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第十七单元第三讲宗教改革

《九十五条论纲》
“赎罪券能并且仅仅能免除教会的惩罚;教会能免
除教会所加的惩罚,不能免除上帝所加的惩罚‛
‚赎罪券绝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 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 ‚赎罪券不能赦免上帝对罪过的惩罚;那种权力 也仅仅属于上帝自己‛
‚真正悔改的基督徒勿须赎罪券就得到上帝的赦
免;不许要用赎罪券,基督要求每一个人做这种真正的 悔改。‛
1095教皇为发动十字军召集会议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 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
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 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在800年圣诞 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 节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册封查 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 理为罗马皇帝。
1075年1月,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 前往意大利北部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 获得 教皇的赦免。
五、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宽容 1. 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 定“教随国定”。欧洲第一个宽容新教的和约。
2. 1598年,法国颁布《南特赦令》,宣布天主教为法
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基督 教国家中第一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基 督 教 的 发 展 演 变
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 了。 ——赎罪券价目表 1476年教皇西克塔斯四世迈出了极端的一步, 宣布赎罪券不仅适用于活人,而且也适用于业已身 处炼狱的死者。
马丁· 路德
(1483—1546)
出生于富裕市民家庭,自 幼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大学 时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他 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道士。 希望通过苦修,求上帝赦免自 己的罪过。后入神学院学习, 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应聘为萨 克森维登大学哲学和神学教授。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

材料二:这个时候的德国,却已经不再是从前的 那个完全蒙昧的日尔曼人国度,虽然比较意大利、法 国,德国仍然属于文化非常落后的国家,但是它已经 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为了自己官员 培养的需要,德国的诸侯也纷纷模仿意大利和法国的 贵族,在自己的领地里面建立了大学,新的思想比比 皆是。罗马教会对德国人民的搜刮引起了强烈不满的 贵族的嫉恨;同时教会占有大量德国地产和财富,也 引起一些诸侯的觊觎。
美国的纸币,你发现有何特点?
IN GOD WE TRUST.
美国总统就职时手按在什么文本上宣誓? 美国总统演讲的最后一句一般是什么?
思考:以下新闻反映了什么现象?什么原 因造成这一现象?
天主教罗马教皇约翰· 保罗二世 于当地时间 2005年4月2日21时37分因病在梵蒂冈去世,终 年84岁。 4月8日,梵蒂冈教廷在圣彼得大 教堂广场举行了追思弥撒和葬礼。300多万人 涌入罗马送别教皇。来自教皇家乡波兰的人就 达百万之众。由于圣彼得广场只能容纳30万人, 葬礼通过27个巨大的屏幕向全罗马市主要的集 会地点现场转播。200多名世界各国政要及宗 教领袖出席了弥撒及葬礼,包括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法国 总统希拉克等。德国红衣主教拉青格主持葬礼。 他称颂教皇保罗二世以其一生奉献于上帝、教 会和人类大家庭。
改革扩展
亨利八世改革
改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的诉求, 皆因自身的腐败” ——摘自《西方宗教史》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 的必然反映。” —— 毛泽东
方向:1、从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角度去探究
2、从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角度去探究改革的必然
宗教(天主教)在欧洲甚至世界各地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宗教改革 ppt课件

宗教改革 ppt课件

总结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根本原因: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腐朽的天 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
• 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 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强化王权。
• 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 解放
• 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 德国因素: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
重的地区。
二、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追 求自由平等的要求
否定天主教会神学的垄断地位; 现了资产阶级节俭和追求现世幸福的要求
问题:比较加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人 无:的 法主得 改张救变信与;仰否人得完在救全 现由 世强上 的调帝 成《预 功圣定 与经,失》人败的的就地意是位志得 不同救 文:与主加否张尔的简文标化把志教信。义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加尔
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反封建的社会、 思想改革运动
合作探究: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 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控制人们的精神世界, 压制进步思想,迫害先进人士;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君主。天主教会的 黑暗统治是欧洲各种矛盾的焦点。
作用
英国国教
通过了《至尊法案》 通过《三十九条信纲》
局限
总结提升:
虔诚的信仰者对腐败的天主教会的抗 议,逐步演变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新教教派、调整后的天主教会在不同 程度上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宗教宽容的理 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个人有了选择宗教 信仰的自由。宗教改革给欧洲人带来一次 新的思想解放。

历史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ppt

历史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ppt

教皇与教会的问题
教皇和教会的腐败现象。
教会财富和权力的过度集中。
对教义和仪式的严格规定和控制。
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影响和干预。
改革的推动力量
教会内部的分裂和异端思想的传播。
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
世俗政权和民族国家的崛起。
个人的觉醒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02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
瑞士的宗教改革
2
3
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它对于我们理解欧洲历史和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今世界,宗教和文化多样性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信仰和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避免将宗教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推动宗教和政治的分离。
对未来的启示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要点三
民族国家崛起
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崛起,促进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民族团结。
要点一
要点二
经济发展促进
宗教改革运动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政治体制变革
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政治体制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和国家机器的完善。
要点三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新教在欧洲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成为现代欧洲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教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产物,它与天主教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它促进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成为现代欧洲历史的重要篇章。
宗教改革也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欧洲文化的繁荣和多样性。
宗教改革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欧洲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宗教改革课件ppt

宗教改革课件ppt
-
2. 法国的宗教战争----胡格诺战争 背景: A、加尔文教在法国传播;
B、法国王权强大,反对宗教改革。 经过:30年宗教战争。 结果:天主教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包括哪些教派)。 3. 英国宗教改革
第一: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的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 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第二: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仪式等方面。
思考题: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本质、前提、斗争矛头) 区别: (核心内容、形式、实质和影响)
-
讨论
14--16世纪的欧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体现在几个方面; 1、经济领域: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密、资本主义工商 业产生、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对外关系:新航路开辟、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思想领域:文艺复兴运动; 4、政治领域:宗教改革; 近代社会(1640)到来的主要特征: 1、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2、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
①德意志:马丁·路德领导宗教改革 ②瑞士:加尔文(法国人)领导,产生加尔文派 ③法国:加尔文派被称为“胡格诺”;30多年宗教战争; 16世纪末确定天主教为国教,但允许信仰新教 ④英国:自上而下改革,16世纪30年代确立英国国教; 出现清教徒运动
-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是马丁·路德 (1483——1546)。先后发表《致德意志 民族的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关于基 督教自由》和《教会被掳于巴比伦》3篇 重要文章,因此遭到迫害,逃亡中将拉丁 文《圣经》译为德文,促使其大众化。
A、免除封建地租 B、取消什一税
C、反对出售免罪符 D、建立适应本阶级需要的教会
6.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新 ppt课件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新 ppt课件
___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英文版 导言》(1892年4月20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90— 392页.
(一)德意志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二)宗教改革深入----卡尔文宗教改革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 英国宗教改革
尼德兰革命 41


(三)宗教改革的扩展 英国宗教改革
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移动, 这是我的立场。但求上帝帮助,阿们!”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D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D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
B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影的响宗:教改革相比有何独特之 专宗处制教?, 改后革来加引强发英了国资的产封阶建级
的清教徒运动。
英王亨利八世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出各国宗教改革的共 同点、分析宗教改革的性质、归纳16世纪欧 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
1.共同点:都反对天主教会(罗马教廷)的权威
2.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 动和社会政治改革运动
《世界文明史》《圣经的故事》等。
进一
模块 专题
知识点
必修一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 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课件

《宗教改革内容及影响》课件

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①领导方式:
由国王领导,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②内容:改革相对保守,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③影响: 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清除 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即清教徒运动)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 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发起者是国王,是由亨利八世和伊 丽莎白一世共同进行的,这使得英国的 宗教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运动。而德 国和瑞士宗教改革的人物则是代表新兴 资产阶级的马丁· 路德和加尔文。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目的何在?
英国宗教改革并不是出于纯洁信仰, 而是出于现实政治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大的王权。
①恢复英国国教;神职人员效忠英王;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进一步巩固宗教改革成果 ②对天主教和新教进行调和,教会是新教的,但 仍保留了主教制和一些天主教的仪式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结果
①建立起本民族的教会---英国国教会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与德国和瑞士的宗教改革相 比有何独特之处?
③是什么事件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 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英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 八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 权和教权的斗争。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
亨利八世: 《至尊法案》
①英王为教会首脑,教皇无权干涉 ②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财产 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伊丽莎白一世:《三十九条教纲》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 1、“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 ① 通过虔诚的信仰获得免罪 地位;反映了资产阶 ——否定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 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政 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 ② 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价教会 治要求,客观上有反 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 封建的作用 ——符合资产阶级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 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权威 的政治要求。 ——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3、王权高于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资产阶级希望国家统一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第二十五讲宗教改革

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
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
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 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 A
(2017·乌鲁木齐二模,22)德意志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娶了
一位修女为妻,打破了欧洲中世纪教会修女不能拥有世俗
婚姻的规定,以亲身践履自己提倡的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 这一行为表明马丁·路德( )
A.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践行“因信称义” C.抛弃自己的宗教信仰 D.主张政教分离 答案 B
(2017·邵阳三模,33)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
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
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
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 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 D
(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
易混易错 辨别“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 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 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 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10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
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 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祷
影响: 没有意义。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经》
加尔 ①《圣经》权威至高
文教
无上;②主张信仰得 救,即先定论
英国 国教
①《至尊法案》规定 英王为教会首脑②废 除与国家法律抵触的 现行教规③英语为礼 拜用语
信徒皆祭司 廉俭教会 民族教会
民主教会 廉俭教会
保留天主教教 义和仪式等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英国
18
训练设计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其目的是为了摆脱教权的控制,维护日 益强英大国的宗王教权改。革运动的导火线是亨利八
世的一场离婚案。实质是反映了王权和 教权的斗争。
二、英国的宗教改革
1、背景:①英国较早形成统一民族国家
②婚姻继承问题
2、内容: 亨利八世:
1529年—矛盾激化—1534年“至尊法案”
伊丽莎白一世: 恢复英国国教; 神职人员效忠英王; 调和天主教和新教
二、英国的宗教改革
3、特点:①改革方式:依靠王权自上而下进行
②内容:保留较多天主教成份,改革不彻底
4、影响:①英国民族教会产生。
②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出现清教运动
14
三、天主教会应对措施
1、目的:
抵御新教攻势 2、措施:A、惩治贪污,加强监督。
B、坚持教皇至上: C、打击“异端” D、创立耶稣会 3、 作用: A、纯洁天主教会,恢复教会部分势力。 B、充当殖民侵略先锋,同时促进东西文化交流。
宗教改革背景
1.政治上:民族国家开始形成,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3.思想上:文艺复兴
1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2
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背景
2、首先在德国爆发原因
1)经济:天主教掠夺大量财富。 2)政治:天主教会凌驾王权之上,阻碍德国统一。 3)思想:人文主义熏陶。 4)导火线:“赎罪券”兜售
11
二、英国的宗教改革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 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②目动 新英的发。兴国何起资德宗在者产国是教?阶、国级瑞改王的士革,马宗的是丁教主一改·路要场革德原自人和因上物加而是则尔下是什文的代么。运表? ③是英国什宗么教事改件革引并发不了是的出于英纯国洁宗信教仰改,革? 其而实是质出于反现映实了政什治么和?国家利益的需要,
2.《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19
宽容 让我们相互
罢,让我们不谴责他
人的信仰罢。
——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
20
8
了新教的基本信仰,使他一鸣惊人。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 ② 文艺复兴影响 ③ 发表《基督教原理》 ④日内瓦政权的邀请
9
2、主要内容:
1)因信称义,《圣经》至高无上。 2)核心------“先定论” 3)简化宗教仪式 4)建立民主教会,共和式长老制
3、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建立廉俭教会; 建立本民族教会 俗权应高于教权
教义
教会 组织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的斗争
影响 冲击天主教会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6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宗教改革运动需要一个天才去发动,需 要另一个天才去结束; 路德,这个煽动家,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滚石; 加尔文,这个组织家,则在滚石粉碎之前使 它停止。 对于宗教,更多是一个摧毁者,而卡尔文则 更多是一个建造者。
3
3、序幕:《九十五条论纲》——标志
“因信称义”核心 否定罗马天主教会
4、内容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否定神学说教垄断地位;
建立廉俭教会
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要求
信徒皆为祭司
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
建立民族教会
利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
4
打击天主教会神权统治
4、影响: 推动广大民众反封建斗争
“教随国定”,形成新教路德宗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道路
7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509年出生在法国努瓦营镇。
加尔文年仅八岁的时候,马丁·路德
把自己的“95条论纲”张贴在教堂大
门上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加尔文从
小就成为天主教徒。
在青年时期改信新教,为了免受迫害
,不久他离开巴黎。经过一个时期的
旅游生活后,就定居在瑞士巴塞尔市

加尔文
1530年他二十七岁时发表了他的最有 名的著作《基督教原理》。该书概括
5பைடு நூலகம்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5
背景 (原 因)
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罗马教廷的政治控制、经济搜刮 (主要原因)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主观原因)
教皇兜售赎罪券,路德发表“论纲” (直接原因)
马丁· 路德 宗教 主要 改革 内容
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圣经》是唯一的权威 信徒皆为祭司
15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知识小结
1、性质:一场以宗教改革形式出现的资产阶
级反封建的社会革新运动。
2、历史作用:
①思想:思想解放 ②政治: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③经济:伦理规范、生活方式、没收的财产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④文化:重视教育,促进欧洲文化发展。
16
回顾所学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17
路德教 ①“因信称义”②信 仰的唯一根据是《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