加工与炮制临床部分【知识目标】 1.掌握门诊登记和中医处方书写方法和规范 2.掌握30个常见病证的诊断、辨证论治及转归预后;了解其预防与调摄以及包括针灸推拿在内的相关综合治疗方法3.了解孕妇、儿童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4.了解常见筋伤的中医治疗【能力目标】 1.能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门诊登记和书写处方 2.具有对30个常见病证进行正确诊断和辨证论治的能力3.初步学会对常见筋伤病证进行诊断和治疗附1.30个常见病证感冒、咳嗽、喘证、哮病、眩晕、胃痛、痢疾、呕吐、泄泻、头痛、痹证、腰痛、淋证、水肿、中风后遗症、面瘫、漏肩风、牙痛、中暑、疖、丹毒、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小儿泄泻、积滞、遗尿、麻疹、痄腮、水痘附2.常见筋伤病证单纯性指关节扭挫伤、腕关节软组织扭伤及劳损、单纯性腰部扭伤、膝关节扭挫伤、踝部扭伤注:各地可以结合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此基础上作20%勺调整。

预防保健部分【知识目标】 1. 了解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预防措施及常用预防方药的应用 2. 了解中医顺应自然、调摄精神、饮食有节、锻炼形体及避邪防病、药物预防等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辨识常见时行疾病的基本特征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能够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应用常用预防方药对常见时行疾病进行预防3.能够初步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开展预防保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