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思路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于消化道的出血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

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其处理原则是基于808原则,即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原则。

首先,快速诊断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早寻找出血的原因,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内镜检查、超声检查以及CT扫描等。

内镜检查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引导内镜探测器经食管或肛门插入,可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血病变所在。

超声检查和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的病变,可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其次,早期复苏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患者出血量多与失血所致的休克以及低血容量有关,因此应尽快进行恢复血容量的措施。

早期复苏包括静脉输液,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

输液时应注重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防止出血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出血量大或伴有休克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输血。

最后,积极治疗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最终目标。

根据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止血、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及止血药物等。

内镜止血是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行止血。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动脉栓塞、血管内注射药物以及激光光凝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或介入方式止血的状况,常见的手术包括钳夹止血、消化道切除术等。

总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是基于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的808原则。

通过快速诊断,可以准确找到出血病变的原因;早期复苏则可以迅速恢复血容量,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而积极治疗则是最终目标,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只有严格执行这一原则,才能有效地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整理)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

整理)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

整理)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精品文档
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流程图
1)一般处理
2)输血、输液补充
血容量,纠正休
XXX,保证肾脏灌
1)绝对卧床休息,禁食,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注意观察呕血、黑便次数、性状及颜色;
3)吸氧,观察生命体征;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1)输液:酌情补充血容量(葡萄糖盐水、右旋糖酐及
代血浆等);
2)输血指征:收缩压<10.7-12.0KPa(80-90mmHg)。

脉搏>120次/分,血红蛋白<60g/L为出血量大的休
克征象;
3)充分输血、输液后血压仍不能恢复时,应注意有无(3)抗酸,止血
4)肝硬化的上消化
道出血应同时预
防和医治肝昏迷
5)手术医治
1)酌情用下列1-2种止血药,如口服云南白药、三七粉、凝血酶、维生素K制剂、XXX。

需要时选
用抗纤溶制剂,如氨甲苯酸(止血芳酸)0.2-0.4g。

止血敏1.0-3.0g;
2)去甲肾上腺素8mg加生理盐水100ml口服或胃管内注入,需要时1次/8小时;
3)雷尼替丁0.15g加10%葡萄糖浆100ml静滴,1次12小时,好转后改成口服,奥美拉唑(洛赛克)
40mg,1-2次/日静推;
4)门脉高压引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可用垂体后叶素10-20U加入50%葡萄糖浆20-40ml缓慢静注,或
生长抑素(善宁)0.1g,皮下注射,1次/12小时。

XXX3mg/日静滴;
5)肝硬化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者应实时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密切观察病情
佳构文档
防止再出血及时评价。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上消化道大出血是指胃、十二指肠、食管等消化道的黏膜出血,临床上常见的原因有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贲门静脉曲张破裂等等。

上消化道大出血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处理。

以下是关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一、应急预案1.预先培训:医疗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处理流程和操作技巧,熟悉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措施。

2.药物和设备准备:医院应备有相关药物和设备,如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塞来昔布等)、输血产品、内镜设备等,以备急需。

4.多科室合作:紧急处理上消化道大出血涉及到多个科室的协作合作,如急诊科、内科、消化内科、放射科等,应在平时进行协同培训和演练,熟悉各项工作流程。

二、处理流程1.确认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出血的原因、出血的程度等等。

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进行初步的诊断。

2.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首要任务是建立静脉通道,以便输液、输血或紧急使用药物。

3.给予液体支持:出血患者常伴有血容量不足,需要快速补充液体,维持循环稳定,包括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

4.快速评估与判断: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紧急内镜检查或手术治疗。

同时还需要对休克状态进行评估和处理。

5.给予止血药物: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以减少出血。

6.紧急内镜检查:对于继续出血或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紧急内镜检查,寻找出血的病因和部位,并进行止血处理。

7.输血和凝血因子治疗:对于出血患者,如果血液严重凝固功能障碍,还需要及时给予输血和凝血因子治疗。

8.外科手术干预:如果内镜治疗无效或患者情况持续恶化,需要紧急进行外科手术干预,如胃、食管等部位的手术。

9.术后抢救与监护: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包括生命体征、血压、心率等,同时给予恰当的抗感染、抗凝、抗酸等治疗。

10.持续监护与观察: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结束后,需要持续监护与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情况变化。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出现损伤,导致出血。

症状包括呕血、黑色便、腹痛等。

上消化道出血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下面是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1. 给患者提供大量的水为了避免患者脱水,需要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

可以借助管道或杯子将温水逐渐喝下,这有助于稀释胃液,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需要注意的是,将水倒入患者口中时,不能一次性喝太多,必须逐渐增加水的量。

2. 保持患者平躺上消化道出血后需要保持患者平躺,让患者保持头部略微向左侧。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并减轻出血的可能。

略微向左侧可避免血液流入气管和肺部。

3. 给患者提供氧气在急救过程中,有时患者的呼吸和氧气供应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需要及时给患者提供氧气,保障患者的呼吸系统稳定。

4. 观察患者的情况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在发现异常症状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饮食等方面的变化,如果患者病情恶化,则应该立即向医生寻求帮助。

5. 避免给患者进食和饮水在上消化道出血后,为了避免损伤再次扩大,需要保持患者空腹状态,并且避免进食和饮水。

如果患者口渴,需要注意控制饮水量。

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急症,需要紧急采取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要给患者提供充足的水,保持患者平躺,给患者提供氧气。

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注意观察体征变化,并避免给患者进食和饮水,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咨询医生或去医院就诊。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

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出血。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

下面是我对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体会,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首先,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干预需要及时而果断。

在接收患者时,我们要迅速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抢救。

首要任务是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稳定生命体征。

同时,我们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体液和输血,并使用止血药物如卫生棉球填塞,以控制出血。

其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贫血和失血性休克,需进行密切监测和处理。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处理。

此外,我们还要监测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常规指标,及时纠正贫血及电解质紊乱。

第三,护理工作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如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再次发生、脱水等。

我们要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要注意监测患者排便情况,确保消化道出血的及时排除,避免再次发生;另外,我们还要及时补充和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和尿量,保证患者正常的水电解质平衡。

第四,合理的饮食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以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

在饮食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防止吞咽困难、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心理护理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也尤为重要。

由于疾病的突然发生和严重的症状,患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和面对疾病的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与患者的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教育。

在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难。

首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过程紧张且繁琐,要求我们具备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技能。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预案

一、背景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器官的出血,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急症。

患者可能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 成立上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应急处理小组由医院院长、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内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三、应急预案1. 早期识别(1)医护人员应具备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识别能力,对疑似患者进行严密观察。

(2)患者出现大量呕血、黑便等症状时,立即通知医生。

2. 早期救治(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头稍高并偏向一侧,防止呕血吸入呼吸道。

(2)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3)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实施输血输液及各种止血治疗。

(4)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神志等。

(5)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及质量,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

(6)对于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必要时给予吸氧。

3. 特殊情况处理(1)如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应迅速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纠正酸碱平衡等。

(2)如患者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冰盐水正肾素协助洗胃。

(3)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不良反应。

(4)如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不明确,可根据病情进行内镜检查,进行电凝止血或冷冻止血。

4. 护理措施(1)做好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和粪便的性质及质量,判断患者的出血情况。

(3)熟练掌握三腔两囊管的操作和插管后的观察护理。

(4)遵医嘱进行冰盐水洗胃,生理盐水维持在4℃,一次灌注250毫升,然后抽出,反复多次,直至抽出液清澈为止。

5.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应急处理能力。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处理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处理原则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与处理原则上消化道出血是指胃、食管或十二指肠等消化道上部的出血。

它常常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紧急处理以防止进一步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措施和处理原则,以帮助读者应对紧急情况,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 确认出血症状首先,我们需要能够准确地识别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黑便、呕血、咖啡色呕吐物等。

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考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维持呼吸道通畅在处理上消化道出血时,维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

当出血严重时,血液可能会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

因此,我们需要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上,并确保他们的头部稍微后仰以便排除呼吸道中的血液。

3. 快速止血在进行急救时,我们应尽快采取措施止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止血方法:a. 冷敷: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轻柔地敷在患者的上腹部,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b. 压迫: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轻轻压迫出血处,以控制出血。

同时,可以利用重力,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卧位,以减少血液流动,有助于止血。

c. 牵引:如果出血是由于食管静脉曲张导致的,可以轻轻拉伸患者的头部,以减少静脉压力和出血量。

4. 尽早就医虽然我们可以提供临时的急救措施,但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情况,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

因此,尽快将患者就医至最近的医疗机构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5. 注意保持患者稳定在急救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心理稳定。

急性大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理恐慌、脱水、贫血等并发症。

因此,我们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并确保他们的稳定。

6. 避免进食和饮水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过程中,患者应避免进食和饮水,以免刺激胃黏膜,加重出血。

同时,应避免服用非处方药物,尤其是那些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

7. 不要使用酒精或刺激性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给患者使用酒精或其他刺激性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应急处理流程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部位的出血。

应急处理流程如下:
1.保持冷静:患者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2.保持呼吸通畅:如果患者出血严重,可能会导致呕血或窒息,应立即让患者保持呼吸通畅,头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

3.维持血液循环:如果患者出血大量,可能会出现休克的症状,这时应立即保持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4.停止进食和饮水:口服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所以在
出血期间应停止患者的进食和饮水。

5.就医就诊:在处理应急情况后,应立即就医就诊。

可以拨打
急救电话或就近到医院急诊科就医。

6.医生处理: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可能会进
行内镜检查、输血、给药等治疗。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出现该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就诊。

以上只是应急处理流程的几个步骤,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病情来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处理
内镜下止血是目前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主流方法 在具备止血条件的医院,通过急救处理,稳定生
命体征后,内镜下止血是最为有效、快速、便捷、 机体损伤小的处理办法,应该尽快组织实施内镜 下止血处理。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溃疡病人,而且是 否属于此类病人也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
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常用的是 PPI,可几乎完全抑制胃酸分泌,持续用药无耐 受性,作用持久、递增,3-5d达稳态,胃内pH 维持平稳。
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思路
消化科
接诊后的处理——护士
四测是判断病情的关键问题 有发热的出血比没有发热的出血难以处理。 心率和血压是应该最先关心的问题,当患者存在
休克表现时应该马上通知医生。 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常规应该留置静脉通道,
对于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应该给予大针头(准备输 血用),对于年龄超过60岁、糖尿病或血管功 能不良患者、怀疑血管性出血的患者应该停留颈 静脉管。
测下使用更为有效; 补液后出现痛风发作的问题值得关注; 复方氨基酸、脂肪乳以及钾水的使用问题。
如何评判止血效果
胃管中回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注意先注入少量盐水再回抽,避免野蛮操作。 肠鸣音变化对上消化道出血有重要的意义。 病人在出血尚未停止前应记录肠鸣音次数。
如何评判止血效果
考虑继续出血或再出血: 1.反复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色泽
Forrest分级3级可以给予半流饮食,2c可以考虑 给予全流饮食,其他都应该给予禁食。
饮食的恢复要遵循3-3-3-3原则。 饮食的恢复需要主管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为基础。
共同关注的内容——心电血压监测
心电、血压的监测是为了推断疾病的预后。 趋势比数值重要,当出现了不稳定的趋势主管医
护要给予关注,这些表现往往比便血的出现来的 早,而且对病情的揭示度高。 监测是病情不稳定的表现,病情稳定后可以停用, 一般开放饮食后可停监测,半流后可停测血压; 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除外。
止血药物
确切效果未能证实,不作为一线药物使用 (尤其是对于老年、有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基础
疾病者,容易诱发梗塞性疾病)。 对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可静脉注射维生素K。 为防止继发性纤溶,可使用止血芳酸等抗纤溶药;
云南白药等中药也有一定疗效。 凝血酶、硫糖铝有一定作用。 灌注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可用于临时处理。
卧床休息的目的在于减少再出血,一般不应该超 过3天。
卧床休息的关键在于宣教而不是医嘱。
共同关注的内容——颈静脉插管
颈静脉插管是最后的生命线 对于血管性出血、高危患者应该积极争取进行颈
静脉插管。
共同关注的内容——输血
输血指征:血红蛋白<70g/L应该输血,>70g/L但 <90g/L可以输血,>90g/L一般不输血。
黑亮; 2.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充分补液、输血而未见
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恶化; 3.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
下降,网织细胞计数持续增高; 4.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
次增高。 5.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难以稳定。
如何评判止血效果
黑便的问题:3天或3次。 血色素的问题:先多后少,先少后多,逐渐减少,
补液的选择
等渗葡萄糖液、生理盐水、平衡液、血浆、全血 或血浆代用品。
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血较黏稠,应静脉输入510%葡萄糖液,或平衡液等晶体液。
失血量较大时,可输入血浆或输血。
补液的选择
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意外等患
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量控制与饮食与出入量有关,在中心静脉压监
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
对于血管性出血:最积极的药物治疗——内镜治 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不是血 管性出血的适应症,因此,寻找合适的时机进行 非药物治疗的尝试是关键的问题。
对于非血管性出血:最好的方法是等待。目前所 有的药物治疗办法都不直接针对于出血本身,因 此为胃的恢复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是非常关键的 问题,也是专科医生的优势所在。
护理级别与需要关注的内容有关,一般病危患者 属于特级护理,病重患者属于一级护理,普通病 人可以二级护理。
病人是否病重与患者年龄(60岁以上)、病因 (溃疡或肿瘤)、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 以及诱因(药物、饮酒、饮食等)。简单来说, 不会再出血的就不用,可能再出血的就要发病重。
共同关注的内容——饮食
共同关注的内容——吸氧
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需要吸氧,一般血色素在 70g/L以下应该吸氧,以保证重要脏器的供氧, 高于本值的患者可以不用吸氧,有心肺功能基础 病的除外。
共同关注的内容——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仅仅适合于Forrest分级2b以上的患者, 对于3级的患者是没有必要的,也会增加患者的 负担。
抑酸药物的作用机理:提供有效的止血环境。 升高胃内pH并维持>6,是止血的关键。
止血过程为高度pH敏感性反应。
抑酸药物的选择
高级别用贵药(止血),普通级别用便宜药(治 溃疡)。
– pH 7.0
止血反应正常
– pH 6.8 以下 止血反应异常 – pH 6.0 以下 血小板解聚, CT延长4倍以上
对于老年、高危、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要备血。 由于存在血液浓缩的可能,因此主管医生应该有
一个提前量和对出血量的估算。 输血的绿色通道的实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
高级别处理:主要针对血管性出血、不明原因出 血、再出血率超过40%以上的出血。
中级别处理:主要针对再出血率超过10%以上, 低于40%,或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凝血者。
– pH 5.4 以下 血小板聚集及凝血不能
– pH 4.0 以下 纤维蛋白血栓溶解
足量、有效、持续
血管活性药物
善宁、特立加压素、垂体后叶素等 血管活性药物一般用于与血管损伤相关的疾病如
血管畸形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有时也用于不明 原因的出血,但尽快确诊相对来说更为重要。 目前对于血管性出血以及不明原因出血、食道胃 底静脉破裂出血可以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其 他患者不推荐使用。
普通级别处理:针对大多数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高级别处理医嘱
内科常规I级护理 书面病重 禁食 心电、血压监测q2h记录 吸氧 卧床休息 输血
中级别处理医嘱
内科常规I级护理 书面病重 全流饮食 测血压tid 备血
普通级别处理医嘱
内科常规I级护理 书面病重 半流饮食 测血压tid
接诊后的处理——医生
医生的处理主要来源于对于疾病病因的判断以及 预后的判断。
考虑血管性疡或糜烂患者可以给予普通级别的处理及 监测。
失血量估计
判断患者是否再出血的标准——Forrest分级
1a
1b
2a
2b
2c
3
共同关注的内容——护理级别及病重
逐渐增多。 肠鸣音的问题:局部与整体,餐前与餐后。
需要警惕的现象
若患者出现突发性、严重性、间歇性的大出血要 考虑血管性出血可能,应该尽快进行抢救处理!
多看,多想,出血可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