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中求阳法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体现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概述
1.阴中求阳治法的概念
2.这一治法的背景和意义
二、方剂分析
1.温胆汤的成分和功效
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和特点
3.温胆汤的临床应用和效果
三、总结
1.阴中求阳治法的总结
2.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正文
阴中求阳治法是一种在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在治疗疾病时,通过调理人体的内在环境,使其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这一治法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强调在阴气盛实、阳气不足的情况下,应注重补充阳气,而非一味地使用攻邪药物。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疾病恶化,促进身体康复。
温胆汤是一种典型的阴中求阳治法的方剂,由半夏、竹茹、枳实、甘草、陈皮、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
该方剂的主要功效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对于胆虚痰热内盛所导致的失眠、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其组方原理在于,通过半夏、竹茹、枳实等药材的配合,调理人体内部的气机,清除痰热,达到平衡。
而甘草、陈皮、生姜、大枣等
药材则能够调和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温胆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焦虑、胃肠道不适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其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此外,阴中求阳治法还有助于预防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阴中求阳治法是一种科学的中医治疗方法,温胆汤是这一治法的代表方剂。
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亦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王四平(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石家庄,邮编:050091 )近读本刊2009年10月28日第四版王玉生、董秀文先生的“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一文,虽有所启发,但感觉未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含义和适应证阐释清晰。
大家都知道,阳偏衰和阴偏衰为临床常见病证,对其治疗亦有明确规定:阳偏衰采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阳病治阴”;阴偏衰采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阴病治阳”。
但是为什么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又提出“阴中求阳”和“阳中求阴”的治疗原则,并指出“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此阴阳相济之妙也。
”,那就应该知道何谓“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五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称“‘阴中求阳’即补阴时适当补阳药;‘阳中求阴’即补阳时适当补阴药”。
六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论述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称为‘阴中求阳’。
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使‘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称为‘阳中求阴’。
”21世纪《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解释为:“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临床治疗阴虚证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补阳药,即所谓‘阳中求阴’。
治疗阳虚证时,在助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即所谓‘阴中求阳’。
”虽然不同的版本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文字论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是一致的。
即,“阴中求阳”为:在大量的补阴药中,佐以少量的温阳药,用于阴扁衰证;“阳中求阴”为:在大量的补阳药中,佐以少量的滋阴药,用于阳偏衰证。
事实是这样吗,“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剂为左归丸,其药物组成为:大怀熟地八两,山药(炒)四两,山茱萸四两,龟板(切碎炒珠)四两,川牛膝(酒洗,蒸熟)三两,鹿角胶(敲碎,炒珠)二两,菟丝子(制熟)三两,枸杞子三两,上先将熟地杵膏,加炼蜜和丸桐子大,每食前用滚白汤送下百余丸。
解读“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

阴中求阳与阳中求阴张景岳《新方八略引》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字面上的意思是:善于扶阳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滋阴的药,那么,阳气得到阴液的帮助就可以生化无穷;而善于滋阴的,必然懂得酌情加入扶阳的药,那么,阴液得到阳气的帮助就可以源源不竭。
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解释。
但我对照原著,觉得这样解释不妥。
张景岳还有一句话:“凡阳虚多寒者,宜补以甘温,而清润之品非所宜;阴虚多热者,宜补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
”补阳的用甘温,补阴的用甘凉,是不能混淆的。
所以他说:“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
”既然不可混,扶阳药(甘温)加入滋阴的药(甘凉)不是违背了药物配伍不宜相恶(一种药物的功效被一种具有相反功效的药物所减弱或抵消)的原则了吗?后面我又注意到他还有一句:“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我才豁然开朗。
既是不可离,那么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的。
益气有助于补精,因为气可化精;补精有助于益气,因为精可化气。
我在《生命的状态》中提到过,因为阴阳具有极其丰富同时也是很不确定的含义,所以在具体的语境应当要专门明确出来。
否则,你说你的阴阳,我说我的阴阳,所指并不统一,真理就无从辨明。
我们说,人是由无形之气(以下简称气)与有形之质(以下简称质)组成的。
如果气属阳,那么质就是相对应的阴。
因为阴阳中亦能分阴阳——就象把一物上下两部分,其中任何一部分仍然可以分上下一样——气可分阳气与阴气,质可分阴质(即是“阴液”或“津液”)与阳质(即是“精”或通称的“阴精”)。
大家也许有些眉目了,同时也开始晕了。
且跟着我的思路往下走。
现在我们的头脑中已经有了4个新的概念:阳气,阳质,阴气,阴质。
正如上面所说的,气和质是人体的组成部分,是我们要考察对象(物),而这里的阴和阳是指考察对象的属性。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4个概念去说明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

真武汤加减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体会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真武汤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症候群,临床以大量蛋白尿 ( 24 h 尿蛋白定量在 3.5 g 以上)、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在 30 g/L 以下)、高度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 属中医学“水肿”范畴。
本病病理类型繁多、复杂,迁延难愈、反复发作,西医多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 此类药物在大剂量长时间服用后副作用多。
中医治疗本病时,强调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水湿、痰瘀为标。
治疗以温补之法,佐以化浊积之功,调理脾肾功能。
笔者采用济生肾气汤加减治疗,从而增加肾脏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治疗本病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肾病综合征属中医“水肿”范畴,历代医家认为脾肺肾三脏受损,水湿内停是其主要病机。
通过大量病例的临床观察,本病主要病机重在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痰、瘀为标。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
长期丢失尿蛋白,当责之于“肾气不足,精关不固,闭藏失职,精气外泄”。
就其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肺、脾、肾功能失职,肺不能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脾虚不能制水,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无所化、所制、所主则泛溢全身,而成水肿、胸水和腹水。
至于低蛋白血症,则由于脾虚运化不力,肾虚髓不造血,气血精微乏源,加之脾虚统摄失职,精微物质漏泄严重而然。
而高脂血症则是由于脾虚痰湿壅滞,气之推动无力不及而血滞成瘀,痰湿瘀郁即成脂肪,脂肪壅积脏腑血脉而成高脂血症。
《景岳全书·肿胀》言:“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多属虚败,治宜温脾补肾,此正法也。
”由此可见,调补脾肾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基本大法,兼之水、湿、痰、瘀的消除。
2、辨病思路肾病综合征以水肿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虚实并作,兼夹迭出,累及多脏为特点,大凡中医对肾病综合征之水肿辨证病位有肺、脾、肾三脏之说,孰为主,孰为辅分阶段而主之。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论“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10月29日□ 王玉生山东省德州真爱医院董秀文山东中医药大学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此语在补益阴阳方面一直为后世医者所重视而指导着临床实践,以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所以有必要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努力继承和发扬以为我所用。
在治疗阳虚而补阳时,要适当的补阴,在补阴的当中求其补阳。
这就称之为阴中求阳。
在治疗阴虚时,在补阴的同时要适当补阳,这就称之为阳中求阴。
为什么治疗阳虚不可以单独补阳,而治疗阴虚不可单独补阴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说明。
首先,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内的阴阳、气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及相互消长的。
阴阳二者,如果一方亏损且另一方也会同时受损,当阳虚时会出现阴的不足;当阴虚时也会出现阳的不足,所以治疗阳虚补阳,适当增以补阴,治疗阴虚补阴的同时适当增以补阳,这样阴生阳长,水火相济,阳生阴长,而阴平阳秘。
其次,在人体阴阳的动态变化中,二者经常受自身条件或外部影响,相互生存、相互滋长,甚或相互消灭。
当出现阳虚时,如果只是单独助阳的温热药治疗,势必会造成温热或温燥伤阴,以致阴的一方面亏虚,这样在治疗阳虚补阳的同时,适当增些补阴药,既可防温热伤阴的同时,又起到阳生阴长生化无穷的作用。
反之,当出现阴虚助阴时,如单独应用寒凉药助阴,也势必会造成寒凉伤其阳,所以应适当加以助阳药,也起到了防寒凉伤阳,而阴得阳助而泉源不竭的作用。
参阅张景岳所用补阴、补阳方剂,也充分体现了这种“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的治疗思想,例如张氏所创而习用的右归饮、右归丸,是治疗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的助阳方剂,皆在补阳同时(鹿胶、菟丝子、杜仲、肉桂、附子)又加入了补阴的萸肉、熟地、山药、枸杞之类。
左归丸、左归饮也皆是在治疗肾水不足的大队滋补肾阴药中又增加之鹿胶、菟丝子之类的助阳,可见张氏在阴阳理论方面学得深透,用得灵活,不愧为一代医学大师。
“阴中求阳”法治验4则

消 渴 病 分 上 、 中 、下 三 消 ,下 消 有 肾 阴 虚 和 肾 阳虚 两 种 证 型 。 肾 阳 虚 者 ,多 为 阴 虚 及
阳 ,阴 阳两 虚 ,阳 虚 明显 。 < 匮要 略> 云 : 金
河 北 医科 大 学 中 医 学 院
关键 词
狄 玉敏
王
英 王 花 茹 △ ( 家庄 00 9 ) 石 5 0 1
阴 中 求 阳 法 ;腰 痛 ;消 渴 ;水 肿 ; 崩 漏
中 图 分 类 号 :R 22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 10 0 7—5 1(1 )3—0 1 65. 2  ̄ 0 0 2—0 2
痛 ,活 动 受 限 , 怕 冷 ,两 下 肢 窜 痛 , 口干 舌 燥 ,面 红 汗 出 ,溲 黄 ,舌 质 红 ,舌 根 苔 黄 ,脉 沉 细 。 证 属 肾 阴 阳 两 虚 , 阳 虚 而 寒 , 阴 虚 而 热 。 治 宜 滋 阴 补 肾温 阳 壮 腰 。处 方 :熟 地 、 山
萸 肉 、 山 药 、 茯 苓 各 l ,丹 皮 、 泽 泻 各 l 2g 0
1 腰 痛
水 谷 之 精 微 随 尿 液 下 注 ,小 便 混 如 脂 膏 。治 下
腰 痛 有 外 感 、 内伤 及 外 伤 之 别 , 由于 肾虚
所 致 的 腰 痛 是 临 床 所 常 见 , 因 为 腰 为 肾 之 外 府 ,既 须 肾 阴 的 濡 养 ,又 常 肾 阳 的 温 养 。 肾 阳 虚 外 府 筋 脉 失 于 温 煦则 腰 痛 ,其 特 点是 腰 酸 痛 而 软 ,下 肢 冷 而 无 力 ,伴 有 阳虚 或 阴 阳 两 虚 症 象 。治 以 温 柔 养 阳 ,少 用 或 不 用 桂 附 。 李 某 , 女 ,4 7岁 , l9 9 1年 l 2月 3 日初 1 诊 。腰 骶 骨 痛 5—6年 ,平 素 怕 凉 ,每 值 冬 季
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型模型大鼠HPG轴的影响_陈功成

263第14卷 第7期 2012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7 Jul .,2012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
皮炎康各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组均能减少IFN-γ/ IL-4值,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由表4可以看出,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血清IFN-γ含量明显升高,P <0.01,血清IL-4含量明显降低,P <0.01。
皮炎康各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组均能降低小鼠血清IFN-γ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
皮炎康各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组均能升高小鼠血清IL-4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
皮炎康各剂量组和氯雷他定片组均能减少IFN-γ/ IL-4值,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论随着细胞因子在皮肤病发病中作用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生物和基因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我们选用抗炎中药皮炎康颗粒主要选用炙黄芪、黄芩、黄柏、白芍、白术、当归、大黄、青蒿、生地黄、甘草,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皮炎康颗粒可明显改善慢性ACD 大鼠症状,抑制炎症反应及其对组织造成的损伤,降低慢性ACD 模型小鼠血清IFN-γ水平,并升高 IL-4含量,减少炎症递质的释放,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的损伤,阻断炎症的放大效应,这可能是皮炎康颗粒治疗慢性ACD 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1 ] 林新瑜,罗旭松,董巍,等.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6、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 J ]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 ( 6 ):335-336.[ 2 ] 赵辨.临床皮肤病学[ M ] .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36.[ 3 ] Tatemichitd,desmen dw,PaikM,et al. detenminants of dementiarelated to stroke[ J ] .Ann Neurol,1993,33:568-573.[ 4 ] 黄勇,黄亚林,苏韫,等.野菊花提取物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含量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J ]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 ( 9 ):2615.[ 5 ]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 M ]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 6 ] Damas P,Ledoux D,Nys M,et al. Cytokine serum level duringsevere sepsis in human IL-6 as a marker of severity[ J ] .Ann Surg,1992,215 ( 4 ):356.[ 7 ] Rusconi F,parizzi F,Garlaschi L,et al. IL-6activity in infantsand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meningitis,The collaborative study on Meningitis[ J ] .Pediair Infect Dis J,1991,10 ( 2 ):117.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型模型大鼠HPG轴的影响陈功成,李政木,汪玉梅,龙泳伶(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摘 要:目的:从肾气丸“阴中求阳”配伍对肾阳虚模型大鼠HPG 轴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阴中求阳”的配伍机理。
阴中求阳法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煅 龙骨 ( 先煎) 3 0 g , 煅牡 蛎 ( 先煎) 3 0 g 。水煎 灌肠 , 每
日 2次 。 内服 中药 同前 。服 药期 间胸 闷喘 憋好转 , 颜
中图分类号 :R 2 7 7 . 5 2 2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5 3 0 4 ( 2 0 1 5 ) 0 5 一 O 1 1 4 — 0 2
张 景岳 云 :“ 善补 阳者 , 必 于 阴 中求 阳, 则 阳 得 阴 大 , 窦性 心律 , 心功 能Ⅳ 级 ;②2 型 糖尿 病 , 糖尿 病 肾 肾功 能不 全 衰竭 期, 肾性 贫血 ;④ 高 血压 助 而生 化 无 穷 。 ”提 出 “ 阴 中求 阳 ”治疗 阳气 虚衰 的 病 ;③ 慢 性 。
・
1 1 4・
C hi n e s e J o u r n aI o f I n f or m a ti o n o n T C M
B a y 2 01 5 V oI . 2 2 N o . 5
阴中求 阳法在 肾功能衰 竭治疗 中的应 用体会
何力 ’ . 沈 艳 莉
扩 大, 心率 7 2次/ m i n , 双 下肢 中度可 凹性 水肿 。血 常 2 . 0 3 ×1 O / L 。。 肾功 能 示 :B U N 2 3 . 5 5 m m o 1 / L , C R E A
1 0 / L 。 肾功能 示 :尿 素氮 ( B U N ) 2 3 . 1 3 m m o l / L , 肌酐 ( C R E A ) 2 1 2 p m o l / L 。脑钠 肽 ( B N P ) 5 3 1 . 7 3 p g / m L 。心 乙酰 毛花 苷 、 呋塞米 、硝普 钠 等强 心 、利 尿 、扩 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中求阳法在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标签:阴中求阳;糖尿病;肾功能衰竭;肾性贫血
张景岳云:“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提出“阴中求阳”治疗阳气虚衰的补益理论。
笔者此前对此仅限于金匮肾气丸方义的理解,但近年经过1例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肾衰”)患者治疗的得失,对此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79岁,2012年6月29日就诊。
既往有2型糖尿病10余年,糖尿病肾病5年,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3年,肾性贫血1年,血肌酐维持在180~220 μmo l/L,血红蛋白维持在86~106 g/L,高血压10余年,冠心病5年余,4年前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放置支架。
此次因“胸闷、双下肢水肿反复发作5年加重1天”入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刻下:胸闷憋气,喘息气促,不能平卧,乏力气短,动则加重,纳食不振,口干咽燥,双下肢肿,畏寒肢冷,尿量较少,夜尿频数,大便干燥,睡眠不实,舌淡黯,苔薄白腻、边有齿痕,舌底脉络迂曲,脉沉细滑。
查体:血压12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端坐呼吸,喘息貌,口唇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细小湿性啰音,心界双侧扩大,心率72次/min,双下肢中度可凹性水肿。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61 g/L,红细胞(RBC)1.85×1012/L。
肾功能示:尿素氮(BUN)23.13 mmol/L,肌酐(CREA)212 μmol/L。
脑钠肽(BNP)531.73 pg/mL。
心肌梗死3项及心肌酶谱正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陈旧前间壁心梗。
西医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陈旧前间壁心肌梗死,心界双侧扩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Ⅳ级;②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③慢性肾功能不全衰竭期,肾性贫血;④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层)。
西医治疗以硝酸甘油静点扩冠、呋塞米入壶及口服利尿,舒血宁注射液静点活血化瘀为主。
中医诊断:胸痹;水肿;消渴。
辨证:阴阳两虚、阳虚水泛。
治则:急则治其标。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以真武汤加减:炮附片(先煎)12 g,茯苓30 g,炒白芍30 g,生姜6 g,白术20 g,党参15 g,黄芪30 g,丹参15 g。
5剂,每日1剂,水煎,分二服。
2012年7月4日二诊:仍间断喘憋,动则加重,颜面浮肿,24 h液体总入量2478 mL,总尿量1900 mL,大便干结。
加中药灌肠剂通腑泄浊:酒大黄15 g,桂枝15 g,厚朴10 g,莱菔子15 g,枳实10 g,蒲公英30 g,煅龙骨(先煎)30 g,煅牡蛎(先煎)30 g。
水煎灌肠,每日2次。
内服中药同前。
服药期间胸闷喘憋好转,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减轻。
2012年7月17日,患者无明显原因突然喘憋气促加重,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伴大汗出,胸闷心慌,烦躁,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明显。
查体: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双肺底湿性啰音。
查血常规示:Hb 64 g/L,RBC 2.03×1012/L。
肾功能示:BUN 23.55 mmol/L,CREA 214.9 μmol/L。
BNP 1022.29 pg/mL。
心衰加重,予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硝普钠等强心、利尿、扩管,症状仅稍有改善。
当日转至
某西医院,对症予乌拉地尔、托拉噻咪扩管利尿,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促进红细胞生成,症状仅轻微改善。
2012年7月25日,患者转回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血常规示:Hb 67 g/L,RBC 1.85×1012/L。
肾功能示:BUN 23.75 mmol/L,CREA 226 μmol/L。
BNP 1420.94 pg/mL。
西医治疗以硝酸甘油代替乌拉地尔静点扩张血管,余不变。
中医辨证:阴阳两虚、阳虚水泛。
治则:标本兼治。
治法: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温阳利水。
处方用右归丸合参附汤加减:生晒参15 g,炮附片(先煎)15 g,肉桂6 g,熟地黄30 g,山药20 g,山萸肉20 g,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鹿角胶(烊化)10 g,当归15 g,菟丝子15 g,杜仲10 g,丹参15 g,冬瓜皮30 g,炒白芍30 g,肉苁蓉30 g,泽泻15 g,藿香10 g。
服药7剂后,胸闷喘息减轻。
服药14剂后,胸闷喘息明显减轻,颜面、下肢浮肿明显减轻。
服药20剂后,胸闷明显减轻,缓慢行走100 m无喘促,夜间可平卧,颜面不肿,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纳可,眠安,夜尿频,大便正常,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查:双肺少许湿啰音。
血常规示:Hb 9.0 g/L,RBC 3.51×1012/L。
肾功能示:BUN 20.87 mmol/L。
CREA 229.8 μmol/L,BNP 657.14 pg/mL。
2012年8月13日好转出院。
2012年8月31日复查BNP 316.75 pg/mL。
2 讨论
本案患者喘憋气短、肢肿尿少、畏寒肢冷,乃心肾阳虚、阳虚水湿泛溢,故治用真武汤温阳利水实为正法。
西医诊断也非常明确为心衰和肾衰。
然方证相应,却无实效。
笔者思之,西医诊断心衰和肾衰均有,强心、利尿、扩管为治疗心衰原则,但因肾衰而不能有效利尿以排出多余水分,心衰不能得到有效治疗,故治疗重心应在肾衰。
肾衰终末期治疗主要为透析,然患者坚决拒绝,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也只是对症而已,继续原法治疗,症状并无改善。
中医虽加中药灌肠通腑泄浊(即西医所谓直肠透析)也未见效果。
似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已无实效。
笔者深思该患者整个发病过程,糖尿病当为肾衰、冠心病心衰之源。
从中医分析,糖尿病为“消渴”范畴,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其根在肾,肾阴不足为其根本病机。
其发展则气阴两伤,气虚痰阻血瘀,变生百证,日久阴损气衰及阳,阳气衰惫,阴阳两亏。
简而言之,消渴就是阴虚向阳虚的发展过程,但肾阴虚始终是根本。
本案治疗无效,深刻说明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道理。
徐大椿《医贯砭·阴阳论》说:“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说明阴阳互根乃天地之道,人体生理活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生理活动的结果又促进物质新陈代谢,若不能依存,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寄命门水火。
肾藏精气,化生阴阳气血。
精气不足,无以化生,则阴阳气血亏虚;阴阳气血不足,无以充养,则精气亏虚。
本案病机为肾阴亏虚,精血不足,阴损及阳,阳虚水泛,故治当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温阳利水。
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指出:“又有阳失阴而离者,不补阴何以收散亡之气?水失火而败者,不补火何以苏垂寂之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
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
”阴阳关系在人体包括气血关系。
气之在人,形于表而升腾于上,当为阳;血之在人,藏于内而行止于下,当为阴。
所谓
“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本案肾性贫血较重,初始治疗只看到水肿而未注重补血养阴填精,无以化阳运水消肿。
张景岳言:“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主,欲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
”并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创制右归丸以阴中求阳治“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
本方是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减去“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加鹿角胶、杜仲、菟丝子、枸杞子、当归而成。
《医宗金鉴》谓:“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方中重用干地黄。
张锡纯谓:“阴者阳之守,血者气之配。
地黄大能滋阴养血,大剂服之,使阴血充足,人身元阳之气,自不至上脱下陷也。
”更用血肉有情的鹿角胶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当归合“三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阴温阳、益肾养血,以达阴中求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目的。
本案合参附汤,即加人参,张景岳说:“盖人参之功,随阳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
”此法对本案肾衰乃治病求本,故最终取效。
由此可见,阴虚为本,日久阳虚,阴邪泛溢,治必求本,培补元阴,以生元阳,温煦四方,阴邪乃散,故必阴中求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