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肠杆菌科及检验
列出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程序 -回复

列出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程序-回复“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程序”是一个包含多个步骤的过程,用于鉴定和识别肠杆菌科细菌的存在。
这些步骤通常是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细菌样本来完成的。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肠杆菌科细菌检验程序的步骤和详细解释。
第一步:实验前准备在进行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实验前准备工作。
这包括准备培养基和培养基的配制工作,准备相应的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并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
第二步:制备细菌样本为了进行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首先需要制备细菌样本。
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完成,例如从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或组织样本)中分离出细菌,或者从环境中分离出细菌。
制备细菌样本的过程可能会包括细菌培养、分离和纯化。
第三步:细菌培养为了得到大量的细菌进行后续实验,需要将细菌样本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
肠杆菌科细菌通常被培养在大肠杆菌培养基上,该培养基含有包括营养物、香精素和其他必需元素的成分。
将细菌样本接种在培养基上,并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如氧气、温度和湿度)培养细菌。
第四步:形态学特征观察在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过程中,观察和描述细菌的形态学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观察细菌的形状、颜色、大小和结构等。
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可以对细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识别,进而帮助确定细菌属于肠杆菌科。
第五步:革兰染色革兰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是否属于革兰氏阳性或阳性。
它基于细菌细胞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
通过染色的过程,革兰阳性细菌会呈现紫色,而革兰阴性细菌则会呈现粉红色。
判断细菌是否为肠杆菌科细菌的一种方法是根据其静态染色结果进行初步判断。
第六步: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肠杆菌科细菌的检验过程中,对其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测试细菌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及其对特定营养物质和化学反应的反应。
常用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测试方法包括氧气需求、温度耐受性、酶活性测试和碳水化合物使用。
肠杆菌科的检验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三:肠杆菌科的检验一、接种细菌:MAC培养基接种大肠埃希菌和变形杆菌,SS培养基接种福氏志贺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采用分区划线法,放在35℃温箱中培养18—24h。
二、观察肠道杆菌在MAC和SS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1、SS平板:1)福氏志贺菌形成无色、半透明、光滑、湿润、突起、直径为1—2mm大小的菌落;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中心带黑褐色,其余部分为半透明、光滑、湿润、突起的小菌落2、MAC平板:1)大肠埃希菌形成红色、圆形、凸起、边缘整齐、多数为光滑型的菌落。
中等大小。
2)变形杆菌为圆形、扁平、无色、半透明的菌落。
三、涂片、革兰染色将玻片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标记,将四种肠道杆菌分别在四个区域内的生理盐水中研磨,待其自然干燥后固定,采用“改良快速法”进行染色,结果如图所示:福氏志贺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G-杆菌G-直杆菌,较细长G- 杆菌G-直短杆状显微镜检查特征为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多数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相似,根据形态及染色性难以相互鉴别。
四、生化试验:1、氧化酶试验(纸片法):在滤纸条上滴一滴氧化酶试剂,用无菌接种环挑取待测菌落在滤纸条上滴了试剂的部位研磨,;滤纸变为红色则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结果表明,以上四种肠道杆菌的氧化酶试验均为阴性。
2、接种KIA、MIU上。
五、2、微量生化:六、沙门菌、志贺菌的血清学鉴定:1、在洁净载玻片上两端分别滴加一滴志贺菌四种多价血清和福氏四价血清,各取一环志贺菌在两种血清上研磨10S,观察两组结果均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提示该菌为福氏志贺菌。
2、采用同上方法,在洁净玻片上分别在其两端滴加一滴沙门菌多价O(A—F)和Hd血清,各取一环待测菌与之混合,研磨10S,几分钟后观察两组结果,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状凝聚物表示该菌为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七、讨论:1、做生化试验时,有些细菌为致病菌,故实验时要保护好自己,且实验废弃物要妥善处理,以免发生有害菌的感染。
肠杆菌科检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4.1 缓冲蛋白胨水(BPW):见 B.1。
1
4.2 缓冲葡萄糖煌绿胆盐肉汤(EE 肉汤):见 B.2。 4.3 结晶紫中性红胆盐葡萄糖琼脂(VRBGA):见 B.3。 4.4 营养琼脂(NA):见 B.4。 4.5 葡萄糖琼脂:见 B.5。 4.6 革兰氏染色液:见 B.6。 4.7 氧化酶试剂:见 B.7。 4.8 无菌1 mol/L NaOH:见 B.选的每一个菌落,划线于营养琼脂平板,36 ℃±1 ℃培养18h~24h,挑取平板上 的 菌 落 进 行 革 兰 氏 染 色 镜 检 、氧 化 酶 试 验 及 葡 萄 糖 发 酵 试 验 。
6.2 倾注平板和培养
6.2.1 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及相关限量要求,选择2个~3个适宜的连续稀释度的样品匀液(液 体样品可以选择原液),每个稀释度接种2个无菌平皿。同时,分别吸取1 mLBPW 加入两个无菌平皿 内作为空白对照。 6.2.2 将10mL~15mL 冷却至46 ℃的 VRBGA(可放置于46 ℃±1 ℃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于每 个 平 皿 中 。 小 心 旋 转 平 皿 ,使 样 品 匀 液 与 培 养 基 充 分 混 匀 。 6.2.3 待琼 脂 凝 固 后,倾 注 一 薄 层 同 样 的 培 养 基 覆 盖 平 板 表 层。 防 止 蔓 延 生 长 并 使 菌 落 特 征 更 为 明显。 6.2.4 待 VRBGA 平板上层琼脂凝固后翻转平板,36 ℃±1 ℃培养18h~24h。
GB 4789.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
1 范围
本 标 准 规 定 了 食 品 中 肠 杆 菌 科 (Enterobacteriaceae)的 检 验 方 法 。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肠杆菌科含量较高的食品中肠杆菌科的计 数;第 二 法 适 用 于 肠 杆 菌 科 含 量 较 低食品中肠杆菌科的计数。
肠杆菌科细菌检验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 掌握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培养特性和形态染色特征 • 掌握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技术 • 掌握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管编码鉴定技术 • 掌握肠杆菌科临床常见致病菌的血清学凝集技术
2
实验材料
一、菌种: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普通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BAP、 MAC、SS) 二、生化管: KIA、半固体、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管编码鉴定管(1套/2人) 三、诊断血清: 沙门菌多价 四、其他: 玻片、盐水、接种环(针)、革兰染液、3%H2O2、氧化酶试 剂、液体石蜡
5
检验程序
粪便
肠道外标本
肠道选择培养基
血平板、弱选择平板
可疑菌落
血清学实验 生化反应 药敏试验
结果报告
6
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鉴定
1.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7
2. 初步分三组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VP(-)
VP(-)
VP(+)
埃希菌属
变形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沙门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肠杆菌属
MACC
SS
12
大肠埃希杆菌呈典型粉红色,乳糖发酵菌落。福氏 痢疾杆菌 菌落小,无色透明,非乳糖发酵菌。 (18hr,37℃)
13
双糖铁培养基(KIA)
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 g
牛肉膏 3 g
琼 脂 16g
水
1000ml
葡 萄 糖 1g 乳 糖 10g 硫代硫酸钠 0.2g 硫酸亚铁 0.2g 0.4%酚红 6ml
克雷伯菌属 A
A
+ - - d+
9
麦康凯琼脂(MACC)
肠杆菌科鉴定全

V + + +
V + + V V
+ + + -
+ + V V
+ + + -
+ V + + +
+ V V + +
+ + V V V + -
+ + + + + +
+ + + -
2.爱德华菌属各种的鉴别
试 验 迟缓爱 德华菌 保科爱 德华菌 鲶鱼爱 德华菌
H2S
+
-
-
甲基红
+
+
-
3.埃希菌属种的鉴别
试 验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不 活泼株)
蔗糖
精氨酸脱 氢酶 鸟氨酸脱 羧酶 核糖醇 鼠李糖 α-甲基D-葡萄糖 苷 黄色素
+
+ +
+
+ -
+
+ +
V
V
+
V +
+ + +
+
+ + +
+
V + +
+
+ + V +
+
+
V
V +
+
+ + +
+
V + -
V + +
+
+ + +
大肠杆菌及其检验

3、EMB平板 EMB平板 EMB
取其产气管的培养物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EMB)平 板,36±1℃培养24±2h。 检查平板上有无具黑色中心有光泽或无光泽的典型 菌落。 如有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典型菌 落;如无典型菌落,则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2个可 疑菌落。用接种针接触菌落中心部位,移种到营养琼 脂斜面上,36±1℃培养18~24h。
三、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
1、样品制备 以无菌操作取25 g样品,放入装有225 mL稀释 剂的灭菌均质杯内,于8000 r/min均质1~ 2min,制成1:10样品匀液(也可用灭菌乳钵研 磨的方法代替)。从制备样品匀液至稀释完毕, 全过程不得超过15min。
2、LST和EC初步筛选 LST和EC初步筛选
对每个样品,选择适宜的三个连续稀释度的样品稀释 液。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月 示)(LST)肉汤,每管接种1mL。将接种管置于36±1℃培 养48±2h。 观察试管的产气情况:检查倒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 用直径为3mm的接种环将所有48±2h内产气的LST肉汤 管培养物移种于EC肉汤管中。将所有接种的EC肉汤管 在30min内放入带盖44.5±0.5℃水浴箱内,培养48±2h。
大肠杆菌及其检 验
一、大肠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简介 大肠埃希氏菌习惯称为大肠杆菌,分类于肠杆菌科, 归属于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 常居菌,一般多不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 外感染。 2、形态与染色 大小0.4~0.7×1~3um,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动力。 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类包膜,革 兰氏阴性杆菌
3、培养特性 由于此菌合成代谢能力强,在含无机盐、胺 盐、葡萄糖的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42-44℃条件下仍能 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15-46℃。
肠杆菌科检验

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编码鉴定
❖ 原理:将各种生化反应培养基制备成微量 生化管,再将待检菌的纯菌液接种于微量 生化管内,经37℃数18~24h培养后,根 据培养物的颜色变化或添加适当检测试剂 后观察其颜色编码鉴定
❖ 方法:将待检菌液接种微量生化试管内, 置37℃培养18~24h后,观察各管的显色 变化,根据显色情况确定“+”或“-”。
第四次
1. 观察生化试验结果 (1)KIA、MIU (2)微量生化,查编码手册 2. 沙门菌及志贺菌的血清学鉴定(玻片法)
肠杆菌科微量生化编码鉴定试验结果观察
组别 1
2 3
生化项目
葡萄糖 产 酸
产 气 赖氨酸 鸟氨酸 硫化氢 靛基质 乳糖 卫矛醇
代号
观察方法
A 直接观察:培养基变黄为A G 直接观察:有气泡为G
4 直接观察:对照组为黄色, 2 试验组不变色+ 1 直接观察:培养基变黑+
4 滴加柯氏试剂,交界面变红 2+ 1 直接观察:培养基变黄+
直接观察:培养基变黄+
肠杆菌科检验
成都医学院 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
实验目的
1.掌握肠杆菌科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培 养特性、生化反应及鉴定依据。
2. 掌握肠杆菌科细菌鉴定的重要生化试验。 3. 熟悉肠杆菌科细菌血清学鉴定的操作方法。 4. 了解肠道杆菌选择鉴别培养基的制作程序。
器材和试剂
1.菌种: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沙 门菌、福氏志贺菌。
2.培养基:MAC、SS、KIA、MIU商品培养基、 无菌尿素液、
3.试剂 氧化酶试剂、肠杆菌科微量生化鉴定试剂 盒、革兰染色液
4. 其他:白色滤纸片、消毒平板、试管、接种环、 酒精灯、高压灭菌器、显微镜、玻片等。
临床检验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一

临床检验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A.血浆球蛋白(江南博哥)含量B.血浆白蛋白含量C.血细胞含量D.无机离子含量E.凝血因子含量及种类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血清与血浆的差别是: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Ⅴ、Ⅷ等。
掌握“第一章血液生理概要1,2”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肝脏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器官B.肝脏可合成VLDLC.肝脏是利用酮体的主要器官D.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E.肝脏可生成HDL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肝脏与脂的关系。
肝细胞具有丰富的酶,可以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因而是脂的重要器官。
且肝脏是脂肪酸β-氧化的主要器官,肝脏可合成VLDL及HDL,肝脏可将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
肝脏是生成酮体的器官,但不能使酮体进一步氧化分解,在长期饥饿或某些疾病情况下,由于葡萄糖供应不足,心、脑等器官也可转变来利用酮体氧化分解供能。
掌握“肝胆疾病的实验室检查2”知识点。
[单选题]6.关于纸片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哪项不正确A.平板厚度要求B.一般使用MH琼脂C.必须使用ATCC菌株作为质控菌株D.使用专用药敏纸片E.菌悬液相当于1麦氏标准的细菌浓度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纸片法药敏试验一般使用0.5麦氏标准细菌悬液。
掌握“第三十章细菌对药物的敏感试验1”知识点。
[单选题]7.血钙升高可引起A.心率减慢B.心率加快C.骨骼肌兴奋性增强D.抽搐E.升高血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血钙升高引起心率加快和骨骼肌兴奋性抑制,高血钙常伴有血磷降低,二者浓度乘积为一常数。
掌握“第七章钙磷镁及微量元素2”知识点。
[单选题]8.判断骨髓穿刺成功的指标不包括A.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B.涂片上可见骨髓小粒C.涂片上可见脂肪滴D.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如浆细胞、各类有核细胞E.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小于外周血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骨髓取材是否满意判断:①抽出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疼痛感;②涂片上可见较多黄色小粒(骨髓小粒、脂肪滴);③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细胞;④骨髓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外周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述
1.多数有周鞭毛,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鞭毛。
无芽孢,少数有荚膜
2.需氧或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或麦康凯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形成中等大小的菌落,表面光滑,液体培养基中呈浑浊生长。
3.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H2S试验阳性(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为阴性)
4.定科试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致病菌-,变形杆菌除外)
5.抗原结构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Vi、K等)
二、埃希菌属
1.革兰阴性杆菌,兼性厌氧,多数有周鞭毛、菌毛、荚膜及微荚膜
2.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甘露醇,产酸产气
3.氧化酶(-)、IMViC(++--)、MIU(++-)
4.主要引起疾病胆囊炎、泌尿系感染等。
5.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霍乱样肠毒素腹泻
②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血清学鉴定试验为血清凝结试验)
③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志贺样腹泻(脓血便)
④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其中O157: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出血性尿毒综合征。
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
⑤肠黏附型大肠埃希菌(EAggEC):腹泻
三、志贺菌
1.志贺菌属分为痢疾、福氏、鲍氏、宋内四群。
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
2.取粪便或肛拭标本接种GN肉汤增菌,再进行分离培养。
可选择SS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中国蓝培养基。
3.KIA:K/A(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糖)、产气-/+、硫化氢(-)、MIU:-、+/-、-、氧化酶(-)、IMVIC(-+--)
4.在普通平板和SS培养基上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性菌落
5.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小儿易引起急性中毒性痢疾
四、沙门菌
1.革兰阴性直杆菌,周身鞭毛,多数有菌毛。
为胞内寄生菌,寄生于肠道
2.可导致疾病
①肠热病(伤寒、副伤寒):为法定传染病②食物中毒③慢性肠炎④败血症
3.肥达试验:由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和甲、乙型副伤寒菌的H抗原与不同稀释度的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实验。
属于直接凝集试验,来判断机体是否受沙门菌感染而导致肠热病并判断沙门菌种类
4.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
5.在SS培养基中产H2S,菌落中心呈黑色
6.抗原结构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Vi、M、5)
7.为提高检出率,血液1-2周采集,粪便与尿液(2-3周采集)。
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8.沙门菌属最后鉴定是通过血清学鉴定
五、耶尔森菌属
1.革兰阴性杆菌。
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
2.鼠疫耶尔森菌可引起肺鼠疫,通过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对疑似鼠疫的患者,应在服用抗生素之前,按不同症状或体征,可采取淋巴结穿刺液、痰液、血液、咽喉分泌物等。
人或动物尸体应取肝、脾、肺、淋巴结核心血等,腐败尸体需取骨髓。
六、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
1.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属及摩根菌属为肠道寄居的正常菌群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
2.变形杆菌及奇异杆菌可呈迁徙扩散生长现象
3.变形杆菌H2S试验阳性
4.鉴别
①普通变形杆菌: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阳性
②奇异变形杆菌:靛基质试验(吲哚试验)阴性
七、克雷伯菌属
1.菌落呈现红色的粘液形菌落,可相互融合
2.动力(-)鸟氨酸脱羧酶(-)枸橼酸盐(+)
八、肠杆菌属
1.肠杆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呼吸道、泌尿生殖道感染
2.①阴沟肠杆菌:-+-+
②阪崎肠杆菌:-+--
③聚团肠杆菌:---+/-
④产气肠杆菌:--++
⑤日勾维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