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方法植物群落调查实习报告
植物的综合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
为了提高我们对植物的认识,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本次植物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植物识别、生态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功能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提高我们的生态保护能力。
二、实践内容与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生长环境、分布特点等,了解不同植物群落的特点。
2. 植物识别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使用植物图鉴和现场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植物识别。
通过比对植物的特征,如叶片形状、花色、果实等,学习植物分类知识。
3. 生态调查我们对植物群落进行生态调查,包括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密度、生长状况等。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植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4. 数据分析与讨论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
三、实践过程与结果1. 实地考察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其中,乔木有杨树、柳树、槐树等;灌木有金银花、月季、蔷薇等;草本植物有蒲公英、野菊花、车前草等。
我们还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水分、光照等。
2. 植物识别通过植物图鉴和采集的植物样本,我们成功识别出30余种植物。
其中,乔木10种,灌木15种,草本植物5种。
3. 生态调查我们调查了10个植物群落,共记录植物种类50余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植物群落的结构较为复杂,物种多样性较高。
在植物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形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
4. 数据分析与讨论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绿化工程的推进,植物种类逐渐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实验报告:草本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一、实验题目草本群落调查与分析二、实验目的生物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各物种种群的集合。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也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来更好地认识群落的组成,变化,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状况。
同时掌握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和群落分析方法。
三、采集方法1、仪器和材料样方框(50cm×50cm),皮尺,卷尺2、测定方法(1)样地调查: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于2011年3月2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网络学院门口的草坪上选好样地,在样地中每隔2m 设置1个50cm×50cm的样方,共计19个样方。
调查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的植物名、株数、盖度、高度及物候相等。
(2)数据分析:本次实验采用重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计算和群落划分的依据,而群落多样性的测度选用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和Shannon –Weiner多样性指数H 。
四、实验材料皮尺、卷尺、25cm*25cm的铝合金取样框。
五、实验步骤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旁的草地上,采取东西走向每3米取一样方,每组取3个样方,且实验小组间距离为两米。
样方取好后即可统计草本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各自的盖度,频度等数据。
六、实验结果1、草本植物群落样方测定记录(1)物种组成根据调查统计,春季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共有草本植物15科24种。
其中,主要优势科是禾本科。
呈现出整体科数多,但种类稀少、单种科较多的分布特点。
表1 华师网络学院旁草坪草本植物的种类构成统计(取样地点: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旁草坪记录时间:2012-5-10)科种科种禾本科8 车前草科 1菊科 2 大戟目 1伞形科 2 蝶形花 1炸酱草科 2 豆科 1秋海棠科 1 爵床科 1苋科 1 鳞毛蕨科 1玄参科 1 蔷薇科 1荨麻科 1(2)相对多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重要值相对多度。
植物群落调查的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植物群落调查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对植物生态学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0日实习地点:某森林公园三、实习内容1. 植物群落样方设置与调查- 根据实习区域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随机布点的方式设置样方。
- 样方大小为20m×20m,共设置了10个样方。
- 在样方内,我们调查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2. 植物群落结构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记录了不同植物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数量、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了不同植物层的结构特征,如分层高度、冠幅、叶面积等。
3. 植物群落组成调查- 对样方内所有植物进行鉴定,记录其学名、科属、高度、胸径等指标。
- 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特征,如物种多样性、均匀度、优势种等。
4. 植物群落分布规律调查- 通过样方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如集群分布、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等。
- 结合地形、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探讨了植物群落分布规律。
5. 植物群落动态变化调查- 通过对样方进行连续调查,我们分析了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特征,如物种更替、生长速度、群落结构演变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 收集实习区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植被类型、地理环境等。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指南针、GPS、测绳、皮尺、笔记本、记录表等。
2. 实习过程- 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分组进行样方设置和调查。
- 记录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 分析调查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3. 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各组进行交流,分享实习经验和成果。
- 对实习过程中的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习成果1. 调查了实习区域植物群落的结构、组成、分布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
2. 掌握了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实践报告 植物群落特征

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实践报告植物群落特征一、前言植物群落是植被的基本单元,植被在地球表面的生物圈中有着特别的重要作用,它能吸收土壤养分转化贮存太阳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植物产品,而植物产品是人类和全部动植物生活资料的重要;植物还创造了适于人类和动物自下而上的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特征是人们采取各种经营措施的依据。
因此,了解植物群落特征的重要内容和调查项目以及这些特征在林业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于xx年4月3日至xx年7月3日进行了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初步掌握了植物群落特征的调查方法。
二、调查目的地的基本情况 **所选的调查地区处XX县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光照充足,雨量充**,雨热同季,年均温20.7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在12.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722.5mm,雨量以4—8月份最多,个别年份有大风和冰雹。
土壤大部份是由沙页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在6左右,富含有机质,该区域是XX县珠江防护林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重要的生态意义。
调查区海拔 550m,属于中山。
位于XX县XX林场第XX林班,场内有公路直通该林区,附近有村庄,该区到处绿树成荫,分布着马尾松、杉木、大叶栎、荷木、三杈苦、桃金娘等植物,为当地人民创造一个安静、幽美、舒适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适宜发展林业生产。
三、实践方法调查实践采用的方法是样地调查法,在设置林分调查时,对待测林分总体进行全面深入的踏查,目测林分各主要调查因子,初步掌握林分主要调查因子的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地块作为样地,即样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样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样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和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样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为了确保样地的位置和面积,需要进行样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水平距,为使样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将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清除测量四边周界时,在边界外缘的树木在面向样地一面的树干上要标出明显标记,以保持周界清晰。
生态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

生态学实习报告--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学院:专业:组员:指导老师:日期: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摘要:通过实习掌握森林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测定方法,加深对群落基本特征的理解,了解分析群落结构的方法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得到群落中各成份的重要值,达到认识群落的目的。
关键词:样方法、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重要值、辛普森指数前言:生物群落作为种群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生物集合体,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是有别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根本所在。
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
本实习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观测的乔木层的最小面积定为20 5m2,灌木层定为5×5m2 ,草本层定为1×1m2。
植物种类不同,群落的类型和结构不相同,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相同。
因此,可以根据各个种在群落中的作用而划分群落成员型。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植物群落,在查清了它的种类组成之后,还需要对种类进行定量分析,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
利用最小面积法来确定群落的数量特征的方法,就是本实习所用的样方法。
同时,观察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成层性),季相等。
植物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干扰。
通过此调查方法加深对植物群落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习时间2013年7月3日— 4日二、实习地点①兔耳关小哨②大板桥宝象河三、实习内容(一)参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1)实习过程参观云南亚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了解相关草本植物的生长类型及生活习性,同时认识植物种类,为后期实习做准备。
(2)实习结果本次参观中收集到的植物种类包括:砖子苗、非洲狗尾草、隐花狼尾草、紫冠马鞭草、百合花、木兰、鸭茅、遏蓝菜、曼陀罗、金银花、白花丹参、扁穗雀麦、杭白菊、稗草、橘梗、党参、甘草、白茅草、兔子草、紫花苜蓿、菊苣、马鞭草、红三叶、皱叶狗尾草、棕叶狗尾草、黑麦草、铁扫帚、鬼针草、鱼黄草、弯叶画眉草、长叶车前草、多变小冠花、异燕麦属、垂穗披碱草、鼠尾草、毛连菜、丝毛雀稗、酸模叶蓼、云南甘草、象牙红(刺桐属)、落花生(豆科)、光叶紫花苕、草木犀(黄花或白花)、沙打旺(豆科)。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

植物群落调查报告年级:2008级 组别:第八小组 组长:曾文静组员:何舜辉、赖诗川、张斌丰、叶恩宾、郭乔影、陈惠敏、连琳琳、方雪钦、高悦、方妙真、王婉玲时间:2010年11月16日 地点:鼓山涌泉寺后山 一、样地概况样地方位:北纬26°05′,东经119°00′海拔:470m 坡向:南偏东 坡度:20° 二、调查方法:样方法、中点方角法 三、具体内容: (一)样方法调查 1、具体步骤① 在次生常绿阔叶林内选取600m 2(30m ×20m )样地一块。
② 将600m 2样地分割成四块150m 2小样地(标号A 、B 、C 、D ),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小样方。
本小组负责的是小样地D③ 每个小样地再分割成37.5m 2的小方格(标号a 、b 、c 、d ),按小方格进行调查。
④ 调查每木内容:种名、树高、胸径(胸围)、树冠幅(取东西向和南北向各一数据)。
调查内容与数据填入调查表(表一)(胸径4.5cm 以下为林下层,暂不调查)。
⑤ 估测乔木层的郁闭度⑥ 按样方法计算公式计算重要值,公式如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 、密度=一个种的个体数目样地面积B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之和⨯100%C 、显著度=一个种的胸高断面积之和样地面积D 、相对显著度=100%⨯一个种的显著度所有种的显著度之和E 、频度=100%⨯出现该种的样方数(小样方)样方总数F 、相对频度=100%⨯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之和G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 2、样方法调查的原始数据:表一 样方抽样技术植物个体测定记载表(共4页,包括种名、树高、胸径(胸围)、树冠幅)3、数据处理:将表一中的原始数据输入Excel 表格中,先算出每木的胸断面积,而后进行分类汇总,计算各个树种的株数及该树种胸断面积的总和。
利用上述公式即可求得密度、相对密度、显著度、相对显著度这4个指标。
植物全群落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植物群落设计是生态学、园林学及景观设计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植物群落设计,我们可以创造出具有生态、美观、可持续的植物景观。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探讨植物全群落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为实际植物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植物群落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 通过模拟实验,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生态功能。
4. 提高植物景观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植物种类,土壤、肥料、水分等。
2. 实验仪器:皮尺、卷尺、取样框、数码相机、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验方法1. 确定实验地点:选择适宜的实验地点,要求土壤、气候等条件适宜植物生长。
2. 设计植物群落:根据实验目的和地点条件,设计植物群落结构,包括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3. 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位等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4. 植物种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注意植物间距、朝向等。
5. 植物养护: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6.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种类、生长速度、生长形态等数据。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植物群落设计效果。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选择适宜的实验地点,了解土壤、气候等条件。
2. 设计植物群落:根据实验目的和地点条件,设计植物群落结构,包括草本层、灌木层和乔木层。
3. 植物配置:根据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位等原则,进行植物配置。
4. 植物种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植物种植,注意植物间距、朝向等。
5. 植物养护:定期进行浇水、施肥、修剪等养护工作。
6. 观察记录: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记录植物种类、生长速度、生长形态等数据。
7.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植物群落设计效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种类组成:实验植物群落共种植了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种类丰富,具有较好的生态多样性。
实习一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生活型谱调查-河北科技大学

实习一 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生活型谱调查一、实习原理种类组成是指一个群落内的植物成分,即乔木树种、灌木以及其它林下植物各有哪些种类,这是群落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
表现面积是在一个最小地段内,对一个特定群落类型能提供足够的环境空间或能保证展现出该群落类型的种类组成和结构的真实特征的群落面积或“能包括群落绝大多数种类,并表现出群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也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不同的群落类型、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最小面积会有所差别。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生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应出来的植物类型,它主要是植物外貌的特征,如大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的生命期长短等。
例如我们一般把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木质藤本、多年生草本、垫状植物等生活型,所以生活型是指植物群落的一定的共同外貌。
一定气候条件下的一个群落,经常以一定频度分布的生活型为特征。
Raunkiear 生活型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在植物活动处于最低潮的季节(即恶劣气候条件下),按更新芽距土壤表面的位置高低和对苗端提供的保护的方式。
其主要类型为:a) 高位芽植物(Ph):多年生芽着生在空气中的枝条上,至少高于地面 25cm 以上。
包括乔木和高灌木,藤本和本质藤本,附生植物,高茎的肉质植物。
b) 地上芽植物(Ch):多年生芽紧接地面(高度低于 25cm)。
如草本、匍匐灌木、 矮木本植物、矮肉质植物、垫状植物。
c) 地面芽植物(H):多年生草本,地上部分在生长季结束时死去,留下休眠芽在地表或地表下,被积雪或枯枝落叶保护。
如季节性宽叶草本和禾草,莲座状植物。
d) 隐芽植物(G):休眠芽位于土壤表层以下或没于水中,如深根茎植物、球茎、块根植物、水面植物、沉水植物。
e) 一年生植物(Th):以种子度过不利季节的植物。
如一年生草本植物。
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100%该群落所有的植物种数群落中各生活型百分率序列即为该群落的生活型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掌握两种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掌握掌握植物群落数量指标的确定方法,从中学会绘制种—面积曲线。
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的能力,同时开阔我们的视野。
实习时间:2009年6月06日
实习地点:韶关学院后山
【概况】
(1).找到要设置样方的地点,然后确定样方的面积、形状。
(2).观察样方内有哪些乔木群落,记录各个乔木群落的数量、特征,投影到地面的面积,还有各个群落树木的平均树高,地表情况。
(3).整理样地调查数据和分析植物群落特征。
【实习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
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4. 参数的确定(1)密度D:某种群个体的数目/ 单位样方;
【内容】
根据之前记录到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①密度(D)=某样方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样方面积
②相对密度(RD)=(某种植物的密度/全部植物的总密度)×100
=(某种植物的个体数/全部植物的个体数)×100
③.盖度(是指样地中个部植物个体遮盖地面的面积、或它们的地上部分(枝叶
等)垂直投影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一股用目测估计,按所占单位面积的百分率或十分数表示。
基部盖度又称统盖度基盖度或真盖度,是指植物基都实际所占的面
积。
)C:在样方中估计某一种植物的盖度。
④相对盖度RC:相对盖度RC:某种群的盖度/ 样方内全部种群的盖度和= Ci/∑C;
⑤高度H:某种植物体的高度总合;
⑥相对高度RH:某种群的高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高度和= Hi/∑H;
⑦频度(含有某特定种的样地数(或统计样地数)占样地总数的百分数,称为该科的频度。
它反映群落各组成种在水平分布上是否均匀一致,从而说明植物与环境或植物之间的某些关系。
)F:某种群出现的样方数/ 全部调查样方数;
⑧相对频度RF:某种群的频度/ 样方内所有种群的频度和= Fi/∑F;
⑨重要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它较全面地反映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密度、显著度(或湿度)和频度,对不同测量值.可以表不一定种植物的绝对数量特征,而它们的相对值(即对所有种测量总值的百分比)则反映该种植物在群落却部成员中的重要性、因此,把这三个测量数据的相对值合并,便构成特定植
物的重要值。
)IV:IV = RD + RC + RF;
10.相对重要值RIVi =该种的重要值IVi / 所有物种的重要值和∑IV。
从这些公式可以算出下面表格的数据
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日期:群落名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向: 坡度:
地表情况(土壤、岩石裸露否、有无水分、侵蚀等):
地面覆盖%:__________裸露%:_________砾石%:________凋落物%:________ 土壤特点(基岩、厚度、类型、颜色、PH等):
人为干扰情况:
调查人:
样方编号:样方大小:调查日期:群落名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坡向: 坡度:
地表情况(土壤、岩石裸露否、有无水分、侵蚀等):
地面覆盖%:__________裸露%:_________砾石%:________凋落物%:________ 土壤特点(基岩、厚度、类型、颜色、PH等):
人为干扰情况:
调查人:
【体会】
这次的植物群落样方法的调查实习让我增益不少,我从中学会了怎样去做一个植物群落样方,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但遗憾的是有很多植物不认识,因为人太多了,老师介绍说的东西有很多都听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