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郑州城市发展史

郑州城市发展史
郑州市辖6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1个县: 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惠济区、管城区、 上街区,巩义市、新郑市、登封市、新密市、 荥阳市,中牟县,另设省级新区郑州新区(含 郑东新区) 、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 税区、1个国家级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 其中 郑州都市区规划面积1700平方公里、郑州市区 面积1010.3平方公里,郑州中心城区规划面积 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
近现代
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著作《河 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 1920年,河南省议会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
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是全国重要的铁 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 城市,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目前有 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 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氧化铝产量占全国 总产量的50%,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大中 型客车生产企业,冷冻食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行政划分
铁路的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兴起
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主席莅临郑州车站视 察,对郑州车站建设作出指示,从此,国家对 郑州车站建设投资逐年加大,站舍不断更新, 站场逐步扩容。
铁路发展与郑州城市的形成
★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北京改为北平,京 汉铁路改为平汉铁路。
★ 1945年8月,陇海铁路连云港——天水全线 建成。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中原陇海、平汉 铁路联合管理委员会成立,建立联合委员会党 委。12月,陇海、平汉铁路职工总会筹委会成 立。
★ 1949年1月31日,郑州成立陇海、平汉铁路 管理局,同时成立中共陇平铁路管理局委员会。

郑州元素_精品文档

郑州元素_精品文档

郑州元素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郑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现代化城市。

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可以感受到浓厚的郑州元素,它们是郑州独有的特色和标志。

本文将从郑州的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等方面介绍郑州元素。

一、历史元素郑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5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属于其他文化区域的文明遗址,如战国晚期的马家寨遗址和东周时期的庙南冶遗址等。

郑州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中原王朝——商、周、汉、魏、晋等的都城所在地。

在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中,可以感受到郑州丰富的历史元素。

二、地理元素郑州位于黄河南岸,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独特的地理元素。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而郑州作为黄河中游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水资源。

黄河流经郑州的北部,不仅为郑州带来丰沛的水源,还形成了郑州平原的肥沃土地。

此外,郑州还有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嵩山,使郑州充满了神秘的地理元素。

三、文化元素郑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有着别具一格的文化元素。

作为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心,郑州融合了多种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混合文化。

郑州的曲艺文化非常有名,曲艺是郑州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其中的豫剧更是闻名中外。

此外,郑州还是书法和绘画的重要发源地,培育了众多的文化艺术家。

这些文化元素让郑州的艺术氛围浓厚,成为文化交流的热土。

四、风俗元素郑州拥有独特的风俗特色,这些风俗元素展示了郑州人民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和中秋节,郑州人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地道的特色美食,观看到传统的民俗表演,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郑州还有独特的婚俗、丧俗等习俗,反映了郑州人民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

总结:郑州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拥有独特的郑州元素。

从历史、地理、文化和风俗等方面来看,郑州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郑州元素是郑州人民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的,它们体现了郑州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关于郑州的简短介绍

关于郑州的简短介绍

关于郑州的简短介绍郑州:中原之珠,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地位于中原大地的心脏地带,有一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城市——郑州。

作为河南省的省会,郑州素有“绿城”的美誉,展现着四季分明的景致和繁华的现代气息。

这里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一、历史文化的厚重郑州的历史可追溯至商代晚期,古称“商都”,历史上曾是华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数的英雄豪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传说,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传统习俗。

而今日的郑州更是以开放的姿态,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地域魅力。

二、地理与交通枢纽地处中原腹地,东接山东、安徽,西连陕西,南与湖北接壤,北邻河北。

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郑州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作为国家公、铁、航、信兼具的交通枢纽,郑州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网络发达,被誉为“中国的十字路口”。

无数的重要线路交汇于此,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

三、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河南省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郑州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依托强大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郑州市已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方面,郑州拥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

四、旅游胜地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郑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从古老的商都遗址到现代化的都市风貌,从秀美的黄河风光到郁郁葱葱的嵩山,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此外,郑州的美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各种地方小吃琳琅满目,让人大饱口福。

五、宜居之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郑州在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郑州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宜居宜业的理想之地。

同时,郑州还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和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

综上所述,郑州作为一座充满活力、历史底蕴深厚的城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体系、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宜居的环境条件,已成为国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的热土。

郑州的发展历程

郑州的发展历程

郑州的发展历程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郑州是周朝时期的首都之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郑州就是河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古代,郑州是东西方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因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成为经济贸易的枢纽。

20世纪初,郑州开始逐渐现代化发展。

1904年,郑州成为河
南省会,这标志着郑州在政治地位上的提升。

随着铁路的修建,郑州逐渐成为河南交通枢纽的中心城市。

1930年代,郑州成
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许多大型企业和机构在这里建立,极大地推动了郑州的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州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50年代,国家加大对河南地区的支持力度,郑州迎来
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这一时期,许多工厂、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相继建立,使郑州成为河南重要的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1995年
郑州与开封市共同组成中原经济区,加速了郑州的经济发展。

随着建设郑州航空港区和中原经济区高速发展,郑州的经济增长迅猛。

2004年,中国政府将郑州列为国家中心城市,这给
郑州带来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如今的郑州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其高速发
展的经济、便捷的交通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和人才的到来。

郑州的建设工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郑州正在向现代化大都市迈进,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的家乡河南郑州

我的家乡河南郑州

我的家乡河南郑州郑州,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是河南的省会。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市,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我的家乡河南郑州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与文化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古代,郑州曾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据传说,西周时期,周公姬奢创办商代东产,成为中国第一个露天市场,奠定了郑州商业的基础。

郑州还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出土了大量的商代文化遗址和文物。

这些遗址和文物见证了我家乡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文化传承。

二、地理与交通郑州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郑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国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郑州的交通不断改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郑州拥有一个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港。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主要的航空枢纽之一,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航班。

此外,郑州还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与国内外许多城市有着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

三、经济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郑州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推动了郑州现代化产业的发展。

许多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在郑州设立了生产基地,为我家乡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郑州还是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省是中国粮食生产大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农业发展也十分重要,为我家乡带来了丰富的农产品和农村文化。

四、名胜古迹郑州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嵩山和少林寺。

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峰和古老的道教文化而闻名。

少林寺则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东方武术的发祥地”。

这些景点展现了郑州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五、美食与特产郑州的美食是我家乡的一大特色。

郑州的菜系以鲁菜为主,口味清淡而味道鲜美。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

郑州城市公园的发展历程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简称“郑”,是三千多年前商代都城,郑州市迄今发现一万余处文物古迹,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

郑州在多处文物古迹处建设了专类公园,如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郑州黄河游览区、郑州商城遗址公园等。

1 郑州古代园林(1840 年以前)1843 年出现在英国利物浦市的伯肯海德公园,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城市公园。

而我国城市公园的萌芽是伴随着鸦片战争而产生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主要是以园林的发展为主。

郑州古代的园林发展为:萌芽期、生成期、转折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1.1 郑州古代园林萌芽期关于园林的最早记载是在商代,那时称园林为“囿”和“台”,是园林的早期形式。

所以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萌芽期。

虽然囿的主要功能不是游乐,但已经是萌芽的园林了。

郑州新郑地区是郑韩故城统治区的腹心之地,郑韩故城是郑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物质载体,郑韩故城的基本公共设施有城墙、城门、城壕、道路和给排水工程等;王室和政府机构的各类宫殿、礼制建筑、官署;手工业遗址、市场和里居以及墓葬区等等[1] 。

1.2 郑州古代园林生成期秦汉时期作为郑州古代的园林生成期,已经开始出现具备园林功能的宫苑。

这一时期我们主要从郑州寺院和城市遗迹来研究郑州的园林。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

王莽篡位时期不长,刘秀便建立起东汉王朝,后选取洛阳为都城,东汉王朝统治195 年后,永平十年,东汉明帝梦见佛祖,就派遣使者蔡?指疤祗醚扒缶?书和求佛之法,并于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立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巩义青龙山中的慈云寺,登封嵩山的法王寺,也为天竺高僧建立的[2] 。

1.3 郑州古代园林转折期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在魏晋南北朝。

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已经逐渐形成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

中国园林艺术由寺院向着自然山水园的方向开始发展也是在这一时期,楼阁、宫殿、亭仍然作为园林的主建筑,建筑之间种植各种植物的方式开始兴起。

郑州720

郑州720

郑州720导言郑州720是指中国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市。

作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郑州720在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和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本文将介绍郑州720的地理、经济、历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一、地理概况郑州720位于中国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东临华北平原,西靠太行山脉。

全市总面积7556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四季分明。

城市中心区域距离黄河仅25公里,这为郑州720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地理优势。

二、经济发展郑州720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近年来,郑州720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郑州720也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高速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网络发达,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历史文化郑州720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郑州720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郑州720位于中国古代的九州大陆之中,曾是多个朝代的首都,包括商朝、周朝、汉朝、隋朝等。

在郑州720,您可以欣赏到许多历史遗迹、古迹和博物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旅游景点郑州720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嵩山,它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被誉为道教的圣地。

嵩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另外,郑州720还有少林寺,它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也是世界著名的武术圣地。

在少林寺,您可以观赏到独特的功夫表演和佛教文化的精髓。

五、美食文化郑州720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融合了中原地区和不同地方的特色。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烩面,郑州720的烩面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此外,郑州720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炸酱面、豫菜、金杏饺子等,都值得一品。

结语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720的发展迅速,经济繁荣,文化丰富。

无论是自然景观、历史遗迹,还是美食文化,都给游客带来了难以忘怀的体验。

郑州市情简介

郑州市情简介

郑州市情况介绍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

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35.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8万人。

郑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5000年前,人文始祖黄帝就出生和生活在郑州;3600年前,商代中期的都城建在郑州。

可以说,中国的商业,包括商业文明,是从郑州开始起步的。

郑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主要的有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几千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郑州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近年来郑州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年,全市GDP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1.5亿元,2007年达到2421.2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位居第17位,在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9位;地方财政收入277.6亿元,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

郑州是全国主要的纺织工业基地、重要的冶金建材工业基地和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汽车、煤电铝、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拥有中铝河南分公司、宇通、日产、三全、思念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6户。

郑州交通通讯发达,区位优势突出。

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贯通全国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电信主干线在此交汇。

京广、陇海两大铁路构成了最为核心的交通优势,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及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107、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国7大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郑州空港已与境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均从郑州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城市发展历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中国城市发展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作者:冉钊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日期:2015年12月10日郑州城市发展历史(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冉钊河南安阳)摘要: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同时又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城市,有必要了解郑州市的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本文主要介绍了郑州市的历史发展状况,又以经济和交通为例子阐述了郑州市区位发展优势,以史为鉴能为郑州市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相关经验。

关键词:郑州市;城市;发展史;区位引言:郑州市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版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宏观经济发展策略。

“中部崛起”战略思想的提出给中部地区特别是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郑州市在“中原崛起”中也是中部崛起的“排头兵”,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六省,据资料统计到2005年底,河南省人口总数已达9768万人,居全国第一;生产总值已达亿元,已连续六年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已达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一。

河南地处中原,不仅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还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网络中心。

一、郑州市历史进程1、封建社会时期的郑州发展历史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

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新郑。

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

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表明当时的人民已开始饲养家畜并从事家庭手工业生产活动,原始农业生产在黄河流域的发展是中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距今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遗址是着名的古人类活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遗址中许多保存完好的房基,以其独特的“木骨整塑”的建筑工序和施工方法,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实物。

考古人员于1995年在郑州北郊邙岭余脉发现的西山古城遗址把郑州地区城市出现时间提前到距今约5300年的仰韶文化晚期,被视为中国城市文明的源头。

5000年前,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并建都在郑州这片土地上;3600年前,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至今中心城区依然保留着7公里长的商代城墙遗址。

夏商两朝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周朝春秋战国时期管国、郑国、韩国也先后建都郑州地区。

约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夏朝的元老人物禹建都于登封阳城王城岗,以嵩山为中心的伊洛河和颍河上游一带以及山西南部是夏人的活动中心。

商部落从君主契开始至商汤共迁徙8次,公元前1675年,商汤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攻占夏朝国都封丘,灭掉夏桀,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汤建都亳(后称南亳,今商丘),后迁都郑州,亦称亳。

现存的郑州商城遗址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城垣呈长方形,外城城垣呈圆形围绕着内城。

其“外圆内方”的城郭布局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它的规模亦超过中东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城和亚述城,以及印度恒河流域的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1046年,姬发灭商殷建立西周,周王将其弟管叔封于郑州,称管国。

周王在郑州的封国还有郐国、东虢国、祭国和密国等。

郑武公将郑国国都建在荥阳,成为郑国第二代国君。

郑国随后吞并了郐国、东虢国和胡国。

前765年,郑武公迁都至原郐国所在地,将郑国定名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前230年,秦军灭韩。

新郑做为郑国和韩国国都达500年之久。

郑州大部分属于三川郡,新郑属于颍川郡。

秦汉时期,今郑州地域以荥阳为中心,因处交通和运河要道,经济日趋繁荣。

秦代,郑州境内始置荥阳县、巩县和京县,属于三川郡;新郑、苑陵、阳城属颍川郡。

西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又置密县、成皋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西汉时期,巩义和荥阳成为国内重要的冶铁基地,荥阳在汉代设有铁官,从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发掘出的大型炼钢高炉炉基和球墨铸铁遗物,反映了汉代已达到最高的黑金属冶铸技术水平。

东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中牟两个侯国合并为中牟县。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

开皇十六年(596年)从郑州分出管州。

唐初武德四年(621年),从郑州分出管城。

贞观七年(633年)郑州从武牢移治管城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郑州为荥阳郡,仍治管城县。

开明元年(619年),太尉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帝,国号郑。

这是中国历史的第三个郑国。

北宋建都汴京后,宋代建郑州为西辅,属京西北路,郑州于公元1105年被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

国内各地选山林名声之地建立书院,位于登封峻极峰下的嵩阳书院是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金代和元代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主持在全国设立了27个天文观测台,登封观测台则是全国观测中心。

明朝建立后,郑州划归开封府。

清末,平汉和陇海两条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成为中国东西、南北大动脉的纽带,经济地位不断提升。

2、近现代社会时期郑州的历史发展1912年,日本经济学者林重次郎在其着作《河南省郑州商情》中称郑州为:中国的芝加哥。

1913年,郑州被撤销市制改为郑县,但依旧保留市级规模。

1920年,河南省议会通过了在郑县设立商埠的议案。

1923年2月,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在郑县发起。

1923年3月,北洋政府正式下文将郑县开辟为商埠,在郑县设立商埠督办公署。

1927年,上海《旅行杂志》把郑州(县)称为华北大都会。

1928年,冯玉祥将郑县改为郑州市。

1931年,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大战之后,将郑州撤市复改为郑县。

1933年为河南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沿陇海铁路西进,选择将花园口黄河南岸的堤防炸毁以造成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事件。

1948年10月22日,郑县解放,设置郑州市。

1953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经济中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二、郑州市发展的区位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郑州地处河南省中部,是名副其实的“中心”城市:一是交通中心。

郑州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已建成以航空、铁路、公路运输为骨干的立体交通网络,是连接东西、贯穿南北的“中心”。

2005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占全省货运周转量的%;完成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占全省客运周转量的%。

二是商贸中心。

郑州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十三个商贸城市之一,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

三是信息中心。

由于交通、人流、物流量迅速增加,郑州已发展为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中心,2005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亿元,比上年增长%,占我省邮电业务总量的%。

四是物流中心。

截止2005年底,郑州市的物流企业已有200多家,已成为中原乃至周遍地区最大的商品和货物集散地。

2.经济基础优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郑州已从改革开放初期以轻纺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发展为目前的集商贸、工业、交通、金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从下表可以看出,郑州市的生产总值等四项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基本上在20%左右,聚集了我省五分之一的社会财富,因此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郑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原崛起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策环境优势郑州作为河南省的政治中心,具有一定的政策环境优势。

首先,郑州是许多省级乃至国家级大型重点项目的直接受益者,如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京珠、连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投资与建设,一方面改善和优化了郑州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便利的交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使郑州具有了吸引外来投资的绝对优势,使国内外许多公司和企业纷纷逐鹿中原,落户郑州。

仅2004年和2005年,郑州市共利用外资57751万美元,占全省利用外资的%。

再次,郑州也是河南省的金融中心。

国家银行、合作开发银行、外来独资银行等许多金融机构,在郑州都设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和办事处。

最后,郑州还是河南省各项经济政策的发源地。

项目审批、税收优惠、市场准入、进出口许可等各项经济政策的掌握和运用,自有“近水楼台”之便利,也是促进郑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4.科技文化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郑州已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为“十一五”时期郑州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翅膀。

同时郑州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古今文化荟萃,东西文化交流,科研、文化、艺术团体星罗棋布,大中专院校林立,每年为郑州市的经济建设输送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这将构成郑州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宝贵财富。

三、郑州市经济发展状况郑州是中原地区中心城市,1920-1930年代由于铁路的建设而成为重要内陆商埠。

如今郑州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特大型都会和主要经济中心之一,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长江以北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

1992年郑州跻身中国综合实力50强。

2008年郑州将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确立为三大战略支撑产业,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2011年,郑州市经济总量进入中国20强,2011年郑州市完成生产总值亿元,位列中国大中城市第20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中国省会城市第18位,地级以上城市65位;2011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达到亿元,名列中国大中城市第1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亿元,名列中国大中城市第19位。

2013年,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年均增长%,总量居河南省第一位、中西部第三位。

地方财政总收入1116亿元,年均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年均增长%;固定资产投资4400亿元,年均增长%;进出口总额422亿美元,年均增长%,占河南省总量7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6亿元,年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9元,年均分别增长%和%,图1郑州市2004-2013年GDP折线图注:数据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四、结论郑州市既是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又是一座充满着青春与活力的城市,建议从提升生活环境、满足生活需求、改善生活方式3个方面提出构建生态宜居城市的策略。

基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绿色城乡;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活力城乡;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勾勒低碳城乡。

此外,郑州都市区还要实现文化战略,要从实力到魅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寄载,打造多元化文化融汇之城,实现从文化实力到文化魅力的转变。

在生产性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会展经济、商务金融、可研咨询,打造区域与生产组织中心,提升都市区实力。

在消费性服务业方面,重点发展商贸购物、旅游休闲、康居医疗,打造区域消费服务中心,提升都市区活力,还要依托都市区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