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必看: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韵味十足!
古代对1到108岁的称呼

古代对1到108岁的称呼
小儿初生之时称之为幼年期;
婴儿出生三日称之为汤饼之期;
未满周岁的婴儿称之为赤子、襁褓;
婴儿学习说话称之为牙牙;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2-3岁的儿童称之为孩提;
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称之为总角;
9岁的时候称之为九龄;10岁以下称之为黄口;10岁的称之为幼学;
女孩12岁的时候称之为金衩之年;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称之为豆蔻年华;
少年13至15岁称之为舞夕之年;十五岁求学称之为志学之年;
15岁及以上的称之为成童;少年15-20岁的称之为舞象之年;16岁称之为二八;
女子16岁称之为破瓜、碧玉年华;男子20岁称之为加冠;古人行20岁成人礼称之为弱冠;
女子20岁称之为桃李年华;女子24岁称之为花信年华;30岁称之为而立之年;
另外,30岁还可以称之为始室;女子30岁称之为半老徐娘;
40岁称之为不惑;50岁称之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4岁称之为六九年;
60岁称之为耳顺。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以下称之为下寿;61岁的寿辰称之为还历寿;
70岁称之为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77岁称之为喜寿;
八九十岁称之为朝枚之年,朝枝之年;80岁寿辰称之为伞寿;80岁以上称之为中寿;
88岁称之为米寿;90岁称之为上寿;99岁称之为白寿;百岁高寿称之为期颐之年;108岁称之为茶寿。
中国文化优美华丽,对于这年岁的称呼同样是充满了中国文字的优美,你有没有感觉得到呢。
古人各个年龄段称谓大全

古人各个年龄段称谓大全你知道古代的年龄称谓都叫什么吗?今天,小编收集了古人年龄称谓大全,古人谈个年龄,都如此有诗意!【幼年】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代称生日。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呈赤色。
颜师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垂髫:亦作“垂龆”。
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
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诗经》中就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黄口:10岁以下。
本指幼鸟,后指儿童。
《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
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幼学:10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少年】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豆蔻:女子13、14岁。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
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二七之年:女孩14岁。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及笄:指女子15岁。
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汉语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大全

汉语对各年龄段的称谓大全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一、各年龄段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二、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韵味十足,你知道几个呢?

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韵味十足,你知道几个呢?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常考年龄称谓相关常识,速速看来。
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金钗之年:女孩12岁。
《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舞之夕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陆游《梨花》:“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古人对1到140岁的称呼,好听!

双稀、双庆
140 岁。古稀指 70 岁,因此双稀是 70 岁的两倍 140 岁
少年
古称
范围
金钗之年
女孩 12 岁
豆蔻
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
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
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
蔻年华”)。
舞夕之年
少年 13 至 15 岁
及笄(jí jī) 女子 15 岁
志学之年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青年
古称
范围
成童
15 或 15 稍上的年岁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 之年 77 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 77 岁 均指八九十岁
80 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 称“伞寿” 80 岁以上 88 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 88 岁 90 岁为上寿 指 99 岁,百少一为 99,故借指 99 岁 百岁高寿 108 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 二者相加得 108 岁
舞象之年
少年 15 至 20 岁
二八
16 岁
破瓜、碧玉年华 女子 16 岁
加冠
男子 20 岁。古时男子 20 岁行加冠礼,
表示已成年。
弱冠
古人 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
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
女子 20 岁
花信年华
女子 24 岁
而立(而立之年) 30 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
孩提
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 2—3 岁的儿
童
始龀
男孩 8 岁,女孩 7 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
8 岁、女孩 7 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
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古人各个年龄段的雅称

古人各个年龄段的雅称古代各个年龄段的雅称为什么叫初度、总角、豆蔻、及笄、而立、不惑、知命、古稀……楚乡说民俗2017-12-10 15:45:45我们在阅读古文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豆蔻”、“不惑”、“花甲”、“耄耋”等称谓,其实古代的年龄称谓名目繁多,而且来历也很有意思,着实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那么,这些称谓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代年龄称谓的含义及来历吧。
1、汤饼: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刘禹锡《送张盥诗》:“尔生始悬弧,我作座上宾。
引箸举汤饼,祝词生麒麟。
”2、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开始学说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3、初度:周岁。
《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称生日为初度。
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4、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
借指幼年。
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7、豆寇:本指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木,诗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寇梢头二月初。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文化常识-1到108岁的称呼

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 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 陆游 《谢致仕表》
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老年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 “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
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老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过二未全衰。 读书似走名场日,许国如骑战马时。 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 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 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 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豆 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必看:古人对1到108岁的称呼,韵味十
足!
现在人们说年龄,都是很直接的1岁、10岁、40岁,简单明了,却貌似少了一点“韵味”。
那么古人对于年龄,又是如何称谓呢?有些称谓现在还能听到,但有些已经很少有人知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常考年龄称谓相关常识,速速看来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小儿垂钓》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氓》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河中之水歌》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jí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嗟我客上都,忽已见暮春。
骑马出闇门,眯眼吹红尘。
西湖商贾区,山僧多市人;
谁令污泉石,只合加冠巾。
黄冠更可憎,状与屠沽邻,
齁齁酒肉气,吾辈何由亲!
少须一哄散,境寂鸥自驯。
举手邀素月,移舟采青苹。
钟从南山来,殷殷浮烟津。
鹤发隐者欤?长歌收钓缗。
畏冷不竟夕,恨此老病身。
明发复扰扰,吾诗其绝麟。
——陆游《夜泛西湖示桑甥世昌》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弱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
耦耕若便遗身老,黄发相看万事休。
——刘禹锡《重答柳柳州》桃李年华:女子20岁。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陆游《梨花》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刘禹锡《七绝梦扬州乐妓和诗》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心宜不动。
常思玉金枷重。
无常一著可伤悲,悟时速把良缘种。
鄙了惺惺,装成懵懂。
修完内貌频看供。
功成行满去朝元,瑞云。
——《踏云行赠张公》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继粟继肉,以养贤才;
祝鲠祝噎,以礼耆耋。
——陆游《谢致仕表》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七十人言自古稀,我今过二未全衰。
读书似走名场日,许国如骑战马时。
秋晚雁来空自感,夜阑酒尽不胜悲。
渭滨星霣逾千载,一表何人继出师!
——陆游《七十二岁吟》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古稀指70岁,因此双稀是70岁的两倍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