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时练含答案02

一、选择题1.从下图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信息是()A.管辖范围大为拓展B.政治清明社会安定C.经济发达国力强盛D.思想活跃文化昌盛2.考古学家在岭南地区的广州淘金坑秦墓、华侨新村秦墓等秦朝墓中,发掘有众多秦式铜鍪、蒜头壶、陶、半两钱等遗物,这是以往岭南墓葬中没有的。
由此可见,秦朝()A.推动了文明扩展B.统一了墓葬形式C.加强了中央集权D.促进了经济发展3.以下一组文物图片的主题应为,秦朝()A.巩固统一的措施B.青铜工艺的进步C.推行统一的货币D.铁制工具的出现4.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D.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5.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诸侯国,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
秦统一后,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御史大夫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经西来。
”该诗所赞颂的秦王嬴政的历史功绩是()A.建立中央制度B.修建万里长城C.书同文车同轨D.兼并六国,完成统一7.下列材料反映了秦统一后采取的治国措施,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统一度量衡为秦始皇时期首创B.圆形方孔钱因体积小定为统一货币C.统一车轨使秦朝陆路交通发达D.都是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经济措施8.秦始皇认为,天下之所以战斗不止,大家受苦的原因就是有诸侯存在。
依赖祖宗积德,现在天下刚刚稳定了,如果又去分封诸侯国,就是树立敌对势力,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
为“达到安宁”,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筑长城D.推行分封制9.在固阳县城北7千米处,一条宛若游龙的长城横亘在群山之中,这就是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预习单

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速填】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条件(1)人心所向: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2)经济基础:秦国经过,具备了统一柳工的条件。
(3)主观因素:秦王招募各国的人才,从策划统一大计。
2.过程(1)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到年。
(2)灭六国的顺序:韩、赵、、、燕、齐。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定都。
4.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的封建国家。
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纵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2.中央设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太尉、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管。
3.在地方推行(1)概括: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3)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统一货币:以秦国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监制。
4.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
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建贯通全国的道路。
5.修筑工程:秦始皇派兵开凿,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北击匈奴。
并修筑西起,东到的“万里长城”。
6.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南达南海。
【自我检测】1.秦能统--全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广大人民渴望统一B.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实力增强C.秦王赢政的个人才能D.六国之间矛盾重重2.秦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A.沿袭历史传统B.开创一代帝号C.加强思想控制D.宣扬个人功业答案【预习速填】知识点一商鞅变法嬴政公元前221 魏楚秦朝咸阳多民族知识点二皇帝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分封制地方知识点三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灵渠蒙恬临洮辽东长城一带【自我检测】1.B2.D。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2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习题(含答案)11.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有利于巩固统一,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
以下史实能支持后一种观点的是()①实行郡县制②建造阿房宫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骊山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①③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②建造阿房宫和④修建骊山陵是秦始皇暴政的体现,不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秦统一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推行A.分封制B.县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地方,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设郡守,县设县令。
郡县制的推行,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C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商鞅变法的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管理。
B项不合题意;元朝推行行省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在地方推行”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从政治方面,在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之下设中央机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初中部编统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同步练习】《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A.推行郡县制B.繁重的徭役C.沉重的赋税D.严酷的刑法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随朝D.清朝3.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4.鲁迅先生说:“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文字 B.秦始皇下令全国统一度量衡C.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D.秦始皇发布焚书坑儒令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7.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A.圆形方孔钱B.五铢钱C.交子D.会子8.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④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9.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⑤修建陵墓。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人教部编版习题精选二十二

材料二: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
——著名学者周有光
材料三:“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概述“新皇帝”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解析】:
楚汉战争实质上是( )
A、刘邦、项羽推翻秦朝的战争
B、刘邦、项羽争夺最高封建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最终推翻秦统治的战争
D、是起义领袖之间争夺农民领导权的战争
【答案】:
【解析】:
“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 )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答案】:
【解析】:
——风云人物网
秦国何时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为抵御匈奴的进攻,秦始皇修了什么防御性工程?为巩固统一,秦始皇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三项即可)
“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
【答案】:
【解析】: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同步练习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1分)“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
如图是哪个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A. 秦朝B. 西晋C. 隋朝D. 元朝【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巩固统一的措施,选项A符合题意。
西晋、隋朝和元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项。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在经济上统一货币的相关史实。
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2.(1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纽带作用。
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A. 甲骨文B. 小篆C. 楷书D. 草书【答案】B;【解析】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秦朝统一文字,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1分)如图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
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 加强经济的交流B. 巩固国家的统一C. 促使书写更加简便D. 推动书法艺术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的史实。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如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
因此,统一文字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B项正确;统一文字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秦统一后的文字,笔画并不简便,排除C项;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时期,排除D项。
人教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9次作业2019.10.14)基础巩固知识点一:秦灭六国1.秦王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前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六国的战争。
公元前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西周C.秦朝D.商朝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国实现统一是在()A.公元前23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230年D.公元221年知识点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4.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之下,设有,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和,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5.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6. 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人”指的是“皇帝”。
“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8.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货币、、。
9.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
10.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1.秦朝的疆域,东至,西到陇西,北至 ,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12.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铜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制度中是秦朝开创而为后世各朝所沿用的是()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中央集权制④世袭制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练习题一、选择题1.秦在吞并六国的战争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是()A.魏B.韩C.赵D.齐2.“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
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虞,示不复用。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这一局面出现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D.西汉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B.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D.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4.“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5.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
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6.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中国古代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 )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C.科举制的实行D.军机处的设立7.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
秦统一六国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 )8.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②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⑤统一文字⑥实行分封制⑦百家争鸣⑧诸侯争霸⑨商汤灭夏A.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C.⑤⑥⑦⑧⑨D.①②⑤⑥⑧⑨9.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10.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4、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预习提纲
一、秦灭六国
1.原因: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年建立秦朝
3.人物:
4.顺序:秦先后攻灭、、、、、
5.都城:咸阳(今陕西西安)
6.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称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分管、军事和
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4.影响: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统一文字,把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2. 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为。
②统一制度,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
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开凿,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东到,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6.焚书坑儒: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影响: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知识梳理
一、秦灭六国
条件:
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
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
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同步习题: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B.周朝C.商朝D.夏朝
2.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3.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4.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5.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
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
6.右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分封制B.禅让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
7.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述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9.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30年D.221年10.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2年
11.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B.河南洛阳C.陕西咸阳D.河南登封
12.“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 .商朝C.西周D.秦朝
13.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皇帝
14.2019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用的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楷书
15.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B.刀形币C.圆形方孔半两钱D.蚁鼻钱
16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B.鸭绿江、嘉峪关C.山海关、嘉峪关D.山海关、临洮
1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车同轨
18.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厂卫制
二、非选择题
19.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
材料一: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1)“皇帝”是谁?“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定国建制】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加强统一】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
1-9:ACABD DBAB 9-18 C C D D B C A B B
19.(1)秦始皇。
统一全国。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