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病毒关系溯源(优.选)

合集下载

传染病的病原体溯源与溯源技术

传染病的病原体溯源与溯源技术

传染病的病原体溯源与溯源技术病原体溯源与溯源技术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而导致人群中多个个体发病的一类疾病。

而病原体的溯源是追溯疾病在人群中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对疾病爆发或暴发的原因进行研究。

溯源技术则是应用于病原体溯源研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病原体溯源的意义以及常用的溯源技术。

1. 病原体溯源的意义病原体溯源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溯源,我们能够了解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疾病的传播。

同时,病原体溯源也有助于判断病原体的变异及其对公共卫生的威胁程度,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此外,病原体溯源还可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疾病的诊断、防控和疫苗研发等方面提供参考。

2. 病原体溯源的方法与技术(1)流行病学调查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传统且常用的病原体溯源方法。

通过调查病例的发病情况、暴露史以及可能的传播途径等信息,可以初步确定病原体的来源。

例如,用于溯源疟疾的疟原虫调查,通过分析病例的暴露史和就诊记录,可以确定感染源头并找到传播途径。

(2)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体溯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病原体进行基因分析、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可以准确地判断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例如,用于溯源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之一是通过测序技术分析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从而确定病毒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3)动物溯源动物溯源是指通过调查或追踪动物作为潜在传播源的溯源方法。

许多传染病都可以通过动物介体传播给人类,因此了解动物的感染情况、病原体扩散和传播途径等对病原体溯源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追踪果蝇等昆虫在沙门氏菌传播中的作用,可以掌握沙门氏菌疾病在人群中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4)数学模型推断数学模型是一种辅助病原体溯源的统计方法。

通过建立模型,结合疾病传播的时间序列数据、流行病学参数等,可以预测病原体的传播路径和速度。

这种方法有效地帮助了解疾病的爆发风险以及早期预警的建立。

病毒进化和流行病溯源关键因素案例分析

病毒进化和流行病溯源关键因素案例分析

病毒进化和流行病溯源关键因素案例分析近年来,全球发生了多次疫情,其中包括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

面对这些疾病的爆发,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病毒的进化路径和流行病的溯源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疫情。

一、病毒进化的关键因素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病毒的进化是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来实现的。

基因突变是指病毒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发生改变,而基因重组是指不同病毒株之间的基因片段交换。

这些进化过程可以使病毒获得新的致病能力、逃避免疫反应或增加传播能力。

以SARS病毒为例,科学家们发现,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是由一种不同于已知的冠状病毒引起的。

研究发现,这种新型病毒通过基因重组获得了传播能力,并且对人类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逃避能力。

2. 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许多病毒来自于动物,它们的自然宿主通常是一种或几种特定的动物。

通过自然宿主,病毒可以进化并形成新的病毒株。

然而,某些病毒无法直接感染人类,需要通过中间宿主(例如蝙蝠、骆驼等)来传播给人类。

比如,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而中间宿主是果子狸。

在2002年到2003年的SARS疫情中,人类通过与感染了中间宿主的果子狸接触而感染病毒。

二、流行病溯源的关键因素1. 病毒源头的确定:流行病的溯源首先要确定病毒的源头,即起初传播病毒的地点和事件。

通过对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可以追溯病毒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例如,COVID-19爆发初期,科学家们追踪和研究了市场上销售的野生动物,最终确定新冠病毒首次传播给人类的地点是中国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

这有助于了解病毒的溯源轨迹,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2. 病毒传播途径的追踪:流行病的溯源还需要追踪和分析病毒的传播途径,以便确定感染源和传播路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研究,可以找到可能的传播源和感染途径。

以MERS为例,科学家们通过对病例的调查和病毒的分析,追踪到了骆驼作为传播源,并确认通过直接接触骆驼或骆驼产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导致了病毒的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自2020年初爆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在全球造成了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的惨重后果。

疫情的根源是什么,成为了全球科学界和舆论界的热议话题。

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阐述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研究进展。

1.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2019年12月,中国湖北武汉市的一些市民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肺炎症状。

无论是当地卫生部门还是国际卫生组织,都对此加以高度重视。

不久,华南海鲜市场等一些场所接连出现多起肺炎确诊病例,这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有研究人员在病患患者的气管内部分离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暂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简称“COVID-19”。

2020年2月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将该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简称“SARS-CoV-2”。

2. 新型冠状病毒最早起源于哪里在新冠疫情初期,有一条“蝙蝠→穿甲兽→人类”的病毒传播链被广泛传播。

这个病毒传播链的主要依据是基因测序分析,但并未给出具体证据证明。

所以在实际的溯源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没有排除其他可能性。

目前,针对SARS-CoV-2的研究已经不止于这个传播链,包括麻齐病院医生找到的新冠病毒病人零号、初期病例病毒株修正等多种可能性被提出。

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以期获得新的证据。

3. 病毒是如何传播至人类的如果病原体能够传播至人类,那么必定与人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有关。

新冠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

有学者研究表明,病毒可能是透过动物经人而传至人类的,但还不确认可能的动物媒介是什么。

人们日常生活中通过摄入、呼吸、接触等方式都有可能被感染,但严格的防范措施(譬如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群密集场所、保持社交距离等)仍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

4. 个别案例对病毒溯源的影响除了科学研究之外,舆论对病毒溯源的影响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八年级生物2023.11(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50分)1.涡虫和水螅这两种动物都具有排出食物残渣和摄食只用一个口的共同特征,但却把它们分类成不同的无脊椎动物。

其分类依据是()A.身体是背负扁平还是辐射对称B.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C.身体有无分节D.能否自由运动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没有肛门B.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都有刺细胞,但外胚层刺细胞最多C.蛔虫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D.华支睾吸虫、绦虫、钩虫、血吸虫、蛔虫、绕虫都是寄生虫。

3.下列有关日本血吸虫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血吸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B.日本血吸虫一生有两个寄主,钉螺和人C.日本血吸虫为雌雄同体,成虫在水中交配、产卵D.日本血吸虫终身在寄主体内生长,有口有肛门4.水族馆里水生动物多种多样,指出下列哪一组是真正的鱼类()①娃娃鱼②鲍鱼③海马④章鱼⑤鳙鱼⑥中华鲟⑦鲸鱼⑧带鱼A.②④⑤⑧B.①②⑤⑧C.③⑤⑥⑧D.③④⑥⑧5.农场中,一只鸡正在啄食蚯蚓。

鸡和蚯蚓发生气体交换的部位分别是()A.肺和气囊湿润的体壁B.肺湿润的体壁C.肺和气囊皮肤D.肺体表6.下列哪项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A.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B.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C.体表大多具有外套膜,外套膜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D.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7.下列哪项不是昆虫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A.中医用蝉蜕入药B.利用蜜蜂、蝴蝶等为农作物传粉C.采桑养蚕生产蚕丝D.虾蟹供人们食用8.下列有关爬行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B.卵生,卵的表面具有坚韧的外壳C.所有个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D.用肺呼吸9.哺乳动物比鸟类高级的主要特征有()①体温恒定②胎生③体表被毛④哺乳⑤牙齿有分化⑥用肺呼吸A.②④⑤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④10.法国某攀爬运动员在张家界武陵源成功徒手攀爬百龙天梯钢结构井架,引起众人的关注。

传染病防治中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案例分析

传染病防治中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案例分析

传染病防治中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案例分析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追踪和溯源调查传染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追踪和溯源调查,可以找到传染病的源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和传播。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传染疾病的案例,探讨传染源的追踪和溯源调查方法。

一、SARS疫情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2003年,世界各地爆发了一场严重的传染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

经过各国的合作和努力,最终确定SARS的传染源是野生动物-果子狸。

通过对疫情发生地的市场、野生动物贸易和相关患者的接触史进行调查,切断了果子狸与人类之间的传播链,成功控制了疫情。

二、埃博拉病毒的追踪与溯源调查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曾在非洲多次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疫情。

在这些疫情中,及时追踪传染源并采取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通过对患者的接触史进行调查,发现初始病例是通过与感染野生果蝠接触而被传染的。

在随后的溯源调查中,对野生果蝠的种群和分布进行了监测,有助于预测和控制疫情的扩散。

三、新冠肺炎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新冠肺炎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种传染病,对其传染源的追踪与溯源调查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最早感染者的调查和接触史分析,科学家们发现新冠病毒可能源于野生动物市场中的野生动物。

针对不明确的传染源,严格控制野生动物贸易和食用习惯,成为了当前防控新冠疫情的重要举措。

四、其他传染病的案例分析除了以上案例,还有很多传染病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禽流感疫情的溯源调查,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分析和疫情发生地的调查,确定了禽流感的传染源是家禽。

此外,艾滋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传染源溯源调查工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帮助了疾病的控制和治疗。

总结起来,传染病防治中的传染源追踪与溯源调查是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疫情发生地的市场、野生动物贸易和与患者的接触史进行调查,可以找到疫情的传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控制措施。

艾滋病毒溯源及流行趋势分析

艾滋病毒溯源及流行趋势分析

艾滋病毒溯源及流行趋势分析艾滋病毒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它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重大的卫生挑战。

了解艾滋病毒的溯源和流行趋势对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艾滋病毒的溯源是指追溯病毒起源的过程。

最早感染艾滋病毒的是一些非洲地区的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和狒狒。

研究人员通过对这些动物进行调查和采集样本,并通过分析其基因序列,发现它们携带的病毒与人类版的艾滋病毒高度相似,这表明它们可能是艾滋病毒的自然宿主。

人类感染艾滋病毒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即从母亲到胎儿)。

最早的艾滋病毒感染案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发现了一些罕见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疾病,被称为“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随后,研究人员成功分离并鉴定了艾滋病病毒(HIV),并确定了其与艾滋病之间的关联。

艾滋病毒的溯源研究还揭示了该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路径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艾滋病毒株系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科学家发现艾滋病毒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类型:HIV-1和HIV-2。

HIV-1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类型,分为多个亚型和毒力不同的突变株。

HIV-2主要在西非传播,相对较少见且毒力较低。

艾滋病毒的流行趋势与感染人数、传播途径、社会人口结构以及疾病控制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截至2020年,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约为3800万,其中有2700多万人生活在非洲地区。

然而,尽管感染人数庞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预防和治疗服务网络以及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呈现出一些积极的变化。

根据UNAIDS的报告,全球新感染人数下降了23%。

这主要得益于普及和推广艾滋病防治知识、提供定期检测和治疗的服务、推广安全性行为等方面的努力。

然而,仍有很多挑战需要克服。

鉴于艾滋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化,疫苗研发仍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与溯源技术研究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与溯源技术研究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与溯源技术研究近年来,传染性疾病的爆发和传播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了解疾病的传播源头以及溯源技术的研究对于遏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和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源头通常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人类和动物。

1.人类作为传播源头人类之间的直接接触是许多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例如,空气中飞沫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麻疹)和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性病等)都是由人类直接接触和交流引起的。

此外,接触被感染鲜果、蔬菜等也可能导致疾病传播。

2.动物作为传播源头动物在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病原体是通过动物传播给人类的。

例如,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家禽和家畜传播到人类,而蚊子作为媒介可传播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此外,还有一些动物本身就携带病原体,例如,蝙蝠是埃博拉病毒的天然宿主。

二、溯源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及时控制和阻断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开展溯源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溯源技术是通过对疾病传播链路进行追踪和分析,确定病原体的起源和传播途径。

1.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溯源技术中的关键方法之一。

通过对疫情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病例之间的联系,追溯疾病的传播途径。

在SARS和COVID-19的溯源研究中,流行病学调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2.基因测序技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测序已成为溯源研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病原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病例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而推测病原体的传播路径。

基因测序技术在埃博拉、寨卡等疾病的溯源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3.溯源数据库的建设为了促进疾病溯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溯源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病原体信息和流行病学数据,为溯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例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国家传染病溯源数据库以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基因组溯源数据库都对疫情的溯源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病毒溯源实验报告

病毒溯源实验报告

病毒溯源实验报告病毒溯源实验报告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爆发的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疫情,病毒溯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篇文章将围绕病毒溯源展开,介绍相关的实验报告和研究成果。

病毒溯源是指通过追踪和研究病毒的起源和传播途径,以了解疫情的发生机制和防控策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关于SARS病毒的溯源实验。

在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中,科学家们迅速展开了病毒溯源的研究。

通过对病毒样本进行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名为SARS-CoV的冠状病毒,被认为是引发该疫情的主要病原体。

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该病毒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其中的一个可能的宿主是中华菊头蝠。

通过对菊头蝠的样本进行采集和检测,科学家们成功地从中发现了与SARS-CoV高度相似的病毒株。

这一发现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除了SARS病毒,其他病毒的溯源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针对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成果表明,该病毒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可能是通过野生动物市场的传播而导致了疫情的爆发。

通过对不同动物样本的检测,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与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株,如穿山甲等。

然而,新冠病毒的溯源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尚未完全确定其起源和传播途径。

病毒溯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疫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还可以为疫情的防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和比对,科学家们可以了解病毒的变异情况和传播路径,从而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此外,病毒溯源的研究还可以为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通过分析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和特征,科学家们可以针对性地开发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提高疫情的防控能力。

然而,病毒溯源的研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病毒的溯源需要大量的病毒样本和相关数据,而这些样本的获取和共享并不容易。

其次,病毒的变异和传播途径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宿主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病毒溯源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与病毒关系溯源
人类遭受病毒的折磨由来已久。

史料表明,至少在公元前三个世纪,中国就存在天花;在古埃及石刻浮雕中,也有患过脊髓灰质炎的人像。

对狂犬病毒引发的病症,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4世纪就作了详细记述,这可能是最早的有关病毒的记载。

当然,那时人们还不可能对病毒本身有什么认识。

昆虫病毒病可能同高等动、植物的病毒病一样历史悠久。

十二世纪中叶我国《农书》(1149年出版)中,已有关于家蚕“高节”、“脚肿”等病症的记载。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作怪。

第一个记载的植物病毒病的是郁金香碎色病,至今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还保存着1619年荷兰画家的一幅得病的郁金香静物画。

当时一个得病郁金香的球茎竟能换来牛、猪、羊甚至成吨的谷物或上千磅的奶酪。

只因当年荷兰疯狂的“郁金香热”,使我们知道在十七世纪就存在一种植物病毒病———郁金香碎色病。

东方的智慧
在18世纪,欧洲的一些医生已经注意到一件奇妙的事情,就是某些病一生只患一次,得过之后再不会重患,“天花”就是其中一种。

那时“天花”是一种可怕的疾病,患者全身起满水疱,多半会发着高烧死去。

令医生们束手无策的“天花”,土耳其的农夫却有预防的办法。

一有人染上天花,他们就用针刺患者的水疱,然后再用针刺健康人的皮肤,这些人也会出现一些相同症状,但通常比较轻。

这项技术很有效。

虽然危险性也很大,一些人被针刺伤后,病症也会日益加重,甚至丧命,但被一位名叫蒙塔古的英国贵族女性带回英国后,还是逐渐传开了。

后来,詹纳医生在这种来自土耳其的法子的基础上,发现了“牛痘”———一种牛身上的类似天花的疾病,是更好的预防天花的替代品。

关于“预防天花”的发明权是谁,历史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是,既非土耳其人,更非英国人,而是属于中国人。

中国从公元10世纪宋真宗时代就有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了。

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人痘预防天花推行甚广,先后传至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等地,后来才到了英国及欧洲。

不管最早的发明权属谁,这都是人类与病毒之战的第一场真正的胜利。

巴斯德的酒
就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言,法国人巴斯德也许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

虽然今天的医学已经进展到分子水平、基因层面,但就在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距今150年前,欧洲的诊所和医生甚至还没有手术前要洗手的概念,因为那时的人们对已经和人类共生共存了千万年的病毒、细菌这些微生物一无所知。

人类对细菌和病毒的认识就是从巴斯德的一只酒桶开始的。

酿酒业是法国经济支柱。

传统的酿酒方式,是将葡萄汁添加酵母后倒进大木桶,放置几周后葡萄汁就成了美酒。

但问题是,有时出来的却不是美酒,而是变了味的酸水,只能倒掉。

已是著名化学家的巴斯德受酒厂老板之托,要查出酒变酸的原因。

巴斯德于是从酵母入手。

他发现人们已经使用了几百年的酵母是由无数小颗粒组成,这些小颗粒就是“菌”,是活性的。

它们不断增长、不断繁殖、摄取养分、逐渐长大,简直和生物一样。

酒精可以说就是这些酵母菌的排泄物。

那为什么酒会变酸呢?原来美酒中的酵母菌是圆形的,酸酒中的酵母菌却是长形的,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后者的排泄物就是酸性物质。

防止葡萄酒变酸很简单,只要把这种菌杀掉就行了。

巴斯德把葡萄酒加热到50摄氏度,就轻易地将这些不受欢迎的菌体消灭了。

这就是被誉为葡萄酒业“救世主”的著名的“低温杀菌法”,至今仍然遗惠———不仅造酒,在饮料、牛奶的加工方面也被广泛采用。

既然微生物会危害葡萄酒,那对人也应该会,人生病的关键就在微生物!巴斯德的“细菌病因说”,最直接地促进了医院的卫生清洁,以后因生产和手术而感染死亡的病人大大减少了。

疫苗的诞生
作为化学家的巴斯德勤于对疾病的研究,不纯粹出于好奇心而是有着身世之痛,他的两个爱女都死于流行的伤寒病。

经过长时间研究,巴斯德终于制造出有效的预防霍乱和炭疽病的疫苗,用在动物身上非常有效。

为了避免授人以柄,他非常谨慎地选择了狂犬病作为突破口。

因为狂犬病死亡率非常高,一旦发作就要痛苦一个月以上才死亡,是当时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1885年7月的一天,一个名叫麦斯塔的少年被疯狗咬了,这意味着他很难活过秋天。

父母无奈,要巴斯德为儿子注射了12支狂犬病疫苗。

所幸疫苗发挥了效力,少年捡回一条命,巴斯德名声大振,人类从此也有了对付病毒的方法。

巴斯德是杰出的科学家,能从很有限的资料中推断出正确的结论。

他断定狂犬唾液中有致命微生物,但当时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显微镜观察到。

因为病毒是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通常只有几十纳米!
病毒的发现
谈起病毒,不能不提到烟草花叶病毒。

100多年来,烟草花叶病毒在病毒学发展史乃至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当代基因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了解到什么是病毒、病毒的结构、病毒的侵染、复制以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等等。

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病毒学工作者的宠儿。

1859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引起了烟草的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不但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而且发现其病原能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过滤器,可是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的重要意义,反而抱怨他用的过滤器出了毛病。

用这个出了“毛病”的过滤器滤过的细菌培养液,保持了几个月都未污染细菌的事实也没能改变他的看法。

倒是荷兰的一位细菌学家贝杰林克敢于正视现实,于1898年重复和肯定了伊万诺夫斯基的结果并且证明显微镜下看不到病原物,试管里用培养细菌的方法也培养不出来,但它能扩散到凝胶中。

因此得出结论,认为病原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有传染性的活的流质”。

真正发现病毒存在的是贝叶林克,给病毒起拉丁名叫“Virus”也是他。

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通过他们创造性的工作发现了烟草花叶病毒,从而开创了独立的病毒学研究的历程。

“Virus”一词刚刚传到中国时,有人把它译成“毒素”。

我国微生物学界的老前辈俞大绂先生最初直译为“威罗斯”,后来改为“病毒”,即能致病的毒物。

顺带一提,当时,我国著名的植物病毒学家周家炽先生还曾建议,把“疒”和“毒”字加在一起,成为一个双音的单字,可惜没有被大家接受。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