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设置简介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招生,楼宇智能化是其专业方向之一。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09年获得招生资格,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是“长三角”地区为数不多开办本专业的学校之一。
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校楼宇智能化方向毕业生供不应求,已遍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本专业所在的学院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单位,依托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江苏省示范实验中心)、江苏省服务外包专业建设项目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省级重点)的建设,形成了一个特色明显的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完全能够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其中,通过中央财政项目建成的建筑智能化综合实验室能够完成建筑智能化系列课程实践的绝大部分内容。
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有了及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二、培养目标及就业领域本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原则,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建筑及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建筑供配电、照明工程、建筑设备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工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特色按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中的知识体系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安排教学内容,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培养协调发展的原则。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研究

能 建筑 . 能建 筑 是 多 学 科 、 智 高新 技 术 的集 成 , 量 的现 代 和 未来 的高 新 技 术竞 相 在 此应 用 . 能 建筑 领 大 智 域迫 切 需要 按 “ 电+ 强 信息 ” 式 培养 建筑 电气工 程 类应 用 型人 才 , 模 围绕应 用 型 人才 的 素质 、 力 、 能 知识 需
关键词 : 筑 电气与智 能化 ; 建 应用型人才 : 课程体 系
中图分 类号 : 4 G6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童 编号 :0908(00 2 15 3 10.152 1) . 0. 00 0
Bu l i e t ia n n elg n o e so a si r i i g i ngEl c r c l d I t l e t d a i Pr f s i n l T a n n n
第 27卷
第 2 期
吉
林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Vol, 7 2 No . 2
21 0 0年 4月
J rn of ou a1 Ji n nsti ut of rc t ct e & Ci E 1i I t e A hi e ur vi1 ngi eeri n ng
Apr. 201 0
p o e so a t cu e o efa wo k c riulm y tm n e c n h o tn ft es e ii e o m a u e o r f s i n lsr t r ft r me r u c u s se a d t a hig t ec n e to p cfcr f r me s r sf r u h h i e n ai n wi e t h ee a ti tt to st ee n r f s in le c to n e c i g meh d v mplme tto t aviw o t e r lv n nsiu i n o r lva tp o e so a du a in a d t a h n t o sha e h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和培养方案改革

在土木工程学科背景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以建筑物为载体,研究电能的传输、转换、控制、利用和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的专业。
该专业涉及到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1]。
上世纪90年代智能建筑在我国兴起,现已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
针对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及其高质量专门技术人才的匮乏,2005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由于该专业创办历史不长,全国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也不是很多,因此,在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体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需要深入探索[2]。
一、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于2006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了智能建筑专业,2009年正式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和民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信息处理等工作,并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1.构建的原则。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总体上需要体现素质教育、专业知识传授、应用能力和培养协调发展的原则。
素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3],因此我们在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时,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协调统一;根据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使其做到基础扎实、技术先进实用、知识全面、注重实践;以建筑为平台,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为对象,应用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安全、舒适、节约、环保的目标。
2.总体框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构建本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时,结合本专业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在传统的电类课程基础上,特别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我们设置了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四个平台,共计57门必修和选修教学课程,12门课程设计以及工程认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实践、发展与未来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实践、发展与未来前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为适应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设备安装、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契机,建设一个集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职业资格培训考证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为一体的综合实训基地。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根据教育部建筑电气化与智能化专业的定制原则,并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具备执业注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技术,数控理论及应用,通信原理,建筑环境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分析、设计和一定的开发与研究能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指导小组的课程设置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较好地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统一要求与体现特色的关系以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加强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具有电、控、计算机、建筑多学科融合的特点,特别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电类课程基础上,增加基于信息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
以“建筑环境与设备为对象、自动控制为手段、网络技术做支撑、掌握系统集成是关键”的知识主线,建立较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建筑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为主线,以信息与控制工程理论为基础,融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智能建筑工程教育。
在建筑电气系统的信号、器件、设备和系统4个层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范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控制、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到大中型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公司、建筑智能化专业公司、大中型智能化体育场馆以及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工程领域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以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到相关企业、院所和管理部门工作的建筑电气设计、安装、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管理、建筑智能化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与控制理论、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与信息化应用、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兰州交通大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七、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各学期课程分布及周学时数总学时数课堂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12345678通识教育必修44学分34010411思想道德与法治232322340202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48483340302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48483340403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64644 13010111体育A1361818213010211体育B1361818213010311体育C1361818213010411体育D1******* 17110111大学英语综合14643232417010211大学英语综合24643232417111311大学英语综合32321616217011411大学英语综合423216162 11110311高等数学2A58080511110411高等数学2B58080511210311大学物理246464434050111形势与政策232320.50.50.50.5选修16学分详见第十三部分:选修课程选课说明及要求学科基础必修26.5学分03100921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334848332101021C语言程序设计3483216311110321线性代数223232211110421概率与数理统计223232232070121电路分析464568436077021电子技术46456843201053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32284236070821自动控制原理348444336070221热泵与制冷技术 1.52424 1.536070421建筑设备232322选修6学分1111082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23232√11110222数学建模23232√36070422建筑电气CAD与BIM应用232248√04031122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2322210√36070122MATLAB语言与工程应用232248√32070122物联网技术23232√详见第十三部分:选修课程选课说明及要求专业教育专业基础必修10学分36070431电力电子技术348408336071931光伏发电原理与系统34840833607033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232284236070831建筑设备自动化2322842专业核心必修16学分36071331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464568436070431建筑节能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2323223607053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2322482课程体系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分配各学期课程分布及周学时数总学时数课堂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一二三四12345678专业教育专业核心必修16学分36070231建筑电气控制与PLC23226623607093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232284236070631公共安全技术23228423607073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2322842选修9.5学分36070132电机与拖动基础232284√36070432建筑智能环境学23232236070632计算机控制技术232320236072432分布式能源与微网技术232284√3607033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23232√3607013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32266√36070132综合布线系统232284√36070732智能控制232284√36071032专业英语11616√36070932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16106√详见第十三部分:选修课程选课说明及要求实践教育必修39.5学分24000041军事技能22周2周√34060341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2周2周√54000141创新创业实践2------√35000141美育实践1------√24000141劳动教育实践10.5-√-24000241劳动教育实践20.5-√24000341劳动教育实践30.5-√13010141体育活动10.25-√13010241体育活动20.25-√3205114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941认识实习11周1周√11210341物理实验2 1.52424√36070141生产实习22周2周√36070241建筑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34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441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54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64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11周1周√36070741Elecworks智能电气设计软件实训11周1周√32080441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11周1周√3607084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11周1周√36020241毕业实习44周4周√36021141毕业设计1313周13周√总学分167.5必修课各学期学分合计20.5182122.51315.75817.25八、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课程体系课程编号主干课程名称学分是否核心课程通识教育340302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 17110111大学英语综合14 17110211大学英语综合24 17111311大学英语综合32 17111411大学英语综合42 11110311高等数学2A5 11110411高等数学2B5 11210311大学物理24学科基础03100921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3332070121电路分析4√36077021电子技术4√36070821自动控制原理3√3201053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36070421建筑设备2√专业教育36070431电力电子技术336070431建筑节能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2√3607093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2√3607053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2√36070231建筑电气控制与PLC2√3607033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2√36070831建筑设备自动化2√36070631公共安全技术2√36070432建筑智能环境学2√3607073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2√实践教育3607034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课程设计1 3607064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1 34060341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 36021141毕业设计13主干课程学分合计85核心课程学分合计33九、各学期课程分配推荐明细表学年学期课堂教学(必修)课堂教学(选修课程建议)实践教学(必修)学分I 一思想道德与法治-2;体育A-1;大学英语综合1-4;高等数学2A-5;形势与政策-0.5;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3-3;C语言程序设计-3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对应四个模块选5学分及以上,其中,必须选修1学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0.5学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2学分的《军事理论课程》)军事技能-2;必修18.5实践2选修(5)小计:25.5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体育B-1;大学英语综合2-4;高等数学2B-5;形势与政策-0.5;线性代数2-2;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对应四个模块选4学分及以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2;(本学期建议选修6学分及以上,其中,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限选)劳动教育实践1-0.5;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1;认识实习-1必修15.5实践2.5选修(6)小计:24II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体育C-1;大学英语综合3-2;大学物理2-4;形势与政策-0.5;概率与数理统计2-2;电路分析-4;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2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对应四个模块选4学分及以上);数学建模-2;建筑电气CAD与BIM应用-2;(本学期建议选修6学分及以上)物理实验2-1.5;Elecworks智能电气设计软件实训-1必修18.5实践2.5选修(6)小计:27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体育D-1;大学英语综合4-2;形势与政策-0.5;电子技术-4;自动控制原理-3;热泵与制冷技术-1.5;建筑设备-2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按对应四个模块选3学分及以上);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2;MATLAB语言与工程应用-2;(本学期建议选修5学分及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2;劳动教育实践2-0.5;生产实习-2必修18实践4.5选修(5)小计:27.5III 五电力电子技术-3;光伏发电原理与系统-3;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2;建筑设备自动化-2物联网技术-2;电机与拖动基础-2;建筑智能环境学-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智能控制-2;(本学期建议选修5学分及以上,其中,物联网技术课程可自选,另外建议除物联网技术课程之外的其他4门课程选修5学分及以上,其中,建筑智能环境学限选)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课程设计-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1;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1必修10实践3选修(5)小计:18六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4;建筑节能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2;建筑电气控制与PLC-2;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2;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2计算机控制技术-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2;综合布线系统-2;专业英语-1;(本学期建议选修3.5学分及以上,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限选)劳动教育实践3-0.5;体育活动1-0.25;建筑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1必修12实践3.75选修(3.5)小计:19.25IV 七建筑电气工程设计-2;公共安全技术-2分布式能源与微网技术-2;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本学期建议选修1学分及以上)创新创业实践-2;美育实践-1;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1必修4实践4选修(1)小计:9八体育活动2-0.25毕业实习-4毕业设计-13必修0实践17.25选修(0)小计:17.25学分合计课堂教学(必修):96.5选修课程最低学分:31.5实践教学:39.5总学分:167.5十、各学期推荐教学执行计划学期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周学时教学周数考核方式一134010411思想道德与法治必32 2.0 2.0-0.003-18方式1 213010111体育A必36 1.0 2.0-2.001-16方式2 317110111大学英语综合1必64 4.0 4.0-0.003-18方式1 411110311高等数学2A必80 5.0 5.0-0.003-18方式1 534050111形势与政策1必80.5 2.0-0.003-12方式2 603100921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3必48 3.0 3.0-0.003-18方式1 732101021C语言程序设计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824000041军事技能必+2 2.0+201-02方式3 9选修四个及以上模块的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方式4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四个模块及以上且学分不低于5学分,含1学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导论》、0.5学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2学分的《军事理论课程》)二13402021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213010211体育B必36 1.0 2.0-2.001-16方式2 317010211大学英语综合2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411110411高等数学2B必80 5.0 5.0-0.001-16方式1 534050211形势与政策2必80.5 2.0-0.003-12方式2 611110321线性代数2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711110822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1选32 2.0 2.0-0.001-16方式1 832051141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必+1 1.0+120-20方式2 936070941认识实习必+1 1.0+121-21方式2 1024000141劳动教育实践1必0.5方式3 11选修四个及以上模块的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方式4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四个模块及以上且学分不低于4学分)三1340302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213010311体育C必36 1.0 2.0-2.001-16方式2 317111311大学英语综合3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411210311大学物理2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534050311形势与政策3必80.5 2.0-0.003-12方式2 611110421概率与数理统计2选32 2.0 2.0-0.001-16方式1 732060121电路分析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832010531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911110222数学建模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1036070422建筑电气CAD与BIM应用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1111210341物理实验2必24 1.5 1.5-0.001-16方式2 1236070741Elecworks智能电气设计软件实训必+10.5+121-21方式2 13选修四个及以上模块的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方式4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四个模块及以上且学分不低于4学分)四13404031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概论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213010411体育D必36 1.0 2.0-2.001-16方式2 317011411大学英语综合4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434050411形势与政策4必80.5 2.0-0.003-12方式2 536077021电子技术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636070821自动控制原理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736070221热泵与制冷技术必24 1.5 1.5-0.001-16方式1 836070421建筑设备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911110821计算机辅助三维设计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1036070122Matlab语言与工程应用选32 2.0 2.0-0.003-18方式2学期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课程性质总学时学分周学时教学周数考核方式1134060341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必+2 2.0+221-22方式2 1224000241劳动教育实践2必0.5方式3 1336070141生产实习必+2 2.0+220-21方式2 14选修四个及以上模块的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方式4全校通识教育选修课(选四个模块及以上且学分不低于3学分)五136070431电力电子技术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236071931光伏发电原理与系统必48 3.0 3.0-0.001-16方式1 33607033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436070831建筑设备自动化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532050122物联网技术选32 2.0 2.0-0.001-16方式1 636070132电机与拖动基础选32 2.0 2.0-0.001-16方式1 736070432建筑智能环境学选32 2.0 2.0-0.001-16方式1 83607033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936070732智能控制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1036070341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课程设计必+1 1.0+121-21方式2 1136070641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必+1 1.0+121-21方式2 1232080441工程训练(电子工艺实习)必+1 1.0+121-21方式2六136071331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必64 4.0 4.0-0.001-16方式1 236070431建筑节能技术与综合能源系统必3222-0.001-16方式1 336070231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43607093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53607073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必必32 2.0 2.0-0.001-16方式1 636070632计算机控制技术选2 2.0 2.0-0.003-18方式1 73607033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836070132综合布线系统选32 2.0 2.0-0.003-18方式1 936071032专业英语选16 1.0 1.0-0.003-18方式1 1036070241建筑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必+1 1.0+120-20方式2 1136070541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必+1 1.0+121-21方式2 1236070841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必+1 1.0+121-21方式2 1324000341劳动教育实践3必0.5方式3 1413010141体育活动1必0.25方式3七13607053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必32 2.0 2.0-0.008-16方式1 236070631公共安全技术必32 2.0 2.0-0.008-16方式1 336072432分布式能源与微网技术选32 2.0 2.0-0.008-16方式1 436030932专业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选16 1.0 1.0-0.008-16方式1 536070441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必+1 1.0+121-21方式2 654000141创新创业实践必 2.0方式3 735000141美育实践必必1.0方式3八113010241体育活动2必0.25方式3 236020241毕业实习必+4 4.0+101-04方式2 336021141毕业设计必+1313.0+104-16方式2。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3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代码540404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就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建筑智能控制、自动化、安防工程、楼宇智能化设备和物业管理等行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建筑智能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与维护;家居智能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智能化、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与控制等工作,见表1。
表1 岗位群一、培养目标与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智能建筑和家居智能控制的发展需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智能工程制图、电力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控制、通讯技术、工程施工与管理、自控设备和智能产品的安装与维护等知识,能从事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建筑自控设备和智能产品的生产、安装与维护;建筑智能系统的集成与规划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1)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诚恳务实,行为规范,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合作和创新精神。
(2)文化素质:具有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和企业文化知识等。
(3)身心素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体育锻炼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在工作中懂得一定的社交与合作,能适应各种环境。
2.知识结构(1)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智能工程制图、计算机基础、电力电子、电气自动化和必需的程序设计与开发、通讯网络技术等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建筑智能系统的综合布线与集成、建筑智能设备和智能产品的安装与维护、电梯自动控制技术、安全与消防技术,工程概预算编制和建筑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004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综合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建筑电气开发、工程设计及工程应用能力,以及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设计、规划、施工、管理能力,能够在建筑行业中从事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理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环境、建筑安全、建筑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建筑电气设备维护、检修、调试、安装等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
2.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和知识更新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具有建筑智能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4.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相关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选型及方案制定、施工调试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6.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筑智能化集成的基本能力。
7.掌握国家在建筑电气、职能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政策,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初步能力。
三、专业方向1、建筑电气化:学习和掌握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以及建筑物电气设备和控制设备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具备解决建筑领域及其他相关行业电气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从事建筑电气设计、施工与技术改造和管理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现代建筑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以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为主线,以信息与控制工程理论为基础,融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智能建筑工程教育。
在建筑电气系统的信号、器件、设备和系统4个层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兼顾理论与实践两个范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备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控制、智能建筑信息管理,具备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到大中型建筑设计和施工企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公司、建筑智能化专业公司、大中型智能化体育场馆以及各类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建筑工程领域有关的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信息处理以及综合技术支持与管理等方面工作或到相关企业、院所和管理部门工作的建筑电气设计、安装、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管理、建筑智能化开发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与控制理论、建筑设备、建筑电气、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与信息化应用、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并提出工程实际问题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
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房屋建筑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通信与接口、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信息设施系统、电气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筑供配电与照明、通信系统、建筑环境学等。
特色课程:建筑设备及自动化、暖通空调工程设计与系统分析、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工程制图实习、载体结构认识与工程实习、金工实习、设备认识与电气设计实习、电气控制与生产认识实习、电子设计制作与工艺实习、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等。
分散实践:大学物理实验、电路测试技术、电子测试技术、电机及拖动实验、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自动控制实验、微机通信与接口实验、检测与传感技术实验、信息设施系统实验、电气工程基础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验、信息与控制工程实验、建筑设备及自动化实验、公共安全系统实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实验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学位授予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六、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
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房屋建筑学、自动控制理论、微机通信与接口、检测与传感技术、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信息设施系统、电气工程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筑供配电与照明、通信系统、建筑环境学等。
七、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附表1 课程结构分类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附表2 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附表3 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
附表4 课程学期进程表
(第一学年)
课程学期进程表(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