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
(原创版)
目录
1.校训的含义
2.百花齐放与推陈出新的含义
3.校训对学校的影响
4.结论
正文
校训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个好的校训可以激励学生向上,推动学校发展。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是我国一所学校的校训,这个校训富有哲学意义,寓意着学校希望学生在学术、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都能够推陈出新,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意味着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不断创新。
推陈出新,意味着鼓励学生批判性地思考,不断挑战已有的知识和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见解。
这个校训鼓励学生在学术上勇于创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这个校训对学校的影响深远。
它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它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展现自己的才华,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校训,不仅体现了学校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学生在学术、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中勇往直前,不断创新。
第1页共1页。
第20课_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ppt

文学的 繁荣
艺术的 发展
诸城市郝戈庄初中
我参入 我快乐
任何时候细心都不是多余的
一、文学的繁荣
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
阅读毛小主资席1料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时的题词
19511951年的4月3号,中国戏曲研1究95院6在年北京成
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 出新”主张对待京戏艺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加以继承。这一题词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艺术的发展
1、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电视进入每个家庭,影视艺术成为人们文 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些影片获得 国际大奖。
3杂、大技绘大也画很丰、有富书成法了就、人。戏民剧的、精音乐神、生舞活蹈。、
开国大典 2020/5/12
歌
剧
《
戏剧、
白
音乐、
毛 女
舞蹈
》舞
等成
剧 《
就
丝
路
花
雨
书 法 和 绘 画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旧中国的体育水平很低
“东亚病夫”
1、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的开展:
如广播体操、练习拳术、各种球赛……
①毛泽东对学生提出 “ 健康第一 ”的要 求。 ②面向全体学生,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 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③ 20世纪90年代 ,国家把 体育 作为提 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建立完整的体育 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芙蓉镇》
茅盾文学奖是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 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
诸城市郝戈庄初第中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我参入
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下列作品中获茅盾文学奖的有(1)《班主任》(2)《李自成》(3)《许茂和他的女儿》(4)《冬天里的春天》()
A.(1)(2)(3)B.(1)(2)(4)
C.(1)(3)(4)D.(2)(3)(4)
4.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举行。那么2008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的奥运会该是第几届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文学艺术创作的两个高峰,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教学难点
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
教
学
过
程
导
入
预
习
导
航
建国以来,我国影视艺术发展迅速,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层出不穷,看过电影《茶馆》吗?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体育强国的呢?
一、文学的繁荣
2.新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请举出几项重大体育成就,说明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3.成功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一是:年,举办
;二是:年,举办。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吧。
首先,让学生通读课文;
其次,结合问题在书中圈划重点,同时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
最后,展示。
教
学
过
程
合
作
探
究
归纳总结
任务一:
1.伴随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
”方针的提出,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
2.文革后,文艺创作又迎来一个春天,其类别有①
②
③。
3.矛盾文学奖的设立:年,第一届矛盾文学奖评选揭晓,获奖的有、等。
课件3: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油画《开国大典》
戏 剧 《 红 灯 记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丝路花雨
小提琴曲《梁祝》
动脑筋
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文学作品来源于现实又反映现实生活。
三、体育事业的发展
旧中国的竞体育发展的怎么样?
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1932年单刀赴会
C.《渔光曲 》
D.《茶馆》
4、为我国获得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和冬季奥运会金牌的运动
员分别是( C )
A.容国团、杨杨
B.庄则栋、杨阳
C.许海峰、杨杨
D.许海峰、叶乔波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一共获多少枚金牌( D )
A.48枚 B.49枚 C.50枚 D.51枚
6、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这句话是谁说的?从这句话里可以体会出文艺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是? 老舍;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⑵他的主要话剧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茶馆》;旧中国老北京的社会生活面貌,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近半个世 纪的风云变幻。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毛泽东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江泽民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1、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 (1)毛泽东提出“健康第一”的要求 (2)体育课被列为学校重点课程 (3)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 民 广 播 体 操
万 人 太 极 拳
学 生 在 上 体 育
课
知识竞赛
影视 绘画 书法 戏剧 音乐 舞蹈 杂技
建国以来影视艺术发展迅速
1987年的《红高粱》的出现是值得大 书特书的,它不仅引起了关于电影民族性 和中国人形象的大讨论,它也是中国大陆 影片赢得的第一个A级电影节重要奖项―― 西柏林电影节的金熊奖,从这部电影开始 世界影坛中国电影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 力量,西方电影界和评论界也真正意识到 中国电影的分量。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教案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1.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第二章: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2.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国内外环境、文化界的现状等。
百花齐放运动的目的: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背景和目的。
第三章: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3.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创作成果: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
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代表作品:如《白毛女》、《红楼梦》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在百花齐放运动中的发展情况。
第四章: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
百花齐放运动的影响:对文学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作用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第五章: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情况。
5.2 教学内容:百花齐放运动后的文学艺术发展:小说、诗歌、戏剧、电影等领域的发展情况。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教案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2. 使学生认识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艺术事业2.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提出3. 文学艺术作品的繁荣与发展4. 代表性文学作品介绍5. 学生实践活动: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代表性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背景、代表作品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见解。
4.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收集相关文学作品、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学生分组: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艺术作品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历程。
3. 案例分析:分析代表性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第二课时: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艺术发展。
2. 讲解:阐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体现。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见解。
第三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分析文学艺术作品的繁荣与发展。
3. 案例分析:介绍代表性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第四课时:1. 导入: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总结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
2. 讲解: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欣赏与评价的实践活动。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pt12 人教版

A.48枚 B.49枚 C.50枚 D.51枚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4、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新授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我国人民曾被洋人污称为“东 亚病夫”。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 分重视体育事业。
新授
群众性体育运动: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善 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
万
民
人
广
太
播
极
体
拳
操
新授 容国团站在领奖台上来自新授1982年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 界杯体操赛上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跳马、 吊环、鞍马、单杠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
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
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
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
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
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
《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
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集中描写
文学作品《红岩》 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 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新中国第一部彩 《梁山伯与 色戏曲片 祝英台》
新授
动脑筋:在文学艺术方 面你有什么爱好?你是 怎样发展自己爱好的?
新授
文学艺术爱好可以在文学、影视、绘画、音乐、 舞蹈、书法、雕塑、朗诵等方面选择,发展自己 的兴趣爱好要有目标、有计划,并持之以恒,打 下坚实的基础。持每天看书、写日记。这正是爱 好文学的一种表现,扎实的文学功底将为以后的 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ppt12

长篇 小说
获得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 奖
新授
二、艺术的发展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油画《开国大典》 《红灯记》
新授 类别
建国以来的优秀艺术作品
代表作品 反映内容
《大决战》
电影 《林则徐》 《抉择》 电视连续剧
反映革命年代
反映历史题材 反映改革开放
《开国大典》 反映新中国诞生 《日出东方》 反映革命年代
新授
1982年,《许茂和他 的女儿们》、《冬天里的春 天》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茅盾文学奖的设立
茅盾
新授
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作品
类别 名称 《班主任》 作者 刘心武 内容
短篇 小说
写一位善于研究青少年心灵 的老师,如何疗救被“四人 帮”坑害的学生
深情讴歌数学家陈景润
《哥德巴赫猜想》徐迟 《许茂和他的女 周克芹 儿们》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
新授
三、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我国人民曾被洋人污称为“东 亚病夫”。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十
分重视体育事业。
新授 群众性体育运动:20世纪90年代,国家建立完善 的体育制度,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全 民 广 播 体 操
万 人 太 极 拳
新授
容国团站在领奖台上
新授
1982年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界 杯体操赛上夺得个人全能、自由体操、跳马、吊 环、鞍马、单杠6项冠军,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新 1984年许海峰夺得我国在奥运会上第一块 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李宁。 奥运第一人 ——刘长春1932年单刀赴会 奋战中的中国女排 金牌,图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为许海峰颁奖。
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
文学作品《青春之歌》 年的典型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过渡]在文学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艺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影视、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都取得很大的成就。
[板书]二、艺术的成就
1.影视艺术的发展
2.书画、乐舞、戏剧等方面的成就
[教师讲解]我们以电影发展为例,来看一下新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教师例解二]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初稿系五幕剧,完成于1960年1月10日,发表于同年5月号《人民文学》杂志;后几经修改,于1962年6月20日定稿,改为四幕剧,于同年10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郭沫若萌生创作《武则天》的念头,始于1959年6、7月间。1959年6月29日至7月11日,郭沫若离京赴安阳、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太原等地考察访问,因在洛阳参观武则天捐助脂粉钱修造的大奉先寺石窟有所感触而引发了创作激情。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小字内容,看一下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描写地下工作者斗争的《红岩》,反映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青春之歌》,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平凡的世界》,有反映当代少年儿童生活的《草房子》等。此外还有童话作品《宝葫芦的秘密》,话剧《茶馆》等。
[教师例解一]《茶馆》故事梗概是: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芙蓉镇》古华人民文学出版社《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黄河东流去》李准北京出版社《沉重的翅膀》(修订本)张洁人民文学出版社
《钟鼓楼》刘心武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平凡的世界》路遥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少年天子》凌力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孙力余小惠浙江文艺出版社《第二个太阳》刘白羽人民文学出版社
2.典型例子分析法。通过对典型例子的分析,使学生从内容上理解文艺成就。
3.音像辅助法。通过音像辅助,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本课内容。
4.比较分析法。通过建国前后体育发展状况的比较,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音像制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同学们,投影中显示的照片是1962年周恩来于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成功演出百场时,在舞台上和郭沫若及导演、演员合影的留念。在这部历史剧中,郭沫若在史学研究的基础上,一反以往文学作品里否定武则天的写法,而是以崭新的开拓性思维,让武则天以开明君主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从这个剧中,不难看出郭沫若既是杰出的剧作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功底深厚的史学家。他是从旧中国走进新中国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新中国的文学艺术是怎样繁荣发展的?体育事业有哪些成就?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体育工作的社会主义方向,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是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
●教学重点
新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学生对新中国文学艺术和体育事业主要成就的了解程度和认识水平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
1.概述法。先对课本上列出的内容作一简单的概括,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板书]2.“文革”后的文学界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描写,回答“文革”以后的作品都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先是一些反思“文革”的作品,而后大量的是反映改革开放内容的作品,还有一些弘扬民族道德精神的成功之作。
[教师讲解]1976年底“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文学并未在较大的范围里实现从“文革文学”的转变。“文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文艺创作有了新的突破”,是在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成为文艺史上转折的里程碑”。当然,在此之前,已有一些作品预示了这种“转变”的发生。如发表于1977年11月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刘心武)和发表于1978年8月的短篇《伤痕》(卢新华)。这些艺术上显得粗糙的作品,提示了文学“解冻”的一些重要特征:对个人的命运、情感创伤的关注,和作家对于“主体意识”的寻找的自觉。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荣誉奖:《浴血罗霄》萧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金瓯》徐兴业海峡文艺出版社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战争和人》(一、二、三)王火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修订本)陈忠实人民文学出版社《白门柳》(一、二)刘斯奋中国青年出版社
《骚动之秋》刘玉民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5月2日,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系统地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从而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比过去表现得更加活跃,显示出生气勃勃的景象。
[教师过渡]“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它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历时整整十年,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文学当然在此之列,知识分子在这场运动中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为文化大革命从一开始就以文学艺术作为其主要批判领域。文革开始后,文艺界遭到灭顶之灾,先后殉难的有理论家叶以群、邵荃麟、侯金镜、冯雪峰、邓拓,翻译家傅雷,艺术家马连良、严凤英、蔡楚生、郑君里,作家赵树理、田汉、吴晗、杨朔、闻捷、魏金枝、陈翔鹤、肖也牧、海默等。随着文革的展开,除了少数紧跟当权者外,几乎所有的作家、艺术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批斗、打击、劳改和迫害,幸存者也都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给当代中国文艺事业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灾难。“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文革”后文艺事业的发展。
以1985年前后为界,80年代文学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期,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存在着相当集中的关注点。刚刚过去的“文革”,在当时被广泛看作是“封建专制主义”的“肆虐”。因此,挣脱“文化专制”的枷锁,更新全民族观念的“文化启蒙”(“新启蒙”),是思想文化的“主潮”。与此相关,文学是对于“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呼唤。在这几年间,文学主题可以说都与“文革”的“历史记忆”有关,是亲历者对“历史灾难”所提供的“证言”,以及对于“历史责任”(“谁之罪”)所作的思考和探究。在小说创作上,出现了“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的潮流;在经过了“伤痕”“反思”及“寻根”等小说形态之后,80年代后期小说创作的“热点”是所谓“先锋小说”和“新写实小说”。它们看起来走着不同的道路:一是十分重视“形式”;另一是关心“题材”的价值,着重表现现实社会的人生问题和困境,向“写实”的传统方法“回归”。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小说的另一热点是王朔的写作。由于他的不少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本人也参与这种改编,他的影响在一个时期里迅速扩大,而被各个不同的阶层所欣赏。他的小说的“意义”主要是表达了这一时期微妙的文化心理矛盾:“世俗”生活愿望的认同和排拒,对政治、知识“权力”的消解性调侃和依恋,在文学的“雅”“俗”之间的犹疑徘徊,……他企图对这些矛盾加以调适,在改变了的社会情势下获得新的身份和位置。他的写作所体现的“文化立场”,为一些作家、批评家所理解或喝彩,也受到固守文学“精英”立场的另一些人的抨击:后者称他的小说是“痞子文学”。
郭沫若在游览龙门时,曾作过《访奉先寺石窟》一诗,其中云:“万躯残佛憎顽盗,一寺灵光号奉先。武后能捐脂粉费,文章翻案有新篇。”这说明,作者游览之日就开始酝酿做翻案文章了。
在完成五幕历史剧《武则天》初稿以后,“为了更多地接触武后的业绩”以修改剧本,郭沫若于1960年3月下旬,特意在陕西乾县游览唐高宗与武后合葬墓的乾陵遗迹,并作七律五首以纪其事,其中《游乾陵》第一首云:“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权衡女帝智能全。黄巢沟在陵无恙,述德纪残世不传。待到幽宫重启日,还期翻案续新篇。”这再次说明郭沫若是一心要为武则天做翻案文章的。
“文革”后文学领域里的另一件大事是茅盾文学奖的设立。茅盾文学奖是茅盾先生将自己的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于1981年10月正式启动。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五届。下面是每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投影显示]
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百花文艺出版社《东方》魏巍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军吟》莫应丰人民文学出版社《李自成》(第二卷)姚雪垠中国青年出版社
[板书]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一、文学的繁荣
1.“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教师讲解]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新的时代。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