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 超显性假说:认为等位基因之间有 超过显隐性关系的互作效应。还认 为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存在超过累加 作用的互作效应。
8.3 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
• 平均优势:通常以杂种一代某一性状超越双亲相 应性状平均值的百分率表示称平均优势。
平均优势=(F1-双亲平均值)/双亲平均值*100% • 超亲优势:超过较好亲本值的百分率称超亲优势
8.9
9.0
8.5
8.9
0.0
9.1
8.7
8.2
8.6
-0.3
9.4
9.6
8.8
9.2
+0.3
9.3
9.2
8.8
9.1
+0.2
8.8
9.0
8.2
8.7
-0.2
9.1
9.1
8.5
8.9
+0.2
+0.2
-0.4
8.5.3 自交系间配组方式的确定
• 单交种:指用两个自交系配成的杂种一代。主要 优点:基因型杂合程度高;株间一致性强;制种 程序简单。
• 配子体型不亲和性 • 孢子体型不亲和性:
8.8.2.2 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
• 免疫学说:植物表现不亲和时,从 花粉管分泌出抗原,刺激花柱组织 形成抗体,从而阻止花粉管道的伸 长。
• 乳突隔离假说:十字花科植物柱头 的表皮层具有乳突细胞,外面覆盖 有角质层,它可能是自交不亲和植 株阻止花粉发芽的物质。
• 线粒体互补法: • 同工酶分析法 • 分子生物方法
8.4.2 杂种优势的固定 • 染色体加倍法(双二倍体法) • 无性繁殖 • 无融合生殖法 • 平衡致死法
8.5 杂种优势利用的程序
8.5.1 优良自交系的选育 自交系是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 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 定的自交后代系统。一个优良的自交系应该具备 以下特性: • 配合力高;抗病性强;观赏价值高;产量高;多 数性状是可遗传的

林木育种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的应用

林木育种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的应用

林木育种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的应用林木育种技术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选择、交配和繁殖,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的林木新品种。

在我国,林木育种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林木育种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的应用。

1. 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林木育种技术的第一步。

通过对现有林木品种进行观察、评估和筛选,找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性的品种,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国外优质品种,丰富我国林木遗传资源,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

2. 交配与繁殖在选出优良品种后,通过交配和繁殖,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

交配方式包括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

人工授粉可以精确控制交配过程,提高优良基因的传递概率。

繁殖方法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则通过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

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特性,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速度。

3. 育种方法育种方法是林木育种技术的核心。

目前常用的育种方法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

选择育种是通过人工干预,使林木在特定环境下表现出优良特性。

杂交育种则是通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产生具有优良基因组合的后代。

突变育种是通过诱发或筛选林木的突变体,获得新的优良特性。

基因工程育种则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变林木的遗传特性。

4. 育种目标育种目标是林木育种技术的重要指导。

针对木材产量和质量的需求,育种目标主要包括提高木材生长速度、改善木材品质、提高抗逆性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育种目标,指导整个育种过程,确保育种工作的有效开展。

5. 育种周期与推广应用林木育种周期较长,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在育种过程中,要定期对育种材料进行评估,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品种。

一旦培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性的林木品种,要及时进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木育种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与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组 第八章优势杂交育种

第十二组   第八章优势杂交育种

(4)综合品种:将多个配合力高的异花授粉作物亲本在隔离 区内混合种植,任其自由传粉所得到的品种。 优点:适应性强 缺点:整齐度差,在生产中表现可能不太稳定,只能使用24代。
第三节
杂种种子生产
由于杂交种品种种子生产与常规品种相比,增加了 栽植父本、去雄、采粉、授粉杂交等操作,使制种成本 大幅度提高,限制了许多农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步伐。 实际上,对于某种具体园艺植物来说,杂种优势能否被 利用,主要决定于杂种优势所带来的增产增收作用能否 超过杂交制种增加的成本。因此,降低杂交制种成本的 技术,就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 在选择杂交制种途径的时候,主要应该考虑两方 面的因素:一是杂交率;二是杂交制种成本。
萝卜、洋葱、芦笋等也在8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
韩国等超过这个水平。林木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中,如速生 毛白杨、椰子、四季海棠等在世界范围开展杂优利用研究。
五、杂种优势的预测和固定 (一)杂种优势的预测 1、酵母测定:利用亲本的组织浸出液、两亲本混合液对酵 母生长刺激作用上的差别,预测杂种优势。 具体操作:先在试管中放入啤酒酵母菌悬浮液20ml,然后 加入0.5ml植物组织提取液(干物质与水1:50热水浸煮液), 置于28-30度的温箱中培养24小时,用比浊法测定酵母菌的 生长情况。 杂种植株浸提液促进酵母生长的效果优于单一亲本的浸 提液。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
1、显性假说(dominance hypothesis) 主要观点:显性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 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效应的累加作用。 论点基础:认为显性基因对生长发育有利,隐性基 因对生长发育不利。
通过杂交,使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集中在杂种里,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的有利显性基因全聚集在杂种 里所引起的互补作用的结果。

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与应用

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与应用林木遗传与育种是一个涉及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它与绿化工程、森林保护和木材利用等方面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林木遗传与育种的概念和意义林木遗传是研究林木遗传变异、遗传性状和遗传基础的科学,通过对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为林木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林木育种则是通过选择、组配、繁殖和推广优良的林木品种,培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人工管理的优质树种,以满足人们对木材和森林产品的需求,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保护和恢复濒危树种、改良野生树种的遗传结构,防止生物物种的灭绝和基因污染。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林木遗传与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抗病虫害能力和木材质量,提高林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林木遗传与育种可以为植被恢复、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持。

二、林木遗传与育种的研究方法1. 林木遗传资源的收集与评价: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采集各类林木品种和亚种的种子、叶片、茎材等样本,进行基因型和表型的测定和分析,筛选出具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遗传资源。

2. 林木遗传变异和遗传性状的研究:通过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林木物种在遗传水平上的差异和变异,揭示不同基因型对林木性状的影响,进而为林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3. 林木育种技术的应用:包括选择育种、遗传改良和转基因育种等技术手段,在遗传水平上干预林木的遗传变异和表现型特征,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抗逆性、木材质量等经济和生态性状。

三、林木遗传与育种的实际应用1. 林木遗传与育种在木材产业中的应用:经过长期选择和繁育的高产高质林木品种,可以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建筑材料、纸浆和纸张等森林产品的需求,推动木材产业的发展。

2. 林木遗传与育种在森林保护中的应用:选育出抗病虫害、耐旱涝、抗寒等优良林木品种,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预防和控制林木疫病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

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在近年逐渐成为林业领域的热点。

通过遗传育种与改良,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木材品质等,对于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应用前景。

一、林木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林木遗传育种是通过选择和繁殖优良的遗传资源,改良林木的遗传性状。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遗传变异和家系选择,通过交配和选育,逐渐形成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或优良家系。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获得耐逆性强、快速生长、高产高效的林木种质资源,为林业生产提供保障。

二、林木遗传育种的研究方法1. 遗传变异的鉴定与收集:通过对群体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作为遗传改良的候选资源。

采用现代遗传学技术,如分子标记等对林木的遗传变异进行鉴定,为后续的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2. 交配与选育:根据选定的优良亲本,进行合适的交配组合,培育出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木材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或优良家系。

通过多亲本交配和复合杂交等育种方法,可以提高林木的遗传多样性和耐逆性。

3. 选择与多倍体育种:通过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幼苗或种子进行选择,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可以大量快速地繁殖林木种子,加快遗传改良进程。

4. 反交与杂种优势利用:通过不同种源的反交和异源杂交,可以利用优势互补的效应,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生长性能。

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提高林木的产量和抗逆能力。

三、林木遗传育种的应用前景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遗传育种,可以培育出高产高效、耐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林木遗传育种也可以加快生态修复的速度,提高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未来,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将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林木遗传育种与改良的研究在林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木育种的地理种源选择与利用

林木育种的地理种源选择与利用

林木育种的地理种源选择与利用林木育种是一项重要的林业研究工作,其目标是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适应性强,生产力高的林木品种。

在林木育种中,地理种源的选择与利用是一个关键环节。

地理种源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同一树种的不同种源在形态、生理、生态特性上存在差异。

地理种源的选择与利用,可以提高林木育种的效果,加快林木改良进程,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质量。

首先,地理种源的选择需要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需求。

不同的树种对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在选择地理种源时,需要充分了解树种的生态需求,选择具有适应性的种源。

例如,对于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树种,可以选择南方地区的种源;对于耐旱树种,可以选择北方地区的种源。

其次,地理种源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种源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抵抗病虫害,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在选择地理种源时,应该选择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种源,以增加育种的可塑性和成功率。

此外,地理种源的选择还需要考虑种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源的分布特征可以反映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和进化历史,对于选择适应性强的种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影响树种的生存和繁衍,选择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中的种源,可以提高林木的生态稳定性。

在地理种源的选择与利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种源的收集、保存和繁殖工作。

种源的收集和保存是保证种源质量和数量的基础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种源收集和保存体系。

种源的繁殖工作是扩大种源数量,提高种源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采用科学的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和苗木质量。

在林木育种中,地理种源的选择与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需求,种源的遗传多样性,种源的分布特征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种源的收集保存和繁殖工作等多个因素。

只有合理的选择和利用地理种源,才能提高林木育种的效果,加快林木改良进程,提高林木的生产力和质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林木育种人员需要对选定的种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杂交育种之杂种优势的利用

杂交育种之杂种优势的利用

(二)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
由Shull(1908,1910)提出,
这一假说基本点是:
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基因型的异质结合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的结果。
等位基因间没有显隐性关系
杂合等位基因相互作用大于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
同时存在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作
Aa >AA或aa,Bb>BB或bb
三、配合力及其测定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与另外的亲本杂交后杂种一代的生产力的大小。 配合力是自交系的一种内在属性,受多种基因效应支配。 不能通过自交系自身的性状表现出来 通过自交系组配的杂种的产量(或其它性状)的平均值估算出来 (一)配合力的种类 1、一般配合力(GCA)
是指一个自交系亲本与其它若干个自交系杂交的F1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 均表现。
优点:测配组合少,工作量较轻。
但不能测定特殊配合力
综合品种
G1 G2 G3 G4…… ×
G
GG1 GG2 GG3 GG4….
ABC…
A
(2)双列杂交
B
自交系既是测验种又是被测系。
C
方法:采用完全或部分双列杂交法。

完全双列杂交:n(n—1)个杂交组合(含正交和反交)
不完全双列杂交:n(n—1)/2个杂交组合
第二节 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
杂种优势 F1杂种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系)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势和营养体 蔬菜烟草作物 株型优势
(二)抗逆性和适应性 抗病性(显性基因)
(三)生理功能方面 光合能力
有效光合期延长 光合面积增加 营养吸收能力等
自交系 A B C D E F G K 10.3 9.9 10.4 9.4 9.4 9.7 9.8 0.03 0.07 0.45 -0.27 -0.41 -0.45 0.54 L 10.8 10.7 10.7 10.9 9.6 11.5 8.5 -0.07 0.33 0.21 0.69 -0.75 0.81 -1.25 M 9.5 9.0 8.8 9.3 9.6 9.6 9.3 -0.29 -0.29 -0.61 0.17 0.33 -0.01 0.63 N 10.9 8.8 10.3 9.6 10.1 10.3 9.6 0.47 -1.13 0.25 -0.17 0.19 0.05 0.29 O 9.3 9.7 8.7 8.3 9.5 8.8 8.0 -0.09 0.81 -0.31 -0.43 0.63 -0.41 0.02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和特点林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优良的树木品种,以改良和提高森林植物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林木品质和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特点及应用。

选择育种是通过观察和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或群体,进行后代选择和培育的方法。

其特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选择。

选择育种的基本流程包括品系选择、材料选择、群体选择和后代选择等环节。

通过连续地选择和培育,可以逐步提高林木的经济和生态性状。

选择育种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操作,但进展较慢,效果相对较差。

杂交育种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个体进行交配,通过亲本间的遗传杂交,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杂交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利用亲本间的优势互补效应,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创造出新的品种,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

杂交育种的特点是需要掌握一定的遗传知识和技术,且对亲本的选择和配对有较高的要求。

突变育种是通过诱导或筛选自然或人工诱发的基因突变,获得具有新性状的个体或群体。

突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树木种质资源,提高育种效率。

突变育种的特点是风险较高,因为突变可能导致不良性状的出现,需要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选育出的品种具有优良性状。

基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林木的基因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个体或群体。

基因工程的优点是可以精确地改变林木的性状,实现目标性状的选择和定向性育种。

但基因工程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还相对较少,主要受到生物安全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限制。

林木育种的主要方法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和基因工程。

不同的方法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选择育种简单易行,适用于大规模的群体选择;杂交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生产力;突变育种可以快速获得具有新性状的树木种质资源;基因工程可以实现目标性状的选择和定向性育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区相邻的种常易于杂交。 自然分布区相距较远的种通常不易杂交。 在一个属或属以下的分类单位内,如每个地区只有一个种,那么种间 的杂交可能性是大的。

两个种越是容易杂交,从地理上讲,它们越是较晚才分化出来。分 布区相邻的两个种比起分布区较远的两个种,可能分化较晚;分布区 相同的两个种之间必然有阻止杂交的障碍,否则,它们将很自然地合 并成一个种。
大,象植物在优异的环境中出现的徒长,可是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并没 有提高,这类杂种优势称为杂种旺盛。 – 另一类杂种优势表现为杂种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的提高,但在个体生长上
不一定超过亲本,这类杂种优势才有进化上的适应意义,是真正的杂种
优势。
• 在极少数生物中还可以遇到杂种的生存能力反而比亲本减退的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杂种劣势。
使及早散粉,以使用早花植株进行授粉。
三、干燥和贮藏
• 贮藏所需的干燥程度,取决于树种和贮藏方法。花粉贮藏有下
列三种主要的类型,分别使用不同的干燥方法:
1. 2. 3. 容器用棉花塞口,放在0—5℃的调温室。 用气密容器,放在-20℃或更低温度的冰箱里。 花粉经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密封在针剂瓶里。
• 测定花粉贮藏最适宜的含水量,一般要用比较精确的水分测定 法。 • 花粉最简单的贮藏条件就是装在棉塞容器中,放在0—5度的湿 度控制室里。这种条件常常用于在一个授粉季节内的短期贮存。
• 最简单的方法是Anderson 的“杂种指数”法,还有Smouse 和 Saylar(1973)的规范分析方法以及Namkoong(1963)的复杂的统计分类 法。 • 过去,林木中大多数杂种的识别是靠形态和解剖特征,通常以簇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种子或其他繁殖结构为根据,偶尔也利用木材差异。近年来已发展用
化学和同功酶方法来识别杂种,这些方法较为精确。
第八章 林木的杂交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
第一节 林木杂交的目的
• 有性制种,无性繁殖
一、概述
• 杂交:指不同类型间的交配,包括单基因不相同的有机体的杂
交。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双亲基因重
新组合目的的过程称为杂交;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 结果的过程称为细胞杂交。 • 杂交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不同种属间,或是地理上远缘的种 内亚种之间个体的交配称为远缘杂交,所得个体称远缘杂种。 相反,亲缘关系极近的个体间杂交称为近亲交配或近交。 • 近交可以用来建立纯系。近交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自交。 • 在林木上杂交通常指不同种的或种内不同小种的交配。
在群体间基因频率上没有差异也不会产生杂种优势。 当一个等位基因固定于一个群体中,另一个等位基因固定于
另一个群体中时,杂种优势将显得最大。
杂交第一代的杂种优势HF1=∑hy2。 假如有许多位点,有些位点在某一方向中为显性,另一些位 点在另一方向为显性,则它们的效应将会相互抵销。
• 推导式 P150 • 因此在F2中杂种优势仅为F1的一半。 • 和杂种优势相对照,从群体来看,近交衰 退就是这个群体平均数的减低。
四、寄运 五、花粉生活力测定
• 为了保证杂交的成功,特别对贮藏期长的 花粉,授粉前必须测定发芽率,测定的方 法有下面几种: 1. 直接授粉法 2. 染色法 3. 培养基法
六、授粉技术
• 杂交过程包括去雄、隔离、授粉3个步骤。 • 去雄一般在花粉成熟之前进行,可直接用 镊子剔除花中的雄蕊。去雄后要立即套袋 隔离。待雌花开放,柱头分泌粘液时,即 可授粉。
以群体为单位来考虑杂种优势
• 例:设一个亲代群体某一位点的两个等位 基因的频率是p和q,另一亲代群体的基因 频率是p‘和q ’ ,两群体间的基因频率之 差为y,求杂种优势。P149
1. 2. 3. 4. 5.
杂种优势的产生取决于显性度,没有显性的位点(h=0)既不
导致近交衰退,也不导致杂种优势。
• 树木授粉方式有风媒和虫媒两种。森林树种大部分为风 媒,花被不完全或完全没有,柱头分叉多,便于接受花 粉。 • 按花粉的来源与母本的亲缘关系,可分为自花授粉和异 花授粉。
二、花粉采集
• 正确选择采集时间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

• •
树木开花的时间受树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所决定,准确的时间还因地
二、杂交的目的
1. 林木杂交可作为林木理论上的研究的手段。 2. 杂交能创造出适合生产上需要的新类型。 3. 利用种间杂交来组配特殊的性状。 4. 为建立林木种子园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节 杂种优势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
• 杂种优势表现为两类情况
– 一类是常出现在某些远缘杂交的子代中的杂种优势,个体或某些器官增
2、种间、属间的杂交可能性
• 总的说,由于亲缘关系远,种、属间杂交 不容易成功。不过,这些属间杂种,事实 上部分是由于属划分得过细而形成的,因 为凡能杂交的两个属都是相似的。 • 属间杂交的实践可能性是很小的。
二、林木杂交研究的动态
1. 2. 3. 4. 5. 杨属。杨属同组之间的杂交是容易的,不同组间杂交有难有易。 松属。单维管束松亚种内的种间杂交亲和力较强,双维管束亚属的种间杂交则不亲和现象比较普 遍。这两个松亚属之间的杂交表现出高度的不亲和性。 落叶松属。一般的报道认为,几乎任意两个种都能相互杂交,只是结实率经常降低而已。 云杉属。76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地理分布,形态相似与易否杂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形态学上差异显著,分布区远离的种,杂交成败比率低。 柳属。柳树的天然杂种很多,有记载的就有90多种。一般乔木柳种间杂交亲合力高,已经杂交的 49个组合中成功的占78%;同时乔木柳种间杂种优势明显,特别是分布相距较远而亲缘相近的种 间相互杂交,优势更明显。乔木柳和灌木柳种间杂交一般比乔木柳种间杂交困难。 6. 桉树属。一般有三个原则控制着杂种的发生和分布:(1)大部分杂种都是近亲种杂交而来;(2) 大部分杂种是由分布区相邻的种,而不是分布区相同的种杂交得来的;(3)杂种在中间生境和 被破坏的生境最为普遍。 7. 8. 泡桐属。泡桐各种间杂交均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 榆树属。榆树种间杂交的可配性因种不同,差异较大。
七、杂种后代培育和选择
• 通过杂交得到杂种种子,这是杂交育种的开端,而
不是结束。杂种种子必须要进一步培育,杂种苗木
还要经过多次的选择淘汰,最后才能实现杂交育种 的目的。 • 杂种在培育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因为,树木多数是 异花传粉的植物,本身的遗传物质比较复杂,往往
在杂种F1就出现分离现象,这为人工选择提供了极
突变,而是从另一个种穿透生育隔离阻碍而转入。第二个差别是基因
成群地进入种的基因型而不是单个进入。
三、天然杂种的判定
• 天然杂种常出现在两个种的接壤地带和地理紊乱地区。

判定时最主要的是了解亲本的变异范围,这一点可能做到,但往往
很困难,因为需要以一个广阔的“纯” 的亲本林分来评定,这里就 有一个干涉纯度的问题。
点、年龄和单株树木而变化,甚至一天之中也有差异。 足够的花粉量是保证杂交成功的另一因素。 花粉的采集方法因花芽发育至撒粉期的长短、切枝培养可否、撒粉量的多少、
采集花粉的难易等不同,可分为3种:①树上采集。②摘下花序采集,杨、
榆、核桃以及松、杉等,都可直接采集,即将撒粉的花序摊在纸上阴干,待 花粉散出后即收集,但必须严防花粉的相互污染。③培养花枝收集。 • 一个树种的各个单株开花期可以相差几周,晚花植株往往需要催熟花粉,促
二、渐渗现象
• 基因渐渗:一个种的遗传物质穿越转入到另一个种内的现象。
• 渐渗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 2. 3. 开始形成杂种; 杂种和亲本树种的的一方或双方进行回交; 通过自然选择,选出一定的有利的重组类型。
• 渐渗杂交过程在许多方面与“突变—重组合—选择”式的进化过程相 类似。 • 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在渐渗过程中,新基因进入种的基因型不是通过
三、人工杂种的利用
1. 利用优势组合的亲本建立杂交种子园 。 2. 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充分利用杂 种优势。 3. 用人工控制授粉法大量制种 4. 杂种二代的利用
第五节 杂交技术
一、开花习性
• 树木始花树龄决定于树种的遗传特性,也受树木分布地
的生态条件如纬度、海拔、温度、水分、光照等影响。
• 杂种优势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与亲本相比,
杂种显示繁茂性和不稳定的优越性,这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杂种优势。
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1. 显性学说。多数显性基因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相对的隐定性基因不利于生长和发育。 在杂种子代中,几乎全部的有害基因的作用都为其有利基因所遮盖,因而出现杂种优势。 显性假说所解释的这种有害隐性突变基因被显性基因遮盖所表现的杂种优势,叫作突变性 杂种优势,这是异体交配生物群体赖以抵销的有害突变压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2. 超显性假说:依照超显性假说,杂合体A1A2,A1A3,A2A3等始终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因 此A1,A2,A3…等基因可以一定的频率保存于这个群体之中,成为一种平衡的多型性而使 群体蕴藏着最大的适应能力。所以这样的杂种优势可以叫做平衡性杂种优势。 3. 加性假说:根据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杂种优势的遗传实质在于显性效应、累加效应以及 异位显性、互补作用和超显性等各种基因互作效应。因此假如一个性状由两个成分组成, 而每一成分由具有加性效果的基因所控制,则可产生杂种优势。 4. 杂种生境假说:Edgar Anderson认为,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植物生长的杂种生境中。
第三节 林木的天然杂交
一、杂交成功的障碍
(一)隔离机制
1. 地理隔离
2.
3. 4.
生态隔离
季节性或暂时性隔离 生物隔离
5.
6. 7.
配子的不亲和性
杂种不活或生命力弱 杂种不育
8.
杂种二代败育
(二)杂交难易程度的规律
• 影响同属内种间杂交成功的大体有以下一此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