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概念公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合集下载

2020年衡阳市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6讲 机械运动

2020年衡阳市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6讲  机械运动

返回栏目导航
返回思维导图
第6讲 机械运动
返回栏目导航
(4)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2018.9涉及、2012.13第一空) 量程:刻度尺的测量_范__围_(量程要适合待测物). 分度值: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知精度). 看:看量__程__、看分__度__值__、看零__刻__度__线__. 放:零刻度线要_对__准_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__靠__被测物体且与被测 边保持_平__行_,不能歪斜.
d.我国国歌播放一次的时间约为46 s.
e.中学生正常步行1.1 m用时约1 s.
f.人眨眼一次需要的时间约为0.1 s.
(3)测量工具:停表、手表、石英钟等.
返回思维导图
第6讲 机械运动
返回栏目导航
3. 误差与错误 产生原因
减小/避免措施
误差
错误
a. 仪器精确度不够
b. 实验方法不完善
a. 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
第6讲 机械运动
返回栏目导航
命题点 运动状态的判断、动能的影响因素
2. 如图所示,浩浩乘坐超市的电梯匀速上楼, 他的动能_不__变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以浩浩为参照物,墙上的广告牌是_运__动__的; 以扶梯为参照物,浩浩是静__止__的.(2018抚顺15改编)
(RJ八上P18图1.2-5甲)
返回栏目导航
返回思维导图
第6讲 机械运动
返回栏目导航
3. 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即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相__等___. 其s-t图像与v-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即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4. 平均速度: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用_时__间__之比,它可以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 动的快慢程度.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2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2

2019-2020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案2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熟悉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掌握长度测量中的几种特殊方法。

3.学会秒表的使用和读数。

〖巩固练习〗重点:长度的特殊测量难点:测量数据的处理〖课前预习〗1.学生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一般是。

2.读数时要到分度值的,记录的数值结果要有和。

3.时间换算关系为:1h= min= s〖教学过程〗1.问题一:当我们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如果遇到物体长度远大于量程或远小于分度值时,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吗?如果采用特殊方法能否解决呢?实验方法属于:(“测少算多”或“测多算少”)阅读P108信息快递:测量时由于测量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估读能力等产生的偏差我们称为。

在实验中这种现象(“能”或“不能”)避免。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误差。

4.如何测量大楼的高度?实验方法属于:5.如何利用刻度尺和棉线测量出一盘蚊香的长度?实验方法属于:6.如何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出一枚硬币的直径?(画图辅助说明)实验方法属于:7.观察和使用机械秒表:大盘一圈表示 s,分度值是 s。

小盘一圈表示 min,分度值是 s。

如图秒表显示的时间为: s。

〖巩固练习〗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630km= m 3×108m= μm1.2h= min= s2.下列单位换算式中,正确的是()A.5.5m=5.5×100=550cmB.5.5m=5.5m×100cm=550cmC.5.5m=5.5×100cm=550cmD.5.5m=5.5m×100=550cm3.为教室窗户配块玻璃窗,测量玻璃长度时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应为()A.mmB.cmC.dmD.m4.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MN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B。

2023年安徽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023年安徽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零刻度
分度值
量程
平行
注: .当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线时,估读值“0”⑲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省略.b.测量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需要⑳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视线与尺面垂直),如图丙中的⑭___(选填“ ”或“ ”)视线,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⑮________.会记:结果由⑯______和⑰______组成,图丙中铅笔的长度为⑱_________.
二、时间及其测量
1. 时间的单位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㉑____,符号是㉒__.其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 <m></m> 、分钟 <m></m> 等.
(2)单位换算: <m></m> ㉓____ <m></m> ㉔_______ <m></m> ; <m></m> ㉕____ <m></m> .

2. 时间的测量
(1)在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2)停表的读数
<m></m> .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圈内示数的单位为分钟 <m></m> ,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㉖____ <m></m> ,分度值为㉗_____ <m></m> ,大圈内示数的单位为秒 <m></m> ,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㉘____ <m></m> ,分度值为㉙_____ <m></m> . <m></m> .确定小圈的示数:看小圈内指针指在哪两个数字之间,前一个数字即小圈的读数. .确定大圈的示数:若小圈内指针处于前 内,则大圈内示数在 读数;若小圈内指针处于后 内,则大. 长度的测量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机械运动》考点精讲(解析版)

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机械运动》考点精讲(解析版)

第01讲—机械运动一、思维导图二、考点精讲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考点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停表的读数方法:a.先观察表盘:如图所示,小盘内示数的单位为分,指针转一圈的时间是15 min,分度值为0.5min,大盘内示数的单位为秒,指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 s,分度值为0.1s;b.确定小盘的示数:小盘内指针刚好经过的刻度线所表示的时间即为小盘的示数;c.确定大盘的示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前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0~30 s读数,若小盘内指针处于后0.5 min 内,则大盘内示数在30~60 s读数;d.读数:停表示数=小盘示数+大盘示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测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图(2)标尺的读取图(3)刻度尺的读数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

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4)特殊的测量方法长度测量除了用刻度尺进行测量外,在一些特殊条件或被测物体非常细小等情况下,可以采用特殊测量手段。

如: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等微小量时,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一:测量纸张的厚度,可以把许多张叠在一起,并记下总张数n(400),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2cm),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0.005cm),如图(4)a所示。

a.测量纸张厚度 b.测量细铜丝直径图(4)特殊测量例二: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30)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5cm),则细铜丝直径为L/n(0.17c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故答案为:运动;1;1.30。
2.45 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________
338.5 s
16.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______

【解析】解:左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
度值为1mm,右侧与8.45cm对齐;
右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38.4s,即
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答案为:(1)甲;275.1; ;25.98cm;(3)偏大。
25.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
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
量,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
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甲为多少?(用题目中出现的字
母表示)
乙同学的方法是:首先测出卷筒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
24.00 cm。(结果保留
测量结果,此脚的实际长度约是 ________
两位小数)
【解析】解:由图可知,脚长大约为刻度尺的1.5倍;
由于测量时,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开始测量,故测量结果偏小,此
脚的实际长度约是24.00cm。
故答案为:22.50;24.00。
15.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
【解析】解:(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的长
度是0.6c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L=6.80cm5.00cm=4.80cm;
(2)停表中间的小表盘上,
每个小格代表0.3min,偏向“6”一侧;在停表的大表盘上,所以每个小格
代表0.7s,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7.5s。
202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整理物理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中考物理知识,以下是对中考物理知识点的一个全面整理。

一、力学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钟(min)。

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钟表。

2、运动的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为 v = s/t ,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

单位有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6、二力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就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7、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 = mg ,其中 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 98 N/kg。

8、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9、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公式为 p = F/S ,其中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物理公式及使用条件速度公式:v = s/t物理量单位:v——速度(m/s、km/h);s——路程(m、km);t——时间(s、h)单位换算:1 m = 10 dm = 102 cm = 103 mm;1 h = 60 min = 3600 s;1 min = 60 s公式变形:求路程——s = vt;求时间——t = s/v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物理量单位: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N/kg)合力公式:F = F1 + 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1 - 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ρ = m/V物理量单位:ρ——密度(kg/m3、g/cm3);m——质量(kg、g);V——体积(m3、cm3)单位换算:1 kg = 103 g;1 g/cm3 = 1×103 kg/m3浮力公式:F浮 = G – F(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浮 = G(物体浮在液体表面时);F浮= ρ水gV 排(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理量单位:F浮——浮力(N);G——物体的重力(N);ρ——密度(kg/m3);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3);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 N/kg注意: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压强公式:p = F/S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面积单位换算:1 cm2 = 10-4 m2;1 mm2 = 10-6 m2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 = 9.8 N/kg,粗略计算时取g = 10 N/kg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帕斯卡原理:p1 = p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物理量单位:F1、F2——动力(N);L1、L2——动力臂(m)滑轮组:F1L1 = F2L2杠杆平衡条件可以用来解决物体平衡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物理概念公式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2019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9中考物理概念公式。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分。

1h= 60 min= 3600 s.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2019中考物理概念公式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