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
教案危化品知识及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

教案危化品知识及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2. 使学生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方法。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和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能力,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储存原则储存设施与要求储存过程中的安全管理3.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运输工具与设施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应急处理方法4. 危险化学品的正确使用使用原则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事故应急预案5. 劳动防护用品的认知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分类常见劳动防护用品的功能与正确使用方法劳动防护用品的维护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储存、运输、使用及劳动防护用品的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实操演示法:演示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危险化学品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操考核:检查学生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 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评估学生在模拟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及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手册。
2. 课件: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及应急处理方法。
3. 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口罩、防护耳塞等。
4. 视频资料: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演示。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危险化学品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及特性,引导学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危险化学品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初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教案

初中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教案
目标: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危害,学习正确的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存放方法,提高对化学品安全的重视。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危害
1.1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其性质和危害程度,化学品可分为易燃品、易爆品、腐蚀品和有毒品等。
1.2 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易燃品可能引发火灾、易爆品可能引发爆炸、腐蚀品可能腐蚀皮肤、有毒品可能危害健康等。
二、正确的危险化学品使用方法
2.1 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先了解其性质和危害,并按照正确的方法使用。
2.2 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2.3 使用化学品时应避免与其直接接触,注意防止其溅到皮肤上。
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方法
3.1 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专用储存柜或储存间内,避免与食物、饮料等混放。
3.2 存放危险化学品时应按照标签上的要求进行分类存放,并保持通风干燥。
3.3 存放危险化学品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四、活动设计
4.1 观看危险化学品使用与存放的安全操作视频,并进行讨论。
4.2 分组小组讨论,设计一份关于危险化学品使用与存放的安全指南,并与其他小组交流分享。
4.3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五、作业
5.1 结合所学知识,整理一份危险化学品使用与存放的安全常识小抄。
5.2 撰写一份关于如何正确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经验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的重视意识,正确掌握化学品的使用和存放方法,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案

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安全使用化学品的知识,提高他们对于化学实验和实践中安全问题的意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学品的分类、储存和使用方法,并学习如何在化学实验中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常见化学品的危害和急救措施,以及其他相关的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品的分类和储存方法;2. 熟悉常见化学品的危害和急救措施;3. 学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4. 培养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深刻了解化学品的危害性和急救措施;2. 培养学生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引入】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品和对人体的危害,引发学生对安全使用化学品的重视。
2. 激发兴趣请学生回顾一下他们在实验室中所接触到的化学品,并进行简要的分享。
展示一些与化学品相关的有趣实验或者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到化学品的重要性。
【核心内容】1. 化学品的分类和储存- 分类:讲解化学品的分类体系,如按危险性分为剧毒品、腐蚀品、易燃品等。
- 储存:介绍化学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如储存于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等。
2. 常见化学品的危害和急救措施- 危害:列举常见化学品的名称和危害,如硫酸的腐蚀性、甲醛的致癌性等。
- 急救:教授学生常见化学品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用水冲洗、服用中和剂等。
3. 个人防护设备的正确佩戴- 介绍不同化学实验阶段所需佩戴的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前戴护目镜、手套等。
- 模拟示范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并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
【拓展延伸】1. 安全实验操作规范- 介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如不饮食、不私自调配化学品等。
- 解答学生提出的与实验操作相关的安全问题。
2. 安全隐患排查- 分组让学生参观实验室,寻找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 总结并讨论各组的观察结果,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讲解和提醒。
三、教学评价1. 自主评价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掌握的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3. 提高学生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3.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教学难点:1.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2.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投影仪或白板;3. 教学PPT或教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新闻或图片,引起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教师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即在生产、存储、使用、运输过程中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化学品。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教师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包括:(1)了解化学品的性质,遵循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2)合理储存化学品,远离火源、热源、潮湿环境;(3)正确操作使用化学品,避免接触皮肤、眼睛等;(4)做好个人防护,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5)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内容(20分钟)1.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教师讲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1)泄漏事故的处理:切断泄漏源,采取措施防止泄漏扩大,如使用砂土、蛭石等吸附泄漏物质,用清水稀释泄漏物质等;(2)火灾事故的处理:切断火源,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灭火,保持灭火现场通风;(3)中毒事故的处理:立即将中毒人员抬到新鲜空气处,拨打急救电话,提供中毒人员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方法;(4)腐蚀事故的处理: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如有必要,送医院治疗。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及安全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危险化学品样本、安全防护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水杯、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重要性。
2. 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
3. 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方法:a.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合理选择使用地点和方式。
b. 遵循化学品的使用规程,注意个人防护。
c. 储存化学品时,遵守储存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4. 讲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a. 火灾事故:切断火源,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b. 泄漏事故:采取紧急措施,如用砂土覆盖泄漏处,避免泄漏物质扩散。
c. 接触事故: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部位,并及时就医。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安全使用方法和事故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分析化学品泄漏、火灾等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事故原因及后果。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化学品事故,并提出具体措施。
3. 角色扮演:模拟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事故。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判断下列化学品属于哪一类危险化学品,并说明理由。
2. 编写化学品安全使用操作规程。
八、拓展与延伸1. 参观化学品仓库,了解化学品储存和管理要求。
2. 调查周围环境中存在的化学品风险,提出防范措施。
教案:中学生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教育教案

教案:中学生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教育教案一、引言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化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然而,随之而来的危险化学品使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教案旨在提供关于中学生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的教育指导。
通过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知识,中学生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危险化学品简介1. 定义与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有毒、易燃、易爆、腐蚀等性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的物质。
根据其性质和用途不同,可分为有机危险化学品、无机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质等几大类别。
2.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硫酸、盐酸、氢氟酸、甲醛、三氯甲烷等。
这些物质可能具有剧毒性、腐蚀性或爆炸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极度小心。
三、中学生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教育策略1. 理论知识教育为了增强中学生对危险化学品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概念、常见种类和危害性,并针对不同的化学实验情形进行具体讲解。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
2. 实践操作教育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例如,在使用酸性物质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实验外套等,以保证个人安全。
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和储存危险化学品,以免引发事故。
3. 应急处理培训即使采取了所有预防措施,事故仍然可能发生。
因此,中学生也需要接受关于突发事件处理的培训。
当发生事故时,他们应该能迅速而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四、案例分析:爆炸物质使用示范以爆炸物质使用为例,我们来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教育。
1. 理论知识讲解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爆炸物质,以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同时,还需要详细讲解爆炸物质的特性、剧毒性和潜在危害。
2. 操作技能培训接下来,教师应带领学生一起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实验场所、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和识别爆炸物质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称量、混合和储存等操作。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

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教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危险化学品安全一、教学目的为了保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技能。
学校特此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使大家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并能运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以达到杜绝/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二、教学难点:学会区分和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三、教学内容: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员、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一)险化学品的分类1.爆炸品(炸药、烟花爆竹);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煤气、乙烷);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火柴、电石);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环、氧化剂、过氧化钠);6.毒害品(化学农药);7.放射性物品(氧化铀、氯化铀);8.腐蚀品(二酸、硫酸、盐酸、硝酸)。
(二)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2.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说明书,尤其是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面内容;3.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4.使用,作业时要精神集中,严禁打闹嬉戏;5.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三)溶液安全知识1.溶液对安全的危害A.急性中毒(急性高浓度的接触,大部有机溶剂可引起麻醉作用,呈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为:定力障碍、眩晕、精神错觉、昏迷、麻痹和惊厥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跳停止而死亡);B.慢性中毒(慢性低浓度的接触,可引起神经行为工能的改变,情感综合症、轻度、慢性中毒脑病和重度慢性中毒脑病;对肝和肾的损害;再生障碍贫血;对神经系统影响(发怒、紧张);2.进入人体途径C.呼吸道吸入;D.皮肤吸收;E.消化道;3.各种有机、无机溶液(四)学品危害预防和控制1、工程技术控制a. 替代;b. 变更工艺;c. 隔离;d. 通风;e. 个体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2、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学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保持个人卫生基本原则;a.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b. 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c. 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d.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干净;e.时常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要注意;f.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g. 定期检查身体;(五)危险化学品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救护者应作好个人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2、切断毒物来源;3、迅速将患者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4、采取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5、急救处理程序:先除去伤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6、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六)急救原则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对神志不清的伤员要防止气道梗塞,呼吸困难时要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肺挤压;2.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3.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4.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变温;复温方法采用40℃~42℃热水浸泡30分钟,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皮肤弄破,以防感染;5.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大量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不要任意把水泡弄破,避免伤面污染。
小学生安全教案学会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

小学生安全教案学会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注意:以下是一个以格式合同为例的小学生安全教案。
小学生安全教案学会正确处理危险化学品日期:20XX年XX月XX日1. 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意识,学会正确处理和使用化学品,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 实施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3. 内容3.1 安全意识教育3.1.1 引导学生认识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和特点。
3.1.2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常见例子及其潜在危险。
3.1.3 讲解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警示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辨认。
3.1.4 强调遇到危险化学品时要第一时间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切勿私自处理。
3.2 使用化学品的基本规范3.2.1 学生必须在成年人的指导和监护下使用任何化学品。
3.2.2 强调小学生在实验室环境下应戴好防护装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2.3 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3.3 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处理3.3.1 指导学生正确存储危险化学品,将其放置在专用柜子或容器中,远离火源和儿童接触。
3.3.2 鼓励学生使用环保清洁剂代替有毒化学品。
3.3.3 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弃物,如废弃电池、废弃药品等。
强调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利用。
4. 教学方法4.1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处理危险化学品的过程,提高应对能力。
4.2 视频教学: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及正确处理方法。
4.3 图片展示:展示危险化学品的标识和警示符号,帮助学生熟悉并记忆。
5. 评估方法5.1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到的关于危险化学品的知识,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5.2 小测验:出示一些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图片,让学生配对正确的标识符号。
5.3 资料整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整理一份小册子,介绍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及其正确处理方法。
6. 注意事项6.1 实施本教案需保证实验室环境安全,并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化学品安全一、教学目的为了保障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性能的了解和使用技能。
学校特此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使大家认识到危险化学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并能运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以达到杜绝/减少危险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二、教学难点:学会区分和安全使用危险化学品三、教学内容:凡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员、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一)险化学品的分类1.爆炸品(炸药、烟花爆竹);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煤气、乙烷);3.易燃液体;4.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火柴、电石);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环、氧化剂、过氧化钠);6.毒害品(化学农药);7.放射性物品(氧化铀、氯化铀);8.腐蚀品(二酸、硫酸、盐酸、硝酸)。
(二)危险化学品的注意事項1.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2.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说明书,尤其是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方面内容;3.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危险化学品;4.使用,作业时要精神集中,严禁打闹嬉戏;5.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三)溶液安全知识1.溶液对安全的危害A.急性中毒(急性高浓度的接触,大部有机溶剂可引起麻醉作用,呈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主要症状表现为:定力障碍、眩晕、精神错觉、昏迷、麻痹和惊厥等,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跳停止而死亡);B.慢性中毒(慢性低浓度的接触,可引起神经行为工能的改变,情感综合症、轻度、慢性中毒脑病和重度慢性中毒脑病;对肝和肾的损害;再生障碍贫血;对神经系统影响(发怒、紧张);2.进入人体途径C.呼吸道吸入;D.皮肤吸收;E.消化道;3.各种有机、无机溶液(四)学品危害预防和控制1、工程技术控制a. 替代;b. 变更工艺;c. 隔离;d. 通风;e. 个体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2、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消除和降低化学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保持个人卫生基本原则;a.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b. 不直接接触能引起过敏的化学品;c.工作结束后、饭前、饮水前、吸烟前以及便后要充分洗净身体的暴露部分;d.勤剪指甲并保持指甲干净;e.时常注意防止自我污染,尤其在清洗或更换工作服时更要注意;f.防护用品要分放、分洗;g.定期检查身体;(五)危险化学品现场急救注意事项1、救护者应作好个人防护,这一点非常重要,特别是把患者从严重污染的场所救出时,救援人员必须加以预防,避免成为新的受害者;2、切断毒物来源;3、迅速将患者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4、采取正确方法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护;5、急救处理程序:先除去伤员污染衣物——>然后冲洗——>共性处理——>个性处理——>转送医院;6、处理污染物要注意对伤员污染衣物的处理防止发生继发性伤害;(六)急救原则对受到化学伤害的人员进行急救时,首先要做的紧急处理是:1.对神志不清的伤员要防止气道梗塞,呼吸困难时要给予氧气吸入;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立即进行胸外心肺挤压;2.皮肤污染时,脱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3.眼睛污染时,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4.当人员发生冻伤时,应迅速变温;复温方法采用40℃~42℃热水浸泡30分钟,温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对冻伤的部位进行轻柔按摩时,应注意不要将伤处皮肤弄破,以防感染;5.当人员发生烧伤时,应迅速将患者衣服脱去,用大量清水冲洗降温,用清洁布覆盖创伤面,不要任意把水泡弄破,避免伤面污染。
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6.口服者,可根据物料性质,对症处理,有必要进行洗胃;7.经现场处理后,应迅速护送至医院治疗;(七)个人防护措施1、当不慎被危险化学品弄到皮肤、眼睛时,要马上用清水冲洗,然后再去医院检查、医治;2、如身体出现红肿、发痒、过敏等症状,要联想到是否与工作有关,进而找医生诊断;3、不要把危险化学品带宿舍;4、不要把工作服穿回宿舍,下班后应更换衣服;5、危险化学品的毒性主要是伤肝、肾,溶解脂肪,平时要注意营养;6、工作时要注意通风,使用合格的个人防护用品,要打开抽风排毒设施;(八)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运输安全1、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理化特性,所以具有怕火、怕热、怕潮、怕撞击、怕摩擦、怕霉变、怕风化、怕接触性能相低触的物品的特点;所以危险化学品要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且储存量不能超过额定储存量;2、运输安全:危险化学品大部是有对撞击、摩擦、温度的高度敏感性,所以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摩擦、撞击、颠簸、震荡、严禁与氧化剂、酸、碱、盐类、金属粉末和钢材器具等混储混运;(九)常见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紧急救护方法1、强酸: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小苏打、肥皂水洗涤,必要时敷软膏;溅入眼睛时用温水冲洗后,再用5%小苏打溶液或硼酸水冲洗;进入口内时立即用大量的清水漱口,并服用大量冷开水催吐,或用氧化镁悬浊液洗胃;呼吸中毒时立即移至空气新鲜处保持体温,必要时供氧;2、强碱:皮肤沾染时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或用硼酸水、稀乙酸冲洗后涂氧化锌软膏;触及眼睛用温水冲洗;吸入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严重者送医院治疗;3、氢氟酸:眼睛或皮肤沾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可用稀氨水敷浸后保暖,再送医院治疗;4、高氯酸:皮肤治染后用大量温水及肥皂水冲洗,进入眼内用温水或稀硼酸水冲洗;5、氯化铬銑:皮肤受伤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后,用硫代硫酸钠敷伤处后送医诊治,误入口内用温水或2%硫代硫酸钠洗胃;6、氯磺酸:皮肤受伤用清水冲洗后再用小苏打溶液洗涤,并以甘油和氧化镁润湿绷带包扎,送医院治疗;7、溴(溴素):皮肤灼伤用苯洗涤,再涂抹油膏;呼吸器官受伤可嗅氨;8、甲醛溶液:皮肤治染时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酒精洗后涂甘油;呼吸中毒者可移到空气新鲜处,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以解除呼吸道刺激,然后送医院治疗。
附件:1、汽油(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密度:0.67~0.71,闪点:-58~10℃,沸点:50~150℃,自燃点:255~530℃,爆炸极限:0.76~6.9%,蒸汽密度:4。
不溶于水。
汽油是一种混合物,一般工业汽油含有丁烷到十二烷的烷烃和一些环烷烃,并含有不等量的芳香烃,按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和溶剂汽油等。
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并用于橡胶、制鞋、印刷、油漆、洗染行业,也用作机器零件的去污剂。
(二)毒性为麻醉性毒物,对皮肤、粘摸有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300mg/m3。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吸入:大量吸入蒸汽可引起麻醉症状、兴奋、酒醉样,步态不稳并有恶心、呕吐等。
吸入高浓度蒸汽后,很快出现昏迷。
汽车司机加油时,误将汽油经口吸入肺内,则引起吸入性肺炎,当时就出现剧烈的咳嗽与胸痛。
眼睛接触:接触高浓度汽油蒸汽出现流泪、结膜充血。
皮肤接触:皮肤浸泡于汽油20—30分钟,可造成红斑、水疱等浅度灼伤。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吸入汽油蒸汽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易兴奋,有的出现癔病症状,也称“汽油性癔症”。
皮肤长期接触汽油,出现干燥、皴裂、角化性皮炎。
妇女出现月经异常。
(五)火灾和爆炸汽油极易燃,严禁明火、火花和吸烟,应有防爆设备和无火花工具。
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灭火机、石棉毯灭火。
(六)化学反应性极易溶于脂肪,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
(七)人身防护吸入:如空气中汽油蒸汽超过暴露限值,应戴有褐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口罩。
眼睛:如空气中汽油蒸汽浓度较高时,可使用密封护目镜。
皮肤:使用涂有聚乙烯脂的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
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冲洗器具。
(八)急救吸入:立即将患者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及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应选择肥皂、热水或软刷洗手。
口服:用牛奶、植物油洗胃缓其吸收。
(九)储藏和运输储存于阴凉处,防火。
包装号2(甲)6(乙)、11。
(十)安全和处理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泄露时戴氧气呼吸器收集漏液密封,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防止煤油进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
2、苯(一)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液体,具有香味。
沸点:80.2℃,闪点:-11℃,自然点:574℃,蒸汽密度:2.7,爆炸极限1~8%,微溶于水。
用于制造染料、塑料、纺织品、去垢剂、涂料、和其它化学物质。
还用作涂料和粘合剂在汽车中少量存在,工业用途正在减少。
(二)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损害神经系统,慢性:主要损害造血系统。
最高容许浓度:40㎎/m3(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在50~150ppm内暴露五小时能致头痛和乏力,在200~500ppm 内暴露一小时能致恶心、头晕、精神混乱;在300~ppm时暴露30~60分钟能刺激鼻和喉,在7500ppm时暴露30分钟能致死亡。
眼睛接触:高浓度蒸汽能产生轻度刺激和水疱.液体会产生轻度的灼伤感。
皮肤接触:流体能溶解皮脂而干燥。
口服:产生类似吸入的症状,液体流进肺部能造成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