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实验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完全随机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1单因素完全随机

实验设计中使用的符号
X:表示一种处理,即研究者操作或变化的实验变量(自变量); 在比较不同的处理时,以X0, X1, X2 …表示
O:表示处理前或后的一种观测或度量
自左至右:表示时间次序或先后
同一横行的X或O:表示这些X或O作用于同一组被试
R:表示被试已被随机化选择、分配 M:表示把被试加以配对 ……由虚线所隔开的各组是非同质的,虚线表示不能随机选择和 部署两组
同样A在B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1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B在A2水平上是否简单效应;
5.比较(comparisons) 对各处理水平平均数之间差异的估价叫比较。

例如,在一个2X3两因素实验中,A因素和B因素的 主效应都是显著的。对于A因素来说,主效应显著 明显是由于A1水平与A2水平之间的差异显著,而B 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则有多种可能


2.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

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都是指实验中一个特定的、 独特的实验条件。 例如,在一个探讨人在快速呈现条件下命名汉字的 2X2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有呈现速度(A)和 汉字频率(B)两个因素,其中呈现速度有50毫秒(A1) 和100毫秒(A2)两个水平,汉字有高频字(B1)和低 频字(B2)两个水平。这时,实验中有4种处理水平 的结合:A1B1、A1B2、A2B1、A2B2 。
第五章 真实验设计
第一节 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
理论(或思辨)的研究方法 现象学(或描述)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个案法 访谈法 实证的研究方法 相关法
实验法 传统实验心理学方法 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
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做实验研究,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知识:
1) 是有关研究课题的知识;作为研究基础的理论背 景、研究的基本假设与预期……。研究课题的确 定主要取决于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专业知 识,它保证开展的研究在特定的领域中有继承、 有发展、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2) 是有关实验的一般结构,即实验设计及统计学知 识。研究的质量主要取决于研究者的实验设计及 统计学知识,它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结论的 合理性。

第五章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
机械能
法三:图象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 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 h, 并 1 2 2 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 v ,然后以 v 为纵 2 1 2 轴,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v 2 -h 图线. 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象是 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 g 的直线, 则验证了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
机械能
【解析】
由于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
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每两个相 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同 时可求得:
第五章
机械能
AB =86.00 cm-50.50 cm=35.50 cm =0.3550 m BC =130.50 cm-86.00 cm=44.50 cm =0.4450 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 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
示. 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1
第五章
机械能
实验器材 铁架台(含铁夹)、打点计时器、学生 电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 度尺、重物(带纸带夹).
第五章
机械能
过程分析导引
实验步骤 1.安装置:按图5-5-2将检查、调 整好
第五章
机械能
图5-5-2
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 好电路.
第五章
机械能
第五章
机械能
而因为摩擦阻力的影响,机械能应该减 小 ,所 以速 度应从 纸带 上直接 测量计 算.同样的道理,重物下落的高度 h,也 1 只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而不能用 hn= 2
2 vn 2 gtn或 hn= 计算得到. 2g
第五章
机械能
实验改进 物体下落过程中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 可以用光电计时器测出来,利用这种 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能消除纸 带与限位孔的摩擦阻力带来的系统误 差;也可以把电磁打点计时器更换成 电火花式计时器,以消除计时器的振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铁与硫的化学反应,掌握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硫粉、铁丝、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黄磷火柴、镊子、玻璃棒、磁力棒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将几根铁丝放入试管中。

2. 用镊子夹取适量硫粉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夹在试管架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铁与硫混合物。

4. 不断用玻璃棒拨动试管,观察试管内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5. 当试管内物质产生明显变化时,将磁力棒靠近试管底部,观察是否有铁砂吸附在磁力棒上。

实验结果:铁与硫的化学反应会产生铁硫化合物,生成黑色的铁砂。

铁砂可以被磁力棒吸附。

实验要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安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将试管清洗干净,避免残留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观察实验结果时要仔细观察,提出合理的结论。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铁与硫的比例或加热时间,观察化学反应的变化。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铁与硫化学反应的理解,掌握了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第五章-正交实验设计

第五章-正交实验设计

是均衡的,在立方体的每个平面上 ,都恰是3个试验
点;在立方体的每条线上也恰有一个试验点。
9个试验点均衡地分布于整个立方体内 ,有很强
的代表性 , 能 够比较全面地反映选优区内的基本情 况。
正交表,记号为L8(27),其中“L”代表正交表;L右下角的数字
“8”表示有8行 ,用这张正交表安排试验包含8个处理(水平组 合) ;括号内的底数“2” 表示因素的水平数,括号内2的指数
A因素是增稠剂用量:设A1、A2、A3 B因素是pH值: C因素为杀菌温度: 设B1、B2、B3 设C1、C2、C3 3个水平; 3个水平; 3个水平。
这是一个3因素3水平的试验,各因素的水平之间全部可能
组合有33=27种 。
全面试验:可以分析各因素的效应 ,交互作用,也可选出 最优水平组合。但全面试验包含的水平组合数较多,工作量 大 ,在有些情况下无法完成 。 若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最优水平组合,则 可利用正交 表来设计安排试验。
L8(4×24)表中有一列的水平数为4,有4列水平数为2。
5.2 正交试验设计基本程序
对于多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是简 单常用的交试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包括试验方案设计及试验结果分析两部分。
试验方案设计
试验目的与要求
试验指标
选因素、定水平
因素、水平确定 选择合适正交表 表头设计 列试验方案 试验结果分析
(3) 独立性
任一列的各水平出现的次数相等;任两列间所有水平组合出 现次数相等,使得任一因素各水平的试验条件相同。这就保证 了在每列因素各水平的效果中,最大限度地排除了其他因素的 干扰。
5.1.3 正交表的优点 (1)节省资源
(2)方便快捷
(3)信息量大
5.1.4

第五章 视觉实验

第五章 视觉实验

第五章视觉实验第一节视觉的物理刺激一、可见光谱引起人类视觉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谱。

可见光谱的波长范围约380毫微米到780毫微米之间。

波长在其范围之外的是不可见光谱,如红外线、紫外线。

光具有三维特征:波长、纯度和振幅。

–波长——色调–纯度(波的混合度)——饱和度–振幅——明度二、光刺激的物理测量单色光和多色光–若投射到我们眼中的光是由单一波长的光组成,那么,这种光称为单色光。

–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复合光波,称为多色光。

光的单位光通量:是由光源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光功率,也即每一单位时间射出的光能量,以φ表示,单位为流明(lumen,简称lm)。

光强度:是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辐射的光通量,以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andela,简称cd)。

光照度:是从光源照射到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以E表示,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ux,简称lx)。

光亮度:是指一个表面的明亮程度,以L表示,即从一个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

第二节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一)暗适应含义–这种从亮处到暗处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增高的适应过程,就是暗适应。

(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暗适应的机制——化合反应说克劳福德表述视紫红质的化合过程是:暗适应曲线如果用白光测定,会发现暗适应曲线由两部分组成,表示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

–图中上部的均匀曲线,这是视锥细胞的暗适应,这个过程约五分钟就基本完成。

–人眼对白光经过七分钟的适应以后,出现进一步的感光阈的减低,得到下部的曲线,这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约20分钟基本完成。

外界条件对暗适应过程的影响(二)明适应这种从暗处到亮处视网膜的敏感度逐渐降低的适应过程,就是明适应。

(在高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降低的过程。

)二、视敏度视敏度(visual acuity)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一)视角对象与眼睛所成的张角,叫做视角。

视角的大小决定映象在视网膜上投射的大小。

可以把物体大小A近似作为圆周的弧,把从节点至物体的距离D作为圆周的半径:(二)视敏度测定及其特征视敏度是以视角的倒数来表达的视敏度测量主要检查受测者对物象的觉察、再认、解象和定位能力。

第五章教育实验法

第五章教育实验法
1.不要求各组均等,因而省去了均等组别的麻 烦; 2.在实验过程中,各实验因素对实验对象的作 用次数增多,平均效果正确性可增长; 3.无关因素的影响机会与次数相同,可以减少 无关因素的影响。
• (二)设控制组的配组方法
• 两组设计
• 最简单的有控制组的实验设计只设实验组与控制 组两个组,无前测,符号如下:
• 2、把变量变为常量:即使变量在实验中保持恒定不 变。
• 3、均衡:让无关变量保持基本相同的状态。
• 4、抵消:把无关变量中强弱不同的变量。配置到不 同的组内,通过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消除掉无关变量 的影响。
• 5、统计处理。 • 6、忽略不计或作详细说明。
• 无关变量的控制会在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测定、 配组及选择研究对象时同步进行。
O=O3-01
• 二、配组方法 • (一)不设控制组的配组方法
• 1、单组设计 • 单组设计实验,是指同一实验因素X,只对同一组
(或一个)实验对象O施加作用,然后测定对象所 产生的变化,以确定实验因素的效果如何。
G---O1---X----O2 O=O2-01
• 2、等组设计
•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相同的实验组(等组)为实验对 象(G1和G2,G1=G2),使之分别接受不同的实验因素 的以作测用量(和X比1和较X2。),然后将各个实验因素所产生的效果加
• 五、变量控制的目的
• 变量控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实验效度 • 实验效度是指实验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 实验效度是由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两部分构成。
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影响到对实 验结果的解释。外在效度则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 可推广性。
第三节 教育实验设计之二 ----配组与实验程序编排
• 一、基本概念介绍

第五章 教育实验研究

第五章 教育实验研究


测验可能影响内在效度 解决的办法


不作专门的前测,用学生的平时成绩、入学成绩等作为前测成 绩 把测验安排在正常教学中进行,不引起学生的注意 增加一个无前测的对照组,就可以分析前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参与人员的态度
“新奇效应” “霍桑效应” “期望效应” “约翰·亨利效应” 影响内在效度
返回
(二)外在效度

指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可推广的程度。
由实验样本得到的实验结论推广到全 体研究对象(目标总体)的有效程度。
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
选择偏差(样本没有代表性) 测验的反作用(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同一组被试在短
期内接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验处理,那 么后一实验处理会受到前一实验处理的干 扰,使被试产生学习效应或疲劳效应,其 实验结果不适用于非重复实验处理的情形)


使用与实验组有相同成熟和发展的对照组,可 以克服成熟因素的影响
测 验

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正面影响:如练习效应、敏感效应等,特别是前、后测时间相 距较短的情形。因为前测使被试有一次练习的机会,熟悉题型、 了解测验特点,在后测中的表现较为熟练。 负面影响:有时被试也会因前测产生思维定势,对后测不利。

控制的办法是不让实验组知道他们正在作为被 试进行实验,更不让他们知道实验的性质。如 果实验组已经知道他们在做实验,可以告诉对 照组他们也是实验组,让各组受到同样的影响
霍桑效应、期望效应
被试知道他们要参与实验,受到关注, 就会无意中提高活动积极性,有较之平时 更佳的表现或发挥,叫霍桑效应。 实验主试因把实验目的、期望结果无 意中暗示给了被试,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叫期望效应。

实验法

实验法
人工环境,外部效度低 研究结果概化问题
采用小样本或小型团体为研究对象 若未经随机取样,推论到总体可能有偏差 实验法不适合进行群体研究(群体过多,难于实验室研究,难于控制外来变量的 干扰)
实验法适用于研究现在或未来的事情,对过去事情并不适合 若以人为研究主体,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
第二节 实验控制
一、实验控制手段
A、操纵自变量
即有系统的对被试施以不同的实验条件,藉以观测与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因变量的系 统变化差异
B、控制干扰变量或无关变量 C、使个体变量保持恒定
即控制个体之间或处于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各组(如实验组、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以
确保自变量的变化是因变量变化的原因
D、观测因变量的变化
变量命名练习
汽车制造者想知道刹车灯多亮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面司 机意识到前方正在停车的时间。实验就是回答这一问题。对 变量命名。
被试的自身控制
1、什么是被试的自身控制
是指用同一组被试,经受K次(K≥2)不同的实验处理,比较K次测验分数的 差异
2、使用条件
利用同组被试进行自身控制的实验设计属于“单组重复测量设计”。这一设 计的条件是:前一次处理或测查对后一次处理或测查无累积效应(或练习效应)
3、达到使用条件的控制措施
A、运用循环法,抵消顺序效应与练习效应(一半被试处理顺序为AB,另一半 被试的处理顺序为BA) B、前后处理与测试应相隔一定的时间,消除记忆的作用 C、各次测查难度应一致,以便准确测定与比较
A、A 是B原因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a、共变关系,即A变B也变 b、时间顺序,即A在B前变或与B同时变
c、消除其它因素的影响,确认A引起B变化
B、实验法如何满足这三个条件 a、利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对比来观察变量的共变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综合型实验项目T-SQL编程匹配课程代码及名称:070596,数据库管理系统适用专业及本项目实验学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6学时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变量的分类及其使用;(2)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使用;(3)掌握各种控制语句的使用;(4)掌握系统函数及其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在已建好的YGGL数据库中,进行变量、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的设计与使用。

提交程序源代码(电子版,1周内)和实验报告(纸制、1周内)。

三、实验条件及设备要求已安装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机。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数据库数据类型、程序设计语言。

五、实验实施步骤(一)变量的使用1、对于YGGL中的数据表结构,创建一个名为female的用户变量,并在select 语句中使用该局部变量查找表中所有女员工的编号、姓名。

Declare @female bitSet @female=0Select EmployeeID,Name from Employees where Sex=@female2、定义一个变量,用于获取号码为102201的员工的电话号码。

Declare@PhoneNumber char(12)set@PhoneNumber=(select PhoneNumber from Employees whereEmployeeID='102201')select@PhoneNumber3、定义一个变量,用于描述YGGL数据库的Salary表中000001号员工的实际收入,然后查询该变量。

Declare@RealIncome floatset@RealIncome=(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where EmployeeID='000001')select@RealIncome(二)运算符的使用1、使用算数运算符“-”查询员工的实际收入。

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2、使用比较运算符“>”查询Emloyees表中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员工信息。

select*from Employees where WorkYear>5(三)流程控制语句1、判断Employees表中是否存在编号为111006的员工,如果存在,则显示该员工信息;若不存在,则显示“查无此人”。

if EXISTS(select Name 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ID='111006') select*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ID='111006'elseselect'查无此人'2、判断姓名为王林的员工实际收入是否高于3000元,如果是,则显示其收入,否则显示“收入不高于3000”。

if EXISTS(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Employeeswhere(InCome-OutCome)>3000and ='王林'and Employees.EmployeeID=Salary.EmployeeID)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Employeeswhere((InCome-OutCome)>3000and ='王林'and Employees.EmployeeID=Salary.EmployeeID)elseselect'收入不高于'3、假设变量X的初始值为0,每次加1,直至X变为5。

Declare@X intset@X=0while@X<5BeginSet@X=@X+1print'X='+convert(char(1),@X)endgo4、使用循环输出一个用“*”组成的三角形。

(三角形类型不限)declare@i intdeclare@n intSet@i=1set@n=20while@i<@nBeginprint(Space((@n-@i)/2)+replicate('*',@i))set@i=@i+2endgo5、使用case语句对Employees表按部门进行分类。

goselect EmployeeID,Name,Address,DepartmentID=case DepartmentID when 1 then'财务部'when 2 then'人力资源部'when 3 then'经理办公室'when 4 then'研发部'when 5 then'市场部'endfrom Employees(四)自定义函数的使用1、定义一个函数实现如下功能:对于一个给定的DepartmentID值,查询该值在Departments表中是否存在,若存在则返回0,否则返回-1。

create function check_id(@DepartmentID char(3))returns Integer ASbegindeclare@num intif exists(SELECT DepartmentID FROM DepartmentsWHERE@DepartmentID=DepartmentID)select@num=0elseselect@num=-1return@numendgo2、写一段T-SQL程序调用上述函数。

当用Employees表插入一行记录时,首先调用函数CKECK_ID检索该记录的DpartmentID值在表Departments的DepartmentID字段中是否存在对应值,若存在,则将该记录插入Employees表。

create function check_id(@DepartmentID char(3))returns Integer ASbegindeclare@num intif exists(SELECT DepartmentID FROM DepartmentsWHERE@DepartmentID=DepartmentID)select@num=0elseselect@num=-1return@numendgo3、自定义一个函数,计算一个数的阶乘。

create function test_jc(@n bigint)returns bigintasbeginif@n not between 0 and 20 return nullif@n<2 return 1return (dbo.test_jc(@n-1)*@n)endgoselect dbo.test_jc(10)(五)系统函数的使用1、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Select ABS(-55)2、使用rand()函数产生一个0~1的随机值。

select rand()*13、使用函数获得一个数的平方。

select square(16)4、使用sqrt()返回一个数的平方根。

select sqrt(4)5、求财务部雇员的总人数。

select count(EmployeeID)as财务总人数from Employeeswhere DepartmentID=(select DepartmentID from Departments where DepartmentName='财务部')6、求财务部收入最高的员工姓名。

select top 1 from Salary,Employees,Departmentswhere Employees.EmployeeID=Salary.EmployeeIDand Employees.DepartmentID=Departments.DepartmentIDAND Departments.DepartmentName='财务部'order by Salary.InCome desc7、查询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select AVG(Income-OutCome)from Salary8、使用ASCⅡ函数返回字符表达式最左端字符的ASCⅡ值。

select ASCII('Abc')9、使用CHAR()函数将ASCⅡ码代表的字符组成字符串。

select ASCII('Abc')10、使用LEFT()函数返回从字符串‘abcdef’左边开始的3个字符。

select LEFT('adgshsqw',3)11、获得当前的日期和时间。

select GETDATE()12、查询YGGL数据库中员工号为000001的员工出生的年份。

select YEAR(Birthday)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ID='000001'13、使用DAY()函数返回指定日期时间的天数。

select DAY('2016-4-10')14、列举出其他的时间日期函数。

select MONTH('2016-4-10')15、使用其他类型的系统内置函数。

select COS(0)六、实验报告要求1、按照山东女子学院实验报告格式书写。

2、关键部分的内容规范和要求如下:(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指导教师给出的实验目的及具体实验要求。

(二)、实验使用的主要设备(含软件系统)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软件:系统、软件名称、版本;其他实验器材。

(三)、实验操作过程及内容按照实验步骤写出操作要求,能够实现要求的语句及结果。

(四)、实验结论、问题与建议(含取得的成果)总结实验过程,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遇的问题及调试过程、处理方法,简述实验效果,回答实验思考题等。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主要评分点:实验流程、调试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效果等。

1、创建数据库YGGL在“查询分析器”窗口中输入如下语句:CREATE DATABASE YGGLON(NAME=’YGGL_Data’,FILENAME=’ (注:一个本地路径)’,SIZE=10MB,MAXSIZE=50MBFILEGROWTH=5%)LOG ON(NAME=’YGGL_Log’,FILENAME=’ (注:一个本地路径)’,SIZE=2MB,MAXSIZE=5MB,FILEGROWTH=1MB)GO1、在创建好的数据库YGGL中创建数据表考虑到数据库YGGL要求包含员工的信息、部门的信息以及员工的薪水信息,所以数据库YGGL应包含下列3个表:Employees(员工自然信息)表、Departments(部门信息)表、Salary(员工薪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