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6至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0月月考语文

合集下载

精选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精选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题说明:1 试卷分Ⅰ、Ⅱ卷,共17题2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中国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爱的植物意象,如梅、兰、竹、松、柳、荷等等。

它们常与某一“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如梅之于宋代林逋,竹之于东晋王子猷,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是菊之于陶渊明。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园田,饮酒赋诗,逍遥适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十字,让菊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因了陶渊明,菊也就有了高洁、清雅、坚贞、淡泊等象征意义。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古人喜欢菊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此,还在于其他方面。

菊是中国的特产,《礼记·月令篇》就有记载:“季秋之月,菊有黄花。

”菊于萧杀的秋末开花,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而古人最先关注的,不是菊的审美特点,而是菊有什么用。

对此,屈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可见,菊是可吃的。

事实上,这也正是菊在六朝以前最主要的功用。

晋人葛洪《抱朴子内篇》记载,南阳郦县山谷有一条小溪,谷中长满菊花,花落水中,加以时日,溪水变得异常甘甜,人称甘谷水。

附近居民都饮甘谷之水,“食者无不老寿,高者百四五十岁,下者不失八九十,无夭年人,得此菊力也”。

作过南阳太守的王畅、刘宽、袁隗等人,让郦县每月送40斛甘谷水特供自己饮用,他们所患的眩冒等病,因喝此水而愈。

日常经验往往最具说服力,菊能令人长寿,能治疗疾病,在汉代,已成为人之共识。

于是,菊很自然地进入了医家、养生和神仙家的视野之中。

六朝文人,普遍认为菊花能够养生延寿,多有诗文吟咏。

魏文帝曹丕曾将菊花作为礼物送给太傅钟繇,并作一书,其中提到:“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大庆市2017年第二次高中语文质量检测试题答案一、【答案】1.B。

“也很受当时的学者们推重”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表明只有部分学者推重。

2.C。

“研究成果亦更加系统化”曲解原意。

文中并没有将石刻研究与青铜器铭文研究成果比较,不能说哪一个“更系统化”;而且,对于石刻,文中说的是“石刻方面...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趋于系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等同于“系统化”的结果。

3.D“在20世纪初已经停滞不前”混淆已然未然。

原文表述是“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而不是“已停滞不前”。

二、4.A5.A(翰林学士指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士错仅是一种古代官职)6.B(“皇帝都不听从”错误,姜公辅劝皇帝不要把诸道兵驻扎在城外,皇帝称“善”,是听从了的)7.(1)陛下如果不能真诚地对待朱泚,就不如诛杀他,不要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

(关键词坦怀:开诚相见,敞开胸怀,真诚以待。

诛:诛杀。

诒害:留下祸患。

句子大意2分)(2)本来设立宰相一职,就是让他早晚进献,有小过错就辅助您,这是他的职责。

(关键词微:名词细小过错。

弼:辅助。

所:名词,职责。

各1分,句子大意2分)(二)8.C D,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C“生活的无奈与苦痛”情感理解错误,D由远及近错误。

9.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任答两种2分)“一水”对“二山”,整齐美观,音律和谐。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运用拟人,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惜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化无情为有情,将山水赋予人的情思,构思极其巧妙,令人叫绝。

水环绕绿色农作物,用色彩绿色代替植物,突出了植物的翠绿,与景致的优美。

(结合诗句分析两种修辞手法4分)(三)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塞上燕脂凝夜紫。

(3)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前加“是故”也对)三、11.(1)BD(答对一项2分,A项“形象而含蓄地表达对旧店女主人的否定态度”理解有误。

黑龙江省大庆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命题人:(本套试卷共17小题,请同窗们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也只有双向进行的交流才是健康的、正常的交流。

秦汉时期在大量引进域外文明的同时,中国文明的向别传播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在秦汉以前,中国文明的向别传播多是盲目的、不自觉的,因此其影响范围相当有限,仅及与周边地域。

而秦汉时期中原文化的传播则远远超过了周边范围。

史载,汉王朝的使者曾抵达过安息(伊朗)、犁轩(古罗马)、身毒(印度)、奄蔡(今黑海东北)、条支(今波斯湾西北)等地,他们在扩大汉王朝影响的同时,自然也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了这些地方。

实际上,从考古发现看,秦汉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及影响已大大超过上述范围。

秦汉时期向域别传播的诸多文明中,对西方世界影响最大的,当数丝绸、钢铁、冶铸和水利技术等。

据希腊古代学者希罗多德记载:希腊人早就知道以产丝著称的中国。

可是丝绸大量输入西方则是秦汉时期。

20世纪初以来,各国考古工作者在这条路上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丝绸即证明了昔时丝绸贸易的兴盛。

而在新疆罗布泊地域出土的一件汉锦,其上“登高超望四海”的文字,则充分展示了汉王朝面对世界的恢廓胸怀和超级自信的气势。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冶炼术也在秦汉时期远传到了西方,有关记载表明,安息帕提亚王国马尔基纳地域的首府木鹿,曾是中国优质钢铁的集散地,并以“木鹿兵器”著名于世。

所谓“木鹿兵器”就是用中国优质钢铁制造的刀剑等兵器,其犀利超级,主要供安息骑兵利用。

在罗马,中国的铁器与丝绸共享盛名。

从非洲东部苏丹境内的古都麦洛埃遗址出土的汉式三足铁鼎可以看出,中国汉代的冶铁术和炼丹术可能已传入罗马统治下的非洲地域。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商人也在东汉时期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除冶铁术外,汉代的水利浇灌技术也西传到了中亚地域。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

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

从审美学上来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在一首诗词作品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

“层波潋滟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千娇百媚。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子》)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

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

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鹧鸪天》中写道“春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

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还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

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

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

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

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远山”指的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

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之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心的凄苦之情,因为她“自有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之形。

“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

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

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子”。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气节是我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代还用着这个标准来衡量人们的行为,主要的是所谓读书人的立身处世之道。

气和节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意念。

《左传》里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

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

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

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

“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

节的意念也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左传》里有“圣达节,次守节,下失节”的话。

古代注重礼乐,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节”。

“节”,是从礼乐里引申出来成了行为的标准或做人的标准。

向来论气节的,大概总从东汉末年的党祸起头。

那是所谓处士横议的时代。

在野的士人纷纷的批评和攻击宦官们的贪污政治,中心似乎在太学。

这些在野的士人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却已经在联合起来,并且博得了人民的同情。

宦官们害怕了,于是乎逮捕拘禁那些领导人。

这就是所谓“党锢”或“钩党”,“钩”是“钩连”的意思。

从这两个名称上可以见出这是一种群众的力量。

那时逃亡的党人,家家愿意收容着,所谓“望门投止”,也可以见出人民的态度,这种党人,大家尊为气节之士。

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合作。

这敢作敢为是以集体的力量为基础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气”与世俗所谓“义气”只注重领导者的个人不一样。

后来宋朝几千太学生请愿罢免奸臣,以及明朝东林党的攻击宦官,都是集体运动,也都是气节的表现。

在专制时代的种种社会条件之下,集体的行动是不容易表现的,于是士人的立身处世就偏向了“节”这个标准。

在朝的要做忠臣。

这种忠节或是表现在冒犯君主尊严的直谏上,有时因此牺牲性命;或是表现在不做新朝的官甚至以身殉国上。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无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无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前,酝酿了十余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上映,首日票房即冲破7000万元人民币。

从上古神话中取材或改编其故事创作国产影视作品,这不是第一次:此前有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女娲传说之灵珠》,也有最近票房大卖的电影《捉妖记》。

上古神话是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

这些先民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先秦两汉作家的记录和再创作,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庄子》等传世典籍中,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

上古神话如何在今天的电影改编中重生?首先,主创者需找到上古神话与当代相呼应的精神内核,创造出既符合神话精神又与时代审美相契合的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创作者做好充足的功课,深入了解上古神话的文化内涵,借鉴当前神话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自己的二度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的缺陷而导致创作时一叶障目、捡了芝麻丢西瓜。

《大鱼海棠》的形象设计镌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纹章:鲲鹏、大椿、凤凰、祝融、貔貅、嫘祖等神话形象汇聚一堂,其姿态动作抓住了中国道家文化的气质,其法术神力抓住了东方美学中的自然灵韵。

影片的人物矛盾设置意在凸显家族伦理、敬畏生死、天道有常等传统伦理价值与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现代价值观的碰撞,并最终在人(片中的神即人)与大自然的博弈中获得新的价值平衡。

遗憾的是,创作者想塑造的形象过多,每一个都没能充分展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模糊和弱化了角色的艺术力量。

电影《捉妖记》对上古神话的化用则较为浅层次,其人物塑造虽取法《山海经》中的异人异兽,但角色的行动则带着好莱坞电影的喜剧色彩,没有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其次,上古神话往往并不具备完整的叙事结构,而讲好一个故事并对人性有深刻的挖掘与表现,则是影视改编的核心。

人教版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大庆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

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