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我们要明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满足环保要求,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之初,我们需要对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座具有先进技术、高效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以解决某地区水资源污染问题。

2.项目目标(1)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满足国家环保要求;(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采用国际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处理效果;2.可靠性原则: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4.灵活性原则:设计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5.安全性原则: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工艺流程设计1.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设施,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杂质;2.生物处理阶段:采用A2/O工艺,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3.深度处理阶段:包括过滤池、消毒池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净化水质,满足排放要求;4.回用处理阶段: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四、设备选型及配置1.格栅: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2.沉砂池:选用平流式沉砂池,结构简单,运行稳定;3.初次沉淀池:选用辐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4.A2/O工艺设备: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选用高性能的生物膜填料;5.过滤池:选用活性炭过滤池,净化效果显著;6.消毒池:选用二氧化氯消毒系统,消毒效果可靠。

五、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系统1.电气系统:采用低压配电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PLC编程控制器,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一、介绍本设计方案旨在针对某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建议和指导。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是为了有效处理和净化城市污水,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二、设计原则在设计污水处理厂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 高效性:确保污水处理过程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

高效性:确保污水处理过程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以达到排放标准。

2. 可持续性:设计采用可持续性技术和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可持续性:设计采用可持续性技术和设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3. 经济性:设计考虑到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以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经济性:设计考虑到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以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4. 安全性:设计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安全性:设计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操作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三、处理工艺本设计方案采用以下处理工艺:1. 初级处理:通过物理处理方式,如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物质和固体废物。

初级处理:通过物理处理方式,如格栅和沉砂池,去除大颗粒物质和固体废物。

2. 次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式,如活性污泥法或固定床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次级处理:采用生物处理方式,如活性污泥法或固定床生物滤池,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3. 深度处理:通过沉淀池和过滤器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深度处理:通过沉淀池和过滤器等工艺,进一步去除残余的悬浮物和微生物。

4.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灭菌或氯化等方式,杀灭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消毒处理:采用紫外线灭菌或氯化等方式,杀灭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5. 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如厌氧消化或焚烧。

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稳定化处理,如厌氧消化或焚烧。

四、设计参数以下是本设计方案的一些关键参数:- 处理能力:每日处理污水量为XXX立方米。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第一章绪论1.1基础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2370mm,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800mm,地下水水位为地下6~7m年平均水温:20摄氏度1。

2水质水量特点水质特点:COD≤350mg/l,BOD5≤200mg/l,SS≤200mg/l,氨氮≤45mg/l,磷≤6mg/l,PH:6-9水量特点: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120l/d总人数:150000每天平均用水量:1。

8×107l/d总变化系数:1。

5每天最大用水量:(1。

8×107)×1.5 l/d =2。

7×107l/d1。

3 处理后的出水水质标准:出水水质应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COD≤60mg/l,BOD5≤20mg/l,SS ≤20mg/l,氨氮≤8mg/l,磷≤1mg/l,PH:6-9第二章总体设计2.1设计方案的选择与设计:污水——粗格栅——集水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沙池--CASS——二沉池——消毒池——出水污泥:污泥浓缩池——脱水2.2根据原水水质及出水标准:SS的去处率:(200-20)/200×100%=90%BOD5的去处率:出水的BOD5有可生物降解的BOD5和随出水漂走的浮固体所占BOD5随出水漂走的浮固体所占BOD5的计算:悬浮固体中可生物降解部分:20×0.65mg/l=13mg/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最终:BOD L=13×1。

42mg/l=18。

46mg/l可生物降解悬浮固体BOD L换算为::BOD5=18。

46×0.68mg/l=12。

55mg/l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BOD5=20-12.55mg/l=7。

45mg/l则BOD5的去处率:(200-7.45)/200×100%=96。

3%格栅:用来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沉砂池:用来去除污水中泥沙,煤渣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选择区:释放磷兼性区:进一步促进磷的释放和反硝化作用 主反应区:主要的生化反应区消毒池:去除出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浓缩池:减少污泥体积第三章 工艺流程的计算污水的设计流量为:Q max = 2。

污水厂设计方案

污水厂设计方案
三、设计规模及处理工艺
1.设计规模
根据项目所在地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规划,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为日处理污水X万吨。
2.处理工艺
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污泥处理”的污水处理工艺,具体如下:
(1)预处理:采用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砂粒等杂质。
(2)生化处理:采用A2/O工艺,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等目标。
2.采用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3.加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气治理,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等工艺,降低臭气排放。
4.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焚烧、土地利用等。
5.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
六、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估算
根据设计规模、处理工艺、设备选型等因素,估算污水处理厂的总投资。
3.深度处理
采用砂滤池、活性炭吸附等技术,进一步去除残余污染物,确保出水水质。
4.污泥处理
通过污泥浓缩、消化、脱水等过程,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
五、设计方案详述
1.工程布局
结合地形地貌,合理规划厂区布局,实现工艺流程的高效衔接和设备的优化配置。
2.建筑设计
按照功能需求,设计各处理单元的建筑物,确保结构安全、使用方便、维护简单。
6.给排水及消防设计
设计合理的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确保污水处理厂内部用水安全、便捷。
7.通风及空调设计
针对各处理单元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通风及空调系统,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能耗。
8.环境保护及绿化设计
加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臭气、噪音治理,设置绿化带,提高环境质量。
五、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完整版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完整版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完整版本一、设计目标和背景二、设计方案1.工艺流程本设计方案采用了活性污泥法进行废水处理。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a.废水进水口:废水通过集水管道进入初沉池。

b.初沉池:废水在初沉池中进行物理沉淀,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c.曝气池:初沉后的水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设备供氧,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d.次沉池:曝气池出水进入次沉池,进行二次沉淀,使悬浮物和微生物沉降到污泥池。

e.污泥处理:污泥经过浓缩、压缩脱水、静态干化等处理工艺,减少污泥的体积并得到有机肥料。

f.出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河流或进行二次利用。

2.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规模和工艺要求,本设计方案选用以下设备:a.初沉池:选用螺旋升降式料斗作为初沉池油水分离设备。

b.曝气池:选用曝气系统进行供氧,采用气体分布器均匀供氧。

c.次沉池:选用斜管沉降器作为次沉池沉淀设备。

d.污泥处理设备:选用浓缩机、压缩脱水机、干化设备等进行污泥处理。

3.设备配置和布局根据处理能力和设备要求,本设计方案将设备配置和布局安排如下:a.废水进水口:位于处理厂的进口处,靠近废水的集中排放点。

b.初沉池和次沉池:设在处理厂的中央位置,靠近底部设置排泥口和出水口。

c.曝气池:位于初沉池和次沉池之间,设有池底曝气设备。

d.污泥处理设备:位于处理厂的一侧,靠近污泥的储存和出厂口。

4.控制和监测系统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效果,本设计方案配备以下控制和监测系统:a.PLC控制系统:用于自动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启停和参数调节。

b.运行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包括水质监测、设备故障监测等。

5.运行和维护a.设立专人负责处理厂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b.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检修和更换。

c.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污泥处理的检测,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三、总结。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模板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模板

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模板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某区,为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设计处理规模为XXX,主要包括XXX。

二、设计依据1. 地方环保部门相关规定2. 国家环保标准3. 现有污水处理工艺4. 地方市政规划三、设计原则1. 绿色环保2. 经济合理3. 可持续发展4. 安全稳定四、设计方案1. 排水系统1.1 新建管网设计新建XXX直径的排水管网,整体布局合理,尽量缩短管道长度,减少管道转弯,减小管道摩擦力,提高排水效率。

1.2 排水泵站设计新建XXX泵站,采用XXX型号泵,并配备备用泵,以应对突发情况。

2. 水质分析2.1 污水样本采集与分析2.2 水质监测点设置3. 污水处理工艺3.1 初预处理设计设置格栅除污系统,去除大颗粒杂质,预处理泵进行水体加压供给。

3.2 沉淀池设计设置XXX立方米沉淀池,用于沉淀悬浮颗粒和一部分废水分离。

3.3 曝气池设计设置XXX立方米曝气池,配备XXX型曝气器。

进行高效曝气,加速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氧的氧化反应。

3.4 活性污泥法设计设置XXX立方米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塔,进行污水的好氧生化处理。

3.5 终沉池设计设置XXX立方米终沉池,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沉淀分离和澄清。

3.6 滤池设计设置XXX立方米滤池,配备XXX型过滤设备,进行污水的深度过滤。

4. 配套设施4.1 系统自动控制设计设置PLC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4.2 供电系统设计设置污水处理厂独立供电系统,并配备发电机组备用。

4.3 维护管理设计设置厂内维护管理运营中心,配备专业维护人员和必要维护设备。

5. 防撞安全5.1 根据工艺布局和周边环境情况,设计设置围栏、安全标识、安全装置等。

5.2 设计安全漂移系统,提前警示应急事件,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设计防洪安全设施,保障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五、工程设施1. 土建工程1.1 厂区布局设计布局污水处理设施、办公区、维护区、生活区等功能区域,合理规划土地利用。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方案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有效处理污水,设计一个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个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方案,以确保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环境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

二、设计原理在设计污水处理设施方案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污水收集:合理设置污水管网和收集设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污水。

2. 污水预处理: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固体和大颗粒杂质,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3. 生化处理:利用生物学过程,通过悬浮生物膜、活性污泥等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去除。

4. 深度处理:根据不同的水质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沉淀、过滤等。

5. 水质监测: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处理后的水质,并及时调整处理参数,确保出水符合排放标准。

三、设施设计方案基于以上设计原理,具体的污水处理设施设计方案如下:1. 污水收集系统:合理布局污水管网,确保收集到污水后能够及时送达处理厂。

管网应考虑地势、流量等因素,采用适当的管径和倾斜度。

2. 污水预处理设施:设置格栅、沉砂池等设施,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沉淀物,保护后续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生化处理设施:采用悬浮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活性污泥法进行生化处理。

MBBR通过悬浮填料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有机物去除效率;活性污泥法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4. 深度处理设施:设置二沉池和滤池进行深度处理。

二沉池通过重力沉淀,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滤池则通过过滤层将水中的微小颗粒和残余的有机物去除。

5. 水质监测设施:安装水质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如pH值、悬浮物浓度、化学需氧量(COD)等,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运营与维护为了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定期的运营与维护工作。

具体包括:1. 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污水处理厂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体治理效果。

因此,在设计污水处理厂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污水来源、处理工艺、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污水的来源。

根据不同的污水来源,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比如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都需要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同时,还需要考虑未来城市规模的发展,确保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未来的城市发展需求。

其次,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的核心。

常见的处理工艺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针对不同的污水特性,可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在处理工艺的选择上,需要考虑到处理效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处理工艺。

设备选型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各种处理工艺需要相应的设备支持,包括污水提升设备、格栅除污设备、沉淀池、曝气设备等。

在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能耗等因素,选择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设备,以确保污水处理厂的长期稳定运行。

最后,运行管理是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涉及到设备维护、处理工艺调整、运行成本控制等方面。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到运行管理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环保要求和安全生产要求,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需要全面考虑污水来源、处理工艺、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经济高效、环保安全。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能够真正满足城市环境治理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某县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一、设计任务设计水量4万m3/d,进水水质BOD5:100~150mg/L,SS:200~250mg/L,CODCr :200~300mg/L,NH4-N:35mg/L。

污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二、工艺流程选择1、工艺流程方案比较(1)生物脱氮法。

目前,国内外对氨氮废水实际处理中使用较成熟的处理方法是传统的前置反硝化生物脱氮法,如A/O、AA/O工艺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废水中的NH3-N转化为NO2--N,再将NO2--N氧化为NO3--N。

然后再将NO3--N转化为NO2--N,最终转化为N2。

A/O、AA/O两种工艺都是在传统活性污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传统活性污泥方法相比,不仅能使出水中的BOD5达标排放,而且对废水中COD和氨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处理。

AA/O工艺较A/O工艺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厌氧阶段。

厌氧阶段主要是水解酸化过程。

邵林广等对AA/O和A/O系统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比较,发现AA/O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优于A/O工艺。

(2)物理化学脱氮法。

国内外采用物理化学的脱氮方法很多,大多数都是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主要有蒸氨法、吸附法、折点加氯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烟道气中和法和化学沉淀法等。

蒸氨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用蒸汽气提将废水中氨氮转化成游离氨氮被吹出,以达到去除废水中氨氮的目的。

蔡秀珍等对高浓度氨氮废水(3000~4000mg/L)进行了蒸吹处理,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以上。

虽然蒸氨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简便和去除率高的优点,但是游离氨会对大气造成二次污染。

此外,由于蒸氨过程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需消耗大量碱,生产成本比较高,且蒸氨废水中的氨氮浓度仍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有机物牢固地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张晓丽等利用天然沸石和NaCl再生处理后的沸石对煤气厂的焦化废水进行了吸附法脱氮试验,氨氮去除率可达42.8%,单位沸石的氨氮去除量平均为2.63mg/g。

用改型后的斜发沸石(钠型沸石)还可有效提高氨氮的去除率。

折点加氯法是将氯气通入水中,其投加量达到某一值(点),在该点水中游离氯含量最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

当氯气通入量超过该点时,水中的游离氯就会增多。

因此称该点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

折点氯化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

需氯量取决于氨氮浓度,两者质量比为7.6:1,为了保证反应完全,一般氧化lmg氨氮,需加9~10mg氯气。

pH值在6~7时为最佳反应区,接触时间为0. 5~2.0 h。

氯化法的处理效率达到90%~100%,处理效果稳定,且不受水温影响,投资较少,但运行费用高,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故氯化法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使废水中的氨等有机物氧化成CO2、H2O和N2等无害物质,以达到净化的目的。

鞍山焦耐院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完成了包括焦化废水在内的含高浓度有机物和氨氮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试验,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高效双组分催化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其特点是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和占地面积少,但由于设备耐高温、耐腐蚀,故投资较大。

化学沉淀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向废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之与废水中的某些溶解性污染物质发生反应,形成难溶盐沉淀下来,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浓度的方法。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是向废水中添加含有Mg2+和PO43-的药剂。

黄稳水等用Na2HPO4和MgSO4为化学沉淀剂,确定适宜pH值为9.5, n(P)︰n (N)=1. 04, n (Mg)︰n (N)=1.2 (n表示物质的量),氨氮的去除率>95%。

(3)物理化学法中的化学沉淀法和吸附法。

物理化学方法用于处理氨氮废水时,出水水质几乎不能达标排放。

物理化学法处理常常作为生物处理的预处理手段。

化学沉淀法常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使用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是去除剂的选择、将沉淀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和产品纯化的方法。

其中去除剂选择问题已经基本成熟,即加入含镁离子的盐和含磷酸根离子的盐,镁离子、磷酸根离子和铵离子一起结合生成磷酸铵镁沉淀(MAP)而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可以采用传统的物理方法把沉淀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产品纯化是当前化学沉淀法不能在工业中应用的最主要原因。

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有很诱人的前景,可以作为单独系统处理废水,但目前的吸附剂价格比较昂贵,投入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在吸附法处理的研究中应着重考虑如何降低吸附剂的成本,找到合适的投加方法和稳定的工艺条件。

2、工艺流程方案确定(1)物理法处理高浓度的氨氮废水,大都作为生物或化学处理的预处理过程。

目前来说,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中,应进一步研究价格低廉、性能良好的吸附剂,并同时研究对副产品的回收方法。

化学法处理中化学沉淀法有很诱人的前景,因为化学沉淀产物富含氮元素,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应进一步研究化学沉淀处理中的药剂选择和化学沉淀产物的纯化。

物理化学法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往往产生的副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机物,这就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对产生的副产品要合理处理,以防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2)用于市政给水处理中生物预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过滤反应器、生物滤塔、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生物转盘反应器、生物流化床以及土地处理系统等。

其中以生物过滤反应器中的生物陶粒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最为常用。

前者有一定的机械过滤能力适合处理较低浓度或低温原水,后者则因为填料空隙率大,不易堵塞,适合处理较高浓度的微污染原水。

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工艺这一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中,颗粒活性炭是微生物生长的载体。

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形成的微生物膜通过生物降解作用,可进一步降解在活性炭表面及微孔富集的有机物,从而降低了活性炭的吸附饱和度,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生物膜法水处理技术具有负荷高、占地面积小、运行维护管理方便、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市政给水处理、市政污水达标处理以及污水深度处理回用等众多领域。

随着人们对生物膜水处理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生物膜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在工程投资、占地和能耗上具有极大的优势,其可根据进出水水质要求的不同,分别采用的二段或三段处理工艺组合,且可根据水量的大小进行模块化设计,是适合此小城镇污水处理新技术。

三、工程设计1 设计参数与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定污水处理厂设计水量40000m3/d,出水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具体进出水水质参数如下表:表1 单位:mg/L名称CODcr BOD5SS NH3-N进水200~300 100~150 200~250 35出水≤60≤20≤20≤8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工艺流程图2 工艺介绍(1)格栅井格栅井内采用1台机械细格栅,宽600mm,间隙5mm,格栅倾角60度,每日栅渣2.8 m3/d。

主要用于拦截污水中较大的固体漂浮物和悬浮物,以防止其在调节池中积聚沉淀和堵塞水泵及管道,保证后续处理工艺正常运行。

栅渣每天人工清理外运。

(2)调节池由于中小城镇来自各时段的污水水量不均匀且波动性较大,故设一调节池来缓冲水量,均匀水质,以避免冲击负荷对生化处理的影响。

a.本次设计按连续进水进行设计。

调节池的调节容积按日处理量的35﹪~50﹪计算,即相当于8.4~12.0倍的平均时水量。

b.设计进水量Q: Q=40000t/d=40000÷24=1666.7m3/hc.停留时间t:取设计停留时间t=9.0hd.有效容积V: V=Qt=1666.7×9.0=15000.3(m3)e.有效水深h:有效水深采用h=5.0mf.池子的面积F:F=V÷h=15000.3÷5.0=3000.06(m2)g.池子的平面尺寸:采用L×B=56m×53.6mh.池子的总高度H:设超高h1=0.5m ∴ H=h+h1=5.0+0.5=5.5(m)i.池子的几何尺寸:采用L×B×H=56m×53.6m×5.5m调节池采用全地下式,设计停留时间为9h,有效容积为15000.3 m3,工艺尺寸为:56 m×53.6 m×5.5m(超高0.5m)。

池内设潜水防堵污水泵3台(2用1备),Q=1000m3/h,H=13m,将调节池内污水提升至水解酸化池;(3)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

水解池内分污泥床区和清水层区,待处理污水以及滤池反冲洗时脱落的剩余微生物膜由反应器底部进入池内,并通过带反射板的布水器与污泥床快速而均匀地混合。

污泥床较厚,类似于过滤层,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

由于污泥床内含有高浓度的兼性微生物,在池内缺氧条件下,被截留下来的有机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同时,生物滤池反冲洗时排出的剩余污泥(剩余微生物膜)菌体外多糖粘质层发生水解,使细胞壁打开,污泥液态化,重新回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被好氧菌代谢,达到剩余污泥减容化的目的。

由于水解酸化的污泥龄较长(一般15~20天),所以在本设计中,采用水解酸化池代替常规的初沉池,除达到截留污水中悬浮物的目的外,还具有部分生化处理和污泥减容稳定的功能。

水解酸化池设计停留时间为4h,有效水深4m,有效容积为277.8m3,共分2格,每格工艺尺寸为:5.4 m×6 m×4.3m(超高0.3m)。

(4)曝气生物滤池第一段DC曝气生物滤池以去除污水中碳化有机物为主,在该段滤池中,优势生长异养菌,沿滤池高度方向从底部进水端到出水端有机物浓度梯度处于递减,其降解速率也呈递减趋势。

在进口端由于有机物浓度较高,异养微生物处于对数增殖期,微生物浓度很高,BOD负荷率也较高,有机物降解速率很快,而此时自养菌处于抑制状态;随着降解的进行,在滤池中有机物浓度沿水流自下向上不断降低,异养微生物处于减速增殖期,微生物膜增长缓慢,而自养微生物处于增殖工程,曝气生物滤池最终出水中的有机物已处于较低水平。

本设计采用的UBAF滤池最大特点是气、水为同向上向流态,使用一种新型的类球形轻质陶粒填料,在其表面及内腔空间生长有微生物膜,污水由下向上流经滤料层时,微生物膜在滤料层下部提供曝气供氧的条件下,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好氧降解,并将污水中的部分氨氮进行硝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