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

10个公共危机案例分析1、UT斯达康行贿事件:20xx年xx月31日,美国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电信设备制造商UT斯达康公司将支付300万美元罚金来和解其贿赂中国国有电信公司官员一案。
据称,UT斯达康为了商业利益,花重金邀请中国电信有关公司官员出国旅游,所到之地包括纽约、拉斯韦加斯和夏威夷,UT斯达康将官员在这些城市的旅游花销作为培训费用入账。
至今,UT斯达康方面尚没有就“行贿事件”做出正面回应。
事件点评:借助行贿的非正常手段来开展商业活动,UT斯达康的作法既违反了有关法律,也触犯了有关商业道德的底限,受到有关方面的惩罚是很自然的。
从危机公关应对的角度来看,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T斯达康方面至少有正视问题、做出正面事件回应的勇气,以此来承担事件责任,争取获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度过行贿事件给企业带来的难关。
2、乳业三聚氰胺“死灰复燃”:20xx年“三鹿事件”的罪魁祸首。
三聚氰胺引发了国内乳业大地震,直接重创了国内乳制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年初,消失一年多的“三聚氰胺”阴影再次笼罩国内乳品市场。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曝光上海熊猫乳业有限公司、陕西金桥乳业有限公司等5家乳制品企业相关产品三聚氰胺超标。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对于问题产品发出紧急“通缉令”,并在第一时间内收回并销毁了问题奶粉,但却让消费者敏感的神经再度绷紧。
事件点评:受08年行业事件的影响,现在网上洋奶粉热销,而中国乳业复苏难,谁知眼下,曾经影响众多孩子健康的三聚氰胺却又死灰复燃,这种现象不得不引发企业的深思。
中国乳业正处在复苏阶段,“毒奶粉”却重出江湖。
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利润,不顾社会责任,拿孩子的健康乃至性命为儿戏。
在利润诱惑面前,将所以法律与道德准则抛之脑后,由此带来的一切严重后果,有关企业纯属纠由自取。
3、恒源祥商标侵权风波:在两年前的奥运年春节期间,因十二生肖广告倍受质疑的恒源祥,眼下又受困于“羊”商标。
20xx年8月,该商标专用人发现,恒源祥擅自在部分T恤、衬衣等服装上印有“羊”商标,遂于当年11月,将恒源祥起诉至法院索赔上千万元。
公关行业的五个成功案例解析

公关行业的五个成功案例解析公关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公关活动能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本文将分析五个公关行业的成功案例,探讨其成功之道,从中得出经验和启示。
案例一:公司A的产品发布会公司A是一家新兴科技公司,希望通过一次产品发布会将其最新产品推向市场。
为了吸引媒体和受众的关注,公司A充分利用了公关活动,确保了活动的曝光度和议题性。
在活动策划方面,公司A邀请了知名嘉宾进行演讲,并且在发布会现场提供了新颖而有趣的互动环节。
另外,为了增加媒体报道的可能性,公司A提前与多家媒体建立了联系,并提供了各类新闻素材。
通过以上措施,公司A成功地在这个发布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案例二:公益活动的成功营销——公司B公司B是一家经营健康饮品的公司,他们通过举办一场与健康相关的公益活动来进行品牌宣传。
该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并加强公司B与健康形象的关联。
为了确保活动的成功,公司B与多个公益组织合作,共同宣传活动的意义和目标。
此外,他们还邀请了知名的专家进行媒体宣传,增加活动的声誉度。
通过该次公益活动,公司B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并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
案例三:危机公关处理——公司C的成功案例公司C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曾一度陷入重大安全事故的危机中。
为了保护企业声誉,公司C迅速应对这一危机,并通过公关手段进行危机公关处理。
首先,他们及时发布了公开声明,承认事故的发生,并向受影响的相关方表示道歉和补偿。
同时,为了增加透明度,公司C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展开了详细的调查,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通过这次危机公关处理,公司C成功恢复了市场信任,并树立了企业的责任形象。
案例四:社交媒体运营——公司D公司D是一家时尚品牌,他们充分利用了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和营销。
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独特的内容,公司D吸引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
此外,公司D还与一些社交媒体红人合作,进行跨界合作和产品推广,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
(完整版)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日本有一家电子公司,总部设在东京,分部和生产区设在大阪。
为此,公司每天都安排了人员负责购买专线车票,为与该公司有业务往来的客人提供方便。
德国人汉森是每天享受这种方便的外商之一。
在坐过多次专线车以后,汉森发现:每一次去大阪,工作人员给他安排的作为都是靠右窗的,而回东京的时候,则是靠左窗的。
起初,他还以为是巧合,经工作人员证实不是巧合之后,他有点想不明白了。
这时候,该工作人员人员微笑着告诉他:“这是特意为您安排的,因为在这个座位上,来回都能够看到咱们这儿最美的风景。
每天让您多看一遍富士山,是为了让您能够深深地记住这个地方,记住咱们公司。
”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成了汉森在日本生活、工作期间最感动的一件事。
这种感动也使得这家日本公司得到了回报——后来,汉森把他原计划的投资追加了一倍。
讨论题:(1)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哪一种公关思想?(2)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对我们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处理公众关系有何启示?基本分析:让客人每天多看一遍富士山,这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在这种举手之劳的背后体现了公众导向的公共关系观念。
公众导向观念强调组织一切活动,包括公共关系活动都必须以公众的利益和需要为出发点,以公众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为归宿点。
这位工作人员虽然不是专职的公共关系人员,但他在实际的具体工作中,自觉地为客户着想,尽量去满足客户的需要,争取客户对本公司的好感。
想别人之所想,日本这家电子公司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1)公共关系观念作为一种制约和影响组织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组织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开展,而且渗透到组织日常管理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组织所有人员必须遵循的。
(2)组织应加强公共关系观念教育,使全体成员都具有公共关系意识,都按照公共关系的要求去做,在组织中形成自觉的、浓厚的公共关系文化氛围,从而把公共关系观念的要求贯穿在组织运行的各个职能环节和各项工作的之中,这也是全员公关的要求。
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_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

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_经典危机公关案例分析企业面临公关危机时应该果断采取应对行动,以便化解危机或把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控制到最低。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欢迎阅读!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分析篇1:沟通,沟通,还是沟通。
矛盾的80%来自与缺乏沟通,很多事只要能恰当的沟通都会顺利解决。
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急时沟通就是最必要的工作之一。
首先要与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沟通,让大家了解事件细节,以便配合进行危机公关活动,比如保持一直的口径,一直的行为等。
而后要马上与受害者进行沟通,主动联系受害者,以平息其不满的情绪,比如开通专线电话接听相关投诉,负责人亲自慰问与会见受害人等,最好抢在媒体与当事人接触前先与当事人沟通。
接下来就是与媒体进行沟通,必须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的事件情况及随时提供事件发展情况,因为如果你不主动公布消息媒体和公众就会去猜测,而猜测推断出的结论往往是负面的。
这个时候消费者很敏感,信心也很脆弱,看到负面的消息后很容易相信,甚至是放大这个消息的危害程度。
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及时坦诚的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布信息与事件处理进展,这样可以有效填补此时舆论的“真空期”,因为这个“真空期”你不去填补它,小道消息、猜测,甚至是竞争对手恶意散布的消息会填满它。
而后就是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得到政府的支持或谅解,甚至是帮助,对控制事态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要对企业的合作伙伴如供应商、经销商等进行沟通,以免引起误解及不必要的恐慌,如前面提到的金正集团,因为缺乏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导致了各方的恐慌,使事态恶化。
案例:2006年9月25,尼康、佳能等八家数码相机厂商先后宣布由于采用了索尼生产的CCD部件,导致部分数码相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索尼得到消息后在许多媒体及消费者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在自己网站上公布维修的通知,把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描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的方案,同时实行免费检测和维修及免费更换元器件。
公关案例分析

公关案例分析引言:公关是指组织和个人通过策划和引导公众对自身、产品或服务的态度、认知和行为的活动。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中,公关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以几个常见的公关案例,分析公关策略背后的思考和实践,探讨公关在塑造和维护企业形象中的作用。
案例一:某汽车公司产品召回事故背景:某汽车公司因为生产问题,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产品召回,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公司声誉和销售业绩。
公关策略分析:1. 即时响应:该汽车公司第一时间发布声明,承认产品存在问题,表示将全面负责,并公开道歉。
及时回应展示了公司对问题的重视程度,树立了积极解决问题的形象。
2. 透明沟通:公司成立专门团队负责与媒体、消费者进行沟通,公布相关召回细节和解决方案。
通过开放、透明的沟通,以及提供可靠的信息,公司增加了公众对其诚信度的认可。
3. 资源投入:该汽车公司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召回维修,并向受影响的消费者提供补偿措施。
这一举措有助于恢复消费者的信任,确保公司形象的恢复和市场份额的保持。
案例二:某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安全风波背景:某餐饮连锁企业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多名消费者因食用该企业产品而出现不适症状,引发社会关注和质疑。
公关策略分析:1. 危机管理:该企业积极采取措施,关闭相关门店进行全面排查和整顿,并立即下发全国性公告,告知消费者事件详情,并承诺全面整改。
及时的危机管理有助于消化舆情,减少负面影响。
2. 公开道歉:该企业高层领导公开向受影响的顾客公开道歉,并接受媒体采访,表达了对消费者的关心和歉意。
公开道歉表明了企业的诚意和负责任态度,有利于恢复受损的企业形象。
3. 完整答复:该企业成立调查小组,全面调查和处理事件,公布调查结果和处理措施。
通过提供详尽、准确的信息,企业重塑了透明度和可信度,赢得了公众对其重新的认可。
结论:以上案例反映了不同公关策略在处理危机时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公关不仅仅是对外宣传和形象塑造,更是企业与公众之间有效沟通的重要手段。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20例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20例1. 奥运会形象重塑: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中国面临着国际媒体的质疑和批评。
为了重塑国际形象,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国际媒体关系,提供主动透明的信息,并组织媒体参观奥运会场馆及其他地方,以改变外界对中国的认知。
2. 快餐危机公关:2014年,某快餐连锁企业在媒体报道中被曝光使用过期食材,引发公众质疑。
该企业迅速回应危机,公开道歉、召回产品、展开全面调查,并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赢得公众信任。
3. 银行丑闻后的公共关系危机:某银行因内部腐败和财务不端丑闻而陷入公共关系危机。
银行采取了开放沟通的策略,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组织内部调查,解雇相关人员,并加强内部监管和道德教育,扭转了公众对银行的负面印象。
4. 社交媒体危机管理:某电视台主持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种族歧视言论,引发公众愤慨和抵制。
电视台迅速对该主持人进行停职处理,并公开道歉,积极与社交媒体用户进行互动,以恢复信任。
5. 环境保护倡议:某汽车制造商在环保组织的抗议下,被指责为环境破坏主义者。
为改变这一形象,该厂商加大环保投入,开展绿色技术研发,并与环保组织合作,改善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其的信任。
6. 艺人丑闻公关处理:某知名艺人涉嫌非法行为被曝光,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争议。
其所属经纪公司迅速停止合作,并公开道歉,承诺加强对艺人的管理和监督,以维护企业形象。
7. 食品安全危机管理:某食品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曝光,引发公众关注。
该公司立即展开调查,并公开回应事件,加强产品安全措施,与消费者建立长期沟通机制,以恢复公众信任。
8. 公益事业公关:某慈善机构因财务不透明和项目执行问题受到质疑。
该机构积极公开财务报告,展示项目成果,并主动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加强自律与监督,恢复公众对其的信心。
9. 就业歧视事件公关处理:某知名企业被曝光存在就业歧视问题,引发公众和员工的不满。
该企业迅速回应,展开内部调查,加强内部培训与教育,并公开承诺改善招聘和就业公平,以赢得员工和公众的支持。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公共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有效的公共关系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公共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星巴克的危机公关星巴克作为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一直以来都以高品质的咖啡和舒适的环境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2018 年,星巴克却遭遇了一场公关危机。
事件起因是,两名非裔美国人在费城的一家星巴克店内等待朋友时,想要使用店内的洗手间,但遭到了店员的拒绝。
店员以他们没有消费为由报警,警察赶到后将这两名男子逮捕。
这一事件被店内的其他顾客拍摄下来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谴责和抗议。
星巴克的反应迅速而果断。
首先,公司CEO 凯文·约翰逊亲自道歉,并承诺对公司的政策和员工培训进行全面审查和改进。
其次,星巴克宣布将于 5 月 29 日关闭全美 8000 多家门店,对 175 万名员工进行“反种族歧视”培训。
这一危机公关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积极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星巴克向公众展示了其对问题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决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的愤怒,减少了对品牌形象的损害。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在面对危机时,企业应迅速做出反应,坦诚地承认错误,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同时,企业领导者的亲自参与和表态也能够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案例二:海底捞的成功公关海底捞以其优质的服务而闻名,但也曾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
2017 年 8 月,有媒体曝光海底捞部分门店存在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如后厨有老鼠、餐具清洗不彻底等。
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消费者的担忧。
然而,海底捞在危机发生后的公关处理堪称典范。
首先,海底捞在事件曝光后的 3 个小时内就发表了致歉声明,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并表示会立即进行整改。
其次,海底捞公布了详细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表,包括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增加后厨监控设备、对员工进行更严格的培训等。
公关案例分析

案例1 商场联合拒销“长虹”,“长虹”如何化险为夷?1998年2月,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消失,四川长虹彩电却在济南商场栽了跟斗——被七家商场联合“拒售”。
这意味着长将在济南失去市场。
在家电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还有什么比失支去市场更大的风险?再者,今天有济南“拒售”,明天再有别家效仿又该如何?为什么“拒售”?据商家一方理由是“售后服务”不好;而长虹方面说每天有四辆流动服务车在市内流动维修,而济南消费者协会也证实没有关于长虹的投诉。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时间公众议论纷纷,多家媒体也作了追踪报道。
据报载,长虹老总在事发后立即率领一班人马前往济南与七大商家进行斡旋,双方均表示“有话好好说”,争取及早平息风波,取得圆满解决。
案例思考:(1)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知名度的企业仍应注意哪些问题?(2)面对突发事件,公关主体应遵循怎样的思路,运用怎样的办法来解决矛盾?案例2 请你为这个人出谋划策我是一个比较“善良”,比较不会表达自己的人,我常常不懂得say NO!或者说,我不会把握say no的分寸,怕过度了会影响人际关系。
与人交往或讨论问题时,我的意见都没什么份量,甚至没有自己的意见和立场,例如对方说“这个台不好看,我们转一个吧”,虽然我喜欢看这个台,而且他喜欢的节目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但我的思维模式多半是顺着对方,觉得他转了台,我再转回来好像是有意跟他冲突,我“怕”这种后果,所以,我情愿不看。
走开。
我有一家小公司,对下属,我总是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因为我不想突出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我希望公司更和谐,能打成一片,因为我骨子里认为“恶”使人不能靠近,形成级别分化,员工与上级,感情难以容洽和沟通困难.......所以,我选择了“亲民主义”。
但我得到的,却是相反的效果。
员工开始不怕我,上班时公然当着我面娱乐,打私人电话,吸烟,甚至睡觉。
情况不是太严重,但屡有发生,每每想过去说他时,我心里总有一个诸如此类的声音:“或者昨晚他没睡好,就让他睡一下吧”,“或者做累了,娱乐一下也可以谅解”.但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我就知道事情已经发展到他们不把我放在眼内的地步了,但我贸然去说他,我又担心他们会“接受不了”,或者觉得我不公平,其它人不说,只说他,或者认我为怎么这么“阴险”老盯着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底捞危机公关案例分析首先事件回顾:2011年8月22日信报报道《记者卧底"海底捞"·揭秘》,直指骨汤勾兑、产品不承重、偷吃等问题,引起社会轩然大波,一直人类无法阻止的海底捞,终于遇到了一个大坑。
2011年8月22日15:02 海底捞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关于媒体报道事件的说明》,声明语气诚恳,承认勾兑事实及其他存在的问题,感谢媒体监督,并对勾兑问题进行客观澄清。
此微薄被转发 1809,评论690,用户基本接受海底捞的态度。
2011年8月22日16:18 海底捞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海底捞关于食品添加剂公示备案情况的通报》,笔锋更加诚恳,“多年厚爱,诚惶诚恐”之类的词语都用户。
2011年8月23日12:00 海底捞官网及官方微博发出《海底捞就顾客和媒体等各界关心问题的说明》就勾兑问题及员工采访问题进行重点解释。
2011年8月23日20:00 海底捞掌门人张勇的一篇微博,个人认为尤为经典,在这里转载一下:“菜品不称重偷吃等根源在流程落实不到位,我还要难过地告诉大家我从未真正杜绝这些现象。
责任在管理不在青岛店,我不会因此次危机发生后追查责任,我已派心理辅导师到青岛以防该店员工压力太大。
对饮料和白味汤底的合法性我给予充分保证,虽不敢承诺每一个单元的农产品都先检验再上桌但责任一定该我承担”。
此篇微博瞬间转发近4000次,评论1500次,在如今遇事自保,互相推诿,丢车保帅的职场中,张勇的敢担当,人情味十足,与当时的高铁事件部分领导的做饭形成鲜明对比。
张勇的人格魅力化解掉此次事件80%的危机。
随后,海底捞邀请媒体记者,全程记录骨汤勾兑过程,视频、照片瞬间布满网络,事件就此暂时画上圆满句号。
回顾海底捞事件,只是为了回答lz的问题,成功危机公关的共同特点,不同的企业,由于产品和服务的不同,所面临的危机各不相同。
1.主动承认错误比解释更加有效。
危机触发的时候,解释=狡辩,事实会被理解为歪理。
2.主动放低身段比高高在上更加有效。
你越低,对方自我感觉就越高,这就是为什么大人从来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总能包容孩子。
3.主动承担责任比推诿更加有效。
“丢帅保车”在现代社会品牌危机时,更加有效。
4.主动透明流程比规避更加有效。
看的越清楚,就会更少的猜疑,而且消费者如果猜疑,就不会向好的方向猜疑。
比如动车追尾事件,可能当局者觉得有些事情公布会有负面影响,其实你遮遮掩掩,大伙猜测的更加要命。
最后,危机公关没有固定模式,也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有公关公司存在的必要性,不要把消费者当傻子是做危机公关的根本。
三星Note 7爆炸门:企业应对危机失败的反面教材三星Galaxy Note 7将成为寿命周期最短的手机三星Galaxy Note 7手机的命运在本周尘埃落定,三星电子正式停产这款旗舰手机,并要求已购买的用户关机。
这距离三星Galaxy Note 7高调的发布会不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其中还有一个多月是波折不断的召回。
Galaxy Note 7爆炸危机的全过程进入危机公关失败的教科书。
过硬技术与质量是化解危机的基础三星召回风波危机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危机公关失利,期盼用时间度过危机。
然而一部刚刚召回更换过的全新Galaxy Note 7在关闭状态下,飞机上燃烧并损坏机舱地毯,使整架飞机不得不紧急疏散,成为压垮Galaxy Note 7的最后一根稻草。
基础塌陷,Galaxy Note 7不得不宣布全面停产,要求全部用户关机停止使用,同时全球停止销售Galaxy Note 7手机。
危机公关原则拒绝轻率承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三星应对危机的轻率让危机雪上加霜。
混乱的召回对品牌造成不可逆转的持久性损害。
在第一次召回后又发生的Galaxy Note 7燃烧事故,引发舆论对于三星此前承诺“更换过的手机是安全的”强烈质疑,媒体在质问轻率发布一款存在瑕疵,并引发爆炸事故的产品后,三星电子是否经过严格的检测流程和周期确保更换后的手机的安全。
而是为了安抚市场在虚假承诺;没有真正搞清原因,为了眼前利益轻率召回,更换手机,是引火烧身,是在用纸包火的公关处理模式。
而最使人不可理解的是连引发Galaxy Note 7燃烧爆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最终也没搞清楚,而这种没有结尾的危机公关是行业大忌。
造成三星手机危机公关失败的结论1、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过度追求性能和更高的利润是危机公关的本末倒置,爆炸事件后没有彻底的检查草率定性;究竟是电池引起的;是部件;是技术;还是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综合性问题;2、对危机本质和带来的后果认识不足或根本没有专业危机公关部门的介入或出具专业评估,或建议;3、三星选择了错误和混乱的召回模式,不断地召回意味着三星的品牌等同于不安全;4、自始至终没有采用专业危机应对策略,是典型的非专业普通化处理;5、缺乏与iPhone 7抗衡的旗舰产品的三星,在暂时阶段和长期都面临损失最有消费能力的用户的流失;6、危机公关目标定位错误,没有针对去化解危机,而是针对的是抢占市场,结果越走越远。
事件处理目标模糊轻重颠倒巴菲特曾经说过“It takes 20 years to build a reputation and five minutes to ruin it.”——20年建立起来的名声,5分钟就可能会被毁掉。
有了品牌信誉你才会有客户和市场,如果三星真的知道这个后果,应用专业危机公关结局可能大不同。
三星电子的高管看到目前的一地鸡毛,是否后悔为了抢在iPhone 7发布前显示一时之勇,而欲速则不达。
结果丢了西瓜,芝麻也没拣到。
Galaxy Note 7爆炸门影响三星电子发展未来智能手机的构造已经十分复杂,生产商不能有一丝的侥幸,一个问题部件就会造成巨大经济的损失,而引起的公关危机会使品牌声誉一落千丈。
三星和苹果占据了世界智能手机市场丰厚的利润,其大部来源于高端产品,以及用户对它们品牌的信任,三星电子在Galaxy Note 7爆炸门中受损最严重的正是其高端品牌的形象,并且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危机公关,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北京博润危机公关认为:危机无处不在,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决策层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能确保品牌无忧发展。
北京博润危机公关建议:智能手机制造商在未来强调手机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的同时,应对产品瑕疵导致的问题及时利用专业危机公关公司更为稳妥地处理市场变数和化解公关危机。
科技先行要谨慎,危机公关还是专业的好,三星Galaxy Note 7爆炸门危机公关案例对行业企业带来了的最好的反面教材。
三鹿“结石门”事件中的各方反应首先来回放一下三鹿“结石门”事件:2008年3月份已经有群众举报说自己的孩子在食用三鹿奶粉后出现问题,三鹿曾自检,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6月30日,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也曾出现过投诉三鹿的留言,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9月8日《现代快报》首次报道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肾结石”病症,同时陕西也出现肾结石患儿,所患肾结石患儿曾食用同一品牌奶粉,事件发生后,三鹿的第一反应是表明自己的产品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患病婴儿是因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0日上午,甘肃省卫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最新情况,这是事件首次由官方机构就此事公开披露相关信息;9月15日“三鹿事件”曝光,三鹿集团多次否认自己奶粉出现问题,并拿出“甘肃省质检局”的质检报告,证实无毒,但在同天晚上,“三鹿集团”自打耳光,承认自己700吨奶粉受到污染;“三鹿”提出自检结果,奶农在奶源中添加三聚氰胺,将此事直接责任人推向奶农;9月16日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被解职;9月16日,国家发布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检查结果,蒙牛、伊利、光明、圣元、古城、雅士利、施恩等国内众多奶粉企业均涉嫌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而最近,惠氏等一些国外奶粉业巨头也卷入其中,但它们却绝口否认。
三鹿闯祸了,危机公关战略第一时间打响。
首先我们需要的是及时的承认错误,通过新闻发言人表示对此事件负责;其次要尽量对受害家庭负责,抚慰那些受伤的心;第三,做好协助、配合政府的调查工作,防止损失、影响进一步扩大,挽回社会对企业、品牌的认同。
做好这一切危机公关,不能说该事件对三鹿没有影响,但起码三鹿还能站起来,站的安稳,我们支持三鹿,支持的心安理得。
可是,三鹿让我们失望了,它并没有作出应有的反应,从最开始就没有采取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事件发生后,三鹿的种种做法让人们心寒。
?网上流传着“三鹿关于危机事件的内部文件”的爆料帖子,我们姑且不讨论它的真伪。
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安抚消费者,1-2年不让其开口;与“百度”搜索引擎媒体合作,拿到新闻话语权;以攻为守,搜集行业竞品“肾结石”负面的费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这是真的,那我们只能无语以对,我们还能说什么?三鹿自三月份就接到用户投诉,声称自检没问题,直到事件进一步扩大了,再次自检就发现了700吨问题奶粉,却又把责任推到奶农身上,事前自检成了笑话。
三鹿奶粉在公众的心目中成了弄虚作假、推脱责任、诚信缺失的代表,三鹿辛辛苦苦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影响力毁于一旦,而到了最后,三鹿集团不得不宣布破产整顿,各个部分被拍卖、接管,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牌子,三鹿集团算是名存实亡。
三鹿“结石门”事件的曝光,使国内众多的知名奶粉企业均卷入其中,它们都犯了相同的错误,但各方反应却大相径庭。
(一)三鹿集团三鹿事件发生后,迫于各方压力,三鹿集团新任董事长张振岭代表集团对由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给消费者带来的伤害与损失表示道歉,并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婴幼儿配方奶粉召回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接待患儿的各项服务措施。
三鹿的这些一系列危机公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对三鹿的谴责声音,特别是产品召回及完善接待患儿的措施能让消费者有了些许安慰,但人们却没有看到三鹿对患者负责任到底的态度。
(二)蒙牛集团蒙牛集团在9月17日发表的声明中郑重承诺:第一,将不合格的婴幼儿奶粉全部召回。
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蒙牛公司承担。
相关产品的生产线停产整顿。
对因食用上述批次奶粉造成身体疾患的消费者,我们将按照国家标准加倍赔偿,五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我们负责到底。
第二,从即日起蒙牛集团将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蒙牛所有产品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将于几天后予以公告。
第三,为了维护奶农的利益,凡经检验合格的原奶将继续收购。
蒙牛并对问题奶粉下架、召回及消费者退货等的流程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蒙牛集团对不合格奶粉全部召回,对给消费者造成的疾患负责到底,体现了蒙牛的真诚沟通和负责任的原则;委托国家及地方相关检测机构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则体现了权威证实原则。
蒙牛集团不推卸责任,不为错误找借口,实事求是的承担责任,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