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小英雄雨来教案

合集下载

课文《小英雄雨来》教案

课文《小英雄雨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理解雨来的勇敢和机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了解课文故事情节,理解雨来的勇敢和机智。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课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英雄雨来》的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讨论问题清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英雄雨来》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工具,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雨来的勇敢和机智。

(2)教师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练习与巩固:(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进行朗读、问答等形式的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科目:语文2. 教学年级:四年级3.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体会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叫雨来的小男孩,为了掩护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体会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的精神品质。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会通过具体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雨来的英雄事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的精神品质,以及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4.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雨来的英雄气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精神的小练笔。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的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感受到雨来的英雄事迹,体会到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的精神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式,提高了自己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通过写小练笔,学生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历史背景了解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历史知识的传授。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传承雨来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其他小英雄故事,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在不同年代的传承。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勇敢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喜爱祖国、英勇机灵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在同学阅读课文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计时,同学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关心同学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三)检查同学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要留意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对于同学读不准的字音要准时订正。

例如:还乡河的“还”,读hu2n,这是多音字,在这儿不读h2i。

“黝”,不读y$u,而要读y%u。

笤帚的“帚”不要读s4o,而要读zh%u。

“漩涡”不要读xu4n w%,而要读xu2n w#。

)2.指导同学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

(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

抗日战斗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依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x))——像棉花似的芦花。

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y2n)——河边。

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

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毁灭抗日依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小英雄雨来》整本书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使学生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3. 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书中学习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小英雄雨来》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英雄的小说。

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雨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革命战士、儿童团员和乡亲们,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书中通过雨来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也展示了我国儿童的坚强和勇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书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2. 学具:学生课本、阅读记录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小英雄雨来》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并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4. 课堂展示: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让学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小英雄雨来》2. 板书内容:人物关系图:展示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故事情节概括:简要概括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英雄精神:展示雨来的英雄事迹,强调其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七、作业设计1. 完成阅读记录本上的阅读笔记2. 写一篇关于《小英雄雨来》的读后感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是否从书中学习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定的信念。

《小英雄雨来》教案与反思

《小英雄雨来》教案与反思

一、教案主题:《小英雄雨来》教案与反思二、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理解雨来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英雄雨来》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雨来的形象特点,讨论其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

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雨来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来的形象特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来的精神。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雨来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讨论其勇敢、机智、善良的品质。

4.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学习雨来的精神。

七、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搜集学生分组讨论的资料,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接受。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雨来勇敢、机智、善良品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雨来的精神。

十、教学资源:1. 《小英雄雨来》课文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3. 学生作业收集与评价表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观看与《小英雄雨来》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雨来的英勇事迹。

2. 邀请抗战老兵或相关历史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听取真实的历史故事,增强对雨来精神的理解。

《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学教案

《小英雄雨来》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了解雨来的成长经历和勇敢事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雨来这一角色的塑造。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智慧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掌握《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2.2 教学难点:(1)理解雨来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从雨来的事迹中汲取力量,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作者和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雨来的事迹。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雨来的成长经历。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2)学生通过讨论,深入分析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四、课后作业4.1 作业内容:(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从雨来的事迹中汲取了哪些力量。

(2)阅读其他有关小英雄的故事,对比分析雨来的特点。

4.2 作业要求:(2)作业截止时间:下周五。

五、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学生对《小英雄雨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

5.2 评价方式:(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评分。

5.3 评价周期:(1)每节课末进行课堂评价。

(2)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情境教学: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

《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下面是收集的《小英雄雨来》教案12篇(小学语文小英雄雨来教案),供大家参阅。

《小英雄雨来》教案1小英雄雨来课型: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3、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德育目标: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前“连接语”的要求自读课文。

课前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课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

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我们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

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4课《小英雄雨来》。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二、略读课文知大意1. 指读“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2)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4)如果有兴趣,还可以给每个部分加个小标题。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是通过课文前的“连接语”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

“连接语”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挈领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有疑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精选8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

5、深入研究:师: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染纸,到这儿是不是就结束了,它们还可以做什么?生:可以先剪纸再染。

师:对,只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就会制做出更加独具特色的作品来。

这些都是老师利用染纸作业加工的工艺品,各种形式的风景画、蝴蝶画、花瓶等装饰画若干幅。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使单一的染纸变得非常丰富。

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作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培养学生欣赏美、价值美的能力。

四、小结: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

板书设计:美术的染纸制作过程:折、夹、挤、染、展开。

种染法:浸染、点染、冲染、浓破淡课后反思:这是一节学习染纸方法课,而且是借助意趣横生的染纸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色彩的美妙,了解染纸的基本技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课件”等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一个愉快的游戏式的学习气氛,在玩中学,在玩中培养形象思维和对色彩的认识,寓教于乐。

学生不仅对染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小英雄雨来》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词义,积累词语;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

2、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的机智勇敢。

3、练习给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

4、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内容,并加上小标题。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在抗日战争中,除了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中国军民,还有像在座的同学们年龄一样大的孩子,他们机智勇敢,热爱祖国,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阅读要求:1、因为课文比较长,请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训练学生速读文章,并在短时间内能够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学习对景色、环境的优美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学习反复的修辞手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勿忘国耻;激起学生对小雨来为代表的英雄们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训练概括能力;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景物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小学的时候我们曾经学习过自读课《小英雄雨来》,大家对抗日战争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抗日战争?(明确:1937年到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场上战争最激烈的一块。

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小雨来便是这斗争中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今天,同学们已经和小雨来一样长大了,咱们再次学习雨来的故事,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让我们向小英雄雨来致敬。

在日本的右翼势力歪曲和否定这段历史的今天,让我们勿忘国耻!
二、检查预习情况,扫除字词障碍
冀察晋 jì chá jìn 芦苇 wěi 笤帚 tiáo zhou 软鼓囊囊 ruǎn gu nāng nāng 手榴弹 liú脊背 jǐ吧嗒 bā dā哐啷 kuāng lāng 狗吠 fèi 晌午 shǎng wu 喀啦 kā lā嗖嗖 sōu sōu 推推搡搡 sǎng 劫难 jié nàn 胸脯 pú趔趄 liè qie 嗷嗷áo áo 吼叫hǒupáo 狗刨 bào 刨冰 sā撒腿 sǎ撒种 gū骨碌 gǔ骨头
níng 拧了他一把 nǐng 拧螺丝 nìng 脾气拧
三、整体把握文章
1.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12岁的小雨来为了帮助区里的交通员李大叔逃脱鬼子的追杀,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

2.我们看到课文已经分成了六部分,每部分的上面都标着数字。

请大家再次迅速浏览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的爸爸突然夜归及雨来的所见所闻。

第四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五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六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但雨来并没有死。

四、作业:
从文中找出描写雨来家乡的优美句子和段落摘抄到自己的札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我们在第五单元的《河塘旧事》中曾经学习过景物描写对揭示文章主题、烘托气氛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本文中,也有几处优美的景物描写,请大家找出来。

(1)第一处景物描写在文章开头,“在晋察冀的东北部……都笼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现在,请一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文字,大家静静地体会,这段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景色优美。

)那么,这么美丽的家乡我们能忍心看她受到敌人的侵害吗?(生:不能。

)此外,这一段文章还交代了哪些情况?(地点:晋察冀东北部,这里有小河,为雨来脱险打下了伏笔。

)(2)第二处景物描写在第六部分的开头,“太阳已经落下去……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此时此刻,小雨来可能已经死在鬼子的枪下。

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色(师:有感情朗诵),让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美景。

(生:壮丽。

)这壮丽感人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什么样的气氛呢?(点拨,明确:庄严。

)壮丽的景色,庄严的气氛,在此情此景中,雨来在我们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呢?(英雄形象)。

这景物描写对雨来的英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烘托、映衬、突出)。

(3)第三处景物描写出现在什么时候呢?(生:大家呆呆地在河岸边站着的时候。

)大家这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呢?(生:悲伤、愤怒,希望雨来没有死。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大家的心情却写了大家眼前的景物呢?(点拨后明确: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河岸上的气氛是沉重的,肃穆的,这里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么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
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期待这,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反映出乡亲们悲愤交加的心情。

)。

二、除了优美的景物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外,文章中还运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反复。

反复的定义: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反复。

反复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文中两次出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这就是典型的间隔反复,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这两句话在文中不同的段落都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部分中,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但学到了文化,也接受了爱国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第二次出现在第五部分,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是雨来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是他能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这两句话的反复使用,既点明了小雨来机智、勇敢的力量源泉——“爱自己的祖国”,又起到了深化中心思想的作用。


三、对本文进行总结
四:作业:
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一定使同学们有很深的感触,请你用自己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观察自己见到的景物,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要求:2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