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学实验图片

人体形态学实验图片
人体形态学实验图片

1.软圆孔

2.颏突

3.椎下切迹

4.喙突

5、股骨颈

6.闭孔

7. 股骨头韧带

8.椎间盘

9.腓侧副韧带

10.前交叉韧带

11.前锯肌

12.旋前圆肌

13.胸主动脉

14.冠状窦

15.冠状动脉

16.肺静脉

17.室间隔

18奇静脉

19.股静脉

20.掌浅弓

1.肩胛锁骨肌

2.颈外静脉

3.副神经

4.大圆肌

5.甲状腺上动脉

6.髂腹上神经

7.胸外侧动脉

8.腋神经

9.膈神经

10.肝门静脉

11.喉返神经

12精索.腹股沟管(外口)

13.腋动脉

14.左侧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

15.胆总管

16.左侧肾上腺上静脉

17.头臂干

18.桡神经

19.大隐静脉

20正中神经返支

错觉的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书 实验一 错觉实验 1、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知识,证实最典型的缪勒-莱伊尔(muller--lyer) 视错觉现象的存在和研究错觉量大小。 2、实验器材: 错觉实验仪 3、成员:某某 4、实验内容: (1)仪器有三种不同箭羽线夹角的线段,实验时选择一种做实验,其余的二种用挡板挡 住。 (2)仪器直立于桌面,被试位于一米以远,平视仪器的测试面。主试移动仪器上方的拨 杆,即调整线段中间箭羽线的活动板,使被试感觉到中间箭羽线左右两端的线段长度相等为 至。可以验证箭头线与箭尾线的长度错觉现象,并读出错觉量值。 5、实验数据: 6、实验小结: 本实验中,通过对错觉实验的实施,我们测试了小组成员的长度错觉,差值数据普遍在 3mm左右,我们了解到了人体错觉的基本测量方法。 实验二 大小常性测量器实验 1、实验目的: (1)用比对法验证视觉大小常性现象;(2)学习测定大小常性的方法;(3)讨论距 离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4)讨论标准刺激大小对大小常性的影响。 2、实验用具: ep510大小常性测定仪两台。 3、小组成员: 某某 4、实验内容: (1)选择长度为2m以上的场地,让被测者站在距离实验仪器1.5m位置。(2)测试员 调节手边大小常性测量仪,改变两个测量仪三角形大小,使其不同,注意应有时从大到小调, 有时从小到大调,采用abba的序列。指导语如下:“请你注意正前方屏幕上三角形的大小, 并照此大小指挥测试员调节手边的测量器,直到你主观感知到一样大小为止。”报告记录员记 下你调节后图形的数值。 (3)记录员将读得的数据记入大小常性记录表。实验中,记录员不得将测量数据告知被 试。 5、实验数据:(单位:mm) (1)根据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实际差别计算大小常性系数。 kb=(r―s)/(a―-s)或 kt=(lgr―lgs)/(lga―lgs)式中,a:标准三角形 高;r:被试匹配的三角形高; s:完全没有常性时三角形应有的高 s= d /(a* d) (式中d:被试与标准刺激的距离,d:被试与比较刺激的距离) (2)我的测量数据(差值,单位:mm) 6、实验小结: 实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在标准刺激下还是在标准距离下,人对物体的大小直觉恒常性系 数都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结果说明:物体远近会导致视网膜上投影的大小变化,而在人的知觉中仍然能较正确地 反映不同物体的实际大小。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一人体测量 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 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 三、实验容 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 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四、实验仪器 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 五、实验步骤及方法 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

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60cm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 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 所以键盘高为38+23.61+8=69.61cm。取值69cm 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 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

体成分测试实验报告

体成分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身体成分测定的电阻抗测定法、皮质厚度测定方法; 2.了解和熟悉体成分的分析评价方法和适用范围。 二、实验原理 1.电阻抗测定法 利用非脂肪组织比脂肪组织有更高的电荷容量,更易导电的特性测试。电流传导速度越慢,表示身体所含脂肪越多。因此本测量通过无害的交流电通过身体脂肪和非脂肪组织时的差别来估算体成分。 2.皮脂厚度测定法 用皮质厚度推算人的身体密度,并将估算的身体密度带入公式预测公式,计算出体质百分比。 三、实验步骤 1.电阻抗测定法 使用仪器:体成分测试仪 测试步骤:a、测量身高、体重b、将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体重、身高等输入体成分分析仪才c、受试者赤足,两手、两足分别接触四肢电极,按操作步骤开始测量d体成分分析仪显示(打印)测试报告。 2.皮质厚度测定法 使用仪器:皮脂厚度计 测试步骤:a、估算身体密度:分别测试右上臂肱三头肌和肩胛角下(1cm 处)的皮脂厚度,代入体密度估算公式: 身体密度(男)=1.0913-0.00116x 身体密度(女)=1.0897-0.00133x(x=肩胛角下+上臂皮质) 四、注意事项 1.测试之前正常饮食,不要过饱或过饥。 2.测试前4小时内不饮用任何含有咖啡因等利尿的饮料,可在测试前2小时饮适量的水。 3.测试中尽量少穿衣物,勿带金属物品。

4.测试中保持直立、放松、稳定的姿势。 5.测试过程中不接触周围的人或其他物体,正常室温环境下测量。 6.皮脂厚度测试时赤裸测试部位,捏起皮脂时注意捏起部位的松紧度和深浅程度尽量保持一致。 五、实验结果 1.电阻抗法 体脂肪率为28.3% 2.皮质厚度测法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为13.5mm,肩胛角下(1cm)处皮质厚度为13.5mm。 根据公式:身体密度(女)D=1.0897-0.00133x(x=肩胛角下+上臂皮脂)体脂百分比Fat%=(4.570/D-4.142)*100% 可得:Fat=19.47% 六、实验结果分析与评价 1.电阻抗法 根据体成分评定报告可得:体脂肪率为28.3%,为标准值;BMI为21.7,在正常值(18.5-23.9)范围内;腹部肥胖为正常,肥胖分布正常;基础代谢1201kcal,总能量代谢为1783kcal;体重控制需减掉0.9kg,脂肪需减掉0.9kg;综合评分为79分。 2.皮脂厚度法 肩胛下区:皮肤褶皱厚度男性为9.1-14.3mm,平均13.1mm;女性为9-12mm,平均为11.5mm,如超过14厘米可诊断为肥胖。 上臂部:男性均为18.1mm,如男性超过23mm,女性超过30mm为肥胖。 右上臂肱三头肌皮脂厚度为13.5mm,肩胛角下(1cm)处皮质厚度为13.5mm。因此,本人测试结果为正常。 由皮脂厚度测出的数据计算可得的体脂肪率(19.47%)与电阻抗法测出来的值(28.3%)有所差距,原因应为:a.皮脂厚度测试部位较为局限;b.两种测试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

人解实验---人体血压的测量

人体解剖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人体血压的测量班级 任课教师张成姓名 实验日期2015年10月14日学号 【目的要求】 1.学习并掌握简介测量人体血压的原理和方法。 2.观察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学习用生物统计学的简易方法处理数据。 【基本原理】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压。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腕式血压计)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微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有少量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学历断续第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放入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界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人的体味、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影响。 【实验器材】 血压计,听诊器(使用方法参考附录C) 【方法步骤】 1.受试者取坐位,心脏与血压计零点同一水平。静坐5分钟,待肢体放松、呼吸平稳 与情绪稳定。 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排空后再将螺丝旋紧。 3.受试者脱左臂衣袖,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距肘窝3cm上方处、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

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身长(米)2 体质指数也是较常用的人体测量指标,以体质量(kg)/身高(m)2表示。判断标准是: 消瘦正常超重肥胖 男<20 20~25 25~28 >28 女<19 19~24 24~27 >27 3. 皮褶厚度 皮褶厚度用来表示皮下脂肪的厚度,为防止误差应选择3个或3个以上测量的部位,多选择肩胛下、肱三头肌、脐旁3个测量点。以平均值作判断标准:消瘦正常肥胖 男<10mm 10~40mm >40mm 女<20mm 20~50mm >50mm (七)注意事项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部分答案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答案(部分) 5.头颈、躯干、四肢主要的肌性标志有哪些? 一、头颈部 1、咬肌: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2、颞肌:当牙咬紧时,在颞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3、胸锁乳突肌: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1、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2、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3、竖脊肌: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4、胸大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5、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1、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2、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3、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4、掌长肌腱: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5、桡侧腕屈肌腱: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6、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7、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1、股四头肌: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2、臀大肌: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3、股二头肌:在腘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14、半腱肌、半膜肌:在腘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 5、胟长伸肌:当用力伸胟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6、胫骨前肌:在踝关节的前方,长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7、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8、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9、髌韧带:髌骨下缘至胫骨粗隆之间。 10、跟腱:踝关节后方。 6.某小孩误吞一枚小玻璃球,后见从粪便中排出,请描述玻璃球所经过的器官。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手工电弧焊 一、实验目的 二、 1. 了解交流电弧焊接的工作原理。 三、 2. 掌握起弧、运弧等操作的方法。 四、实验仪器及材料 交流电弧焊机、焊条、铁板、面罩、手套 五、实验原理 六、手工电弧焊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 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或称永久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焊接时,首先在焊件与焊条间引出电弧,电弧热将同时熔化焊件接头处和焊条,形成金属熔池,随着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移动,新的熔池不断产生,原先的熔池则不断冷却、凝固、形成焊缝,使分离的两个焊接连接在一起。 七、实验示意图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准备工作 二十五、①熟悉构件的焊接工艺、焊缝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十六、②准备好工具及防护用品,检查调整设备,保证焊机可靠、牢固地接

地或接零。 二十七、③检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二十八、④检查施焊件支撑是否可靠平稳、施焊工地零件堆放是否安全。 二十九、⑤焊件上若附近有油污,水锈等,必须清理干净。 三十、操作步骤 三十一、①引弧:引燃并产生稳定电弧的过程称为引弧。引弧方法有敲击法和磨擦法两种。引弧时焊条提起动作要快,否则容易粘在工件上。如发生粘条、可将焊条左右摇动后拉开,若接不开,则要松开焊钳,切断焊接电路,待焊件稍冷后再作处理。 (1)焊条与工件接触短路(2)接触处受电阻热作用而熔化(3)电弧产生 ②运条:焊接时,焊条应有三个基本运动;焊条向下送进,送进速度应与焊 条的熔化速度相等,以便弧长维持不变;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运动,其速度也就是焊接速度;横向摆动,焊条以一定的运动轨道周期地向焊缝左右摆动,以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这三个运动结合起来称为运条。

人体实验报告

人体实验报告 篇一:人体尺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课桌椅设计,切实感受和认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领会在产品设计中正确处理人的因素的方法。 同时了解座椅与人体骨骼结构、血液循环、体压、肌肉、神经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以及怎么样才能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的课桌椅。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人体测量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人体测量,以及各种测量工具使用的介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熟练运用到设计中。利用已掌握的正确人体测量方法,运用相应的测量工具,3-5人一组,完成个人数据的测量,并对如何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展开初步的方案思考。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测量工具 测量中所需仪器:人体侧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卷尺 A、人体侧高仪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1-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1996mm人体高度尺寸的测量 B、人体测量用直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2-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和0.1mm,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250mm人体尺寸的测量 C、人体测量用弯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3-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2、介绍人体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和其他测量条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1.1 基本姿势 1.1.1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为确保直立姿势正确,被测者应使足后跟、臀部和后背部与同一铅垂面相接触。(内容可略) 1.1.2 坐姿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大致弯屈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为确保坐姿正确,被测者的臀部、后背部应同时靠在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培训资料

人体体格的测量及营养学的评价

实验三人体体格测量与营养状况评价 (一)目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营养评价中常用的人体形态、体格测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有关器械的使用和校正方法。 (二)原理 身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体形的维持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营养因素的影响,所以常常把身长、体重、以及体形方面的测量参数用作评价营养状况的综合观察指标。 (三)测量工具 软尺、体重秤、身高测试仪、皮褶计、 (四)测量指标 1.体重 2.身长 3.胸围 4.上臂围、上臂肌围 5.皮褶厚度等。 (五)测量方法 1、体重:被测者在测量之前1小时内禁食,排空尿液粪便。测量时脱去衣服、帽子和鞋袜,只着背心(或短袖衫)和短裤,安定地站(坐或卧)于秤盘中央。读数以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2、身高:测量身高应当固定时间。一般在上年10时左右,此时身长为全日的中间值。

3、胸围:成人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取平静呼吸时的中间数读至0.1厘米。 4、上臂围:左臂自然下垂,用软尺先测出上臂中点的位置,然后测上臂中点的周长。 5、皮脂厚度:测量一定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表示或计算体内脂肪量。脂肪的变动与热能供给十分密切。 (1)三头肌部:左上臂背侧中点上约2厘米处。测量者立于被测者的后方,使被测者上肢自然下垂,测定者以左手姆指及食指将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然后从姆指下测量1厘米左右之皮脂厚度。 (2)肩胛下部:左肩胛骨下角下方约2厘米处。上肢自然下垂,与水平成45°角测量。 (3)腹部:用左手姆指及食指将距脐左方1厘米处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与正中线平行捏起呈皱褶,不要用力加压,在约距姆指1厘米处的皮肤皱褶根部,用皮褶计测量。一般要求在一个部位测定3次、取平均值。 (六)营养评价 可以根据体测量评价参考数值所列的正常参考值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测量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然后进行评价。 1. 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身长(厘米)–105。 2.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 BMI(体质指数)= ———————

人体形态学实验观察点及复习思考题

骨学总论、躯干骨实验 实验内容: 1、构造,辨认骨质(骨密质、骨松质)、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骨髓(红 髓、黄骨髓),观察颅顶骨的外板、内板、板障。 2、观察长骨、扁骨、短骨、不规则骨形态。 3、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椎体、椎弓(椎弓根、椎弓板)、椎上、下切迹、椎孔、上、下关节突、横突、棘突。 4、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1)颈椎:横突、横突孔、棘突分叉;(2)胸椎:肋凹(上、下肋凹、横突肋凹)、棘 突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 5、寰椎、枢椎、隆椎,辨认前、后弓、侧块、齿突、隆椎的棘突。 6、骶、尾骨,辨认骶骨岬、骶前、后孔、骶管、耳状面、骶管裂孔、骶角。 7、胸骨、肋骨,观察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辨认胸骨角。 8、脊柱的整体观:前面观(椎体的大小与承重的关系),侧面观(四个生理弯) 后面观(颈椎、胸椎、腰椎棘突的排列关系)。 颅骨 实验内容: 1、筛骨 2、下颌骨 3、蝶骨 4、颞骨。 5、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鸡冠、筛孔;颅中窝-辨认垂体窝、视神经管、颈动脉沟、眶上裂、破裂孔、颈动脉管 内口、圆孔、卵圆孔、棘孔、脑膜中动脉沟、颅后窝-辨认枕骨大孔、斜坡、舌下神经管内口、枕内隆突、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内耳门。 6、观察颅底外面观:辨认切牙孔、腭大孔、鼻后孔、枕髁、颈静脉孔、颈动脉外口、茎突、茎突孔、下颌窝、 关节结节、破裂孔。 7、观察颅前面观,辨认眶上、下孔、泪囊窝、视神经管、眶上、下裂; 鼻腔:上、中、下鼻甲。 8、观察颅侧面观,辨认颧弓、翼点。 9、观察颅后、上面观,辨认枕外隆凸、上项线、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 10、鼻旁窦,辨认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 上、下肢骨 实验内容: 1、观察锁骨、肩胛骨,辨认肩胛下窝、冈上、下窝、肩胛冈、肩峰、喙突、上角、下角、关节盂。 2、观察肱骨,辨认肱骨头、解剖颈、大结节、小结节、外科颈、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肱骨小头、肱骨滑车、 鹰嘴窝、外上髁、内上髁、尺神经沟。 3、观察桡、尺骨,桡骨头、桡骨颈、桡骨茎突、尺骨鹰嘴、滑车、尺骨茎突。 4、观察手骨,辨认腕骨、掌骨、指骨。 5、观察髋骨,辨认髂骨体、髂骨翼、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髂结节、髂前下棘、髂后下棘、坐骨大切迹、 髂窝、弓状线、坐骨体、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髂耻隆起、耻骨上、下支、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闭孔、髋臼、髋臼窝、月状面、髋臼切迹。 6、观察股骨,辨认股骨头、股骨头凹、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粗线、臀肌粗隆、内、外侧髁、内、外上髁、 髁间窝。 7、观察胫、腓、髌骨的形态结构,辨认内踝、外踝。 8、观察跗骨、趾骨、跖骨。

防腐实验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谭娜 姓名: 学号:

实验一超声波检测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检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和应用局限性。 2、熟悉超声波检测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熟悉使用垂直探头和斜探头探测试件内部缺陷的操作过程。 二、实验仪器设备(只需写明实验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需写具体型 号) 数字式超声波探伤仪、被测试块和耦合剂 三、实验原理 超声波工作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超声波在试件中的传播特性。a 声源产生超声波,采用一定的方式使超声波进入试件;b 超声波在试件中传播并与试件材料以及其中的缺陷相互作用,使其传播方向或特征被改变;c 改变后的超声波通过检测设备被接收,并可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d 根据接收的超声波的特征,评估试件本身及其内部是否存在缺陷及缺陷的特性。 四、实验步骤 1.探头连接:将直探头、斜探头或其它类型探头与超声波探伤仪相连接。 2.超声波探伤仪基本参数的设定:根据探伤构件的材料、外形尺寸及选用的探头 类型,调节、设定超声波探伤仪的声速、声程等检测参数。 3.仪器校准:利用标准校准试块,校准仪器,设定仪器零点。 4.涂耦合剂:在探伤区域内涂抹耦合剂。 5.进行探伤操作。 五、实验结果描述 不同的缺陷显示的波形不一样,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显示器上的波形也增加。 六、回答思考题 1、简述超声波检测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答:a 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等多种制件的无损检测;b 穿透能力强,可对较大厚度范围内的试件内部缺陷进行检测。如对金属材料,可检测厚度为1~2mm 的薄壁管材和板材,也可检测几米长的钢锻件;c 缺陷定位较准确;d 对面积型缺陷的检出率较高;e 灵敏度高,可检测试件内部尺寸很小的缺陷;f 检测成本低、速度快,设备轻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现场使用较方便。 2、说明纵波探测法根据什么确定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答:工件无缺陷时,只显示始波T和底波B。当工件中有缺陷时,在始波和底波之间出现一个伤波;当缺陷横截面积很大时,将无底波,声束被缺陷全反射。设探测面到缺陷的距离为x,材料厚度为t,从示波器始波T到伤波F的长度为LF,从始波到底波的长度为LB,可得x=(LF/LB)t。由此,可求出缺陷的位子。另外,伤波高度岁缺陷或损伤增大而增高,所以可由伤波高度估计缺陷或损伤的大小。当缺陷或损伤很大时,可以移动探头,按显示缺陷或损伤的范围求出缺陷或损伤的延伸范围。 3、分析超声波探测法中使用斜探头产生横波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在超声波检测中使用横波探测来辅助纵波探测。 答;通过选择探头角度,使声束与缺陷走向垂直,从而使反射回波最大,达到监测目的。横波检测可以弥补纵波检测的不足之处。用纵波直探头检测,工件中垂直于探测面的缺陷或损伤不易被发现。因此,常辅以横波检查。横波波长短,检查能力比纵波高,波束指向性好,分辨力强。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尺寸测量实验报告 篇一:人体尺寸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课桌椅设计,切实感受和认识人的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初步领会在产品设计中正确处理人的因素的方法。 同时了解座椅与人体骨骼结构、血液循环、体压、肌肉、神经等生理解剖因素的关系,以及怎么样才能设计符合人体生理解剖要求的课桌椅。 二、实验要求 通过对人体测量部分知识的复习,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人体测量,以及各种测量工具使用的介绍,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人体测量的正确方法并熟练运用到设计中。利用已掌握的正确人体测量方法,运用相应的测量工具,3-5人一组,完成个人数据的测量,并对如何进行课桌椅的设计展开初步的方案思考。 三、实验步骤: 1、认识测量工具 测量中所需仪器:人体侧高仪、人体测量用直角规、人

体测量用弯角规、软卷尺 A、人体侧高仪 技术标准:国标GB5704.1-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1996mm人体高度尺寸的测量 B、人体测量用直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2-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和0.1mm,测量范围为0-200mm和0-250mm人体尺寸的测量 C、人体测量用弯脚规技术标准:国标GB5704.3-85 适用范围:适用于读数为1mm,测量范围为0-300mm的人体尺寸的测量 2、介绍人体测量方法 1)测量条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方法,只有在被测者姿势、测量基准面和其他测量条件符合下列要求的前提下始有效。 1.1 基本姿势 1.1.1 直立姿势(简称:立姿)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

人体体格测量

实验体格测量(一)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的应用工具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 2、掌握测量成人、幼儿的身高(长)与体重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3、能对测得的结果进行评价。 二、原理与依据 1、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适用于成人): 2、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儿童生长发育标准 3、成年人体质指数判断的标准 体型低体重正常超重 BMI <18.5 18.5-24.9 >25 三、实验器材与用具 卧式量板(或量床)、身高、坐高计和杠杆秤。 四、方法步骤与练习 1、身长——3岁以下儿童要量身长测定步骤: 1)检验仪器有无,刻度是否;(松动,清楚) 2)将卧式量板(或量床)放在地面或桌面;(平坦) 3)脱去小儿鞋帽和厚衣裤,使其仰卧于量板上;(中线) 4)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头板。此时小儿面向上,两耳要在上,两侧耳廓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与量板;(接触,同一水平,垂直)5)测量者位于小儿,在确定小儿平卧于板中线后,将左手置于小儿,使其固定,用右手,使之紧贴小儿,然后读取读数之小数点后。(右侧,膝部,滑动滑板,足跟,一位即0.1cm) 6)记录数据在上。(记录本或试验表格) 2、身高——测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1)使用仪器:为身高坐高计。 1)检验仪器:使用前应校对零点,以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是否为,误差不得大于。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连接触是否,有无,零件有无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10.0cm,0.1cm,垂直,紧密,松动,松脱) 2)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o,、和 与立柱相接触;(足跟,骶骨部,两肩间区)3)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耳屏与眼眶呈水平位;(上缘,下缘)4)测试人员站在受试者,将水平压板轻轻沿立柱下滑,压于受试者头顶;(右侧,轻) 5)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应与平板平面进行读数,以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等高或水平,厘米(cm),一位——0.1cm)6)记录数据。 注意事项: 1)身高坐、高计应选择的地方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平坦靠墙,光源) 2)测试人员每天测试前检查身高、坐高计,进行;(校正) 3)严格掌握“”、“”的测量姿势要求。测试人员读数时双眼一定压板;(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等高或水平)4)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头顶的发辫、发结要,饰物要。(压实,放开,取下) 5)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高度,以防碰坏。(安全) 3、坐高的测量(基本上同站高的测量) 测量方法:

实训二人体形态学测量

实训二人体形态学测量 【实训目的】 掌握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掌握人体长度的测最技术。 掌握人体围度的测量技术。 了解残肢的测量技术。 【实训意义】 人体形态评定是定量测量人体外部特征的主要方法,通过人体形态的评定,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及伤病所致的身体形态方面的变化,如骨折后肢体的肿胀程度,复位后肢体的长度、截肢后肢体的长度等,是衡量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常人体形态评定技术、人体长度的侧量技术、人体围度的测量技术是康复治疗师必须掌握的内容。 【实训原理】 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水平、营养状况,都可以通过人体形态的发育表现出来,评定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测量和评价,包括体格、体型、身体姿势及身体组成,其中四肢和躯干的测量是制订辅助器具的依据,体重的测量是了解身体素质的基础指标之一。 【实训对象】 1.正常人体。 2.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关节挛缩的患者。 3.截肢的患者。 【主要仪器设备】 软皮尺、卡尺、体重秤。 【学时】 2学时。 【实训内容与方法】 一、人体形态评定流程 1.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2.人体处于直立位的标准姿势。 3.从前面看双眼平视前方.两侧耳屏上缘和眶下缘中点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左、右髂前上棘应处同一水平面上(头、下领骨是否对称、舰关节是否外旋或内旋、膝是否外翻或内翻、胫骨是否外旋或内旋等〕。 4.从后面看头后枕部、脊柱和两足跟夹缝线都应处于一条垂直线上。与脊柱相邻的两肩和两侧髂嵴,对称地处于垂直脊柱的水平线上〔头部是否偏斜,脊柱是否侧弯、两肩峰、肩脚骨高度是否一致)。 5.从侧向看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膝、躁,五点应位于一条垂直线上,同时可见脊柱的4个正常生理弯曲。 二、四肢长度测量流程 受试者充分暴露受检查部位。 1.将两侧肢体放置在对称的位置上,确认体表的骨性标志。 2.利用体表的骨性标志来测量肢体或残肢的长度。 3.上肢长度的测量 (1)受枪者坐位或站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衬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2)测量从脚峰外侧端到挠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4.上臂长度

人因工程-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西安财经学院 本科实验报告 学院(部)管理学院 实验室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工业工程0901 教务处制 2012年3月28日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工业工程及物流2012 年3 月28日 学院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班实验时 间 3月28日成绩 实验小组长 姓名同组实验者 姓名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 实验项目 名称 人体测量 指导 教师 石鑫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体测量的意义。 2、掌握人体测量的方法及测量数据的统计方法。 3、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熟悉人体测量数据在造型设计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测量人体的身高、眼高、肩高、肘高、坐高、坐眼高、坐肩高、坐肘高、腿弯部的高度、臀部-腿弯部的长度、臀部宽度、上身的长度、膝盖的高度、腹部厚度、肩宽、肩-肘的长度、上肢的长度、手心的长度、跨度、肘部跨度、站立时手掌的握点、坐姿下手的握点。 2、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以及思考人体测量的意义和所测得的数据可能应用到的设计问题,比较普通测量方法的优缺点。 三、实验设备 人体形体测量尺(钢卷尺和围度尺)、坐高椅。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每组小组长负责根据实验室环境和布置选择实验区域。 第二步:调节座椅到同一高度。 第三步:每组分别由三个角色构成,测量员,记录员和校验员。确定以上三个角色,测量员两名,记录员一名和校验员多名。 第四步:一名测量员用钢卷尺进行测量,另一名测量员用围度尺进行测量。 第五步:被测量的组员对测量员的结果当场进行校核。 第六步:记录员对校验员校验的数据结果进行记录(特别注明男性数据和女性数据),完成表一。 第七步:根据实验要求统计分析测量得到的数据 五、实验过程原始数据记录(记录入样表一,可做附表) 1、将测量数据填入实验报告中表一。(单位:mm)

互换性实验报告

篇一:互换性测量实验报告 公差实训实习任务书 一、实训实习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1、掌握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及有关国家标准的基本内容。 2、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国家标准、基本方法和合理应用。 3、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计量器具和量仪的使用方法。 4、掌握一般几何量的测量方法,学会分析测量误差、处理测量数据、编写检测报告。 二、实训实习前期的课程名称 《现代工程制图》 三、实训实习内容 孔、轴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齿轮的各个参数的测量等。 目录 实验任务书?????????????????..1 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3 平面度误差的测量???????.7圆度误差的测量????????????????10 准直仪测量直线度??????????..13 立式光学计测量塞规?????????.?15 垂直度误差的测量???????????????..17 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18 标准样块比较法测量表面粗糙度??????..19 螺距的测量????????????????20 螺纹中径的测量????????????21 螺纹牙型半角的测量??????????.22 万能角尺的使用?????????????23 测量齿轮的模数???????????????24 齿轮齿厚的测量?????????????????26 齿轮公法线的测量???????????..27 齿轮径向综合跳动的测量?????????.28 齿圈径向跳动的测量???????????.30 实验一游标量具的使用及零件的测绘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游标量具的读数原理; 2、熟练掌握各种游标量具的使用方法; 3、运用游标量具对零件进行测量,并绘制零件图。 二、实验原理 1、游标的读数原理 将两根直尺相互重叠,其中一根固定不动,另一根沿着它相对滑动。固定不动的直尺称为主尺,沿主尺滑动的直尺称为游标尺。 设a为主尺每格的宽度,b为游标尺每格的宽度。i为游标刻度值,n为游标的刻线格数。当主尺(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b为b=(n-1)*a/n 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每格的宽度与游标尺每格的宽度只差 即 i=a-b=a/n n=a/i b=a-i 当主尺(2n-1)格的长度正好等于游标n格的长度时,游标尺每格的宽度为 b=(2n-1)*a/n 游标的分度值i为主尺 r格的宽度与游标尺1格的宽度之差即

人体测量实验分析报告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2

3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课程:人机工程学 指导老师:邹涛老师 学生姓名:肖宇奇 学生学号:1912150102

4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手的作业区及手的形态分析 一、实验内容: a. 时间:2017年3月2日 b. 地点:中南大学新校区建筑与艺术学院 c. 实验对象:产品设计1501班12名同学 d. 试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 e. 实验步骤: i. 依次测出肩宽、指尖距、指根距、臂长、前臂长; ii. 数据整理 iii. 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 二、测量方法: a. 测量工具:马丁测量仪 b. 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 c. 被测者身体自然舒展; 肩宽:1、高举双手,找出肩胛骨靠近上臂的窝点,做好标记; 2、手臂自然下垂,测量量表及之间的距离。 指尖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尖,测出距离。 指根距:双手水平自然舒展,与肩同高,用仪器的两端对准手中指指根,测出距离。 臂长:双手自然下垂,从肩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前臂长:手臂自然下垂,找出并标记肘部窝点,抬伸前臂与正臂成90度,测出窝点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5 三、测量原始数据: 共计人数:12 (男: 6 女:6 ) 编号 性别 肩宽 指尖距 指根距 臂长 前臂长 N X X X X X 1 男 36 186 166 76 38 2 男 31 174 158 71 37 3 男 30 177 162 73 39 4 男 29 173 159 71 37 5 男 31 178 160 79 36 6 男 33 182 166 75 37 7 女 22 168 151 65 33 8 女 22 159 144 68 30 9 女 22 160 144 69 31 10 女 21 160 145 69 32 11 女 19 160 145 70 30 12 女 20 161 146 70 32 四、数据分析、实验运用、实验结论 a. 均值和标准差分析 男、女、班级 均 值 标准差 百分位(90%) 备 注 肩宽 26.3 5.6 26.3±9.24 指尖距 169.8 8.5 169.8±14.0 指根距 153.8 8.0 153.8±13.2 臂长 71.3 2.9 71.3±4.7 前臂长 34.3 3.0 34.3±4.9 b. 直臂抓握分析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一、人体心电图【实验

第三次实验课人体多功能生理指标检测与测定 一、人体心电图 【实验目的】 学习人体心电图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辨认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实验原理】 人体心电图(ECG )是由人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它反映心脏兴 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 【实验对象】人 【器材与用品】心电图机、酒精棉球、量规。 【实验步骤】 1.准备 (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接好心电图机的电源线、地线和导联线。开启电源开关(POWER ),选择仪器记录方式AC (CHG-DC-AC ),使LINE 指示灯亮。选择灵敏度按钮(SENTITIVITY )为“1,” 走纸变速按钮(PAPER SPEED)置于“25mm/s”,“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START,CHECK ,STOP)置于“调节”,按动导联选择按钮(LEAD SELECTOR ),使导联指示灯在“Ⅱ”导联闪亮。调节基线移位滚轮,使描笔位于记录纸合适的位置。 (3)将“开始、调节和停止”按钮置于“调节”,重复按动定标按钮,1 mv 标准信号应使描笔振幅为10mm 。再将开关按至“开始”位,重复按定标按钮,在心电图纸上描记标准信号。若标准信号幅值有差异,可微调增益细调电位器。然后将“记录、观察和准备”开关拨置“调节”位。 (4)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引导电极(胸前用吸附电极)。安放电极前,先用酒精棉球将要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擦净(可以改善皮肤的导电性,使心电图曲线光滑)。 (5)按电极颜色接好导联线: 2.描记 将“开始、调节和停止”开关拨向“调节”位。待描笔稳定后,即可拔至“开始”位,记录心电图波形。以后每次变换导联或更换胸前电极的位置,均按照上述步骤重复一次。 3.分折(图5-9 ) (1)辨认P波、QRS 波群、T 波、R-R 间期、P-R 间期、S-T 段及Q-T 间期。 (2)测量Ⅱ导联中上述各波段时程。心电图的纸速一般采用25mm/s,即心电图纸上横

人体工程学实训报告

专业班级:10建装01/02/03 (按自身班级选) 姓名: 学号 实训课程:人体工程学 指导老师:刘明 实训地点:多媒体课室1307/1507/1602 (按自身班级选) 实训(实习)项目:餐饮空间测量与设计/ (按每实训项目选填) 残疾人空间测量与设计/ 办公空间测量与设计 以下每项内容填写的颜色对应以上三个项目名称,请大家对号填写,别搞混了。 实训(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7日周一第3至4节(一班选填) 2011年10月14日周五第3至4节(二班选填) 2011年10月19日周三第3至4节(三班选填) 2011年11月7日周一第3至4节(一班选填) 2011年11月4日周五第3至4节(二班选填) 2011年11月9日周三第3至4节(三班选填)

2011年11月28日周一第3至4节(一班选) 2011年11月25日周五第3至4节(二班选填) 2011年11月30日周三第3至4节(三班选填) 实训(实习)目的: 掌握公共空间类型中的餐饮区域特性,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架构进行设计,设计中除了考虑视觉美观因素外,还能充分考虑人的身体尺寸特点和行为特性。 了解残疾人空间的特殊性,了解无障碍设计的功能重要性,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架构进行设计,设计中除了考虑正常人群的使用以外,还能充分考虑残疾人群或不方便人士的行为特性。 掌握办公空间的特性,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架构进行设计,设计中除了考虑空间形式和视觉美观等因素外,还能充分考虑人的身体尺寸特点和在特定空间中的行为特性。 实训(实习)步骤: (三个项目都是一样的) 1、课堂理论讲授 2、实训项目的实地测量 3、空间测量数据疏理汇总和制图 4、结合人体工程学知识作相应性设计改良 5、小组作阶段性进度汇报,并接受修改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