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
野外驻训演习不同类型的卫生防疫保障措施

措施 ,使参训演 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 、 科
学化轨道 。做好野外驻训演习部 队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 , 必 须发挥部队各级卫生人员的整体作用 。为此 , 在野外驻 训演 习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 们建立 了以连 、 我 营为一级 , 以团卫 生 队和师医院为二级 . 区卫生 防疫保障组为三级 的三位一 军 体 的卫生防疫保障工作网。一级主要 是了解卫 生防病信息 ,
任 务 的 变 化 , 时 转 场 . 驻 的不 稳 定性 。 甚 至 同一 地域 , 随 居 随
时转移宿营地 , 应急反应快 . 跟踪保障要求高 。 1 参训系 多军 、 . 2 兵种合成卫生防疫措施落实难度大 参训 演习部 队系多军 、 兵种合成 参与人员多 , 卫生技术力量薄弱,
・ 2 5 l3 ・
预 防 医学 ・ 生学 卫
野外驻训演 习不同类 型的卫生防疫保障措施
杨 占清 ① 黄 尉 初① 刘元 东① 党 勃 ① 王猷 金① 张 景 兰① 苏静静 ① 车 吉 泊① 孙 华斌 ① 于 晓敏 ② ( 济 南 军 区联 勤部 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东济 南 2 0 1 ;济 南 军 区联 勤部 卫 生部 , 东济 南 2 0 2 ) ① 山 50 4 ② 山 5 0 2
的卫勤保障类型与对策 . 对平战时指导部队做好应急卫勤保
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针对部队野外驻训演习实践 的卫生
防疫保 障任 务的特点 . 在时间紧 , 任务重 , 要求 高 。 公共卫生 潜在 隐患多的情况下 . 依据不同 的保障类 型 . 采取 了科学合
理 的综合性 防疫保障措施 . 督导” 重“ 重“ , 协调” 重“ , 帮带” , 确保野外驻 训演习的部 队末发生 重大疫病流行 和食源性疾 病, 圆满地完成 了卫生防疫保 障工作 。
夏季沙漠地区部队训练卫勤保障研究

夏季沙漠地区部队训练卫勤保障研究柏杰,王冉,闫迎鸽,胡鲜云,李婕*(陆军原装甲兵工程学院门诊部,北京100072) 摘要:针对沙漠地区部队训练卫勤保障能力建设需求,分析了夏季沙漠环境中参训官兵的主要伤病类型,阐述了夏季沙漠地区卫勤保障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了适应沙漠地区训练的卫勤保障对策建议,为开展部队沙漠地区卫勤保障实战化训练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㊂ 关键词: 沙漠地区; 训练卫勤; 特征;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48(2019)10-0195-02作者简介:柏杰(1980-),女,大学本科,护师㊂从事急诊护理管理工作㊂*通信作者E-mail:delphan2008@ 在我国北部和西北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沙漠,沙漠地区作战成为我军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样式㊂聚焦沙漠地区作战需求,分析沙漠地区卫勤保障特点,研究沙漠地区卫勤保障对策措施,对于提高部队沙漠地区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㊂1 沙漠环境对参训官兵的影响 沙漠环境以干燥少雨㊁昼热夜凉㊁地表松软㊁植被稀少㊁通行困难为主要特征,与部队官兵日常生活训练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极易对参训官兵身体机能产生影响㊂1.1 中暑与脱水 沙漠地区空中云量少,湿度小,日照强,导致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夏季昼间气温通常可达40℃,地表最高可达60~80℃㊂如在新疆吐鲁番南部地区,沙丘表面通常可达70℃,最高曾达82℃㊂部队长时间暴漏在太阳直射的高温环境中,极易发生中暑或脱水症状〔1〕㊂美国海军陆战队沙漠指导手册指出,在沙漠炎热的高温照射下,一个人在休息时每小时流的汗相当于失去一品脱(大约500~600毫升ml)的水㊂一旦发生中暑或脱水,轻者头晕㊁恶心㊁浑身无力;重者体温过高㊁发生眩晕甚至昏厥,进而失去自救能力,甚至导致死亡㊂部队官兵一旦发生中暑或脱水,严重影响武器装备的操作和战术行动的开展㊂1.2 皮肤损伤 沙漠环境恶劣,变化急剧,极易对官兵造成皮肤损伤㊂一是砂石刮伤,当地表气温过高时,超大规模的气流运动形成沙尘暴,地面杂碎石打到脚踝导致皮破血流甚至骨裂㊁骨折,空中飞沙刮在脸上造成局部皮肤破损㊂二是脚部起泡,不合适的鞋靴或者未能及时清理的沙粒都会导致脚部起泡,影响官兵正常行走㊂三是滋生痱子,长时间高温环境中厚重作训服下的皮肤容易滋生痱子,在汗水的浸泡下疼痛难忍㊂例如,在美军2011年发起的美杜莎行动中,美军作战队员穿着防弹背心,导致排汗不畅,大部分队员很快长了痱子,成为困扰美军作战行动的主要伤病〔2〕㊂四是皮肤晒伤,强烈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引起皮肤红肿发炎,并伴有轻微的烧灼感㊂1.3 急性中毒 沙漠中植被稀少,但是有植被的地方往往伴生着一些有毒的生物,如毒蛇㊁蝎子或虫子等㊂例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附近,往往寄生着一种 塔里木蜱”,人被叮咬后会引发出血热,并在十几个小时内死亡㊂1.4 淤陷疲劳 沙漠中覆盖着厚厚的沙子,道路稀少,地表松软,徒步行走的官兵易产生淤陷引起行走费力㊁速度减慢;轮式车辆则可能无法通行,影响部队行军速度㊂1.5 沙尘堵迷 沙尘暴是沙漠地区的一种灾难性现象,地面过高的温度造就大规模的高温上升气流,将地面沙粒迅速带上天空,产生沙尘;同时,迅速上升的气流又使地面形成负压区,吸引周边气流填入,进而引起地面风暴㊂一旦遭遇沙尘暴,要迅速转移,否则可能被从天而降的沙尘覆盖,同时造成参训官兵易呼吸道堵塞㊁迷眼等症状㊂2 沙漠地区部队卫勤保障特点2.1 恶劣环境条件下伤病高发 沙漠地区环境条件恶劣,参训官兵生存面临挑战,对参训官兵身体㊁心理素质提出了苛刻的要求㊂当训练时间超过一昼夜时,参训官兵的生存能力面临极端考验㊂一是受较长时间高温干燥环境的影响,官兵中暑和脱水发病率较高,在某营执行一次沙漠训练任务时,发生约有30.3%官兵发生中暑症状,其中中暑症状较重者为12.2%㊂二是受紫外线照射和沙粒摩擦影响,参训官兵的皮肤损伤现象比较严重,沙漠地区午后太阳连续照射时间超过3小时的官兵晒伤的比例约为22.4%,连续行走时间超过5h 的官兵脚部起泡的比例约为13.2%,并且身体破损或感染部位在沙粒的摩擦下更易引起损伤加重㊂2.2 战场救治实施难度大 沙漠地区特有的环境特点,大大增加了战场救治的难度,导致官兵罹患伤病后面临着突出的救治难㊁手段缺㊁效率低问题㊂例如,沙漠地区中暑和脱水伤病高发,规模大,发展迅速,往往超出了部队卫勤保障机构的救治能力㊂痱子㊁褥疮等皮肤疾病发生后在汗水的浸泡下不仅对官兵身体造成严重伤痛,还考验着官兵的精神意志,而在施救过程中又缺乏见效快㊁疗效好的治疗手段㊂同时,沙漠地区道路条件差,沙尘影响大,不利于大型医疗装备的机动和开设,难以形成有效的战场急救条件,不利于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官兵伤病发展,降低了战场救护的效率㊂2.3 伤病员后送效率低下 及时㊁快速㊁高效的急重症伤病员后送,是提高战场救护效果的重要基础㊂但是,由于沙漠地区通常地表松软,道路稀少,远离生产生活区,且气候变化急剧,往往会给后送活动的组织实施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㊂如果伤病员位于沙漠边缘,则可以利用轮式卫勤保障装备实施快速后送;如果伤病员位于沙漠腹地,则往往需要依赖直升机进行后送,对卫勤保障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同时,在伤病员离开沙漠地带进行轮式机动后送时,则因为远离生产生活区,导致后送距离长,增加了急重症伤病员等待治疗的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㊂如美军在2011年美杜莎行动中,由于沙漠中没有道路,就只能通过救伤直升机实施伤员抢救后送㊂3 沙漠地区卫勤保障对策3.1 科学制定卫勤保障预案 准确预计沙漠地区战场环境特点,科学分析不同伤病发生规律和救治措施,有机调配部队卫勤保障力量与资源,并结合部队训练活动整体安排,统筹制定卫勤保障行动预案,是提高沙漠地区部队训练卫勤保障效益的基本保证〔3〕㊂制定时,应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沙漠地区高发伤病,从救护环境㊁救护方式㊁人员编组㊁出动程序㊁器材准备等方面突出卫勤保障行动方案的制定,增强卫勤保障行动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保证卫勤保障方案用得上㊁展得开和救得下㊂3.2 开展针对性实战化演练 依据沙漠地区卫勤保障预案,通过战场环境分析㊁保障行动预演㊁实地编组演练等方式,开展沙漠地区卫勤保障实战化演练,提高部队训练过程中的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4〕㊂方案形成后,应组织全体卫勤保障官兵尽快熟悉预案内容,针对部队训练地域特点,分析训练地域沙漠环境的主要特点及其对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做到预防措施和防护对策心中有数㊂同时,针对不同伤病的救治流程和卫勤保障装备能力,开展沙漠地区卫勤保障救护演练,熟悉救护的环节及其救护要求㊂在训练条件允许或部队进入沙漠地区前,卫勤保障分队应开展一次或几次实地编组演练,从预设情况㊁指挥判断㊁组织实施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全面提升卫勤分队在沙漠地区的实战化救护水平㊂3.3 构建精干的保障力量体系 针对沙漠地区高发伤病的类型和规律,精选卫勤保障专业技术人才和保障装备,按照伴随保障和支援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方法,科学编组卫勤保障力量体系,形成集中统一指挥下的卫勤保障力量分散部署,提高卫勤保障力量的应急处置效率㊂通常,根据部队训练编成结构,按方向或按任务编成,编设若干个精干的卫勤保障小分队,伴随某方向或执行某任务的部队进行卫勤保障㊂同时,在部队训练纵深,预留一定的卫勤保障力量,对不同方向或任务的卫勤保障分队实施及时支援㊂3.4 做好官兵伤病防护教育 熟悉沙漠地区环境特点以及主要伤病的发生规律,提高参训官兵沙漠地区的自救能力,是减少沙漠地区官兵伤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㊂在部队进入沙漠地区前,应灵活采用专题授课㊁随队辅导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官兵伤病防护教育,从沙漠地区环境特点㊁主要伤病㊁伤病危害㊁救治措施等方面,增强参训官兵的伤病防护意识和自救意识,逐渐形成个人自救㊁战友互救和专业抢救相结合的全员救治能力〔5〕㊂3.5 联合军地开展一体化救治 实战化条件下的作战训练要求部队必须熟悉作战地域的战场环境㊂但是,由于沙漠在我国的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并非所有的部队未经实地体验就能深刻体会到沙漠地区卫勤保障任务的艰巨性,进而可能导致在救护组织实施中面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㊂因此,要主动联系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力量,邀请地方专业化的医疗机构,针对沙漠地区卫勤保障任务需求,建立一体化的卫勤保障体系,开展一体化的卫勤保障行动,进一步提高保障效益㊂参考文献:〔1〕 杨振宇,罗勇军.新疆高原㊁沙漠㊁寒区特殊地域军事医学地理特点及卫勤保障对策〔J〕.西南军医,2018,20(1):5.〔2〕 鲁斯蒂㊃布拉德利,凯文㊃莫勒.坎大哈之狮〔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3.〔3〕 孙克理,程龙,姜贵宇,等.平原部队急进高原地区驻训卫勤保障特点与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9):1175.〔4〕 崔学军,马林,张建辉,等.美军卫勤实战化训练的经验及启示〔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7,26(10):901.〔5〕 李明贤,孙波,周卉,等.基层部队卫勤保障现状与实践〔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12):2488.(收稿日期:2019-03-20;修回日期:2019-05-07)。
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

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特点及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针对沙漠戈壁地区在野外驻训中存在卫勤保障环境复杂,保障任务艰巨,保障资源相对缺乏,参训部分官兵思想压力较大等特点,从卫勤侦察、宣传教育、心理状况、消毒工作、卫生检查、加强适应性训练及完善设施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对策。
【关键词】沙漠戈壁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难点对策沙漠戈壁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变化多端,驻训点远离部队医院与城市,具有单位小、分布散、距离远,发病高,医务人员相对少,医疗设备相对不足等特点。
要搞好此条件下的卫勤保障工作,务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物资药材器材上认真完善,从保障机制体制上建立健全,从坚持防病治病中点滴养成,坚持“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好卫勤保障工作。
1 卫勤保障特点1.1 保障环境复杂沙漠戈壁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变化无常,风暴、冰雹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毒蛇、毒蝎、毒蜂危害较大,苍蝇、蚊虫较多且毒性较大,昼夜温差较大,是中暑、冻伤、皮肤病、感染性腹泻等的高发区,这无疑给驻训中的卫勤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
1.2 保障任务艰巨沙漠戈壁中的驻训地一般都远离部队医院与城市,存在单位小、分布散、距离远,医务人员相对少,医疗设备相对不足,病员后送相对困难等实际问题。
与营区相比,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环境差,条件苦,训练强度大,训练创伤多,急诊多,病种杂,给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部分官兵思想压力大由于驻训地地处沙漠戈壁,环境恶劣,四处人烟稀少,消息闭塞,管理严格,训练紧张,活动单一,加之参训官兵中独生子女较多,难免会有怕苦怕累和恐惧害怕思想存在。
1.4 保障资源相对缺乏沙漠戈壁地方偏僻,人迹罕至,即使有人居住的地方,经济也相对较为落后,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相对缺乏,药材补给相对困难。
2 卫勤保障措施2.1 加强卫勤侦察,制定保障措施部队入住前,应组织由防疫军医、检验技师和卫生员组成的调查组,对进驻地进行流行病学侦察。
野外生存培训保障措施

野外生存培训保障措施野外生存培训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风险的活动,为了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顺利完成训练,应该采取以下保障措施:1. 专业教练:确保有经验丰富的、受过专业培训的教练在场指导和监管培训活动。
教练应具备野外生存技能、急救知识和解决紧急情况的能力,能够保证参与者的安全。
2. 活动计划和评估:事先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野外生存技能培训的内容和目标,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能力评估,以及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的预案。
在活动中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训练内容,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参与者的安全。
3. 安全装备和设施:提供适当的安全装备和设施,如头盔、防护服、手套、登山绳索等,确保参与者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
与此同时,要对这些装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功能完好。
4. 紧急救援计划:建立紧急救援计划,明确野外生存训练过程中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教练应具备急救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医疗救护,并及时联系当地医疗机构或救援队伍进行救援。
5. 气候和地理考虑: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培训,如暴风雨、冰雪等恶劣天气。
在进行高风险的活动时,要确保参与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6. 参与者健康检查:在活动开始前,对参与者进行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的评估,并要求参与者提供身体检查报告。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严重健康问题的参与者,应根据其状况决定是否适合参加培训活动。
7. 活动保险:为参与者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包括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
确保参与者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受伤时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助,并减轻其经济负担。
总之,为了保障野外生存培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在教练、活动计划、装备设施、救援计划、气候地理、参与者健康和保险等方面采取综合的保障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参与者在培训中学到有效的生存技能,并安全顺利地完成培训。
沙漠地区夏季驾驶员野外集训卫勤保障特点与体会

野营卫 生知识 、 自我保 健 、 练伤 防护 教育。普 及肠 道传染 病 、 训 食物 中毒 、 中暑 、 类 皮肤 病 、 蛇蝎 子 咬伤 及脚 癣 的 预 防知 各 毒
识 。加强心理 卫生常识教育 , 培养官兵 良好的心理 素质 和意志
注重 保护视 力 , 行进时 注意看 远景 与 近景相 结合 , 在休息 时 并
2 卫勤保 障 策略 பைடு நூலகம்体 会
2 1 做好集训前 的准备 . 2 11 开展健康教 育 .. 结 合驾驶 员夏 季集 训实 际 , 织 开展 组
露部位的皮肤涂驱避剂 ; 袜子和 内衣裤 , 帐 , 促人 勤洗 挂蚊 并督
员盖好被 子 ; 在车 队休息 时开展腰部活动锻 炼 , 并且 互相按摩 ;
绿豆汤的供应 。
14 饮食卫 生方面 .
野外卫生条件 差 , 生设施 简陋 , 物容 卫 食
易腐烂变质 , 细菌极易生长 繁殖 , 易导致食物 中毒及肠道 疾病。
15 心理方 面 集 训地域天气 炎热 , 内温度较高 , 队要保 . 车 部 持车 队行进 , 训练时 间长 , 官兵易 出现烦躁和焦虑 。
行。
214 完善药 品器材 ..
充分 准 备防治多发 病 、 常见病 、 方病 地
的药材及卫生 防护救 治器材 , 防治 中暑与 提高耐热能力 的 增加
野外驻训服务供应保障方案

野外驻训服务供应保障方案野外驻训是指军队在野外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物资匮乏。
为了保障野外驻训的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份野外驻训服务供应保障方案。
一、野外驻训基本情况分析根据野外驻训地点的实际情况,分析野外驻训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交通、通讯条件、供水和供电条件等方面的情况,了解野外驻训的特点和需要保障的内容。
二、物资供应方案1.食品供应:根据每天的人数和食物摄入标准,制定食品供应方案。
保证食品的质量、种类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
2.饮水供应:野外驻训地点缺乏自来水,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供水,如携带饮用水、净水设备等。
3.露营装备:提供野外露营所需的装备,如帐篷、睡袋、火炉等。
4.医疗物资:提供常用的急救物资、药品和医疗设备,以满足野外驻训期间的医疗需求。
三、通讯保障方案1.通讯设备:提供移动通信设备,确保野外驻训人员与外界的联系。
2.通信网络:建立临时通信网络,提供可靠的通信环境。
3.通讯保障人员:配备专业的通讯保障人员,负责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4.应急通讯方案:制定应急通讯方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通讯。
四、安全保障方案1.培训演练:组织野外驻训前的培训演练,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安全检查:定期对野外驻训地点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隐患。
3.紧急救援:制定紧急救援预案,配备专业救援队伍和设备。
4.安全防护装备: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毒面具等。
五、交通运输方案1.运输工具:提供野外驻训所需的运输工具,如汽车、摩托车等。
2.驾驶员培训: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提高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
3.交通组织:制定交通组织方案,确保野外驻训期间的交通畅通和安全。
六、环境保护方案1.垃圾处理:制定垃圾处理方案,分类收集和处理垃圾,确保野外驻训地点的环境卫生。
2.能源利用: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能源的浪费,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
3.环境监测: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野外驻训地点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野外驻训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驻训安全注意事项
野外驻训是军事训练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让士兵能够适应野外环境,提高实战能力。
然而,野外驻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我们在野外驻训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安全。
首先,要做好防护措施。
野外驻训往往面临严酷的自然条件,如高温、低温、暴雨等。
因此,我们需要带上适合的防护装备,如防晒衣、雨具、冬季保暖衣物等,以应对各种不同的天气状况。
同时,注意及时摄入足够的水分,以防止脱水。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自律。
野外驻训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和军事纪律,如保持整齐、静默、听从命令等。
此外,我们还应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如不与野生动物接触、不擅自离队等,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再次,要进行合理的体能训练。
野外驻训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体能训练,因此我们要提前做好充分的体能准备。
此外,在进行剧烈体能训练之前,要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此外,要注意食品安全。
在野外驻训期间,食品来源常常不稳定,所以我们要谨慎选择食物,并注意食物的保存和烹饪方式,以防食物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此外,要遵循合理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最后,要加强危险品的安全意识。
在野外驻训中,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危险品,如火药、炸药等。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危险品
的认识,正确使用、储存和运输,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综上所述,野外驻训是一种锻炼实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也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只有做好各个方面的安全注意事项,才能确保自身和团队的安全,顺利完成训练任务。
部队执勤驻训期间卫勤保障特点和要求

几十人至几百人 不等。在 事件得到平 息后 , 需要 一定数 量 的 兵 力留下担负执勤驻 训 任务 , 以达到 “ 反 弹 、 抗 保稳 定 ” 目 的
特别 是部 队处 于野 战条件 , 厨房 、 堂都是 临时搭 建的 , 食 卫生
近年来 , 我总 队在外执勤驻训期 间, 本着“ 围绕 中心 、 全面
细致、 突出重点、 高效保障” 的原则, 圆满完成了各项卫勤保障
任务 。结合执行 任务情况 , 就执 勤驻训部 队 的卫 勤保 障特 点
和要求作一些探讨 。 1 执勤驻训部 队卫勤保 障特点
1 1 医疗设施缺 , 治任务 重, . 救 卫勤保 障具有超 常性
实用 医学杂志 ,06 2 ( )3 5 20 ,3 3 :7
[ ] 刘 晓斌 , 4 韩
西 . 队医 院机 动卫勤 分 队建 设 中存 在问题 与改 军 ( 07 2 3 2 0 —1 —0 收稿 , 责任编辑 尤伟 杰)
进措施 . 实用医学杂志 ,0 62 ( )5 4 20 ,34 :0
勤驻训任务 的需要, 部队分别部署在不 同的驻训点上 , 卫勤保障
半径可多达几十公里 , 且路况较差 , 接送患者 、 日常巡诊 十分不 便, 伤病员后送 总队医院距 离远, 增加了卫勤保障难度。因而 , 需要采取灵活的卫勤保障措施, 要充分利用地方卫生资源, 拓宽 卫勤保障渠道 , 增强卫勤保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
维普资讯
暖圈
(e ao afehe oe A ePiF ̄)o1N. 0—9 版 Md Lu l t isPp’ rdoeOe V . 028 0出 i m hCneels m l l¥ 19o90 cJ o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特点及
对策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针对沙漠戈壁地区在野外驻训中存在卫勤保障环境复杂,保障任务艰巨,保障资源相对缺乏,参训部分官兵思想压力较大等特点,从卫勤侦察、宣传教育、心理状况、消毒工作、卫生检查、加强适应性训练及完善设施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沙漠戈壁地区野外驻训卫勤保障对策。
【关键词】沙漠戈壁野外驻训卫勤保障难点对策
沙漠戈壁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变化多端,驻训点远离部队医院与城市,具有单位小、分布散、距离远,发病高,医务人员相对少,医疗设备相对不足等特点。
要搞好此条件下的卫勤保障工作,务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物资药材器材上认真完善,从保障机制体制上建立健全,从坚持防病治病中点滴养成,坚持“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好卫勤保障工作。
1 卫勤保障特点
1.1 保障环境复杂
沙漠戈壁地区环境恶劣,气候变化无常,风暴、冰雹等自然灾害
时有发生,毒蛇、毒蝎、毒蜂危害较大,苍蝇、蚊虫较多且毒性较大,昼夜温差较大,是中暑、冻伤、皮肤病、感染性腹泻等的高发区,这无疑给驻训中的卫勤保障工作增加了难度。
1.2 保障任务艰巨
沙漠戈壁中的驻训地一般都远离部队医院与城市,存在单位小、分布散、距离远,医务人员相对少,医疗设备相对不足,病员后送相对困难等实际问题。
与营区相比,发病率相对较高,加之环境差,条件苦,训练强度大,训练创伤多,急诊多,病种杂,给诊疗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部分官兵思想压力大
由于驻训地地处沙漠戈壁,环境恶劣,四处人烟稀少,消息闭塞,管理严格,训练紧张,活动单一,加之参训官兵中独生子女较多,难免会有怕苦怕累和恐惧害怕思想存在。
1.4 保障资源相对缺乏
沙漠戈壁地方偏僻,人迹罕至,即使有人居住的地方,经济也相对较为落后,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相对缺乏,药材补给相对困难。
2 卫勤保障措施
2.1 加强卫勤侦察,制定保障措施
部队入住前,应组织由防疫军医、检验技师和卫生员组成的调查组,对进驻地进行流行病学侦察。
重点了解当地气候、地理、水源水质和传染病、流行病、常见病、地方病、医学昆虫、有害动植物等情况[1],并根据卫勤侦察情况,认真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卫勤工作计划
及详细的防病治病措施。
2.2 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病常识
部队进入沙漠戈壁驻训集结地域后,要及时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全体驻训人员进一步了解把握驻训地环境的特点及一些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并运用卫生课、黑板报、小广播及卫生宣传小手册等形式进行卫生常识的随机宣传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一些季节性、地域性疾病相关知识要进行重点宣讲,如肠道传染病、中暑、淹溺、雷(电)击伤、毒蛇(蝎)咬伤、训练伤等。
并教育全体驻训人员确实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及不洁净水,不吃不洁净的瓜果和生冷食品,不吃变质食品,禁食凉拌菜。
通过有计划、有组织、较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大家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2],为沙漠戈壁中的野外驻训打下坚实的卫生防病基础。
2.3 加强心理工作,战胜恐惧心理
由于驻训地处于“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的沙漠戈壁,参训的官兵中以80后及90后居多,存在畏惧与害怕心理是很正常的,这就要求我们医务工作者务必在进驻后,认真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及心理卫生常识教育,积极组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及时地消除官兵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有效的减轻官兵的思想负担。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引导工作,培养和维护了参训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军事训练的适应能力,使其在训练中建立自信心和自控力,保持心理健康。
对于确实难于参训的“高危”个体应进行适当调整[3],以防止不测或
意外的发生。
2.4 加强卫生检查,消除疫情隐患
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认真的搞好卫生检查与卫生监督工作。
军医要及时向指挥人员提出科学合理的卫生建议,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及时地督促纠改;同时,还要认真的搞好训练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工作,教育参训官兵做到科学组训科学施训,有效防止及减少意外伤的发生。
对于平时官兵的食用物品,应协调相关领导严格以生活服务中心的形式进行统一采购,对每次采购的食品应进行认真的检测,严把食品采购关、储藏关、烹调关及卫生管理关,做到厨房及库室的食品无蝇、无鼠、无霉烂,以防止食物中毒等意外的发生。
2.5 搞好消毒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进入驻地后,要严格按卫勤要求统一规划设营,并立即对驻训点周围的环境卫生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宿舍和营区周围进行大面积消毒,消灭蚊、虫、蝇孳生地和其它媒介昆虫,根据驻地情况,设置野外厕所、野外垃圾坑,做到不随地大小便,垃圾定点堆放掩埋[4],同时,务必对厨房进行统一规划,及时配发分餐设备,冰箱、消毒柜等,防沙防蝇设备要完善,并坚持对室内、饭堂、厕所、垃圾池等进行消毒处理,教育驻训人员务必定期洗澡,勤换洗衣服,确实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有效防止皮肤病的发生。
2.6 加强适应性训练,搞好文体活动
部队进驻沙漠戈壁后,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应性训练,有针对性
的进行训练及锻炼,有效地提高驻训官兵对沙漠戈壁及寒冷酷暑等环境及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并充分利用平时的训练间隙及节假课余外,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如沙滩篮球、沙滩排球、戈壁电影、戈壁游戏等,以达到缓解疲劳、放松心情、调整情志及减轻压力之目的。
2.7 完善设施建制,加强防病治病
由于驻训地人多、面广、线长、分布散且后送难,故应认真的加强完善医疗设施设备,配齐配全药品药液,配够配好医务人员。
作为连级单位应设置1个卫生室,配备一名熟业务、精专业的卫生员,若驻训点独立偏远,务必选派一名全科医师来负责卫生室工作;对人员已达2个连队的驻训点,应选派1名医生并成立卫生室,对于独立的偏远驻训点,还应加派1名熟业务的卫生员配合医生工作;对人员达到1个营的驻训点,应组建由至少1名医生和1名卫生员组成的临时卫生所;若为整团建制人员进行沙漠戈壁野外驻训,务必组成临时卫生队。
同时,应在医疗人员中开展卫勤知识、战伤救治、疾病预防、危重病人处置等培训,提高保障能力[5],为进一步搞好沙漠戈壁野外驻训中的防病治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行英,朱志强.热区部队暑期驻训卫生防病特点与对策[J].人民军医,2007,50(4):192.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51~668.
[3]许顺雄,郭树森,徐立.部队军事训练卫勤保障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6,8(6):354.
[4]焦伟,赵冲.某部海训期间卫生防病工作的几点做法[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8,26(5):363.
[5]何顺佳,张涛,陈刘生.某部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卫勤保障的几点体会[J].解放军卫勤杂志,2009,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