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课件 沪教版必修1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2(1)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命本真的纯朴,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2.理解“散文之神在于情”,有感而发,才能“才思涌动”。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感悟周国平文章里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课文1.(师):前面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
2.(师):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
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下面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一下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
(二)互动环节默读完了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感悟思考,同时锻炼融情于声的朗读。
)1.(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重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我觉得读文章如果能够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也不刻意把它当成散文去读,而是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读,那就到达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我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师):很好,境界是慢慢提高的,写信的这个读者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去读周国平的文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境界。
我们读文章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境界。
2.(生):“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让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
(师):是的,理解万岁,但是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
高一语文上册 1.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课件2 华东师大版

质疑探究
• 为什么作者会被一封匿名的信十分感动? ——王靖远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 安静和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灵性。这个 女孩只是给我写了一封信,那么她是如何对我的 生命做出如此大的影响呢? ——张锡允
收到读者来信,这很平常,为什么读到这封信 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我为什么感 动?
于是有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肉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所满足的是 人的外在的功利性需要。在此之外,人还有内在的精神性需要, 其实质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求。
• 这种需要未得到满足,人就会觉得自己是一个盲目的存在, 并因此而感到不安。精神生活也是人的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维度。
作业回顾
• 名字不是简单个体的代称,更联系着历史、社会、家 庭。名字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对某种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请解释你为什么家人给你取这个名字,其内涵是什么?如 果可以给自己取名字的话,你会给自己取什么名字,并说 明你命名的原因。
回家作业
•1、随笔:跨越百年的美丽 •2、摘抄:你最崇敬的伟人 •3、练字
热爱生命,从而最终能够超脱生命。
•
生命的一次性是他人生中所有思考与追求的
前提。
质疑探究
怎么理解“生命本来没有名 字?”
——朱佳璐
简单的自己
Simple self
题目含义
• 每个人是普通的,身份和地位不是生命的“名字”,不 应以此划分尊卑高下,要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
质疑探究
• 题目可否改为生命没有名字? ——徐俊辉
质疑探究
• 第13段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 性灵指的是什么?
•
——陈赛男
质疑探究
• 女孩让者懂得了什么?他为何要感谢她?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是一片散文,作者周国平,内容源自于一封信而由此展开,诸多学者对此做出了鉴赏。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教学目标1.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
2.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的阅读方法。
说明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日益稀缺。
周国平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一剂良药,可以预防学生年轻的心灵受到虚华浮躁的社会风气的熏染。
因此,本文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目标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能目标。
而要达成情感目标,又绝不能离开具体阅读方法的引导。
离开了有效的阅读方法,脱离了对文本的体验,情感目标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作为说理性散文的阅读,把握关键语句是准确理解文本意义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一篇有鲜明现实针对性的文章,激活阅读时的现实体验,让文本与生活对话,无疑是深化理解,丰富文本意义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情感目标能够高质量达成的重要保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2. 难点:对生命本色的理解。
说明:生命是一个笼统宽泛的名词,既可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生命,也可以是人格学意义上的精神生命。
在本文中,“生命”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诠释。
这一方面使文章获得了一个自由阐释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造成了障碍。
如果学生对生命的内涵缺乏比较清楚的理解,文章绕来绕去就都是一个空,整堂课也就架空蹈虚了。
因为“生命”在本文中是一个核心词语,必须把这一词语的意义内涵吃准吃透,才可能达成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生命体验的升华。
思路点拨这篇文章还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来教读。
文章属于即事说理的写法,可以从分析结构的角度入手,赏析文章由一件事生发开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生发议论的特点。
高一语文1.2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学案沪教版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学案【学习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命本真的纯朴,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2.理解“散文之神在于情”,有感而发,才能“才思涌动”。
【学习重点】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感悟周国平文章里的思想。
【学习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学习步骤和过程】(一)导入课文1.(师):前面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
2.(师):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
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下面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一下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
(二)互动环节默读完了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感悟思考,同时锻炼融情于声的朗读。
)1.(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重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我觉得读文章如果能够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也不刻意把它当成散文去读,而是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读,那就到达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我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师):很好,境界是慢慢提高的,写信的这个读者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去读周国平的文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境界。
我们读文章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境界。
2.(生):“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让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
(师):是的,理解万岁,但是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PPT课件 1 沪教版

•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我何尝不知道,在人类的悲欢离合中,我的故事极其普通。然 而,我不能不对自己的故事倾注更多的悲欢。对于我来说,我的爱 情波折要比罗密欧更加惊心动魄,我的苦难要比俄狄浦斯更加催人 泪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是罗密欧,不是俄狄浦斯,而是我自 己。事实上,如果人人看轻一己的悲欢,世上就不会有罗密欧和俄 狄浦斯了。
•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自我二重奏·轻与重
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 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无足轻重。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 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你对我 来说岂不也等于零?倘若没有人类及其众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恒 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而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 量一切,正是这估量的总和使本无意义的宇宙获得了意义。
生命本来没有名 字
周 国 平
“生命”导航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PPT课件 沪教版

写作表达训练
我们学的这篇文章是散文,之 所以很打动我们,是因为它是 有感而发,饱含了浓厚的真情 和思考。那么今天这篇课文、 今天这堂课有没有带给你什么 思考,有没有激起你情感上的 小小波澜?如果有,请把它们 写下来,下次上课的时候交给 我,字数不限,作为我们课外 交流的资料。
谢谢,再见
2006年9月11日
•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这个男孩的父亲为了改善家境,多挣点钱,连双休日也不休息。一 个周六,男孩缠着父亲陪他到小区的花园玩。父亲却说“太累了, 没时间玩”。男孩睁着失望的眼睛问:“你一天挣多少钱?”“30 元”,父亲不耐烦地回答。一个月后又一个周六早上,男孩走到正 要离家的父亲面前说:“爸爸,我‘买’你一天行吗?”
“什么?”父亲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见儿子从衣袋里掏出两张纸币 塞到父亲手里:“我攒够30元钱了,今天你就陪我吧!”原来,他 没有上缴一个月的学校伙食费,每天中午只到外面买两个馒头充饥, 这样省下了40元,30元“买”父亲的一天,另,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高中语文沪教版第一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ppt课件2教案

所研究员。
的普遍困惑,重
• 其散文在当代文坛
视关照心灵的历 程与磨难,寓哲
颇有盛名。
理与常情中,深
入而浅出,平易
之中多见理趣。
• 阅读课文,思考:
• 第10自然段末尾 的“本末倒置”, “因小失大”中 的“本末”、 “大小”指什么?
• 第11自然段“对 于生命的这种珍 惜和体悟”指什 么?
你认同作者的 观点吗?对这 个话题有什么 其他的话想说?
生
命
本
来
没
有 名平
周 国
字
• 周国平
• 1946年生于上海。
• 1967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
•
1978年考入中国社 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其散文长于用文 学的方式谈哲学, 诸如生命的意义,
先后获硕士、博士 死亡,性与爱,
学灵魂与超 越,虔诚探索现 代人精神生活中
作业:
1、查词典,记忆下列 词的读音和意义。
聒噪 隐匿 麻痹 炮 制
2、相遇是缘,作为一 个“普通而独特的生 命”,你遇到了哪个 让你感到惊喜的生命? 请用800字左右的随笔 来介绍一位你今日的 同窗或老师。
• 重读课文1214节,试着体 会作者的感情。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案2【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悟生命本真的纯朴,人与人之间平等理解关爱的价值。
2.理解“散文之神在于情”,有感而发,才能“才思涌动”。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引领学生感悟周国平文章里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课文10、11节的理解把握【教学步骤和过程】(一)导入课文1.(师):前面我们学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和《跨越百年的美丽》,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一个什么共同点?(生):表现生命雄壮的、伟大的一面。
2.(师):生命像一条河,会经过悬崖峭壁,会经过山险关隘,也会穿过青草花丛,会有激流澎湃,也会有涓涓细流和深沉寂静。
生命有其雄壮伟大的一面,也有其平凡温和的一面。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从另一个层面来解读生命,下面同学们用五分钟的时间来默读一下这篇文章,找出文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
(二)互动环节默读完了这篇文章,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感悟思考,同时锻炼融情于声的朗读。
)1.(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文章的读法,不是从重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我觉得读文章如果能够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也不刻意把它当成散文去读,而是以一个生命静静倾听另一个生命的方式去读,那就到达了一种读书的境界,我希望我也能达到这种境界。
(师):很好,境界是慢慢提高的,写信的这个读者带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共鸣去读周国平的文字,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境界。
我们读文章如果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那么我们就有了这样的境界。
2.(生):“我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呢?(生):这句话显示了周国平的真诚,他的感动让我想起了“高山流水”,觉得“理解”这个词实在含有太重的分量。
(师):是的,理解万岁,但是理解有一个前提,就是“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导航
周国平简介 相关文本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自我二重奏》 ➢《丰富的安静》
Hale Waihona Puke 周国平简介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现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 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随感集《人与永恒》 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 朝圣路》《安静》 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 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等,译著有《尼采美学文选》《尼 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节选)
• 浩渺宇宙间,任何一个生灵的降生都是偶然的,离去却是 必然的;一个生灵与另一个生灵的相遇总是千载一瞬,分 别却是万劫不复。说到底,谁和谁不同是这空空世界里的 天涯沦落人?
•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你已经习惯了和你所爱的人的相处 ,仿佛日子会这样无限延续下去。忽然有一天,你心头一 掠,想起时光在飞快流逝,正在无可挽回地把你、你所爱 的人以及你们共同拥有的一切带走。于是,你心中升起一 股柔情,想要保护你的爱人免遭时光动掠。你还深切感到 ,平凡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也是多么宝贵,有着稍纵 即逝的惊人的美……
我终归是我自己。当我自以为跳出了我自己时,仍然是这个我 在跳。我无法不成为我的一切行为的主体,我是世界的一切关系的 中心。当然,同时我也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自我,我不会狂妄到要 充当世界和他人的中心。
丰富的安静(选句)
• 我的日子真的很安静。每天,我在家里读书和写 作,外面各种热闹的圈子和聚会都和我无关。我 和妻子女儿一起品尝着普通的人间亲情,外面各 种寻欢作乐的场所和玩意也都和我无关。我对这 样过日子很满意,因为我的心境也是安静的。
自我二重奏·轻与重
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 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无足轻重。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 ,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你对 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倘若没有人类及其众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 恒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而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 估量一切,正是这估量的总和使本无意义的宇宙获得了意义。
•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 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 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