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合集下载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混凝土是目前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而钢筋则是混凝土中最常用的加强材料。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一、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将钢筋和混凝土连接起来。

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和卡夹连接。

1.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将钢筋两端制成螺纹,在混凝土中预留孔洞,将螺纹钢筋插入孔洞中并用螺母拧紧。

螺纹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螺纹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螺纹。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直径相同的孔洞。

(3)钢筋安装:将螺纹钢筋插入孔洞中。

(4)螺母拧紧:用螺母将螺纹钢筋与混凝土拧紧。

2. 卡夹连接卡夹连接是将钢筋两端制成形状特殊的卡夹,在混凝土中预留孔洞,将卡夹装入孔洞中并用螺栓拧紧。

卡夹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和要求不高的工程。

卡夹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形状特殊的卡夹。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卡夹直径相同的孔洞。

(3)卡夹安装:将卡夹装入孔洞中。

(4)螺栓拧紧:用螺栓将卡夹与混凝土拧紧。

二、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将钢筋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混凝土连接起来。

焊接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焊接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切割成需要的长度。

(2)焊接准备:将钢筋表面清洁干净。

(3)焊接:将钢筋与混凝土接触的部分焊接。

三、粘结连接粘结连接是通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将钢筋固定在混凝土中。

粘结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粘结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需要的长度。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直径相同的孔洞。

(3)混凝土表面处理:将混凝土孔洞周围的表面清洁干净。

(4)钢筋安装:将钢筋插入孔洞中。

(5)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入孔洞中,使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粘结。

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原理

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原理

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原理一、前言混凝土和钢筋粘结是构成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混凝土和钢筋的特性、粘结机理及影响粘结的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原理。

二、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料和适量的水等原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种人造材料,具有以下特性:1.强度高:正常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0~60MPa。

2.耐久性好: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其密实程度、抗渗性、耐久性和抗冻性等方面。

3.成本低:混凝土的原材料广泛,价格低廉,可以大规模生产。

4.施工方便:混凝土可以在现场制作,施工方式多样,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形式。

5.难以加工:混凝土的强度较高,硬化后难以加工成形,需要采用预制件等方式。

三、钢筋的特性钢筋是一种具有高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具有以下特性:1.强度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400MPa以上。

2.韧性好:钢筋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和韧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下发生塑性变形。

3.耐腐蚀性好:钢筋表面可形成氧化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4.易加工:钢筋可以进行各种加工,如钢筋弯曲、剪切、焊接等。

5.成本高:钢筋的成本较高,需要采取节约措施。

四、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机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机理可以分为力学粘结和物理粘结两种。

1.力学粘结力学粘结主要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黏着力和摩擦力,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与混凝土产生的摩擦力和钢筋表面的毛细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物理粘结物理粘结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和水泥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钙化物而形成的。

五、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粘结的因素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钢筋的表面粗糙度:钢筋表面越粗糙,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越大。

2.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与钢筋的粘结力越大。

3.钢筋的直径:钢筋直径越大,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越大。

4.混凝土的含水量:混凝土含水量越大,与钢筋的粘结力越大。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1. 什么是粘结力?说到钢筋和混凝土,大家可能会想:“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其实,钢筋和混凝土就像是天生一对,缺一不可。

简单来说,粘结力就是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当混凝土凝固后,它就像个可靠的伙伴,牢牢地把钢筋抓住。

这样,钢筋在混凝土中就能发挥它的力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简直就是“相辅相成”。

那么,粘结力具体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混凝土和钢筋表面之间产生的一种摩擦和粘附的力量。

就好比我们在滑冰时,冰鞋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若摩擦力不够,那滑起来可就会东倒西歪。

钢筋的“嘴巴”要紧紧咬住混凝土,才能让整个建筑物像个壮汉一样稳稳当当,毫不动摇。

2. 粘结力的重要性2.1 结构的稳定性粘结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毕竟一个建筑如果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不够,简直就像一个人没了根基,随时都可能“崩塌”。

我们常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老话同样适用于钢筋和混凝土。

只有它们团结一致,才能抵御外来的冲击和压力。

在实际应用中,像高层建筑、桥梁这些结构,粘结力更是不可或缺。

想象一下,如果某栋大楼的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像棉花糖一样软,那这栋楼岂不是随风摇曳,随时都有可能变成“豆腐渣”工程?可不行,这得让人心里打个寒颤。

2.2 耐久性与安全性再说到耐久性,粘结力对混凝土的抗裂性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了足够的粘结力,混凝土可就容易开裂,时间一长,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所以,咱们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得确保这些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十足,让它们不离不弃。

3. 如何增强粘结力?3.1 选材讲究想要增强粘结力,首先得从选材入手。

好的钢筋和优质的混凝土是基础,咱们不能在这上面省钱,省钱就是花冤屈。

比如说,使用带有凹槽的钢筋,这种钢筋表面有“纹路”,就能增加和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自然粘结力就会提升。

就像人际关系,互动频繁才能亲近嘛。

3.2 施工工艺再来就是施工工艺,这可真是个大问题。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基本锚固长度
l
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取决 于钢筋的强度及混凝土抗 拉强度,并与钢筋的外形 有关。《规范》规定纵向
f y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作为 d钢 筋 的 基 本 锚 固 长 度 , 其
f 计算公式为: t
小结
01
钢筋:钢筋的成份、种类 和级别,钢筋的应力应变 曲线,钢筋的塑性性能, 钢筋的冷加工。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01 变形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主要是由于变 形钢筋肋间嵌入混凝土而产生的。
02 变形钢筋和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影响粘结的因素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净间
距、横向配筋及侧向压应力,以及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的位置等。
1. 光圆钢筋及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都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但不与立方体强度成正比。 2. 变形钢筋能够提高粘结强度。 3. 钢筋间的净距对粘结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影响粘结的因素 D.横向钢筋可以限制混凝土内部裂缝的发展,提高粘结强度。 E.在直接支撑的支座处,横向压应力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可以提高粘结强度。 F.浇筑混凝土时钢筋所处的位置也会影响粘结强度。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钢筋的锚固与搭接 ◆保证粘结的构造措施 (1)对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和钢筋,要保证最小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 (2)为了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必须满足钢筋最小间距
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3)在钢筋的搭接接头内应加密箍筋; (4)为了保证足够的粘结在钢筋端部应设置弯钩; (5)对大深度混凝土构件应分层浇筑或二次浇捣; (6)一般除重锈钢筋外,可不必除锈。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

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

1.1 黏结的作用及产生的原因
钢筋与混凝土这两种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之所以能够 在一起共同工作,除了两者具有相近的温度的线膨胀系数及混 凝土对钢筋具有保护作用以外,基本前提是两者间具有足够的 黏结强度,能够承受由于变形差(相对滑移)沿钢筋与混凝土接触 面上产生的剪应力,通常把这种剪应力称为黏结应力,黏结强 度则指黏结失效(钢筋被拔出或混凝土被劈裂)时的最大平均黏结 应力。钢筋与混凝土通过黏结应力来传递两者间的应力,共同 受力,协调变形。
试验表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黏结作用主要有以下三 方面的原因:
1.1 黏结的作用及产生的原因
(1)化学胶结力。水泥浆凝结时产生化学作用,使钢筋与 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上产生化学吸附作用力。
(2)摩擦力。混凝土收缩将钢筋紧紧握裹,当两者出现滑 移时,在接触面上将出现摩擦力。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1.2 影响黏结强度的因素
(4)浇筑位置。混凝土浇筑深度超过300 mm 时,由于混凝土的泌水下沉,气泡逸出,与顶部的 水平钢筋之间产生空隙层,从而削弱了钢筋与混凝 土之间的黏结作用。
(5)横向配筋及横向压力。横向钢筋的配置 可延缓裂缝的发展,侧向压力(如在梁的支承区的 下部)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作用。
(3)机械咬合力。钢筋的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之间可 产生机械咬合力,其值占总黏结力的一半以上。 在这三种黏结力中化学胶结力一般很小,光面钢筋的黏结力以摩 擦力为 影响黏结强度的因素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黏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越高,则黏结强度 越大,但不成正比。 (2)钢筋的外观特征。变形钢筋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其黏 结强度高于光面钢筋。 (3)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的净距。如果钢筋外围的混凝土保 护层厚度太小,会使外围混凝土产生劈裂裂缝,降低黏结强度, 导致钢筋被拔出。所以在构造上必须保证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和钢筋净距。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一、概述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是混凝土结构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展开讨论。

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机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机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两种。

1. 物理作用混凝土与钢筋的物理作用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摩擦力和粘着力引起的。

当钢筋进入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填充钢筋表面的凹槽和孔隙,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混凝土的粘着层,这层粘着层可以有效地增加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着力。

2. 化学作用混凝土与钢筋的化学作用主要是由于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和钢筋表面的氧化铁层之间的化学反应。

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可以与钢筋表面的氧化铁层反应,生成一层铁盐,这层铁盐能够有效地增加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着力。

三、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指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指标主要包括粘结强度、粘结刚度、粘结变形和粘结失效模式等。

1. 粘结强度粘结强度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抗剪强度或剥离强度。

它是评价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重要指标。

粘结强度越大,表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着力越强。

2. 粘结刚度粘结刚度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刚度。

它是评价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粘结刚度越大,表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刚度越大,粘着层越厚。

3. 粘结变形粘结变形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相对变形。

它是评价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粘结变形越小,表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相对变形越小,粘着层越均匀。

4. 粘结失效模式粘结失效模式是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着层失效的方式。

它是评价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粘结失效模式主要包括滑移失效、剥离失效、破坏失效等。

四、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因素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粘着层厚度、钢筋表面状态和环境温度等。

1.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是影响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标准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标准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标准一、前言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是混凝土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因此,制定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标准,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二、相关术语解释1. 粘结强度:表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能力,通常用单位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来表示。

2. 粘结长度:表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区域长度,通常用钢筋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3. 粘结面积:表示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面积,通常用钢筋周长与粘结长度的乘积来表示。

三、试验方法1. 压缩试验法:将混凝土和钢筋制成试件,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压力和变形,计算粘结强度和粘结长度。

2. 拉伸试验法:将混凝土和钢筋制成试件,在试件两端施加拉力,测量拉力和伸长量,计算粘结强度和粘结长度。

3. 剪切试验法:将混凝土和钢筋制成试件,在试件中央施加剪力,测量剪力和变形,计算粘结强度和粘结长度。

四、标准制定1. 粘结强度标准:根据试验结果,粘结强度应不低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0.7倍。

2. 粘结长度标准:根据试验结果,粘结长度应不低于钢筋直径的20倍。

3. 粘结面积标准:根据试验结果,粘结面积应不低于钢筋周长与粘结长度的乘积的1.5倍。

4. 试验方法标准:试验应按照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要求进行,试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试验机通用技术条件》GB/T 2611-2007的要求。

五、检验方法1. 粘结强度检验:取混凝土和钢筋制成的试件,在试件中央施加一定的压力、拉力或剪力,测量应变或变形,计算粘结强度。

2. 粘结长度检验:取混凝土和钢筋制成的试件,测量粘结长度。

3. 粘结面积检验:取混凝土和钢筋制成的试件,测量粘结面积。

六、检验标准1. 粘结强度:检验结果应不低于制定标准要求的粘结强度。

2. 粘结长度:检验结果应不低于制定标准要求的粘结长度。

3. 粘结面积:检验结果应不低于制定标准要求的粘结面积。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一、引言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基本的力学问题之一。

混凝土作为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的材料,钢筋则具有较好的拉伸性能。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工程实际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影响粘结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粘结质量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机理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性问题。

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是因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钢筋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得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粘结力。

具体来说,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石与水发生水化反应,形成了水化产物,这些产物与钢筋表面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了一层新的物质,称为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界面。

这个界面既包括化学反应形成的水化产物,也包括物理上的机械锚固。

三、影响粘结质量的因素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混凝土本身的性质、钢筋的表面形态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形态等。

1.混凝土本身的性质混凝土本身的性质是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粘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中水泥的种类、水灰比、骨料的类型和粒径等因素都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也会更好。

2.钢筋的表面形态钢筋表面的形态也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

钢筋表面的锈蚀、氧化等物质会影响粘结质量,而表面处理可有效提高粘结质量。

例如,钢筋表面的喷砂、喷丸处理等可去除钢筋表面的锈蚀、氧化等物质,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

3.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形态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形态也是影响粘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界面形态主要包括钢筋的直径、表面形态和混凝土中骨料的粒径等。

钢筋直径越大,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面积也就越大,粘结质量也会更好。

而骨料的粒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向受力状态下混凝土破坏包络图
1
2
2
1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3 混凝土的复合强度 2. 混凝土的压(拉)剪复合受力强度
构件受剪或受扭时常遇到剪应力t 和 正应力 共同作用下的复合受力情况。
混凝土的压(拉)剪复合受力强度 混凝土的抗剪强度:随拉应力增大而减小 随压应力增大而增大 当压应力在0.6fc左右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 压应力继续增大,则由于内裂缝发展明显,抗 剪强度将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

其标准值与立方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
fck 0.88c1c 2 fcu,k
3. 轴心抗拉强度(ftk)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小得多, 为抗压强度的1/17~1/8。 直接测试方法 间接测试方法(弯折,劈裂)
2P ft dl
抗拉强度标准值计算经验公式:
f tk 0.88 0.395 f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fc
0
0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3. 弹性模量
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应力、变 形、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压应力,以及 由于温度改变支座沉降产生的内力时,需 要利用混凝土的一个材料常数,即为弹性 5 模量。 10
Ec
2.2 34.74 / f cu ,k
9
150
35
2
2
5
100
10
2
1
0
1 fc 2
1
50
0
5
10
15
20
25 %
1
0
0 .5 1 .0
1 .5
2 .0
2 .5
2 / f c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混凝土力学 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钢筋混凝土构 件应力分析、建立强度和变形计算理论所 必不可少的依据。通常用h/b=3~4的柱体 试件来测定。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1.采用等应变加载 可得到应力应 变曲线的上升段和 下降段两部分。

65
60 50 40
35 45
55
30
25
20 10
0
15

2 4
6
8
10
12 %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2.采用等应力加载
只能得到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
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0.5fc
105 Ec ( N/mm2 ) 34.74 2.2 f cu

5~10 ´ Î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Ec

Ec
a
fc
0
0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4. 变形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的连 线(割线)的斜率称为混凝土的变形模量。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兰来自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王亚军
2010-11-11
第 2 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钢筋和混凝土这两 种性能迥然不同的材料组成的。为了正确合 理的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需要深入了 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 2 章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0.55 cu,k
(1 1.645 )
0.45
c 2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3 混凝土的复合强度 1. 混凝土的双向受力强度
对混凝土方形薄板试件的双向受力试验结果可得 下图。
第一象限为双向受拉情况,可见均低于单向抗拉 强度。 第三象限为双向受压情况,最大受压强度发生在 等于2或0.5时, 第二象限为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情况,这种情况 下,混凝土强度均低于单向受力(压或拉)的强度。

ft
Ec
0.5Ec Ec
0
t
cu

常用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模型
fc
σ
a
0.15 f c
fc
σ
a
fc
b
b
c f c 2 ( ) 2 0 0
c f c 2 ( ) 2 0 0
0 0.002 u 0.0038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3 混凝土的复合强度 3. 混凝土的三轴应力状态
三轴应力状态有多种组合,实际工程遇到 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 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采用圆柱体在 等侧压条件进行。
混凝土三轴应力关系
1 , 2
200
50
2 3
1
1 / f c
Ec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Ec

Ec
a
fc
0
0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4 混凝土的变形 5. 混凝土的受拉变形
当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时,混凝土的受 拉应力应变曲线原点切线斜率与受压时的
基本一致,因此,混凝土受拉与受压可以
用相同的弹性模量。
混凝土的受拉应力应变曲线
2.1.2 单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1. 立方体的抗压强度 (fcu,k) 影响立方体强度的因素:试件尺寸、温度、 湿度、试验方法。 用标准制作方式制成的150×150mm的立方 体试块,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用标准试验方法 测得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此强度又称 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常用等级: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 C60 , C65 , C70 , C75 , C80。其中C50级以上属高强混凝土。
2.2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2.3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水泥、石、砂、水按一定的配合比制成不 同等级的混凝土。
骨料 水泥结晶体 水泥凝胶体 弹性变形的基础
塑性变形的基础
混凝土的强度及变形随时间、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立方体试件受压示意图
实际的压应力分布
假定的压应力分布 上承压板
涂润滑剂

压力线
拉力线


不涂润滑剂
下承压板
尺寸效应换算关系
• 由于尺寸效应的影响:fcu(150) = 0.95 fcu(100) fcu(150) = 1.05 fcu(200)
2. 轴心抗压强度 (fck)
真实反映以受压为主的混凝土结构构件 的抗压强度。 选取与立方体相同截面(边长150mm正 方形),h/b=3~4的柱体试件,端部摩擦对 中部的横向变形影响甚微,处于单向受压 状态。因此,柱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