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笔记_第七章 牛顿运动定律_西工大附中理科学霸_2016状元笔记(优.选)

合集下载

高二物理牛顿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牛顿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物理牛顿知识点归纳总结牛顿是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其贡献被广泛应用于力学领域。

在高二物理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重要概念,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这个定律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解释了惯性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给出了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物体在施加力后会有相互作用的反应。

4.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描述了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根据该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呈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F = 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

5.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a ∝ F/m。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会增加其加速度,而增加物体的质量则会减小其加速度。

6. 重力和物体的质量:重力是一种质量引起的引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Fg = mg。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重力场中以相同加速度下落。

7.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物体表面接触时由于摩擦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成正比。

摩擦力有两种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8. 弹力:弹力是弹簧或其他弹性物体在伸长或压缩时产生的力。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伸长(或压缩)的距离成正比。

在弹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发生振动或弹性形变。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运动规律之一,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这三条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力学和工程领域。

本文将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三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物理概念。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的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的外力平衡,那么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的要点在于“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不会自己改变它所处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这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保持不变。

所以,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个具体的例子是:当我们在一辆车上突然刹车时,人体会继续向前滑动。

这是因为车突然减速,而我们的身体仍按照惯性继续保持匀速运动状态。

当车辆减速至与人体速度相等时,人体停止滑动。

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牛顿的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也是力学计算的基础。

它表述为:“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F = m * a。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力作用时,它将产生加速度。

而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也就是说,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小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大的加速度;相同的合力作用于质量较大的物体上,将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来说明第二定律: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1kg和2kg,两者都受到相同的力10N作用。

根据第二定律,质量为1kg的物体将产生10m/s²的加速度,而质量为2kg的物体将产生5m/s²的加速度。

可以看到,虽然两个物体都受到了相同的力,但质量较小的物体产生了更大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的第三定律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精品】高一必修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精品】高一必修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的学科。

小编准备了高一必修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

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新方法:通过观察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简单地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不受外力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说,人们只能利用惯性而不能克服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合=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物理表达式F合=ma,F合是力,ma是力的作用效果,特别要注意不能把ma看作是力。

(3)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间效果。

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注意力的瞬间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4)牛顿第二定律F合=ma,F合是矢量,ma也是矢量,且ma 与F合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高中物理专课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专课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物理专课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节牛顿第一、第三定律【基本概念、规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2.意义(1)揭示了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2)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3.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本质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三、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2.表达式:F=-F′.特别提示:(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效果,不会相互抵消.(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2.揭示了力的本质.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4.(1)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无关.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思想方法与技巧】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一定等大反向,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当待求的某个力不容易求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总结

牛 顿 运 动 定 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

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因此它不是一个实验定律(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F=ma.(1)牛顿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即知道了力,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反过来,知道了运动,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况,为设计运动,控制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2)牛顿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时效果,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它的效果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就变,力撤除加速度就为零,力的瞬时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3)牛顿第二定律是矢量关系,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的,可以用分量式表示,F x =ma x ,F y =ma y , 若F 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 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 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若F 为物体受的若干力中的某一个力,那么a 仅表示该力产生的加速度,不是物体的实际加速度。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docx

最新整理高三物理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2)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3)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5)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高中物理知识点2.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揭示了a与F、m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与F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2)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初始状态(3)加速度是联系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高中物理知识点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2)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高中物理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高中物理知识点1、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再利用运动学的有关公式求出速度vt和位移s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

其解题基本思路是:分析清楚物体的运动情况,选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力。

3、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解决力和运动关系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必要时画受力示意图;(3)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必要时画运动过程简图;高中物理知识点(4)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5)利用运动学公式或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6)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一步说明所求的物理量与其他量的关系。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1500字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1500字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归纳1500字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础,对于高一物理学生来说,牛顿运动定律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下面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归纳。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 定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2. 描述: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时,它将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3.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大小和物体所受的外力大小。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1. 定义: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2. 公式:F = m * 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3. 描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4. 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1. 定义: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 描述: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一个力,另一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3. 应用:解释了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计算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第二定律的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力和物体的质量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2. 计算物体所受的力:根据第二定律的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物体所受的力。

3. 计算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根据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需的时间。

4. 解释各种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解释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在各种物理现象中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举例:1. 汽车加速和制动:当汽车加速时,引擎向后推动汽车,而汽车也对引擎施加一个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当汽车制动时,制动器对轮胎施加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而轮胎也对制动器施加一个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2. 弹簧振子:当弹簧振子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而外力也对弹簧振子施加一个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高二物理必修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梳理

高二物理必修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梳理

高二物理必修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梳理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物理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

以下是高二物理必修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供参考!
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
注意:
(1)同一*: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只成立于惯*系中,受制于宏观低速.
2.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一般比较繁琐,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