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传》阅读答案附译文

合集下载

包拯传

包拯传

包拯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乙)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恪素刚正。

所至,抑豪右,祛奸弊。

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平乐、义宁二王遂讦③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

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

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

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属吏以羡金赠,恪挥之去。

至则值岐王至封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

(选自《明史列传》,有删改)【注】①中官:宦官。

②抽分:实物税。

③讦(jié):揭发。

④构:诬陷,中伤。

15.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犹裴徊不忍去()(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3)恪素刚正()(4)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3分)A. 久之,赴调B.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C.第归,杀而鬻之D.属予作文以记之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2)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皇室多不悦。

18.包拯与徐恪性格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5.4分)离开赠送向来(一向)交换16.(3分)A17(4分)(1)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2分)(2)等到(徐恪)担任巡抚,因管辖范围内多有王府,持法尤其严厉,皇室的人多不高兴。

《包拯传》文言文翻译

《包拯传》文言文翻译

《包拯传》文言文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包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xfrom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包拯传阅读答案_包拯传翻译赏析

包拯传阅读答案_包拯传翻译赏析

包拯传阅读答案_包拯传翻译赏析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县人。

当初考取进士后,拜官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知县。

因为父母都年事已高,他推辞不去就职。

又调和州监税,父母更不愿随行,他便辞官回家奉养。

过了几年,双亲相继去世,包拯就在墓旁造屋居住守孝,到守丧期满,仍然徘徊不忍离去,邻里父老曾多次过来劝他结束守丧。

过了很久,包拯才去吏部接受调选,便做了天长知县。

有个盗者割了一人家的牛舌,失主来县上诉,包拯说:“只管回去,把牛杀了卖掉。

”过后不久又有一人来县报告,说有人私自杀牛,请予处理。

包拯对这个人说“: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又反来告他的状?”盗窃者听后十分惊恐,立即服罪了。

调任端州知州,升迁为殿中丞。

端州地方出产上好的砚台,以前的州官借进贡之名,大都从这里索取几十倍的进贡量去赠送权贵。

包拯为了杜绝这种弊端,叫做砚台的人只做足够进贡的数量。

他在那里一年任期届满,没有拿一个端砚回来。

接着,拜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这时,张尧佐做了节度、宣徽两使,右司谏张择行、唐介和包拯共同参他升官不当,言辞十分激切。

又曾建议皇帝:“国家每年给契丹纳币来求和,这不是抵挡敌人的办法,而应当训练一个强大的军队,选任有谋略的将领,致力加强边境防务。

”又请求重视门下封驳的规定,以及罢免、禁锢贪官污吏,选择有德有才的人担任州县长官,对补荫弟子实行考试录取的办法。

当时,各道转运使兼任按察使,他们奏劾官吏大多拾取人家无关原则的细小事故,专门以这种苛察相夸耀来表现自己,使官吏们忧心不安,包拯于是请求朝廷废止了按察使的设置。

一次,他出使契丹。

契丹授意接待官员,问包拯:“你们在雄州城新近开辟了便门,是打算引诱我们的叛人,用来刺探我们的边防情报吗?”包拯回答说“:你们在涿州不是也开了便门,刺探边情为什么一定要用开便门的办法呢?”这位官员无言以对。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京都转运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陕西,又转调河北,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包拯传》原文及译文《包拯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包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

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日“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

得到监和州税的官职~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老人。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

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

xfrom本文来自~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

《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通用11篇)《包拯》阅读参考答案篇1包拯是一个有智慧,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的大清官。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包拯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到您。

《包拯》选段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供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无言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1、给下列句子划分恰当的停顿节奏。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翻译下列句子:(1)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仿照例子,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中另外两段话的意思。

例:第一段:突出写包拯为官廉洁。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段从多角度刻画人物,从正、侧面描写的角度来看,选段第一、二段是___________描写,第三段是________描写;从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来看,第一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描写,第二段则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

5、人们把包拯比作什么?为什么?请结合第三段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6、根据你对包拯的了解,结合本文内容,你认为包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参考答案: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宋史 包拯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宋史 包拯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历三司户部判官出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陕西又徙河北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契丹聚兵近。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洛、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京师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中官势族筑园拊侵惠民河以故河寒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奏曰"东宫虚位日久天下以为忧陛下持久不决何也?"仁宗曰"卿欲谁立?"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帝喜曰"徐当议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B.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C.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D.拯曰/臣不才备位乞豫/建太子者/为宗庙万世计也/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且尤/子非邀福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官,指官员因故辞去官职。

《包拯传》(含挖空)

《包拯传》(含挖空)

《包拯传》(含挖空)包拯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考中)进士,除(授予官职)大理评事,出(出京为官)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就任)。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随行),拯即解官(辞去官职)归养(回家奉养父母)O后数(几)年,亲(父母)继(相继)亡,拯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以守护坟墓)终丧(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犹裴徊(同〃徘徊〃)不忍去,里中(同里的人)父老数(多次)来劝勉(劝说勉励)。

久之,赴调(前往吏部听候迁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定语后置〃〃有割人牛舌盗者),主来诉。

拯日:〃第(只管)归,杀而鬻(卖)之。

〃寻(不久)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日:〃何为(〃为何〃,为什么)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惊恐)服(服罪)。

徙(调职)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大都)取数十倍以遗(送)权贵。

拯命制者才(只,仅)足贡(进贡)数(数量),岁满(任职期满),不持(拿)一砚归。

寻(不久)拜监察御史。

尝建言日:〃国家岁(每年)赂契丹,非御(防御)戎之策;宜练兵(训练士兵)选将(选拔将领),务(致力于)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赃吏,选守宰(地方长官),行(推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摘取)细故(细心而不值得计较的事)务苛察相(相互)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尝建议无事时徒(迁移)兵内地不报(回复)至是,请罢河北屯兵,分之河南兖、郭、齐、濮、曹、济诸郡,设(假如,如果)有警,无后期之忧。

借(假使,假如)日戍兵不可遽(突然)减,请训练义勇,少给粮粮(干粮,食量),每岁之费,不当(抵得上)屯兵一月之用,一州之赋,则所给(供给)者多矣,不报(回复)。

历(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出(出京为官)为京东转运使,改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徙(调职)陕西,又徙河北,入(入京为官)为三司户部副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拯传
脱脱 [元]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

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

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

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知建昌县知:主持
B.第归,杀而鬻之鬻:卖
C.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率:轻率,随意
D.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蹊:小路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包拯刚毅和廉洁的一组是()(3分)
A.①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②皆审验劾奏之
B.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C.①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②拯因家居避命
D.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②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

C.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时,革除了三司的一些弊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能极力推行仁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