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

合集下载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

6、互联网 7、市民电话报告 8、上门直接报告 9、本系统自动预警产生
10、广播 11、填报单位人员目睹 12、其它
事件信息来源详细: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
事件波及的地域范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或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其它联系人电话:
职业:1、幼托儿童 2、散居儿童 3、学生 4、教师 5、保育保姆 6、餐饮业 7、商业服务
8、医务人员 9、工人民工 10 农民 11、牧民 12、渔(船)民 13、干部职员 14、离退人员
15、家务及待业 16、其他
病人中毒时间:





主要症状:1、乏力 2、头痛 3、眩晕 4、恶心呕吐 5、意识模糊 6、昏迷 7、休克 8、其它
5、保持室内通风 6、救助受害人员 7、现场危害源监测 8、其它
1
填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报日期:__年___月___日
报告人:
联系电话:
事件分级: 1、Ⅰ级 2、Ⅱ级 3、Ⅲ级 4、Ⅳ 级
初步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订正诊断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确认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订正分级时间:______年___月___日
新报告中毒人数:
新报告死亡人数:
排除中毒人数: 0
累计报告中毒人数:
累计报告死亡人数:
事件发生时间:





接到报告时间:

一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

一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

报警器,及时发现问
设备,确保其正常工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
热水器等。
题并采取措施。
Hale Waihona Puke 作和安全使用。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结论和总结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健康威胁,但通过加强预防和宣传,可以避免和减少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我们应
该重视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范工作,确保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康复过程
患者B出院后,改善了居住环境,安装了
恢复效果 ⏳
B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已经可以正常生
活和工作。
2
一氧化碳报警器,进行了康复训练。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和措施
注意通风 ️
安装报警器
定期维护
加强宣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在家中安装一氧化碳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
推广一氧化碳中毒的
及时清理燃气设备和
一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状态,由于吸入一氧化碳气体而引起。本次
查房将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危害以及个案研究。
一氧化碳中毒的定义及危害
1
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后,造成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降
低了氧的输送能力,导致组织缺氧。
2
危害
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头痛、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昏迷、休克、甚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
呕吐等症状。
个案研究:就医过程和治疗方案
1
就医过程
A患者就诊于急诊科,医生立即怀疑一氧化碳中毒,并进行相关检查。
2
诊断结果
A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一氧化碳中毒确诊。
3
治疗方案
患者A接受高压氧疗法,并在住院期间接受补氧治疗,症状逐渐缓解。

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1)

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1)

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1)氧化碳中毒个案查房某日清晨,一名50岁男性患者被紧急送到急诊科,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短呼吸和意识模糊。

经过近8小时治疗和观察,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但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此时,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可能患有氧化碳中毒,于是决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疗。

1.病因分析初步询问患者家属得知,该患者经常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

由于沐浴时间较长而且浴室密闭,患者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中,引起了氧化碳中毒。

2.临床表现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很难被察觉到。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得血红蛋白无法与氧结合,导致机体缺氧。

患者的症状通常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短呼吸和意识模糊等表现,严重的氧化碳中毒还可能导致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损伤。

3.诊断方法氧化碳中毒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临床体征,并需要结合吸入氧气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此外,目前广泛应用的无损伤性脑功能成像技术也可以为氧化碳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

4.治疗措施治疗氧化碳中毒的首要措施是立即移出患者的停留环境并及时予以吸氧治疗。

吸氧可以促进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使其转变为血红蛋白,并释放出氧分子以提供机体对氧的需要。

找到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也非常重要,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再次发生的风险。

5.预防措施为预防氧化碳中毒,我们需要遵守以下的基本规则:1)避免长时间在堵塞或密闭的房间内待着;2)使用热水器和暖气等器具前检查连通性和安全性;3)进行定期的家庭燃气器具安全检查以确保使用安全;4)在办公室和家庭等空间安装可靠的一氧化碳报警器等安全设施。

一氧化碳中毒的死亡调查记录范文

一氧化碳中毒的死亡调查记录范文

一氧化碳中毒的死亡调查记录范文一、基本信息。

1. 死者姓名:[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住址:[详细住址]二、发现经过。

1. 发现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这事儿啊,是死者的邻居先发现有点不对劲的。

那天啊,邻居就觉得奇怪,咋平时都能看到[死者姓名]出门溜达啥的,这都大上午了,还没见着人。

而且啊,他家门口好像有股子怪味儿,隐隐约约的,闻着就不太对劲儿。

2. 发现地点:死者家中。

这邻居越想越不踏实,就去敲死者家的门。

敲了半天,一点动静都没有。

这时候邻居就慌了,赶紧叫了几个人来一起想办法。

最后大家商量着,把门给弄开了,一进去,就看到死者在屋里躺着呢,那场景可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三、现场情况。

1. 居住环境描述。

死者住的是那种老式的居民楼,房子不大,就那么几间屋子。

家里的摆设也比较简单,家具看着都有些年头了。

客厅里摆着一张旧沙发,对面是个小电视,周围堆着一些杂物。

卧室里呢,一张床,旁边有个小衣柜,窗户紧闭着,窗帘还拉着呢,整个房间感觉有点闷。

2. 一氧化碳来源排查。

大家四处一看啊,就发现厨房的煤炉还开着。

那煤炉的烟囱啊,好像有点堵塞,煤不完全燃烧就产生一氧化碳了呗。

这屋子又不通风,一氧化碳就在屋里越积越多,就像个无形的杀手一样。

再加上这大冬天的,死者为了保暖,门窗都关得死死的,这一氧化碳根本就没地方跑啊。

四、死者情况。

1. 身体姿态及表面特征。

死者躺在卧室的地上,身体有点蜷缩着,就像很冷的样子。

脸色啊,那是相当的难看,有点发紫,嘴唇也是乌紫乌紫的。

眼睛紧闭着,没有什么外伤的痕迹。

身上穿着厚睡衣,就和平常在家里休息的时候一样。

2. 中毒症状表现。

很明显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啊。

你想啊,一氧化碳这东西,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和血红蛋白结合,把氧气的位置给占了。

那人体得不到氧气,可不就难受嘛。

死者应该是先觉得头晕、恶心,然后慢慢地失去意识,最后就这么倒在地上了。

这一氧化碳中毒啊,真是太可怕了,无声无息的,人都来不及反应。

一氧化碳中毒疑难病例

一氧化碳中毒疑难病例
血液净化治疗:通过血液净化技术, 清除体内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药物治疗:使用特定药物,如抗氧 化剂、促醒药物等,改善患者症状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 者恢复身体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效果评估
1
评估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生 命体征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2
治疗方法:包括吸氧、药物治 疗、高压氧治疗等
01
优化医疗资源 配置,提高医 疗资源利用率
02
04
推广远程医疗, 提高医疗资源 共享程度
03
加强医疗人才 培养,提高医
疗队伍素质
患者教育与预防
提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 识,了解其危害和症状
A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 间处于密闭空间
C
B
定期检查家中燃气设备, 确保安全使用
D
加强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营养支持: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0 5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药物治疗:使用抗炎、抗感染、抗凝 0 2 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血液净化: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 0 4 除体内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物质
康复治疗: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 0 6 者恢复身体机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特殊治疗方法
高压氧治疗:通过提高血氧分压, 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3
疗效观察:根据治疗前后的评 估指标变化,判断治疗效果
4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治疗方法 的反应和疗效可能有所不同,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病因分析
一氧化碳中毒的 原因:燃烧不完 全、通风不良、 密闭空间等
常见症状:头痛、 头晕、恶心、呕 吐、呼吸困难等
诊断困难:症状 不典型、缺乏特 异性检查方法等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调查【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调查某石化集团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厂仪表车间于2006年11月16日发生一起1人一氧化碳(CO)中毒的职业病危害事故。

接到事故报告后,我们立即前往事故现场进行勘察、调查、取证,现将事故情况报告如下。

1 事故报告经过2006年11月16日上午9时,合成氨厂仪表车间维修班长郑××和组员刘××巡检仪表至1#气柜分析室,开门窗通风后,进行正常的日常维护工作。

刘××在仪表盘后打开阀门进行排水,郑××在盘前检查仪表运行情况,排水约10 s多后,刘××通知郑××排水结束,于是郑××去电除尘岗位校对仪表显示值,而刘××继续留在1#气柜分析室仪表盘边等候,大约4~5 min郑××返回1#气柜分析室,发现刘××已躺在地上,郑××立即将她抱至净化空压机岗位门前,随即电话报告车间,并利用就近配置的氧气呼吸器进行强制吸氧等抢救措施,刘××吸氧后仍然四肢无力,但在抢救过程尚有知觉,车间主任陈××打电话给氨厂安环科,随后氨厂派车将刘××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刘××中毒后,主要临床表现头晕、头痛、乏力、肢体未端麻木感,伴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

2006年12月30日经三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职业性轻度急性CO中毒。

2 现场调查仪表车间负责全厂所有仪表的维护、检修工作,按规定进入有毒有害区域必须两人同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并佩带个人防护器材。

在1#、3#进气总管排水过程中,由于仪表车间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员和操作人员存在麻痹思想,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完成排水后未将排水阀门关闭到位造成煤气泄漏,现场未配备防护设施,作业人员未配戴个人防护用品,监护人员未尽到监护职责,造成了此次CO中毒事故。

急性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流调表)

急性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流调表)

急性非职业中毒个案调查表一、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职业:工作单位:家庭住址:调查对象姓名:同患者关系:联系电话:二、临床情况⒈病人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⒉病人诊断时间:年月日时分⒊主要症状:1、恶心□2、呕吐□3、头昏□4、头痛□5、乏力□6、发热□7、其他□⒋主要体征:1、昏迷□2、地热□3、其他(详填)□⒌血象:有□无□。

有则:WBC(*104 /L),N(%),L(%)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有□无□⒎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大于10%:有□无□⒏合并症:有□无□⒐并发症:有□无□⒑事件发生过程(向主治医生询问):⒒患者情况:⒓临床救治过程及用药:⒔临床诊断结果:三、调查基本情况⒈是否排除居住区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否□居住环境:1、通风措施:有□无□2、煤炉:有□无□3、煤气灶:有□无□4、燃气热水器:有□无□5、(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有□无□6、煤气管道设施:有□无□气象条件:1、优□2、良□3、差□居住人数:居住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四、事发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⒈事发地点中毒人员接触毒物具体时间:⒉事发地点环境:1、通风措施:有□无□2、煤炉:有□无□3、煤气灶:有□无□4、燃气热水器:有□无□5、(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有□无□6、煤气管道设施:有□无□⒊气象条件:1、优□2、良□3、差□⒋生产工艺流程:⒉事发地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⒊中毒人数:⒋既往事发地是否发生过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否□⒌事件发生场所:1、家庭□2、学校□3、办公室□4、宿舍□5、公共场所□6、商店□7、饮食服务单位□8、其他□⒍事件发生原因:1、室内装修□2、违章操作□3、设备故障□4、其他生物性污:⑴、污水排放□⑵、设备故障□⑶、下水堵塞□5、其他室内污染:⑴、煤气中毒□⑵室内养殖□6、其他工业污染:⑴工业三废□7、其他原因□⒎引发事件的污染物:1、煤气□2、其他□⒏被污染环境:1、大气□2、室内空气□3、其他□⒔中毒的经过总述:⒕事发地点中毒人员接触毒物具体时间:调查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调查者:(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一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调查

一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调查

一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调查背景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非常难以察觉,但是一旦人体吸入过量,就会导致中毒事件,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现象,每年造成许多死亡和受伤案例。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统计数据,每年在美国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数量高达5万多起,并造成400多人死亡。

最近,我们发现了一起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件,本文将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事件描述该事件发生在一个10人的小型联合办公空间内。

当时,所有人员都在房间内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其中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开始感到头晕,恶心和乏力。

几分钟后,其他人员也开始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并有人开始呕吐。

当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向房间内插座上连接的二氧化碳检测器查看时,他们意识到该检测器显示出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浓度,而这一浓度可能已经高到了危险的程度。

他们随即打开了门窗,让空气进入房间,取出检测器上的电池并报警求救。

急救人员很快赶到现场,所有人员都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据医院报告,此事件共导致10名工作人员中有8人中毒并住院治疗。

调查和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该事件,我们组织了一次调查,并采取了下列步骤:1.收集相关信息:我们首先收集了关于该办公室的信息,包括办公室的大小、建筑结构、空气循环系统的类型和工作设备等。

2.现场检查:我们进行了现场检查,包括检查二氧化碳检测器的性能以及空气循环系统是否存在缺陷。

3.审查办公室的数据记录:我们审查了办公室的数据记录,包括二氧化碳和湿度等级的变化情况,以及设备运转记录等。

4.采集气体样本:我们在办公室内采集了气体样本,并将样本寄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经过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空气循环系统并未存在缺陷。

但根据空气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我们认为办公室内的空气并未充分地循环,因此存在氧气含量不足的情况。

2.数据记录显示,在事件发生前一周,办公室的二氧化碳浓度就已经超出了建议的安全浓度范围,但并未立即得到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一氧化碳中毒个案调查表篇一: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附件1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个案相关信息报告卡附件2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卡片编号:次)1篇二:化工煤气中毒事故案例分析案例分析20xx年5月20日23时许,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更换蒸汽缓冲罐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煤气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1人轻微中毒。

作业中,一名维修清理人员在未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违章进入罐内作业中毒晕倒,随后一名管理人员也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施救并中毒晕倒,工厂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将两人施救后送往医院,该二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另有一名救援人员受到轻微中毒伤害,经救治已出院。

事故暴露出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检修作业未严格落实安全措施、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诸多问题。

1、问:《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有哪些内容?答: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2、煤气的主要含量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可容许的安全浓度是多少?燃烧爆炸限值是多少?答:煤气的主要含量是co。

一氧化碳(co),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内,与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不仅降低了血球携带氧的能力,而且还抑制、延缓氧血红蛋白(o2hb)的解析和释放,导致机体组织因缺氧而坏死,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心脏和大脑是与人的生命最密切的组织和器官,心脏和大脑对机体供氧不足的反应特别敏感。

因此,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机体组织缺氧,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最为显著。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可容许浓度为30mg/立方米。

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12.5%~74%。

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范围(口径)越宽,危险性越大。

3、如果设置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应该如何设置?答:生产或使用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包括甲类气体和液化烃、甲。

类液体的储罐区、装卸设施、灌装站等,应按规范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

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应按规范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一、可燃气体或其中含有毒气体,一旦泄漏,可燃气体可能达到25%lel(爆炸下限),但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二、有毒气体或其中含有可燃气体,一旦泄漏,有毒气体可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但可燃气体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三、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只设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四、可燃气体与有毒气体同时存在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4、针对本起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哪些缺陷?答:一、未对检修现场危险因素进行识别,未辨识一氧化碳中毒危险性,未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二、未对通往蒸汽缓冲缓的煤气管道进行有效隔离,即采取拆下一段管道或加插肓板的工艺安全处置措施;未对蒸汽缓冲罐进行彻底的置换、通风;未遵循《有限空间作业五条规定》的“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

三、生产作业现场未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四、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报警后,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作业人员撤出危险作业区;五、未按要求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六、事故发生后未进行科学施救;5、事故的主要责任及处理结果(晋城市相关新闻媒体事故处理信息摘录)20xx年5月20日,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发生一起煤气中毒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轻微中毒。

直接经济损失89万元。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泽州县政府于20xx年5月21日上午成立了由县安监局牵头,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总工会等部门参加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并邀请了县人民检察院参加,对此次事故展开全面调查。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检测鉴定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对11名责任人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对该公司进行了20万元的行政罚款。

并针对事故原因及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5·20”煤气中毒事故中,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煤气化厂造气车间副主任吴新生、安全科工人彭涛、造气车间工段长侯沁东等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马月生对事故负领导责任,责令其做出深刻书面检查,集团公司安环处副处长赵新文对事故负重要责任,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处以该厂20万元罚款。

安全处宣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三日篇三:3.....公卫实践技能(二)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终结版】公共卫生案例分析考试方式:考生应试2个公共卫生案例分析,口试回答问题。

考试时间为20分钟,分值为40分。

一.传染病:1.病种范围:1)鼠疫;2)霍乱;3)艾滋病;4)病毒性肝炎;5)脊髓灰质炎;6)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7)麻疹;8)流行性出血热;9)狂犬病;10)流行性乙型脑炎;11)登革热;12)细菌性痢疾;13)肺结核;14)伤寒和副伤寒;1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6)血吸虫病;17)疟疾;18)流行性感冒;19)手足口病。

2.考核要点: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和诊断依据;2)传染病的流行特征;3)传染病疫情的报告;4)传染病监测;5)个案调查和处置;6)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置;7)传染病的预防;8)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管理;9)免疫规划。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病种范围: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

2.考核要点: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诊断依据;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行为危险因素;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三级预防及效果评价。

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1.案例范围:尘肺、硫化氢中毒、氯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铅中毒、汞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

2.考核要点:1)职业病诊断原则及报告;2)职业病危害事件调查与分析;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4)职业健康检查;5)职业病危害事件现场处置及预防控制措施。

四.营养与食品卫生:1.案例范围:1)营养调查与监测;2)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2.考核要点:1)营养调查与监测;3)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与报告;3)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4)食物中毒的预防。

五.环境卫生:1.案例范围:水和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污染事件。

2.考核要点:1)水、室内空气卫生状况调查、监测;2)水、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监测与控制对策;3)水、室内空气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调查、处置及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方法和时限内容:首次报告、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事件名称、事件类别、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范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等。

首次报告:尚未调查确认的事件、说明信息的来源、涉及的范围、事件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初次报告:快、很强的时效性,在获取信息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上报工作。

县级cdc接报后应登记好,并核实,立即启动网络报告系统进行报告。

进程报告:要求新,及时反映事件的进展和调查处理的情况,报告次数不限,特大或者重大事件早期要按日报告,附件信息必不可少,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反映疫情的动态。

结案报告:要求全,调查处理完成后,对整个事件进行回顾和总结。

包括基本信息、详细信息、附件信息。

结案报告应在确认事件终止后两周内报告。

报告方式:直接网络上报,电话或传真、报告卡等逐级上报。

县级以上cdc应及时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规定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报告时限:2小时内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卫生行政部门接报后2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现场处理一、应急处理的原则: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为原则,坚持救治和控制优先,流行病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采取边抢救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

二、早期处置:(1)初步确认和报告:事发地辖区卫生部门接报后,立即组织安排医疗卫生部门进行初步核实,确认,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同时按要求向同级政府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做好组织管理:按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对应要求,成立以事发地同级政府部门为领导小组,下设各工作组。

包括:综合协调组、信息组、医疗救治组、流行病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处理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3)设立专家工作组:重大技术问题的专业咨询,实施方案的技术审定等。

(4)做好后勤保障:各级政府应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交通工具、设备及意外伤害保险等。

三、医疗救援四、现场调查五、样品采集与检测六、防控措施:拟定方案、采取措施七、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问题1:接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报告后,需要询问和记录,上报的主要内容是?(用于急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案例)答:1)事件名称、事件类别、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范围、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发病人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2)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体征及共同点;3)事件发生的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4)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时间发展的趋势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3)举报人的姓名、联系电话、单位名称及报告的时间;接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报告后,应询问和记录哪些内容?(用于环境污染案例)答:1)事件名称、事件类别、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范围、单位名称,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2)举报人的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及报告的时间;3)现场基本情况,(饮用水异常情况,)包括可能的污染原因、途径、污染范围;4)事故的危害程度,了解受累及人员数量、症状,有无就医诊断,得到合理的医治、重点是有无危重患者的情况;5)已采取的措施、事故发展的趋势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问题2:请你在调查处理前制定一个调查方案。

答: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4)调查表设计。

请你在调查处理疫情前制定一个调查方案。

(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案例)答:1)调查目的:①确定本次暴发疾病为何种已知传染病或原因不明疾病;②判断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计算罹患率;③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查明病因和暴发影响因素,确定高危人群,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易感人群,扑灭疫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