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康复疗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ppt课件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ppt课件

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第三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
在采取传统康复医疗措施
杂 合 而 治
的同时,同样还要配合教育、职 业、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措施,使 残疾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 生活方面、职业和经济能力等各
个方面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
第四节 传统康复方法 在康复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康复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整 体 观
即利用综合性治疗的方法达到人体
形神功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的恢复

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观, 人的形神一体观三个部分内容
第三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
注重功能训练,运动形
功 能 观
体,促使精气流通,不仅使 患者具体的脏腑组织恢复生
理功能,更重视促使患者恢
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 者在性质、内容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许
多相同之处,但Biblioteka 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也存在着区别,各有特点

临床目的 治疗方法的核心点

现代康复方法
在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
的先进技术于康复诊断、功能评定、
功能训练、矫形外科和人工装置代替
或补偿、适应残疾者功能障碍等方面,
现代康复方法占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
第一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
第二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发展简史
第三节
传统康复方法的理论基础

传统康复方法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 三个基本观点:

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

正气为主、杂合而治、治未病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_PPT课件

第一章 传统康复方法学概述_PPT课件
先秦时期 汉魏、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建国以后
三、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作为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性质、内 容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者临床目的是一致的,都在于治愈伤、病同时, 最大限度地保存和恢复受伤病影响的功能和能力; 二者所采用治疗方法的核心点也是一致的,即功能 训练。
一、传统康复方法的定义
传统康复方法,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于伤病早期介 入,以保存、改善和恢复患者受伤病影响的身心功能, 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的一系列传统治疗方法和措 施,它包括中医针灸、推拿、中药内外治法以及传统太 极拳、八段锦等。
二、传统康复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从中国传统康复方法的初创、形成与发展过程来看,大 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三、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传统康复方法与现代康复方法也存在着区别,各有特 点。
现代康复方法 在运用医学物理学和康复工程学的先进技术于康复诊断、功能
评定、功能训练、矫形外科和人工装置代替或补偿、适应残疾 者功能障碍等方面,现代康复方法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现代康复方法在药物康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所使用 的化学类药物对慢性病或其他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者极易产生毒 副作用。 现代康复方法的某些手段也正逐渐转变为非药物治疗形式,如 手术矫治、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以弥补其不足之处。
六、传统康复方法学的理论基础பைடு நூலகம் 整体观:具体体现在人与自然一体观、人与社会一体
观,人的形神一体观三个部分内容。 辨证观 功能观 正气为主 治未病 :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杂合而治
四、传统康复方法的特色和优势
整体康复与辨证康复相结合 预防与临床康复相结合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自然康复与自疗康复相结合 低成本、广覆盖、技术实用

传统康复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传统康复学课件:足厥阴肝经
治疗肠梗阻的有效穴
2 .行间(泻肝热要穴、荥穴、头面五官实热之远取要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清肝明目,熄风调经
配穴:
百会、风池 —祛风活血止痛—偏头痛
睛明、太阳 —清肝凉血、活络止痛—目赤肿痛
气海、地机、三阴交
—行气活血止痛—痛经
刺灸:直刺或向足跟方向斜刺0.5~0.8寸 ,
大敦
肝胆病 —— 疝气、崩漏
行间 妇科病 头面病
下肢疾患 ——阴中痛、阳痿
曲泉 章门
脾病、痞块
期门 胃肠病 肝病、乳痈
4 .操作要点: 大敦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期门、章门向外侧斜刺或平刺0.5~0.8 寸 , 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期门不宜 直刺、深刺,避免伤及内脏。
胸胁部穴——斜刺或平刺0.5—0.8寸 (沿肋骨向外斜刺)
腰部穴(第1——4腰椎)——直刺0.5—1寸 骶部穴---直刺0.8—1.2寸 次髎—向外刺,不宜太深 臀部穴---直刺 1—2.5寸
环跳——直刺3寸 (注意不要损伤坐 骨神经) 下肢穴—-直刺0.8—2寸 膝部穴(犊鼻) —-向后内斜刺 股部穴—-直刺1—2寸
足厥阴肝经常用腧穴
大敦: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
行间:1、2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
下肢
(趾间缝纹端)
太冲:1、2跖骨间隙后方凹陷中。 曲泉:屈膝,膝关节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中,
股骨内上髁后缘。
躯干 章门:第11肋端下际。
期门: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
本经经穴主治表
本经腧穴主要用于治疗肝胆病、前阴病、妇科病、眼病、 口病,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变。
足背穴—直刺0.8寸左右 井穴——点刺或加灸(至阴)

针灸推拿与康复PPT课件

针灸推拿与康复PPT课件
第3页/共58页
第4页/共58页
康复医学在有效的康复评定指导下,集合运动疗 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 康复工程等多种疗法,为康复治疗提供了多样化 的手段。
第5页/共58页
第6页/共58页
形成了包括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 师、言语治疗师、康复工程师、心理治疗师、康 复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等组成的团队工作模式。
第32页/共58页
红外线物理治疗
第33页/共58页
运动疗法
第34页/共58页
器械训练
第35页/共58页
• (1)颈椎安全推拿程序与关节松动术相结合。
第36页/共58页
• 颈椎推拿力度较强,类似颈椎扳法之效而无 其害,适于显著颈椎关节突关节明显错位者及治 疗的前期 。
第37页/共58页
颈椎推拿
• 1、针灸推拿治疗与康复评定的结合 • 2、针灸推拿与物理疗法的结合 • 3、针灸推拿与作业疗法的结合
第22页/共58页
•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Rehabilitation Assenssment)是用客观的方法有
效地,准确地判断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过程。
第23页/共58页
第24页/共58页
•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过 程自康复评定开始以康复评定结束。
第25页/共58页
• 在传统针灸推拿学中,脑血管疾病主要依据中 经络和中脏腑辨证论治。
第26页/共58页
• 然而对于数量庞大而又差异极大的不同阶段的 中经络患者,传统针灸推拿学没有进一步细化评 定。
第42页/共58页

单用针灸推拿虽也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但若缺少针对性的运动训练和正确指导,部分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课件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课件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功能。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气血,恢复身体平衡,促进康复。
推拿疗法
通过推、拉、按摩,调整身体结构和功能,缓解病痛,提高康复效果。
太极传统康复疗法
太极拳的历史和概念
太极拳秉持阴阳哲学和拳术 原理,通过舒展身体、调理 呼吸,促进身心和谐。
太极拳的康复作用
太极拳练习能够增强肌肉力 量、提升平衡能力,改善关 节灵活性,有助于康复。
太极拳的操作方法
太极拳注重舒缓而流畅的动 作,并注重头部、腰腹和四 肢的协调运动。
武术传统康复疗法
1
传统武术的技术介绍
2
传统武术包括拳法、刀法、枪法
等,每种技术都有独特的动作和
应用。
3
武术的康复作用
武术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 高协调性和柔韧性,促进康复和 健康。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PPT课件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将介绍中国传统康复疗法的概念、历史以及现代应用。 了解这些传统疗法的意义和价值,关注和应用它们,将为我们的康复带来积 极的影响。
传统康复疗法概述
传统康复疗法是指通过一系列中医、太极、武术和养生方法来促进身体康复 和健康。它们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被证明是有效的。
养生的目标是实现身体健康和长寿,与健康密切相关,可以提升康复效果。
康复疗法现代应用探讨
传统康复疗法经过现代科技和医学的发展,逐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通过实 际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康复疗法的巨大潜力。
结束语
通过总结和回顾整个PPT课件,我们可以认识到传统康复疗法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大家关注、学习 和应用这些宝贵的传统疗法,为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课件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学习课件
好疗效。
外科疾病康复治疗
01
02
03
骨折及关节脱位
中医正骨手法结合小夹板 固定、中药外敷等技术, 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康复 治疗中效果显著。
软组织损伤
推拿、拔罐、放血等技术 在治疗肌肉拉伤、韧带扭 伤等软组织损伤方面,具 有独特的优势。
手术后康复
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 可以促进手术后伤口愈合 ,减轻疼痛,加速患者康 复进程。
观摩学习
观看资深康复治疗师的实践操作,学习其操作技 巧、手法运用和患者沟通技巧。
实操练习
在模拟人或患者身上进行实操练习,逐步熟练掌 握各手法的操作要领和力度控制。
技能提升途径探讨
参加培训课程
定期参加康复治疗技术相关的培训课程,学习新的治疗方法和技 能。
阅读专业书籍
广泛阅读康复治疗领域的专业书籍,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
实验室指标评估法
通过检测患者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的相关指 标,评估康复治疗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及治疗 效果。
科学研究现状及成果展示
01
针灸治疗研究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代表,在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管理等
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流通,
达到治疗目的。
02
推拿按摩研究
03
CATALOGUE
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内科疾病康复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
针灸、推拿、拔罐等技术对于感 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消化系统疾病
中药汤剂、艾灸、刮痧等技术在 治疗胃炎、胃溃疡、腹泻等消化
系统疾病方面效果显著。
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针灸、按摩、气功等手段, 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对于头 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的运动疗法康复治疗PPT课件

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

标准

0
肌张力不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1
肌张力轻微增高,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
1+
肌 张 力 轻 度 增 高 , 被 动 活 动 患 侧 肢 体 时 在 前 1/2ROM 中 有 轻 微 的 “ 卡 住 ” 感 , 后
1/2ROM中有轻微阻力。
本身血压过高,而运动后可能会发生体位 性低血压。
视网膜病变者,运动后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 增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运动会减少肾血流 量,使尿蛋白排出增加,加重肾脏病变。
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i型糖尿病患者, 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运动会使血 糖上升,出现尿酮体,甚至酮症酸中毒。
可有勾状抓握,但 在坐和站立位上,有
不能伸指
髋、膝、踝协同性屈曲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 在坐位上,可屈膝900
手指有半随意的小 以上,足可向后滑
范围伸展
动。在足根不离地
的情况下踝能背屈
Ⅴ 肌张力逐渐恢
出现相对独立于协同
有分离精
运动的活动:肘伸直
细运动
时肩可外展900;
肘伸直,肩前屈30~
900时,前臂可旋前旋后;
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患者有可能停 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展。
Fugl-Meyer评定法
• 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各项最高分2分,上肢33项,共66分;下肢17项,共34分,总分1 00分。
• 评出分值后,再根据FMA运动积分评定运动障碍的严重程度。
FMA运动积分的临床意义
(二)慢性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

精品PPT康复医学概论ppt

精品PPT康复医学概论ppt


古古广告和叫姐姐 和呵呵呵呵呵斤斤计较 斤斤计较 化工古怪怪古古怪怪个 Ccggffghfhhhf的涂大侠 Ghhhhhhhhhh的当个非 官方给 1111111111的的




222加一块花i吗 555人托人托管人 8887933涂大侠 Hhjjkkk涂大侠 浏览量浏览量了 观后感复合管i开 后进口货 华国锋 111111111111 000涂大侠
涂 大 侠
54 66 66 66 66
禡呃 驆 韔 祠蝈 坎 梬 壙穒 颕 袸 麾勇 熙 扢 塂金 日 璈 秬懺 陵 笉 謢昲瞯 崠烢襤 琥娰觜








V uytututn
勬亟鎿熔豥户棚蕠斅尔柁藺耲 湍敓嚗耷铙蜴聖匡醶婗瞗鞑伥 謞矐诔
哦斤 陪斤 陪计 较 浏 览 量 哦

计 较 家 尽 22 11 较 计 斤 快 22 11 斤较斤快 11 斤环计快 11 计境较快 11 涂 及斤快 11 大 斤斤快 22 侠 斤计快 22
涂 大 侠
挂 号 费 管 很 反 感
88 范 56 8 和 6 减和 肥费 挂电 号话 费费 58 规
Hhu uuuu
国 hggghgh 55 45 45 45 4
涂 大 复 侠
合 肥 天 try 日 他 你 共 和
风 海 光 沸 好 河 涂 翻 大 好 侠 丰 富 和 韩 国
54 44 44 44 44 4


鬮掷衉醜刃阍棺释訯鹧贿癒亚 艘荲箂鰚胬琊嗟蓆設羚瓦毢湕 苜筩趍


4444444 777


44444011011112 古古怪怪

4444444444444 5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
康复词系译自英文 Rehabilitation ,原 意 “复原”,“恢复原来的良好状态”,
“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 资 格 、 地 位 、 尊 严 ” 。 1910 年 始 将 “Rehabilitation”一词应用于残疾人医学领 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 生活能力的恢复。
儿科:脑瘫、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小儿麻痹症、支气管炎、
肺炎、新生儿肌性斜颈等。
禁忌证
局部皮肤、软组织或关节有感染、开放 性伤口、烧伤、神经嵌顿、深静脉血栓 或栓塞、骨折。
全身性疾病如:急性传染病、严重感染、 恶性疾患、血液病或正在接受抗凝治疗 的患者。
妇女怀孕及月经期,其腹部、腰骶部不 宜实施按摩。
中医:舒筋通络,理 筋整复、活血祛瘀、 调节气血及内脏
常用手法
推揉类:推法、揉法、滚法 摩擦类:摩法、擦法、抹法 那按类:那法、捏法、按法 叩击类:拍捶法、击法 振动类:振法、搓法 摇动类:摇法、抖法、屈伸法、引伸法
临床应用适应证
骨科: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截肢、断肢再
针刺体位 针刺深度:胸背腰胁腹颈脊椎眼;尿潴留
拔罐疗法
含义:指利用各种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
罐具牢固的吸附在人体施治部位以 及调节经络功能,从而治疗疾病的 一种外治法。
分类:玻璃罐、竹罐、陶罐、牛角罐、抽气罐 作用:中医:
现代医学: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 营养, 促进无菌炎症吸收
方法:留罐、走罐、闪罐
基本针刺手法
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 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
行针法:提插法、捻转法
针刺处方
选穴原则:近部取穴、远部取穴、随症 取穴
配穴方法:远近、前后、左右、上下 行针与得气
注意事项
适应证:有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要 慎用;对年老、体弱、脑出血早期的患者不 宜强刺激;小儿囟门未闭时局部不宜实施头 针;怀孕3个月内不宜针刺小腹部;怀孕3个 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
前言
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 生命只有一次
渴望健康,渴望长寿
– 《内经》“度百年乃去,尽终天年”
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推动医学的全新发展
– 健康的新理念 – 医学的新模式
预防医学
保健医学
康复医学
临床医学
概述
以中医学的理论为依据,以中医治疗方 法为手段,如按摩、针刺、中草药以及 各种类型的传统锻炼,来达到维持或改 善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 生存质量。
手法实施要领
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按摩强度 操作顺序 按摩时间 综合治疗
针灸疗法
针法:利用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 激人体腧穴。
灸法:用艾叶点燃,然后在人体穴位上 进行烧灼或熏烤。
治疗作用
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温寒 治标与治本 局部与整体
针灸疗法种类
针法:体针、头针、水针、电针等。 灸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
2.灸法:(1)用料:艾绒 (2)分类: 瘢痕灸
直接灸
艾柱灸 间接灸
无瘢痕灸
温和灸 艾条灸 雀啄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3.注意事项: (1)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 身体虚弱者 (2)孕妇腹部 (3)小儿 (4)出血倾向、皮肤感染、溃疡、 瘢痕或肿瘤 (5)避开血管、器官 (6)面部、大血管部位
史前期(1910年前)
• 古代中国的康复治疗 • 古代西方的康复治疗
形成期(1910~1940年) 确立期(1940~1970年) 发展期(1970年以后)
传统康复疗法的基本理论
阴阳 五脏六腑 经络 气血津液 三因、七情
传统康复疗法
定义: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对 患者进行康复的疗法
按摩疗法 针灸疗法
按摩疗法
概念:又称推拿、按抚、按蹻等,属于 手法治疗范畴,以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 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种类
手法按摩 器械按摩:电动式、气压式、水流冲击
式、手动式 自我按摩
按摩治疗作用
西医: 调节神经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关节功能 松解软组织粘连 消除疲劳 增强体质 心理效应
1、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2、注意饮食调养 3、导引健身 4、敬老养老 5、优生优育与胎教
三、《内经》奠定了养生学理论基础
1. 对生命起源的认识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 天人相应,顺应自然
“顺四时而知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 明确提出养原则和方法
精神调摄,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导 引按跷等。
1、定义: ➢ (1)从中文字义来看,《尔雅》谓 “康,安
也”,“复,返也”,故康复的含义可理解为恢 复健康或平安。
• 如:明·龚廷贤《万病回春·后序》就载有老人病残三十年, 经治疗而“康复如初”,(最早出处);清·王孟英《王 孟英医案》载狂证患者“患烦燥不眠”,经治则“渐次 康复”。“康复”一词在历代医学文献中还称为平复、 康健、康强、康宁、复旧等。
先秦时期(起源)
一、先秦养生思想:
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 真”、“顺应自然”、“贵柔”、“动形 达郁”
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 护养,倡导饮食卫生。
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毕数之 务,在乎去害”;“趋利辟害,顺应自 然”;“动形以达郁”
二、先秦养生实践
分类:针灸、推拿、中药、拔罐、 食疗、运动、气功、调摄情志等
基本特点
整体康复 与 辩证康复相结合 养生康复 与 临床康复相结合 形体康复 与 情志康复相结合 自然康复 与 药物康复相结合
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形神共复 调整阴阳 扶正固本
利用自然 后、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
外科:烧伤后瘢痕、手术后肠粘连、肢体循环障碍、急性乳腺
炎(脓肿未形成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神经科:神经衰弱、脑血管以外、外伤性截瘫、周围神经损伤、
脊髓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内科:高血压病、胃肠功能紊乱、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及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